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c7eb89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d.png)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已成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消化道问题之一。
功能性便秘指的是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便秘的周期性发作以及排便不够彻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缺乏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和肠蠕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这些都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显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上存在较大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医学科研领域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和研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功能性便秘的新认识——罗马Ⅳ标准更新点解读
![功能性便秘的新认识——罗马Ⅳ标准更新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0551a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7.png)
功能性便秘的新认识——罗马Ⅳ标准更新点解读摘要: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Ⅳ标准于2016年5月发布。
基于脑-肠轴、肠道微生态、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FC)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评估、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等方面作出如下不同程度的修改:(1)定义: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不再认为是两个疾病,两者以病理生理特征为联系存在于一个症状谱内,而这些特征则体现于每位患者临床表现不同。
(2)诊断标准:罗马Ⅳ增加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1~2型和每周自发排粪(SBM)两个指标,分别细化了粪便性状标准和排粪频率的评价。
(3)临床评估:规范了FC的临床评估步骤,旨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了解合并的解剖结构改变,判断分型指导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提高诊断效率。
(4)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在罗马Ⅲ基础上,罗马Ⅳ增加了大量篇幅阐述FC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危险因素及遗传学、结肠推进力不足和排粪障碍等。
(5)治疗:提出了促分泌剂、胆汁酸转运抑制剂等新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新老药物的安全性作了评价。
相比罗马Ⅲ标准,罗马Ⅳ对FC的诊断更加严谨、高效,治疗方案更加规范、合理。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
近年来,随着脑-肠轴、肠道微生态、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对FGID的认识已进入崭新时代。
在此基础上,罗马委员会于2016年5月颁布了最新的FGID罗马Ⅳ标准(本文简称罗马Ⅳ)。
本文就其中FC的定义、诊断和治疗等更新点作一解读。
01定义FC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之一,罗马Ⅳ标准将FC定义为排粪困难、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尽管患者可能存在腹痛和(或)腹胀症状,但不是主要症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8ada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2.png)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Panfei;GONG Weixing【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推拿按摩、中药灌肠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综述【作者】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 Panfei;GONG Weix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以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且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C)的诊断标准[1]。
功能性便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常可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并可在结肠癌、心血管疾病、肝性脑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功能性便秘属中医“便秘”等范畴,也称“大便难”“大便燥结”“后不利”。
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肺、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与西医西药相比,中医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还可改善调整胃肠功能及患者的体质状况。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学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而中医学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便秘的中医文献研究与益气开秘方治疗慢性便秘(气阴亏损证)的疗效评价的开题报告
![便秘的中医文献研究与益气开秘方治疗慢性便秘(气阴亏损证)的疗效评价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bb7f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c.png)
便秘的中医文献研究与益气开秘方治疗慢性便秘(气阴亏损证)的疗效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虽然西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方式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益气开秘方是一种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方剂,其主要成分可以提高体内的气血功能,从而调节肠胃功能,达到治疗慢性便秘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便秘的中医治疗,重点研究益气开秘方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并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试验,探索益气开秘方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便秘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研究部分:通过收集相关中医药学文献,了解益气开秘方的药材组成、制剂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
2. 临床实验部分:随机挑选150名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益气开秘方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验证益气开秘方在治疗慢性便秘方面的疗效和优点,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中药临床试验和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1.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中医药学文献,对益气开秘方的药材组成、制剂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整理。
2. 临床试验:选取150名患有慢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开秘方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六、研究预期成果1. 通过文献研究,详细了解益气开秘方的药材组成、制剂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益气开秘方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
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f65c1ff5335a8103d22057.png)
78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3期·疗效评价·功效,较高的脂溶性,良好的渗透性,抗菌谱类似于多西环素,且抗菌功效比四环素高2~4倍,能强效抑制螺旋体、梭杆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侵蚀埃普菌等细菌,且该药品不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耐药性,能快速灭杀牙周袋中致病菌,以控制牙周软组织的炎性反应加重[7-8]。
另外,米诺环素软膏遇到液体可由硬膏状转变为软膏状,黏附于盲袋中,不易溢出,在病变部位缓慢释放米诺环素,发挥药效,达到长效抗菌、灭菌的功效,促进局部炎症缓解。
螺旋体是评价牙龈下微生物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影响厌氧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而G+球菌的代谢物能起到抗菌的效果,能促进口腔菌群的平衡状态。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治疗后细菌密度、G-比例、螺旋体比例均比对照组少,G+比例比对照组高;进一步表明盐酸米诺环素的抗菌有效性高,能调节口腔内菌群的平衡性,缓解炎症。
参考文献[1]刘佩萱.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与甲硝唑棒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比较.北方药学,2016,13(12):54-55.[2]王晓东,王莉莉,叶恒宇.急性智齿冠周炎两种局部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9):57-58.[3]董爱芬.奥硝唑碘甘油和碘甘油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对比及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北方药学,2017,14(4):91.[4]常静.盐酸米诺环素与浓苔氏液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比较.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33-834.[5]朱敏,高军,徐怡.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127-129.[6]许多忠.盲袋冲洗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观察.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8):29-30.[7]程美萍.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3):293-295.[8]陈桂荣,罗群娣.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对比.中国当代医药,2017,24(8):122-124.功能性便秘属于临床常见的便秘类型,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不尽感、无效用力排便、不适感等为典型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
艾者思(Agiolax)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艾者思(Agiolax)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356b1334b35eefdc8d33398.png)
艾者思(Agiolax)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艾者思是一种天然导泻复方制剂,由德国马博士大药厂研发,采用卵叶车前草纤维和番泻果实两种天然成分组成,据有关资料报道[1],在欧美等国家用艾者思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孕期及产褥期便秘、老年人便秘等都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在国内尚未普遍推广。
2007年03月~07月我们应用艾者思治疗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70岁以下,性别不限。
②患功能性便秘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症状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二项以上:a.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 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e. 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f. 排便次数<3次/周。
③一年内曾做过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已经除外结肠器质性病变。
④一月内曾查大便常规,未示异常。
1.2 病例排除标准:①有不明病因的腹痛。
②在观察期间服用其它治疗便秘的药物。
③糖尿病患者。
④有结缔组织疾病者,如硬皮病。
⑤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等。
⑥巨结肠、巨直肠或假性肠梗阻患者。
⑦大肠疾病,如结肠癌、炎性肠病、肠梗阻等。
⑧明显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和肝肾功能减退。
⑨严重的心理障碍。
⑩近5年有肿瘤病史。
B11腹部手术史。
1.3 病例入选结果:符合以上标准、有完整资料记载的病例共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45±2.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平均(6.3±0.3)年。
1.4 观察方法:①随机分组:30例功能性便秘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艾者思5g,1日1次和1日2次冲服。
入选者在用药前一周停用各种泻药并记录一周中排便的次数及性状,继之开始服用艾者思。
临床病案一则-便秘(功能性便秘)
![临床病案一则-便秘(功能性便秘)](https://img.taocdn.com/s3/m/5d6a8cf2af45b307e87197d3.png)
临床病案一则-便秘(功能性便秘)发表时间:2014-07-31T16:02:43.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燕燕[导读] 既往:有高血压6年余,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内科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杨燕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0021)【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76-01 王××,女,76岁,2014年3月17日初诊主诉:反复便秘10余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反复便秘10余年,平素大便5-7日一行,色黄干结,伴有腹胀,排便后减轻,无腹痛发热,无粘液脓血,无恶心呕吐,无返酸,无嗳气,曾服用“杜秘克、麻仁软胶囊”等通便药物,初始效果可,大便2-3日一行,色黄软,长期服用后效果不佳,大便仍是4-5日一行,色黄干结,无腹痛,无粘液脓血。
半月来,便秘进一步加重,数日未行,予“开塞露、甘油灌肠”后,10日内行大便2次,色黄干结,努挣汗出,伴有腹胀,乏力,气短,口干,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夜间手心汗出。
小便调,纳寐可,平素易感冒,10年来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有高血压6年余,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内科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查体:腹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锁骨上未见肿大淋巴结。
舌红,苔薄有裂纹,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2014.4.12曙光医院)肠镜示:直肠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2013.5.10曙光医院)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肿瘤指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便秘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分析: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过七旬,脏腑亏虚,津血不足,气虚推动无力,阴虚肠道失于濡养。
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肺卫不固,腠理疏松,故挣则汗出短气,感冒频频;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故见乏力,久病及肾,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见腰膝酸软,肝肾同源,肝阴虚则见视物模糊,久病则气阴两虚,津液匮乏,肠道推动无力,故便秘日益加重。
便秘评估规范
![便秘评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e818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2.png)
便秘评估规范便秘是指排便难点、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以及粪便质硬、干燥等症状的持续存在。
为了准确评估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制定便秘评估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便秘评估规范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指标。
评估目的:便秘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了解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工具:便秘评估常用的工具有以下几种:1. 症状自评量表: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自行评估,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包括罗马Ⅲ标准、罗马Ⅳ标准等。
2. 问卷调查:医生或者研究人员向患者提供一份包含相关问题的问卷,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
常用的问卷调查包括便秘严重程度量表(BSS)、便秘症状评估计表(CSBM)等。
3. 临床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听取患者的述说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便秘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便频率:评估患者每周排便的次数,正常成人每周排便3次到21次之间。
2. 排便时间:评估患者排便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应在10分钟到30分钟之间。
3. 粪便质地:评估患者的粪便质地,常用的评估标准有布里斯托大便质地评分表(BSFS)。
4. 排便难点程度:评估患者排便时的难点程度,包括排便时需要用力、排便时有疼痛感等。
5. 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便秘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
便秘评估规范的应用:便秘评估规范可应用于临床医疗、科研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在临床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在科研领域,便秘评估规范可以匡助研究人员进行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机制研究等。
在药物研发中,便秘评估规范可以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便秘评估规范是评估便秘症状严重程度和影响的重要工具。
评估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了解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药效评价与临床试验设计
![药物药效评价与临床试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7455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1.png)
药物药效评价与临床试验设计第一章介绍药物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药物药效评价是指通过临床试验,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疗效与相应的副作用。
临床试验设计是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第二章药物药效评价的基本原理药物药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治疗效果的评估、副作用的评估、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药效学的研究。
2.1 治疗效果的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估是药物药效评价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其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变化、器官功能改善等。
2.2 副作用的评估药物的副作用也是药物药效评价中需要关注的部分。
副作用的评估包括发生率、严重程度和与用药剂量之间的关系等。
2.3 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是药物药效评价的重要基础。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速度。
药物药效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与治疗靶点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第三章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步骤临床试验设计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研发成功与否。
3.1 确定研究目标在设计临床试验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疾病的治疗效果、药物的安全性、用药的剂量等。
3.2 确定研究人群研究人群的选择是临床试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研究人群的选择需要考虑疾病类型、患者的特点、研究的目的等因素。
3.3 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试验通常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接受新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已经证实有效治疗的药物或安慰剂治疗。
3.4 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对临床试验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的结果来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3.5 确定临床观察指标临床试验设计中的观察指标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
观察指标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疗效评价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6 确定试验时间试验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疾病特点、药物治疗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04db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5.png)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排便频率缩减、大便稀疏、排便困难等症状。
目前,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探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探究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归入了符合特定归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探究。
最后归入了20篇探究,涉及患者总数共计2000例。
其中,男性患者占30%,女性患者占70%。
平均年龄为45岁。
参与者均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总体疗效为60.5%,与比较组相比,中药组的有效率更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中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
其中,大黄、芒硝、火麻仁等泻下药物的疗效较好,有效率达到70%以上。
温中药物如姜黄、白术等的疗效相对较弱,有效率为50%左右。
此外,一些中药制剂如脱敏养胃丸等的综合疗效也不容轻忽。
关于安全性的评估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不良反应率为5%,较低且可接受。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和腹胀等。
大部分不良反应为短暂性,无需特殊处理。
只有个别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
进一步的子组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严峻程度的患者对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反应可能有所差异。
年轻患者和轻度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
性别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总体而言,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然而,本探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起首,归入探究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其次,虽然meta分析本身有一定的统计学力气,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结合临床医生的阅历和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临床实践中仍需慎重选择中药种类和剂量,并结合患者个体化的状况进行治疗。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0bde0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c.png)
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
本指南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 段的患者。
02
慢性便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有,且病程较长(>6个月) 的临床症状。
分类
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慢性便秘概述 • 诊断方法与评估手段 • 治疗方法与策略探讨 • 预防措施与健康管理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性便秘的诊治水平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慢性便秘的规 范化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 能力。
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帮助患者 更好地认识和治疗慢性便秘,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推动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通过总结和归纳慢性便秘的最新研究 成果,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等。
适用于各类医生
便秘评估规范
![便秘评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840e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f.png)
便秘评估规范便秘是指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频率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便秘情况,制定了便秘评估规范,以便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病史采集1. 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主诉: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不适感,如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减少等。
3. 病程:患者便秘的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4. 伴随症状:患者是否伴有腹胀、腹痛、肛门不适等症状。
5. 排便习惯:患者的正常排便习惯,如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质地等。
6. 饮食习惯:患者的饮食结构、摄入纤维素的量、饮水量等。
7. 用药史:患者是否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8. 病史:患者是否有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9. 生活方式: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等。
10. 心理因素: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体重变化等。
2. 腹部检查:触诊腹部,了解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情况。
3. 直肠指检:通过直肠指检来评估肛门括约肌张力和直肠内是否有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1. 大便常规检查:检查大便颜色、质地、潜血等指标。
2. 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3. 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便秘。
四、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腹部超声等,评估肠道是否有结构性病变。
2. 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检查,观察结肠黏膜是否有异常,排除结肠疾病引起的便秘。
五、便秘评估工具1. 罗马Ⅲ标准: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排便频率、排便质地等指标,评估便秘的程度。
2. 布里斯托便秘量表:通过让患者选择不同形状的大便图示,评估大便形状和质地,判断便秘的类型。
六、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便秘评估工具的评分,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便秘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新完整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6c47c5844769eae109ed8c.png)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01 非药物治疗
02 药物治疗
03
分型治疗和 分级处理
常用便秘治疗药物类别
• 渗透性泻药 • 容积性泻药 • 刺激性泻药 • 润滑性药物
• 促动力药 • 促分泌药 • 微生态制剂 • 中药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 查、腹部检查和肛门直 肠检查
筛选检查
根据便秘症状轻重以及 对生活影响的程度进行 评估,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P<0.05
21.93
11.25
11.35
13.48
联想学习
图像自由回忆 无意义图形再认 人像特点联想回忆
一项对照临床研究,纳入160例符合罗马III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 160例无功能性便秘的老年人作为对照2。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2.王瑞涛, 李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6): 603-605
• 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
• 诱发或加重腹壁疝
• 尿潴留及尿道感染
• “粪石性”肠梗阻、肠壁溃疡、 • 诱发或加重痔疮、直肠脱
肠穿孔
垂
• 增加结肠癌风险
• 结肠黑变病
• 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https://img.taocdn.com/s3/m/a3709d8616fc700abb68fcca.png)
发布日期20121226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作者谢松梅卓宏部门化药临床二部正文内容化药临床二部谢松梅卓宏1、疾病背景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
对某些患者群体,如老年人,便秘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慢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据统计,西方国家中发病率为2%-27%[1-3],我国发病率为3-17%[4]。
其中老年人和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部分患者并不寻求医疗帮助,其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还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由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
该病有两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即:传输障碍和排便障碍。
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存在重叠,前者可能继发于后者,后者有时也继发于前者[6]。
根据导致便秘的肠道及肛门直肠功能和动力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即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 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
2、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2.1已上市常用治疗药物目前,常规用于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有轻泻剂(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促动力剂、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几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如: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泻药结肠、肠道黑病变等;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其带来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已退出市场;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未被一致认可。
临床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
![临床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https://img.taocdn.com/s3/m/208cf1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6.png)
06
药物治疗的经济学评估和 社会影响
泻药
高纤维含量
泻药中的高纤维含量可以增加 粪便体积,降低便秘症状的严
重程度。
副作用
泻药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电解 质紊乱等副作用,应谨慎使用。
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对肠道功能产 生不良影响,应避免长期使用。
促动力药
促进肠道蠕动
促动力药可以促进肠道蠕 动,增加排便次数,缓解 便秘症状。
要点二
给药途径
促动力药通常口服给药。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
剂量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的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 节。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50-100mg。
给药途径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通常口服给药。
05
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泻药
泻药是通过刺激或增加肠蠕动来促进排便,对于某些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有效。
适用人群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适用于伴有情绪和肌肉紧张的便秘患者,对于 其他类型的便秘效果可能有限。
07
结论和建议
结论
药物治疗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是有效的,但不同药物的 效果因人而异。
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但效果因人而异。
泻药和促动力药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药物,但长期 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
渗透性泻药
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软 化粪便,促进排便。
促动力药
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等,促进肠道蠕动, 推动粪便前行,帮助 排便。
鲁比前列酮,激活肠 道细胞中的氯离子通 道,促进肠道蠕动。
普芦卡必利,通过增 强肠道动力,促进排 便。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
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受体,缓解肠道痉 挛和疼痛,改善便秘症状。
临床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
![临床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https://img.taocdn.com/s3/m/bc2863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4.png)
泻药
泻药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药物之一,能够刺 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缓解便 秘症状。
益生菌
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 ,缓解便秘症状。
效果评估方法
症状缓解程度
评估患者便秘症状的缓解程度,包括排便次数、 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等方面。
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包括精神状态、食 欲、睡眠等方面。
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标题: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三,李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 ,加速排便。用法用量根据医生建议和患者 病情而定。
04
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
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 疗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药物 治疗包括泻药、肠道动力调节剂、益生菌等。
肠道动力调节剂
肠道动力调节剂能够调节肠道运动,促进肠道蠕 动,缓解便秘症状。
诊断功能性便秘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系统性疾病 的影响。
伴随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口臭等。
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等。
03
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指南
药物治疗的原则
01
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
02
药物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确定,一般建
议至少使用4周以上。
药物治疗期间,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
03
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便秘评估规范
![便秘评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3c37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e.png)
便秘评估规范一、背景介绍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或硬结等症状。
便秘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便秘评估的规范格式,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二、便秘评估规范1.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人的排便习惯,包括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粪便形状和质地等。
- 询问病人是否存在排便困难、便意不适、肛门疼痛等症状。
-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用药史等相关因素。
- 询问病人是否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相关疾病史,如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
2. 体格检查-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
- 观察病人的体重、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
- 检查病人的肛门括约肌张力和直肠肛门反射。
3. 实验室检查-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 如有需要,进行肠道通透性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4. 便秘评估量表- 使用标准的便秘评估量表,如罗马Ⅱ或罗马Ⅲ标准,评估病人的便秘程度和类型。
- 量表包括评估病人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粪便质地等指标。
5.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腹部超声等。
- 可以评估肠道的形态、肠蠕动情况等。
6. 其他评估工具-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其他评估工具,如便秘严重程度评估量表(BSS)、便秘质量评估量表(CQOLC)等。
三、数据示例以下是一个便秘评估的示例数据,仅供参考:1. 病史采集:- 排便次数:每周3-4次。
- 排便时间:通常在早晨起床后30分钟内。
- 粪便形状和质地:干燥、硬结。
- 症状:排便困难、便意不适、肛门疼痛。
- 饮食习惯:膳食缺乏蔬菜水果,多食用高脂肪和加工食品。
- 运动情况:缺乏定期运动。
- 用药史:无。
2. 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腹部柔软,无明显压痛。
- 肛门指诊:直肠内未触及异常。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日期20121226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作者谢松梅卓宏部门化药临床二部正文内容化药临床二部谢松梅卓宏1、疾病背景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
对某些患者群体,如老年人,便秘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慢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据统计,西方国家中发病率为2%-27%[1-3],我国发病率为3-17%[4]。
其中老年人和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部分患者并不寻求医疗帮助,其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还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由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
该病有两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即:传输障碍和排便障碍。
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存在重叠,前者可能继发于后者,后者有时也继发于前者[6]。
根据导致便秘的肠道及肛门直肠功能和动力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即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 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
2、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2.1已上市常用治疗药物目前,常规用于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有轻泻剂(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促动力剂、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几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如: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泻药结肠、肠道黑病变等;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其带来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已退出市场;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未被一致认可。
一项基于证据的研究对目前临床常用便秘治疗手段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水平进行了调研和分析[7],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便秘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将文献的证据效力分为3个等级:Ⅰ级:众多设计及完成良好的试验均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证据充分;Ⅱ级:证据相对充分;Ⅲ级:证据不充分。
将便秘治疗药物的推荐等级分为5级:A级:有充分的证据推荐该药物治疗便秘;B级:有相对充分的证据推荐该药物治疗便秘;C级:推荐使用该药或反对使用该药的证据都不充分;D 级:有相对充分的证据反对使用该药;E级:有充分的证据反对使用该药。
上述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临床所用便秘治疗药物中,证据等级达到A级,推荐水平为I级的药物仅有聚乙二醇一种。
因此,临床需要具有确切循证医学证据的更为有效且安全的药物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疗。
2.2国外上市的新产品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制药公司陆续开发了一些治疗慢性便秘的新药,包括:鲁比前列酮(氯离子通道激动剂,2006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普芦卡必利(五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2009年10月获准在欧盟上市)以及Linaclotide(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2012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基于这三个品种已完成的临床试验证据,世界胃肠组织对其推荐水平和证据等级进行了评估[6],具体如下表:在我国,这三个产品均未上市,其中普芦卡必利和鲁比前列酮目前已处于申报进口阶段。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关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指南,因此,本文将结合疾病特点、新药审评情况、国外此类治疗药物关键性临床试验的调研[8-9],对慢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研发的考虑要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研发者提供参考。
3、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3.1患者特征及入选条件根据罗马III标准,功能性便秘的定义为: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有下列特点:(1)必须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以手法帮助(如以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排便<3次;(2)不使用泻剂时几乎无松软便;(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因此,试验中患者入选标准应符合上述条件,同时需排除其它因器质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引起的便秘。
3.2试验设计应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的临床试验。
试验需包括2周的不服用药物的导入阶段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便秘并符合入组标准。
导入阶段开始时应将所有正在服用的泻药停药,并告知受试者试验期间不要改变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
考虑到基线期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先前使用的泻剂,如果患者连续3天或3天以上没有排便,则允许患者服用泻剂(如:比沙可啶)作为急救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期间,受试者需要以日志的形式记录研究药物和急救药物,及与排便相关的信息。
3.3对照选择慢性便秘发病原因复杂,存在一定精神因素的影响,故为显示新药的确切疗效,需采用安慰剂对照。
同时,为了支持新药在慢性便秘治疗中具有一线地位,需要证明该药物对比临床标准治疗具有同样或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但选择阳性对照药时需采用具有确切临床试验证据的产品。
3.4疗效指标/终点主要有效性终点: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次数≥3次的受试者比例。
这个终点综合了一个可测量终点(自发排便的次数)和一个患者对排便是否完全的定性评价。
次要疗效终点:从临床角度认为,每周一次SCBM的改善即具有临床相关性,而对患者而言,症状改善以及对治疗的整体满意度可能是最相关的疗效测定结果。
因此次要终点应评价这些方面,特别考虑包括已验证的疾病特异性症状(便秘患者便秘症状评价表[PAC-SYM])和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PAC-QOL])问卷。
因此,次要疗效终点可考虑选择以下终点进行评估:-与基线相比,平均每周增加1次或1次以上自发完全排便患者比例;-每周自发性完全排便,自发性排便及所有排便运动的平均次数。
-首次服用该药物后至自发完全排便的时间,及第一周达到平均每周3次或3次以上自发完全排便的时间。
-急救药(如:比沙可啶)每周平均使用数量及双盲治疗期内总体使用数量。
-每周不用力、有完全排空感,且大便为正常硬度(布里斯托3-4级)的平均次数及患者比例。
-通过受试者总体评价PAC-SYM问卷评分评价便秘症状的改善及满意度。
-研究者对治疗有效性的总体评价3.5研究持续时间通常应进行至少12周的治疗以显示其确切疗效。
由于慢性便秘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给药,因此需要提供大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群体经过足够长时间治疗的数据,以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通常需考虑至少12个月的研究。
此外,建议评估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用药对有效性的影响。
3.6安全性评价监测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关注该AE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周期和持续时间,并根据发生率与安慰剂的比较情况、生物学可能性、剂量暴露关系来评定其与药物的相关性。
寻找严重的、明显由药物诱导的、无药物治疗时不常见的或由于药物的药理学性质而导致的AE。
评价在临床研究中收集的所有实验室数据以及其它安全性数据(如生命体征、ECG等),关注平均值、变化方式和报告为AE的实验室异常。
评价重要内在因素,如性别、年龄对药物安全性特征的影响。
需特别关注对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潜在风险、药物对于心血管安全性的评估等,关于心血管安全性需在试验早期进行全面的QT/QTc间期影响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考虑后续临床试验对于心血管相关风险的评估设计来充分评估相关风险。
3.7特殊人群的评价因为慢性便秘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且老年人由于存在其它潜在疾病和其它药物使用率均较高,通常是更脆弱的群体。
因此,有必要考虑就老年人进行单独的药代/药效、适当的剂量探索及确证性临床试验以支持其用于该人群的安全有效性。
以上观点仅代表当前认识,欢迎业界和研究者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1.Locke GR,Pemberton JH,Phillips SF.AGA technical review on constipation.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Gastroenterology 2000;119:1766-17782.Higgins PD,Johanson JF.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a systematic review.Am J Gastroenterol 2004;99:750-7593.Pare P,Ferrazzi S,Thomp sonWG,et al.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onstipation in Canada:definitions,rates,demographics,and p redictors of health care seeking[J].Am J Gratroenterol,2001,96(11):3130-3137.4.林三仁。
“加强慢性便秘的研究切实解决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4月第24卷第4期,193.5.Wald A,et al.The burden of constipation on quality of life:results of a multinational survey.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26:227-236.6.2010 世界胃肠组织全球指南,便秘: 全球的观点。
7.Rao SS,Constipa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onic and anorectalmotility disorders.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 2009;19:117?39.8.FDA.AMITIZA(Lubiprostone)/scripts/cder/drugsatf da/index.cfm9.EMEA.RESOLOR TM.(Prucalopride Succinate)www.emea.europa.eu/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