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通用电气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通用电气

外围 家电 中央空调 电视、音像 线缆 移动电话 电力传输 广播站
8
第一次变革:资料篇——1992年组织结构:
——多事业部结构:总部职能部门监控+自足的事业 部
公司执行官办公室
总部 部门
法律部 门
业务发 展部门
财务部门
研发部门
外部及业 界关系部
GE国际 人力资源部 信息技术部

GE飞机 GE财务
引擎
结论一
多元化战略存 在缺陷,应采 取相应措施予 以弥补。
二 韦尔奇时代通用电气基本组织竞争力
1 创业能力
收购进军新产业,如金融服务业、加强服务产业、电子 商务
2
组织设计能 力
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于权责)、控制系统(绩效评估与 激励)、组织文化(完成工作的方式)
3 战略能力
治理技能和控制经理的能力:股票和期权报酬激励模式 、推行六西格玛管理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年份
90年代初
90年代末
第一次变革
第二次变革:
:组织结构
侧重控制系统
无边界组织
整理、售出或关闭 裁员 精简部门
高管大换血
消减层级
群策群力 扩展
最佳实践
人力管理改革
第三次变革 : 组织文化
4E的A级参与者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通用电气韦尔奇时代战略分析
A
1
目录
• 1 简介篇 • 2 分析篇:韦尔奇时代的三次变革 • 3 结论篇
A
2
简介篇:通用电气
GE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体和金融服务公 司。GE的产品和服务,从能源、石油天然气 、水处理、航空、运输系统、家电、照明和医 疗,到金融和新闻媒体及娱乐,客户遍及全球 100多个国家,拥有30多万员工。拥有包括基 础设施,金融以及媒体等五大业务集团。 GE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托马斯.爱迪生,他于 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1890年,整 合成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2年,和 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通用电气 公司(GE)。目前,GE公司依然经营着爱迪生 时代的一些业务,包括照明、运输、工业产品 、电力传输和医疗设备。经过多年的努力, GE领导人建立了多样化的领先业务;并通过 不断发展并降低成本;坚实的财务实力和控制 制度使公司能够利用各种经济周期带来的商机 。 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榜自1896年设立以来惟 一至今仍在榜上的公司。 2010年,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 评选的世界五十大最具创新能力公司中,GE 医疗名列第一,GE公司名列第十九。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分析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分析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分析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

数字化转型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更是整体业务模式的变革和转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战略。

2. 案例一:西门子西门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西门子通过建立一套集成的数字化平台,将传感器、设备和数据连接起来,实现了设备和生产数据的实时交互和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

通过数字化转型,西门子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通过数字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3. 案例二:通用电气通用电气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多元化技术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数字化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通用电气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设备和产品的远程监控和数据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化产品开发。

通过数字化转型,通用电气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和差异化竞争,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

4. 案例三:松下电器松下电器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松下电器通过数字化技术连接了家电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数字化转型,松下电器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5. 成功案例分析以上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从企业整体层面进行规划和推动。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关键要素:- 领导力和文化转变:企业高层的领导力和文化转变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

只有领导层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推动组织进行文化转变,才能成功实施数字化转型。

- 人才培养和引进: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技术和专业背景的人才支持。

企业需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团队,并将其与现有的业务团队进行紧密协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管理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

管理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1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迁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

公司规模大了。

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

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

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一个经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业规模是有界的。

他认为,一个经理自己所能胜任的经营规模,最大不能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观点,通用电气公司拆成了150个部门,各部门的经营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各部门相对独立,各有各的经营业务,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管理,每个部门的经营直接对总裁负责,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就等于分成了150个“小公司”。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格局:当某部门的经营业务超过5000万美元时,按照斯密迪的观点,必须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

第二点,以部门经营的好坏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斯密迪在测评一个部门经营好坏时,设计了8项指标,其中,两个较为典型: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部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稳。

可实际工作中,利润是很容易测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

而长期利益的平衡怎么测定呢?当时无法测定,实际情况也测度不了。

第三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么都能管理好。

他认为,能管理好一个钢铁厂的人,也能管理好一个大菜市场。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流动能力的训练。

一个管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要训练他做市场工作、工程工作、制造工作等。

这样,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这3年可能在做洗衣机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让这些经理们流来流去,以训练他们的流动能力。

后来,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统经营方面碰到了困难。

1966年通过竞争,通用电气获得了新加坡一发电厂的承建权。

GE矩阵案例范文

GE矩阵案例范文

GE矩阵案例范文GE矩阵是通用电气公司(GE)CEO杰克·韦尔奇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的一种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公司业务的绩效,并确定如何分配资源和投资。

这个矩阵将公司的业务划分为以下四个象限:高增长高市场份额(Stars)、高增长低市场份额(Question Marks)、低增长高市场份额(Cash Cows)和低增长低市场份额(Dogs)。

一个经典的GE矩阵案例是通用电气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对其业务进行评估和重新定位。

当时,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庞大而杂乱的公司,拥有众多业务部门和产品线,管理混乱且效益低下。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杰克·韦尔奇决定采用GE矩阵来评估和重新构造公司的业务。

首先,通用电气公司将所有业务部门和产品线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其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标是确定哪些业务有潜力成为公司的未来明星,哪些业务需要更多资源和投资来提高市场份额,哪些业务应该从公司的组合中剥离,以及哪些业务可以继续作为稳定的现金奶牛。

在评估过程中,通用电气公司发现一些业务部门和产品线处于高增长高市场份额(Stars)象限。

这些业务有着良好的市场份额,并且市场增长率很高,因此被认为有潜力成为公司的未来明星。

作为回应,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将更多资源和投资注入这些业务,以加速其发展。

另一方面,通用电气公司也发现一些业务部门和产品线处于高增长低市场份额(Question Marks)象限。

这些业务正在经历高速增长,但是市场份额较低,因此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这些业务的竞争力,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增加资源投入,并寻找机会扩大其市场份额。

相反,通用电气公司在一些业务部门和产品线中发现低增长高市场份额(Cash Cows)的特征。

虽然这些业务的市场份额很高,但是市场增长率较低。

为了确保这些业务的持续现金流,通用电气公司决定维持现有业务,并从中获取收益。

最后,通用电气公司还发现一些业务部门和产品线处于低增长低市场份额(Dogs)象限。

通用电气案例

通用电气案例

通用电气案例【篇一:通用电气案例】阿尔里斯在他的营销著作《定位》中提出了两个启发人心的营销法则,一个是阶梯法则一个是二元法则,他们的核心内容就是阶梯营销定位。

二元法则预示着任何一个行业将来都只有两种品牌主导市场,并且,排名第一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降低,排名第二的市场份额将增加,而排名第三的占有率将比初期更低。

人们常常思考,通用电气如何能一直走在最前面?美国《财富》杂志1900年列举了12家最有名的公司,通用电气名列其中。

100多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的公司来的来,去的去,惟独通用电气英雄不倒,1998~2002年还连续5年位居《财富》“全美最受推崇公司排行榜的首位。

通用电气的成功的确是个奇迹,自1892年创立以来,它已经稳稳当当地发达了110年。

现今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性企业集团,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致力于在其所经营的每个行业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其旗下拥有飞机发动机、动力系统、金融服务、医疗设备等11个业务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职员多达31.3万人。

如果单独排名,至少有9个业务集团同样可名列全球500强。

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两年美国经济疲软,可通用电气却成绩非凡。

2001年实现利润14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7%,达到35亿美元,创下该公司季度利润最高纪录。

促使通用电气创造奇迹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位管理天才、三条商业模式、四大发展战略。

管理天才——韦尔奇说到通用电气,不能不提到韦尔奇。

这个个子矮小还有点口吃的人物,从1981~2001年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长达20年,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

1981年韦尔奇当上公司一把手之后,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为了让公司产品“数一数二(即“不做世界第一,就做世界第二),他不是砍削生产线,就是大量裁员。

韦尔奇看准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在淘汰旧业务的同时又不断增加新的品种。

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经营之道

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经营之道

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经营之道90年代初,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美、英、法、德。

日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

无数企业举步维艰,破产倒闭者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超级大公司也在劫难逃,出现巨额亏损。

如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王安电脑、施乐公司、三角洲航空公司等等,连人们一向看好的IBM公司也在1992年度亏损68亿美元,股价爆跌,其董事长不得不引咎辞职。

在这艰难的年代,美国通用电气一枝独秀,销售收入和税后利润连年增长:年份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销售收入 $446亿 $491亿 $526亿 $546亿 $571亿税后净利 34亿 39亿 43亿 44亿 47亿该公司规模之大,匹敌者寥寥。

根据《商业周刊》公布的数据,通用电气在1992年全球大企业排名表中居第六位,其销售额在全国居第五位,而税后净利在全美国居第三位,全公司有13个事业部,产品多种多样,从照亮千家万户的普通电灯泡到原子能发电站,从地面的机车到大空中的卫星,从飞机发动机到家用电器。

它经营的信用卡达六千多万张,它拥有的商用飞机比美国航空公司还多。

美国人购买的食品,36%储藏在该公司生产的冰箱里;晚饭后,每五人中就有一个收看属于通用电气的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电视节目。

通用电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归功于公司总裁韦尔奇独到的经营战略。

韦尔奇是80年代初就任公司总裁的,他一上台就以其强硬的作风令世人瞩目。

在极短时间里,他使这个历史悠久但老态龙钟、日渐衰落的企业面目一新,爆发出强大的活力。

在12年里,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两倍半,税后净利翻了三番。

为此,《金融世界》将韦尔奇称为1992年度的“最佳总裁”。

1993年四月至五月,笔者有幸随国家经贸委组织的“中国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考察团”赴美对通用电气作了较全面的了解。

该公司产品、技术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韦尔奇的经营战略。

他的经营战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致力于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的组织战略;一是力求在全球性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市场战略。

案例3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

案例3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

案例3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美国各大公司的企业管理体制从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强调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到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停滞,有些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又出现重新集权化的趋向。

有一种称做“超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就是在企业最高领导之下、各个事业部之上的一些统辖事业部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979年1月开始实行“执行部制”,就是这种“超事业部”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

一、公司基本情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

这家公司的电工产品技术比较成熟,产品品种繁多,据称有25万多种品种规格。

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

美国《工业研究》杂志举办的1977年度一百种新产品的评选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新产品获奖最多。

闻名于世的可载原子弹和氢弹头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号火箭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这家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组成。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家公司大发战争财,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在新兴的电工技术部门——无线电方面居于统治地位,1919年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即美国无线电公司,几乎独占了美国的无线电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通用电气公司的产量和利润额急剧增长。

通用电气公司在创立后的80多年中,以各种方式吞并了国内外许多企业,攫取了许多企业的股份,1939年国内所辖工厂只有三十几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国内35个州共拥有224家制造厂。

在国外,它逐步合并了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英国、西班牙等国的电工企业。

1972年该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计有:欧洲33家、加拿大10家、拉丁美洲24家、亚洲11家、澳大利亚3家、非洲1家。

管理学案例《通用电气公司》

管理学案例《通用电气公司》

能源 今天GE管理能源的方式,将决定未来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无论是在印度乡 村的太阳能发电、欧洲的风力发电还是在美国的清洁煤发电,GE多样化的发 电产品和服务都改变着我们对于能源的理解。
金融商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GE协助其业务成长。目前,GE 在全球超过35个国家提供贷款、运营租赁、融资计划、商业保险、各种设备租赁 及其他服务。
pU P( X u 1.5 ) 1 (1.5) 1 0.9332 0.0668 66800 ppm pL P( X u 4.5 ) (4.5) 1 (4.5) 0.0000034 3.4 ppm
当规格限为M+/-6 σ时(6σ质量水平时), 正态分布中心距USL只有4.5σ, 而距LSL有7.5σ,这时下侧的不合格品率几乎为0, 而上侧的不各格率分别为:
常见错误: ① 用简单的增长率来进行未来目标的确定, 没有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 ② 过于乐观,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多变 估计不足。 ③ 想法太多,缺乏重点,能落实的事很少。 ④ 不愿花充分的时间做战略规划。 只重视 干活,不重视看路。
市场战略 形成
•产品战略 •发展方向 •市场定位 •业绩目标 •竞争战略 •扩张战略 参与人员: CEO,事业部经理, 业绩目标责任人, 业务拓展员,销售部门 •政策信息了解 •市场情况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新技术的走向
你计划怎样来反击?
整 个 市 场 规 模 : 6 亿 元
销 售 额 市 场 规 模
2亿元
1亿元
3亿元
可以了解的重要信息
C C B A
行业/业务 分类
/
•了解市场细分 的情况 •明确市场定位
C A

管理案例分析之韦尔奇让通用电气在变革中成长

管理案例分析之韦尔奇让通用电气在变革中成长

(二)变革阻力大
1.个人阻力 (1)利益上的影响。变革从结果上看可能会威胁到
某些人的利益。员工面临失去权力的威胁。 (2)心理上的影响。变革意味着原有的的平衡系统被
打破。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会造成人们心里上的 倾斜,进而产生心里上的变革阻力。 2.团体阻力 (1)组织机构变动的影响。组织机构变革可能会打 破原来的管理层级和职能机构,这就必然会触及某 些小团体的利益和权力。 (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组织变革,组织成员之 间的关系随之改变。随着利益差距的拉大,这些人 必然会对组织的变革产生抵触情绪。
(二)时代背景
在20世纪风云突变的最后20年间,许多大 公司在严峻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像多米诺骨 牌一样纷纷倒下,它们的总裁也像走马灯 一样不停地交换。韦尔奇就任GE掌门人时, 该公司业绩表现并不佳, 市值在近10年中 几乎下降了一半。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弊 端丛生,显得老态龙钟、日渐衰落!GE迫 切需要变革!
韦尔奇上任之初建立的GE公司愿景和目标:10 年内成为独一无二、具有企业内在动力、具有企 业家精神的公司,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获利能力, 成为非常多元化的公司,并在每条产品线上都要 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领先的公司。
随着韦尔奇变革的推进,GE的 问题不再是如何改变颓势了,而 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 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盈利力。
CONTENTS
Add your text in here
GE是一家庞大的、全球化的集团企业,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体和金融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
他的变革T是h创e新m的e变G革a—lle—r韦y尔is奇a所引D领es的i变gn革并D不ig是it从al别C的o企n业te借n鉴t而&来C,o更n多te的n是t创s 造m性a的ll。 优缩选减管 规理模d案裁e例减ve分l析o管p之理e韦d人尔员b奇y让G通u用i电ld气D在e变s革ig中n成I长nc.

通用电气大家电业务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通用电气大家电业务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之通用电气:大家电业务集团问题界定:帮助科科伦在3个决策选项中作出抉择。

身为项目C的负责人,科科伦盼望团队成员能够尽快的在三种组合选择中达成共识,以使的团队成员之间尽快达成共识,争取“一次性成功”。

决策选项:决策1:目前不作任何变动,等项目C于1983年夏天完成之后再进行后续改进的工作。

到时不仅会考虑这五项调整活动,还会考虑其他后来发现的改进方向。

决策2:选择资本支出增加额不超过280万美元(即最初批准额度的10%)的组合,立即实施调整。

GE的标准程序允许控制在10%以内的投资超支而无须通过董事会的正式批准,尽管这一作法并不受到鼓励。

决策3:在下个月结束前向董事会申请足量的追加投资,以便将拟议的五项调整活动全部整合进项目C。

决策的风险✧“决策1”风险1、成本优势减弱,难以保证利润。

正如材料所言,石油价格的变化对产品C的成本很大的影响。

而产品C 定位为低端品,其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

成本上升导致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将影响其销量。

即使定价不变,但成本的上升也能难保证企业的预期利润目标。

2、耗时过长,调整成本高。

先按原方案进行,再根据调整方案进行调整。

从原方案与调整方案可知,这两个方案的差别是很大,前者只是考虑了应对AB两型号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而调整方案则是立足成为行业标杆,改革程度深,涉及面广,并非只是立足于原方案进行小的调整。

所以先用3年时间施行原方案,再接着进行调整方案的大变动,即发生了原方案的成本,也发生了调整方案的成本,造成双重成本叠加,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而且额耗时过长,也不利于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发展。

✧“决策2”风险损害MABG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形象。

投资超支虽然可以绕过董事会,直接获得资金,但这会给董事会形成不好的信用形象,说明本部门的预算计划与支出控制做得不到位,不利于以后部门的发展。

其次,这种冒险杯水车薪,收效过小,280万对于整个项目C 调整方案的推动作用甚小。

✧“决策3”风险追加投资,易使董事会形成对MABG和项目C的不信任。

【企业管理案例】GE通用电气公司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GE通用电气公司案例分析

Present and history of GE
GE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在全球拥有员工近300,000人。杰 夫·伊梅尔特先生自2001年9月7日起 接替杰克·韦尔奇担任 GE公司的董 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GE的历史可追溯到托马斯·爱迪生, 他于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1892年,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汤姆 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通 用电气公司(GE)。GE是自道·琼斯工 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 指数榜上的公司。
和以色列,市场全球化引起的特殊的道德问题是什么? 6、JACK·WELCH真诚的关心GE的错误行为。在公司的内部屈
从制度下,他现在能做什么,才能重新获得雇员的信任?
案例分析
问题:1、GE的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决策的?
(一)案例回顾:
GE通用电气公司的案例,讲述了GE公司加强道德培训 ,但仍出现员工揭发公司存在不道德行为而被开除的丑 闻事件,不但影响了公司的声誉,还导致公司许多员工 对公司的文化产生了质疑。
组织文化
管理的自由 决定权
组织环境
案例分析
(三)我们的观点: 从部门的管理者与高层管理者两方面进行分析。 1、GE是一个以诚信、业绩、变革为强文化的公司。当
时的GE企业文化有两点比较显著:一是过份强调个人服从 组织,从而出现了庞大机构惯常有的官僚作风——“内部 屈从制度”;二是强调长期收益的竞争文化,给管理者带 来了追求高业绩的巨大压抑。
·第一位——《商业周刊》最大1000家(1999)
·第一位——《商业周刊》评选的“最佳25家公司董事会”(2000) ·年度最佳电子商务企业——《因特网周刊》(2000)
GE Culture
• -对客户充满热忱 GE永远推崇三个传统…

GE通用电气公司案例例子分析解析

GE通用电气公司案例例子分析解析

Rank in the world
GE Culture
GE永远推崇三个传统… • -对客户充满热忱

-褒奖德才兼备,培养精英人才
-增长为本,放眼世界 -珍视每个员工, 每个创意 -主动出击 -不懈追求更快、更好 -让GE领导者精神发扬光大
• 坚持诚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重业绩 • 渴望变革
• • • • •
案例简述 ( page145)
组织环境
案例分析
(三)我们的观点: 从部门的管理者与高层管理者两方面进行分析。 1、GE是一个以诚信、业绩、变革为强文化的公司。当 时的 GE 企业文化有两点比较显著:一是过份强调个人服从 组织,从而出现了庞大机构惯常有的官僚作风——“内部 屈从制度”;二是强调长期收益的竞争文化,给管理者带 来了追求高业绩的巨大压抑。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 GE的部门管理者采取了不正当 的方式追求高业绩。他们出于害怕员工揭发,拼命压制这 种部门内部问题,并解雇这些揭发的员工。这种道德决策 表面上是取决于“内部屈从制度”,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 个人利益,或是维护了小部门的利益,而忽略了社会责任。
案例分析
问题:1、GE的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决策的?
(一)案例回顾: GE通用电气公司的案例,讲述了GE公司加强道德培训 ,但仍出现员工揭发公司存在不道德行为而被开除的丑 闻事件,不但影响了公司的声誉,还导致公司许多员工 对公司的文化产生了质疑。 那么,GE的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管理者的道德 决策呢?我们有以下分析。
1、GE的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决策的?
2、你认为竞争和正直是完全相容的吗? 3、在决策过程的哪个阶段上涉及道德问题? 4、GE解雇揭发错误行为的人符合理性决策吗? 5、GE的几个道德问题都涉及与外国之间的交易,如南非 和以色列,市场全球化引起的特殊的道德问题是什么? 6、JACK·WELCH真诚的关心GE的错误行为。在公司的内部屈 从制度下,他现在能做什么,才能重新获得雇员的信任?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通用电气——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准备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通用电气——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准备

9-390-091GE – Preparing for the 1990s通用电气——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筹办**Translated in full with permission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y Flora Wang of CEIBS, 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f this translation rests with the translator.This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01 by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The original case entitled “GE-preparing for the 1990s〞(9-930-091), Copyright ©1989 by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was prepared by Professor Janice H. Hammond as the basis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rather than to illustrate effective or ineffective handling of an administrative situation.经哈佛商学院许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汪晓芳全文翻译。

此译文的准确性由译者负责。

此译文的版权2001归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所有。

原文题为“GE-preparing for the 1990s〞(9-930-091), 版权1989归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所有。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合集)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合集)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合集)案例一:通用电气的“数一数二”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GE)面临市场萎缩、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新任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了“数一数二”战略,即要求GE 在所有业务领域要么做到行业第一,要么做到行业第二。

这一战略的实施,促使GE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剥离,最终使公司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案例二:丰田的精益生产丰田公司通过精益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浪费,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丰田的案例展示了管理如何在生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思路。

案例三:苹果的“颠覆性创新”苹果公司以其颠覆性的产品和创新精神,成为了科技行业的领导者。

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不断推出划时代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苹果的案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四:海底捞的服务管理海底捞以卓越的服务闻名于世。

它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口碑和忠诚度。

海底捞的案例展示了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通过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方法。

这些案例只是管理学经典案例的冰山一角。

每一个案例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的本质,掌握管理的技巧,提升管理的能力。

在未来的管理实践中,让我们以这些经典案例为鉴,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合集)案例五:西南航空的成本控制策略西南航空以其独特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脱颖而出。

公司通过简化机舱布局、减少航班周转时间、使用单一机型等方式,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西南航空的案例展示了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成本压力下保持竞争优势的思路。

《现代公司制度》的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现代公司制度》的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现代公司制度》的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篇:《现代公司制度》的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现代公司制度》的案例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摘要:本文主要叙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简介,历史,股份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

简介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NYSE:GE),或译奇异,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据2007年统计,GE的销售收入是1727.38亿美元,是世界上拥有市场资产第二多的公司2,并且在过去4年销售收入一直位于世界第一或第二。

GE是在公司多元化发展当中,较为出色的跨国公司。

目前,公司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315,000人。

现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CEO)是杰夫·伊梅尔特。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

这家公司的电工产品技术比较成熟,产品品种繁多。

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

闻名于世的可载原子弹和氢弹头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号火箭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历史这家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组成。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家公司大发战争财,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在新兴的电工技术部门——无线电方面居于统治地位,1919年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即美国无线电公司,几乎独占了美国的无线电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通用电气公司的产量和利润额急剧增长。

通用电气公司在创立后的80多年中,以各种方式吞并了国内外许多企业,攫取了许多企业的股份,1939年国内所辖工厂只有三十几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国内35个州共拥有224家制造厂。

在国外,它逐步合并了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英国、西班牙等国的电工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