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合集下载

论周作人散文的语言风格

论周作人散文的语言风格
世 界 。平 和 冲淡 容 易 流 为贫 薄 , 周作 人 却 能深 厚 ;千 姿 百 态
想只要淡淡的表示就好 ,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 中露出

种感情一一 自然,恋爱与死等可 以算是例外 ,无妨有较强
烈的表示,但也似乎 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
咬人的样子 ,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 ,反正与我没有关 地位 。
关键词 :周作人
语言风格 平淡朴素 简约含 蓄 幽默
风格 指 作家 、艺 术家 在 创 作 中表 现 出来 的创作 个 性 和 作
的地 方 ”, 结尾 说 到 突然 意外 地 听 到那 个 姑娘 死 于 霍乱 的噩
品 的总 体特 征 , 它是 作 家 的精 神 气质 、创 作个 性 在 作 品 中 的 耗: “ 我那时也觉得 不快 ,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 ,但 同时却 折 射 。0 学风 格是 作家 运用 语 言 的产物 ,语 言 是形 成文 学风 又似乎很是安静 ,仿佛心里有一块 大石头 已经放下了。” 文 格 的基 础 。文 学语 言 风 格是 文 学 风格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由于 周作 人 能 在文 章 里 如此 淡 化感 情 , 主要 根 于他 整 个 的人
国 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论 周 作 人 散 文 的 语 言 风 格
。郝 世 宁
摘 要:在周作人近六十年漫长艰 苦的艺术创作 实践 中,他 以平和 冲淡闲适的审美理 想为 自己追求 的艺术 目的, 成功地创造 了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 艺术的散文世界。他的散文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 ,在中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总是美的,周作人回 写日常事物 时,周作人还不断宣扬他理想的生活情趣 。他在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散文风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

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他的散文中,有着很多关于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非常深刻而独到的。

他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用简短而又富有内涵的语句,展示了他丰富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非常清新自然,他总是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出复杂的意思。

他的语言朴素而又含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圣而又温馨的氛围。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独特而又充满艺术性的,他的文字带有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能够让人沉醉其中。

他的文章中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和哲学的思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色,其作品展現了文學藝術的細膩性、審美性、表達性和感染力。

首先,周作人對自然的描繪非常情感化,他用簡單的詩抑或平靜的景物勾畫出了一段
段美好的心情,把生命中最純淨和真摯的情感們放在詩中,細細勾勒出生命中最純潔的美。

其次,周作人能夠用詩加入宗教色彩,他詩中的主題帶有一種審美的思維,非常的
精神和深遠。

同時,他的詩有著沉穩的風格,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靈性的清新,也深
深吸引到讀者。

再者,周作人的詩中常會包含對於古代的懷念,他的詩行裏常常有散發著浪漫而儒雅
的氣息,那股強烈的原生性風景似乎將現代與古代融為一體。

另外,他的文字中帶著一
種輕聲細語的氣息,柔美地傳達出一份深沉之情,讓人深深地著迷。

最後,周作人的文學藝術從他的藝表中也可以看到,他以淺靜的描述賦予文字以醇厚
的風味,他細膩微妙的詩行也展現出 he的細膩情感。

他把文字化為一種純淨的詩歌,讓讀者領略到一種全然的安定與愜意,實現真理的聯想與萬事萬物的集中,為人們帶來了
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為此,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不僅是近代文學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流派,更是人們山水
情思心血結晶,用純粹的詩意抒出一種優雅感受。

它簡潔大膽,堅定而柔和,將文字的魅
力與幽微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學和藝術。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周作人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平淡”的特色。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

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

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

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然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

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

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

他用“中庸”这个中国哲学范畴来表达之。

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

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

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

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

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

上文所列出的周作人散文中种种艺术特色,各种意匠经营,全都可以统一在这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中庸之美的追求里面。

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中庸之美得以实现的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闲话风”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闲话风”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闲话风”
周作人散文在写法和趣味上,都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散文格局。

他以自己的个性为根本,融合中西散文的美质来创作。

其散文的“闲话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审美主体上,周作人所倡导的“言志小品”,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同我国明人小品的“独抒性灵”的融合。

(2)在审美意味上,周作人“闲话风”散文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此外,周作人的闲谈风还具有“平和冲淡”的审美特色。

(3)在文字处理上,周作人又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多成分杂糅,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耐人咀嚼。

(4)在行文风格上,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诚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都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造,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多作闲谈体,其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

他的散文选材极其平凡琐碎,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

与明人小品相比,其散文加入了现代人的自我意识;与西方随笔相较,其散文调和了东方式的抒情气氛。

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在日本散文的“苦味”里,又
注入了中国味道。

这种“抒情的论文”,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展现出情感真挚的表达,同时又婉约而含蓄地表达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批评与赞美并重,而且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敬畏,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集批评与赞美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婉约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细腻,独特,人物心理,情感真挚,婉约,含蓄,批评,赞美,读者喜爱.1. 引言1.1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周作人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

周作人小品散文常常情感真挚,婉约而含蓄,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文字风格既批判又赞美,并且常常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尖锐观察,又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1.2 批评与赞美并重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批评与赞美并重。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对人和事物进行歌颂和褒奖,更重要的是对不足和缺陷进行批评和揭露。

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世界,既能够看到人物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短处。

这种批评与赞美并重的态度,使得周作人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更加有力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在小品散文中往往以平和、温和的语气对人和事进行评价,即使是批评也多是暗含在赞美之中,不刻意展现出刺耳的批评之词。

他善于用文字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常常令人深思。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情感真挚的表达,他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鲁迅称之为中国现代"最好的散文家"中的第一名。

周作人称自己的文章是"流氓鬼"和"绅士鬼"的文章。

"流氓鬼"是针砭现实,文风激昂凌厉,如《死法》等;"绅士鬼"是指叙事抒情的小品散文,如《故乡的野菜》等,相应地形成了周作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

不过,纵观周作人的散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在文学史上影响也最大的还是以冲淡为特色的小品散文。

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孑然独立、独树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其艺术风格表现为:1,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文章的笔势是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作者的性格特征在艺术上最自然最成熟的表现。

周作人的散文,不同于鲁迅的洞彻犀利,也不同于冰心的委婉清丽,他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不会因为构思、结构而拘谨,不会因为文短而板滞,读起来,就像是一番闲聊,而往往在这种闲聊中能够触到某种道理,仔细体会,却又深藏在我们的脑海中,如周作人早期的《碰伤》一文中,作者意在抨击反动暴警任意殴杀各校在新华门前索薪的教职员一事,作者没有拘泥于枯燥的说理,也没有大肆的指斥,而是持一种随意闲谈地说:"我从前曾有一种计划,想做一身钢甲,甲上都是尖刺,刺的长短依照猛兽最长的牙更加长二寸。

穿了这甲,便可以到深山大泽里自在游行,不怕野兽的侵害。

"我想如果对于鲁迅而言,写起来肯定会用尖锐泼辣,透彻犀利的笔势来指斥这件事,而这也正是周作人和他的区别。

继而作者又谈到了佛经里说蛇的几种毒种最厉害的"见毒",谈到《唐代丛书》之一《剑侠传》所写的剑侠的飞剑可以"取人头于百步之外"等等,之后,作者才引出了"近日报上说有教职员学生在新华门外碰伤"的事情,进行了委婉的抨击,文章读起来不会浮躁,没有让人觉得特别尖锐的言辞,然而文章的激愤之情,作者的批判态度都淹没于这种飘放洒脱的笔势中,使自己的散文有一种慑人的魅力,这是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及的,也是后市作家所不能及的,它不仅给人一种艺术上美得愉悦,也陶冶了人的情操。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独特的,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将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有趣和富有哲理。

他的作品常常以平凡的事物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将琐事转化为深刻的思考,引起人们共鸣。

《水果摊上的小插曲》是周作人笔下的一篇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发生在街头水果摊上的小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周作人以他特有的幽默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看似平凡的场景展现得如此有趣和动人。

故事开始,周作人描述了一个小贩摆放着各种水果的摊位。

他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水果的色彩、香味和诱人的外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水果的海洋中。

接着,周作人通过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男孩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男孩不停地打量着水果,显露出他内心对美味的向往。

随着故事的推进,周作人揭示了男孩背后的故事。

原来,男孩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机会品尝到水果的滋味。

他对水果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渴望,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

周作人通过这个小插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男孩终于买到一颗苹果的时刻。

周作人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男孩的欣喜和对苹果的珍视,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周作人给予了读者一种启示,即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幸福,因为它们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故事的结尾,周作人再次回到了水果摊的场景。

他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男孩对苹果的痴迷和对水果摊主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个故事,周作人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水果摊,也蕴含着许多故事和人性的感动。

通过《水果摊上的小插曲》,周作人展现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

他用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将一个平凡的场景变得有趣而富有哲理。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让读者从一个小小的插曲中获得思考和启示。

这正是周作人散文的魅力所在,他用他独特的笔触,将平凡的生活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1924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

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

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

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

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

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

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1898-1973),原名周景涛,号迳庵。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故都的秋》、《散纸癖》等闻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散文大家”。

一、婉约清丽、温润典雅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清丽温润,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婉约的笔调,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细腻之美。

他的散文笔触轻柔温润,充满着文人的风雅情怀,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二、隽永含蓄、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隽永含蓄,情感真挚。

在作品中,他常常通过对生活中细微、平凡之事的刻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常常富有深情之笔,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宁静深沉的品格。

三、用典传神,富有比兴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兴手法。

他擅长通过典故和比兴来传神,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通过对古人的才情风采的赞颂和传承,周作人不但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也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四、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

他擅长用简洁清新的句式,清丽澄澈的文字,流畅优美的篇章,展现出大家风范。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作品往往富有真挚、深情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和触动。

五、独特的叙述手法,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他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

他善于通过纯熟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散文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深度观察和细致描绘,周作人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塑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的人物形象。

六、文学批评眼光独到除了自己的散文作品外,周作人还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曾撰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于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1924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

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

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

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

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

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

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周作人的散文时代

周作人的散文时代

周作人的散文时代周作人(1885—1967),字启明,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品文大师,在中国文坛具有巨大影响,于创作和理论两方面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代表性,象征着一个时代。

周作人以他真诚、随意的态度形成了朴实自然的作风。

前期的小品文无论从取材、立意,还是从行文各方面,都体现了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任意而谈、信笔而写的特点,只用平白无华的语言来造成幽隽淡远的意态。

《文学评论丛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周作人(1885—1967),字启明,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品文大师,在中国文坛具有巨大影响,于创作和理论两方面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01年,周作人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馆轮机班学习。

1906年赴日本留学,初入法政大学,后入立教大学,致力于中西文学研究。

1911年回国后,任浙江省视学。

1917年任北大附设国史馆纂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并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教授。

1920年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

1930年先后辞去各校兼职,专任北大研究教授。

1937年抗战爆发后,留居北平,先后担任北大图书馆馆员、北大文学院院长,后公然投敌附逆,任伪华北教员总署督办、南京汪伪政府国府委员、日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

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

1949年保释出狱。

1967年在北京病逝。

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提倡“美文”,关注女性和儿童、民俗和性心理问题,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影响深远。

周作人散文风格[001]

周作人散文风格[001]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杰出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
散文风格生动诙谐、多才多艺,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众多作
品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非常注重生动性。

他注重从生活中寻找
素材,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寻找文学的灵感,并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
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形象和情景。

比如,他曾写过一篇《牛皮》的
散文,用生动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小学生上课乱扯牛皮的场景,让
人不由得忍俊不禁。

其次,周作人的散文内容涉及面广泛,既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揭示,也有对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倡导民族精神,反对外来文化的侵蚀。

比如,他曾发表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危机》的文章,对当时中国社
会存在的一些文化上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

最后,周作人的散文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不仅提供
了深刻的观察和分析,更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文章中常引用一些经典名篇,并针对其中的精华进行解析和评价,
让人对文化和文学的认识更加深刻。

比如,他曾撰文谈论《道德经》
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提出了许多能够启迪读者思考的
观点和见解。

综上所述,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意义深远,不仅是文学界的佼佼者,也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界的重要代表。

他的散文风格生动多彩,内容
全面深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学习借鉴的优秀范例。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中文摘要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

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

其中,影响较大,艺术成就越高,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精湛艺术造诣。

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关键词:周作人、散文风格.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用作人散文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2.1周作人散文多写周围日常生活2.2周作人散文是有思想的第三章:周作人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充满涩味第四章:周作人散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幽默第五章:周作人散文众所公认特点是富有知识性参考文献第一章. 引言】=、1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原名櫆寿,字仲密,又字启明别名苦雨斋,苦茶翁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在管轮班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期间与日本姑娘羽太信子结婚;1911年回国,1917年至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文学研究会的发配人之一。

“五四”时期是周作人一生中最辉煌,对中国新文学贡献最大的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标。

后半生沦为民族的罪人。

舒芜曾说:“对周作人先前的历史功绩,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没有人能超过他,没有人能替代他。

第二章.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

周作人自己也曾经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①“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

“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②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不仅如此,他给废名、俞平伯的作品写的序言中,也一再地强调、推崇冲淡平易的文学创作风格。

由此可见,冲淡平易、不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境地。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周作人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大家,其散文创作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成就:
1. 独特的艺术风格:周作人的散文风格独特,他的文字平实、简练,同时又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他的作品常常以故乡的风土人情为题材,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故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文学思想的创新:周作人在文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创新。

他强调文学的人性、人情和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认为文学应该以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为中心。

这种思想观念在当时的文学界具有领先意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周作人的散文中,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4.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地收录在各种文学选本中,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他的思想和风格也影响了众多的文学家和读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成就极高,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也在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将继续被人们传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结合作品论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散文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刻,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结合周作人散文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首先,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故乡的小路》中,他借助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故乡,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其次,周作人的散文思想深邃,充满哲理,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思考,不仅能够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还能给人以启迪。

例如《月夜忆舟中》中,他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出人生的无常和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周作人的散文富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例如《雨巷》中,他通过对雨巷中的一幕幕生动描写,表现了对平凡人生的赞美和对人间真情的追求。

综上所述,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后人学习借鉴的经典之作。

- 1 -。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孑然独立、独树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鲁迅称之为中国现代"最好的散文家"中的第一名。

周作人称自己的文章是 "流氓鬼"和"绅士鬼"的文章。

"流氓鬼"是针砭现实,文风激昂凌厉,如《死法》等;"绅士鬼"是指叙事抒情的小品散文,如《故乡的野菜》等,相应地形成了周作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

不过,纵观周作人的散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在文学史上影响也最大的还是以冲淡为特色的小品散文。

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孑然独立、独树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其艺术风格表现为:1,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文章的笔势是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作者的性格特征在艺术上最自然最成熟的表现。

周作人的散文,不同于鲁迅的洞彻犀利,也不同于冰心的委婉清丽,他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不会因为构思、结构而拘谨,不会因为文短而板滞,读起来,就像是一番闲聊,而往往在这种闲聊中能够触到某种道理,仔细体会,却又深藏在我们的脑海中,如周作人早期的《碰伤》一文中,作者意在抨击反动暴警任意殴杀各校在新华门前索薪的教职员一事,作者没有拘泥于枯燥的说理,也没有大肆的指斥,而是持一种随意闲谈地说:"我从前曾有一种计划,想做一身钢甲,甲上都是尖刺,刺的长短依照猛兽最长的牙更加长二寸。

穿了这甲,便可以到深山大泽里自在游行,不怕野兽的侵害。

浅析周作人散文创作及散文理论贡献

浅析周作人散文创作及散文理论贡献

浅析周作人散文创作及散文理论贡献
周作人(1892-1982),字梦霞,号子细,浙江宁波人,中国
近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著名诗人。

他的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他的散文理论贡献也是十分重要的。

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上,以自然风景、城市生活、人文景观等为主题,以清新自然、细腻抒情的文笔,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乡村生活等描绘得惟妙惟肖。

他的散文创作把握住了实际素材与文学素材的完美结合,实践了自然主义的散文创作理念,使他的散文创作更加深入人心,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贡献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强调文章要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叙事为主线,以抒情为表达方式,以精致的文笔把素材融入文章,以文学的方式表达真实的情感。

他还提出,文章要有节奏感,有变化,要有抒情的感情,要有思想的深度。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贡献都是十分重要的,他的散文创作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抒情的情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他的散文理论也为散文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试论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试论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试论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作者:范倩倩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2期摘要:冲淡美作为一种传统的美学审美趣味,在现代文学上被周作人成功地继承了。

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他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又接受了外来文化的熏陶,共同促成了他散文平和冲淡的风格。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艺术风格一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散文理论家和散文艺术家。

周作人主张散文在内容上应该主要表现自我,说真话,抒真情,在艺术表现上应注意“节制”,基于此形成了周作人独特的散文风格。

“‘冲淡’在《辞海》上的解释是‘谓人的胸怀冲和淡泊。

’它是人们平和朴素的生活观和不计名利、心境高雅静穆的表现”。

[1]“文如其人”,我们可以总结出冲淡美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表现内容的平常自然,二是塑造意境的冲淡悠远。

于散漫中见真情,于平淡中显神韵。

二周作人最早表示他追求平淡的审美理想的话见于《雨天的书·自序二》:“我近来作文又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那么是什么促使周作人刻意追求并最终形成了这种艺术风格呢?(一)中国文化的影响周作人生于江南的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与腐朽的东西,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审美意识对他的散文风格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周作人自1906年至1911年在日本留学,并娶日本女子为妻,当他置身于日本的市井生活中,倾慕淳朴的民风、素淡的茶食、得体的衣服,简素的房子、孝忠爱国的武士精神等等时,这种倾慕让他感悟到日本民俗中有汉唐以来的文化遗迹。

崇尚简素、爱好天然的“日本风”陶冶了周作人的审美情操,周作人就是在对日本文化的欣赏中巩固了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继承来的冲淡的审美理想。

三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表现为:平淡切己的题材、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自然淡雅的语言表达。

(一)平淡切己的题材在《平民的文学》中,周作人指出,“平民的文学应以普遍的文体,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形成周氏散文风格有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影响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二是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三是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及其对散文艺术的独特理解。

核心是他的隐士性格,这是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散文叛徒隐士中庸趣味周作人曾说:“戈尔特堡批评蔼里斯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与一个隐士。

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蔼里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

”[①]其所言叛徒与隐士正是先生夫子自道,他把它们比作盘踞于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和“绅士鬼”,它们在那里指挥他的一切言行,有时流氓占了优势,便跟它们去彷徨,但是他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升天堂”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位,若即带位![②]由此可见,叛徒与隐士,流氓鬼与绅士鬼杂糅交融正是他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叛徒性格使他的散文在早期能积极入世,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张扬思想启蒙的大旗,致使早期散文呈现出“浮躁凌历”的不平淡之气,而他的隐士性格又使他的“生活态度时时有变动,安能保持十三四年之久乎?”[③]1928年以后,随着他的生活态度的变化,他的“思想益销沉耳”,他的散文更加崇尚平淡、朴实的闲适的风格。

而二者的相互消长,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文风格由“浮躁凌厉”向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变化,尤其是隐士性格的影响贯穿了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即使是早期的“浮躁凌厉”之作也只是“论之旨,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较之于鲁迅锋利泼辣的文风,要显得平淡朴实而舒缓,因此,隐士性格是直接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关键。

一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农工,不再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留住他。

”[④]我们从周作人这段话中可以明白,隐逸思想大多出现在胸怀社会或政治理想的人身上,而这种人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对社会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后才消极遁世,这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西方自救灵魂的隐逸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周作人的身上就具体表现为“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矛盾。

这种胸怀社会或政治思想而不得志的被迫隐者,一旦遇到足以展其志的客观条件时,他可以振奋起来,起一定的进步作用。

早期的周作人怀着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的社会理想,“逃异地,走异路”,到南京求学,而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为了富国强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贸易盛,工业兴“而精神萎缩”,仍不免有“坐致摧残”的危险。

因此,他十分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注目于思想启蒙运动,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决心用文艺唤醒愚弱国民的觉醒,积极响应胡适、陈独秀所倡导的文学革命,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思想革命》等论文,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确定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基石”。

[⑤]他是五四时期为数不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隐士虽可以乘潮而起,但隐士终究是脆弱的,它不是弄潮儿,潮流一过,又故态复萌,依然故我。

当五四落潮之后,周作人的思想也日渐消沉,1927年,当他在北京听到国民党骇人听闻的“清党”事件时,他想起了后期太平军在一段时间内的烧杀淫掠,他觉得中国有一种幽灵般的不知道尊重生命的“嗜杀狂”,当他进一步往前引证野史中记载的历代残杀和吃人的材料,往后引证的近百年来以至国民党“清党”等无数事件时,他“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他再造民族精神的社会理想,并引用易卜生《群鬼》中的台词,悲愤地呼叫“鬼!鬼!”[⑥]于是,1928年以后,他不再写那些自称带有凌厉浮躁之气的得罪人、得罪社会的文章,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平平实实的文章,它们象朋友一样闲谈”。

[⑦]他躲进苦雨斋,宣布闭户读书,提倡生活艺术,苟全性命于乱世,这时,他潜意识的隐逸思想终于占了优势,在他的后期散文创作中独领风骚,为他“平和冲谈”的散文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绅士意识,因为他们从绅士阶级走来;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因为时代潮流激荡所致。

面对自己思想性格中的矛盾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鲁迅是以“荷戟独彷徨”进入韧性的、沉实的战斗。

而周作人则自甘躲进苦雨斋去写另一种风格的散文,虽然这些散文仍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但周作人自己却逐步沉沦下去。

二除了性格矛盾以外,促成周作人散文风格转变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基本哲学思想。

周作人作为学贯中西的传统士大夫文人,他的学问和根底是儒家的。

[⑧]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他更接近传统,他“以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了中庸之外便是对隐者的同情”,[⑨]他认为“《论语》二十篇,所说多是做人处世的道理”,“这里有好思想,也是属于持身接物的,可以供后人的取法。

”[⑩]他在儒家众多经典中最感兴趣的便是《论语》,而《论语》中最让他铭心刻骨、身体力行的便是持身接物的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正是周作人隐士性格中不可缺少的内涵,也是他的基本哲学思想。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他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他早期是一个怀抱强国富民的社会理想的仁人志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叛徒,而后期却返归传统,日渐消沉,甘当隐士。

社会现实的极度失望是他思想转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脑子里装着的人道主义与中庸调和的思想常常出来绊住他的手脚。

他面对来自东西南北的各种新旧思潮,他公然宣称:“托尔斯泰无我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实行的大路”,[①①]对于这些扑面而来的各种对立存在的主义,他企图采用中庸调和方式加以统一起来,致使他常常处于矛盾痛苦之中。

由于他十分迷恋中庸之道,所以,当他看了《资本论》之后,他只字不译,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暴力革命主张毫无兴趣。

当他面对英国著名性心理学家蔼里斯“以为性欲的满足有些无论怎样异常以至可厌恶,都无责难或干涉的必要,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一是关系医学,一是关系法律”[①②]的观点时,他说:“这意见我觉得极有道理,既不保守,也不算太激烈,据我看来还是很中庸的罢。

”[①③]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已经成为周作人判断是非的标准。

他常常以学者的姿态,冷色的基调,时而浮躁凌厉,时而混沌被动。

他非常推崇“在道德的世界上,我们自己是那光明的使者,那宇宙的历程即实现在我们身上,在一个短时间内,如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用了光明去照我们路程的周围的黑暗……不久就要有人从后面来,追上我们,我们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样的将那光明固定的炬火递在他的手内,那时我们自己就隐没到黑暗里去。

”[①③]我们由此可以找到他散文风格变化的内在原因。

在情感与理智的对立中,他常常以理节情奉行中庸之道,在“流氓鬼”与“绅士鬼”之间有分寸地活着,他认为“人是一种生物,故其根本的生活实在与禽是一样的,所不同者,他于生活上略加一点调节……人之异于禽者就因为有理智,”他十分重视情理的调和,蔼里斯说:“在两性关系上那些科学或是美学的冰冷的抽象的看法是全不适合的,假如没有调和的人情”[①⑥]他对此十分赞同。

这种思想致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的平淡之气,随着现实斗争不断发展,他的中庸之道越强烈地拖住他作为叛徒、狂士的呐喊,一头扎进“耶佛孔老”的怀抱,独善其身,隐居起来。

由此可见,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他隐士性格的核心,也是他“平和冲谈”的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三如果我们对于周作人的隐士性格进行深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另一重要思想——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这是影响他后期散文风格不可忽视的思想因素。

早在南京求学时期,他在日记中就说人生在世不过是“轻尘栖弱草”,世人“皆可怜儿”“天下无真是非”,并把他这时的人生态度称为“乐生主义”[①⑧]因此,他主张及时行乐,无限追慕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情调,企望“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这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①⑨]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尽量避免谈及尖锐的社会斗争问题,而以“欠激烈”的态度,谈些“欠激烈”的事物,甚而躲进“十字街头”的塔中装聋作哑,喝茶谈酒,描写“草木虫鱼”,抒发自己对绅士阶级闲适、淡泊生活的神往之情,祈祷自己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②⑩]他在散文创作中特别注重趣味。

他说:“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而没有趣味,乃是一件坏事,这所谓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反是者,都是没趣味”。

[②①]他在《日本的衣食住》一文中谈及他对日本的衣食住特别偏爱的原因时,就明显地体现了他这种趣味观。

当他谈到日本式的房屋时,他说:“我喜欢的还是那房子的适用,特别便于简易生活。

”[②②]日本的房屋“土木功毕,铺席糊窗,即可居住,别无一点不足,而且还觉得清疏有致。

”[②③]“以前在日本旅行,在吉松高锅等山村住宿,坐在旅馆的朴素的室内凭窗看山,或着浴衣躺在席上,要一壶茶来吃,这比向来经过的好些洋式中国式的旅舍都觉得舒服,简单而省费。

”从上面关于日本房屋的介绍、议论中我们不难明白,周先生的追求不在豪华气派、而在拙朴、雅致、简便、清朗。

关于雅他认为:“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是装出乡绅的样子。

”[②⑤]在散文创作方面,他认为,在造出雅致的俗语文,必须“以口语为基本,再加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②⑥]可见,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中所追求的雅致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统制的内容与自然大方的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

当他介绍到日本的和服时,他叙述道:“去年夏间,我往东京去,特地到大震灾时没有毁坏的日本乡去寄寓,晚上穿了和服,木屐,曳杖,往帝国大学面前一带去散步,看看旧书店和地摊,很是自在,一点也没有穿着洋服的拘束感。

”[②⑦]我们从作者对和服感受中明白,他追求的不是庄重、严肃,而是自在,随和。

当他介绍日本人的饮食时,说:“平常鸟兽的肉只是猪牛与鸡,羊肉简直没处买,鹅鸭也极不常见,平民的下饭的菜到现在仍旧还是蔬菜以及鱼介,中国学生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饭菜那么清淡、枯槁、没有油水……但人自己却不以为苦,还觉得这别有一种风趣。

”[②⑧]这“风趣”大约就是我们上边所说的“涩”吧,而这“苦涩”正是周氏散文追求的一种“趣味”,为此,周作人在《燕知草·序》中提出新散文“必然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

”作者对于日本人更佩服的是他们善于“别择”,他说:“中日同是黄色的蒙古人种,日本文化古来又取资中土,然而其结果乃或同或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