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政策作用的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产业政策作用的再思考
--以汽车产业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瓶颈越来越成为限制我国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国家对这一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发展及扶持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很落后,还须进一步完善。因此,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显得十分有必要,并且可以为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概况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从最初出台的研发政策到现在的产业化发展及应用推广政策,经历了“八五”直至“十二五”较长的时间历程。按时间脉络和发展进程,将它大致划分为研发启动、研发布局、产业化转化和加速推广4个发展阶段。
(一)研发启动阶段(1991-2000年)
八五期间,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中列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九五期间,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999年2月12日,正式成立国家清洁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6日召开“空气进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工作会议,展开12个试点示范城市和地区的清洁
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二)研发布局阶段(2001-2007年)
2001年9月,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列入科学技术部“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
2005年6月,召开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城市交流研讨会。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中,“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氢
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别被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
2006年12月,“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正式成立。
2007年11月,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三)产业化转化阶段(2008-2009年)
2008年11月,国内首款电动车获得量产和上市批准,即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列入第179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这标志着中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转化阶段的到来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电动汽车的产销要形成的规模;提出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
件的产业化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的政策措施,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该规划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提出
了规划目标、财政补贴方式及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措施,对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
方向、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较大的影响。
2009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主要对准入条件及管理作了更加详尽的细化和完善,也进一步修订和完善。2007
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这两个规则的陆续出台和不断完善,标志
着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产业技术战略。
(四)推广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6月,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在5个城市(上
海、长深圳、杭州、合肥)启动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
诸如免除新能源汽车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优惠政策,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
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并要求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
2012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发展范围、产业格局、产销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财税融资等一系列
政策。
◆总结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前期研发阶段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进入产业化阶段后则发展非常迅速。政策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科研开发上则稍显不
足。新能源汽车推广阶段开始的时间较迟,发展也不够迅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从各个方面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有技术研发导向方面的,也有产业发展(如企业规范、产品准入等)方面的,还包括应用推广(如
消费优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第三、第四阶段相对于前面2个阶段,在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特别是产业发展,已经单独设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结果分析
◆目前取得的成绩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和市场预期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5年发展热度迅速高涨。200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其中乘用车销售899辆,商
用车销售536辆。2009年1—11月,乘用车销量回落至近400辆,而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达4034辆,同比增长178.98%。
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了7180辆。 2011年,在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势下,中国汽车整车企业共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至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二)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提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经过十几年的突破,已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攻关部件及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都形成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技术上也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2007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至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实现了规模示范,而且纯电动汽车实现了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最新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路线目前倾向于先走混合动力、再走纯电动、最后过渡到燃料电池。从政府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纯电动汽车要加速研发及推广大规模示范工程,同时涉及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池和电池新材料、电机等)的开发和生产。
(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日臻完善。
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涵盖了科研研发、产业发展、产品准入、技术路线、消费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应用推广方面,继购置税新政实施、汽车下乡延期、以旧换新优惠后,又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最高可获得6万元补贴等。
仍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平衡,趋利现象引发市场混乱。近年来,随着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国内企业纷纷行动,推出新能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