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的危害
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47f3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c.png)
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心理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展阶段可能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
本文将探讨心理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儿童阶段的心理疾病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心理疾病的早期往往不易察觉。
其次,儿童心理疾病常常影响学业和社交功能的发展,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以及孤独感等。
最后,儿童心理疾病的起因多种多样,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生活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因素。
对于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通常是首要的选择,有时医生还会根据病情考虑药物治疗。
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疾病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易于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他们可能出现自我认同问题、反叛行为、自我评价低等心理问题。
其次,由于在心理发展上的不稳定性,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诱因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异常症状。
最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强调家庭的支持和心理咨询,并且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进入成年阶段后,心理疾病的特点有所改变。
成年人常常承受更多的压力,如职业压力、家庭关系等,这些压力容易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由于成年人的决策和责任能力较强,他们更容易寻求专业帮助和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并且也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锻炼等。
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早期干预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庭的支持和关注至关重要,早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展。
此外,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应该承担起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新科目和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
![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7326bcf7f1922791688e83a.png)
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一:发育障碍:(1)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说话晚、语言落后,反应差,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如同龄儿;进入小学后成绩差;(2)孤独症(自闭症):同龄儿人际交往差、不主动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特殊、刻板行为,部分伴有语言发育障碍等;(3)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说话迟、词汇量少、吐词不清、口吃等;(4)运动发育障碍:运动能力笨拙、动作协调性差、拖拉、体育成绩差等;二: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进入小学后上课走神、小动作多、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学习拖拉、成绩波动大等,容易发脾气冲动;三: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但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欠佳、偏科、学习拖拉、不主动学习、厌学等。
四:抽动症:(1)运动抽动:眨眼、歪嘴、皱鼻等面部怪动作、耸肩、扭脖子、甩头、肢体抖动等,有些为深呼吸、叹气样动作;(2)发声抽动:清嗓子、咳嗽样动作、喉咙发声、怪叫、说脏话(秽语)等。
五:儿童一般行为障碍,这是儿童很常见的行为、看上去似乎危害性很小,但是持续存在得不到及时矫正治疗,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这类疾病很广泛,如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异物(如衣服、被盖、铅笔、遥控板等),发脾气(暴怒发作),拔毛发癖(控制不住拔自己的头发、眉毛、睫毛等),夹腿(擦腿)综合征(儿童夹腿、摩擦会阴部的习惯性动作),屏气发作,儿童攻击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过度依赖,对立违抗性障碍(不服从、挑衅、敌对等),品行障碍等。
六:睡眠障碍:夜惊症(入睡后不久惊恐样发作、尖叫哭闹、很紧张恐惧状),睡行症(梦游症),夜醒症,磨牙症,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病等。
七:进食或排泄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遗尿症(包括尿床),遗粪症等。
八:儿童情绪障碍:学校恐惧症(不愿上学、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学),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
九:儿童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f493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5.png)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简介这篇个案分析将探讨一个幼儿心理疾病的案例,了解其病因、症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提供有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但请注意,本文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案例描述该个案涉及一个名叫小明的4岁男孩。
小明的父母向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反映,他似乎有些行为异常。
根据父母的描述,小明表现出以下症状:1.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学校期间很难专注于任务,经常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业下滑。
2. 冲动行为:小明常常没有控制力,经常打断他人讲话,无法等待轮到自己发言。
3. 频繁激动: 小明经常情绪激动,容易发脾气,尤其是当事情不按照他的预期进行时。
父母对于小明的这些行为感到困惑和焦虑,因此寻求专业帮助来了解他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分析根据小明的症状,可能性心理疾病的一个解释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在注意力、冲动控制和过度活动上出现持续困难。
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与ADHD的症状相符。
然而,这仅是初步推测,确诊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
治疗建议小明的父母应该咨询心理医生或儿童精神科专家,以帮助评估和正式诊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专业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小明研究控制冲动、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并建立适当的社交技巧。
2. 家庭教育与支持:支持小明的父母在家中实施专业治疗的行为技巧和方法。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结论幼儿心理疾病对于儿童和家庭来说可能是一项重大挑战,但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并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及早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998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7.png)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疾病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保障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情绪过度,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干扰到日常生活,就可能出现焦虑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害怕、担心、紧张等。
解决方案:1. 创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稳定的亲子关系,加强家庭的支持和关怀。
2. 在学校中进行心理教育,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们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
3.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接受专业的治疗。
二、抑郁症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自责等症状。
抑郁症一旦被忽视或者误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自杀行为。
解决方案:1. 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鼓励沟通和表达情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至关重要。
2. 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并提供家庭支持,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 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ADH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这种障碍往往会对学习、社交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习效率。
2. 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
3. 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如行为疗法、认知训练等,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 在必要的情况下,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
四、挫折心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境。
没有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fd655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6.png)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儿童阶段,他们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担忧。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出现在学校、社交场合、分离他人或面临新环境等情况下。
儿童可能会出现回避、哭闹、身体不适等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欢乐感、兴趣减退等症状。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和消极。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经常打断他人,导致学习和社交困难。
ADHD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交互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ASD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五、暴怒障碍暴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爆发性暴怒和情绪失控。
这些儿童可能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暴怒障碍需要合适的干预和管理技巧,以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六、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对人际交往感到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些儿童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上台讲话或参加社交活动,导致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影响。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逐步的曝光治疗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七、强迫症障碍强迫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儿童自卑心理的危害
![儿童自卑心理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5be301f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9.png)
儿童自卑心理的危害儿童自卑心理的危害自卑是一种心理缺陷,也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儿童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一、儿童由于自卑而导致的孤独心理的危害1、对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
自卑和孤独是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它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
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状态,必将定格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进而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成为问题儿童。
2、严重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抑制能力的发展。
自卑儿童由于“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的作祟,对结交朋友或兴趣索然,或不敢结交,甚至视为“洪水猛兽”;而且由于过度怕羞,从来不愿也不敢抛头露面。
因此自卑儿童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
并由于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因此,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3、自卑、孤独的儿童缺少融入集体的意识和勇气。
由于不太主动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对集体生活缺少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理解,缺少集体组织性和集体荣誉感;对挫折或困难的承受能力差,回避参与任何竞争,甘当逃兵,必将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八种方法应对儿童自卑心理一、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
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
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
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二、语言暗示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心理疾病有什么坏处,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有什么坏处,如何预防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23685e11f78a6529647d53a8.png)
心理疾病有什么坏处,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有什么坏处,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其实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心理不健康了当然要去看心理医生。
但是很多人可能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却不愿意做心理治疗。
记得小编在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学妹,这个学妹的世界观给我的感觉很负面,她不管做什么想的都是坏的一面,而且都觉得世人在针对她。
情绪变化有点反复,当时就觉得她心理不健康。
我说带她去我们的心理老师看看,怎么劝都不同意。
最后只好作罢,凉了小编的一片热心。
有些人说看心理医生费用贵,心理治疗费用确实不便宜,但是在学校时有学校设置的心理老师,这是对学生无偿咨询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原因就是要面子,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件很丢脸的事。
那么,今天小编就跟你们说说心理疾病的几个危害。
危害一: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应急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
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尿急、颤抖等)。
更重者可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休克或死亡。
适应不良反应是由各种精神刺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
在同样的刺激下,有的人很快适应,有人慢慢适应,有人根本不适应,造成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甚至行为障碍,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危害二:轻度心理疾病即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常见为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
危害三:身心疾病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如并发高血压、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危害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机能完全瓦解,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危害五:人格障碍和性变态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可延续终身,性变态是指性心理上的变态和性行为方面的反常。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20e2c08fd0a79563d1e7284.png)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儿童心理疾病应该如何治疗?
![儿童心理疾病应该如何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f3b820a453610661ed9f43b.png)
儿童心理疾病应该如何治疗?
孩子是初生的太阳,是我国发展的希望。
但是如果身体状况优良,却因为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实在是令人惋惜,痛心疾首!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儿童心理问题。
那么儿童心理疾病一般是如何产生,儿童的心理疾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急切的想知道怎么治疗心理疾病。
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由心理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致病病因和症状表现与成年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表现截然不同,这给心理医生在考虑怎么治疗心理疾病时增加了难度。
而家长对孩子症状表现的描述越细致精确,对孩子的疾病确诊和治疗就越能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专家建议,由于儿童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内心较为敏感,
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为激烈,同时又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欠缺,使得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跟大人有效沟通。
所以家长应做到以下两点要求:
一、父母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好奇、喜欢模仿、创新思维的特点应给予理解。
二、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力求一致,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教
育中,对儿童不应有求必应,而应从小培养儿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儿童心理疾病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父母一定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对孩子过于疏离,这样很容放任孩子心理疾病的产生。
孩子在没有朋友、无法与社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最后能依靠的人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积极了解儿童心理疾病知识,防范于未然。
儿童心理疾病知识点
![儿童心理疾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b8a0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f.png)
儿童心理疾病知识点【儿童心理疾病知识点】儿童心理疾病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情绪、行为以及社交能力,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儿童心理疾病的知识点对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责任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知识点。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儿童在学龄期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易分散注意力等症状。
ADHD会给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可能对其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治疗ADHD的常见方法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但在治疗之余,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离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家长或其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过度焦虑和担心的一种心理疾病。
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对分离的过度恐惧,常常拒绝与家长分离,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这会影响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
治疗分离焦虑障碍的常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帮助儿童逐渐适应与家长的分离。
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抑郁障碍会导致儿童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
儿童可能失去对平日活动的兴趣,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对自己未来感到消极。
治疗抑郁障碍的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提供家庭支持和积极的社交环境也是重要的。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在儿童时期出现。
儿童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兴趣和行为方面都存在异常。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人而异,有些儿童可能完全无法与他人有效交流,而另一些则可能在特定兴趣领域表现出异常的才能。
早期干预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社交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疾病。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47cbd6b561252d380eb6e93.png)
专家提醒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作者:佚名】【来源:亚心网】【时间:2008-8-29 】长期从事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自治区胸科医院副院长阿米娜·阿巴斯最近有些忧虑,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里,前去她们医院就诊的儿童中,关于心理问题方面的比例在明显增加,尤其是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以及儿童自闭症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她觉得,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被家长所忽略,甚至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为预防类似现象的发生,8月26日,自治区胸科医院专家及时提醒: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阿米娜·阿巴斯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注重培养,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自己孩子的营养状况、身体疾病和智力水平,而且还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发育及心理健康。
时下的儿童由于受到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有可能就会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或障碍,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大约为2%左右。
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有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
其实,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 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 等。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
儿童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
![儿童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0bdd4a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e.png)
儿童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儿童精神疾病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异常的状态,常常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儿童精神疾病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症状。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指儿童在注意力、多动性和冲动性方面表现异常。
这种疾病通常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初期出现,并可能延续至成年期。
ADHD的症状包括难以集中注意力、易分散、过度活跃、冲动,以及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学习障碍、社交问题以及自尊心下降等。
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通常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
ASD症状的严重程度因儿童而异,但常见的一些特征包括社交交往困难、沟通障碍、刻板重复性行为、固定兴趣爱好以及感官问题等。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儿童在社交和学习方面遇到困难。
三、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儿童中也存在。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以及强迫症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过度担忧、害怕以及强迫行为等。
焦虑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情绪、睡眠以及学习能力。
四、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儿童也可能患有这种疾病。
抑郁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以及对事物的消极态度等。
儿童抑郁症还可能表现出躯体疾病症状,如头痛、腹痛等。
抑郁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五、进食——摄食能量不足障碍(ARFID)进食——摄食能量不足障碍是一种与饮食和摄食行为相关的疾病。
儿童患有ARFID常常对食物存在抗拒或害怕的情绪,可能对某些食物有偏好或者排斥。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儿童不足和营养不良,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总结:以上所述只是常见的几种儿童精神疾病的类型及其症状,具体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可以降低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治疗。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和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指导,以保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福祉。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9aad157d960590c69fc37644.png)
1 / 4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宝贝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您的宝贝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宝贝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宝贝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宝贝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宝贝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宝贝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宝贝。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2 / 4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宝贝,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宝贝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儿童常见的种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的种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70dc2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a.png)
儿童常见的种心理疾病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群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以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焦虑症焦虑症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焦虑症患者表现出过度担心、紧张、害怕等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无法真正解释或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儿童焦虑症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表现,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帮助。
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
患有ADHD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三、抑郁症抑郁症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活力、自卑等症状。
这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症状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
这种障碍会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家长和教育专家应该提供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
PTSD常发生在经历过身体或心理上创伤的孩子身上,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家庭暴力等。
这些创伤经历会引发儿童的恐怖、回忆和避免行为等症状。
家长和社会应注意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儿童度过创伤后的困境。
六、厌食症和暴食症厌食症和暴食症是儿童中的两种常见的进食障碍。
厌食症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和恐惧发胖等症状;而暴食症患者则会出现大量进食和无法自控等症状。
这些问题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d93552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2.png)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使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
益突出。
以下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1. 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自责、自卑等。
2. 焦虑症:儿童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紧张、恐惧等,会影
响到学习和生活。
3. 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
洗手、检查等。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冲动等,影响学习和社交。
5. 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为等。
6.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
为等。
7. 反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反社会行为障碍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欺骗等。
8. 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9. 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等。
10.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惧症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如恐高、恐狗等。
以上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5岁小孩好胜心理疾病
![5岁小孩好胜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1bccb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3.png)
5岁小孩好胜心理疾病5岁小孩好胜心理疾病当我们想到心理疾病时,往往会想到成年人或青少年,但事实上,儿童也可能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其中一个相对较常见的问题是5岁小孩的好胜心理疾病。
尽管好胜本身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当它过度进展时,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进展造成负面影响。
好胜心理在儿童中并不罕见,而5岁是一个孩子开头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比较的时候。
孩子们经常试图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中表现精彩,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这种追求背后的动力是盼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伴们的赞许,从而增加自尊心。
当这种追求过度时,好胜心理就可能演化成一种心理疾病。
一个过度好胜的5岁孩子可能表现出以下行为:过于关注成果和排名、对失败或批判过度敏感、过分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过于苛刻、不接受失败并表现出生气或懊丧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自卑感和社交问题。
那么,好胜心理疾病的缘由是什么?讨论表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人因素都可能对孩子的好胜心理进展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中过分强调竞争和胜利,或者对孩子的表现过于苛刻,可能会增加孩子好胜心理疾病的风险。
过度关注孩子的比较和竞争,也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培育出过度好胜的心态。
对于5岁小孩的好胜心理疾病,家长和教育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家长应当供应一个乐观的家庭环境,鼓舞孩子依据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来评价自己的价值。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来培育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念。
教育者应当采纳一种鼓舞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教育方式,以关心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共享,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成功。
对于有好胜心理疾病的5岁孩子,专业的心理询问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儿童心理询问师可以关心孩子识别和应对过度好胜的问题,并供应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合作,孩子可以学会更加健康和平衡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竞争和失败。
好胜心理在5岁小孩中是常见的,但当它过度进展时,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到成人的变化与持续
![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到成人的变化与持续](https://img.taocdn.com/s3/m/a44b68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4.png)
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到成人的变化与持续心理疾病是一种在心理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现象。
它涉及到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和变化,从儿童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和持续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发展心理学变化以及对人们的持续影响。
儿童时期是心理疾病的发展的起点。
在儿童阶段,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学习障碍等。
儿童的大脑和心理发展并不成熟,他们可能会面临学习和适应的困难。
此外,儿童时期的环境因素如亲子关系、学校环境等也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疾病在儿童时期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减少疾病对于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交、学业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压力。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进食障碍等。
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社交圈子的扩大以及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在心理健康上出现问题。
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成年期是心理疾病出现和持续的阶段。
在成年期,人们经历了更多的生活和职业挑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重要影响。
常见的成年期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生活事件的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成年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定期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帮助成年人应对心理疾病非常重要。
心理疾病的持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一些人来说,心理疾病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身存在。
这需要有效的治疗和持续的心理支持。
定期的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等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此外,心理疾病的持续管理也需要个体本身的积极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支持和帮助,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到成人的变化与持续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4fb6a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4.png)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1:咬指甲
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我们经常都会见到他们咬指甲,其实,这样的行为很不好,程度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出现,还有可能出现甲沟炎等症状,但是,另一个原因表面,喜欢咬指甲的儿童,一般都是睡眠不安和抽动,这要引起注意。
心理疾病2:口吃
口吃,相信大人们都知道,就是说话语言中断、重复,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语言障碍,一般都是出现在5岁左右的儿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及时的帮他们更改。
心理疾病3:遗尿症
五岁以上的儿童,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而且经常在夜里会尿湿床,像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不能忽略,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都是在5~10岁,男孩会比女孩多。
心理疾病4:入睡困难
有很多的儿童,临睡觉时,不愿意上床睡觉,或者躺在床上,也不容易睡着,且还不停的翻动,直到很晚或者累了才睡,这类孩子也是有心理疾病哦!
心理疾病5:偏食
偏食在四岁以上的儿童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特别是城市里的儿童,有25%左右的儿童都会偏食,农村里的儿童占10%左右,这点,家长们一定要好好的教育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疾病的危害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和对健康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和对健康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心理咨询的儿童很多,通常这些儿童心理疾病会给孩子带来以下几点伤害:
*1、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应急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
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尿急、颤抖等)。
*2、轻度心理疾病,即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常见为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
*3、身心疾病,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如并发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神经性皮炎等。
*4、严重精神疾病,儿童患者的心理机能完全瓦解,主要有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可延续终身。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儿童心理疾病给孩子带来的几点伤害,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并且给予孩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