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
1. Have good composition ability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plane composition design method.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74104741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英文名称
Planar form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10:实践学时22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造型基础(一)
毕业要求(专业培养能力)
由于是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从平面与色彩构成上体现能力:
074104741
Course Title
Planar formation
Course Category
Disciplinary Basic Course
Course Nature
Compulsory Course
Class Hours
32hours
Credits
2
Semester
Second semester of each school year
教材及参考书
《平面构成设计》,史启新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5
《色彩构成设计》,张彪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5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42课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横跨美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诸如广告设计、印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各个应用设计专业共通的与平面有关的基础视觉造形要素以及造形要素的用法即造形文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作品中形态、构图、表现方法及其他与平面造形有关的技巧、材料的效果。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冠有“基础”二字的学问。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3、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时代特征。
4、熟悉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制作程序。
5、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形文法。
6、明确平面构成的追求方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面抽象形式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及绘制能力。
2、培养学生对平面形式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在平面范畴中运用材料制造效果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使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视觉修养。
2、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强化设计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平面构成概述课程内容1、作为基础造形的平面构成。
2、平面构成追求的方向。
3、平面构成的内容。
4、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
5、平面构成及艺术设计作品的对比赏析。
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
(二)平面构成的造形要素课程内容1、材料与用具:色料、纸张、作图相关器具、加工器具等。
2、形态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立体、空间、色、质感、形。
教学要求1、熟悉平面构成的材料及用具并能自觉运用,丰富经验。
2、了解并运用点、线、面的各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抽象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空间表现。
(三)造形文法——构图课程内容1、离心的构图2、向心的构图3、构图的平衡感觉教学要求1、掌握处理形的分割或配置的有关构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系(部):信息工程系教研室:应用教研室日期:2010年01月12日《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411104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无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平面构成概述教学内容:1.1构成的概念1.2平面构成的定义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1.5平面构成应用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内容:2.1对比与统一2.2对称与均衡2.3节奏与韵律2.4比例与权衡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教学内容:3.1点3.2线3.3面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4: 基本形与骨骼教学内容:4.1基本形4.2骨骼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教学内容:5.1数理分割5.2黑白灰分割5.3自由分割5.4比例分割5.5分割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分割形式的掌握.6: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教学内容:6.1重复构成6.2近似构成6.3渐变构成6.4放射构成6.5特异构成6.6密集构成6.7对比构成6.8空间构成6.9肌理构成教学重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教学难点: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四、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训)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划分为三个单元,不同单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课程编码:130520094总学时:48 实验学时:32 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先修课程:素描, 色彩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平面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形成构成的思维方式,造型技巧及表现手段。
配合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专题设计,以学生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平面空间中视觉元素的认识与运用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1-1平面构成概论1-2点、线、面元素分析1-2-1点(概念,表情,点的构成及设计应用)1-2-2线(概念,表情,线的构成及设计应用)1-3-3面(概念,表情,面的构成及设计应用)1-3点线面的综合运用重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难点:点、线、面的运用方法。
第2章: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元素创造授课学时:16基本要求:2-1形式美法则2-1-1 对称与均衡2-1-2 对比与统一2-1-3 节奏与韵律2-1-4 比例与分割2-2形(基本形,形的类别、形的集团化)3-3骨骼(骨骼的概念,骨骼的表现与运用)重点:形式美法则的含义、形的概念。
难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基本形的创造。
第3章: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形式与训练授课学时:24基本要求:3-1重复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2近似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3渐变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4发射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5特异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6密集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7空间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3-8肌理构成(概念,构成方式,设计应用)重点:重复、发射、渐变、特异、密集、肌理。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
2.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进度,实施分层次的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项目和个性化指导-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
-组织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2.行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加深对行业的理解。
-建立与设计公司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支持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十五、教学环境与设施
1.教学环境:
-提供安静、明亮、设备齐全的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意思维的培养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设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高级技巧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创意思维与实际设计作品的有效结合。
-在实践中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十一、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优秀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定期更新教学案例,引入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提供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目标。
2.过程评估: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和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培养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支持
1.辅导与答疑:提供课后辅导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举办答疑会,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基础操作培训: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平面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平面构成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平面构成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构成、形状构成、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3)平面构成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艺术作品,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1)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介绍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技能。
(3)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并解释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5.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出建议。
6. 知识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提供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等。
平面构成理论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编制说明:理论28学时,40实践。
学分:4.5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广告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用的基础课程之一。
2.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以及产品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总体要求:1、基本要求:平面构成的学习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根据所限制的条件,有意义地去组织与创造,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
采用讲课与作业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课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作业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中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2、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3、课程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构图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培养创新能力。
四、课题(项目、案例)内容及考核目标:第一课题构成概述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针对本学科的全局观,以及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熟练掌握:1、平面构成的定义。
2、平面构成的目的。
掌握:1、平面构成的学习途径。
2、平面构成的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理解:1、电脑在平面构成的作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平面构成》是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0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的分类,理解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能够应用各种平面构成元素和原则进行创作。
3. 掌握不同材料和媒介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4. 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点、线、面的关系- 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原则2. 平面构成的不同表现形式- 印刷品设计- 海报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3.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媒介- 平面绘画- 平面设计软件应用- 纸质切割和拼贴4. 平面构成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 分析当代平面构成作品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论基础的掌握。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创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讨论和批评指正。
4. 案例分析法:以经典和当代平面构成作品为例,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平面构成基本概念- 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元素和原则。
-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案例。
2. 第二课:平面构成应用- 介绍不同平面构成形式的应用场景,如印刷品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意设计方案。
3. 第三课:平面构成材料和媒介- 介绍平面绘画和平面设计软件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切割和拼贴创作。
4. 第四课:案例分析与作品展示- 分析当代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
- 学生展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进行集体评议。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从构思、构图、配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张艳. 平面构成艺术教学.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2. 马化腾. 平面构成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3. 陈沛然.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七、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案例图集2. 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3. 创意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八、教学环境与条件1. 平面设计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2)英文名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2.学时与学分数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4.先行、后续课程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五、纲目第一章绪论部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相关应用领域1.平面设计2.服装设计3.工业设计4.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研究领域无论我们进行广告、标志、版式、包装等设计, 还是为创造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进行的空间艺术设计, 无一例外地都会涉及画面的创意、构成和表现技术等基本问题。
平面构成重点研究造型要素及其构成规律, 它通过对视觉要素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 培养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为实用设计创造基本条件。
第三节教学目的与任务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 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 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 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拓展设计思维, 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 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 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概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平面构成的概念二、平面构成的由来三、平面构成的特点四、平面构成练习需要的材料及工具第三章形态构成的造型要素[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形象千变万化, 概括起来, 形象可以分成有机形、几何形和偶然形。
1.几何形2.有机形3.偶然形二、形象的元素形象的元素即常说的视觉的元素, 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形状: 指形象的内外轮廓的边缘状和特征,大小: 即形象的量变和与其他形态的对比,色彩: 即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肌理:形象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 在平面上表现为色块和各种细碎的纹理第二节、平面构成中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和几何学一样, 形态以点、线、面、体作为其基本要素, 任何形态都可以看成是点、线、面、体运动形成的。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一种有机的结构和组合的过程。
它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表达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原理: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手段,使画面中的元素产生鲜明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2)平衡原理:通过元素的分布、大小、形状等来达到画面的平衡,使观者感到舒适和稳定。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和动感。
(4)节奏原理: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和重复运动,使画面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动态效果。
(5)层次原理:通过前景、中景、背景等层次的划分和处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1. 线条构成(1)线条的类型和表现方法:直线、曲线、斜线、虚线等。
(2)线条的运用:线条的长度、方向、粗细等对画面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3)线条的排列和组合:线条的密集程度、间距、交叉等对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2. 形状构成(1)形状的基本类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2)形状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重复等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
3. 色彩构成(1)色彩的基本特性:明暗、冷暖、对比等。
(2)色彩的运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纯度等对画面的表现力产生影响。
(3)色彩的组合和配合:通过色彩的对比、相近、相反等关系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平面构成的教学方法1.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创作实践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题材和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艺术作品中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组合与表达。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运用。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状或自然形状。
线条是连接两点的路径,可以是直线、曲线或斜线等。
颜色是通过光的反射和吸收产生的,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纹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可以是光滑、粗糙、细腻等。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运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例如,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颜色等。
2.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可以产生统一和连贯的视觉效果。
例如,重复图案、重复线条、重复颜色等。
3. 对称:通过对称的布局,可以产生平衡和稳定的视觉效果。
例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轴对称等。
4. 节奏: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可以产生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重复线条的长度、重复形状的大小、重复颜色的明暗等。
三、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1. 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不同元素的运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观察实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艺术作品和实际物体,分析其中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素描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创作作品,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四、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能力:平面构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敏感性。
2. 发展创造力: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2、课程代码:163Y003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平台)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5、学时/学分:48/36、先修课程:素描基础7、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
巡辅、个辅与示范结合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述 (4 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
理解:平面构 成的原理。
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
重点内容: 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 线、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
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 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 ( 12 学时) 了解:基本 形、骨架、单元格构成 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 掌握:平面 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
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
教学难点:基 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平面构成》是环境设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本课程任务:1.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2.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 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平面构成》应在学生有了一定素描基础之后开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法则在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介绍平面构成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历史。
重点:平面构成的特点。
难点: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对设计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一)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的概念。
(三)平面构成的特征。
(四)平面构成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历史与现状(一)平面构成的历史。
(二)平面构成的现状。
第三节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一)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是内外相结合的整体。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要求:理解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重点: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难点: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一与变化(一)统一(二)变化(三)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对称与均衡(一)对称(二)均衡(三)对称与均衡的相互关系第三节节奏与韵律(一)节奏(二)韵律(三)节奏与韵律的相互关系第四节比例与分割(一)比例(二)分割(三)比例与分割的相互关系第五节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一(二)案例分析二(三)案例分析三第六节课题训练(一)课题训练一(二)课题训练二(三)课题训练三(四)课题训练四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的基本含义及其构成规律。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构成》教学⼤纲《平⾯构成》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100531023课程英⽂名称:Plane composition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纲使⽤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标平⾯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是艺术设计启发和培养创新能⼒的起步。
平⾯构成是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提⾼审美能⼒,并提⾼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
平⾯构成以“物以致⽤”的思维理念,着重培养学⽣敏锐的洞察⼒、强烈的感染⼒,拓展其思维与技法,激发创新能⼒,在实践中使学⽣的个性不断完善。
平⾯构成课程⽤现代设计思维⽅式开拓学⽣的视野,启迪学⽣的设计思路,提⾼学⽣的设计技能和设计⽔平。
(⼆)知识、能⼒及技能⽅⾯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定数量的平⾯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在平⾯空间范畴围绕形与形态、形的基本要素和视觉效果、形的结合⽅法与组合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系列问题。
2.能⼒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的创造⼒和基础造型能⼒,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法,⽴意构图法则、设计构思的图式语⾔表达,形态构成规律,使学⽣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式、感知和创新能⼒。
(三)实施说明1. 教学⽅法:采⽤多样化的形式,结合⼤量设计实例,多⽅⾯展⽰、表现、观察平⾯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的思维创新能⼒,学⽣通过学习,掌握平⾯构成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法。
2. 教学⼿段:本课程更加注重基础训练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例。
针对平⾯构成的特点进⾏了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
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学⽣的形象思维能⼒和设计创造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平面构成》是工业设计类专业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内容主要是在平面空间范畴围绕形与形态、形的基本要素和视觉效果、形的结合方法与组合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通过理性的创造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训练对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以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的目的。
二、|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深广度
1、概述
(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及源流。
(2)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3)了解: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2、平面构成的视觉要素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
(2)理解:形态的制约因素包括经验的影响和形的制约两个方面。
(3)|
(4)了解:发现自然界中美的形态。
3、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1)掌握:点、线、面的基础性质与情感表达。
(2)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分割与比例。
(3)了解:点、线、面的构成表现。
4、平面构成的空间表达
(1)掌握:视错觉现象。
(2)理解:错视的图形效果主要表现在对比错视现象、形的错视、反转的错视、矛盾空间四个方面。
(3)!
(4)了解:立体与空间的表现包括立体感、进深感、透明感。
5、基础构成
(1)掌握:逻辑构成中的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密集构成、对比构成。
(2)理解:基本形和基本形的遇合方式。
(3)了解: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6、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
(1)掌握:复像同构、重像同构、变像同构、残像同构的图形构成表现形式。
(2)(
(3)理解:图形和创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了解:图形创意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
四、课程教学的参考学时与分配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定为考查课程,采用书面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六、教与学的建议
1、课程教学的阶段安排
本课程为设计基础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讲课采用现场教学形式,尽可能展示构成的图片给学生以启发。
2、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
理论方面是就平面构成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成方式要素。
实践方面是对所学平面构成理论进行实际的操作,以新颖的创意和精致的手绘稿展现构成形式的精髓。
3、教材与参考书
《平面构成》顾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