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及答案
2023年7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题 《教育综合知识》
2023年7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题《教育综合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类善恶价值判断须以“知”为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课程目标中的()。
A、生成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普遍性目标3儿童观察了邻居家的猫之后,形成了对“猫”的基本理解,包括猫的体形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
儿童关于猫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图式B、产生式C、表象D、命题4在讲解《江南好》这首诗的时候,张老师用视频播放了江南的春光,让学生观看到江南春天的美景,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现场教学B、演示教学法C、示范教学法D、情境教学法5不管一个人的发型、服饰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我们肯定不会认错人,这反映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6由于王浩最近学习进步明显,班主任取消了对他的处罚,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7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8数学课上,张老师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形成心智技能,他经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张老师的做法是为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9下列选项中,哪项没有体现出身心发展中个体差异性特点?()A、长善救失B、少年得志C、因材施教D、大器晚成10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是由()提出的。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哈明D、班杜拉11背下手机验证码,输入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12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出来,这一理论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章修正案把()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教育。
A.均等而幸福B.一流而又尊严C.普及而有效率D.公平而有质量3、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省的()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2处。
A. 土楼B.鼓浪屿C.武夷山口.三坊七巷4、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一“京、泸干线”,正式开通,承担这一保密通信的量子卫星的是()。
A.墨子号B.悟空号C.天宫号D.蛟龙号5、2018年2月9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开幕。
A.韩国平昌B.中国北京C.朝鲜平壤D.日本北海道6,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A.6.5%B.6.7%C.6.9% D7.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年限是()。
A.六年B.八年C.九年D.十二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 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承担这一保护义务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学校或老师C.各级人民政府D.父母或其他监护人9、《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年级是()人.三到六年级B.七到九年级C.六到八年级D.三到九年级10、《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警告期限为()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D.18个月11、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A.夏代B.西周C.汉代D.春秋时期12、法国教育家卢俊的代表作是()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画D.教育与文化13、国家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A.教科书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设计14、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15、杜威认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该观点体现的课程理论是()A.知识中心课程论B.学生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6、“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延长义务教育年限B.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C.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17、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设计教学法D.班级授课制18、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2021江西教师中小学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江西教师中小学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B.小组合作研究只适用于小学阶段,对于中学和高中阶段不适用C.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D.探究式研究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研究10.学校安全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D)。
A.交通安全B.网络安全C.食品安全D.医疗安全202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学记》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其思想观点不包括(C)。
A.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蓬生麻中,不扶则直D.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XXX2.关于教育,下列观点表述错误的是(C)。
A.XXX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B.XXX提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C.XXX提出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D.横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对幼儿有教育价值的学者3.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下列观点表述错误的是(B)。
A.统治阶级可以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教育的发展方向B.学校设置课程门类及其难易程度,可以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受教育权是判断教育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D.文化观念会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4.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能够达到正常发展水平,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5.关于人的发展,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C)。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出现提供了可能B.个体无法控制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盲目的、自发的C.所有学校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D.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6.党史教育属于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中的(D)。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育综合知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C.1986年2月16日 D.1999年3月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4.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5.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6.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 )A.联觉 B.适应 C.对比 D.后象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8.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9.“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 )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10.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型占优势 B.场依存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外倾型11.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这一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单一化 B.专业化 C.多样化 D.复杂化12.晶体智力( )A。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特岗计划”是中央实施的⼀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校毕业⽣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励⾼校毕业⽣从事农村义务教育⼯作。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篇1 ⼀、单选题: 1、⼉童有了改正错误⾏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 D )A.消退B.惩罚C.正强化D.负强化 2、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段是( D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课件直观D.语⾔直观 3、某⽣会背九九乘法⼝诀,并懂得“三三得九”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 D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 4、“我⾛⽉亮⾛,我停⽉亮停”,这种⼉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 C ) A.永久客体性 B、不恒常性 C、⾃我中⼼ D、不可逆性 5、外部分组是按照学⽣的( B )来编班。
A.知识经验B.学习能⼒或学习兴趣C.发展⽔平D.年龄 6、《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以下属于学记观点的是( C )A.弃圣绝智,弃仁绝义B.有教⽆类C.“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D.注重“亲知”、“闻知”、“说知” 7、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对新中国教育学产⽣最深刻影响的是凯洛夫 B.教育学作为⼀门独⽴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较轻视国民教育 D.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物 8、适当增加“⼩⼲部”岗位,适当进⾏“⼩⼲部”轮换,按民主程序选举班⼲部的作法,⽬的是为了( B )A.把班集体作为教师权威和意志的再现B.训练学⽣⾃我管理能⼒C.确保教师对班级预先期望能达到D.确保班级教与学不受⼲扰 9、⾮制度化教育思潮是当代出现的⼀种重要教育思潮,对于这种思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它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B.他要求构建学习型社会C.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再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D.它不是⼀种正规教育思想 10、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教育的教学”。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及答案教育综合知识试卷一、选择题部分(共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1. 下列关于教育的定义,不正确的是:A.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发展人的身心的社会活动。
B. 教育是社会对新一代进行传承和培养的重要方式。
C.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培养人的过程。
D. 教育是人类生活始终不变的特定方式。
2. 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有所区别,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A.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C.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D.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共包括____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A. 6B. 9C. 12D. 154. 以下哪个是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A. 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
B. 强调兴趣培养和实践操作。
C. 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
D. 强调课程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5. 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A. 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
B. 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排名。
C. 突出重点学科的培养和发展。
D.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
...二、解答题部分(共2题,共计40分)1. 请简要描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20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品德教育等。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家庭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和环境。
2. 请简述中小学招生政策的变化,并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20分)中小学招生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招生范围、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等方面。
2022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2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 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 A)。
A.师德师风B.教学水平C.师生关系D.学历职称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方法”,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中的(D )。
A.通史知识B.学科知识C.教育教学知识D.小学生发展知识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这一目标适宜学段是( B)。
A.小学低年级B.小学高年级C.初中学段D.高中学段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国家实行( A)。
A.九年义务教育制度B.十年义务教育制度C.十一年义务教育制度D.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5《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明确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 A)。
A.60 分钟B.90 分钟C.120 分钟D.150 分钟6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警告和记过处分期限分别是(B )。
A.12 个月和 6 个月B.6 个月和 12 个月C.12 个月和 24 个月D.24 个月和 12 个月7 无偿为社会及社区公共事务提供服务劳动属于(C )。
A.生产劳动B.家务劳动C.公益性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8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体系包括( D)。
A.初中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B.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C.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D.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9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观念属于(A )。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10“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支持人发展动因理论是(B )。
A.外铄论B.内发论C.多因素论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11“经历”“感受”等历时性、过程性行为动词常用语课程( B)。
(教综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答案】D【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把学科知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答案】B【解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是教学评价调控功能的体现.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答案】D【解析】教学评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其评价功能.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形式.总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最终怕段;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注重细节分析,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答案】C【解析】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相对评价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相对位置.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的分析.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级 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绝对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与事先确定的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是否达到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D.调查法是指有冃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对被视察对象进行的观察.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D.评价数据应该釆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答案】D【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査问卷的设计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答案】D【解析】在评价反馈阶段不应该把评价结果公布于众.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 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B.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提出的.A.奥苏贝尔B.波斯纳C.布鲁纳D.皮亚杰【答案】B【解析】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是通过增长经验和反思教学得以实现的.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A.降低B.提高C.不变D.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B【解析】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这是必然趋势.18.()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A.教育实践课程B.普通教育课程C.学科专业课程D.教师专业课程【答案】D【解析】教师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A.学前教育B.终身教育C.继续教育D.校本教师培训【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A.伙伴关系B.合作关系C.互补关系D.附属关系【答案】A【解析】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时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2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答案】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C.®®®D.®®【答案】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一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解释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答案】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2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2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答案】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2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3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填空题】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谗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2.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系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3.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4.建立校长、紡帀、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介的重要内容,首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冃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7.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教材审查制度、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教材供应制度、教材试验制度、教材评价制度、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奖惩制度和教材申诉制度.8.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増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宏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2.谖程标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3.幼兀园教直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扁能够达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坦邑空华评价制度.16.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17.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瞄—课程资源和幽二课程资源.18.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19.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0.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其二适应也原则.21.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2.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23.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改革成为政府行为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24.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体现陞、民主、科学的工作思路.25..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26.新课程的三维@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7..综合实践活动在管2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30.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3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32.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成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3.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习三级课程管理.【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课程的要素来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志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善等要素,属于课程实施条件.4.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5.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料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7.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査、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8.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9.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10.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11.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成绩,做出结论,或者评定措施的有效性.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到目标的程度.12.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1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1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1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査、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1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20.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简答题】1.新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答案】(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案】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设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尽人满意,师生之间冷漠, 缺乏沟通.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努力:10(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3)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案】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5.转变学习方式充竟意味着什么?【答案】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爱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的根本转变,学习不是一中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7.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答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8.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卷三)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及答案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教学论》2.(。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教育政策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地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主体性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5.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A.通过阅读XXX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C.XXX创作诗词《沁园春·雪》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6.一位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于成长的()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切实减轻学生的研究负担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研究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加工策略9.实验证明:研究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A.教师的教学积极性B.学生的参与积极性12.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A.学校管理权B.学生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学术研究权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汇总经典例题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例题一、单向选择(70 题)1、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C.基础课程专业课程D。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2、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A.性格B。
动机C。
兴趣D.意志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
比较均匀D.没有规律4、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A。
记忆力B.想象力C。
注意力D.抽象逻辑思维能力5、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
《论语》B。
《学记》C。
《师说》D.《大学》6、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
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A。
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
发展性评价7、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C。
学生和教科书B。
教师和教科书D。
教学内容和手段8、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明学习成绩差,还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就把小明开除了。
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人格尊严 C.人身权B。
名誉权D。
受教育权9、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2020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和老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A.全面发展B.教书育人C.素质教育D.基本质量本题答案:D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制度。
A.教育职员B.专业技术职务聘任C.职业人员任用D.国家工作人员任用本题答案:B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A.活动和交往B.内部矛盾转化C.自我反思D.课堂学习本题答案:A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本题答案:A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教学要做到()A.及时性B.循序渐进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长善救失本题答案:C6.研究表明,人出生以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是身高增长高峰期,而成年人的身高逐渐停止了增长,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征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本题答案:B7.对于西方政治文明,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后进行普及。
这是体现的教育功能是()A.传道—保存文化功能B.选择—提升文化功能C.传播—丰富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本题答案:B8.以下教学评价不属于依据评价作用来划分的是()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外部评价本题答案:D9.王老师在工作中为人师表,表明了他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A.基本要求B.本质要求C.内在要求D.动力要求本题答案:C10.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以下方式不正确的是()A.主动加强联系,谋求共同立场B.尊重并且迁就,待人公正平等C.征求意见建议,谋求支持配合D.教育学生尊重家长,提高父母威信本题答案:B11.普通话水平属于教师专业素质中的()A.职业道德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文化修养本题答案:C12.1916年()的出版,在20世纪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川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四川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2. 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3.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做了例题后面的练习题后有助于再做同样类型的题,但对做不同类型的题则有消极影响。
这是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4. 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5. 教师的体态语言不属于课程资源(×)6.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一要有学科知识,二要有教育知识,三要有实践知识(×)7.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准入标准(√)8. “哲学家与搬运夫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这句话强调了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9.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而言,攻击性行为是典型的男生行为,依赖性行为是典型的女生行为(√)10.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能背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这就意味着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11.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12.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学生将考试结果不好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会降低自我效能感(×)13. 在课堂上,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们常常会提醒学生“注意啊”“注意哦”。
可见,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14.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说”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皮亚杰用“三山实验”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自我中心性(×)16.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ABC 理论中,A 是指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17. 某些学困生在阅读方面可能比较落后,但是在数学方面可能高于平均水平(√)18. 《教育法》中对违法责任作出规定的规范,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调整性规范(×)19. 通过教师招聘,某学校聘用了小张并签订了教师聘用合同,这样学校与小张形成了教育法律关系(√)20.根据我国的教育立法体制,地方有权根据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教育法规文件(√)21. 教师有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情况,应由其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但不能解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教学论》2.(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教育政策
3.在教育过程甲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地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
5.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
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C.毛泽东创作诗词《沁园春·雪》
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
6.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于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9.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
A.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B.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2.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学校管理权
B.学生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学术研究权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教师专业发展
2.气质
3.陶冶教育法
4.复述策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2.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3.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什么是学习迁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BAA 6—10 BADCA 11—15 BCCCA
二、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4.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三、简答题
1.(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适当的过度学习;
(3)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
(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
(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3.(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4.(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四、论述题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
有多种开端。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学习迁移:(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五、材料分析题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
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
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