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2024 高考 数学考试大纲
2024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主要分为数与式、函数、几何与变换、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
一、数与式1. 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开方运算。
2. 立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计算、立方根的性质。
3. 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等价代数式的判定、多项式的概念与多项式的次数、整除与同余等概念。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等概念。
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 分式函数:分式函数的定义、分式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6.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几何与变换1. 平面几何: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概念。
3. 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4. 坐标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坐标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四、统计与概率1. 概率初步知识: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概念。
2. 统计初步知识: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等概念。
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等概念。
4.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二项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的性质等概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复数=()A.2+i B.2﹣i C.1+2i D.1﹣2i2.(5分)已知集合A={1,3,},B={1,m},A∪B=A,则m的值为()A.0或B.0或3C.1或D.1或33.(5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B.C.D.4.(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5.(5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A.B.C.D.6.(5分)△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0,||=1,||=2,则=()A.B.C.D.7.(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cos2α=()A.﹣B.﹣C.D.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A.B.C.D.9.(5分)已知x=lnπ,y=log52,,则()A.x<y<z B.z<x<y C.z<y<x D.y<z<x 10.(5分)已知函数y=x3﹣3x+c的图象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A.﹣2或2B.﹣9或3C.﹣1或1D.﹣3或1 11.(5分)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每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A.12种B.18种C.24种D.36种12.(5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16B.14C.12D.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14.(5分)当函数y=sinx﹣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15.(5分)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16.(5分)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BAA1=∠CAA1=60°,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18.(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Ⅰ)证明:PC⊥平面BED;(Ⅱ)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19.(12分)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Ⅰ)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的概率;(Ⅱ)ξ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ξ的期望.20.(12分)设函数f(x)=ax+cosx,x∈[0,π].(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设f(x)≤1+sinx,求a的取值范围.21.(12分)已知抛物线C:y=(x+1)2与圆(r>0)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l.(Ⅰ)求r;(Ⅱ)设m,n是异于l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l的距离.22.(12分)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 x n}如下:x1=2,x n+1是过两点P (4,5),Q n(x n,f(x n))的直线PQ 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Ⅰ)证明:2≤x n<x n+1<3;(Ⅱ)求数列{ x n}的通项公式.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复数=()A.2+i B.2﹣i C.1+2i D.1﹣2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把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得,由此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能求出结果.【解答】解:===1+2i.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2.(5分)已知集合A={1,3,},B={1,m},A∪B=A,则m的值为()A.0或B.0或3C.1或D.1或3【考点】1C: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专题】5J:集合.【分析】由题设条件中本题可先由条件A∪B=A得出B⊆A,由此判断出参数m 可能的取值,再进行验证即可得出答案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由题意A∪B=A,即B⊆A,又,B={1,m},∴m=3或m=,解得m=3或m=0及m=1,验证知,m=1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故m=0或m=3即为所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集合中参数取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条件A∪B=A转化为B⊆A,再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出参数所可能的取值.3.(5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B.C.D.【考点】K3:椭圆的标准方程;K4:椭圆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确定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根据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求出几何量,即可求得椭圆的方程.【解答】解:由题意,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2,a2=8∴b2=a2﹣c2=4∴椭圆的方程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4.(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C1A∥平面BDE,再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最后利用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O,在三角形CC1A中,易证OE∥C1A,从而C1A∥平面BDE,∴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即为点A到平面BED的距离,设为h,=S△ABD×EC=××2×2×=在三棱锥E﹣ABD中,V E﹣ABD=×2×=2在三棱锥A﹣BDE中,BD=2,BE=,DE=,∴S△EBD∴V A=×S△EBD×h=×2×h=﹣BDE∴h=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距离与点面距离的转化,三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的技巧,属基础题5.(5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A.B.C.D.【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8E:数列的求和.【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结合已知可求a1,d,进而可求a n,代入可得==,裂项可求和【解答】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可得,解方程可得,d=1,a1=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 n=a1+(n﹣1)d=1+(n﹣1)×1=n∴===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应用,及数列求和的裂项求和方法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6.(5分)△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0,||=1,||=2,则=()A.B.C.D.【考点】9Y:平面向量的综合题.【分析】由题意可得,CA⊥CB,CD⊥AB,由射影定理可得,AC2=AD•AB可求AD,进而可求,从而可求与的关系,进而可求【解答】解:∵•=0,∴CA⊥CB∵CD⊥AB∵||=1,||=2∴AB=由射影定理可得,AC2=AD•AB∴∴∴==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应用,向量的基本运算的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的应用.7.(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cos2α=()A.﹣B.﹣C.D.【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由α为第二象限角,可知sinα>0,cosα<0,从而可求得sinα﹣cosα=,利用cos2α=﹣(sinα﹣cosα)(sinα+cosα)可求得cos2α【解答】解:∵sinα+cosα=,两边平方得:1+sin2α=,∴sin2α=﹣,①∴(sinα﹣cosα)2=1﹣sin2α=,∵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0,cosα<0,∴sinα﹣cosα=,②∴cos2α=﹣(sinα﹣cosα)(sinα+cosα)=(﹣)×=﹣.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突出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应用,求得sinα﹣cosα=是关键,属于中档题.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A.B.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结合|PF1|=2|PF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cos∠F1PF2的值.【解答】解:将双曲线方程x2﹣y2=2化为标准方程﹣=1,则a=,b=,c=2,设|PF1|=2|PF2|=2m,则根据双曲线的定义,|PF1|﹣|PF2|=2a可得m=2,∴|PF1|=4,|PF2|=2,∵|F1F2|=2c=4,∴cos∠F1PF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属于中档题.9.(5分)已知x=lnπ,y=log52,,则()A.x<y<z B.z<x<y C.z<y<x D.y<z<x【考点】72:不等式比较大小.【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x=lnπ>1,0<y=log52<,1>z=>,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x=lnπ>lne=1,0<log52<log5=,即y∈(0,);1=e0>=>=,即z∈(,1),∴y<z<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比较大小,掌握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0.(5分)已知函数y=x3﹣3x+c的图象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A.﹣2或2B.﹣9或3C.﹣1或1D.﹣3或1【考点】53: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求导函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函数的极值点,利用函数y=x3﹣3x+c的图象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可得极大值等于0或极小值等于0,由此可求c的值.【解答】解:求导函数可得y′=3(x+1)(x﹣1),令y′>0,可得x>1或x<﹣1;令y′<0,可得﹣1<x<1;∴函数在(﹣∞,﹣1),(1,+∞)上单调增,(﹣1,1)上单调减,∴函数在x=﹣1处取得极大值,在x=1处取得极小值.∵函数y=x3﹣3x+c的图象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极大值等于0或极小值等于0.∴1﹣3+c=0或﹣1+3+c=0,∴c=﹣2或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极大值等于0或极小值等于0.11.(5分)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每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A.12种B.18种C.24种D.36种【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由题意,可按分步原理计数,对列的情况进行讨论比对行讨论更简洁.【解答】解:由题意,可按分步原理计数,首先,对第一列进行排列,第一列为a,b,c的全排列,共有种,再分析第二列的情况,当第一列确定时,第二列第一行只能有2种情况,当第二列一行确定时,第二列第2,3行只能有1种情况;所以排列方法共有:×2×1×1=12种,故选:A.【点评】本题若讨论三行每一行的情况,讨论情况较繁琐,而对两列的情况进行分析会大大简化解答过程.12.(5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16B.14C.12D.10【考点】IG: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性质;IQ:与直线关于点、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分析】通过相似三角形,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落的位置,结合图象分析反射的次数即可.【解答】解:根据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可知第一次碰撞点为F,在反射的过程中,直线是平行的,利用平行关系及三角形的相似可得第二次碰撞点为G,且CG=,第二次碰撞点为H,且DH=,作图,可以得到回到E点时,需要碰撞14次即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原理与三角形相似知识的运用.通过相似三角形,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落的位置,结合图象分析反射的次数即可,属于难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1.【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由z=3x﹣y可得y=3x﹣z,则﹣z表示直线3x﹣y﹣z=0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越大z越小,结合图形可求【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z=3x﹣y可得y=3x﹣z,则﹣z表示直线3x﹣y﹣z=0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越大z越小结合图形可知,当直线z=3x﹣y过点C时z最小由可得C(0,1),此时z=﹣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简单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目标函数中z 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试题14.(5分)当函数y=sinx﹣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考点】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W: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辅助角公式将y=sinx﹣cosx化为y=2sin(x﹣)(0≤x<2π),即可求得y=sinx﹣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的值.【解答】解:∵y=sinx﹣cosx=2(sinx﹣cosx)=2sin(x﹣).∵0≤x<2π,∴﹣≤x﹣<,∴y max=2,此时x﹣=,∴x=.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两与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着重考查辅助角公式的应用与正弦函数的性质,将y=sinx﹣cosx(0≤x<2π)化为y=2sin (x﹣)(0≤x<2π)是关键,属于中档题.15.(5分)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56.【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第2项与第7项的系数相等建立等式,求出n的值,根据通项可求满足条件的系数【解答】解:由题意可得,∴n=8展开式的通项=令8﹣2r=﹣2可得r=5此时系数为=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以及系数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项式定理写出通项公式,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16.(5分)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BAA1=∠CAA1=60°,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选一组基底,再利用向量加法和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基底表示,最后利用夹角公式求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即可【解答】解:如图,设=,,,棱长均为1,则=,=,=∵,∴=()•()=﹣++﹣+=﹣++=﹣1++1=1||===||===∴cos<,>===∴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向量数量积运算的性质及夹角公式的应用,有一定的运算量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考点】GL: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HP:正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cos(A﹣C)+cosB=cos(A﹣C)﹣cos(A+C)=1,可得sinAsinC=,由a=2c及正弦定理可得sinA=2sinC,联立可求C【解答】解:由B=π﹣(A+C)可得cosB=﹣cos(A+C)∴cos(A﹣C)+cosB=cos(A﹣C)﹣cos(A+C)=2sinAsinC=1∴sinAsinC=①由a=2c及正弦定理可得sinA=2sinC②①②联立可得,∵0<C<π∴sinC=a=2c即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及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18.(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Ⅰ)证明:PC⊥平面BED;(Ⅱ)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M:向量语言表述线面的垂直、平行关系.【专题】11:计算题.【分析】(I)先由已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b,0),从而写出相关点和相关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证明PC⊥BE,PC⊥DE,从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即可;(II)先求平面PAB的法向量,再求平面PBC的法向量,利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即可求得b的值,最后利用空间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得线面角的正弦值,进而求得线面角【解答】解:(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D(,b,0),则C(2,0,0),P(0,0,2),E(,0,),B(,﹣b,0)∴=(2,0,﹣2),=(,b,),=(,﹣b,)∴•=﹣=0,•=0∴PC⊥BE,PC⊥DE,BE∩DE=E∴PC⊥平面BED(II)=(0,0,2),=(,﹣b,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x,y,z),则取=(b,,0)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p,q,r),则取=(1,﹣,)∵平面PAB⊥平面PBC,∴•=b﹣=0.故b=∴=(1,﹣1,),=(﹣,﹣,2)∴cos<,>==设PD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θ∈[0,],则sinθ=∴θ=30°∴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为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空间线面角的求法,有一定的运算量,属中档题19.(12分)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Ⅰ)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的概率;(Ⅱ)ξ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ξ的期望.【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15:综合题.【分析】(Ⅰ)记A i表示事件:第1次和第2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A表示事件:第3次发球,甲得1分;B表示事件:开始第4次发球,甲、乙的比分为1比2,则B=A0A+A1,根据P(A)=0.4,P(A0)=0.16,P (A1)=2×0.6×0.4=0.48,即可求得结论;(Ⅱ)P(A2)=0.62=0.36,ξ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可取0,1,2,3,计算相应的概率,即可求得ξ的期望.【解答】解:(Ⅰ)记A i表示事件:第1次和第2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A表示事件:第3次发球,甲得1分;B表示事件:开始第4次发球,甲、乙的比分为1比2,则B=A0A+A1∵P(A)=0.4,P(A0)=0.16,P(A1)=2×0.6×0.4=0.48∴P(B)=0.16×0.4+0.48×(1﹣0.4)=0.352;(Ⅱ)P(A2)=0.62=0.36,ξ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可取0,1,2,3 P(ξ=0)=P(A2A)=0.36×0.4=0.144P(ξ=2)=P(B)=0.352P(ξ=3)=P(A0)=0.16×0.6=0.096P(ξ=1)=1﹣0.144﹣0.352﹣0.096=0.408∴ξ的期望Eξ=1×0.408+2×0.352+3×0.096=1.400.【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确定变量的取值,计算相应的概率是关键.20.(12分)设函数f(x)=ax+cosx,x∈[0,π].(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设f(x)≤1+sinx,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E: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专题】15:综合题.【分析】(Ⅰ)求导函数,可得f'(x)=a﹣sinx,x∈[0.π],sinx∈[0,1],对a进行分类讨论,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Ⅱ)由f(x)≤1+sinx得f(π)≤1,aπ﹣1≤1,可得a≤,构造函数g(x)=sinx﹣(0≤x),可得g(x)≥0(0≤x),再考虑:①0≤x;②,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Ⅰ)求导函数,可得f'(x)=a﹣sinx,x∈[0,π],sinx∈[0,1];当a≤0时,f'(x)≤0恒成立,f(x)单调递减;当a≥1 时,f'(x)≥0恒成立,f(x)单调递增;当0<a<1时,由f'(x)=0得x1=arcsina,x2=π﹣arcsina当x∈[0,x1]时,sinx<a,f'(x)>0,f(x)单调递增当x∈[x1,x2]时,sinx>a,f'(x)<0,f(x)单调递减当x∈[x2,π]时,sinx<a,f'(x)>0,f(x)单调递增;(Ⅱ)由f(x)≤1+sinx得f(π)≤1,aπ﹣1≤1,∴a≤.令g(x)=sinx﹣(0≤x),则g′(x)=cosx﹣当x时,g′(x)>0,当时,g′(x)<0∵,∴g(x)≥0,即(0≤x),当a≤时,有①当0≤x时,,cosx≤1,所以f(x)≤1+sinx;②当时,=1+≤1+sinx综上,a≤.【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导,确定函数的单调性.21.(12分)已知抛物线C:y=(x+1)2与圆(r>0)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l.(Ⅰ)求r;(Ⅱ)设m,n是异于l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l的距离.【考点】IM: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I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KJ: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Ⅰ)设A(x0,(x0+1)2),根据y=(x+1)2,求出l的斜率,圆心M (1,),求得MA的斜率,利用l⊥MA建立方程,求得A的坐标,即可求得r的值;(Ⅱ)设(t,(t+1)2)为C上一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t+1)2=2(t+1)(x﹣t),即y=2(t+1)x﹣t2+1,若该直线与圆M相切,则圆心M到该切线的距离为,建立方程,求得t的值,求出相应的切线方程,可得D 的坐标,从而可求D到l的距离.【解答】解:(Ⅰ)设A(x0,(x0+1)2),∵y=(x+1)2,y′=2(x+1)∴l的斜率为k=2(x0+1)当x0=1时,不合题意,所以x0≠1圆心M(1,),MA的斜率.∵l⊥MA,∴2(x0+1)×=﹣1∴x0=0,∴A(0,1),∴r=|MA|=;(Ⅱ)设(t,(t+1)2)为C上一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t+1)2=2(t+1)(x﹣t),即y=2(t+1)x﹣t2+1若该直线与圆M相切,则圆心M到该切线的距离为∴∴t2(t2﹣4t﹣6)=0∴t0=0,或t1=2+,t2=2﹣抛物线C在点(t i,(t i+1)2)(i=0,1,2)处的切线分别为l,m,n,其方程分别为y=2x+1①,y=2(t1+1)x﹣②,y=2(t2+1)x﹣③②﹣③:x=代入②可得:y=﹣1∴D(2,﹣1),∴D到l的距离为【点评】本题考查圆与抛物线的综合,考查抛物线的切线方程,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关键是确定切线方程,求得交点坐标.22.(12分)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 x n}如下:x1=2,x n+1是过两点P (4,5),Q n(x n,f(x n))的直线PQ 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Ⅰ)证明:2≤x n<x n+1<3;(Ⅱ)求数列{ x n}的通项公式.【考点】8H:数列递推式;8I:数列与函数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n=1时,x1=2,直线PQ1的方程为,当y=0时,可得;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x k<x k+1<3,直线PQ k+1的方程为,当y=0时,可得,根据归纳假设2≤x k<x k+1<3,可以证明2≤x k+1<x k+2<3,从而结论成立.(Ⅱ)由(Ⅰ),可得,构造b n=x n﹣3,可得是以﹣为首项,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此可求数列{ x n}的通项公式.【解答】(Ⅰ)证明:①n=1时,x1=2,直线PQ1的方程为当y=0时,∴,∴2≤x1<x2<3;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x k<x k+1<3,直线PQ k+1的方程为当y=0时,∴∵2≤x k<x k+1<3,∴<x k+2∴x k+1<x k+2<3∴2≤x k+1即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2≤x n<x n+1<3;(Ⅱ)由(Ⅰ),可得设b n=x n﹣3,∴∴∴是以﹣为首项,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数列与函数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从函数入手,确定直线方程,求得交点坐标,再利用数列知识解决.。
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全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全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数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科目,其考试大纲的变化更是备受关注。
2024 年的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继承了以往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调整和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份大纲,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考试大纲中的知识范围。
2024 年高考数学依然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主要板块。
代数部分,函数的性质、图像以及各种类型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依旧是重点。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与不等式也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几何方面,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定理需要牢记。
空间几何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常考的知识点。
解析几何则侧重于直线与圆、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建立坐标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概率统计部分,概率的基本概念、常见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以及统计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都是考查的重点。
考生要能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在能力要求方面,大纲强调了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归纳等方法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运算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四则运算,还包括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求解、函数的运算等复杂运算。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想象上。
逻辑推理能力则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应用能力则是考查考生能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复数z=1+i,为z 的共轭复数,则z•﹣z﹣1=()A.﹣2i B.﹣i C.i D.2i2.(5分)函数y=(x≥0)的反函数为()A.y=(x∈R)B.y=(x≥0)C.y=4x2(x∈R)D.y=4x2(x≥0)3.(5分)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a>b+1B.a>b﹣1C.a2>b2D.a3>b34.(5分)设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 k+2﹣S k=24,则k=()A.8B.7C.6D.55.(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B.3C.6D.96.(5分)已知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B.C.D.17.(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A.4种B.10种C.18种D.20种8.(5分)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19.(5分)设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则=()A.﹣B.﹣C.D.10.(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cos∠AFB=()A.B.C.D.11.(5分)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则圆N的面积为()A.7πB.9πC.11πD.13π12.(5分)设向量,,满足||=||=1,=﹣,<﹣,﹣>=60°,则||的最大值等于()A.2B.C.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二项展开式中,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14.(5分)已知α∈(,π),sinα=,则tan2α=.15.(5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16.(5分)已知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a+c=b,求C.18.(12分)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Ⅰ)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Ⅱ)X表示该地的100位车主中,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车主数.求X的期望.19.(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20.(12分)设数列{a n}满足a1=0且.(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设,记,证明:S n<1.21.(12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Ⅰ)证明: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22.(12分)(Ⅰ)设函数,证明: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用这种方式连续抽取20次,设抽到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证明:.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复数z=1+i,为z 的共轭复数,则z•﹣z﹣1=()A.﹣2i B.﹣i C.i D.2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求出复数z的共轭复数,代入表达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i,所以=(1+i)(1﹣i)﹣1﹣i﹣1=﹣i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2.(5分)函数y=(x≥0)的反函数为()A.y=(x∈R)B.y=(x≥0)C.y=4x2(x∈R)D.y=4x2(x≥0)【考点】4R:反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原函数的解析式解出自变量x的解析式,再把x 和y交换位置,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解答】解:∵y=(x≥0),∴x=,y≥0,故反函数为y=(x≥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注意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3.(5分)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a>b+1B.a>b﹣1C.a2>b2D.a3>b3【考点】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专题】5L:简易逻辑.【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a>b+1⇒a>b;反之,通过举反例判断出a>b推不出a>b+1;利用条件的定义判断出选项.【解答】解:a>b+1⇒a>b;反之,例如a=2,b=1满足a>b,但a=b+1即a>b推不出a>b+1,故a>b+1是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考查通过举反例说明某命题不成立是常用方法.4.(5分)设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 k+2﹣S k=24,则k=()A.8B.7C.6D.5【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得S k+2,S k,将S k+2﹣S k=24转化为关于k的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S k+2=(k+2)2,S k=k2∴S k+2﹣S k=24转化为:(k+2)2﹣k2=24∴k=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还考查了方程思想,属中档题.5.(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B.3C.6D.9【考点】HK: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容易得到结果.【解答】解:f(x)的周期T=,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所以,k∈Z.令k=1,可得ω=6.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周期定义的理解,考查技术能力,常考题型.6.(5分)已知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B.C.D.1【考点】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35:转化思想.【分析】画出图形,由题意通过等体积法,求出三棱锥的体积,然后求出D到平面ABC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转化为三棱锥D﹣ABC的高为h,所以AD=,CD=,BC=由V B﹣ACD=V D﹣ABC可知所以,h=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考查转化思想的应用,等体积法是求解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方法之一,考查计算能力.7.(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A.4种B.10种C.18种D.20种【考点】D3:计数原理的应用.【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让一个人拿一本画册有4种,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2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从4位朋友选一个有4种,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2=6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10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类计数问题,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可以出现在选择或填空中,也可以出现在解答题目的一部分中.8.(5分)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1【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0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再用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求出与y轴和直线y=x的交点,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所求即可.【解答】解:∵y=e﹣2x+1∴y'=(﹣2)e﹣2x∴y'|x=0=(﹣2)e﹣2x|x=0=﹣2∴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方程为y﹣2=﹣2(x﹣0)即2x+y﹣2=0令y=0解得x=1,令y=x解得x=y=∴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以及两直线垂直的应用等有关问题,属于基础题.9.(5分)设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则=()A.﹣B.﹣C.D.【考点】3I:奇函数、偶函数;3Q:函数的周期性.【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得=f(﹣)=﹣f(),代入已知条件进行运算.【解答】解:∵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f(﹣)=﹣f()=﹣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的应用,以及求函数的值.10.(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cos∠AFB=()A.B.C.D.【考点】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中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我们可求出点A,B,F的坐标,进而求出向量,的坐标,进而利用求向量夹角余弦值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F点的坐标为(1,0)又∵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A,B两点坐标分别为(1,﹣2)(4,4),则=(0,﹣2),=(3,4),则cos∠AF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其中构造向量然后利用向量法处理是解答本题的重要技巧.11.(5分)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则圆N的面积为()A.7πB.9πC.11πD.13π【考点】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求出圆M的半径,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求出OM的长,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求出ON的长,最后利用垂径定理即可求出圆N的半径,从而求出面积.【解答】解:∵圆M的面积为4π∴圆M的半径为2根据勾股定理可知O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OMN=30°,在直角三角形OMN中,ON=∴圆N的半径为则圆的面积为13π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面角的平面角,以及解三角形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2.(5分)设向量,,满足||=||=1,=﹣,<﹣,﹣>=60°,则||的最大值等于()A.2B.C.D.1【考点】9P: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求出的夹角;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作出图;结合图,判断出四点共圆;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外接圆的直径,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的夹角为120°,设,则;=如图所示则∠AOB=120°;∠ACB=60°∴∠AOB+∠ACB=180°∴A,O,B,C四点共圆∵∴∴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得外接圆的直径2R=当OC为直径时,模最大,最大为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的运算法则、四点共圆的判断定理、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二项展开式中,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0.【考点】DA :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通项,令x 的指数分别取1,9求出x的系数与x9的系数;求出值.【解答】解:展开式的通项为令得r=2;令得r=18∴x的系数与x9的系数C202,C2018∴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C202﹣C2018=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14.(5分)已知α∈(,π),sinα=,则tan2α=﹣.【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题目提供的α的范围和正弦值,可求得余弦值从而求得正切值,然后利用二倍角的正切求得tan2α.【解答】解:由α∈(,π),sinα=,得cosα=﹣,tanα==∴tan2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倍角的正切与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是个基础题.15.(5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6.【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方程求出双曲线的参数值;利用内角平分线定理得到两条焦半径的关系,再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得到两条焦半径的另一条关系,联立求出焦半径.【解答】解:不妨设A在双曲线的右支上∵AM为∠F1AF2的平分线∴=又∵|AF1|﹣|AF2|=2a=6解得|AF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内角平分线定理;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解有关焦半径问题常用双曲线的定义.16.(5分)已知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考点】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图形,延长CB、FE交点为S连接AS,过B作BP⊥AS连接PE,所以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就是:∠BPE,求出BP与正方体的棱长的关系,然后求出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因为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延长CB、FE交点为S连接AS,过B作BP⊥AS连接PE,所以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就是∠BPE,因为B1E=2EB,CF=2FC1,所以BE:CF=1:2所以SB:SC=1: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所以AS=a,BP=,BE=,在RT△PBE中,tan∠EP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作出二面角的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a+c=b,求C.【考点】HU:解三角形.【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A﹣C等于得到A为钝角,根据诱导公式可知sinA与cosC相等,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把a+c=b化简后,把sinA换为cosC,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把左边变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给方程的两边都除以后,根据C和B的范围,得到C+=B或C++B=π,根据A为钝角,所以C++B=π不成立舍去,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π,列出关于C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C的度数.【解答】解:由A﹣C=,得到A为钝角且sinA=cosC,利用正弦定理,a+c=b可变为:sinA+sinC=sinB,即有sinA+sinC=cosC+sinC=sin(C+)=sinB,又A,B,C是△ABC的内角,故C+=B或C++B=π(舍去),所以A+B+C=(C+)+(C+)+C=π,解得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中档题.学生做题时应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度范围的运用.18.(12分)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Ⅰ)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Ⅱ)X表示该地的100位车主中,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车主数.求X的期望.【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首先求出购买乙种保险的概率,再由独立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出该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然后求该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即可.(Ⅱ)每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均相等,故为独立重复试验,X服从二项分布,由二项分布的知识求概率即可.【解答】解:(Ⅰ)设该车主购买乙种保险的概率为P,则P(1﹣0.5)=0.3,故P=0.6,该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为(1﹣0.5)(1﹣0.6)=0.2,由对立事件的概率该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1﹣0.2=0.8(Ⅱ)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为0.2,X~B(100,0.2)所以EX=100×0.2=20【点评】本题考查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即二项分布的期望等知识,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SD垂直于面SAB中两条相交的直线SA,SB;在证明SD与SA,SB的过程中运用勾股定理即可(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即利用平面SBC的法向量,当为锐角时,所求的角即为它的余角;当为钝角时,所求的角为【解答】(Ⅰ)证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C⊥CD,AB=BC=2,CD=1∴A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2∴SA=2∵SD=1∴AD2=SA2+SD2∴SD⊥SA同理:SD⊥SB∵SA∩SB=S,SA,SB⊂面SAB∴SD⊥平面SAB(Ⅱ)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则A(2,﹣1,0),B(2,1,0),C(0,1,0),作出S在底面上的投影M,则由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知,M点一定在x轴上,又AB=BC=2,CD=SD=1.可解得MD=,从而解得SM=,故可得S (,0,)则设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取x=0,y=,z=1即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为=(0,,1)又=(0,2,0)cos<,>===∴<,>=arccos即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sin【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空间向量的基本知识,属于中档题.20.(12分)设数列{a n}满足a1=0且.(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设,记,证明:S n<1.【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推式;8K: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Ⅰ)由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知,由此能求出{a n}的通项公式.(Ⅱ)由==,能够证明S n<1.【解答】解:(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N*).(Ⅱ)==,∴=1﹣<1.【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21.(12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Ⅰ)证明: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分析】(1)要证明点P在C上,即证明P点的坐标满足椭圆C的方程,根据已知中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我们求出点P的坐标,代入验证即可.(2)若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则我们可以先求出任意三点确定的圆的方程,然后将第四点坐标代入验证即可.【解答】证明:(Ⅰ)设A(x1,y1),B(x2,y2)椭圆C:①,则直线AB的方程为:y=﹣x+1 ②联立方程可得4x2﹣2x﹣1=0,则x1+x2=,x1×x2=﹣则y1+y2=﹣(x1+x2)+2=1设P(p1,p2),则有:=(x1,y1),=(x2,y2),=(p1,p2);∴+=(x1+x2,y1+y2)=(,1);=(p1,p2)=﹣(+)=(﹣,﹣1)∴p的坐标为(﹣,﹣1)代入①方程成立,所以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设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即(,),则过线段AB的中点且垂直于AB的直线方程为:y﹣=(x﹣),即y=x+;③∵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故0(0.0)为线段PQ的中点,则过线段PQ的中点且垂直于PQ的直线方程为:y=﹣x④;③④联立方程组,解之得:x=﹣,y=③④的交点就是圆心O1(﹣,),r2=|O1P|2=(﹣﹣(﹣))2+(﹣1﹣)2=故过P Q两点圆的方程为:(x+)2+(y﹣)2=…⑤,把y=﹣x+1 …②代入⑤,有x1+x2=,y1+y2=1∴A,B也是在圆⑤上的.∴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其中判断点与曲线关系时,所使用的坐标代入验证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分)(Ⅰ)设函数,证明: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用这种方式连续抽取20次,设抽到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证明:.【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Ⅰ)欲证明当x>0时,f(x)>0,由于f(0)=0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只须证明f(x)在[0,+∞)上是单调增函数即可.先对函数进行求导,根据导函数大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减即可得到答案.(Ⅱ)先计算概率P=,再证明<<,即证明99×98× (81)(90)19,最后证明<e﹣2,即证>e2,即证19ln>2,即证ln,而这个结论由(1)所得结论可得【解答】(Ⅰ)证明:∵f′(x)=,∴当x>﹣1,时f′(x)≥0,∴f(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当x>0时,f(x)>f(0)=0.即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连续抽取20次,则抽得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要证P<<.先证:P=<,即证<即证99×98×…×81<(90)19而99×81=(90+9)×(90﹣9)=902﹣92<90298×82=(90+8)×(90﹣8)=902﹣82<902…91×89=(90+1)×(90﹣1)=902﹣12<902∴99×98×…×81<(90)19即P<再证:<e﹣2,即证>e2,即证19ln>2,即证ln>由(Ⅰ)f(x)=ln(1+x)﹣,当x>0时,f(x)>0.令x=,则ln(1+)﹣=ln(1+)﹣>0,即ln>综上有: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等,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函数、导数、不等式证明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等知识.通过运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不等式问题,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祝福语祝你考试成功!。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高一,择优录取.因此,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的同时,注重考查”的原则,确立以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实际。
2020届全国卷1理科数学高考“压轴题题型解法”大纲(李老师编)
3.线性回归和类线性回归(大数据整体计算型)
难
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法(求长度、长度之积/和)
难
5.新定义、新材料阅读理解题
难
6.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
难
难
3.不规则锥体的外接球(万能公式,见于杂志)
难
4.1向量的四心问题(性质秒杀)
难
4.2角平分线定理
难
5.向量的奔驰定理(公式秒杀)
难
6.解三角形(共边型、共角型、整体法型)
难
7.解三角形求动态参数(数形结合法、基本不等式法、三角函数法)
难
8.三角函数高难度化简与变换(函数求参数题(构建法+分类讨论法)
难
3.2构建函数的恒成立、存在性问题(单边构建、双边构建)
难
4.极值点偏移题(左偏移、右偏移、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难
5.零点、交点、根的存在性问题(判断、个数、分布)
难
6.恒成立、存在性问题(特殊点型、隐零点型、虚假点型)
难
7.函数模型与缩放题(指数、对数:直接,裂项,并项,加强)
难
模块
2020全国卷1卷压轴考点和题型明细
难度
数列
1.数学归纳法
难
2.数列放缩类型和数列不等式的证明
难
3.数列递推
难
4.探索数列中的存在性(最大最小整数型、数列函数交汇型)
难
模块
2020全国卷1卷压轴考点和题型明细
难度
其他
1.可行域问题(生活应用综合型、动态型)
难
2.排列组合题(综合型、至少至多型)
2020全国卷1卷压轴考点和题型明细
难度
圆锥曲线
1.对称性问题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文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文/理科)数学考试大纲总要求: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财经两类.理工农医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文史财经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四部分。
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l.知识要求本大纲对所列知识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且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要求,三个层次分别为:了解;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识记有关内容,并能进行直接运用。
理解、掌握、会: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灵活运用: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逻辑思维能力:会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摧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运算能力:理解算理,会根据法则、公式、概念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裉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变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一、复习考试内容理工农医类(理科)第一部分代数(一)集合和简易逻辑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见图)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高考数学理科全国统考大纲
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统考大纲必修+选修Ⅱ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据考生成果,按已确定的招生安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用,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2019年版)》中的数学科部分,依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依据国家教化部2019年颁布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课程安排》和《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依据"考查基础学问的同时,注意考查实力"的原则,确立以实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学问、实力与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学问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接着学习的潜能.一、考试内容的学问要求、实力要求和特性品质要求1.学问要求学问是指《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问的要求,依此为了解、理解和驾驭、敏捷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学问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相识,知道这一学问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驾驭:要求对所列学问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相识,能够说明、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学问解决有关问题.(3)敏捷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驾驭学问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学问分析和解决较为困难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实力要求实力是指思维实力、运算实力、空间想象实力以及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1)思维实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视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精确地进行表述.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实力是数学学科实力的核心.数学思维实力是以数学学问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合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索和推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实力的主体.(2)运算实力:会依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依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找寻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依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实力是思维实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实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实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实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3)空间想象实力:能依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依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实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视察、分析、抽象的实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实力.识图是指视察探讨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协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实力高层次的标记.(4)实践实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学问、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供应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实践实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实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想数学模式,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5)创新意识:对新奇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敏捷地应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索、探究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建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视察、揣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学问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特性品质要求特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肯定的数学视野,相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惊慌心情,以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二、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确定了数学学问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学问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学问之间的横向联系,要擅长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疏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学问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学问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学问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学问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学问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学问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学问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需要与数学学问想结合,通过数学学问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学问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驾驭程度.(3)对数学实力的考查,强调"以实力立意",就是以数学学问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敏捷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学问迁移到不怜悯境中去的实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实力的考查,以思想实力为核心,全民考查各种实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实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实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实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实力、逻辑思维实力想结合.(4)对实践实力的考查主要采纳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进生活,背景公允,限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阅历,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奇的问题情境,构造有肯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细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养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改变的试题;探讨型、探究型、开放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学问的基础上,注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意对数学实力的考查,注意呈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Ⅲ.考试内容1.平面对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驾驭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驾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驾驭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对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对量的坐标的概念,驾驭平面对量的坐标运算.(5)驾驭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驾驭向量垂直的条件.(6)驾驭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娴熟运用.驾驭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驾驭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驾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驾驭推断一些简洁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驾驭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驾驭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驾驭对数的运算性质;驾驭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肯定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驾驭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洁的应用.(3)驾驭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洁的不等式.(4)驾驭简洁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了解随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随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驾驭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驾驭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驾驭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驾驭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洁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驾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驾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驾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一)命题指导思想1.命题应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待发),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3.命题既要实现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4.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5.命题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
试题要切合我省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数学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情景等要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
应用题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6.命题要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有机联系与适当差异,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7.试卷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5之内。
(二)知识和能力要求1.知识要求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感知和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感知和了解:要求对所学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模仿、描述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学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准确地刻画或解释、举例说明、简单变形、推导或证明、抽象归纳,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2)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1.(5 分)设z=,则z 的共轭复数为()A.﹣1+3i B.﹣1﹣3i C.1+3i D.1﹣3i2.(5 分)设集合M={x|x2﹣3x﹣4<0},N={x|0≤x≤5},则M∩N=()A.(0,4] B.[0,4)C.[﹣1,0)D.(﹣1,0] 3.(5 分)设a=sin33°,b=cos55°,c=tan35°,则()A.a>b>c B.b>c>a C.c>b>a D.c>a>b 4.(5 分)若向量、满足:||=1,(+)⊥,(2+)⊥,则||=()A.2 C.1 D.5.(5 分)有6 名男医生、5 名女医生,从中选出2 名男医生、1 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60 种B.70 种C.75 种D.150 种6.(5 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 的直线l 交C 于A、B 两点,若△AF1B 的周长为,则C 的方程为()A.+=1 +y2=1C.+=1 +=17.(5 分)曲线y=xe x﹣1 在点(1,1)处切线的斜率等于()A.2e B.e C.2 D.18.(5 分)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B.16πC.9πD.9.(5 分)已知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2,焦点为F1、F2,点A 在C 上,若|F1A|=2|F2A|,则cos∠AF2F1=(), A . B . C . D .10.(5 分)等比数列{a n }中,a 4=2,a 5=5,则数列{lga n }的前 8 项和等于( )A .6B .5C .4D .311.(5 分)已知二面角 α﹣l ﹣β 为 60°,AB ⊂α,AB ⊥l ,A 为垂足,CD ⊂β,C ∈l ,∠ACD =135°,则异面直线 AB 与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12.(5 分)函数 y =f (x )的图象与函数 y =g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y =0 对称,则 y =f(x )的反函数是( )A .y =g (x )B .y =g (﹣x )C .y =﹣g (x )D .y =﹣g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3.(5 分) 的展开式中 x 2y 2 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14.(5 分)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 =x +4y 的最大值为 .15.(5 分)直线 l 1 和 l 2 是圆 x 2+y 2=2 的两条切线,若 l 1 与 l 2 的交点为(1,3),则 l 1 与 l 2 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16.(5 分)若函数(f三、解答题x )=cos2x +a sin x 在区间()是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17.(10 分)△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3a cos C =2c cos A ,tan A =,求 B .18.(12 分)等差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已知 a 1=13,a 2 为整数,且 S n ≤S 4.(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 ,求数列{b n }的前 n 项和 T n .19.(12 分)如图,三棱柱 ABC ﹣A 1B 1C 1 中,点 A 1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D 在 AC 上,∠ACB =90°,BC =1,AC =CC 1=2.(Ⅰ)证明:AC 1⊥A 1B ;(Ⅱ)设直线 AA 1 与平面 BCC 1B 1 的距离,求二面角 A 1﹣AB ﹣C 的大小.20.(12 分)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4 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0.5、0.5、0.4,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Ⅰ)求同一工作日至少3 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Ⅱ)X 表示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求X 的数学期望.21.(12 分)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y=4 与y 轴的交点为P,与C 的交点为Q,且|PQ|.(Ⅰ)求C 的方程;(Ⅱ)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N 两点,且A、M、B、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22.(12 分)函数f(x)=ln(x+1)﹣(a>1).(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设a1=1,a n+1=ln(a n+1),证明:<a n≤(n∈N*).2014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1.(5 分)设z=,则z 的共轭复数为()A.﹣1+3i B.﹣1﹣3i C.1+3i D.1﹣3i【分析】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化简,则z 的共轭可求.【解答】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考查了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2.(5 分)设集合M={x|x2﹣3x﹣4<0},N={x|0≤x≤5},则M∩N=()A.(0,4] B.[0,4)C.[﹣1,0)D.(﹣1,0] 【分析】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化简集合M,然后直接利用交集运算求解.【解答】解:由x2﹣3x﹣4<0,得﹣1<x<4.∴M={x|x2﹣3x﹣4<0}={x|﹣1<x<4},又N={x|0≤x≤5},∴M∩N={x|﹣1<x<4}∩{x|0≤x≤5}=[0,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题.3.(5 分)设a=sin33°,b=cos55°,c=tan35°,则()A.a>b>c B.b>c>a C.c>b>a D.c>a>b 【分析】可得b=sin35°,易得>sin35°,综合可得.【解答】解:由诱导公式可得b=cos55°=cos(90°﹣35°)=sin35°,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知b>a,而>sin35°=b,∴c>b>a6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值大小的比较,涉及诱导公式和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属基础题.4.(5 分)若向量、满足:||=1,(+)⊥,(2+)⊥,则||=( )A .2 C .1 D .【分析】由条件利用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可得 +)•=0,(2+)•=0,由此求 得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1+=0,∴=﹣1;(2+)•=2+=﹣2+=0,∴b 2=2,则 |=,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数量积等于零,属于基础题.5.(5 分)有 6 名男医生、5 名女医生,从中选出 2 名男医生、1 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60 种B .70 种C .75 种D .150 种【分析】根据题意,分 2 步分析,先从 6 名男医生中选 2 人,再从 5 名女医生中选出 1人,由组合数公式依次求出每一步的情况数目,由分步计数原理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先从 6 名男医生中选 2 人,有 C 2=15 种选法, 再从 5 名女医生中选出 1 人,有 C 1=5 种选法,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15×5=75 种;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步计数原理的应用,注意区分排列、组合的不同.6.(5 分)已知椭圆 C :+=1(a >b >0)的左、右焦点为 F 1、F 2,离心率为, 过 F 2 的直线 l 交 C 于 A 、B 两点,若△AF 1B 的周长为,则 C 的方程为( )A.+=1 +y2=1C.+=1 +=1【分析】利用△AF1B 的周长为4 ,求出a=,根据离心率,可得c=1,求出b,即可得出椭圆的方程.【解答】解:∵△AF1B 的周长为,∵△AF1B 的周长=|AF1|+|AF2|+|BF1|+|BF2|=2a+2a=4a,∴4a=4,∴a=,∵离心率,∴,c=1,∴b==,∴椭圆C 的方程+=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与方程,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7.(5 分)曲线y=xe x﹣1 在点(1,1)处切线的斜率等于()A.2e B.e C.2 D.1【分析】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对应的切线斜率.【解答】解:函数的导数为f′(x)=e x﹣1+xe x﹣1=(1+x)e x﹣1,当x=1 时,f′(1)=2,即曲线y=xe x﹣1 在点(1,1)处切线的斜率k=f′(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直接求函数的导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8.(5 分)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B.16πC.9πD.【分析】正四棱锥P﹣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在它的高PO1 上,记为O,求出PO1,OO1,解出球的半径,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设球的半径为R,则∵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R2=(4﹣R)2+()2,∴R=,∴球的表面积为)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球的内接几何体问题,考查计算能力,是基础题.9.(5 分)已知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2,焦点为F1、F2,点A 在C 上,若|F1A|=2|F2A|,则cos∠AF2F1=()A. B. C. D.【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以及余弦定理建立方程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2,∴e=,即c=2a,点A 在双曲线上,则|F1A|﹣|F2A|=2a,又|F1A|=2|F2A|,∴解得|F1A|=4a,|F2A|=2a,||F1F2|=2c,则由余弦定理得cos ∠AF2F1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运算,利用离心率的定义和余弦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0.(5 分)等比数列{a n}中,a4=2,a5=5,则数列{lga n}的前8 项和等于()A.6 B.5 C.4 D.3【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a1a8=a2a7=a3a6=a4a5=10.再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数列{a n}是等比数列,a4=2,a5=5,∴a1a8=a2a7=a3a6=a4a5=10.∴lga1+lga2+…+lga8=lg(a1a2•…•a8)=4lg10=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11.(5 分)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AB⊂α,AB⊥l,A 为垂足,CD⊂β,C∈l,∠ACD =135°,则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分析】首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构造出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和余弦定理,求出问题的答案.【解答】解:如图,过A 点做AE⊥l,使BE⊥β,垂足为E,过点A 做AF∥CD,过点E 做EF⊥AE,连接BF,∵AE⊥l∴∠EAC=90°∵CD∥AF又∠ACD=135°∴∠FAC=45°∴∠EAF=45°在Rt△BEA 中,设AE=a,则a,在Rt△AEF 中,则a,在Rt△BEF 中,则BF=2a,∴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即是∠BAF,∴cos∠BAF===.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作图能力,属于难题.12.(5 分)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y=g(x)的图象关于直线x+y=0 对称,则y=f (x)的反函数是()A.y=g(x)B.y=g(﹣x)C.y=﹣g(x)D.y=﹣g(﹣x)【分析】设P(x,y)为y=f(x)的反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则P 关于y=x 的对称点P′(y,x)一点在y=f(x)的图象上,P′(y,x)关于直线x+y=0 的对称点P″(﹣x,﹣y)在y=g(x)图象上,代入解析式变形可得.【解答】解:设P(x,y)为y=f(x)的反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则P 关于y=x 的对称点P′(y,x)一点在y=f(x)的图象上,又∵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y=g(x)的图象关于直线x+y=0 对称,∴P′(y,x)关于直线x+y=0 的对称点P″(﹣x,﹣y)在y=g(x)图象上,∴必有﹣y=g(﹣x),即y=﹣g(﹣x)∴y=f(x)的反函数为:y=﹣g(﹣x)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性质和对称性,属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3.(5 分) 的展开式中 x 2y 2 的系数为 70 .(用数字作答)【分析】先求出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再令 x 、y 的幂指数都等于 2,求得 r 的值, 即可求得展开式中 x 2y 2 的系数.【解答】解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T r +1== •(﹣1)r •• , 令 =﹣4=2,求得 r =4,故展开式中 x 2y 2 的系数为=70, 故答案为:70.(• ﹣1)r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属于中档题.14.(5 分)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 =x +4y 的最大值为 5 .【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由图得到最优解, 联立方程组求出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解答】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联立 ,解得 C (1,1).化目标函数z=x+4y 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由图可知,当直线过C 点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大,z 最大.此时z max=1+4×1=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15.(5 分)直线l1 和l2 是圆x2+y2=2 的两条切线,若l1 与l2 的交点为(1,3),则l1 与l2 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分析】设l1 与l2 的夹角为2θ,由于l1 与l2 的交点A(1,3)在圆的外部,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得的值,可得cosθ、tanθ 的值,再根据tan2θ=,计算求得结果.【解答】解:设l1 与l2 的夹角为2θ,由于l1 与l2 的交点A(1,3)在圆的外部,且点A 与圆心O 之间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sinθ==,∴cosθ==,∴tan2θ==,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切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变角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6.(5 分)若函数f(x)=cos2x+a sin x 在区间(,)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2] .【分析】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化为正弦,然后令t=sin x 换元,根据给出的x 的范围求出t 的范围,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的位置列式求解a 的范围.【解答】解:由f(x)=cos2x+a sin x=﹣2sin2x+a sin x+1,令t=sin x,则原函数化为y=﹣2t2+at+1.∵x∈(,)时f(x)为减函数,则y=﹣2t2+at+1 在,1)上为减函数,∵y=﹣2t2+at+1 的图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方程为.∴,解得:a≤2.∴a 的取值范围是(﹣∞,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换元法,关键是由换元后函数为减函数求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位置,是中档题.三、解答题17.(10 分)△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a cos C=2c cos A,tan A =,求B.【分析】由3a cos C=2c cos A,利用正弦定理可得3sin A cos C=2sin C cos A,再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tan C,利用tan B=tan[π﹣(A+C)]=﹣tan(A+C)即可得出.【解答】解:∵3a cos C=2c cos A,由正弦定理可得3sin A cos C=2sin C cos A,∴3tan A=2tan C,∵tan A=,∴2tan C=3×=1,解得.∴tan B=tan[π﹣(A+C)]=﹣tan(A+C)=﹣=﹣=﹣1,∵B∈(0,π),∴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8.(12 分)等差数列{a n}的前n 项和为S n,已知a1=13,a2 为整数,且S n≤S4.(1)求{a n}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b n}的前n 项和T n.【分析】(1)通过S n≤S4 得a4≥0,a5≤0,利用a1=13、a2 为整数可得d=﹣4,进而可得结论;(2)通过a n=13﹣3n,分离分母可得b n=(﹣),并项相加即可.【解答】解:(1)在等差数列{a n}中,由S n≤S4 得:a4≥0,a5≤0,又∵a1=13,∴,解得≤d≤﹣,∵a2 为整数,∴d=﹣4,∴{a n}的通项为:a n=17﹣4n;(2)∵a n=17﹣4n,∴b n===﹣(﹣),于是T n=b1+b2+……+b n=﹣[(﹣)+(﹣)+……+(﹣)]=﹣(﹣)=.【点评】本题考查求数列的通项及求和,考查并项相加法,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19.(12 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 中,点A1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D 在AC 上,∠ACB =90°,BC=1,AC=CC1=2.(Ⅰ)证明:AC1⊥A1B;(Ⅱ)设直线AA1 与平面BCC1B1 的距离,求二面角A1﹣AB﹣C 的大小.【分析】(Ⅰ)由已知数据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Ⅱ)作辅助线可证∠A1FD 为二面角A1﹣AB﹣C 的平面角,解三角形由反三角函数可得.【解答】解:(Ⅰ)∵A1D⊥平面ABC,A1D⊂平面AA1C1C,∴平面AA1C1C⊥平面ABC,又BC⊥AC∴BC⊥平面AA1C1C,连结A1C,由侧面AA1C1C 为菱形可得AC1⊥A1C,又AC1⊥BC,A1C∩BC=C,∴AC1⊥平面A1BC,AB1⊂平面A1BC,∴AC1⊥A1B;(Ⅱ)∵BC⊥平面AA1C1C,BC⊂平面BCC1B1,∴平面AA1C1C⊥平面BCC1B1,作A1E⊥CC1,E 为垂足,可得A1E⊥平面BCC1B1,又直线AA1∥平面BCC1B1,∴A1E 为直线AA1 与平面BCC1B1 的距离,即,∵A1C 为∠ACC1 的平分线,作DF⊥AB,F 为垂足,连结A1F,又可得AB⊥A1D,A1F∩A1D=A1,∴AB⊥平面A1DF,∵A1F⊂平面A1DF∴A1F⊥AB,∴∠A1FD 为二面角A1﹣AB﹣C 的平面角,由=1 可知D 为AC 中点,∴DF==,∴tan∠A1FD=,∴二面角A1﹣AB﹣C 的大小为arctan【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求解,作出并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20.(12 分)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4 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0.5、0.5、0.4,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Ⅰ)求同一工作日至少3 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Ⅱ)X 表示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求X 的数学期望.【分析】记A i 表示事件:同一工作日乙丙需要使用设备,i=0,1,2,B 表示事件:甲需要设备,C 表示事件,丁需要设备,D 表示事件:同一工作日至少 3 人需使用设备(Ⅰ)把4 个人都需使用设备的概率、4 个人中有3 个人使用设备的概率相加,即得所求.(Ⅱ)X 的可能取值为0,1,2,3,4,分别求出PX i,再利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同一工作日至少 3 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为0.6×0.5×0.5×0.4+(1﹣0.6)×0.5×0.5×0.4+0.6×(1﹣0.5)×0.5×0.4+0.6×0.5×(1 ﹣0.5)×0.4+0.6×0.5×0.5×(1﹣0.4)=0.31.(Ⅱ)X 的可能取值为0,1,2,3,4 P(X=0)=(1﹣0.6)×0.52×(1﹣0.4)=0.06 P(X=1)=0.6×0.52×(1﹣0.4)+(1﹣0.6)×0.52×0.4+(1﹣0.6)×2×0.52×(1﹣0.4)=0.25P(X=4)=P(A2•B•C)=0.52×0.6×0.4=0.06,P(X=3)=P(D)﹣P(X=4)=0.25,P(X=2)=1﹣P(X=0)﹣P(X=1)﹣P(X=3)﹣P(X=4)=1﹣0.06﹣0.25﹣0.25﹣0.06=0.38.故数学期望EX=0×0.06+1×0.25+2×0.38+3×0.25+4×0.06=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独立事件的概率和数学期望,关键是找到独立的事件,计算要有耐心,属于难题.21.(12 分)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y=4 与y 轴的交点为P,与C 的交点为Q,且|PQ|.(Ⅰ)求C 的方程;(Ⅱ)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N 两点,且A、M、B、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分析】(Ⅰ)设点Q 的坐标为(x0,4),把点Q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 的方程,求得x0 =,根据|PQ|求得p 的值,可得C 的方程.(Ⅱ)设l 的方程为x=my+1 (m≠0),代入抛物线方程化简,利用韦达定理、中点公式、弦长公式求得弦长|AB|.把直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化简,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求得|MN|.由于MN 垂直平分线段AB,故AMBN 四点共圆等价于|AE|=|BE|=|MN|,由此求得m 的值,可得直线l 的方程.【解答】解:(Ⅰ)设点Q 的坐标为(x0,4),把点Q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y2=2px(p >0),可得,∵点.又=+,|QF|=|PQ|,∴+=×,求得p=2,或p=﹣2(舍去).故C 的方程为y2=4x.(Ⅱ)由题意可得,直线l 和坐标轴不垂直,y2=4x 的焦点F(1,0),设l 的方程为x=my+1(m≠0),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2﹣4my﹣4=0,显然判别式△=16m2+16>0,y1+y2=4m,y1•y2 =﹣4.∴ AB 的中点坐标为D (2m2+1 ,2m ),弦长|AB| = |y1 ﹣y2| ==4(m2+1).又直线l′的斜率为﹣m,∴直线l′的方程为y+2m2+3.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N 两点,把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4(2m2+3)=0,∴y3+y4=,y3•y4=﹣4(2m2+3).故线段MN 的中点 E 的坐标为(+2m2+3 ,),∴|MN| =|y3 ﹣y4|=,∵MN 垂直平分线段AB,故AMBN 四点共圆等价于|MN|,∴+DE2=MN2,∴4(m2+1)2 + + =,化简可得m2﹣1=0,∴m=±1,∴直线l 的方程为x﹣y﹣1=0,或x+y﹣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难题.22.(12 分)函数f(x)=ln(x+1)﹣(a>1).(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设a1=1,a n+1=ln(a n+1),证明:<a n≤(n∈N*).【分析】(Ⅰ)求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a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f(x)的单调性;(Ⅱ)利用数学归纳法即可证明不等式.【解答】解:(Ⅰ)函数f(x)的定义域为(﹣1,+∞),f′(x)=,①当1<a<2 时,若x∈(﹣1,a2﹣2a),则f′(x)>0,此时函数f(x)在(﹣1,a2﹣2a)上是增函数,若x∈(a2﹣2a,0),则f′(x)<0,此时函数f(x)在(a2﹣2a,0)上是减函数,若x∈(0,+∞),则f′(x)>0,此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②当a=2 时,f′(x)≥0,此时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③当a>2 时,若x∈(﹣1,0),则f′(x)>0,此时函数f(x)在(﹣1,0)上是增函数,若x∈(0,a2﹣2a),则f′(x)<0,此时函数f(x)在(0,a2﹣2a)上是减函数,若x∈(a2﹣2a,+∞),则f′(x)>0,此时函数f(x)在(a2﹣2a,+∞)上是增函数.(Ⅱ)由(Ⅰ)知,当a=2 时,此时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当x∈(0,+∞)时,f(x)>f(0)=0,即ln(x+1)>,(x>0),又由(Ⅰ)知,当a=3 时,f(x)在(0,3)上是减函数,当x∈(0,3)时,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a n≤成立,①当n=1 时,由已知,故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k 时结论成立,,则当n=k+1 时),a k+1=ln(a k+1)<ln(),即当n=k+1 时成立,综上由①②可知,对任何n∈N•结论都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和导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高考数学理科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 (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结合函数12321,,,,y x y x y x y y xx=====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 ① 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 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③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④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② 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 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②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 (1)随机抽样 ① 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 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 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 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 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④ 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⑤ 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 ① 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 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 (1)事件与概率 ①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 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①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② 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 ①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2aπ± ,π± 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sin ,cos ,tan y x y x y 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 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22ππ⎛⎫- ⎪⎝⎭ 内的单调性. ④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x x +=, sin tan cos x x x = ⑤ 了解函数sin()y A x ωϕ=+的物理意义;能画出sin()y A x ωϕ=+的图像,了解参数,,A ωϕ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⑥ 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 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 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 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 (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①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②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③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③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 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2a b ab +≥ (,0)a b ≥ ①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① 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 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⑤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②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17.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 (c 为常数)12321,,,,y x y x y x y y x x =====的导数. ② 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b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导数运算公式:()'0C =(C 为常数);()1'n n x nx -=(n N +∈); ()sin 'cos x x = ;()cos 'sin x x =- ;()'x x e e = ;()'x x a a Ina = (01a a ≠且);()1'I n x x = ;()1log 'log a a x e x = (01a a ≠且);·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u x v x u x v x ±=±⎡⎤⎣⎦. 法则2()()()()()()'''u x v x u x v x u x v x=+⎡⎤⎣⎦.法则3 .()()()()()()()2'''u x u x v x u x v xv x v x⎡⎤-=⎢⎥⎣⎦(()0v x≠)(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①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①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18.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20.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②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排列与组合①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②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 ③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二项式定理①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②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21.概率与统计(1)概率①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②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③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2)统计案例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独立性检验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回归分析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二)选考内容与要求1.几何证明选讲(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2)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3)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 (4)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通过圆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平行投影;会证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特殊情形是圆).(5)了解下面定理:定理:在空间中,取直线l为轴,直线'l与l相交于点O ,其夹角为α, 围绕'l旋转得到以O为顶点,'l为母线的圆锥面,任取平面π,若它与轴l交角为β(π与l平行,记β=0),则:①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椭圆;②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抛物线;③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双曲线.(6)会利用丹迪林(Dandelin)双球(如图所示,这两个球位于圆锥的内部,一个位于平面π的上方,一个位于平面π的下方,并且与平面π及圆锥面均相切,其切点分别为F、E)证明上述定理①情形:当β>α时,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椭圆.(图中上、下两球与圆锥面相切的切点分别为点B和点C,线段BC与平面π相交于点A.)(7)会证明以下结果:①在(6)中,一个丹迪林球与圆锥面的交线为一个圆,并与圆锥的底面平行,记这个圆所在平面为π';②如果平面π与平面π'的交线为m,在(5)①中椭圆上任取一点A,该丹迪林球与平面π的切点为F,则点A到点F的距离与点A到直线m的距离比是小于1的常数e.(称点F为这个椭圆的焦点,直线m为椭圆的准线,常数e为离心率.)(8)了解定理(5)③中的证明,了解当β无限接近α时,平面π的极限结果.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坐标系①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⑤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2)参数方程①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③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④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摆线在表示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3.不等式选讲(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①∣a+b∣≤∣a∣+∣b∣;②∣a-b∣≤∣a-c∣+∣c-b∣;③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ax+b∣≤c;∣ax+b∣≥c;∣x-a∣+∣x-b∣≥c. (2)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 ①柯西不等式向量形式:|α|·|β|≥|α·β|. ②≥. ③+≥(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 (3)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况:≥ . (4)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6)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为大于1的正整数),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贝努利不等式也成。
2024年高考四川数学考纲
2024年高考四川数学考纲摘要:1.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概述2.数学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3.考试要求与难度等级4.备考策略与建议正文:一、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概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四川高考数学试卷分为理科数学和文科数学两个类别。
本文将对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二、数学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1.理科数学:(1)选择题:12题,每题6分,共计72分。
(2)填空题:10题,每题6分,共计60分。
(3)解答题:8题,每题20分,共计160分。
2.文科数学:(1)选择题:10题,每题6分,共计60分。
(2)填空题:8题,每题6分,共计48分。
(3)解答题:6题,每题20分,共计120分。
三、考试要求与难度等级1.理科数学:(1)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解题能力:能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解决题目,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各类计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率。
2.文科数学:(1)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解题能力:能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解决简单题目,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率。
四、备考策略与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进度。
2.立足教材,打牢基础知识。
3.针对性地进行题型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调整学习方法。
5.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高考挑战。
总之,了解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对于考生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考纲要求,合理制定备考策略,相信广大考生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doc
理科数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 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 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 2 个专题.必考内容(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 ax与对数函数y log a x互为反函数( a0 ,且a 1). 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x,yx 2 ,yx 3 ,y1x,y1x2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 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2, π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sin x , y cos x , y tan 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 0, 2π ]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π,π内的单调性.⎝ 2 2(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x cos 2x1, cos sin x x tan x .(5)了解函数yAsin(x)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sin(x)的图像,了解参数A,,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a2b≥ ab ( a ≥0, b ≥0)(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 ,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十七)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 导数.(C为常数),yx,yx 2 ,yx 3 ,y1x,yx的。
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大纲-2
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大纲/理科数学考试大纲-27.直线和圆的方程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交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
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
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8.圆锥曲线方程考试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9(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生可在9(A)和9(B)中任选其一)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
正多面体。
棱柱。
棱锥。
最新四川理科数学高考考试大纲及试卷对照分析
2007年四川理科数学高考考试大纲及试卷对照分析2007年四川理科数学高考考试大纲及试卷对照分析洛带中学柏丽霞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严格遵循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没有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错误,以及公正、公平方面的偏差,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及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考生生活,注意体现地方特点。
试题保持了适当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考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确保了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全面考查了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十分重视对重要数学思想的考查,重视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
第一,突出了“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文、理科试题都注意从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挖掘素材进行改编,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解题涉及的知识和思路、方法都是中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规范和稳定中学数学教学。
第二,根据今年四川考生的特点,适当降低了起点要求,分段设问,帮助考生拾级而上,同时保持了压轴题的难度,使全卷难度分布更加合理,能较明显地区分各个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
第三,更加重视文、理科考生差异,充分考虑文科考生继续学习的需要,适当降低了对文科考生纯理论推理和证明的要求,有利于对文科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纵观今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有以下特点:一、试题保持稳定、稳中有新。
2006年四川省首次成功命制高考试题并取得一定经验,2007年四川高考数学试题延承去年四川卷的特点: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布上与2006年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有利于今年高考和中学教学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高中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高中理科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理科数学考试是为了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考试的目标是选拔出具有数学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的招生提供参考。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理科数学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集合、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立体几何初步: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掌握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的方程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圆的方程和性质。
4.算法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程序框图,掌握基本算法语句。
5.统计与概率: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掌握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理解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意义。
6.三角函数: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平面向量: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坐标表示。
8.数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9.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0.常用逻辑用语和推理与证明:了解命题的概念和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含义。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理科数学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答题则注重考查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ⅰ.考试性质(略)ⅱ.考试要求(略)ⅲ.考试内容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间隔、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理解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间隔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纯熟运用.掌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大.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可以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根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拟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展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展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直线和圆的方程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间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纯熟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间隔公式.可以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理解解析几何的根本思想,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8.圆锥曲线方程考试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试内容:平面及其根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间隔.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断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断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间隔.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断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间隔.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断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程度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可以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可以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量.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间隔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间隔,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间隔.〔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间隔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间隔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6〕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7〕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8〕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9〕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试内容:平面及其根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断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断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间隔.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间隔.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平行平面的断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间隔.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断定和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程度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可以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可以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4〕理解空间向量的根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间隔公式.〔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间隔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间隔,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间隔.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断定定理和性质定理.〔8〕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9〕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10〕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11〕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考试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睡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和组合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11.概率考试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考试要求:〔1〕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根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理解互斥事件、互相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互相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12.概率与统计考试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考试要求:〔1〕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5〕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6〕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13.极限考试内容:教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那么运算.函数的连续性.考试要求:〔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3〕掌握极限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4〕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14.导数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复习函数的导数.根本导数公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2〕熟记根本导数公式〔c,xm(m为有理数),sinx,cosx,ex,ax,ln x,loga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那么.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那么,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获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那么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5.数系的扩大--复数考试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数系的扩大.考试要求:〔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那么,能进展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3〕理解从自然数系列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大的根本思想.ⅳ.考试表式与试卷构造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容许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试卷应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总体难度要适当,并以中等题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
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
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
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
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
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
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
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
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
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
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 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
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
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
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
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 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
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
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
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
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
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