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现代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学的各个时期,分析其主要特点。
1.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统治者通过颁布法律和征税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农业依然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社会注重礼仪与道德,儒家思想逐渐兴起。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分裂和战争,诸子百家思想逐渐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纷争激烈。
统一中国的理想逐渐出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时期。
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对军事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汉朝时期也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时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商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和南部被分裂为多个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分化和多样化的现象。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和商业繁荣的时期。
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商品的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
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文学、艺术和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威胁。
丝绸之路逐渐式微,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日益频繁。
明朝时期的航海家郑和远航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闭状态,科技和经济相对滞后。
7.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每个时期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被称为封建时代。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诞生。
商朝期间,奴隶制度和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周朝时期,分封制度的引入使得社会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尚书》和《易经》的形成和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和割据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破裂和百家争鸣的兴起。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尤其是齐、楚、秦等国家的崛起和争斗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成为主导,儒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交替的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统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事件,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繁荣和相对稳定。
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
宋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外族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初步建立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初步确立,手工业三种类型出现,商业打破“工商食官”思想文化思想百家争鸣;文艺百花竞艳;科技领先世界。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秦汉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商业严格限制思想文化思想统一,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科技领先,文化气度恢宏对外关系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隋唐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经济封建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包,科技领先对外关系对外交往进一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宋元时期政治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新发展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思想文化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成为官方哲学;科技发展高峰;文艺通俗化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总体特征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明清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理学的藩篱里产生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向总结性发展,出现西学东渐;文艺具有反封建色彩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外差距拉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希腊罗马史——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政治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私学兴起,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5、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儒学在汉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士人群体发展;佛教、道教传播,三教并立;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2、经济: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格局打破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现代史是指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直至现今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进步。
以下是世界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1.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5世纪)文艺复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强调人类的本质和自由创造力。
大航海时代开始于15世纪,随着欧洲国家(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世界开始变得更加互连和互相了解。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个人主义的崛起、人文主义的推动、学术和科学的进步、殖民主义的出现以及文化传播的扩展。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工业革命是现代史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从18世纪末开始,标志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机器的广泛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城市化的加速、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和政治的需求。
3.欧洲的政治变革和民族主义的兴起(19世纪)19世纪是欧洲政治变革的时期,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发了一个新的秩序。
此时期的特征包括:民族主义的兴起、共和制度的建立、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兴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兴起。
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的全球冲突(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是两次全球性的冲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国主义体系瓦解,新的国家诞生,列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地独立运动,以及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全球冲突的加剧、民主主义和法治的发展、国际组织的建立、科技进步对战争的影响、人权和种族平等运动的兴起。
5.冷战与后冷战时期(20世纪末至今)冷战时期是指1945年至1991年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对抗,主要由美国和苏联领导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引发。
冷战结束后,全球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全球化的加速、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体系的转型、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1、政治上:(1)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商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列强转卖商品、收购原料的中国人,称为买办商人;1851---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对外关系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运动领袖洪仁玕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单元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1901年)1、政治上:(1)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前221年)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政治:夏商西周的国家体制,由部落联盟向方国联盟演进,到西周时,周王成为天下大宗,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春秋战国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夏商周时期,土地氏族公有制瓦解,土地国有制确立。
商周时期,工商业由政府经营管理,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并逐渐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出现。
纺织业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思想文化:商朝“以神为本”,西周“以人为本”,春秋战国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商周时期,用礼乐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思想文化多元,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秦汉到宋元时期(前221年~1368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上升时期,中国古代文明从曲折发展到极度繁荣。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创建、巩固、失控,到重新整合完善和加强发展的演进。
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君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
秦朝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汉武帝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政 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社会转型时期总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3)思想:百家争鸣;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2.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3)思想:实行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魏晋南北朝作为上承秦汉下连隋唐这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总特征: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大融合;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形成士族制度。
(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3)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总特征: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社会显现繁荣景象。
(1)政治: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建立与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精耕细作日益成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3)思文:“三教并立”;诗歌繁荣;书画艺术繁荣。
5.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1)政治: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坊市制度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文:形成新儒学即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重要提示: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9月。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1924年初-1927年7月15日: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7-193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1978:徘徊时期1978-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阶段特征】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40多年历史呈现出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列强侵华加剧,出现中日战争和瓜分狂潮等,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随之,中华民族以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救亡高潮兴起。
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高中历史阶段是中国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主要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当代中国的历史。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会学习到大量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下面是对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
首先,高中历史阶段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相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介绍和事实记忆,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通过细致的研读各种史料和历史文献,以及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其次,高中历史阶段关注历史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高中历史教育注重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突出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需要理清历史事件的价值观取向,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历史的人文关怀,学习历史背景下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风俗,了解历史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三,高中历史阶段注重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历史问题和历史争议,需要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中历史阶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还需要了解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学生需要研读经典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探索历史文化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最后,高中历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文献查找和资料整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历史写作的技巧,掌握历史论述的逻辑和结构,提高历史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批判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明显。
它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关注历史事件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简析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简析(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阶段特征】这个阶段是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的时期。
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同时,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都很尖锐。
这种矛盾状况集中体现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三大历史潮流上,即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
三大潮流中,资产阶级的运动是当时历史的主流,毕竟那时还处于封建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第三单元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0-1918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阶段特征】垄断成为这时期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并占统治地位。
(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点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但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萌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二战后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应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各国先后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
第四单元“一战”后到“二战”的东西方世界(1918-1945年)【阶段特征】本阶段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时期。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表现
1976年
遭受严
重挫折
①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②高考制度被废止,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③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②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
1956年
深受苏
联影响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②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
1966年
曲折中
前进
①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②1964年先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导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世界局势趋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美苏争霸(20 世纪 50 年代
向缓和,世界多
70 年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
政治 中--80 年代末)(自赫鲁晓夫
极化趋势的加
潭,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战
上台开始,至戈尔巴乔夫改革
强:①政治格
略收缩。中苏关系恶化,社会
结束)
局:“一超多强”
主义阵营瓦解。中国恢复在联
现代史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时间】1917-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具体特征及史实】
时
大危机和二战(1929-19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世界
期
45)
-50 年代初)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
【时间】1945--现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 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 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帝国 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 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总体特征】
两极格局、冷战争霸;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2)资本主义:经济 斯专制。英法绥靖政策,
危机:政局混乱,社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
会动荡;
战爆发(1939-1945)
①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
②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
苦;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文
2、世界经济
济体系,世界经济向体系化、
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制度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进入高
经济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速发展阶段,它
济大国、中国的振兴。
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
既加速了世界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
经济的发展繁
制度。
荣,也加剧了全
2、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
【具体特征及史实】
分期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
七十至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来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
1、世界经济区
时期。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高速
域集团化的发
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
展趋势:欧盟、
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北美自由贸易
2、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
区、亚太经济合
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作组织。
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2)资本主义:资本
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 贸总协定》(GATT)。
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
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
恢复和发展
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
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
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
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
行新机制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危机期间,各国以邻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的建立,20 年代国际 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 成:雅尔塔体制、杜鲁
战争危险与平衡并存:雅尔塔
了科学社会主
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体制、①美苏冷战:A.杜鲁门
义和党的领导,
中国的振兴、美苏自身实力的
主义←→共产党与工人党情
国内政局失控,
相对下降
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
苏联解体、两极
B.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
会、北约←→华约、柏林危机)
格局瓦解:
解;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
第三世界兴起
发展日益成为
控。
时代的主流;但
是明显呈现缓 和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
①文艺:现代主义更加色彩纷呈①文学:荒诞派戏剧;②艺术:猫王为代 表的现代派音乐 文化 20 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 术为代表)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球竞争中的利
入困境,进行经济体制的改
益失衡,对发展
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
中国家而言既
革,但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改
是机遇,又是严
革最终失败。
峻挑战。
3、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
“滞胀”,各国减少了对经济
的干预。
1、戈尔巴乔夫
1、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政治改革放弃
A.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
政 关系相对稳定。(1) 战,恶化了国际关系
门主义、马歇尔计
治 社会主义:俄国十月 2、1936 年苏联新宪法, 划、 “北约”和华约;
革命的胜利,第一个 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 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 巴导弹危机。
苏联建立。中国、德、日建立法西
高中历史:现代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 治 包 括 社 会 形 态 、社 会 矛 盾 、制 度 建 设 、民 族 关 系 或 中 外 关 系 、军 事 斗 争 和 对 外 政 策 ;经 济 包 括 经 济 形 态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 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 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
(美国、欧盟、
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
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济大
日本、俄罗斯、
关系正常化,2、苏联陷入严
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
中国);②政治
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
的振兴。
形势:总体上趋
夫政治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
3、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于缓和,和平与
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
界经济危机爆发。
(1)社会主义:苏联斯
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苏俄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开展了社会主义建
的建立。(2)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设:战时共产主义政
经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 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
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济
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 体系”(WB、IMF)、《关
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③ 化
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
影迅速发展;1927、1935 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1925 电视的发明(贝
尔德),1929 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2、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