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Word版,54页)
第二节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重点)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教学过程第一章地球(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
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
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
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59页,Word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
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
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
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题。
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最新粤教版初一上册地理教案设计三篇
粤教版初一上册地理教案设计三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小编整理了粤教版初一上册地理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教学过程: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版集体备课稿1目录序号教学内容页码1 引言:让地理走进生活 3-52 第一章地球 5-8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5-6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7-83 第二章地图 8-9第1节:认识地图 8--9第2节:地图的运用 9 4、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9-14第1节:陆地海洋的分布 9-10第2节:等高线与地形图 11-14 5、半期知识要点归纳 14-16 6、半期知识复习题 17-20 7、第三章第3节:海陆变迁 21-24 8、第4节:认识海洋 25-28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天气预报 28-302、气温和降水 30-323、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32-342第五章:居民与聚落1、世界的人口 34-43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44-463、聚落的发展变化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47-483七年级地理上册上半期教学案,峨边民族中学地理备课小组:袁琼、贺晓霞,2013年11月引言:让地理走进生活一、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生活着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关系,知道地理学习内容、目的、要领。
2、初步具有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要领想问题,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二、教学重点:为什么学地理和如何学地理。
三、教学难点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略)二.提出希望:(1)课堂纪律: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2)课堂笔记:勾画重点内容(3)、评分制: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4)、作业:每一周一到两次,尽时在课堂完成。
(5)、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相合。
三.讲授新课: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学地理,地理学什么,师:其实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干。
现在,我们一起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
活动:地理学啥子? 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地理已有一些了解了,同学们对地理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问题:为啥子企鹅只生活在南极, 为啥子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变化,世上的人为啥子会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 沧海为啥子会变成桑田, 生:回答师:回答得都很好,其实这都是我们地理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了。
初一地理粤教版教案
初一地理粤教版教案在教学中所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公开课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选修课,中学阶段地理七年级授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一地理粤教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地理粤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讲课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医学知识和技能,也是基克维泽区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才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才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都市生活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为。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能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好坏判断地势起落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方法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之上辨别方向。
3.用喜马拉雅山脉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道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以成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为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所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气候学事物表示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第一章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第一章教案标题:探索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一章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了解地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地球的基本构造;3.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2.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1.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2. 地球模型;3.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构造,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组成部分。
二、呈现(15分钟)1. 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解释地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讲解(20分钟)1. 通过讲解PPT上的内容,详细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大气层。
2. 讲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淡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四、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并在PPT上呈现。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研究的结果,并对比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地球的基本构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基本构造和水资源分布情况的小结,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1世界居民和国家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1.增长速度很快;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1.种族: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②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二、展示目标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三、自学引导及点拨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图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起源、地图的发展历程、地图的分类以及地图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地图的发展历程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地图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分类,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地图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资料,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等。
2.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地图资料。
3.准备地图绘制工具,如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让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壁画、地图到现代的电子地图。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导游图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图,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4.巩固(5分钟)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
XX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中东”地理上也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
下面是由聘才小编整理的XX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说出中东的国家及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分布及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中东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农牧业发展影响。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中东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中东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及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中东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中东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中东局势的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3.了解中东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中东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情分析虽然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但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单纯从教材照本宣科,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从“热”字入手,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原因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七年级粤教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粤教版地理教案恰当地选择和浅显运用教学方法,补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后进生同时考虑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为所有人整理的5篇七年级粤教版地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粤教版地理教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世人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复制品提问:同学们,你们明白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人类地球的形状和形状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五幅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复职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建议书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四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词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充,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湖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非议?(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辨认出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将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成功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学生回答)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二十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了解广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3. 掌握广东省的地理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广东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2. 广东省的地理区划和地形地貌;3. 广东省的气候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广东省的地理区划和地形地貌的关系;2. 广东省的气候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3.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广东省的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广东省的地理位置。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25分钟)1. 通过教材的引导,讲解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水系等,并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展示。
2. 介绍广东省的地理区划,如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山区等,并让学生理解各个地理区划的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关系。
3. 分析广东省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并让学生探讨气候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如广东省的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气候差异等,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理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广东省的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地理区划、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关系。
2.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广东省的地理特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撰写一篇关于广东省地理特征的小论文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以加深对广东省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套)
第二节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重点)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教学过程第一章地球(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
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
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
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七年级地理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案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案粤教版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图的发展教案粤教版第二章学用地图一、教材分析地图既是重要的地理知识载体,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培养地图的使用能力更是培养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章的学习对后继章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章从古地图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技术对地图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在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体现“学地理,用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图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卫星图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好通过各种活动来体现。
2.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及GPS的功能、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六、课时安排建议:5课时。
第一节1课时,第2节4课时。
七、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图的发展。
【情境设置】假设你准备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从来没去过广州,不认识路,也不太了解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那你会想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生答:看地图)所以我们先要学会读地图和用地图。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大小是多少。
2.了解产生不同季节的原因及时间。
3.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一天、一年产生的原因。
4.能够理解不同时区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难点:不同时区的概念、时间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大小有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是扁球体,它的面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2. 地球自转和太阳直射带(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太阳直射带的示意图,讲解产生不同季节的原因及时间。
3. 不同时区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时区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区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不同的时区,同一时间会发生什么。
4. 时间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钟表、时间轴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和时差的方法。
教学后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三维模型,表现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通过教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的掌握较为熟练。
2.教学难点:不同时间区的概念、时间的概念难度较大。
对于时间概念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解释不同地区不同时差的计算方法。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讲解的顺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的影子,体验太阳直射带对季节的影响。
4.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知识,同时还加入了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明确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道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判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情感目标:养成热爱地球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与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与大小。
1.3 教学资源•智能白板;•翻页笔;•学生教材;•电脑及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1.4 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特征;2.地球的形状;3.地球的大小。
1.师生互动;2.活动探究;3.实践操作;4.课堂讨论;5.多媒体辅助。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短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地球之美。
1.6.2 学习环节1.地球的基本特征: 1.1 讲解地球的三个运动状态:自转、公转和岁差; 1.2 呈现地球上的大洲与海洋,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 1.3 学生使用智能白板标注出自己所在的位置;2.地球的形状: 2.1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经线的概念;2.2 演示地球旋转时的扁球形状; 2.3 拓展讲解赤道、地极线以及纬度和经度; 2.4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地球形状;3.地球的大小: 3.1 讲解地球的各项尺寸参数; 3.2使用多媒体辅助展示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差异; 3.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大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1.6.3 总结反馈环节1.整合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互动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
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学总体设计 粤教版 教案
发达国家集中地—欧洲西部
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国家、经济发展特点
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
2课时
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欧洲西部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所在的国家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
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俄罗斯的疆域、位置
2课时
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
2课时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分布
三大人种及其分布
2课时
运用地图说出六种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语言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
聚落的发展变化
了解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差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几个方面
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几个方面
认识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关系
保护大气环境
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典型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1课时
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的影响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世界的人口
理解人口的增长、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了解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课时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热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认识东南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题。
三、学习课本的内容: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目的: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学难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最终证明了地球是怎样的?2、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是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最终得出什么结论?3、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多少?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四、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约5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活动”,并让学生说出2个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小结:在正方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
证明地球是圆的。
2、指名回答问题2,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作点评。
(通过“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卫星照片”进行说明。
得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老师补充。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8、140千米)4、老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六、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七、师生小节本节课的内容。
八、检测: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经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的长度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二节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认识南北两极,地轴,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教学重点:识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教学难点:1、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经度、纬度的辨别。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2,约5分钟后学生以4人为一组讨论所看到的现象,互相交流,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表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千米。
②什么是地球仪?为什么说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③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经纬线的形状、长度和方向有何不同?④如何划分经度和纬度?00经线和00纬线又叫什么?⑤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界线?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四、检测、点拨:内容一:地球的模型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观察地球仪,说说你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学生朗读意义)地轴是直立的吗?(2)活动2:读图完成填空和表格。
(朗读)(3)教师:经线、纬线有无数条。
内容二:辨别经度和纬度1.提问学生:什么是经度?什么是纬度?①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经度。
②区别不同的纬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纬度。
2.检查自学情况。
3、教师评讲:0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
(板图、举例)讲解经度的书写。
4、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找到0º经线,观察从0º经线往东分为多少度?往西分为多少度?(学生活动,教师检查)5、教师提问:180º经线有多少条?(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地球仪上,东、西经180º经线重合成一条线,合称东、西经180º。
)6、东西半球的划分东半球:200W 1600E西半球:1600E 200W7、赤道的纬度为0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0。
①以北称为北纬,属于北半球。
00900N②以南称为南纬,属于南半球。
00 900S教师讲解纬度的书写。
8、教师: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南极、北极是多少度?(学生回答)9、活动:①东经1450,北纬600可写为______________。
②0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东经向______渐增大,西经向______渐增大,最大度数为______度,与______度经线组成圆。
(辨别东、西经线)③赤道最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___纬,向南增大是___纬,赤道起点___度,南北极____度(辨别南北纬线)4.熟记P14知识之窗1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二节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能够标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①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千米。
②本初子午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的度数。
③经线、纬线的形状、长度、方向。
④朗读知识之窗。
二、新课内容:交织经纬网自学指导:1、经纬网有什么作用?2、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15,思考下列问题。
①某轮船在西经1500,北纬300的海域遇难发出求救信号,请在图1.15中标出遇难船只的位置。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你的居住地和首都北京的经度和纬度。
③完成课本P15活动第3小题。
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四、检查、点拨。
思考题1——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用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来确定。
(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地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思考题2——①学生标出地点,教师检查。
②每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地球仪上找北京的经纬度。
③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书上所示的地点的经纬度。
(广州、圣弗朗西斯科、东京:1400E、360N;洛杉矶:1180W、340N。
)五、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讲解。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活动:请大家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仪,在班里同桌之间对比之后,看一看谁做的比较好,谁的做错了。
步骤:①在圆形物体中部用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指南北两极)②穿过一根铁丝为地轴,向上的一端为北极,指向北极星。
③转一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造成昼夜更替)。
④将铁丝弯出倾斜的底座(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的夹角)。
⑤画出经线(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
⑥标注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东西经的划分、18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⑦画出赤道。
(标出赤道的度数)⑧画出其它纬线,注出纬度。
(300、600)⑨画出并注出回归线、极圈名称及度数。
八、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2、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1、什么叫地轴?2、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二、新课内容一:地球自转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P16活动中的习题。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7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地球公转。
四、新课内容二:地球公转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
(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 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强调:上述图中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而言。
B、简介极昼与极夜。
4、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本P15活动。
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六、检测:填充图册P7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的名称是什么?教学重点:五带的划分的界线(纬线),五带的名称。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教学教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知道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是因为太阳光照射所获得热量产生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划分五带也是因为太阳照射而划分的。
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文P18-19五分钟,以4人为一组讨论问题:1、划分五带有哪几条纬线,名称分别是什么?2、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分别划分哪些气候带?3、赤道划分了什么?热带在南半哪个半球?4、哪一带所得到的热量最多,哪一带最少?师生互相解答问题。
小资料:南北极昼与极夜时间相反。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