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一、概念类要点:1.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特点,表皮由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药疹,多形红斑,严重的急性寻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SLE等。
3.急性寻麻疹多由食物,药物,或感染引起,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4.带状疱疹治疗以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和保护局部为原则5.多形红斑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
6.丘疹是局限性,实质性,隆起性浅表损害,直径一般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7.遗传过敏性皮炎又称特异性皮炎,具有家族史,血IgE水平高,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8.药疹最常见类型为固定型,较常见的类型有寻麻疹型,麻疹型或腥红热型。
特异性类型为固定性药疹。
重型包括重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等。
9.带状疱疹的诊断根据单侧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簇集性水疱及周围神经痛等。
10.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皮疹好发于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
自觉剧痒。
11.皮肤原发性损害有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
12.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有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
13.寻麻疹常见发病病因有药物,感染,食物,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和内脏和全身因素。
14.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铜类,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类,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类,中药和抗痛风类。
15.足癣常可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3型16.寻常型银屑病的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
17.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常见副作用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粘膜干燥,瞳孔散大18.皮质类固醇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增生19.HPV临床可引起的皮肤病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
皮肤性病学知识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知识点总结一、皮肤的结构⑴人体最大的器官⑵表皮:皮肤的最外层,复层鳞状上皮1.最厚的部位---手掌、足底(1.5mm)2最薄的部位一■眼睑(0.1mm)3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构成①角质形成细胞:鳞状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主要细胞、合成角蛋白⑵黑素细胞:存在于基底层和毛囊、合成黑色素(形成皮肤颜色、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黑素小体③朗格汉斯细胞:位于棘层上部、透明、免疫提呈细胞、内有BirbeCk颗粒(朗格汉斯颗粒)④悔克尔细胞:固定于基底膜而不随角质形成细胞上移4 .表皮分5层:由深至浅①基底层:基底层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需14天,共28天(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②棘层:多角形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③颗粒层:富含透明角质颗粒④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⑤角质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3)真皮:皮肤的中间层1.最厚的部位---背部2 .真皮来源于中胚层,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结缔组织、肌肉、骨骼、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来源于中胚层3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4 .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5 .含有基质和细胞6 .为表皮提供营养⑷皮下组织(皮下脂肪):皮肤的最内层1.最厚的部位---腹部、臀部2.保温、储存能量、缓冲⑸皮肤附属器1 .毛发①分类:长毛、短毛、Il(CUi)毛长毛:头发、胡须、腋毛、阴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Il毛:汗毛(面部、颈部、躯干、四肢)②分期:生长期、静止期、退行期(脱发)2 .皮脂腺①除掌趾皮肤,身体各部位都有皮脂腺分布,尤以头皮、面部、前额和上背部较为丰富②皮脂腺分泌过多是座疮产生的重要原因3 .小汗腺①分布于身体部位、手掌足底腋窝为多②汗液为清亮液体、含有尿素氯化物氮和其他物质③分泌汗液、汗液蒸发、降低体表温度4 .大汗腺(顶泌汗腺)①仅分布于腋窝、乳头等处⑵大汗腺开口于毛囊5 .指甲(趾甲)①分为:甲板和甲根二、皮肤的功能1 .保护功能①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微生物、紫外线和化学物质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③皮下脂肪可以缓解外界冲击对机体的影响2 .体温调控:皮肤上的各种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如热、冷、疼痛、触、压、瘙痒等,并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3 .吸收功能:化学物质和药物,水溶性物质更易吸收4 .代谢:皮肤参与体内各种物资的新陈代谢5 .免疫功能:皮肤在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⑴皮肤性病的症状1 .局部症状:瘙痒、疼痛、灼烧、麻木感2 .金身症状:畏寒、乏力、发热、食欲缺乏、关节疼痛3 .皮肤最常见的症状:瘙痒⑵皮肤性病的体征A.出血斑:毛细血管出血后红细胞渗出,压之不褪色;斑点直径小于2mm,淤斑直径大于2mmB.原发性损害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隆起❶白瘢风■黑素细胞功能减退❷贫血痣-血管功能异常❸无色素痣-黑素减少或脱失2 .丘疹:局限性实质性性起,直径小于ICm,多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❶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❷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❸斑丘疹: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3 .斑块:直径大于ICm隆起性皮损,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4 .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真皮深层及皮下,直径大于0.5cm5 .风团:局限性暂时性皮肤水肿皮(毛细血管扩张渗出血清)隆起,持续时间短于24h,真皮浅层急性水肿6 .水疱:含有液体高出皮面,局限性隆起有,直径小于等于Icm❶大疱:直径大于Icm❷血疱:内容物含血液7 .脓疱:含有脓液含出皮面8 .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液体、细胞、细胞产物)触之仃弹性感,层次更深-真皮或皮下组织注:水疱与囊肿区别在于层次不一样C.继发性损害1.糜烂:局部表皮脱落,黏膜缺损,2出红色湿润的创面,不会有疤痕2 .溃疡:皮肤缺损达到真皮及真皮以下3 .鳞屑:异常屑质层脱落或积累明显的薄片脱落的表皮细胞4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太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5 .皴裂(也叫裂隙):线条状裂口,深达真皮层6 .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或结缔后织修复而成7 .萎缩: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细胞及组织成分减少8 .痂: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9 .抓痕:骚刮、划破、摩擦,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10 .苔碎样变:皮肤局限性粗糙肥厚、皮沟加深、皮喳隆起、皮损界限清楚⑶皮疹的描述-专业术语1 .位置:按照实际位置描述,屈侧,伸侧2 .性质:原发疹,继发疹3 .大小:以实物为参照(针头大,粟粒大,绿豆大,黄豆大,核桃大,鸡蛋大)4 .数目:单发,多发5 .颜色:正常皮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6 .分布:对称一单侧、局限一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7 .排列:散在一融合、孤立一群集、线状,环状,带状,不规则状四、外用疗法⑴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1.皮肤角质层厚度2 .药物分子量大小3 .药物浓度①l%-8%果酸■润肤增加皮肤光泽②12∙15%果酸-除皱皮肤红润③20-50%果酸-治疗瘗疮雀斑④50-70%果酸-祛除深部皱纹及除疣4 .用药时间长短5 .外用药物基质类型❶别飘醇:痛风患者降低尿酸、使用易过敏皮肤角质层剥脱⑵外用药物种类6 .清洁剂①作用:清除鳞屑痂皮渗出物残留药物②常用药物:3%硼酸溶液t理盐水液体石蜡7 .保护剂:滑石粉8 .止痒剂:5%苯哇咔因9 .角质促成剂: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3%水杨酸10 角质剥脱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细胞脱落5-10%水杨酸11 收敛剂: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硝凝固12 腐蚀剂:破坏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纯苯酚硝酸银13 抗菌剂:2%莫匹罗星14 抗真菌剂:龌泡脚泡手、2-3%克霉唾15 .抗病毒剂:3-5%阿昔洛韦、10-40%足叶草酯IL杀虫剂:杀灭疥蛾、虱、蠕行蜻等寄生虫5-10%硫磺16 .遮光齐∣J:紫外线(UVA:到达深层UVB:到达表皮)17 .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3%氢湿18 .促进毛发生长剂:扩张血管抑制局部炎症2-5%米诺地尔酊(洗完头吹干头发再喷然后用手按摩)19 .维A酸类:调节表皮角化抑制表皮增生调节黑素代谢20 .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痒抗增生根据强度分4级(P47)⑶外用药物剂型1.溶液:急性皮炎、湿疹类2 .酊剂和殖剂:非挥发性与挥发性药物的乙醇发液、2.5%碘酊3 .粉剂:干燥保护散热、滑石粉4,洗剂(振荡剂):炉甘石洗剂5 .油剂:植物油、亚急性皮炎和湿疹6 .乳剂:油包水(脂)、水包油(ffi)7 .软膏:渗透剂较乳膏好、慢性湿疹8 .糊剂:氧化铲糊剂9 .硬膏:组织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增强药物渗透性10 .涂膜剂11 .凝胶:干扰素、阿达帕林凝胶(必须晚上用要不然更怨)12 .气雾剂(喷雾剂):云南白药⑷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常考)1 .正确选择外用药的种类2 .正确选择外用药的剂型:皮肤太干可以买保鲜膜包在涂了霜的皮肤上,芦荟主要治外伤①急性皮炎:无糜烂-粉剂或振荡剂;糜烂渗出较多-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无糜烂•乳剂或糊剂;渗出少-油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④单纯瘙痒:乳剂、酊剂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小项①激素类药膏不同部位使用的次数及时间不同,尤其是面部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掌跖部位可适当增加次数②他克莫司软膏:开始使用时会出现灼热刺痛等不适,可用生理盐水冷效处理③氟尿喀咤注射液或软膏:局部刺激性较大,应提醒患者使用的部位、时间、次数等,如有红肿不适,立即停药④维A酸类药物:外用可能诱发红斑、脱屑、光敏反应(5)1FT∪可涂抹整体表面积五、皮肤美容1 .肤色❶色素含量与分布:黑素与胡萝卜素、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❷弹性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皮肤含水量、❸润泽度:皮肤含水量应维持在10-20%❹敏感度:皮脂膜(酸性)的形成2 .紫外线①UVA:促使皮肤衰老,能折射进室内,穿透真皮层,破环胶原、弹力纤维,使肌肤变黑及老化②UVB:促使皮肤变黑,可使肌肤晒伤、红肿、脱皮及变黑,可被遮蔽隔离一部分六、真菌性皮肤病⑴概述1 .真菌由菌丝和抱子构成2 .浅部真菌病:指发生在表皮、皮肤附属器和黏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和治疗3 .深部真菌病:指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和系统件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4 .皮肤癣菌病(又称癣):皮肤癣菌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⑵头癣1 .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2 .病原菌:许兰氏毛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犬小抱子菌、紫色毛癣菌3 .头黄癣①病原体由许兰氏毛癣菌引起,好发于学龄儿童②皮损特点:头皮黄红色鳞屑斑,形成黄癣痂(碟形),痂中有毛发穿出,脱发,有鼠臭味,痂落后留下广泛萎缩性瘢痕及永久性秃发,可侵及皮肤,形成水疱脱屑,黄癣痂4 .头白癣①病原体:多由小抱子菌属引起,好发于儿童,不治疗者到青春期可自愈②皮损特点:病发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发周包绕灰白色菌鞘,群集毛囊性丘疹,头皮灰白色鳞屑斑,可发展成脓癣,无炎症者,可自愈无秃发5 .黑点癣①病原体: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引起,多见于成人也见于儿童②皮损特点:头皮小片鳞屑斑,患处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发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愈后可留有瘢痕,脱发6 .脓癣①病原体:由亲动物件或亲上性真菌引起,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炎症反应明显⑵皮损特点:毛囊炎性丘疹、脓疱形成隆起性肿块,界清、质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有脓液流出,毛发易拔出,有压痛,愈后有瘢痕7 .实验室检查①真菌镜检:取鳞屑,病发,脓液・黄癣&囱可见链状菌丝和关节抱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抱子和鹿角状菌丝・白癣发处可见围绕毛发成堆排列的圆形小抱子・黑点癣发内可见呈链状排列的圆形狗子②滤过紫外线灯(WOod灯)检查:・黄癣呈暗绿色英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黑点癣则无荧光③皮肤镜(毛发镜)检查:受累毛发呈黑点、螺旋状、条形码样、折断发等改变④真菌培养8 .治疗①剪发:1次/周⑵洗头:洗发硫磺香皂或2%酮康晚洗剂洗头,1次/日③搽药:抗真菌剂外涂,1~2次/日④服药:・伊曲康喋:儿童3-6mg∕(kg∙d)成人200mg∕d•特比茶芬:62.5-125-250mg∕d,疗程4-6周⑤消毒:煮沸消毒生活用品9 .特殊治疗①脓癣治疗:不宜切开引流,先用0.1%雷夫诺尔湿敷,外涂莫匹罗星软膏②小片病灶:先拔除病发,再抗真菌治疗⑶体癣和股癣1.体癣定义:发生于除了头皮、匚发、掌跖和甲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2 .股癣定义: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浅表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3 .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4 .临床表现①体癣:皮损初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泡,继而形成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中央可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②股癣:与体癣同,瘙井更显著5 .治疗:伊曲康口坐⑷手癣与足癣1 .定义: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间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2 .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3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易复发4 .水疱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趾间⑵皮损特点:皮疹为针尖至绿豆大小深在性水疱,壁厚,不易破溃,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干涸后可见鳞屑剥脱③自觉症状:自觉瘙痒,常伴发细菌感染5 .鳞屑角化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足缘⑵皮损特点:・片状红斑,伴角质弥漫性变厚,粗糙,脱屑,破裂・皮损表面覆有鳞屑・可向足背发展,形成鳞屑斑・皮肤干燥无汗6 .浸渍糜烂型(间擦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趾4~5,3~4趾间⑵皮损特点:•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出有臭味咱觉瘙痒,伴发感染时疼痛,影响下肢活动7 .手癣①主要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⑵皮损特点:•手掌及侧缘呈现红斑鳞屑性损害,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软裂・指侧缘可出现针尖大小厚壁水迤,破裂后形成点状鲜屑・手背可见环形红斑,脱屑•指间可有潮红,漫渍,糜烂8.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培养⑸甲真菌病1 .定义:由定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2 .病原体: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3 .甲癣定义: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真菌感染4 .临床分型①白色浅表型SWO:•多起于甲半月区•局限性点状白斑或不规则混浊小片状损害甲板凹陷,变软②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始于甲游离缘和侧壁,可有甲沟炎•开始为甲板大量小凹陷,甲横沟•侵及甲根部,甲板松脆,易碎,增厚易折断,着色•甲下大量角质碎屑,甲与甲床分离③近端甲下型PSO:•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④全甲毁损型TDO:•真菌侵入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甲母质和甲床呈乳头瘤样改变,其上覆盖不规则角化物5.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⑹花斑糠疹1.又称花癣斑、汗斑: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2 .好发于:面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发皮脂腺丰富部位3 .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渐增大至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枇状鳞屑4 .检查:4菌镜检、真菌培东、WoOd灯5 .患者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应煮沸消毒6 .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唾霜、咪康上霜、克霉4霜⑺马拉色菌毛囊炎1 .病原体:多为球形马拉色菌2 .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常对称发生3 .皮损特点:•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小脓疱•半球形、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密集或散在分布•瘙痒、出汗后加重4 .检查:真菌镜检5 .治疗: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唾霜、咪康唾霜、克/唾程七、疥疮1 .定义:由疥蛾二牛.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2 .病原微生物:疥蛾(疥虫)3 .临床特征:①指缝、下腹、大腿等皮肤薄嫩部位丘疹、丘疹疱、隧道(灰白色或浅黑色浅纹)⑵外生殖器暗红色结节(疥疮结节),瘙痒剧烈4 .检查:皮肤镜5 .治疗①外用药物:•10%硫黄软膏(婴幼儿用5%)•5%三氯苯酸菊酯霜(扑灭司林、茉氯菊酯)•25%苯甲酸苦酯乳剂•疥疮结节难以消退用糖皮质激素或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②系统药物:异维菌素八、接触性皮炎⑴定义: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慢性皮炎⑵发病机制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边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③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⑶临床表现1 .急性接触性皮炎①典型皮损:边界消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②项链、橡皮膏等引起③严重红肿可出现水疱、大疱④自觉瘙痒、灼痛2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轻度红斑、丘疹、境界触性楚3 .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轻度增生、苔慢样变4 .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①化妆品皮炎②尿布皮炎③漆性皮炎: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瘙痒、灼痛④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上睑部、面部⑷检查:斑贴试验(将要检测的可疑过敏物、溶液或者软膏做成试剂,将其贴在皮肤上,24~48小时后观察皮肤局部有无反应)⑸鉴别: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P105)⑹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索九、湿疹⑴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的,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反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辞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⑵临床表现1 .急性湿疹:①常对称分布②皮损多形性、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③境界不清楚④点状糜烂、浆液渗出⑤自觉瘙痒剧烈⑥继发感染(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2 .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有少量丘疹与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少许鳞屑、轻度浸润、自觉剧烈瘙痒3 .慢性湿疹:•常对称发病・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苔薛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阵发性、明显瘙痒⑶特殊类型湿疹1 .手部湿疹: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2 .汗疱疹:好发于掌跖和指、趾侧源,水疱、衣领状脱屑、瘙痒、烧灼感3•乳房湿疹:乳头乳晕和乳房暗红斑、丘疹丘疱疹、边界不洁楚、糜烂、渗出、瘙痒、裂隙时疼痛4 .外阴、阴囊、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红肿、渗出、糜烂、苔葬样变5 .钱币状湿疹:四肢、类圆形阳髭(丘疹与丘疱疹融合)、边界清楚、红肿、渗出、皮损肥厚、色素增加、干燥鳞屑、自觉剧烈瘙痒6 .自身敏感性皮炎:局限性湿疹样病变加重7 .感染性湿疹样皮炎:潮红、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或压痛⑷组织病理❶急性湿疹: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❷慢性湿疹: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⑸鉴别诊断(PllO)⑹治疗①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由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O1%依沙口丫咤溶液等冷湿敷消毒、抗炎、收敛•渗出减少后用机支质激索霜剂,,油剂交杵使用②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上可送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③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行、涂膜剂④顾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十、尊麻疹(风疹块)⑴定义: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风团)⑵发病: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⑶临床表现1.急性自发性尊麻疹:①起病较急②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发作不足6周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④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2 .慢性自发性苕麻疹: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3 .诱导性尊麻疹①皮肤划痕症(人工等麻疹):用力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②冷接触性尊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冷水、冷风、冷物)③日光性尊麻疹: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风团④延迟压力性尊麻疹:压力刺激后0.5-24h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⑤热接触性尊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热水)⑥振动性尊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振动刺激后几分钟内出现局部水肿与红斑⑦胆碱能性尊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⑧接触性等麻疹:皮肤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红斑与水肿⑨水源性尊麻疹:皮肤接触水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口运动诱导性等麻疹:运动后数分钟进食或4小时内暴食、发生风团和血管性水肿⑷诊断: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⑸治疗1 .急性自发性尊麻珍:①苴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l受体拮抗剂治疗②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③方法为:•0.1%仔H泉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镇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氢治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2 .慢性自发性尊麻疹:首选第二代Hl受体拮抗剂十一、药疹(药物性皮炎)⑴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搅一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⑵发病机制1 .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此类反应特点: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②仃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内即可发病③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素作用、剂量无相关性④机体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侬现象⑤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较轻者可好转⑦抗过敏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 .非变态反应⑶临床表现1 .固定型药疹:①首次用药,在用药1~2周后常出现皮损,再次用相同药物时,24小时内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复发,每次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出现在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闵花、风片2 .尊麻疹型药疹:风团可泛发全身、潮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轻痛3 .麻疹型或猩红色型药疹:又称发疹型药疹,最常见,皮损多型首次用药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4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泛发性无菌性小脓性、水肿件红斑5 .湿疹性药疹:局限或泛发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6 .紫瘢型药疹:双下肢好发、左右对称7 .多形红斑型药疹:发病急骤、水肿形红风淤风8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⅞g⅝,中毒表皮坏死、松弛性水疱、表皮松解9 .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潮红、肿胀、掌跖部呈皮炎或袜套状剥脱10 .座疮性药疹:瘗疮样皮损11 .光感性药疹:应用光感性药物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12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高热、红斑、丘疹、麻疹样皮损⑷实验室检查:体内试验①皮肤试验:皮内试验、划痕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②药物激发试验⑸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的诊断依据:①使用某些特定药物,3周后出现皮损②已停用致敏药物2周,临床症状仍然不愈③高热④肝功能异常或肾损害⑤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llχlO9∕L)•异型淋巴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L5xlO°∕L)⑥浅表淋巴结肿大⑦HHV-6再激活⑹治疗1 .轻型药疹: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2 .重型药疹:及早足量糖皮质激索、抗生素抗炎、维持血容量、注射兵丙种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3 .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十二、日光性皮肤病1 .日光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2 .主要光谱: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3 .类型:日晒伤、光毒性反应、光超敏反应4 .日晒伤:又称晒斑、日光性皮炎①定义:强烈日光照射(UVB为主)后暴露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②庙!仁/迦:∙6h左右暴露部位弥漫性红斑、鲜红色、边界清楚∙12-24h后红斑逐渐淡和消退、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自觉灼痛③治疗:消炎、安抚、止痛,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5.多形性日光疹:特发性、反复发作、多形皮损、光感性反应①UVA、UVB和可见光都可②日晒Ih内自觉瘙痒,数日后出现皮损③治疗: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羟氯噬十三、银屑病1 .定义: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质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2 .典型表现: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3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①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②若刮除最上层的。
皮肤性病学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复习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6.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P9)7.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P10)8.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9.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皮肤性病学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性病学(denn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表皮(epidermis)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覆盖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体征是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无隆起或凹陷,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 时称斑片(parch)。
斑疹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2)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皮肤性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皮肤性病学整理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约为0.5~4mm。
3、表皮(epidermis):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外胚层分化而来,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
(1)基底层(stratum basaie):一层立方形或圆柱形细胞构成,电镜下可见许多走向规则的张力细丝。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相邻细胞之间由桥粒相连。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细胞界限不清,角质蛋白更成熟。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
5、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1)黑素小体(melanosome):位于黑素细胞的胞质内,为内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是合成黑素的场所,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2)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6、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并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 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10-36个角质形成7.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11 Pacinian Meissner1213.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 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 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
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为瘀斑21.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名解+简答
第一部分: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深→浅为基底层、棘层(内含桥粒)、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有含酪氨酸酶的黑素小体,用以遮挡反射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单抗结核的细胞)、梅克尔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与神经细胞形成梅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有触刺感觉)【真皮】:浅→深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胶原、网状、弹力)、基质、细胞组成。
注: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依靠基底膜带。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连接靠半桥粒。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靠桥粒。
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
其吸收功能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感觉】:分单一感觉(触、痛、压、冷、温)和复合感觉(湿、糙、硬、软、滑)【排泄】:小汗腺(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顶部汗腺、皮脂腺(B-顺维A酸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治疗痤疮)临床表现:8个原发皮损、10个继发皮损【自觉症状】:瘙痒、疼痛、麻木、灼热。
瘙痒:瘙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疱疹样皮炎、扁平苔藓、疥疮、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淋巴瘤。
疼痛: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皮肌炎。
【原发皮损】:斑疹、丘疹、斑块、风团、水疱与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斑疹:局限性颜色改变,无隆起或凹陷,一般小于1cm,超过1cm者称斑片。
(炎性见于接触性皮炎、麻疹、猩红热;非炎性者又有瘀点、瘀斑、紫癜)丘疹:高起于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一般小于1cm。
(又有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扁平隆起性损害,直径大于1cm。
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
发生突然伴有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
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以1cm为界。
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损害,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皮肤性病学要点深刻复习归纳
1.表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2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
3.每天在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后角质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最上层约14天,从颗粒层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约14天,共约28天,称表皮通过时间4.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5.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黑素能够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和深部组织。
6. 皮肤附属器:毛发、甲、皮脂腺、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组成。
汗腺:小汗腺(交感支配)、顶泌汗腺(性激素)甲:指甲1CM/3个月;趾甲1CM/9个月7.郎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循环进入表皮中形成的免疫活性细胞。
8.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9.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的16%10.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是桥粒;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是半桥粒;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以及血管周围的结构是基底膜带。
11.真皮:乳头层、网状层(胶原、网状、弹力)纤维、基质、细胞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2)斑块:隆起性,浅表性皮损,直径>1CM3)丘疹: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1CM4)风团: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5)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1cm为水疱。
>1cm为大疱。
6)脓疱:高出皮面,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7)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触之有一定硬度。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2.0版--郑汉龙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Part1 总论一,皮肤的结构与功能1、表皮在组织学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通过树枝状突起和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底层(1)、棘层(4~8)、颗粒层(1~3)、透明层(仅见于掌跖处)和角质层(5~20,掌跖处更多)。
*表皮通过时间:新生角质细胞从基底层移行到颗粒层需要14~42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要14天,总共28~56天。
基底膜带(BMZ):表皮和真皮之间,PAS(+)。
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二,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
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P23)
10.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P12)
11.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P15)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原发性皮损(P19):
1)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P11)
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皮肤性病学复习笔记.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1、皮肤表面有皮沟、皮嵴(指纹)、皮野2、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大小阴唇内侧、阴蒂。
有毛皮肤: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毫毛:面、颈、躯干、四肢毳毛:胎毛3、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4、5、基底层:基底细胞生发层,每日有30%细胞核分裂。
表皮更替(通过)时间:28天6、棘细胞层:4-10层多角形细胞,含被膜颗粒(被膜颗粒或Odland小体),细胞间明显成棘状。
桥粒:有很强的抗牵拉力,加固细胞间连接。
7、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细胞核细胞器在该层溶解。
特征:出现透明角质颗粒。
8、透明层:仅见于掌跖。
由2-3层扁平、无核、境界不清、紧密相连的细胞组成。
功能: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9、角质层:5-2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叠瓦状。
胞内细胞器已消失。
胞浆内充满角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胞间桥粒消失,易于脱落。
重要的保护功能。
10、黑素细胞:源于外胚层神经脊,占基底细胞的10%,产生黑素颗粒。
数量只与年龄部位有关,功能:遮挡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保护下层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11、郎格汉细胞:源于骨髓,含Birbeck颗粒,占表皮细胞3-5%。
功能:抗原递呈。
12、Merkel细胞:位于基底细胞间,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
功能:与感觉有关。
13、基底细胞膜带(BMZ)的功能:1使真皮和表皮紧密连接。
2有渗透和屏障作用。
14、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由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最丰富,与皮面平形,I型胶原,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网状纤维:未成熟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纤细,呈波浪状,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间,使皮肤具有弹性。
15、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16、皮肤附属器:位于真皮、皮下组织中。
皮肤性病学笔记老师重点
1.皮肤的功能(1)皮肤的屏障功能(2)皮肤的吸收功能(3)皮肤的感觉功能(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5)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6)皮肤的代谢功能(7)皮肤的免疫功能2.皮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吸收(1)角质层(2)毛囊皮脂腺(3)汗管3.糜烂和溃疡的区别①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②损害浅,损害破坏基底层细胞③愈后不留瘢痕,愈后留瘢痕④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表皮脱落导致。
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引起⑤红色湿润创面。
创面边缘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4.其别哪些是原发性皮疹哪些是继发性皮疹(1)原发性皮损(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2)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5.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1)广泛应用(2)常用于变应性皮肤病,药疹,多形红斑(3)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4)严重感染性皮肤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症在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可短期使用6.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1)病原微生物感染(2)消化道粘膜损害(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5)骨质疏松(6)缺血性骨坏死(7)神经精神症状(8)诱发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9)药物性柯兴氏综合症(10)快速减量可出现反跳现象7.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无渗液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重,糜烂渗出较多选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是渗液不多选用糊剂。
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选用糊剂油剂,如无糜烂选用乳剂或者糊剂。
慢性皮炎选用乳剂,软膏,硬膏。
单纯瘙痒无皮损选用乳剂,酊剂(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8.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颈神经受累,单侧发病,带状排列,神经痛,红斑基础上聚集性水疱血疱(2)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播散型带状疱疹9.跖疣与鸡眼与胼胝的鉴别诊断跖疣鸡眼胼胝病因 HPV感染挤压长期摩擦,压迫好发部位足跖足跖,趾,足缘足跖前部,足跟皮损圆形灰黄色角化斑块,中央凹陷,较软,表面粗糙无皮纹,外周角化环,易见出血点。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or填]3、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册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肤溢出部位。
5、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自觉症状)。
6、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他觉症状),又称皮肤损害。
7、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表面可扁平,圆形,粗糙不平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
8、风团:为真皮浅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10、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11、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1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神经痛。
13、Rama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asay-Hunt 综合征。
皮肤性病学笔记 总结:药物性皮炎与荨麻疹
药物性皮炎和荨麻疹(一)药物性皮炎一、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
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可分为两类:A型:在药物推荐剂量下因药物本身的特性而出现的可预测的呈剂量依赖性的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在易感人群中发生的难以预料的过敏反应,无法用剂量或预期的药理反应来解释,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
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
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属B型反应。
【定义】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反应(皮损),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药物性皮炎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途径】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服、注射、吸入、外用、肛门、阴道、破损皮肤【病因】个体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间歇用药比持续用药容易过敏)可引起药疹的药物:抗生素类(青霉素、磺胺)、解热镇痛类(阿司匹林)、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其他(抗痛风药、抗甲状腺功能药)、中药【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免疫性反应1、免疫性反应:半抗原学说、前半抗原学说、光变态反应性药疹➢可致光敏性的常见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四环素类及避孕药等• IgE依赖型变态反应(I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细胞毒型变态反应(II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 免疫复合物型反应(III型):血管炎、关节、肾损害• 迟发型变态反应(IV型):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变态反应型药疹的特点: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有潜伏期;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 交叉过敏: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亦可诱发药疹;(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 多价过敏: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甚至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出现过敏的现象;2、非免疫性反应: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阿司匹林、阿片类)、药物毒性【临床表现】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又称发疹型药疹,是最常见型,占95%致敏药物:青霉素、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磺胺类药物等变态反应类型:IV型皮损特点:猩红热样药疹:弥漫性鲜红斑,瘙痒。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口腔鉴别诊断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相鉴别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与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相鉴别3、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出现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硬下疳相鉴别实验室检查致敏药物的检测可分体内和体外试验两类5.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抗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的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诊断SLE。
6.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1)基本皮损为风团,呈鲜红色和苍白色,大小不等,疏散分布,能相互融合成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
(2)皮疹速起速退,成批发生,每日反复多次。
消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病例人工划痕试验呈阳性反应。
(4)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
(5)呼吸道: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6)心血管:胸闷,心慌,心率增快,血压下降(7)实验室检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若伴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多。
应根据病史生活史,生活环境变化及皮疹的特征,全面综合分析7.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1.一旦发生,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2.立即平卧,肌注肾上腺素,也可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
3.迅速吸氧。
4.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
5.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可给升压药。
6.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6.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
人卫第八版皮肤性病学笔记(预防医学)
人卫第八版皮肤性病学笔记(预防医学)预防适用,临床可参考皮肤性病学笔记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发性皮损】1、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1cm,≥1cm称斑片;2、斑块: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3、丘疹:局限性,实质性,直径<1cm的表浅性隆起皮损;4、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红色或苍白,周围常有红晕,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5、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1cm称大疱,内含血液称血疱;6、脓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含农业的腔隙性皮损,可有细菌(如脓疱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7、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园或椭圆,可隆起亦可不隆起,触诊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8、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继发性皮损】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形成的红色湿润性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可有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etc 引起;3、鳞屑: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4、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的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长时浸水或处以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5、裂隙:皲裂,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6、疤痕: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7、萎缩:皮肤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皮厚度变薄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8、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etc 混合凝固而成;9、抓痕:表皮剥脱,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10、苔藓样变: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预防适用,临床可参考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和了解发病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1、皮肤表面有皮沟、皮嵴(指纹)、皮野2、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大小阴唇内侧、阴蒂。
有毛皮肤: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毫毛:面、颈、躯干、四肢毳毛:胎毛3、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4、5、基底层:基底细胞生发层,每日有30%细胞核分裂。
表皮更替(通过)时间:28天6、棘细胞层:4-10层多角形细胞,含被膜颗粒(被膜颗粒或Odland小体),细胞间明显成棘状。
桥粒:有很强的抗牵拉力,加固细胞间连接。
7、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细胞核细胞器在该层溶解。
特征:出现透明角质颗粒。
8、透明层:仅见于掌跖。
由2-3层扁平、无核、境界不清、紧密相连的细胞组成。
功能: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9、角质层:5-2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叠瓦状。
胞内细胞器已消失。
胞浆内充满角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胞间桥粒消失,易于脱落。
重要的保护功能。
10、黑素细胞:源于外胚层神经脊,占基底细胞的10%,产生黑素颗粒。
数量只与年龄部位有关,功能:遮挡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保护下层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11、郎格汉细胞:源于骨髓,含Birbeck颗粒,占表皮细胞3-5%。
功能:抗原递呈。
12、Merkel细胞:位于基底细胞间,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
功能:与感觉有关。
13、基底细胞膜带(BMZ)的功能:1使真皮和表皮紧密连接。
2有渗透和屏障作用。
14、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由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最丰富,与皮面平形,I型胶原,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网状纤维:未成熟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纤细,呈波浪状,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间,使皮肤具有弹性。
15、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16、皮肤附属器:位于真皮、皮下组织中。
由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
毛囊:由表皮下陷而成。
上段:漏斗部、峡部。
下段:茎部、球部。
皮脂腺: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
分布:除掌跖、指趾屈侧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胸背上部为皮脂溢出部位。
小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
分布:除唇红、乳头、包皮内侧、大汗腺(又称顶泌汗腺)主要分布:腋窝、乳晕、脐窝、肛周、会阴等。
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为腋臭。
甲:由多层致密的角化细胞组成17、皮肤生理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
二、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1、包括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一、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烧灼、麻木、蚁行感及畏寒、发热、乏力、纳差、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与皮肤病的性质、程度、和个体特应性有关。
2、皮肤损害:指可以用视觉和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的损害。
原发性损害:是指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
1、斑疹:为皮肤粘膜局限性颜色的改变,不隆起,不凹下,大小形态不一。
2、丘疹:为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损害。
位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3、斑块:为D﹥1cm的扁平、隆起性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融合而成。
4、水疱:为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
5、脓疱:为含有脓液的疱。
6、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和深在性损害。
7、囊肿:为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或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
8、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而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
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感染所产生的损害。
原发损害有八种,继发损害有十种。
1、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层细胞的层状堆积。
2、浸渍:为皮肤长期浸水或受潮所致皮松软变白、起皱的损害。
3、裂隙:又称皲裂,为深达真皮的线条状裂口。
常伴有疼痛和出血。
4、靡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
5、溃疡:为皮肤和粘膜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6、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线状或点状缺损。
7、痂:由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及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而凝成的附着物。
8、苔藓样变=亦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9、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的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分萎缩性、平滑性或增生性瘢痕。
10、萎缩:是皮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所引起的皮肤变薄。
分表皮萎缩,真皮萎缩,皮下组织萎缩。
三、皮肤病的诊断1、皮肤划痕征::用钝器划压皮肤时,在1-3分钟内如局部出现条状风团,则称皮肤划痕征阳性,见于某些荨麻疹患者。
2、棘层松解:指棘细胞间失去连接而呈松解状态,形成裂隙、水疱或大疱3、皮肤病的治疗:包括:内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皮肤外科治疗。
4、糖皮质激素: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抗毒、抗休克。
适应症:1过敏性疾病、2自身免疫性疾病、3严重性疾病。
原则:据疾病及个体情况决定剂量和疗程。
小剂量:泼尼松30mg/d较轻病症: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等。
中剂量:泼尼松30-60mg/d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剂量:泼尼松60mg/d以上较严重患者。
超大剂量:冲击疗法。
用于: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SLE累及肾脑、严重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用法:足量、早期、晨7-9时顿服。
副作用:1感染、2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3向心性肥胖、多毛、萎缩纹、4水电解质紊乱、5骨质疏松、6兴奋心肌、神经。
可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的病情。
长期外用: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沉着。
激素性皮炎或痤疮。
5、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药物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化脓性-------抗细菌药;真菌病-------抗真菌药;病毒感染-------抗病毒药;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变态反应-------抗组胺;瘙痒者-------止痒剂。
2、正确选用剂型根据皮损特点选用。
①急性炎症性皮损:仅红斑、丘疹,无渗液者--------粉剂、洗剂。
靡烂、渗液多者---------溶液湿敷。
有靡烂,但渗液不多--------糊剂。
②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无渗液----------乳剂、糊剂。
渗液不多---------糊剂、油剂。
③慢性炎症: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
④单纯瘙痒性皮肤病---------酊剂、醑剂、乳剂四、真菌病:1、黄癣、白癣、黑点癣的特点和鉴别诊断2、体癣、股癣、足癣的临床表现体癣股癣足癣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跖、甲以外的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好发人群:青壮年男性多见。
皮损特点:为丘疹或小水疱,自中心向外扩展,边缘堤状隆起,呈环形或多环形,中央炎症减轻,伴脱屑或暂时性色素沉着,周边有活动性的丘疹、小水疱。
股癣: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皮损炎症显著,边界清楚。
自觉症状:瘙痒。
易发季节: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
指发生于足趾间、足底、足侧缘的皮肤癣菌感染,常为双侧。
1水疱型:趾间、足底、足侧缘散在分布或成群发生的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深在性水疱2浸渍糜烂型3鳞屑角化型转归:夏重冬轻,迁延反复五、病毒性皮肤病1、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诊断治疗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
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2、单纯疱疹临床表现: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以口周、鼻腔、外生殖器为好发部位,有自限性,可反复发作。
3、疣的临床表现: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的黄豆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呈花蕊或刺状,疣状增生,质硬,周围无炎症。
多见于青少年。
好发于颜面、手背或前臂。
皮疹为帽针头或绿豆的大的圆形、多角形的皮色或淡褐色的扁平光滑丘疹,无自觉症状,偶微痒。
可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
初为角质小丘疹,——渐增至黄豆大或更大——形成角化性淡黄色或褐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疼痛明显,除去角质层,其下为疏松的角质软芯,有小黑点。
六、细菌性皮肤病1、病原菌:葡萄球菌(脓疱疮、毛囊炎、疖、痈)链球菌(丹毒、蜂窝组织炎)2、分类及其临床表现:寻常性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新生儿脓疱疮深部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皮损特点:初为点状红斑或丘疹——脓疱,周围有红晕,壁薄、易破——糜烂——灰黄色厚痂——自愈。
自觉症状:自觉瘙痒或微痛。
多由金葡菌所致。
皮损初为小水疱或脓疱——大疱,壁由紧张——松弛,疱液由清澈——混浊,脓液沉于疱底呈半月形坠积状,周围无明显红晕——壁薄易破——烫伤样糜烂面——数日结痂痊愈。
起病急,多见4-10天的新生儿。
皮损初为大疱,液清——速变浊,绕有红晕,壁薄易破——红色糜烂面,尼氏征(+)——结黄色薄痂,发展速,波及全身。
可伴毒血症、肾炎、肺炎——死亡。
好发人群:营养不良的儿童、老人。
部位:多见于小腿、臀部。
皮损:初为炎性红斑上出现水疱、脓疱,周围有红晕——渐深达真皮,中心坏死——结黑色砺壳状痂——脱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
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为金葡菌感染。
初为口周、眼周红斑——速波及躯干、四肢——大片红斑上出现烫伤样水疱及大片表皮松解及口周放射状裂纹——尼氏征(+)——1-2W后干燥痊愈,重者可伴败血症、肺炎3、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水疱未破——10%硫炉。
水疱已破——1/5000的高锰酸钾液、新霉素液湿敷,后用百多邦。
SSSS:注意眼、口、外阴部护理,苯唑青霉素或万古霉素注射。
七、动物性皮肤病——疥疮1、病因:由疥螨引起的皮肤传染病。
直接接触传染。
病原体:疥螨2、临床表现:部位:皮肤薄嫩处:指间、腕屈侧、肘窝、腋、乳下、下腹部、外生殖器。
一般头、掌跖不及。
皮损:初为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有遂道、结节、结痂。
自觉症状:剧痒、夜间为甚。
可继发感染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管炎.3、遂道:是疥疮的特征性皮损4、特殊类型:结痂性疥疮(挪威疥):大量鳞屑、结痂、红皮病。
5、治疗:1.隔离;2.消毒:衣服、被褥、盥洗用具等;3.外用:10%硫磺软膏、1%r-666霜;4.结节: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皮损内注射,冷冻。
八、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特点:1.任何人均可发病。
2.无一定潜伏期。
3.皮损局限,界清。
4.皮损易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物:仅使少数过敏体质者发病特点:1.有一定潜伏期。
2.皮损可泛发,可对称分布。
3.易反复发作。
4.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发病机制:为IV型变态反应。
3、临床表现:急性接触性皮炎亚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1、接触史:有接触外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