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过程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11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
该阶段的特点是铀除用在染料工业外,主要是利用其放射性子体镭,因此,实质上是一个找镭的阶段。除在欧洲和美国发现一系列小矿床外,1913年非洲加丹加申科洛布维矿床的发现,1931年加拿大大熊湖矿床的发现,以及葡萄牙贝拉矿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盆地鸠亚木尼勇矿床、澳大利亚镭山矿床和纳米比亚罗辛矿床的发现,则是本阶段铀矿找矿工作的重要成果。
112第二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该阶段是军用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核武器的研制。美国1945年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了世界的核军备竞赛,刺激了各国对铀资源勘查的极大兴趣,在50年代后半叶出现了第一次铀矿勘查的高潮。该阶段相继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铀矿床,如美国的一些热液脉型铀矿床和格兰茨矿带的砂岩型铀矿床、加拿大西部和东部的铀矿床、澳大利亚北部的玛利凯瑟琳和拉姆詹格尔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法国发现一系列花岗岩型铀矿床、前苏联和中亚发现一系列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床,并在1952年发现了乌奇库杜克第一个砂岩型铀矿床和伊犁盆地的含铀煤型矿床,在非洲的尼日尔和加蓬也发现了一系列砂岩型铀矿床。这些重要发现也推动了铀矿找矿理论和找矿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热液脉型铀矿成矿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13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该阶段是军民两用阶段,也是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工作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该时期世界几个重要的铀矿矿集区逐渐成型,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和怀俄明盆地砂岩型铀矿矿集区、澳北的不整合面型铀矿矿集区、西澳的钙结砾岩型铀矿矿集区和南澳奥林匹克坝角砾杂岩型铀矿矿集区、南非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矿集区、非洲中部的砂岩型铀矿矿集区、欧洲的花岗岩型和砂岩型铀矿矿集区、前苏联东部外贝加尔火山岩型铀矿矿集区等。
尽管人们对核能的和平利用早已给予了注意,1942年12月在前苏联已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核反应堆,1945年在前苏联的奥布宁斯克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但大规模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时期主要出现在本发展阶段。这是因为铀矿资源的高速增长为大规模发展核电站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核电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又提出了更大的需求,1967)1971年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第二次铀矿找矿高潮。70年代世界范围出现的石油能源危机极大地刺激了核电的发展, 1976)1982年出现了第三次铀矿找矿高潮,数量众多和类型多样的铀矿床的发现又极大地推动了铀矿地质科学的蓬勃发展。此时期不整合面型、砂岩型、花岗岩型、钙结砾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许多先进理论和找矿技术均走向成熟,这些科技新成就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铀矿勘查事业的飞速发展。值得提出的是砂岩型铀矿原地地浸采冶技术的创立和发展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114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该阶段除少数国家外,总体处于铀矿勘查的萎缩阶段。该阶段加拿大阿萨巴斯卡不整合面型铀矿矿集区和澳北区的不整合面型铀矿矿集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以澳加为主体的大资源量、特富品位的铀矿资源基地,连同南澳的奥林匹克坝角砾杂岩型铀矿一起,对世界铀矿资源的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核电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导致了世界铀价的回落和市场低迷。这对西方一些铀资源大国的铀矿勘查和采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1991年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滑坡和铀矿勘查及科技工作的萎缩,不少国家又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影响到在铀矿勘查及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自90年代中期至今,尽管世界铀价和铀资源市场略有提升,但形成新的大发展阶段尚待时日。
砂岩型铀矿作为一个铀矿类型也经历了自己特有的演化历史过程。自188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发现尤拉凡铀矿区,特别是1951年在圣胡安盆地西南缘发现杰克派尔铀矿床起,该类型即登上历史舞台。自此,在美国陆续发
#
10
#铀矿地质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