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关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关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随着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地深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也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当今重要的课题。

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的课程体系设置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工业发展与升级的方向之一。

因此,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及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快速适应数字化生产的能力。

2.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需要从多个学科中进行整合。

因此,应该将相关的知识馈入课程设计中,包括计算机科学、机械、物理、材料学等专业知识,使课程的内容更为全面和实用。

3.现代生产环境的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机体。

因此,应该注重在现代生产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既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数字化制造环境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践环节应该非常重视。

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实践类课程开设应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数字化模型设计、CAM编程、模具设计等实践类课程,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2.创新能力的锤炼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这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必须素质之一。

3.贴合实际应用的实践项目应该注重开展以实践项目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精细化管理、实现产品数字化与全面素质提升等多维度的实践性项目,全面提高学生在实战中的适应能力。

三、结语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制造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情况报告总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情况报告总

主持人
陈小虎
时间
2005.
1 2 3 4 5 6
陈小虎
2004
付家才
2004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
总课题研究 情况介绍 序 号 课题名称
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液压传动实践教学改革 ‛
1.课题研究主要获奖情况
成果获奖 及专利情况
江苏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江苏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江苏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李文联
2005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 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专转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 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李文联
2005
叶树江
2005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
总课题研究 情况介绍 序 号 课题名称
获奖学校
河北省教学成 果三等奖
主持人
时间
2004
25 26
桂垣
2005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
总课题研究 情况介绍
2.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出版教材情况 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教育 科学“十五”规划教材或专著106部
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40部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
2003年1月6日—8日
1.课题的立项
各类专业教学过程、途径、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各类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各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二、课题立项及研究过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1.适应社会需求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理念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意味着教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产业界密切合作,从他们需求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注重实践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的方法,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注重创新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应该注重创新的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创新思维,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让学校了解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与此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吸纳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资源。

2.优化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摘要:本文基于实践视角,将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聚焦在厘清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变革教学方法上,并就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课程指“课程体系”或“培养计划”,狭义的课程指“单门课程”,与教学密切相关。

王伟廉教授认为,“课程主要指向目标和内容,教学主要指向实现目标、传授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1]。

因此,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涉及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等;教学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涉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

这也是英国课程之父泰勒(Taylor)关于课程所提出的两个基本问题,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所以,从课程的这两个基本问题出发,关于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同时,把两个方面形而上地往上追溯,它们同时必须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包含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三个基本层面。

一、应用型本科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目标?从整体看,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特定学科的“专业主义”和狭隘“职业主义”的混合物[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层次逐步分化,高等教育模式呈现多样化形态,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很难以单一模式适应多样化形态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传统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本科教育合法性问题进行反思。

如何将本科教育的定位或目标用文字来加以描述呢?现实中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表述的。

一是从宏观层面上区别于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科教育目标表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素质”[3]。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k)从生活准备角度提出了本科教育的8项基本目标,分别是:(1)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2)批判性思维能力;(3)道德推理能力;(4)公民意识;(5)适应多元文化素养;(6)全球化素养;(7)宽广的兴趣和知识面;(8)就业能力[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化“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就优化“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高等数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类和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化”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要求改革优化“高等数学”课程。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进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比精英教育阶段相对较差,学生入学平均水平下降。

这种下降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自觉性。

“高等数学”课程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优化“高等数学”课程。

2008年以后进入高等学校的都是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教材的高中毕业生。

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继续,就数学课程来说,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删减了内容、降低了课程的深度与难度,以及相应的高考改革,必然要牵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衔接。

3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观要求改革优化“高等数学”课程。

传统的以知识多寡、学问深浅作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知识质量观必须改变,代之以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质量观。

就“高等数学”课程而言,不是学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学得越深越好,而是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限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上,放在学生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与精神上。

4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要求改革优化“高等数学”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限度”的原则,突出思想性,强调应用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

()、1300,。

,。

、,:(1),,,。

(2),。

(3),、。

(4)、。

,。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OBE ,、,“”。

,,,。

2课程团队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GC23)。

作者简介:朱年青,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学。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朱年青1陈晓健2欧阳小琪2任鸿莉2高新星2(1.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工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微生物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用性强。

针对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微生物实验课程进行改革。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OBE 为培养理念,立足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服务地方”的培养特色。

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提升,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微生物学;应用型人才;生物制药中图分类号:Q93-4;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7.20653.1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1]。

,,, ,,。

,,、、、[2]。

,,。

3.2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具有生物制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3,4],“——”,、、。

,,、、。

,,,,,。

,。

,。

,,,,、、。

,,。

,,、。

3.3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5,6]。

,、。

,(1、2)。

、、,,、,,[7-9]。

,,,。

3.4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提升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目标和课程两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成果等环节。

要培养这一能力,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讨论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3.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突出实践性。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室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还应该设置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 课程要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应该贴近产业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途径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途径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途径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汪永高;师皓宇;马尚权【摘要】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工程实践环节薄弱等.华北科技学院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培计划)为契机,依据国家通用标准和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制定了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学校工程教育标准,突出了安全意识、大工程观和专业文化三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提出了重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三位一体的实现途径.【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2)001【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卓越计划;学校标准;安全意识;大工程观;实现途径【作者】汪永高;师皓宇;马尚权【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0 引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 2003年我国工程师总量就超过美国两倍,但达到国际标准的工程师不足总量的10%[1]。

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培计划),华北科技学院的安全工程、采矿工程、自动化专业先后加入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的工程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定位与标准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程性缺失和实践薄弱等问题。

因此需要制定具有安全科技特色的学校培养标准 [2]。

1 学校培养标准制定的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体系由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构成。

国家通用标准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不仅是对国家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学校培养标准则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的满足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培养标准,学校培养标准应高于行业专业标准[3]。

“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李正东李秀玲牟刚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05期摘要:“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为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从“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实现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衔接与贯通,可为其他专业进行“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校协同育人的一种新模式,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

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重庆市进行了高等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试点[1-2]。

本课题从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定位出发,研究“专本贯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3-4]。

一、“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对贯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整体认识,是“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纲领和行为依据,其核心旨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学制为5年,采用“3+2”的培训模式。

学生在高职院校完成前3年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即可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

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阶段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完成第4、5年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即可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中要突出“专本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培养目标要兼具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优势。

要紧密围绕现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不单纯追求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和提升学术发展能力,而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 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 素质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课程体系构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行业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有效 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
1
国外案例经验总结
2
3
紧密结合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发展方向
02
基于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03
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协同培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 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重视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和实训机会
跨学科整合的原则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 课程体系的主要 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各门课程的特定目标,为人才培养提供导向。
定位分析
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定位。
课程内容与设计
内容选择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 性。
内容整合
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融 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作者:王玉莲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年第4期摘要: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它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重要方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探讨其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本科;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72-02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指高等院校中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专业,它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区别于高校中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发现和创新上取得突破的研究型人才,又区别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的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技能实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以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基本特征的高级管理人才。

其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清晰地界定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办学定位,构建评价体系,并探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现途径,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厘清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国内外学者虽然表述的内容及方式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素质、能力、知识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

这在业内已经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基本形成共识。

因此,本文亦采用从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大类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汪禄应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

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

为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同时也关联到我们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球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把握。

1.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应用型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早在19世纪,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洪堡就主张:高等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自由的研究和探索,教学与研究应当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做到有机结合。

而几乎在同时,拿破仑对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则恰恰相反,他把高校当作主要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场所,最终它们的主要职能全都归结为教学。

为此,法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因为高校被认为主要是发展专门实用技术,培养各种专门和职业人才的场所,对实用和效用的追求便完全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

虽然法国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一度成为强大的军事大国,但其发展缺乏后劲,很快就丧失了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就中国来说,在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前的30多年间,“专门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蔡元培等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一系列比较清晰的论述。

蔡元培认为,在高校,“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1]。

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应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作为。

既要“术”,也要“学”;既要讲教学,也要讲研究;既要抓科技的应用,也要抓基础理论的研习和探讨。

作为“应用型院校”,自然侧重于“术”,侧重于“教学”,侧重于“科技的应用”。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学》课程改革研究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学》课程改革研究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学》课程改革研究摘要: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本文以《物流学》为例,阐述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包括《物流学》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体制的改革等方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物流学;课程改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物流已被公认为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这使《物流学》成为被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但由于各学校专业设置基础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以及课程安排思路的差异,致使《物流学》在这300多高校中都一定程度存在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手段及方法单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考核体系不健全等现象。

各校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课时计划安排甚至课程名称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极不利于《物流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基础课有效发挥其入门、衔接等重要功能。

当前我国本科教育从培养目标上基本可以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两大类。

物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普遍倾向于实践能力高于研究型人才、理论能力高于高职高专类技工人才,这都对《物流学》课程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这种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省属高校来说,《物流学》承担着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的基础任务,其内容体系的确立、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以及其他一系列课程改革措施都将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打下关键的基础,并为整个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最重要的铺垫和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该课程的过程中并未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也没有适应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物流学》的理论讲授框架、实践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的有效实施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以对其他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学》开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对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化定位探讨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化定位探讨
机 构 ,是 我 国特 有 的办 学 模 式 虽然 独 立 学 院 在 设 立之 初 就 确 立 了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但 由 于 母体 高校 负 责独 立 学 院的 教 学 和管 理 以及 办 学质 量 的保 证 ,因此 几乎 所 有 的 独立 学院 最 初 都 是 复制 母 体 高 校 的培 养 模 式 和 课 程体 系 。然 而 母 体 高 校通 常 是 综 合 性研 究型 大 学 , 其 教学 目标 是 培 养 学术 性 、 学 术 与 应 用 复 合 性 高层 次 人 才 , 而 独 立 学 院 是 专 业 性 应 用 型 人 学 , 以培 养 应 用 型 人才 为 主 。其 次 ,母 体 高 校 无 论 是 教 学条 件 、 师 资 力 量 、 办 学 经 费 和 基 础 设施 都 不 是 独 立 学 院 能 相 比 的 ;此 外 ,独 立 学 院和 母 体 高校 的生 源 质 量 也有 很 大 差 距 。 由 于上 述 原 因 ,母 体 高 校 的 教 学 计划 的 内容 和 深度 都 不 适 合 于 独立 学 院 的学 生 。 因而 独 立 学 院 的 毕业 生 往 往 发 现 :如 果 选 择 考 研 , 其毕 业 生 基 础 理 论和 研 究 能 力 必然 难 以和 母 体 高校 的学 生 竞 争 ; 如果 选 择 就 业 , 由于 课 程 体 系 不是 为 一 线 生 产 需要 设 置 的 , 自己 具备 的知 识 和能 力与 企业 实 际需 求存 在着 很 大 的差距 。 面对 毕 业 生 就 业难 的现 状 ,独 立 学 院对 简 单 复 制 母 体 高校 的 培 养模 式进 行 了深 刻 的反 思 。在 进 一 一步 明确 应 用 型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 前提 下 ,独 立 学 院 开始 强调 与 一 线 生 产实 践 的 结 合 。 重视 实 践 性 教 学 环节 ,大 幅 度 提 升 实践 环 节 的 学 时学 分 比例 , 期 望 毕业 生 的 知 识 结构 和 能 力 体 系 能够 符 合 用 人 单位 的实 际 需 求 。 但对 于初 次 就 业 的基 层 岗位 而 言 ,独 立 学 院 毕业 生 的实 践 操 作 能 力和 明确 定 位 于 基层 岗位 的高 职 高 专毕 业 生 相 比 并没 有 优 势 。 由于独 立 学 院 属 于 本科 层 次 ,其 毕业 生 对 工 作 岗位 和福 利 待 遇 的 期 望值 必然 高 于高 职高 专 的学 生 ,因此 在求 职 过程 中也缺 乏竞 争 力 。 独 立学 院陷 入 上 述 的 困境 ,其 原 因 在 于没 有 对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目标 进 行更 精 确 的 定位 , 因而 在 建 构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时 未 能 明确 目标人 才 市场 的 需求 ,和其 它 高等 院校 形 成差 异化 竞 争 。 三 、依 据 独 立 学 院 的特 点 对 其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目标 进行 精 确 化 定位 独 立学 院属 于 应 用 型本 科 教 育 ,和 其 处 于 同一 层 次 并 形 成 直 接 竞 争 的 高 校主 要 有 地 方 性本 科 院 校 和 民 办 本科 院 校 。之 所 以 将 这 三 类 院 校 划分 为 同一 层 次 , 是 因为 它 们 有 着 以 下共 同点 : 都 是 以技 术 型 人才 为 主 要 培 养 目标 ;生 源 和 就 业 市场 主 要 是 学 校 所 在 地 及 周 边 地 区 ;专 业 设 置 和 人 才培 养 主 要 服 务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 但 这三 类 院校 也有 着 各 自不 同的 特点 。 地 方性 本科 院校 属于 公 办 院校 ,数 量 占普 通 本科 院校 的9 0 % 左 右 。其 中大 部分 院 校有 着较 长 的办 学历 史 ,特色 专业 优 势 明显 ,声 誉 卓著 ,能够 吸 引众 多的优 质生 源 ,师 资 队伍建 设 也较 为充 分 。但 这 部分 院校 为 了应 对激 烈 的市场 竞 争 ,人多 致力 于 依托 优势 学科 提 升 学 校 档 次 ,将 综 合 性 研 究 型 大学 或 研 究 教 学 型大 学 作 为 发 展 目 标 ,其 应用 型人 才 的培 养也 指 向研 究 生层 次和 工程 型人 才 。 地 方性 本科 院校 中还 有 约2 0 % 的新 建 本科 院校 ,是 由专科 院 校 通 过合 并 、重 组 、升格 而来 。新 建 本科 院校 虽然 办 学定 位和 人才 培 养 目标 有所 改变 ,但教 学和 管理 模 式 、课程 体 系 、师资 队伍 依然 带 着 专科 院校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建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思路在实践中逐渐得到明确,以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不少高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相应展开教学改革,调查中发现一些艺术理论教学状况并不理想。

本文以《艺术概论》课程为例,进行粗略分析。

《艺术概论》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入门级课程,同时也是专门研究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基本原理的研究性课程,是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石。

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对艺术现象的理解能力也较差,种种原因导致《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以下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分析1.艺术理论教学呈现边缘化现象。

不少艺术类学生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作用并不了解,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培训并没有多大用处,更有人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门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重视的是本专业的技能课,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只能说明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理论课程在提高艺术素养、丰富艺术技能方面的重要性,而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抽象复杂的理论课程对他们而言存在难度,长时间积累导致他们对理论课存在厌学心理,导致这门课程的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针对性不足。

目前使用的《艺术概论》教材在国内较为通用,主要分为了艺术总论、艺术系统和艺术种类三大板块,框架结构比较明晰,在阐述艺术的各方面理论与知识上比较详细、完整,但是在笔者看来,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当前的教材内容对艺术类学生來说过于面面俱到、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少学生反映教材内容太多,理解与记忆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实这本教材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对于研究性的综合性大学来说比较合适,而对于部分学院要根据当前学院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等来进行整合内容。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探讨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探讨
3 . 与课 程 体 系 配 套 的 教 材 建 设
2 . 课程体系很难体 现以“ 应 用” 为基础 , 与专业需求脱节严重

教材在章节安排 , 习题设置上应针对 不同专业有所标识 , 比如 : 食 品科 问题 ; 第二 , 培养理性思维 , 因为高 等数学 多数设在 大学 一年级 , 培 养 良好 学工程 专业可 以把多元 函数积分 、 级数设 为选修 章节 : 课 后 习题 中的 工程 的理性思维对学生尤其是工科 学生后续课 程 的学习非 常有益 ; 第三 , 了解 应用问题 可以设 为自动化 、 机械专业的必作题 目, 其 它专业作为选作题 目: 定 的数学 文化 , 适应 素质 教育 的要求 ; 第四, 为今 后 的进 ~步深 造打下 为了适应部分学生的考研需求 , 部 分章节 编写作 为选修 , 课 后 习题 增加选
育为主 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 院。但随着教 育部对 独立学 院办学 的六个独 很多独立学 院提 出了“ 必需 、 够 用” 的原则 , 但是 通过调查 了解实施 的 立要求 , 其逐步与母体学校分离 。 且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 人才的需求 。 绝 大 不尽如人意 , 多数停 留在书面改革。我们 认为独立学 院地课 程体系原则应 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 “ 高 素质应用 型” 人才。而 由于其办学 较 直接反应 在教学 内容 的选择 、 课程的授课模式 、 教 师的授课 观念等方面 , 应 晚, 面对 的是全新的教育对象 , 且在联合办 学期 间受母校课 程体 系的影 响 根据学生的现 实情况 , 立足 实际 , 打破 为教 而教的约 束。不主 张知识一 定 颇深 , 很多课程只是单纯以“ 压 缩饼干 ” 的形式 向独 立学院转 变 。 自然很难 是系统 、 完备 的; 不主张为完成核定 的教学内容疲于赶教 学进度 , 不考虑 实 适应其培养 目标的需求 , 其中高等数学课程的 问题也 很突出。因此如何 改 际对象的接受能 力; 不主张一味的卡 “ 够 用”的原 则 , 即专业课 需要 的内容 变由普通本科院校沿袭下来的高等数学课程体 系, 构 架适合独立学 院自身 就讲 , 否则就 不讲 , 久而久之 , 数 学教学 形成 了一种浅薄 的实 用主义观 念 , 需 求的新体系成为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 大大降低 了这 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独 立 学 院 高 等 数 学 课 程体 系现 状 分 析 2 , 坚持 以“ 应用” 为基础 , 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课程体 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体 系 ;另一方 面还要 根据专业 能力 的培 养需求 以及未来 职业 需求 ,建 构起 以提 高基本技能与专 业技 能为 目标 的实践课 程 体系 , 由此构成人才培养 的主体 框架。
目前 我 国以 应 用 型 为 主 要 人 才 培 养
习计算 机高级语言不 同语 种。理工类专 业 主要选 择 CC +语 言, /+ 经管类选择 V — I S A F X R 文科 类选择 V S A B — U L O P O, IU L A SC, I 音体 美类 选择 网页制作 , 闻专业 新
落实及 人才培养规格 的实 现最终都 必须 通 过课 程来完成 ,因而如何 明确 与应 用 型人才培养相适应 的课程定 位 ,明确 各 类课程 在培养过程 中的价值 与功用是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面 临 的现 实 性 问 题 。 与 研 究 型人 才 培 养 不 同 ,应 用 型 人
标 的 落 实及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 实 现 最 终 都
必须 通 过 课 程 来 完 成 , 因 而如 何 明确 与
教学实践 中实现双重诉求 的科学统 一。
在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规 约 下 ,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相 适 应的课 程 定位 , 明
校都 要在培养过程 中落实 ,但高校 明确
【 文献编码 】 o 1. 6 ̄in 40 di0 99 . . 5— : 3 s0 s
实践提供有效 地工具性 、 技能性保障 。 以
计 算 机 基 础 为 例 ,不 同专 业 可 以选 择 学
近 年来 , 展 应 用 型 本 科 教 育 、 养 发 培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 为许多 高等院
的基本 相 同 , 应用 型人 才知识 、 力 、 将 能 素 质 各 方 面 的培 养 目标 落 实 在 各 个 课 程 平 台 与课 程 模 块 上 。不 同 的 课 程 平 台 与 课 程 模 块 上 各 有 自己侧 重 的 使 命 。 根 据 笔 者 的 调研 ,大 致 有 通 识 教 育 、专 业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摘要】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完成,因而如何明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定位,明确各类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与功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定位
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成为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完成,因而如何明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定位,明确各类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与功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与研究型人才培养不同,应用型人才是以社会实际需求和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它既关注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关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

课程的设置也在两个层面上组织,一方面强
调对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获得未来发展的“学位和学术通行证”;另一方面强化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相关技能的训练,即获得“能力和技能通行证”,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有机结合。

这种培养目标和人才特征就决定了它的课程体系、课程定位、教学方法都会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诉求,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双重诉求的科学统一?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规约下,课程体系建构就必须兼顾学科体系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为突出应用型的人才特色,一方面要重新确定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建构起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由此构成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

目前我国以应用型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大都选择分割组合的思路,通常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虽然各高校的命名方式不尽相同,但平台及模块的建构方式及设置目的基本相同,将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各个课程平台与课程模块上。

不同的课程平台与课程模块上各有自己侧重的使命。

根据笔者的调研,大致有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四个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体系中的各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担负不同的职责,并凸显“应用型”培养特征。

通识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工具方法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体育,在此基础上还有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主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学生所选专业之间课程内容并不重合,公共选修课程还特别强调文理之间交叉渗透。

通识教育平台的系列课程大多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是必须开设的,各类高校都要在培养过程中落实,但高校明确以应用型为主要培养特点之后,通识教育平台的系列课程也应该结合专业培养的具体需要,以有助于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进行调整改革,强化专业针对性,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操作实践提供有效地工具性、技能性保障,以计算机基础为例,不同专业可以选择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不同语种。

理工类专业主要选择C/C++语言,经管类选择VI-SUALFOXPRO,文科类选择VISUALBA-SIC,音体美类选择网页制作,新闻专业选择数字媒体技术。

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全面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来建构的,其目标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
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因而很多学校为了给技能型课程和实践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以“广、浅、新、用”为原则,将以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进行整合或压缩。

在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在学科的长期发展中积淀而成,变化较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构成未来求变创新的基础,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打下“以不变应万变”的扎实基本功,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压缩整合的前提是必须保障基础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便是以应用型为目标的本科教育,仍不同于职业教育,它要求学生会操作也懂得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因而笔者认为.基础性课程与“应用型”的呼应应集中在教学的方式上,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挖掘基础课程的实践因素,提升实践理念,尝试在授课、考核等教学环节中渗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平台通常采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与行业发展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课程与各职业发展方向对应,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其内容以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如德州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各专业均要展开毕业生从业情况调查,由此确定学生职业发展的主要走向,并据此各专业设计出3~4个职业模块课程,这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空间。

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设置了师范教育、新闻传播、文秘3个职业模块。

德州学院每个专业至少设
置2~3个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和就业意向选读不同的模块课程。

在实际的行业发展中,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采用,技术更新越来越快,这类直接导向应用的课程也必须保持足够的灵活性,适时地更新调整,才能保持其有效性。

也有学校直接和企业及用人单位联合,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

实践教学是没有围墙的,必须打通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

落实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在这个环节,不同专业间的差异较大。

以德州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实践课程的建设中,该校尝试了“专业实践教学一社团活动实践教学一综合实践教学”三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实践教学依托实习基地,按照见习一实习一综合性毕业实习的顺序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1~7学期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

在社团活动实践教学中,该校建立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队伍的紧密配合、相互联动的学生活动组织体制。

围绕实践教学,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比赛活动,并做到了系统化、常规化。

综合实践教学,包括各种专业形式的比赛、创作,也包括各种社会考察与社会服务,是学生在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的整合与升华,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及质量规格之后,还应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使人才培养成为一个课程之间能和谐联动的高效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