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色彩学期末总结(概念及公式)

第一章

1.可见光的范围:380nm—780nm。

2.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3.眼睛的主要构造和作用:杆体细胞在暗处形成暗视觉;锥体细胞在明处形成明视觉。

4.视角(tana)=物体的大小/2倍的视距。

5.颜色对比及对颜色感觉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在视场中的相互影响,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同一颜色的视觉感觉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连续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先看到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发生在观察者眼中的色彩变化。

6.物体的呈色原理:物体本身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因而形成的颜色。

7.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色彩学主要包括:物体的呈色原理、色度学、色彩的测量与描述、色彩视觉机制解析、色彩应用等理论。

8.色彩视觉机制分为三色学说、四色学说(对立学说)和阶段学说。

9.色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一种心理反应。

形成色觉的三要素是:光线的照射、呈现颜色的物体、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第二章

1.色彩按其吸收光谱的特性分为:消色和彩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的间色是色光三原色;

复色:两种间色或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得到的颜色;

补色:混合以后得到白色/黑色的两种色/颜料色,(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H、明度V、饱和度C/S.

4.色彩的定性描述:系统命名法(消色系统命名法和彩色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色彩的定量描述:显色系统表示法(孟赛尔、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消色系统表示法(CIE系统)。

5.颜色匹配:把两个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相等的方法。

6.色度混合理论(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补色律、代替律、中间色律。

7.主波长:用某一光谱颜色按一定比例与一个确定的参照光源相混合而匹配出样品色,该光谱色的波长就是样品的主波长,颜色的主波长大致相当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颜色的色调.

8.色纯度p e=1时,表明样品色就是光谱色,饱和度最高。

9.色度坐标:r=R / R+G+B,g=G / R+G+B,b=B / R+G+B

第三章

1.色温:用温度的方式表示光源的颜色。

2.黑体:在辐射作用下既无反射也无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任何物体对辐射的吸收

能力与发射的能力成正比。)

3.光源的显色性:表征在光源下物体颜色对人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物体颜色的外貌。

4.同色异谱色:相同的颜色感觉(色外观、三刺激值),不同的光谱组成现象。

5.光源的照度:光是一种辐射能,光源所辐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光能的大小称为光通量(lm);被照面上接收到的辐射能量的多少用光源的照度表示,垂直照射时,光照度最大,掠射(微面积法线与照射光束方向的夹角成90。时,光照度为零。

注意:印刷工艺复制的国际标准中通常采用D50(或D75)光源。

6.色彩模式:与色彩设备有关的色彩模式有RGB色彩模式和CMY色彩模式,与色彩设备无关的色彩模式是CIE 颜色空间。

RGB与CMY颜色空间都是CIE颜色空间的子空间,RGB与CMY颜色空间不完全重合。

7.分色原理:(滤色镜选择性吸收光线)根据减色法原理,用红、绿、蓝三原色滤色片分别拍摄得到彩色原稿中R、G、B的信息,即分别得到青、品红、黄三色分色信息。

8.黑板的作用:容易实现和稳定灰平衡,克服偏色;增加图像的复制密度范围(或增加图像暗调的层次效果),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黑板的高密度在图像中起到了骨架作用;减少了彩色墨量的用量,降低了叠印率和套印不准的影响;减少了总墨量,提高了印刷速度,降低了成本。

9.灰成分替代(GCR):指彩色复制中,以三原色油墨构成的彩色区域的灰色或灰色成分均用“灰色成分”的黑色油墨替代,而图像的色调和色彩特性则分别由三原色中的一种或两种彩色油墨来再现,即两种原色加黑色来构成图像,实质是用黑墨替换了三原色中的等量部分。

10.底色去除(UCR):是去除暗调区域灰色成分的彩色油墨,而用黑色油墨来替代的一种制版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高速印刷机的四色湿压湿印刷和原稿暗调层次再现的要求而产生的。

底色增益(UCA):指对图像暗调部位在黑墨叠印部分增加彩色油墨。

底色去除与灰成分替代的区别:去除方式不同;去除规律不同;去除量不同;对黑板的处理不同(底色去除黑板为短调黑板);色彩再现与校正作用不同(底色去除不参与校色)。

11.影响分色误差的因素:滤色片的滤色性;感光材料的感光性;光源的显色性;油墨的呈色效率;纸张的理化特性;屏幕成像造成的分色误差;扫描仪的光电性能;原稿偏色。

12.彩色印刷呈色机理:主要是通过调幅网点(AM)和调频网点(FM)的变化来实现的。

网点的作用:是组成图像的像素,表现色彩浓淡变化的基础;表现原稿阶调;是可接受和转移油墨的单位;在印刷效果上起着组色作用。

13.网点面积率:是指图像经分割后所得到的每一单元中能接受油墨的面积占单元面积的百分比,共10个层次(100%——10%),22个级。纸张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率大,纸张反射光线少,吸收光线多,就显得暗,其次还应注意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网点形状。

网点线数:不超过200lpi,指网屏上单位长度(每英寸/每厘米)内单向透明平行线的条数,网点线数愈高,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愈多,网点的绝对面积越小。注意:决定印刷时网点线数的因素——视距、纸张质量、产品的精细程度。

14.网点呈色机理:一般情况下,画面浅色调处以网点并列为主,暗、中调则以网点叠合为主。

网点叠合:属于颜料的减色混合,油墨层的厚薄、透明度对呈色效果影响最大。网点并列:属于色光的加色混合。

15.网点扩大:是制版和印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网点尺寸改变现象,使实际产生的网点面积大于期望的网点面积,是印刷在承印材料上的网点相对于分色片上的网点增益。分为机械网点扩大和光学网点扩大。

影响网点扩大的因素:油墨转移、印刷压力、纸张的适性(要求:纸张的平滑度越高,网点扩大值越小,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