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申报陈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制特色专业申报汇报
![机制特色专业申报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c982222a5e9856a561260a9.png)
教学与生产两项工作,两栖生态
四、重点建设内容
(五)完善“前校后厂、体系完善”的专业实
践教学条件
专业实训教学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生产化 ——校中厂 新增引进企业1家 校外实习教学化 ——厂中校 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家
四、重点建设内容
(六)形成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内涵丰富、开放
互动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人才标准、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全部精心设计;
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各环节精细化管理 3)职教新干线为平台的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实施网络教学 资源丰富、趣味性强、网络教学、全面共享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形成“一平台、二对接、三合作”的长
效合作机制
一平台——系企融合的合作平台 二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生实习与就 业的对接 三合作——专业建设与教学、产品生产与技术、 人员培训与互聘三方面合作。
弹性化 学籍管理
多元化 考核体系
学院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
二、建设基础
8.毕业生就业率与企业满意度高,社会培训与技术
应用服务能力强
规模与质量: 在校生:780人 企业与社会培训: 2008:1104人次 2009:1281人次 2010:1607人次 技术与加工合作: 近三年共24项,
双证率:100%
四、重点建设内容
(二)完善“系企融合、实境教学、精细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扩大规模,优化环境
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课时的55%以上 课程标准与培养过程精细, 评价主体多元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三)优化“能力主线、任务引领、素能并重、动 态更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申报陈述
![特色专业申报陈述](https://img.taocdn.com/s3/m/44275c6331b765ce05081455.png)
专业创建期间,采取商学院领导,专业主任负责制,进行具体创建和运作。
• (二)严格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工作室职责、例会制度、问责制度、详细工作规划、年
度工作计划,制定和不断完善工作室有关管理规定,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做到有章可
循。 • (三)资金支持
经研究,将投入200万元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完善资金。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餐饮服务行业, 培养具备相关职业领域文化素养, 掌握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必备 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相关 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能胜任中式、西式菜肴制作、中 式西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岗位 的工作,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 2. 引入第三方评价,培育社会评价中介
机构、培养高水平的评价队伍 • 3. 建立教学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
合的考核制度
• 4.实行教考分离 • 5.完善毕业生跟踪及“五率”考核机制
四、改革举措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成并运行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
• 基于“整合资源,多元合作,深度融合,共 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入开展与政府、 行业、企业、学校的多元合作,形成“校企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办学机制。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 探索适合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发展机制,建 成并运行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二是积极 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张彬:高级烹调技师 中国烹饪大师
杨清:高级面点技师 兼课教师: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全国中餐技能创新能手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⑵实训基地建设设施齐备
• 校内建有烹调工艺与营养实训中心1个、烹饪基 本功实训室1个、已在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室、 东坡菜研发中心1个,其中烹饪实训中心内设有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PPT演示课件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27060167ec102de2bd89aa.png)
技能)方向——商品经营管理方向 1. 掌握对客户进行服务与分析管理能力的职业技能。 2. 具有库存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 3. 能根据销售信息进行商品销售分析,进行商品采购及上架下架建议。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 四、综合实训
•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三结合、一协调”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从而使专业 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培养目标与用 人标准一致。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 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 对接。
近三 年招 生与 就业 情况
招生数 毕业生数 就业率
2014年 320 287 99%
2015年 370 313 99.7%
2016年 480 435 99.3%
9
资讯
谢谢观看!
10
•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起,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联系电 子商务企业实习、实训,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生动有趣、并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使课程教学在形式 和内容上都向着更先进、更有效、更方便、更实用的方面转变。
8
资讯
用人单位质量评价
近年来,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 生,双证书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7.5%,专业对口率75%,稳 定率72.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得到用人单位 的广泛好评。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 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集中实训或社会实 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训,增强其工作的 适应能力,为企业实习和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三结合、一协调”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从而使专业 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培养目标与用 人标准一致。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 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 对接。
近三 年招 生与 就业 情况
招生数 毕业生数 就业率
2014年 320 287 99%
2015年 370 313 99.7%
2016年 480 435 99.3%
9
资讯
谢谢观看!
10
•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起,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联系电 子商务企业实习、实训,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生动有趣、并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使课程教学在形式 和内容上都向着更先进、更有效、更方便、更实用的方面转变。
8
资讯
用人单位质量评价
近年来,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 生,双证书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7.5%,专业对口率75%,稳 定率72.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得到用人单位 的广泛好评。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 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集中实训或社会实 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训,增强其工作的 适应能力,为企业实习和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PPT参考幻灯片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57d4644580216fc710afd7e.png)
4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对接岗位任职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 职业岗位,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现代 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职业岗 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解构现行课程体系, 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 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具有行业特色 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9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吸引社会多方参与,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从效益和社会认可的角度,吸收第三方评价机构,将
社会效益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评价、职业资格证书评 价、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质量体 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产现场评价等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针对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 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按照“理实一体化” 课程要求,以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针对性设计 学习情境,在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制定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同时,教师和工程 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针对性强、与生产实际结合紧 密的特色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1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立足产业集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推 进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区域”意识和 “本位”意识,立足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集聚力量进行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 专业建设。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对接岗位任职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 职业岗位,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现代 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职业岗 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解构现行课程体系, 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 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具有行业特色 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9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吸引社会多方参与,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从效益和社会认可的角度,吸收第三方评价机构,将
社会效益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评价、职业资格证书评 价、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质量体 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产现场评价等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针对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 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按照“理实一体化” 课程要求,以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针对性设计 学习情境,在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制定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同时,教师和工程 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针对性强、与生产实际结合紧 密的特色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1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立足产业集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推 进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区域”意识和 “本位”意识,立足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集聚力量进行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 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PPT课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b1154eeff9aef8941e06ca.png)
精品课件
5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针对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 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按照“理实一体化” 课程要求,以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针对性设计 学习情境,在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制定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同时,教师和工程 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针对性强、与生产实际结合紧 密的特色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精品课件
1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立足产业集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推 进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区域”意识和 “本位”意识,立足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集聚力量进行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 专业建设。
精品课件
8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满足“中国创造”需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与国际企业深度合作,采取第一、二课堂相结合、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国际化企业元素、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能 力环节、在实训基地中设立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中开发创新实 践岗位等措施,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贯穿于人才培 养的始终,让学生认识高端产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接受现代企 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的流程和技能,实现 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精品课件
12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1.联合制定岗位职业标准
说专业比赛ppt课件
![说专业比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d3c90177232f60dccca10e.png)
一、专业现状
高速雕刻机
2007-2008年, 经多方筹资,又投 入1500万元,建 成 “君远科技 楼”,并配置了大 量的专业设备。
三坐标测量机
君远科技楼
加工中心
线切割机床
数控铣床 数控编程与仿真
一、专业现状
数车18台、数铣11台、加工中心9台、电加工4 数控机床数量 台、高速雕刻机4台,共计46台。
“君远技师班”特色显著
工学结合; 小班化教学; 助学奖生均3500元/年; 培养技术精英。
三、问题与措施
3
2
1
部分数控设备比较 陈旧,不能满足复 合工种、多轴(四 轴以上)和高速加 工专业发展趋势的 要求。
一部分教师是通过 考证形式完成双师 素质结构转型的, 缺乏企业生产实践 经验和现场管理能 力。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4
依托全国职教师资培 训基地进行专业建设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近3年本专业共培训职教师资和企业 员工1600多人次,年均500多人次。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5
依托“数控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 创新设计大赛”平台以及数控技能省 赛和国赛训练基地进行专业建设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 2008年市优秀课程、 2009年市精品课程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 2007年市优秀课程、 2008年市精品课程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2009年市优秀课程
获得上级划拨建设经费24万元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3
依靠能工巧匠、行业专家 和特聘专家进行专业建设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二、经验和特色
专业申报PPT演示课件
![专业申报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94ad3d02768e9951e738ed.png)
11
遂昌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浙江省机电行业已经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共21个,占浙江产业集 群总数41个的51.2%
5
2.1.1 市场营销在浙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拓展内需市场。充 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建立完善浙江产品营 销体系,稳步推进浙江品牌连锁专卖网络、浙商营销网络和 名品展销中心建设,不断扩大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 营销专业面向现代生产企业、贸易产业培养营销人才,满足 企业战略发展,市场开拓的需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贯彻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精神。
8
2.1.4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优势
需求大
就业率高
平均工资水平 较高
2011年富阳人才网5月份部分企业营 销类岗位招聘情况 2011年浙江机电英才网机电企业营销 类岗位招聘情况表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0%, 比全国同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两个 百分点。
2011年5月浙江人才网营销类岗位与 其他岗位平均工资对比情况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报告
专业名称: 市场营销 专业代码: 620401 专业负责人:
1
市场营销专业调研和论证
1、专业基本信息 2、市场营销行业分析 3、人才需求分析 4、专业筹建情况 5、教育行业分析 6、专业发展规划
2
1、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入学要求 修业年限
市场营销 620401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基本学制3年
2
2011年5月 15
8
549
159
29%
用人地点 杭州 金华 湖州
温州 宁波 嘉兴 绍兴 衢州 台州 丽水 舟山
11
2011年5月浙江人才网营销类岗位与其他岗位平均工资对比 情况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PPT演示课件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27060167ec102de2bd89aa.png)
营销、网上商务运营及网站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 人才。 • 二、基本要求 •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一)职业素养 •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 制度。 • 2. 具有诚实守信、顾客至上的职业意识。 • 3. 具有严格遵守企业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职业态度。 • 4. 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 • 5.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三结合、一协调”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从而使专业 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培养目标与用 人标准一致。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 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 对接。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 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集中实训或社会实 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训,增强其工作的 适应能力,为企业实习和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6
资讯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学校教师及理 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即将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 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各行各业,使 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 ——电子商务
2017年5月 唐莉莉
1
资讯
目录CONTENTS
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用人单位质量评价
•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三结合、一协调”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从而使专业 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培养目标与用 人标准一致。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 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 对接。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 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集中实训或社会实 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训,增强其工作的 适应能力,为企业实习和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6
资讯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学校教师及理 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即将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 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各行各业,使 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
省级示范专业申报汇报 ——电子商务
2017年5月 唐莉莉
1
资讯
目录CONTENTS
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用人单位质量评价
国贸特色专业申报汇报
![国贸特色专业申报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1808bdbdf111f18582d05a3e.png)
景
微观 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建设基础
专业基本概况:
1999年开办 2007年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在校生规模336人 毕业生累计1575人 建设费用60万
建设基础
专业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建设基础
1.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带头人
裴子英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高校教龄32年
专职教师职称
教授3人 副教授9人 讲师5人 合计:17人
提高科研和教研 水平
结合实际,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组建研究梯队、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学校支持和保障
? 希望学校与学院为专业建设提供各种支持 和保障。
谢谢各位专家!
Thanks for your time
我的工作展望
My job perspective
二、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
实验课程:
ERP
国际市场营5销门综合训练 会计实课务程模资拟源实验
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
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
学3年门论文 培专训业资实源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5.实验、实 践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
学科竞赛
No Image
二、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
6.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学生思想素质 : 有理想
拥护党的领导 团结、合作 认真、刻苦
关心同学
理论水平: 基本理论与技能
数学建模、 英语竞赛获奖 外语四级通过率
70%以上 计算机通过率96%
以上
就业与考研: 一次就业率80%
以上 面向沿海省份
考研成绩较好 211、985院校较
多
三、专业特色
教学理念
面向社会 面向企业 面向学生
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ppt课件
![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d80c6bf18583d04864596f.png)
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报关与国际货运
陈述人:陈广晓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报关与国际货运
汇报思路
措 现施 状
未 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目录
专业简介 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方案 进度安排 预期成果 学校支持与保障
工业与信息箱学院
第一 专业简介
报关与 国际货运
专业
☆2006年申报,2007年经广西区教育厅批准开始 招生的专业 ☆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双重背景下 ☆根据地方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与产业服务的基 本原则开设的新兴专业 ☆专业开设之初我们就制订了具有报关与国际货 运产业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 ☆目前,在广西区内我院是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较早的高校。
☆校流内实条训基件地 :
内容等。提供报关和货代岗位(填单、制单、跟单、仓储、理货、)校外 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目前,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设备较为齐全,现
拥有实2训个北 基海 地校海内志船实舶代训理室;训和一主 毕要 业是提 实报供 习船 、关舶 顶代 岗与理 实国岗 习位 和际( 就租 业货船 ,运、 参订 与软舱 人、 才件仓 培实储 养、 方训理 案货 的室) 修的 订和校 。物外实流习、实 实训室,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
☆ 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为北部湾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及相关企业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 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 具有较高岗位操作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3年的建设,在广西区内高职院校中形成鲜明的专业 培养特色。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第三 专业建设方案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现状
特色专业规划与建设指导,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陈述人:陈广晓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报关与国际货运
汇报思路
措 现施 状
未 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目录
专业简介 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方案 进度安排 预期成果 学校支持与保障
工业与信息箱学院
第一 专业简介
报关与 国际货运
专业
☆2006年申报,2007年经广西区教育厅批准开始 招生的专业 ☆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双重背景下 ☆根据地方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与产业服务的基 本原则开设的新兴专业 ☆专业开设之初我们就制订了具有报关与国际货 运产业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 ☆目前,在广西区内我院是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较早的高校。
☆校流内实条训基件地 :
内容等。提供报关和货代岗位(填单、制单、跟单、仓储、理货、)校外 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目前,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设备较为齐全,现
拥有实2训个北 基海 地校海内志船实舶代训理室;训和一主 毕要 业是提 实报供 习船 、关舶 顶代 岗与理 实国岗 习位 和际( 就租 业货船 ,运、 参订 与软舱 人、 才件仓 培实储 养、 方训理 案货 的室) 修的 订和校 。物外实流习、实 实训室,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
☆ 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为北部湾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及相关企业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 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 具有较高岗位操作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3年的建设,在广西区内高职院校中形成鲜明的专业 培养特色。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第三 专业建设方案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现状
特色专业规划与建设指导,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FINAL2009年校级特色专业申报告PPT材料
![FINAL2009年校级特色专业申报告PPT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f68a49a8956bec0975e31e.png)
3.2人才培养方案
• 建设数学类课程群、信息类课程群、专业 方向课程群三群为核心的新型课程建设体 系。 调整宽口径为聚焦两个方向:计算科学、 金融数学(统计)。 融入广东特色和主流学科,对接珠三角规 划。
• •
3.3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 • 建设了数学分析等12门网络辅助课程(专业课程), 建设健全高级程序设计等8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 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选用高水平的教材,打造教材建设的品牌—大 学数学立体化教材。 实践教学有品牌----大学数学建模。 10年的努力,拿遍了全国和广东省所有级别的 奖项,获奖比率在广东省一直处于前列,更令 人欣喜的是我专业学生:05信科2班的韩泽昀、 06信科1班的刑玥铭、06应数班的赖顺祥三位同 学荣获2009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 赛一等奖 。
3 建设基础
3.1 3.2 3.3 3.4 3.5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教学条件、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与社会声誉
3.1 师资队伍
• 基本结构合理:总数15, 教授6,副教授 4,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 • 校级教学名师一人(向子贵教授),南粤 新秀一人(黄辉博士),十佳教师二人 (胡桂武、黄辉博士)。 • 近三年来,学生教学评价优秀率100%. • 教授中大部分有良好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 的经验。
2.2 具体建设目标(2)
• 师资队伍建内涵 1. 通过培养和引进硕士、博士学位及高级职 称教师,实现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80% 以 上。 2. 开展面向课程群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数 学类教师群、信息类教师群、专业方向教 师群三群为核心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3. 创新年轻教师培养模式,实现多元导师制 度。
2.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2.2 具体建设目标
精品专业汇报课件
![精品专业汇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61b3dfd0a79563c1e72c9.png)
随即学院成立 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何院长担任组长
制定了重点专业 逐年实施建设规划
在财力、人力、物力上 给予大力支持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2、专业培养目标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办学定位 市场调研 岗位指向
多证书教育
素质要求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3、人才培养模式
– 与监所单位对接,培养罪犯心理矫治人才 – 产学研结合,探索“专业+监所+师生员工”的
汽车驾驶证考试,2006级学生的通过率为100%。
2008年5月,本专业有11人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 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8人顺利通过考试,通 过率为72.72%。
此外,每年有不少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自学考试, 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9、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80%以上, 68%获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就业率90%以上 对口就业率50%以上 用人单位评价称职率90%以上 近三年专业新生录取平均报到率80%以上。
实践环节
38
23.8 600
24.7
军训
8
5
120
4.9
总计
160
100
2428 100
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全学程学时数的比例: 55.3%
说明
课内总学 时 1768 , 其中课内 实验(训) 624 学时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湖南芙蓉心理咨询培 训中心合作,开办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班。2 008年5月首次开班,培训考试结果喜人,有68% 的同学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三级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毕为双证书人才。
制定了重点专业 逐年实施建设规划
在财力、人力、物力上 给予大力支持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2、专业培养目标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办学定位 市场调研 岗位指向
多证书教育
素质要求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3、人才培养模式
– 与监所单位对接,培养罪犯心理矫治人才 – 产学研结合,探索“专业+监所+师生员工”的
汽车驾驶证考试,2006级学生的通过率为100%。
2008年5月,本专业有11人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 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8人顺利通过考试,通 过率为72.72%。
此外,每年有不少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自学考试, 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9、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80%以上, 68%获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就业率90%以上 对口就业率50%以上 用人单位评价称职率90%以上 近三年专业新生录取平均报到率80%以上。
实践环节
38
23.8 600
24.7
军训
8
5
120
4.9
总计
160
100
2428 100
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全学程学时数的比例: 55.3%
说明
课内总学 时 1768 , 其中课内 实验(训) 624 学时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专业立项申请汇报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湖南芙蓉心理咨询培 训中心合作,开办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班。2 008年5月首次开班,培训考试结果喜人,有68% 的同学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三级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毕为双证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业设置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于2008年开设,是我院在 大别山地区和鄂东片区,根据地方高职院校为 地方经济与产业服务的基本原则开设的特色专 业。黄冈东坡文化底蕴深厚,本专业将东坡美 食文化融于教学中,充分挖掘东坡美食文化系 列产品,让国内外的消费者在吃到可口的东坡 菜的同时,品位东坡美食文化的魅力。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沿海同类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 的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实习实训 条件不够完善,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实训要求。二、 专业团队建设还需加强,教学团队不够强大,校 内专任教师在数量上不足,专业结构不够科学, 师资影响力不大;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建设 滞后,运转不够畅通;四、教学资源建设无法满 足教学需要。
烹调工艺与营养
特色专业申报陈述
CONTENTS
01 背景与基础
目容
04 改革举措
05 实施保障
一、背景与基础
建 产业背景 设 背 景 政策背景
区域背景
1.餐饮业正向品牌化、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2.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 进入了系统化、立体化、战略化发展的阶段
2. 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
建立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职业氛围 浓厚的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基地,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 力培养”的原则下,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改革。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任务)与校内外企业生产实 训相对接,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 识和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办学模式
创新社会资本投资职业教育 的回报机制,以资本为纽带 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 本专业先后与眉州东坡酒楼、 毛家饭店共建符合公办院校 机制建设运转的二级学院, 整合学校、企业资源用于教 学。
2.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为切入点,创新人 才培养的体制,充分 利用企业的人才、设 备和情景资源,让企 业及企业一线技术人 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方、教材开发和课程 建设。
一、背景与基础
2.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专业发展势头良好
• 经过九年建设,专业在办学规模、师资 力量、技能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社会声誉较高,基础良好。 到2017年,学校本专业在校生人数将达 到200余人。该专业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 ,将有利于技能传承和受惠面积的扩大。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⑴专业团队建设加强
(三)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服务 于区域经济”为实训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目 标,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为宗旨,以“技术+技能型”的培养规格 为准则,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以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较完 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
二、专业建设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理念
• 面向武汉城市圈及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模式,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 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贯彻工匠精神的 培养,积极培养既符合餐饮业急需的又有 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职业素养系统培养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 依据职业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工作任务分 析,明确餐饮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职 业能力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确 定课程设置,以餐饮酒店厨房工作 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教学,让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推动课堂教学 方式改革。依据目前和相当长时期 内餐饮企业岗位分工,按照这些岗 位对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推进学生中心有效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开展杰出学徒培养,探索人才分类分层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成立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质物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餐饮服务行业, 培养具备相关职业领域文化素养, 掌握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必备 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相关 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能胜任中式、西式菜肴制作、中 式西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岗位 的工作,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 1.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的评价
• 2.注重高职教师对专业建设和课程 建设的评价
• 3.推行“校、企、生”三方联合考 核评价制度
• 4.深入推进教师“七个一”工程
相关利好餐饮业政策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餐饮的指导 意见》、《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东坡美食之乡、魅力中国城以及大 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系列政策机遇将助力黄冈发展。
一、背景与基础
张彬:高级烹调技师 杨清:高级面点技师 兼课教师: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中国烹饪大师
全国中餐技能创新能手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⑵实训基地建设设施齐备
• 校内建有烹调工艺与营养实训中心1个、烹饪基 本功实训室1个、已在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室、 东坡菜研发中心1个,其中烹饪实训中心内设有 中式烹调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冷拼与 食品雕刻工艺、等实训室10个;校外有眉州酒 店管理有限公司、纽宾凯酒店集团(武汉)有 限公司、北京正院大宅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万豪大酒店等10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于2008年开设,是我院在 大别山地区和鄂东片区,根据地方高职院校为 地方经济与产业服务的基本原则开设的特色专 业。黄冈东坡文化底蕴深厚,本专业将东坡美 食文化融于教学中,充分挖掘东坡美食文化系 列产品,让国内外的消费者在吃到可口的东坡 菜的同时,品位东坡美食文化的魅力。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沿海同类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 的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实习实训 条件不够完善,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实训要求。二、 专业团队建设还需加强,教学团队不够强大,校 内专任教师在数量上不足,专业结构不够科学, 师资影响力不大;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建设 滞后,运转不够畅通;四、教学资源建设无法满 足教学需要。
烹调工艺与营养
特色专业申报陈述
CONTENTS
01 背景与基础
目容
04 改革举措
05 实施保障
一、背景与基础
建 产业背景 设 背 景 政策背景
区域背景
1.餐饮业正向品牌化、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2.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 进入了系统化、立体化、战略化发展的阶段
2. 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
建立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职业氛围 浓厚的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基地,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 力培养”的原则下,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改革。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任务)与校内外企业生产实 训相对接,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 识和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办学模式
创新社会资本投资职业教育 的回报机制,以资本为纽带 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 本专业先后与眉州东坡酒楼、 毛家饭店共建符合公办院校 机制建设运转的二级学院, 整合学校、企业资源用于教 学。
2.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为切入点,创新人 才培养的体制,充分 利用企业的人才、设 备和情景资源,让企 业及企业一线技术人 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方、教材开发和课程 建设。
一、背景与基础
2.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专业发展势头良好
• 经过九年建设,专业在办学规模、师资 力量、技能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社会声誉较高,基础良好。 到2017年,学校本专业在校生人数将达 到200余人。该专业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 ,将有利于技能传承和受惠面积的扩大。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⑴专业团队建设加强
(三)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服务 于区域经济”为实训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目 标,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为宗旨,以“技术+技能型”的培养规格 为准则,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以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较完 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
二、专业建设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理念
• 面向武汉城市圈及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模式,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 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贯彻工匠精神的 培养,积极培养既符合餐饮业急需的又有 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职业素养系统培养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 依据职业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工作任务分 析,明确餐饮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职 业能力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确 定课程设置,以餐饮酒店厨房工作 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教学,让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推动课堂教学 方式改革。依据目前和相当长时期 内餐饮企业岗位分工,按照这些岗 位对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推进学生中心有效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开展杰出学徒培养,探索人才分类分层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3)教学改革开展深入
成立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质物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餐饮服务行业, 培养具备相关职业领域文化素养, 掌握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必备 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相关 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能胜任中式、西式菜肴制作、中 式西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岗位 的工作,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 1.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的评价
• 2.注重高职教师对专业建设和课程 建设的评价
• 3.推行“校、企、生”三方联合考 核评价制度
• 4.深入推进教师“七个一”工程
相关利好餐饮业政策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餐饮的指导 意见》、《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东坡美食之乡、魅力中国城以及大 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系列政策机遇将助力黄冈发展。
一、背景与基础
张彬:高级烹调技师 杨清:高级面点技师 兼课教师: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中国烹饪大师
全国中餐技能创新能手
3.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⑵实训基地建设设施齐备
• 校内建有烹调工艺与营养实训中心1个、烹饪基 本功实训室1个、已在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室、 东坡菜研发中心1个,其中烹饪实训中心内设有 中式烹调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冷拼与 食品雕刻工艺、等实训室10个;校外有眉州酒 店管理有限公司、纽宾凯酒店集团(武汉)有 限公司、北京正院大宅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万豪大酒店等10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