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 课《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

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的英雄。

“对,这是骆驼。咱们看图片上,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有驼峰,能储存食物,能坚持三四十天都不吃东西,它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能很快拔出……它能帮助人们驮东西,因此骆驼就成了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一个商人,就常用骆驼来帮他运送货物,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骆驼给弄丢了,怎么办呢?”

生:“找骆驼。”

师:“对,赶紧找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找骆驼》。教师板书课题。写完后,学生齐读一遍。教师强调:“骆驼”的“驼”本来是第四声,但是在这里应该是轻声,然后示范,让学生再读一遍。

二、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阅读成果

(1)课件出示词语

(2)课件出示提示“《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丢了)一只骆驼,

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3 •小组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方法(圈画有关的句子)

4.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重点段阅读指导。

(第9段)过渡语:孩子们,老人知道的这样清楚,他肯定知道骆驼在哪,是吗?学生齐答:“不是!”惊讶:“不可能!一定知道。”学生大生说:“不知道。”我说:“知道得这样详细却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一定是想把人家的骆驼藏起来了想占为己有。如果你是商人,你生气吗?”学生说:“生气!”我赶紧说:“因此,商人这一次不再客气地跟老人说话,而是---”学生接着说:

“忿忿地说。”教师:“忿忿是什么意思啊?” 一个女生说:“就是很生气。”然后我接着说:“那好,我们一起忿忿地来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第9自

然段,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师:刚才大家都很肯定地说,老人从没有看见过商人的骆驼,可是他为

什么对骆驼的特征知道的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的表格,让学生边回忆边填空(口述),

师:“孩子们,老师想考考大家,把这老人看到的和推测出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下来,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吧。” 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是蜜和米)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师:同学们,商人熟知自己的骆驼,却是老人发现了骆驼的踪迹。在老人的指点

下,他找到了自己的骆驼。如果,是老人丢失了骆驼,你认为他会怎样找呢?

生:老人不用去问别人,就会自己顺着骆驼的脚印找到骆驼的。

师:为什么?

生: 因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所以他一定会找到的。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是啊,这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老人。其实,在我们学过看课文中,还有一位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是谁呢?”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就有些想起列宁来,我引着学生回忆了一遍《蜜蜂引路》的故事,再一次感受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四、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

“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一天,商人牵着骆驼走,又碰到了老人,他又会怎么做?怎么说?以《再

遇老人》为题,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6*

、找骆驼

看见脚印左深右浅左脚跛

又看见左蜜右米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叶上留有牙齿印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第16 课《找骆驼》说课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

“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出示骆驼图片,介绍骆驼在沙漠的用途,一个商人丢了骆驼引出课题

生:“找骆驼。”教师强调:“骆驼”的“驼”本来是第四声,但是在这里应该是轻声,然后示范,让学生再读一遍。

二、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阅读成果

(1)课件出示词语

(2课件出示提示“《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丢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1 •小组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方法(圈画有关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