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堂PPT)
合集下载
最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讲义ppt
不难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既要尊重读者的 主体意识“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 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 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这种欣赏方法是具有 科学性的。
孟子在志;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 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 了诗歌理解的一种方法——
赏 析 指 导
“意”,有人认为是作者之“意”,也有人认为
是读者之“意”。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 “志”,
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志”,还 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的不同,
思考:老翁为什么“独钓寒江雪”?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 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 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
革的愿表望,现与诗好友人刘虽禹锡处成境为了艰这难场革,新但的核仍心傲人物岸,清被称高为,“二 王了刘 尖柳锐不”的。斗愿年争意轻。的他同柳的流宗革元新合在精污政神治与。舞斗台争上精同神宦是官非、常豪 可族贵、的旧。官由僚于进顺行宗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 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 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 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 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 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 旧事物。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 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 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 新境界 。
超越原意 推陈出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的国度
诗经《氓》《采薇》 楚辞《离骚》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言诗《古诗十九 首》 南北朝乐府《木兰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如何读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意:①作者之意;②读者之意。 志:作者之志,作品之志。 逆:推测。 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 作者的本意。
原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 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积弱 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的风 气和时代精神。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小结: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 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 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优秀PPT教学课件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最 终以刑部尚书离职。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 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 弊。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 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杨国忠勾结奸相李林甫,打击太子的力 量,把持政局。
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 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
这些都源于皇帝无原则、无节制的“爱”
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失度荒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艺术夸张
思考几个问题:
1、当时的将士们最恨的是谁?
2、如果杨贵妃不死,死的可能是谁?
3、当时在场的人,那一个最害怕杨贵妃不 死?
当玄宗逃往成都时,太子李亨逃到朔方, 在甘肃灵武即帝位,就是肃宗。
流亡成都的玄宗已经失去了政权。被肃宗 尊为太上皇。
一个对国家和人民甚至是自己的老婆都缺 乏责任感,只顾自己逃命的男人,没有资 格继续作为国家的领袖了。
回眸móu 粉黛dài 霓裳ní cháng 鼙鼓pí 仙袂mèi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阑干lán 绰约chuò
骊宫lí 临邛qióng 衣钿diàn 马嵬wéi
解读标题:长恨歌
谁长恨? 长恨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谁长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在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府第见寿王妃 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玄 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见杨玉环果然 姿色倾国,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 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 弊。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 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杨国忠勾结奸相李林甫,打击太子的力 量,把持政局。
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 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
这些都源于皇帝无原则、无节制的“爱”
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失度荒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艺术夸张
思考几个问题:
1、当时的将士们最恨的是谁?
2、如果杨贵妃不死,死的可能是谁?
3、当时在场的人,那一个最害怕杨贵妃不 死?
当玄宗逃往成都时,太子李亨逃到朔方, 在甘肃灵武即帝位,就是肃宗。
流亡成都的玄宗已经失去了政权。被肃宗 尊为太上皇。
一个对国家和人民甚至是自己的老婆都缺 乏责任感,只顾自己逃命的男人,没有资 格继续作为国家的领袖了。
回眸móu 粉黛dài 霓裳ní cháng 鼙鼓pí 仙袂mèi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阑干lán 绰约chuò
骊宫lí 临邛qióng 衣钿diàn 马嵬wéi
解读标题:长恨歌
谁长恨? 长恨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谁长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在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府第见寿王妃 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玄 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见杨玉环果然 姿色倾国,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优秀教学课件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知人论世”方法过于依赖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误差,可能会影响对作品的正确解读。
过度强调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作用,可能会忽略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导致解读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在某些情况下,“知人论世”方法可能无法适用于现代文学和跨文化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作者和背景可能不清晰或不易获取。
课堂氛围融洽
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评价
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实验、项目等,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加强实践环节
建议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点。
完善教学资源
建议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优秀教学课件
目录
课程简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课程实践 课程评价
01
CHAPTER
课程简介
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课程目标
01
02
04
课程内容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
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阅读文学作品、撰写小论文、进行实践调查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案。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但需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知人论世”方法过于依赖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误差,可能会影响对作品的正确解读。
过度强调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作用,可能会忽略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导致解读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在某些情况下,“知人论世”方法可能无法适用于现代文学和跨文化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作者和背景可能不清晰或不易获取。
课堂氛围融洽
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评价
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实验、项目等,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加强实践环节
建议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点。
完善教学资源
建议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优秀教学课件
目录
课程简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课程实践 课程评价
01
CHAPTER
课程简介
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课程目标
01
02
04
课程内容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
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阅读文学作品、撰写小论文、进行实践调查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案。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但需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高中语文公开课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优秀PPT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所以诗风凝重深沉。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2.融入体验 体会情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中语文公开课以意逆志知人 论世
诗歌的国度
▪ 诗经《氓》《采薇》 ▪ 楚辞《离骚》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言诗《古诗十九
首》 ▪ 南北朝乐府《木兰诗》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如何读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 意:①作品的意象;②读者的生活体验。 ▪ 志:作者之志,作品之志。 ▪ 逆:探究、推测 ▪ 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结合诗中的意象,由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1.三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 同?
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 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一、以意逆志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优质课件
嗜酒
•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 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 好喝 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 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 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 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 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 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 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 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
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 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 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 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 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欣赏长恨歌朗读
•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十九年 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 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 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 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 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 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 (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 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 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 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 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 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 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用课件
第一讲
以意逆志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
第三讲
以意逆志在文学作 品中的应用。
第五讲
综合运用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分析文学作品。
01
以意逆志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来 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强调读者应该通过深入理解 作品的意义来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方法认为,读者应 该通过作品本身的意义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仅 仅根据外部因素或个人偏见来解读作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 用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课程介绍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 通用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解析
课程重点在于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解读文本,难点在于如何 结合“知人论世”的视角,全面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0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文本,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课程详细
展示了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化理论学习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阅读相关理论 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
》等,以增强理论基础。
实践操作
多进行文本解读实践,尝试运用所 学方法解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 ,提高解读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习者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并关注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以拓 宽视野。
未来发展展望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精选教学PPT课件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河北三河市第二中学 赵鹏
什么是“以意逆志”:
用 推测
意象及主 观感受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是 郡名,辖今北京平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是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
❖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 的鼓声。
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使 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 现出来,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 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连绵不断的碧水青 山, 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
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肠荡气的相思之情。 “朝朝暮暮”,用叠词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 托李隆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此时的“圣主”玄宗,“朝朝暮暮”思念的是 什么呢?是他的江山、他的人民、他的爱人、还 是。。。。。。。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
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 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 界。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 要的。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河北三河市第二中学 赵鹏
什么是“以意逆志”:
用 推测
意象及主 观感受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是 郡名,辖今北京平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是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
❖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 的鼓声。
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使 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 现出来,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 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连绵不断的碧水青 山, 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
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肠荡气的相思之情。 “朝朝暮暮”,用叠词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 托李隆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此时的“圣主”玄宗,“朝朝暮暮”思念的是 什么呢?是他的江山、他的人民、他的爱人、还 是。。。。。。。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
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 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 界。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 要的。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 诸葛亮的“功盖三国分”,“天下计”和 “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 表》中表现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 (后2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杜甫主要表达对 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 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 建立功业。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 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 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 的一首。
32
1、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 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 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 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 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 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 少的感慨。
•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2
小结:
在欣赏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
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 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 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 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明确: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 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 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6
原 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 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 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 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27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 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4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5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6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愤懑,哀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25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 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 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 少悲壮,多少惋伤。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 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 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 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 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 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 的崭新境界 。
23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4
欣赏边塞诗: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豪迈,勇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悲壮, 惋伤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里:
沙漠)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9
30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 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 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 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 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 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人论世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 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鲁迅
18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国仇未抱壮
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
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
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有如山涌,何等气魄!于是,诗人郁愤之情
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
情。
37
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 杜甫《蜀相》,说说他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45
4、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 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 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 蕴涵着不平之气。
46
5、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有什么作用?
•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 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2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 《点绛唇》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 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 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 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 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离的苦痛。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21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 什么不同?
• 《点绛唇》整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 活生生的刻画了一个活泼害羞,情窦初开的少 女形象。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 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 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 明快。
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
超越原意 推陈出新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 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 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 的襟怀。
的本1意、,解这读才文是懂辞得,了揣阅摩读作情品意的;正确方法)。 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13
知人论世
•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4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 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
15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 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33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 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4
35
【韵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这么复杂而困难, 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豪气,喷涌如 山。
想当年,刘将军曾驾着高大的战舰在雪 夜的瓜州渡口大破金兵,吴将军也曾骑着 战马在秋风中完败金兵于大散关。
38
(3)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 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 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 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 亮自况,全诗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 气磅礴,笔力雄健。
39
40
知
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
19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20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 点绛(jiàng)唇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笑我自命是边防上的长城,然而对镜 照看,年岁衰颓,头发早已两鬓斑斑。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 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36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
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
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
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 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 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 的一首。
32
1、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 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 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 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 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 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 少的感慨。
•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2
小结:
在欣赏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
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 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 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 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明确: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 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 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6
原 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 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 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 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27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 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4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5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6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愤懑,哀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25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 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 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 少悲壮,多少惋伤。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 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 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 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 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 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 的崭新境界 。
23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4
欣赏边塞诗: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豪迈,勇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悲壮, 惋伤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里:
沙漠)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9
30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 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 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 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 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 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人论世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 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鲁迅
18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国仇未抱壮
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
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
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有如山涌,何等气魄!于是,诗人郁愤之情
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
情。
37
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 杜甫《蜀相》,说说他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45
4、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 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 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 蕴涵着不平之气。
46
5、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有什么作用?
•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 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2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 《点绛唇》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 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 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 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 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离的苦痛。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21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 什么不同?
• 《点绛唇》整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 活生生的刻画了一个活泼害羞,情窦初开的少 女形象。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 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 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 明快。
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
超越原意 推陈出新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 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 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 的襟怀。
的本1意、,解这读才文是懂辞得,了揣阅摩读作情品意的;正确方法)。 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13
知人论世
•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4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 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
15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 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33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 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4
35
【韵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这么复杂而困难, 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豪气,喷涌如 山。
想当年,刘将军曾驾着高大的战舰在雪 夜的瓜州渡口大破金兵,吴将军也曾骑着 战马在秋风中完败金兵于大散关。
38
(3)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 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 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 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 亮自况,全诗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 气磅礴,笔力雄健。
39
40
知
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
19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20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 点绛(jiàng)唇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笑我自命是边防上的长城,然而对镜 照看,年岁衰颓,头发早已两鬓斑斑。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 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36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
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
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
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