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5次课

合集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体育概论、体育史)2005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体育概论、体育史)2005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体育概论、体育史)试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广义体育的下位概念包括狭义体育(身体教育)、__和身体娱乐。

 A体育教育B身体锻炼C身体文化D身体活动 E竞技运动2.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______、和技术细节。

 A技术关键B技术基础C技术节奏D技术力量 E技术环节3.体育手段具有____、____和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

 A运动性B国际性C娱乐性D历史性 E强制性4.体育的娱乐功能是通过______两个途径来买现的。

 A表演B参观C活动D游戏 E参加5.体育教学、____和竞赛是完成体育目的任务的几个基本途径。

 A体育教育B社会体育C运动训练D运动娱乐 E身体锻炼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各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____和位置。

2.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_______,丰富社会义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服务。

3.各行业体协是按照产业系统、____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业余体育组织。

4.娱乐类手段的主要目的是____、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

5.舞蹈包括民间舞、集体舞和_____。

三、判断改错(每题判断、改错各2分计4分,共20分)1.科学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一般认识的高度概括。

2.竞技运动是广义体育的组成部分,却不属于文化娱乐的范畴。

3.英国教育家卢梭曾指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

4.体育这一术语传入我国时,就是指的运动的教育。

5.竞技运动在许多国家日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教育活动之一。

四、1985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体育课时也更有保证,但学生生的体能状况却呈不断下降趋势(参见阅读材料),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你认为这与体育教学有无联系?为什么?(50分) 阅读材料: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得到改善。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5次课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5次课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05:01:4005:01:4005:013/31/2021 5:01:40 A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1.3.3105:01:4005:01Mar-2131-Mar-21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05:01:4005:01:4005:01Wednesday, March 31, 2021
三、奥林匹克研究的意义
❖1、探讨当代体育的理性认识 奥林匹克运动几乎在体育的各个
方面都提出了不能回避的问题,既有 哲学层次的问题,又有操作层次的问 题。
针对体育运动自身,奥林匹克运动提出:
体育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体育运动能否促进人的发展?如何促 进?促进到何种程度?在哪些方面促进? 竞技运动发展到高水平阶段是否仍能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的异化是可控制的?还是发 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 体育运动如何处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 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 体育运动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特性, 提高自己的品位?
4、探讨奥运对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影响
❖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中国对奥林匹 克运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申办和筹 办奥运会,这一运动对中国体育和社 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奥运不仅对中 国体育发展的走向产生影响,其影响 力已经辐射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1.3.3121.3.31Wednesday, March 31, 2021
针对体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奥林匹 克运动提出
❖大型赛事能否在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 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型赛事如何妥善处理与自然环境及 社会环境的关系?
2、探索当代体育的实践规律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试图在 实际中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是一个正在进行着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 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体育人类学概论》课件

《体育人类学概论》课件

跨学科研究的展望
未来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如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 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层次,为体育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
谢谢观看
教育理念
体育人类学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理念 的更新,强调体育在个体全面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 的有机融合。
课程设计
基于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 优化体育课程设计,丰富课程内容, 提高课程的文化内涵和实用性,满足 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
赛事文化
体育人类学可以帮助赛事组织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和审美倾 向,从而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赛事活动。
研究对象
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体育活动 的起源、演变、文化背景、社会功能 、参与者的体验和认知等方面。
研究方法
01
田野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访谈等方 法,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体育活动和参与者的真实体验。
03
历史研究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 了解体育活动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因素。
02
跨文化比较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为体育人类学提供了研究人类心理过程、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 和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体育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体育人类学通过研究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心理 学对人类心理发展的认识。
两者共同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相互借鉴和补充,推动了跨学科的发 展。
与历史学的关系
文化进化论
总结词
强调文化进化和发展的阶段
详细描述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 级的阶段。在体育人类学中,文化进化论被用来研究体育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体育形态的差异和特点。

电大《社会学概论》网上过程性评测_1-5次作业1-10章_答案全

电大《社会学概论》网上过程性评测_1-5次作业1-10章_答案全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判断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对)3.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对)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对)5.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对)7.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单选题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2.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4.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5.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韦伯)8.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多选题1.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2.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4.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7.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正式的、非正式的)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网上作业二答案: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

(对)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1次课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1次课

2 体育的人文观和社会观 3 体育人文学科介绍(1)-体育哲学 4 体育人文学科介绍(2)-体育史学
5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介绍(3)-奥林匹克研究
6 体育社会学科介绍(1)-体育社会学
7 体育社会学科介绍(2)-体育法学 体育传播学
8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
6
三、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40% 考核依据:出勤、回答课堂提问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16学时
1
课程说明
2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3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大类专业的统称,涵 盖有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史、体 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传播学等众 多学科,它是一个学科群。
❖1997年,在研究生专业层次上,体育学下 设的4个二级学科,即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1)、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民族传统体 育学(040304)。这标志着体育人文社会 学正式确立了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
❖横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中各种具体的 不同分支学科及其相互关系。
❖纵向则包含着元科学层面、分支科学 层面、部门科学层面和应用科学层面。
14
❖主要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 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 史学、艺术和艺术科学、法学、哲学。 并将前5种学科倾向归于社会科学,后 6种倾向归于人文科学。
考试成绩 60%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有名词解
释、简答、论述等等。
7
四、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吴鹏森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本世纪初,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发表了《运动心理学浅论》中提出 了一系列新范畴。1913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专业会议上,这些新范畴 得到了确认,从而奠定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苏联在十月革命以 后创立了不少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22年夕美国的戈·格里菲写了《运 动员心理》一书;1924年成立的日本国立体育研究所也开展了运动生理 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身体活动与身心变化之间联系的经验知识, 人类开始把某种身体活动与某种身体变化联系起来认识,表明了人类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初 步自觉,并开始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运动方法及其影响的经验性知识构成了人类体
育行为的基础。
经验体育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和等级社会。它已经是人类自觉的体育,但由于缺乏对身体活 动机理和身体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因而还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它具有完整的体育 元素、体育价值和很大程度上独立的存在形式,但还主要依赖于习俗而自我维系和自发调节。
19世纪末,人们开始从体育的角度对运动本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代表 作是德国人汉斯·格罗尔根据前人著作修订的《运动学》一书。
除此之外,从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体育的研究开始,体育史学研究也有很 大发展。19世纪以前的体育史研究以德国人G·A·菲特(17631836)为代表, 他是“使体育史成为专门著作的创始人”。(岸野雄三:《体育史学》)19世 纪以德国人为中心的一批学者极大地推进了体育史研究,他们不但进行了 高水平的古典体育研究,而且还开辟了体育通史、竞技运动史、民族体育 史和游戏史等专门史的研究领域。19世纪俄国学者列斯葛夫特还从理论的 高度去认识体育发展史,把体育史分为经验阶段,思辨阶段和科学阶段。
法国于1957年成立了国立体育运动学院,实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 合的体制。联邦德国建立了联邦体育科研所,负责促进和协调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

体育社会学第5章

体育社会学第5章

八、体育人口的组织形式
• 社区体育 • 时间限制、管理落后、体育意识仍 需要提高、经济收入限制 • 职工体育 • 从劳卫制到职工体育 • 农村体育 • 家庭体育
九、对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总体 评价
• 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我国体育人口一 大半是学生,另一大部分是老年人, 还有一部分是病人。 • 英国45%是体育人口,且男女比例相当, 难略高于女,37%高强度 • 加拿大48%,美国14.4%高强度 • 芬兰33%,我国8.44% • 西方国家青少年普遍高于老年人
二、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 世界各国有差异,分别采用单一粗 放式判定标准、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 我国是:每周活动3次以上;每次 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
三、我国统计体育人口的方式
大中小学生每周有二到三节体育课,这无可争 议能算是体育人口。
1、是在校的大中小学生;
2、是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抽样调查。以每周 是否参加2—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决 定标准。 城市参加运动健身的绝大部分是退休人员,或因为身体不
第五章 体育参与
• 体育参与概述 • 体育人口 • 非体育人口
第一节 体育参与概述
• 一、为什么要先研究体育参与? • 扩大体育参与既是体育发展的任务 也是趋势 • 体育参与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力 • 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 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 没有体育参与就谈不上体育人口
体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非体育人口
• 一、概念 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 群。分为两种情况: 参加过体育活动,但是未能达标 的;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
二、未达标体育人口情况
• 偶尔参加的男性多余女性,女性一 旦参与一般比较执着 • 26~45岁是主要群体; • 在职人员是主力,职工体育有待提 高,农民也多是偶尔参加者,需要 进一步提高。 • 受教育程度对区分不明显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ppt28张)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ppt28张)


后工业化(知识经济)时代:?
二、体育科学与学科
(一)科学和体育科学

科学 science 一词源于拉丁文的 scio ,其本意是知识和学 问 。 日本福泽瑜吉把 “ science” 译为“ 科学” 。 到了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 《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 “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 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 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 息性等特点,并且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1.现代科学史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的注意力从彼岸世界回到现实社 会,16-17世纪的科技革命催生了对人从自然科学角度的研究,哥白尼、 伽里略、哈维、达尔文、牛顿等人成为现代科学建立的代表性人物。
2.现代体育科学史
1871年比利时人格特勒发表了《人体测量学》。1885-1900年,人体测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运动人体科学

德国P· 菲劳梅的《关于身体形成问题》(1787)把体育规属于教育。J· C· F· 古茨穆茨《青 少年的体育》 (1793) 和施匹斯的《体育论》(1840-1846)、《学校体育论》(1847-1851), 瑞典P· H· 林的《体操的一般原理》(1840)及裴斯塔洛齐(1746-1847)的卓越贡献,使学 校体育有了严密、完备的形式。 18世纪末开始,人们逐渐开始通过医学来研究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由此而逐渐分 离、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生物医学学科。德国的G· A· 菲特从1794年至1818年陆续出版 了三卷本《体育辞典》,其中第二卷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对身体运动进行了分 类,并根据数学和物理学进行了解释。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ppt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ppt

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陈燮霞, 出生在广州番禹大坳村,父母 都是朴实的农民。女子柔道52 公斤级冠军冼东妹,也是个农 村娃,出生在广东省四会市迳 口镇新农村。
女子射击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 王君,小时父母离异,郭跟父 亲生活,14岁时父亲悄然离开 至今不知去向,后来她曾在西 安卖了一年服装。
女子射箭团体银牌获得者陈玲, 江苏丹阳云阳镇迈村人,父母 都是下岗工人,现在自谋职业, 因帮患食道癌的爷爷治病家里 欠了一屁股债。其队友张娟娟 老家在山东省莱西市抬头村。
在博尔特的鼓舞下,牙买加队拿下 了除女子200米外,所有男女短跑 项目的个人和接力金牌,一共七枚, 另外还有三枚银牌和两枚铜牌,要 知道,牙买加队上一届只有一金进 账。“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赢得金 牌。”博尔特说道,“这意味着去 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成绩不是个 偶然,我站在这里的跑道上,我像 北京奥运会那样做了几乎所有能做 的,所以我很开心,我来到这里, 并尽了我的全力。”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主讲:孙湛宁 sun_zhanning@
需要说明的若干问题课堂Fra bibliotek律 迟到、早退(教务处规定) 中途退场问题 说话、讨论 考勤问题 考核方式(暂定为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考勤问题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第五项 请假与考勤
——迈克·卢皮卡(Mike Lupica),体育撰稿人
举重项目与马术项目
中国举重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 五项比赛取得金牌,这支屡屡 诞生冠军的队伍当中,绝大多 数队员都来自农村,都是土生 土长的农村娃。一位冠军的父 亲道出了朴实的原由:老实说, 没有哪个女孩子喜欢举重,因 为农村孩子肯定比城里孩子能 吃苦。当这位父亲狠心把只有 11岁的女儿送往体校时,他的 想法并没有媒体描述的那么宏 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只 是希望她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全家也有可能获得一些经济上 的补贴。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方向)南昌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对象:学科教学体育方向)一、说明(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本课程介绍体育社会现象,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的区别以及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从事体育事业夯实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第一章):着重阐释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几大基本规律;第二部分(第二章):着重探讨体育的基本矛盾,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矛盾、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第三部分(第三章)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西方体育史的介绍,主要围绕体育的起源、与古代希腊体育、古代希腊奥运会、和古代罗马体育四个内容进行。

(二)编写依据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三)目的任务引导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层次,向知识与情感目标提升,本课程从宏观上介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和发展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整体了解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性质,增强学习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意识,为进一步系统学习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并使学生增强学习体育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热爱体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体育的形态1、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2、体育的人文观和社会观3、竞技体育释义4、学校体育释义5、社会体育释义第二章体育的本质1、体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体育的价值有哪些3、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联与矛盾4、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与矛盾5、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联与矛盾第三章西方体育史1、体育哲学简史2、体育史学概述3、体育的起源与原始体育4、古代希腊体育5、古希腊奥运会6、古代罗马体育7、奥林匹克专题研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演示法五、成绩考核为方法与要求平时考核:读书报告或专题文献综述期末考核:论文六、材料与参考资料教材:教师讲授课稿推荐教材:《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吴光远黄亚玲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吴鹏森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4、《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第一版❖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门户网站http://219.242.213.249。

体育概论第五章体育科学

体育概论第五章体育科学
29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
1. 体育科学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 趋向
• 一方面,体育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 各学科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 频繁,体育科学研究的面越来越宽,研究的问 题也越来越深,使体育科学从单一学科研究阶 段进入多学科协调配合的综合研究阶段。与此 同时,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产生出许多新 兴的体育学科。
26
• 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也成为国际 体育科研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 如电子计算机、激光、无线电遥控遥测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的应用等 等,以及测力、测速仪器系列化;
• 心电、肌电遥测系列化; • 人体测量仪器系列化; • 携带测量仪器的微型,精密化。 这些都为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工作
位的研究,并经反复验证所形成的系统化的知
识体系才称之为体育科学。
15
二、体育科学的形成
• 体育作为单学科的发展,却可以追 溯到19世纪30年代或更早一些。
• 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体育实 践的发展,体育科学的部分学科从
它的母系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
医学等)中派生出来,然后逐渐形
成了体育科学的各个学科。这些学
23
• 世界范围的体育科学研究,也随着竞技 、心理、教育 等多种内容的联合研究。
• 1911 年北欧国家建立的国际体育学会; • 1912年在德国第一次召开医学大会; • 1913年在巴黎又召开了国际体育学术会
议;
• 1924年国际体育科研所正式成立。国际 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展示了体育科学新的发展阶段。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按班级开展体 育教学,设计了包括游戏、跑、跳及球 类活动等内容的教学方案,创立了“通 过体育活动达到使身心健康的”教育理 论。

第三章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第三章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面对如上情况,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 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
践问题。各门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其研究
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理论在社会实 践中的广泛运用,都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于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在这种环境 和氛围中应运而生。
(五)人文学科进入体育科学,是体育科学的再 一次进步。 人文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的文化 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规律,涉及人类本质、人 类历史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 而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作为一个 物种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起源及发展轨迹,是自 然科学连接社会科学的桥梁。两者既有严格区 别,又有密切联系。体育人类学的崛起,把体 育整体置于人类学的视野,是体育的进步,是 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体育的文化层次。
1978年和以后诸版的《体育理论》、 《学校体育学》仍然将体育人文社会学定 位在体育教育理论的范畴内。这种状况一 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体育才开始真正构建起自己的体育理 论框架。
三、改革开放时期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界就体育本身 的理论问题展开大规模的讨论。 出于对“文化大革命”后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内 容和方向重新确认,以及对建立体育科学体系的迫 切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空气持续升温,传统 的体育理论分为若干学科,并萌生出一些新兴学科。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文化热”的影响,体育理论 研究进入较高层次,推进到与社会文化其他领域平 等的层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体育学作为人文社 会学科的地位得到承认,体育理论走向应用,迈向 为实践服务的道路。
自20世纪初严复、康有为发端,一批接受了西 方近现代文明的学者、留学生从事了这方面的艰巨 工作,有的偏重于教育中体育地位的论述,如蔡元 培、陶行知;有的热衷于西方竞技文化的宣扬,如 郝更生、董守义。王学政、方万邦、吴蕴瑞、袁敦 礼等院校派的学者们以“体育概论”、“体育原理” 等为题,撰写了第一批体育社会科学的专著与教材。 这些书籍多是以体育教育为主体,包含了生物学科、 社会学科的内容。 这个时代还问世了一部《中国体育史》,作者 是郭希汾,他后来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体育既是一种身体运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身体锻炼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通过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参与者的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体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学科。

一、体育与文化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体育活动中的规则、礼仪、价值观等都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特点。

不同文化对体育活动的理解和强调也存在差异,比如中国的太极拳和美国的美式橄榄球,体现了不同文化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追求。

二、体育与身体形象体育运动对于个体的身体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并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体育活动也与身体美、性别角色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婀娜多姿、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高大健壮,都是一种特定的身体美的追求。

三、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得以增加,社区内部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社区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人气和投资,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地位。

四、体育与教育体育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律能力。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还涉及到对道德、公平和规则的教育。

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竞赛,学生们可以培养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体育与政治体育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

世界各国都通过体育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举办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不仅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次较量。

体育还可以作为一种外交手段,通过交流与合作,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六、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

体育运动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减轻压力、提升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前景
生活方式变化使人体育需要、体育意识发生改变
求温饱社会的体育与小康社会的体育有“质”的区别。前者只是 一种在求生存的过程中,满足低层次需要的体育,这是一种受低能源 局限的,非文明病泛滥和蔓延时代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育;后者 则是在顾及享受、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体育,这 是一种赋予体育更多职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育。 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需要都在发生转变。体育社会学敏感地追踪人 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将消费结构、余暇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 体育群体等概念纳入研究的范畴,将“生活方式中的体育”,“人的 体育需要”列人体育社会学的主题词。14121086
4
2
0 广东
湖北
浙江
四川
江苏
天津
河南
辽宁
江西
吉林
广西
新疆
贵州
内蒙
宁夏
近十年体育专业类核心期刊社科论文刊载地区分布情况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
其他研究 体育管理
4.39% 体育文史
6.48%
3.24%
社会体育 18.28%
体育教育 23.04%
运动训练 18.24%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问题
竞技体育异化的问题
(2)学校体育领域
体育与健康关系含混
“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
体育教育是否需要考虑国家意志的问题
(3)社会体育领域
人群体育
城市化过程中的体育
社会体育的资源问题
体育产业与市场领域
体育的制度文明领域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概况 1、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与研究情况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什么是大学精神? 梁启超为清华书写的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 蔡元培先生提出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 由”的精神。 陈寅恪定义的大学精神第一要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大学的今非昔比


大学之大,在于师之大。
自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想,独立之精神
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关于体育


什么是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中国传统体育: 武的精神;军事需要;休闲 现代西方体育:宗教;社会身份;观赏
在西方国家,养马者一般为贵族阶 层,而作为知名骑士俱乐部的马主 会员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能结交 一些达官显贵,以此改变自己的生 存质量。国外马匹的价格很高,一 匹成年马的价格一般都是几千美金, 拍卖会上好品种的一岁马的价格一 般都在4000万美金左右。马匹的相 关物品也是很奢侈的,无论是几百 美金的服装还是几千美金的马具, 以及马匹的饲养费用,等等,都是 普通白领人士望而生畏的。一般来 说,许多白领人士打得起高尔夫球, 但玩不起马,更不要提作马主会员 了。马术运动十分讲究仪表,一个 骑士的装束,绝对能够反映出他的 品位和身份。西方有句话:会骑马 的不一定都是贵族,但贵族一定都 会骑马。

社会科学的出现时欧洲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西方自然科学 与技术变革兴起于迅速发展的产物。 美国学者卡尔霍恩(《变革时代的社会科学》 作者):社会科学主要是技术革命以及随之 发生的社会变化的结果。工业革命以前的社 会并不是没有变化,但是,技术的兴起使这 种变化迅速得多,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模 式而又没有新的模式来代替。社会科学的产 生,部分的原因就是努力寻求这种新的 模式。

业主维权案例:方庄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现代体育为何起源于西方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摘要: 从社会学视角, 对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作了界定, 描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社会各个层面阐述了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影响人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

以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体育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逐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关键词: 生活方式; 体育运动; 互动关系; 社会因素体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生活是现代生活中既涉及到物质又涉及到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体育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不同肤色的民族都参与着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人们对体育运动健身和娱乐功能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 更多的人把体育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 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体育活动的主体, 即个人、群体和社会; 二是体育活动的条件, 人自身、自然和社会的条件; 三是体育活动的形式, 活动项目、内容及组织形式等。

在这里要弄清的核心问题是体育价值观的问题。

体育价值观是个多层次的观念组合, 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群体和社会表现出的与体育需要的关系, 以及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对体育的存在、属性、作用及其发展和变化所表现出的有关效益、效用和意义的评价观点的总和。

体育运动使人类更接近自然和人类的本原。

人类在满足了自身的生理基本需求后, 会朝着更高要求的精神层面去发展, 为了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他们不光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 而要更多地走向户外, 走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的怀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林匹克运动概述
数字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举办时间:2008年8月8日 - 24日,共17天 残奥会举办时间:2008年9月6日 - 17日,共12天
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人员参加,包括:
10,666名运动员, 21,600名注册媒体记者,10000左右非注册媒体记者 8,000名赞助商人员及其合作伙伴 4000名正式工作人员及4000名合同商工作人员 1,800名IOC、IFs官员和技术官员 100,000名志愿者 50多万境外游客,近200万国内游客 向220个国家(和地区)转播,覆盖40亿以上观众
运动员宣誓
“运动员宣誓使荣誉 的观念成为一种奠基 石,引导他们走向真 理。” --顾拜旦
基 墨西哥城
亚特兰大
巴塞罗那
悉尼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是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激励,是 对其运动成绩的奖赏
领奖台上心灵的震撼
闭幕式
辉煌的开始,需要完 满的结束。闭幕式体 现的是各国人民的团 结和友爱。
2007年10月5日,奥运会女子百米 冠军、美国“女飞人”马里恩·琼 斯承认,她服用过违禁药物,泪 流满面表示歉意,交回5枚奥运奖 牌,并宣布就此退役。2008年1月 因提供伪证被判刑6个月。
3.社会环境中的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与政治 ❖体育运动与经济 ❖大众体育 ❖发展中国家的体育运动
1904年美国圣 路易奥运会的 “人类学日”
成龙 331,000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2008-3-11 1 姚明 2 刘翔 3 李连杰 4 易建联 5 章子怡 6 范冰冰 7 赵薇 8 周迅 9 李冰冰 10 赵本山
奥运冠军的崇拜者
二、奥林匹克研究领域的特点
奥林匹克精神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 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
团结和国公际平奥竞争林的匹奥克林研匹究克的精主神要。-领-域《奥林
匹克宪章》
一、奥林匹克研究的主要领域
❖ 1. 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 2. 当代运动员 ❖ 3. 社会环境中的体育运动 ❖ 4. 体育运动与传播媒介
中西合璧: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
金、银、铜三种材质分别镶以白玉、青白玉、青玉的搭配成 “金玉良缘”
奥林匹克仪式
火炬传递
开幕式
闭幕式
颁奖仪式
奥运会火炬传递
奥 运 圣 火
奥运会开幕式程序
庆典表演 运动员入场仪式
运动员宣誓 点燃主火炬
庆典表演
奥运庆典表演也是传统文 化的橱窗,人们在这里领 略举办国文化的精华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惨案
1996年7月27日亚特兰大 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近旁的 奥林匹克公园内发生一起 爆炸事件,造成2人死亡, 110多人受伤。
2005年4月案犯埃里克·鲁 道夫落网,在法庭上承认自 己有罪,并且表示他之所以 选择在奥运会制造爆炸案, 是为了让允许堕胎行为的美 国政府在全世界面前难堪。
由病孩子到“黑羚羊”, 鲁道夫向世人表示,只要
努力,一切都是可能的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20岁的美国女子田径选手威尔 玛·鲁道夫,独得3金。而她幼年患肺炎、猩红热,长期卧床, 4岁时又患小儿麻痹症,走路依靠金属支架。在家人帮助下, 她每周进行100英里的康复训练,11岁时方可正常走路。她继 续训练,1956年她16岁时参加墨尔本奥运会,获铜牌。四年后, 创造上述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还先后创100米、200米跑的世 界纪录,人称“黑羚羊”。
❖体育运动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影响 ❖体育运动与电视和其它媒介关系的演
进 ❖21世纪的挑战
奥运以青少年为目标 群体。青少年羡慕英 雄、崇拜英雄,并渴 望成为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试图树 立一大批奥运英雄, 让青少年模仿和学习, 取得直接的教育效果。
Google搜索引擎 姚明 26,500,000 章子怡11,700,000
1968年墨西哥城 奥运会“黑权” 事件
2008年2月美国好莱 坞导演斯皮尔伯格以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为 由,辞去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顾问。
3月24日,奥林匹 亚,一名“记者无 疆界组织”成员在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 淇发表讲话时打开 横幅“闹场”。
4. 体育运动与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 参与
1. 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奥林匹克主义及其道德; ❖奥林匹克运动的结构 ❖体育运动与环境 ❖奥运会的未来及其计划 ❖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了解
2. 当代运动员
❖运动员在社会中的位置、作用及其培养 ❖高水平竞技运动及其组织 ❖体育科学与现代运动训练 ❖影响运动员的潜在危险
在1896年的首届奥运会马拉 松比赛中,24岁的希腊青年 路易斯获得冠军,成为希腊 的民族英雄。当他取得胜利 时,一名贵夫人摘下自己镶 有珠宝的金表相赠,一位餐 馆老板效法古希腊的遗风慷 慨地为他免费提供365顿大 餐,更有一位富翁激动地要 开出一万法郎的支票给他。 但出身贫寒的路易斯却淡淡 的一笑,谢绝这些馈赠。奥 运会后,他又重操旧业,过 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奥运会的活动内容 竞技运动比赛 奥林匹克仪式 奥林匹克艺术节 奥林匹克青年营
五环标志
奥运会会旗
奥运会会旗, 3米长,2米宽, 以白色为底,象 征纯洁。蓝、黄、 黑、绿、红五环, 环环相扣。
奥运会会徽
形象
奥运会吉祥物
吉祥物-可爱的 奥运使者
火炬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
奥运会奖牌
各国国旗和运动员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 取胜,而是参与;在生活中, 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奋力 拼搏。
“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名言
重在参与的皮特瑞
伟大的最一名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坦桑尼 亚运动员阿克瓦立,在马拉松 比赛途中受伤,但是坚持跑完 程,到达终点时,这一项目的 发奖仪式早在一小时前就已结 束,观众席上人迹寥寥。当他 走过终点线时,在场的观众禁 不住站起来为他大声欢呼。事 后,记者问他为什么明知获胜 无望,还不中途退出比赛。阿 克瓦立正色回答道:“我的祖 国派我来墨西哥城,不是为了 参加起跑,而是要我跑完全 程。” 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最 后一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