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93382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图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_贺亚琴

2007年5月20日《新课程》教师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变为动态的模式图,可以比较直观地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同时随着移动箭头的指向,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1.往返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①———②———③———④———①,纬度由0°———23°26′N———0°———23°26′S———0°,北半球节气由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以一年为周期往返移动。
正弦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从A点到C点(即从北半球的夏至日到冬至日,或从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从C点到E点(即从北半球的冬至日到夏至日,或从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同时在图上还可以判断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犬约位置及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图上的F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即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北移动,再如9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图上的G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间,即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南移动。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如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这一天是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而且越往南白昼越短,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地理太阳移动手手写笔记

地理太阳移动手手写笔记
一天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逐渐西移,故太阳直射点也是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个经度。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移动规律春分日(3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北移。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一幅简单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太阳直射点什么时候开始北移,什么时候开始南移。
太阳什么时候直射北半球,什么时候直射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多少个纬度,一个月移动多少个纬度等。
蕌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方法有:
1、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即为太阳直射点。
2、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3、日期(每一天太阳直射不同的纬线)与时刻(某时刻一定有某个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法。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引言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最高点,即太阳光射到地球表面时垂直于地面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会随时间变化而移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地点。
由于地球的赤道倾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间来回移动,形成四个主要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位置,分别对应着夏至和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或北移最远的位置。
北极圈和南极圈则是两极附近太阳直射点的最远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每天会在东西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每天中午的太阳直射点会在经度上向东移动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所需的角度。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相应地沿着黄道移动。
3. 倾角的倾斜地球赤道与黄道的夹角是23.5度,被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倾斜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范围内移动。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四个主要的太阳直射点。
4. 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还受到节气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不同。
这种变化会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来估算。
以下是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一般步骤:1.获取某一地点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的数据。
2.计算每天的日照时间,即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
3.根据所选日期的日照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在夏 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在冬至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 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而影响该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间。
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的观测方法
01
02
03
使用日晷
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移 动,可以大致判断太阳的 方位和高度,进而推断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
使用天文望远镜
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和光斑 等特征,可以判断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
使用现代科技
使用GPS和太阳辐射计等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精确 测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移动速度。
05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实践应 用
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指导作物种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品种,提高产量和品 质。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可以对不同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和布局提 供科学依据。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差
异。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 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在一年中,பைடு நூலகம்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完 成一次回归运动。
生物多样性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二者之和是90o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夏至
春分
近日点
冬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远日点
秋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思考:1 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今天
③儿童节
儿童节 元旦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
射的点也不同。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 (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垂直)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3:2 4:2513: 24:2513 :2412/ 12/2020 1:24:25 P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24: 2513:2 4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24:2 513:24: 2513:2 4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规律是: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四季的变化。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首先,地球的轨道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来回移动。
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这个运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其次,地球自转使得每天都会有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总体来说,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总结为,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同时每天由于地球自转而在地球上上下移动。
这种移动规律导致了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
冬至日达到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
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达到最小
回归线之间:一年内太阳直射两次,回归线
上直射一次
3.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 夜长短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 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到两极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异
图示
延伸 方向
沿东 西
方向 延伸
更替 方向
南北 方向
成因
太阳辐射随 纬度变化, 导致热量由 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 热量为基础
分布
低纬和 高纬地区
分异规律
水 平 从沿海 地 向内陆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异
图示
延伸 方向
沿平行 于海岸 线方向 延伸
更替 方向
成因
受海洋水汽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 南北纬10°至南北
南北纬4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
回归线之间
60°大陆西岸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共42页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北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主讲:胡纯国
旋 转 中 心
自地 转轴
方向
轨 道
速度
公太 转阳
周期
旋
转 中
方向
轨 道
心
自地 转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
西
向 公 太东 转阳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速度
周期
旋 转 中 心
自地 转轴
自 西 向 东 公太 转阳
方向
轨 道
速度
角 两极为0;
赤 速 其他约为
北极上空看- 道 度 15°/时
逆时针
平 线 两极为0; 面 速 从赤道向两
①今天
②元旦
今天
③儿童节
儿童节 元旦
思考:2、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 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冬至
赤道一年有2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次直射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4~5 题。
太阳直射点由 a→e 的周期为(
“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
三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太阳在地球上直射位置移动规律

三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太阳在地球上直射位置
移动规律
嘿,朋友们!让咱一起来聊聊从三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太阳在地球上直射位置的移动规律这有趣的事儿呀!
你想想看,太阳就像个爱溜达的小伙伴,在地球上这儿走走那儿晃晃。
三月下旬的时候呀,它开始慢慢向北溜达啦,就像春天里人们开始出门踏青一样。
这时候北半球的阳光开始变得多起来咯,天气也慢慢暖和啦。
然后呢,到了夏天,太阳这个调皮的家伙就跑到北回归线附近啦,哎呀呀,那北半球可就热起来喽!你看那夏天的大太阳,晒得人都快冒烟啦!就好像我们在大太阳下面被火烤着似的。
再往后呢,太阳又开始慢慢往南走啦,就像玩累了要回家一样。
这时候啊,秋天就来啦,天气也慢慢变凉爽咯。
你说这太阳直射位置的移动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这么一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气候和生活呢。
好比说,夏天太阳直射得多,我们就得穿短袖短裤,吃着冰棍儿解暑;等太阳慢慢往南移了,我们就得穿上长袖长裤,开始享受秋天的凉爽啦。
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热热闹闹的时候,也有安安静静的时候。
太阳的移动让四季更替,让我们能体验到不同的美好。
我们可以在春天去赏花,夏天去游泳,秋天去赏落叶,冬天去玩雪。
这一切不都是太阳带给我们的吗?我们可真得好好感谢太阳这个小伙伴呀!它就这么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所以呀,我们要珍惜这太阳带来的一切,好好享受每个季节的美好,可别辜负了太阳的一番好意哟!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23°26′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34′
二者之和是90o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一轴”指 :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夏至
春分
秋分
赤道一年有2次直射, 春分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
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 2次直射
冬至
时间
太阳直射点 节气 位置
A
3.21
赤道
春分
B
6.22
北回归线 夏至
C
9.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赤道
秋分
D
12.22 南回归线 冬至
课堂练习:
1.某地区有一口 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
C. 由北向南移动
D. 由南向北移动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 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时段: 冬至→春分→夏至
夏至
秋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春分 时段: 夏至→秋分→冬至
冬至
思考: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上、南 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
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C )
A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温带气候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寒带地区
2.正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悉尼的季节应为(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运动实况模拟图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返回
反思: 看完在二分二至四个特殊点太阳直射点在 地球上的位置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全年 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 的?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小结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本节重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 2、确定太阳直射点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活动: 按如下步骤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按等间距画三条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 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 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 迹。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图像表示 夏至日—6月22日
儿童节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思考:3、画图判断二分二至日,近、远日点
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 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 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 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 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思考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 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例: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 转速度快慢?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 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 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 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典例3】俗话说“八月十八观大潮”,2011年9月15日 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 (1)请在下图中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
直 射 点(2)思考:当地球 Nhomakorabea直着身体”公转(黄赤交角为零时),太 阳直射点在哪个地方?是否变化?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夏至 6.22
春分 3.21
(3) 思考:当“地球”斜着身子转(黄
赤交角为23°26′)的时候,太阳直射 点又在哪个位置?是否会变化呢?
注:看模拟图,观察地球在二分二至时 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二分二至 为我国历法中的四个节气,在二分二 至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比较特 殊容易观察)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若黄赤交角为00,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 赤交角为900呢?
思考1: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 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
夏至
秋分 春分
春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可获得两 次太阳直射; (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获得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没 有太阳直射。
23 º26ˊ 23 º26ˊ
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N,之 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S,之后太 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到 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23°26′N。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种周期性 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日 期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答案:(1)如图所示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技巧 (1)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 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地轴北端倾向太阳(或地轴南端偏离太 阳)为夏至日图;反之,则为冬至日图。 (3)夏至日图位于远日点附近,冬至日图位 于近日点附近。
1、每年的青年节,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之后的移动方向是
23°26′N
0°
秋分日—9月23日 春分日—3月21日
春分日—3月21日
23°26′S
冬至日—12月22日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 赤交角变大呢? 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A.在北半球,向北移
C.在北半球,向南移
B. 在南半球,向北移
D. 在南半球,向南移
2、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先加快,后减慢
C.逐渐加快
B. 先减慢,后加快
D. 逐渐减慢
2. 读下图: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处。 D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因为从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高一地理
程志华
一、黄赤交角的产生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垂直)或 地心与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思考: 我们这里有 太阳直射点吗?太 阳直射点的范围又 是什么?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