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回归分析课后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1 1 x11 x12 x1p 0 1
3.1 y2 1 x21 x22 x2p 1 + 2 即y=x +
yn 1 xn1 xn2 xnp p n
基本假定
(1)解释变量x1,x2…,xp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且要求
rank(X)=p+1 (2)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即高斯马尔柯夫条件 (3)对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正态分布假定条件的矩阵模型为 ~N( 0,2I n) 随即向量y~N(X , 2I n) 3.2 当(X T X)1存在时,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为&収)収丁丫, 要求出回归参数,即要求X T X是一个非奇异矩阵,|x T X 0,所以 可逆矩阵X T X为P+1阶的满秩矩阵,又根据两个矩阵乘积的秩不大于每一因子的秩rank(X) p+1,而X为n (p+1)阶矩阵,于是应有n p+1 结论说明,要想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未知参数,样本量n必须大于模型自变量p的个数。 3.3 n 注 tr(H) h 1 3.4不能断定这个方程一定很理想,因为样本决定系数与回归方程中 自变量的数目以及样本量n 有关,当样本量个数n 太小,而自变量又较 多,使样本量与自变量的个数接近时, R 2易接近1,其中隐藏一些虚 假成分。 3.5当接受H o 时,认定在给定的显着性水平 下,自变量x1,x2, xp 对因变量y 无显着影响,于是通过x1,x2, xp 去推断y 也就无多大意 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能这个问题本来应该用非线性模型去描 述,而误用了线性模型,使得自变量对因变量无显着影响;另一方面 可能是在考虑自变量时,把影响因变量y 的自变量漏掉了,可以重新 考虑建模问题。 当拒绝H o 时,我们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个检验,认为这个回归模型 已经完美了,当拒绝H o 时,我们只能认为这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了自变量x1,x2, xp 与自变量y 的线性关系,这时仍不能排除排除我 们漏掉了一些重要的自变量。 3.6中心化经验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0,回归方程只包含p 个参数估计 值1, 2, p 比一般的经验回归方程减少了一个未知参数,在变量较 SSE (y y)2 e12 e22 1 2 1 E( ) E( - SSE* n p 1 n p n 2 [D(e) (E(e))2] 1 n (1 1 n 2 en n E( e 1 1 n p 1 1 n p 1 1 "1 1 n p 1 J (n D(e) 1 (p 1)) 1_ p 1 1 1 n p 1 2 2 n E(e 2) (1 h ) 2 1 多时,减少一个未知参数,计算的工作量会减少许多,对手工计算尤为重要。 在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描述某种经济现象时,由于自变量所用的 单位大都不同,数据的大小差异也往往很大,这就不利于在同一标准 上进行比较,为了消除量纲不同和数量级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就需要 化回归系数。 3.7 对y o 1X1 2x2 P X P进行中心化处理得 y y 1(x 1 X1)2(x 2 X2 ) p(x p X P)再将等式除以因变量的样 * y y 1 y 二一---------- (x1x1) V L yy V L yy 2 ------ (X 2 L yy X2 ) p ----- (x p x p) L yy 1 . L ii (x 1 X1) 2 •. L22 (X 2 X2) v L11 L yy L22 p . L pp (x p x p) i L yy L pp 2X2 p X p 所以 3.8 (j为相关阵(r j)p p第i行,第j列的代数余子式) r i2;3 12 11 ? 22 3.9 F j = 将样本数据标准化处理, 然后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未知参数,求得标准 1 SSE SSR SSE SSR SSE SSE SST 空R 2 SST SSE 3.11 SSR j) 1 SSE (n P 1) SSR (j) "SST (n p 八 SSE (j) SSE (n 1) (SSE (j) ( SSE (j) SSE (j\ SSE (n P 1) (n P 1) (SSE (j) ( SSE (j) SSE (j ) SSR j) SSE (j)) (n P 1) (r : TT 2 ) yj 2 r yj (n p 1) ( J) 1 r yj r y2小于i , F j 与 2 r yj 对应, 所以F j 与r ;等价 3.10 SSR n F (n P 1) P SSR _P n P 1 SSE P 1 SSE SSR SSR 证得 R 2 F (n P 1) P 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