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关注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2、教学对象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①识别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育实践的假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④围绕能力培养和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

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

命题内容和程度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和学期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的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5%。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理解心理的实质3、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定义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二、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要求:1、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特征2、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与年龄特征3、理解影响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教学内容: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的辩证认识)4、学习准备与关键期三、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种类、性质与功能2、掌握注意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理解注意的品质并初步能够评价人的注意力4、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不同5、掌握儿童少年注意力培养的策略教学内容:一、注意的概念、性质、功能二、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的规律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性3、有意后注意三、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3、两种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四、注意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比较与注意力培养第四章感知与观察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和种类2、掌握感知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3、掌握观察力及其培养教学内容:一、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二、感觉的分类及规律性三、知觉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四、错觉与幻觉五、观察力及其培养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记忆教学要求:1、了解记忆的含义与种类2、掌握记忆的规律性3、理解记忆的品质4、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及其作用的认识(记忆表象融合在此记忆解释中,不单独要求掌握)2、记忆的分类(1)以记忆的内容为基准的分类(2)以保持时间长短为基准的分类二、记忆的规律性1、识记的规律、种类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3、识记后的复习4、重现的规律四、记忆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的比较与记忆能力的培养第六章思维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及想象的含义、特点、种类2、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掌握在教学条件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4、掌握思维的品质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5、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7、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8、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教学内容: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特点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二、思维方法与形式1、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概念、判断与推理3、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形成三、思维的品质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六、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的比较第七章情绪情感教学要求: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外部表现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理解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4、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5、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6、掌握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教学内容: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二者含义及关系2、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二、情绪的生理特性及发生的心理机制三、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1、心境、激情、应激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四、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的比较五、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理解意志的概念、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3、了解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儿童少年的意志特点4、掌握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一、意志的概念、特征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过程四、意志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意志特点比较六、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第九章气质教学要求:1、理解气质的含义及其心理特征2、掌握气质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3、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4、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气质的作用并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另:在本章开始介绍人格概念,并使学生对人格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后引出本章内容。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该课程就是师范生必修得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得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得规律,教育应关注得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得方法.2、教学对象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得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得该课程得最终目得就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得一般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得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为她们形成正确得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①识别教育情境中得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得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得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得心理特点与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得知识分析教育实践得假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得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得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得原则.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得灵活性与多样性.④围绕能力培养与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得认知能力.期末考试形式:闭卷。

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命题内容与程度依据教学大纲得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与学期统一要求得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得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得75%。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得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第一章心理得实质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得对象2、理解心理得实质3、理解学习心理学得意义教学内容: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1、心理学得定义2、心理现象得组成部分二、科学得心理观——心理得本质科学得心理观:人得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能动反映1、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反映3、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能动反映三、学习心理学得意义第二章儿童少年得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要求:1、理解心理发展得含义与基本特征2、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得分期与年龄特征3、理解影响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得因素及其动力教学内容: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得含义2、心理发展得基本特征3、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得分期二、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得作用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得辩证认识)4、学习准备与关键期三、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得动力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得种类、性质与功能2、掌握注意得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得应用3、理解注意得品质并初步能够评价人得注意力4、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得不同5、掌握儿童少年注意力培养得策略教学内容:一、注意得概念、性质、功能二、注意得规律性1、无意注意得规律性2、有意注意得规律性3、有意后注意三、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得应用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得应用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得应用3、两种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得应用四、注意得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得比较与注意力培养第四章感知与观察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知觉、观察得含义与种类2、掌握感知规律及在教学中得应用3、掌握观察力及其培养教学内容:一、感觉、知觉、观察得含义二、感觉得分类及规律性三、知觉得分类及基本特性四、错觉与幻觉五、观察力及其培养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得应用第五章记忆教学要求:1、了解记忆得含义与种类2、掌握记忆得规律性3、理解记忆得品质4、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与记忆能力得培养教学内容:一、记忆得概述1、记忆及其作用得认识(记忆表象融合在此记忆解释中,不单独要求掌握) 2、记忆得分类(1)以记忆得内容为基准得分类(2)以保持时间长短为基准得分类二、记忆得规律性1、识记得规律、种类2、保持与遗忘得规律3、识记后得复习4、重现得规律四、记忆得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得比较与记忆能力得培养第六章思维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及想象得含义、特点、种类2、理解思维与语言得关系3、掌握在教学条件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4、掌握思维得品质及如何评价学生得思维5、了解问题解决得思维活动阶段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得心理因素7、理解创造性思维得心理成分8、掌握创造性思维得培养9、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教学内容:一、思维概述1、思维得含义、特点2、思维与语言得关系3、思维得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4、思维得特殊形式—想象二、思维方法与形式1、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概念、判断与推理3、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得形成三、思维得品质四、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得思维活动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得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什么就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得心理成分3、创造性思维得培养六、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得比较第七章情绪情感教学要求:1、了解情绪与情感得含义、外部表现2、理解情绪与情感得功能3、理解情绪发生得心理机制4、了解情绪与情感得状态与种类5、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与情感特点6、掌握情绪适应不良与调节教学内容:一、情绪与情感概述1、二者含义及关系2、情绪与情感得外部表现3、情绪与情感得功能二、情绪得生理特性及发生得心理机制三、情绪与情感得状态与种类1、心境、激情、应激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四、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与情感特点得比较五、情绪适应不良与调节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理解意志得概念、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得关系3、了解意志行动得过程及儿童少年得意志特点4、掌握学习意志得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一、意志得概念、特征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得关系三、意志行动得过程四、意志得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意志特点比较六、学习意志得培养与锻炼第九章气质教学要求:1、理解气质得含义及其心理特征2、掌握气质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3、了解高级神经活动得类型特点与气质得对应关系4、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气质得作用并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另:在本章开始介绍人格概念,并使学生对人格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后引出本章内容。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 Psychology课程编码: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 48学时总学分: 2学分适用专业:学院教师教育本、专科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中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而开设的。

开设这门课程,一是为了对未来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把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于提高未来中学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课程是高师生学习教育学、各学科教学法和进行教育实习的基础,并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深入思考的线索。

本课程是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课,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本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主线,并结合中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有关学科方面的知识。

(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掌握中学生心理特点奠定基础,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2、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心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并掌握在教学中遵循心理学的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本课程大致分为:绪论、本质论、认知论、情意论、人格论、智力和创造力、学习心理等。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类型:师范生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全校师范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心理学基础》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合格师范生而开设的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了让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一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打破传统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的体系框架。

在此体系中,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真学习,将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师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初步建立辨证的心理观教学要求:1、了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了解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的重要内容;3、了解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的探索、科学的心理观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心理学的由来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三、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四、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生活中的心理学(自学)一、科学心理学与现代文明二、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领域第二章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学)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2、了解基本的描述统计方法,了解推断统计的应用;3、了解最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的具体使用;4、了解心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

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

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三、考核要求(一 )心理学的概念(二 )心理学的分支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二 )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

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三、考核要求(一 )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二 )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三 )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四 )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五 )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学》课程教学⼤纲《⼼理学》课程教学⼤纲课程编码:30721001 学分: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系统地掌握普通⼼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理观;提⾼教学艺术与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理品质;基本了解初中⽣⼼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学以致⽤,指导初中⽣正确处理⼈际关系及维护⾃⾝⼼理健康。

【教学任务】1.通过⼼理学教学,为学⽣学好教育学、教学法,理解教育理论,改⾰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法奠定扎实的⼼理学基础,提⾼师范⽣的理论素养;2.通过⼼理学教学,促进学⽣的学习、⽣活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完成⼼理学教学服务于学⽣⾃⾝的任务。

3.通过⼼理学知识与理论规律的传授,促进师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的形成,为从事教学⼯作奠定⼼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公共⼼理学教学以讲授⼼理学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理等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理现象为主,辅之以教育⼼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和学⽣⼼理的规律等实际内容的讲解,同时适当穿插⼼理健康知识与⼼理咨询技术,为师范⽣了解⾃⾝、开展教学活动奠定⼼理学基础。

【教学原则和⽅法】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理论应⽤于实践的能⼒。

教学⽅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实验为辅,部分章节尽可能利⽤多媒体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等教学⼿段。

【先修课程要求】⼼理学课程是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课程,对先修课程⽆严格要求。

【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54学时,在18个教学周内完成,每周三学时,社会实践8【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蔡笑岳《⼼理学》⾼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考书:隋光远《⼼理学》哈尔滨⼯业⼤学出版社1999彭聃龄《普通⼼理学》北京师范⼤学出版社1988叶奕乾《⼼理学》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2⼤纲内容第⼀章导论【教学⽬的和要求】使学⽣了解⼼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法,基本掌握⼼理学产⽣和发展的⼀般知识。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关注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2、教学对象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①识别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育实践的假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④围绕能力培养和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

命题内容和程度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和学期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的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5%。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理解心理的实质3、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定义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二、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要求:1、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特征2、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与年龄特征3、理解影响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教学内容: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的辩证认识)4、学习准备与关键期三、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种类、性质与功能2、掌握注意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理解注意的品质并初步能够评价人的注意力4、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不同5、掌握儿童少年注意力培养的策略教学内容:一、注意的概念、性质、功能二、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的规律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性3、有意后注意三、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3、两种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四、注意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比较与注意力培养第四章感知与观察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和种类2、掌握感知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3、掌握观察力及其培养教学内容:一、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二、感觉的分类及规律性三、知觉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四、错觉与幻觉五、观察力及其培养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记忆教学要求:1、了解记忆的含义与种类2、掌握记忆的规律性3、理解记忆的品质4、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及其作用的认识(记忆表象融合在此记忆解释中,不单独要求掌握)2、记忆的分类(1)以记忆的内容为基准的分类(2)以保持时间长短为基准的分类二、记忆的规律性1、识记的规律、种类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3、识记后的复习4、重现的规律四、记忆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的比较与记忆能力的培养第六章思维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及想象的含义、特点、种类2、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掌握在教学条件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4、掌握思维的品质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5、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7、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8、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教学内容: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特点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二、思维方法与形式1、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概念、判断与推理3、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形成三、思维的品质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六、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的比较第七章情绪情感教学要求: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外部表现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理解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4、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5、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6、掌握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教学内容: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二者含义及关系2、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二、情绪的生理特性及发生的心理机制三、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1、心境、激情、应激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四、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的比较五、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理解意志的概念、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3、了解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儿童少年的意志特点4、掌握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一、意志的概念、特征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过程四、意志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意志特点比较六、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第九章气质教学要求:1、理解气质的含义及其心理特征2、掌握气质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3、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4、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气质的作用并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另:在本章开始介绍人格概念,并使学生对人格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后引出本章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

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III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

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三、考核要求(一 ) 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二 )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二 )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

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三、考核要求(一 )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五 )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二、本章重点:1.记忆的过程2.记忆系统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学习的策略三、考核要求(一 )记忆概述识记:记忆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二 )记忆系统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三 )遗忘识记:遗忘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四 )学习识记: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应用:学习的策略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本章重点: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三、考核要求(一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领会:思维的机制识记:( 二 )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性质和分类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三 )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应用: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考虑如何突破思维误区?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四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第六章智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类型,理解智商与智力的关系,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特征,了解智力测验的指标与经典性智力测验,掌握智力的各种理论观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1 .智力的性质及类别2.智商与智力差异3.智力的理论4.智力的影响因素三、考核要求(一 )智力的性质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二 )智力的理论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三 )智力测验识记:常模、信度、效度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四 )智力的影响因素识记:遗传因素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4.动机理论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6.情绪情感的表达7.情绪情感的功能三、考核要求(一)动机与行为识记:动机、诱因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二)社会性动机识记:交往性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的分工,工作动机理论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认知期待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借鉴。

(三)动机理论识记:认知与期待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用匮乏与成长理论、认知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的现象(四)情绪情感的概念识记:心境、应激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五)情绪情感的功能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第八章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

二、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 人格的结构, 3 人格理论, 4 人格的影响因素三、考核要求(一 )人格概述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领会: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二 )人格理论识记: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类型的三种模式,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

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三 ) 认知方式识记:认知方式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 四 )人格测量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五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应用:如何培养自身健康人格?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本章重点:1.三维人际关系理论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的测量4.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三、考核要求(一 )人际交往概述1.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2.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二 )人际沟通和吸引1.识记:沟通的要素和模式2.领会: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3.简单应用: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三)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识记: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2.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十章心理健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理解和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个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本章重点:1.心理健康的标准2.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3.健康个性的培养二、考核知识点(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二 ) 压力的概念、来源(三 )应对压力的策略(四 ) 挫折的概念、类型、原因(五 )挫折的防卫方式(六 )挫折的应对策略(七 ) 焦虑的概念、类型、原因(八 )焦虑的应对策略三、考核要求(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用: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二 )心理健康与压力识记:压力的概念领会: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因素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三 )心理健康与挫折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四 )心理健康与焦虑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第十一章毕生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过程,人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毕生发展的理论和意义。

二、本章重点:1.个体认知发展过程2.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3.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毕生发展的意义三、考核要求(一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1.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2.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二 )个体的认知发展L 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三 )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1.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2.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四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1.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2.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3.简单应用: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