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原来是因为......

合集下载

小学生简便计算常见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简便计算常见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简便计算常见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朝那中心小学杜文娟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错误,计算的正确率偏低,尤其是四年级第一学期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这一部分内容。

由于学生以前计算的都是按正常算理进行四则运算的,现在要求运用有关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一时不能习惯运用,因此计算的错误率很高。

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收集了大量错例,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发现有不少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错误情况有一定的规律,因此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确实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从学生练习情况来看:简便运算常见错误是加减运算,加减超、近整百(十)的数时先加减整百(十),再加减尾数,可有的学生往往在加减尾数时搞不清是加是减。

如简便运算521-201时有的学生这样计算:521-200+1;其次是除法简便运算中除数分解时,不会运用连除方法计算,往往变成先除再乘,如简便运算210÷42时有的学生这样计算:210÷7×6。

总之错误原因值得探讨。

二、错误原因分析分析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认知因素造成错误,包括概念理解不清、计算方法混淆,简单片面断章取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只有概念明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中某一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加数”“减数”“被减数”“除数”“被除数”等概念有的学生还不真正理解其真正内涵。

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准确计算的基础。

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没有听懂教师讲解的新知识,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由于刚学习新知识、新方法,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没有形成技能、技巧而造成的错误。

例如:加一个数时,多加的数一定要减掉这个数,减一个数时少减的数一定要继续减够数,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计算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就会弄巧成拙。

简便运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简便运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简便运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算式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情况下灵活处理运算顺序,使算式简便易算。

然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简便运算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仔细分析起来有些错误不仅仅是粗心造成的,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

下面就简便计算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认知特点导致定律错用【现象和分析】在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认知偏差导致的计算错误。

例如,在计算489+102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予以解答489+102=489+100+2=589+2=591。

而计算487-102时正确率明显低于上一题,很多学生会犯这样的错487-102=487-100+2。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是比较笼统、不精确的,他们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学生虽然发现了数字特点(102=100+2)却没有注意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性质就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此类题型,许多教师总结出了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诸如:多减要加,少减再减,多加要减,少加再加。

让学生死记硬背,然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由于记忆问题依旧出错。

【对策】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改变重套用模式轻算理的做法。

方法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提供一些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

对于一些容易忽略的环节可以重点突出。

方法二,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丰富感知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内容。

例如,487-102可以结合某年级共有487人,下课铃声响了,在教室外的有102人,教室里还有多少人?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教室外102人可以看成100+2,形成先出去100人,又出去2人的情景,得出487-100-2。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少减要再减。

二、思维定势忽视整体运算顺序【现象和分析】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错误,75+25-75+25=100-100=0。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共3页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共3页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剖析“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它是训练学生数学运算思维一部“重头戏”. 其中,加、乘法五条运算定律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与地位,也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过程中常错点.一、混淆运算法则(一)易错点剖析1. 错题例选:44 × 50 = (11 × 4)× 50 = (11 × 50)× (4 × 50)= 550 × 200 = 110000.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表现形式相似,导致部分学生稍不注意就会用错. 这种把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乱套乱用现象非常普遍,说明学生并没充分理解两条运算定律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乘法结合律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数连乘情况下,可以交换数字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则是乘法对于两数之差或两数之与分配定律. 如上例情况使用乘法分配律就是不正确,应当适用乘法结合律或者乘法交换律.2. 利用运算法则将算式简化是数学简便计算最基本意义,但为了追求简化算式而错用运算法则也是非常常见错误.比如,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34 × 20 - 34 × 20 = (234 - 34)× 20 = 200 × 20 = 4000. 与这个算式类似,234 ÷ 20 - 34 ÷ 20 = (234 - 34)÷ 20 = 200 ÷ 20 = 10也成立. 学生得到了这样化简计算好处,计算180 ÷ 12 - 180 ÷ 2时候,就会仿照上例计算方法,得180 ÷ 12 - 180 ÷ 2 = 180 ÷ (12 - 2)= 180 ÷ 10 = 18,发生了错误. 这种错误发生是学生理解运算法则不够清楚导致. 学生不了解:乘法分配律不能照搬照抄到除法中. 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计算题型,假如被除数不同但除数相同,可提取除数;但是如果除数不同,就算被除数是相同,也不可以提取除数.再如,31 × 5 × 4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简化计算:31 × 5 × 4 = 31 × (5 × 4) = 620. 有同学以这道题思路计算64 ÷ 16 ÷ 2,得到64 ÷ 16 ÷ 2 = 64 ÷ (16 ÷ 2) = 64 ÷ 8 = 8. 类似这样错误非常常见,也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造成. 教学过程中常见计算错误大都与基本乘除法运算法则有关.(二)解决思路1. 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依靠套用公式解决问题,比如要求学生记住:乘法分配律适用于括号里是加减法情况,而当括号里是乘法时,运用分配律显然是错误. 死记硬背定律格式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定律意义所在. 因此,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明晰两个运算定律之间差别,从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定义下手,由具体形象描述加上实例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二者异同,找出自身易错原因并加以避免.例如:44 × 25 = (11 × 4)× 25 = 11 × (4 × 25)= 11 × 100 × 1100,44 × 25 = (40 + 4)× 25 = 40 × 25 + 4 × 25 = 1000 + 100 = 1100,让学生比较两条定律相异之处,以及两条定律代入题目运算之后各自产生简便程度,使学生通过剖析对比,深入理解两条定律,在以后习题中避免重蹈覆辙.2. 帮助学生加深对运算法则理解也是解决这类问题基本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形象例题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法则适用条件. 比如7 × 9 × 6,教师可以打比方:有一些7克重量小方块,9个排在一起得到一个长条形状,这个长条重量为7 × 9(克);将6个长条排放在一起,就能够得到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块有63 × 6 = 378克重;或者总共有9 × 6 = 54个小方块,这些小方块每个重7克,所以共重54 × 7 = 378(克). 所以,7 × 9 × 6 = (7 × 9)× 6 = 7 × (9 × 6). 但对于除法就不一样了. 比如64 ÷ 16 ÷ 2可以理解成有64个鸡蛋,由16个小组平分,每个小组能分得64 ÷ 16 = 4(个);每个小组有2名同学,每名同学能分到4 ÷ 2 = 2(个)鸡蛋;全部鸡蛋分给了16 × 2 = 32名同学,所以每名同学分到鸡蛋个数是64 ÷ (16 × 2)= 64 ÷ 32 = 2(个),就是说64 ÷ 16 ÷ 2 = 64 ÷ (16 × 2),而不是64 ÷ 16 ÷ 2 = 64 ÷ (16 ÷ 2). 其他算式也可以举出对应实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算式意义,也就能够尽量避免类似错误了.3. 合理设计与安排习题,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简便计算适用范围与适用规律. 如:(1)判断下列算式哪些运用了乘法分配律?① 112 × 4 + 112 × 6 = 112 × (4 + 6)② 34 ×(9 + 5)= 34 × 14③ 7 × r + r × 7 = (7 + 7)× r④ 4 × (21 × 8)= 4 × 21 × 8(2)请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数.①15 × (20 + 2)= 15 × ()+ 15 × ()②315 × 102 = 315 × () - 315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①34 × 56 + 34 × 44②125 × (8 + 20)③107 × 12二、不正确简算意识(一)易错点剖析1. 学生做题时,经常遇到比较大数字计算,例如:213 × 41 + 65 × 28这类题型,很多学生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向老师求助.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成绩一般学生眼中,是很难克服问题. 学习了简便运算后,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遇到可以简便运算题时,可以用简便运算定律很快计算出结果,遇到无法使用简便运算定律题目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普遍遇到问题之一. 其实上例根本不能进行简便运算,但学生意识中却认为所有题目都可以简便计算. 这是学生意识中形成了思维定式结果,加上我们数学教材模式比较固定,课后习题总是集中一种类型. 比如,学习了两位数加法后,习题几乎全是两位数相加类型题;学习两位数乘法运算后,习题都是两位数相乘类型题. 这样好处是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长期下来就会对学生形成定式影响,使学生照本宣科,现搬现套,不能形成个性、变通思维.2.在实际练习中,很多同学会为了“简算”而简算,如43 × (61 + 39)= 43 × 61 + 43 × 39 = 2623 + 1677 = 4300,数学计算时候,学生认为只有用到简便计算定律才能叫简便计算,是学生错误简便意识导致.3. 在数学运算中,简化计算一个很实用方法就是“凑整”. 但是,“凑整”前提是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 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知识过程过于机械化,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为了凑整而凑整”. 比如345 - 123 + 132 = 345 - (123 + 132) = 345 - 255 = 90,当出现一些具有一定迷惑性题目时,学生就可能在计算中不顾计算法则,出现盲目凑整现象.(二)解决思路学习了简便运算,无论从规律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能带给学生一些优越感,领略到好处学生开始主动追求数学运算简便性. 虽然这种力求简便心态是好,可是处理不当,就会让学生产生“运算必须用定律”错误思维,导致简单题目复杂化.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题,如上例,可以让学生先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直接计算一遍,组织学生讨论简便计算定律用在本题为什么反而比不用定律更难,帮助学生加深对简便运算理解,纠正学生不正确简便意识.教师在简便计算教学时,应当以计算教学为背景,不脱离计算教学进行简便计算教授,将可以简便计算题与不能简便计算题并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计算题都可以运用简便计算定律,也不是所有习题通过简便计算方式计算就会变得简便,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会灵活变通,掌握简便计算精髓.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定律简化习题计算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简便计算意识以及正确运用定律能力. 避免让学生形成盲目凑整思维,而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使学生能够采取正确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掌握简便运算四步解题秘诀:“一找,二变,三估,四查.”“一找”找是题目特征,比如55 × 99 + 55,隐藏了55 × 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突破口;“二变”变是运算方式,比如34 × 23 + 66 × 23,引导学生思考:34个23加上66个23,是(34 + 66)个23相加,使题目简算特征显现出来;“三估”,通过估算结果,增强正确率;“四查”,做完后检查一遍.三、忽略问题关键点(一)应用题是否存在转折点很多同学在纯数字计算时一般不会出错,但遇到应用题却往往忽略题中转折点,给出错误计算方式. 最典型如“蜗牛爬井”问题:井深10米,蜗牛从井底往井口爬,白天爬3米,但夜晚下滑2米,问第几天蜗牛可以爬到井口?很多学生刚接触到这道题时,从第一天爬3米滑2米开始一直往后算,计算很麻烦,或者有同学干脆放弃解答了. 部分同学发现蜗牛一整天能够上升距离是3 - 2 = 1(米)规律,如此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十分兴奋,于是得到答案:10 ÷ (3 - 2)= 10(天). 虽然这类学生思维比较敏捷,但他们却忽略了问题转折点,也就是在第7天结束时,蜗牛距离井口就只剩3米了,在第8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就能够爬到井口了.要引导学生避免此类错误,教师应帮助学生注意应用题情境,关注具体情境开始与结束点,是否在其中会存在情境转折点. 比如上例,需要注意蜗牛快到井口时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每天上升1米”规律. 再如汽车相遇问题,倘若汽车是在两点之间往复运动,就需要非常注意汽车在转折点时运动规律.(二)数学规律把握是否到位几乎每名学生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从1到99自然数相加,与是多少?多数学生遇到该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经点拨茅塞顿开,得出1 + 2 + 3 + … + 99 = (1 + 99) + (2 + 98)+ … + (50 + 50)= 100 × 50 = 5000. 这类错误是学生对于数学规律把握不牢靠导致.应对这类错误,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向学生解释数字规律,提示学生数学规律适应范围,并且注意学生出错频率,及时纠正. 如果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制止错误,学生可能会养成错误习惯,纠正错误就会变得困难. 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总结错题原因,将练习中错误及时记录下来,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规律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手段.四、结语总之,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推断能力重要途径,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 学生简算能力是逐渐养成,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错误并重视起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题型与运算规律理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简便计算优势,保持对数学学习兴趣,更轻松地面对之后学习.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浅谈简便运算的错因及教学策略

浅谈简便运算的错因及教学策略

浅谈简便运算的错因及教学策略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简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简便运算是他们掌握四则运算的关键基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是,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运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运算错误,造成学习困扰,影响数学成绩。

本文将就简便运算常见的错因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常见错因1.未理解运算规则简便运算是一种基于运算规则进行简化的方法,若是未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法则,就很难正确地进行简便运算。

例如,对于两个分数的乘法,需要先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再将相乘以后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如果小学生对于这个运算规则不熟悉,就会忘记分母也要乘以分母,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2.没有进行化简等价变形简便运算是运用等价变形的方法,将复杂的运算化简成更加简单的形式,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直接对题目中的数字进行计算,没有进行化简等价变形,就会出现漏项、多项或计算错误等问题。

3.没有注意数据单位转换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数字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例如米换算成厘米、千克换算成克等,如果小学生没有注意到数据的单位换算,就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进而出现错误。

4.没有养成检查答案的习惯在做简便运算时,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小学生有时会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但是由于对计算结果缺乏充分的检查,就会导致错误的答案被视为正确的结果,造成较大的损失。

二、教学策略针对以上常见错因,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培养规律意识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四则运算规律和等价变换相关的规律。

例如,要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需要先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在约分的时候,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通过举例和操练,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规律和变换形式。

2. 以实例演练简便运算的练习可以以实例为主,通过取具体数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例如,针对除法运算,可以设置一些涉及实际应用的问题,如“张老师做了500个数学题,把它们均分给25个学生。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1.感知粗放,容易受干扰。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具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但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却常常受到不相干因素的干扰,导致计算错误。

2.记忆错误,导致计算出错。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很多时候需要凭借记忆进行运算,因此一些基本的计算结果和常用数据就成了学生必须熟记的基础材料。

比如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数字特性等。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遗忘的速度往往要大于记忆的速度,因此,在记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3.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往往容易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在数学课堂上,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他们就很难将精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状态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数学计算错误。

在数学计算中,学生会经常出现正迁移和负迁移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在一种知识上的学习可能会影响到另一种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这种不良的思维定势对学生造成干扰。

二、解决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对策1.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进行思维计算的高级算术行为。

口算不仅是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数学基础性能力之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技能技巧;其次要强化学生的口算训练;最后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此外,还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口算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2.强化练习易错题。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数学计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往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阻碍,了解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矫正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1. 不熟练小学生对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还没有足够的熟练度,导致在进行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

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2. 粗心马虎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由于粗心马虎,没有认真审题或者没有仔细检查,常常导致计算错误。

遗漏数字、符号位置错误等。

3. 缺乏逻辑思维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容易出现逻辑错误。

没有正确理解问题,导致计算出现偏差。

4. 涉及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有些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进行计算时出现错误。

对几何图形的属性理解不深刻,导致计算面积或周长出现错误。

5. 数学焦虑有些小学生对数学本身就有恐惧感,害怕犯错或者害怕挑战难题,从而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出现错误。

二、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矫正方法1. 提高熟练度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不熟练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多做多练,提高计算的熟练度。

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计算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计算基础。

2. 培养细心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强调审题和检查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要细心,避免粗心马虎导致的错误。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可以对学生的粗心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 培养逻辑思维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解密游戏、逻辑推理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深入解析知识点针对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实践等多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从而减少计算错误的发生。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数学计算错误是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下面分析一下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对策是要通过系统有序的学习,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方法,确保基本的计算过程准确无误。

2. 粗心、马虎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够细心,容易出现粗心、马虎的错误。

对策是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专心,集中注意力,避免粗心造成的错误。

3. 记忆错误有时学生在记住计算结果或者计算公式时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对策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记忆习惯,加强记忆力的训练,确保记忆的准确性。

4. 理解错误5. 忽视单位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忽视单位,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对策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单位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使用。

6. 计算过程混乱有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导致计算过程混乱,结果出错。

对策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计算过程中按照步骤进行,保持计算的有序性。

7. 时间紧张一些学生在考试或者做题时时间紧张,导致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对策是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醒他们在做题时要控制好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出错。

8. 缺乏练习有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足够的练习,导致计算能力不够扎实,出现错误。

对策是要加强练习环节,提供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难免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常见
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算错位
当小学生口算时,经常出现错位,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例如在做两位数或三位数的加
减法时,很容易把位数错位,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提高口算技巧,做口算练习题。

在口算时,应该按照位数先后的顺序逐个
数字进行运算,避免错位。

二、计算符号错误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混淆加减乘除的符号,导致计算错误。

例如,把加号误写
成减号,乘号误写成除号等。

解决方法:加强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多做计算题,检查计算过程中的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三、记忆错误
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时,需要记忆一些规则和公式。

但是,有些小学生在记忆时容易混
淆或遗忘,导致计算错误。

四、小学生粗心大意
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产生计算错误。

例如,没有把小数点写在正
确的位置,或者没有认真阅读题目中的信息等等。

解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细心程度,加强思维逻辑能力,增强自控能力,避
免个人问题产生计算错误。

五、不会使用借位、进位、化简等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计算需要使用借位、进位、化简等方法,但不少小学生掌握不牢,导致产生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加强基础算法的巩固,学会正确使用借位、进位、化简等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每个原因都需要相应的矫正方法。

只有小学生
在学习数学时,注重细节,坚持练习,才能有效避免计算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逻辑思维和准确计算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一、粗心马虎导致的错误1. 题目细节未被仔细阅读: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忽略题目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解决办法是在做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 盲目使用运算符号: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会误用运算符号,例如将加法运算符写成了减法运算符。

对策是在计算过程中仔细检查所用的运算符是否正确,并多做一些练习加强记忆。

3. 忽略小数点或其他标点符号:小学生常常会在计算过程中忽略小数点或其他标点符号,从而使答案产生很大的差异。

解决办法是在计算中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并在最后检查答案。

二、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的错误1. 概念理解不清: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从而导致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是在学习概念时,边学边思考,确保彻底理解。

2. 运算规则不熟练:小学生可能没有充分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规则,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办法是多做一些基本运算的练习,加强对运算规则的记忆。

三、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错误1. 情绪波动影响计算:小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当情绪波动较大时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对策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调整好心态,保持冷静。

2. 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容易分心,一心多用,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是在计算过程中专心致志,避免分心。

四、计算过程错误导致的错误1. 计算步骤不清晰: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会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计算步骤混乱,最终答案错误。

对策是在计算前通过思考来规划好计算步骤,保证计算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漏算或重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算或重算的情况,导致错误的答案。

解决办法是在计算中仔细检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确保准确无误。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粗心马虎、概念理解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和计算过程错误等。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技能不熟练小学数学计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加、减、乘、除等,如果这些技能掌握不熟练,就容易发生计算错误。

例如,学生背不熟乘法口诀表,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2. 疏忽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疏忽而出现计算错误,例如忘记补位、漏掉了某个加数等等。

3. 没有清晰的思路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容易造成混淆和出错。

4. 理解不到位有些数学题目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理解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计算错误。

例如,在“小明的体重是小王的1.2倍”这样的题目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小明的体重当做1.2,从而出现计算错误。

二、对策通过多练习来提高技能的熟练度。

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复习、练习乘法口诀表、加减乘除练习题等方式来提高技能的熟练度。

2. 认真仔细的思考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认真思考每一个步骤,不要草率行事。

可以适时地暂停操作,仔细思考计算步骤。

3. 制定清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制定清晰的计算方法。

如果需要,可以画出草图或者制定计算流程图,帮助梳理思路,降低出错率。

4. 熟练掌握题目的意思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先明确题目的意思。

如果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可以通过阅读题目多次,甚至请教老师同学来澄清问题。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出错率,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兴趣。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的原因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的原因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的原因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的原因小学数学是我们人生中最初接触的数学学科,从加减乘除开始,一路走来,我们必定会记得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简便计算,比如竖式的运算、口诀等等。

虽然简便计算看似简单,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容易出错呢?1. 不认真核对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常常会忽略细节、随意估算,不进行核对,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其实,认真核对计算结果是防止出错的重要手段。

可以多加一个序列号,把计算过程记录清楚,确认没有误解。

2. 迷信口诀小学的学生很喜欢背口诀来记忆,但是很多口诀存在一些小问题,仅仅只是记忆而没有理解,就不能够真正地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旦口诀记错,结果也必然出错。

3. 缺乏理解小学生的学习时常考虑记忆而不是理解,导致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巩固知识点。

而在简便计算时,如果不能够理解运算步骤,很难按照行进行计算。

4. 对计算顺序混淆计算的顺序必须极为准确,如果计算的顺序混淆,就会出现错误。

小学生计算的步骤较少,计算顺序容易出错。

如果把计算顺序搞错了,导致了计算的错误,从而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5. 没有进行分类讨论只有根据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当面临复杂的计算题时,若没有分类讨论,很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错误的答案。

6. 书写不清书写不清也会让小学生的计算结果出差错。

如果书写不清,导致误解,结果就会出错。

书写时情况概述尽量清楚,以防出错。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的原因可能同有关认真核对、迷信口诀、缺乏理解、对计算顺序混淆、没有进行分类讨论和书写不清等原因。

要想避免计算错误,对于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要深入理解,坚持认真核对计算结果,拒绝迷信口诀,仔细分类讨论问题,尽可能清晰地进行计算,千万不要出现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作者:伍良玉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4期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指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 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收集了一些典型错例,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有帮助。

一、对运算定律(性质)存在认知混淆【错例呈现】32×25=(8×4)×25=(8×25)+(4×25)=200+100=300【成因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形式基本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缺乏一定的逻辑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机械的记忆比理解的思维更加深刻和牢固,由于题目(8×4)×25的展现形式和(8+4)×25特别相似,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错误,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在一起,而导致出现了上述的错误。

【纠错对策】要纠正这个错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是通过式子的对比,从机械记忆这个层面巩固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定律的记忆。

(2)是加强对比的练习,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练习,通过对比练习(8×4)×25和(8+4)×25,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二、逆向思维和应用存在认知偏差【错例呈现】4733-(1733+650)=4733-1733+650=3000+650=3650【成因分析】这是由于刚学习新知识、新方法,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没有形成技能、技巧而造成的上述错误,究其原因有两方面:(1)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对感知的事物比含糊,思维通常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式子中原来的“-1733”和“+650”)。

(2)是小学生只知道在减法性质中“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着几个数的和”,顺向思维比较清晰,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到减法性质中的“逆向”的应用,“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

这些计算错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因此及时了解并矫正这些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计算错误的原因和矫正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小学数学计算错误。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1. 粗心大意:许多小学生在做数学计算时容易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

比如漏写数字、计算符号错误、忘记借位等。

这种错误多半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认真仔细地审题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没有仔细核对每一步的计算。

2. 理解不到位: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对一些概念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导致在做计算时出现错误。

比如对数字大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到位都会导致计算错误的出现。

3. 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做作业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在做计算时出现错误。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计算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

4. 家庭环境: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家长的教育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

5. 缺乏练习:合理且充分的练习是掌握数学计算技能的重要手段,缺乏练习不足以保证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缺乏练习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出现错误的几率也会增加。

1. 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专门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比如完成一道数学题或者阅读一篇文章等。

2.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可以通过做一些基础的练习题,或者通过与学生交流来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3. 注重细节:对于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细心习惯,让学生在做题时认真仔细,无论是审题还是计算过程,都应该注重细节,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小学生简便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简便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简便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对策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上课时,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都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是做作业时,有些学生就对刚刚学过的东西开始有些模糊了;如果时隔一天再写作业,那就更不用说了,个别同学甚至把那些运算定律全忘了。

而所有这些,在课堂上,我们却并没有察觉到。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对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展开了一次简便计算专项调查。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简便计算普遍感觉较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来自学生对运算定律知觉上的错误——知觉性错误错题例子:84×25=(21×4)×25=(21×25)×(4×25)= 525×100= 52500错因分析:因为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近,所以学生容易造成知觉167上的错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这情况说明学生对这两种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就如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良策: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强调括号里是乘号的时候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有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的时候才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

这情况只能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

二、来自学生错误的简便意识——意识性错误错题例子:48×(25+75)= 48×25+48×75= 1200+3600= 4800错因分析:我调查我班的好几位学生,他们一致认为: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

这种错误是因为学生不正确的认识简便计算所造成的,他们误认为:简便计算务必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摘要: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简便计算的牢固掌握,当学生在面对数学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通过分析小学生简便计算错误的成因,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简算意识,明晰简便计算定律,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形成正确解题思路,要强化多种运算练习,提升运算能力,还要做到灵活恰当运用简便运算,提升运算效率。

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纠错对策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计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帮助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简便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的时候,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从而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学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成因,并且采取有效的纠错对策,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

1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1.1对简便计算的概念和定律缺乏正确认识简便计算属于一种重要的计算方式,与一般的计算方式相比,小学生在借助简便运算进行算式计算的时候,能够使繁琐的计算变得较为简洁,缩短了计算所需时间,也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所以非常适合小学生运用。

但是一些小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的时候,会出现频繁出错的问题,导致简便运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一些学生没有准确认识简便计算的概念,总是不分题型的滥用,反而导致算式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出现了计算错误,还有的学生对简便运算定律存在混淆的问题,比如对于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方法的关系缺少清晰认识,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定律,必然也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1]。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计算错误的问题。

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也可能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是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

小学生在学习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时,容易出现记忆不牢固、记错公式的情况。

有时候学生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帮助巩固记忆,理解计算的规律。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二是粗心大意。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因为缺乏耐心、注意力集中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粗心大意,计算错误。

有时候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容易忽略进位或借位的操作,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耐心动手能力。

学生在计算时,要仔细审题,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计算,同时也要注重检查计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没有犯低级错误。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三是缺乏实际操作和练习。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和练习的机会。

数学计算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单纯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要通过大量的数学题目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浅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简便运算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简便运算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简便运算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2-09-02T02:08:17.10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期作者:杨小松[导读] “简便运算”是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的一个“坎儿”。

杨小松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完全小学 565300摘要:“简便运算”是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的一个“坎儿”。

虽然学生能理解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能做题,但在“综合运算”上,他们容易犯错误,不懂得“简便运算”的含义。

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容易把运算法则弄糊涂,面对复杂多变的计算题,如果没有“简便运算”的解法,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简便运算”其实就是把学生所学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度。

因此,要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简便运算”更加精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简便运算”的含义和方法,从而提高整体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策略前言好的办法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简便运算”是将各种运算法则结合起来,使复杂的计算问题变得简单,并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算能力。

但是在“简便运算”问题上,许多学生容易犯错误,不知从何着手。

因此,应从整体上分析其原因,逐步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计算方法错误,加强概念理解数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特别是在运算上,所有的运算都是有规律的。

对数学规律的掌握不够准确、熟练,不清楚的话,很可能导致数学上的误差,特别是在数学的学习中,由于计算量的增加,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掌握,而且在转换符号时也很容易出错。

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一是让他们对运算规律的认识和记住,二是要把运算规则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再通过加强练习使他们对运算的认识和把握,防止出错。

举例来说,在《圆的周长》中,有一个练习题:同一个圆形,面积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以上实例,老师根据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思考,此类找规律的问题,可将问题中的实数用符号代替。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路探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路探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简易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路探讨一、知觉性错误1、错题例选:55×20=(11×5)×20=(11×20)×(5×20)=220×100=220002、成因分析:因为乘法的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表现形式极其相似,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部分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把乘法结合律与成乘法分配律乱套乱用,形成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这说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这两条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两数之和或两数之差的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则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连乘时,数字之间的运算顺序可以交换,像上面这个题目选用乘法分配率就是错的,应当选择乘法交换律或者是乘法结合律。

3、解决办法:像这样的情况,简单地套用公式已经没有用果了,要主动去引导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例如,乘法分配律只能在括号里面是加法或者减法时才能运用,括号里面是乘号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就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从结合律与分配法则的定义下手,通过形象详尽的描述,让学生充分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两条预算定律的异同之处,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师可以布置例外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区分两种运算定律和运用后两种运算定律产生的简易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区分这两种运算定律的印象。

例如:55×20=(1l×5)×20=(50+5)×20=11×(5×20)=40×25+4×25=1l×100=1000+100=1100二、定势性错误1、举例说明:学生做题目时,经常遇到比较大的数字计算,例如:123×14+72×25这类题型,很多学生会束手无策,更多地是选择向老师求助。

2、成因分析:这种现象大凡较多出现在简易计算,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眼里,这是一大难题,学会简易运算,遇到能简易运算的题目,就会很快得出结果,遇到不能简易运算的题目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探究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与对策

探究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与对策

探究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与对策[摘要]在数学学科学习中,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简便计算是综合运用计算原理简化复杂计算的技能。

简便计算不仅是一项知识技能,更是一种意识,所以在小学阶段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小学生进行简便计算往往容易出错,教师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运算能力;对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阶段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1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简便计算是综合运用计算原理简化复杂计算的技能。

小学生进行简便计算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由此看出小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意识不强,不能将简便计算的思想和方法融会贯通。

例如学生做的两道题:例1:53×27+46×27+27=(53+46)×27+27=99×27+27=2673+27=2700例2:1405-37.7-(5.1×6.23+4.9×6.23)=1405-37.7-(5.1+4.9)×6.23=1405-37.7-62.3=1367.3-62.3=1305以上两个例子的错误表现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透彻。

例1从简便计算一开始就出现遗漏,而例2则是在进行了第一次简便计算后,对第二次的简便计算熟视无睹。

简便计算不仅是一项知识技能,更是一种意识,所以在小学阶段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简便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受运算符号的影响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通常认为只有“+”、“×”才能够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它们的逆运算“-”和“÷”,很少考虑到能运用简便计算,这说明小学生对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0
2019-04-16原文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简便计算题型
1.同种运算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就是为了结合。

2.有乘有加(或有减)有相同数,要想乘法分配律,无相同数找倍数关系变相同数用乘法分配律。

(即,两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减混合运算,看清数字特点,用好减法的性质。

4.乘除混合运算用好除法的性质(即乘除法添、去括号规则)。

5.牢记见25想4,见125想8,见5想2等积能凑整的特殊数字,用好商不变规律。

6.无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性质,用好搬家规则。

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
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仔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时,一味机械地进行程序化训练,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只要貌似就用学过的方法牵强地套用,二是不会灵活运用。

我们进行简便教学时片面地注重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的渗透。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便计算
一、在简便计算教学中,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到的一个生活场景。

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甲列式为:55×63+45×63=6300元;生乙列式为:(55+45)×63=6300元,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发现两种东西的单价正好凑成整数时,把它们共合起来,再乘更简便。

在教学计算“153-98”时,可先让学生结合这题设置一个生活情境:我带着153元钱去买书包,一个书包是98元,应找多少元?你可以怎么算?
于是学生出现多种算法:①100-98+53=55、②153-100+2=55、③153-90-8=55等多种方法。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1)每一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2)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总结出把减数看成整百,多加的再减去,比较简便。

通过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简算意识。

二、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最简便的解法。

例如:在教学完“除法的简便计算”后,在拓展练习时,要求学生计算1200÷25,大部分学生按照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思维,把25分解成5×5的积,即为1200÷(5×5)=1200÷5÷5。

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想一想,这道题能不能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呢?生很快列出(1200×4)÷(25×4)=4800÷100=48。


过此题的两种简便计算训练,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简便计算成功的乐趣。

三、加强练习是关键,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仔细观察数的特点,从而选择最佳策略。

而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要加强练习,使学生经历各种题型的解题过程。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发现有错,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

通过这种练习及学生自己的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练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45×4×523 ×5×2
25×9×48×(125×13)(250×125)×(4×8)
88×12572×125
125×64×2542×125×8×5
25×4×88×125(12+50)×40 125×(40-4)76×103
18×12525×44
42×2599×999×78
45×37+37×5528×21+28×79 17×23-23×738×46+64×38 99×32+32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360÷4÷9
250÷5÷2600÷12÷5
800÷5÷8480÷5÷48
240÷5÷12420÷35
2400÷25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1530+(592-530)-192
(2+4+6+……+98+100)-(1+3+5+……+97+99)960×46÷4899000÷121×11
3702×38÷1234640÷(16÷4)
1000÷(125÷4)(98+147)÷49
(230-23)÷23(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
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
2006-2006×20052005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75×24138×25×4
(13×125)×(3×8)(12+24+80)×50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教育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这5件事,老师替代不了家长
☞妈妈,我想让你去别人家做妈妈!面对孩子的狠话,你的回应很重要!☞这5种早餐最伤孩子身体,千万别再吃了!后悔才看到
☞总吹捧“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毁孩子一生!多少父母做错了?
☞0错题集如此重要,快给孩子提个醒,好好利用起来
☞加减乘除速算法,为孩子打开一个神奇有趣的数学世界!
▍标签:0 计算方法
▍综合整理:0
▍编辑:果果
--------------- 0 ---------------
始于兴趣,衷于满分
一键星标「0」,及时查收最新推送
告诉我,你“在看”对不对
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阅读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