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简述

一、太极拳教程之混元桩时间为30分钟。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

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

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3、练太极拳内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

闭眼去练。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

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

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然后两手搓热,轻

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参考辅助内容里的按摩法。

太极拳内功说明:

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但略成外八字也可以。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

下垂拉开。

二、太极拳内功教程之混元开合式时间10分钟

1、起式如前述,两手放在脐部高度,掌心相对、指尖向前,两手距离约20──30厘米,掌根距离腹部约5──10厘米。此谓“丹元桩”。

2、静站1、2分钟,观想两手间抱一个无形的、有质感弹性的光球一般可观为金**似太阳状,体会两手的感觉。

3、随着自然吸气,两手向两边轻柔缓慢的拉开始终保持掌心相对,观想把光球拉长,两手距离为60──70厘米左右原则是动作自然舒展,不别扭。然后自然呼气,两手再向中间轻柔缓慢的合拢到距离10厘米为止原则是不要挨到一起,观想把光球压缩。如此为一次,反复练习,时间5分钟。

4、结束时恢复丹元桩姿势,然后转腕使掌心对腹部,观想光球缩小到鸡蛋大小,从肚脐进入到腹部中心丹田处,随着这个观想,两手抱盖在肚脐部。

5、收式:同上。静养1分钟以上。

说明:

1、重点是体会手上的感觉,以及随后出现的身体的感觉。

2、不要求动作标准,只求动作自然舒适与内在感觉强烈。

3、要领是:轻柔、缓慢、放松、自然。

4、此动功应在站桩后练习。

太极拳内功教程辅助内容之一

退符八法收功后的按摩法

1、干浴面:

双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擦面部,如同洗脸36次,擦到脸部微热;美容,改善面部皮肤气色

2、鸣天鼓:

双手手心捂住两耳,不漏气;十指按在后脑上,用食指压住中指,中指敲击后脑听到咚咚的声音36次;增强听力

3、哕神目:

腽手手心按住腽眼,由?向外、再由外向?揉腽眼,各18次;增强视力

4、叩罗千:

即叩齿,先腮齿,后门齿,共36次。固齿

5、扶中岳:

拇指按住食指方式握拳,以拇指外沿擦鼻子迎香穴,从上倒下,36次;通鼻窍

6、济天一:

即揉腰,双手按住两腰眼,擦到发热为止,36次;补肾

7、揉丹田:

揉肚脐部位,先左手压右手顺时针揉18次,后右手压左手逆时针揉18次,女的手势相反;健肠胃

8、抖全身:

自然站立,以膝盖带动身体上下轻轻抖动36次。疏通全身气血

太极拳内功教程辅助内容之二

拍打健身法

此法一般在站桩结束后练习,或者平时工作学习之余抽10分钟练习,能够疏通经脉、

活血行气。

手型──空心掌,就是掌心稍微凹入,五指自然松直。

力度──要分清部位,一般轻拍,四肢和肌肉丰满处稍用力。

1、拍打头部:

用左手拍打头部左侧,用右手拍打头部右侧,从头前拍打至后脑、颈部大椎。拍三遍。

可防治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

2、拍打上肢:

用右手掌由左肩部开始,从上而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后两个面,然后用左手掌采用同样方

法拍打右上肢。循环拍打三遍。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肢端紫绀、上肢麻木、

半身瘫痪。

3、拍打下肢:

用手掌拍打大腿和小腿,由脐部开始往下──大腿前侧──小腿前侧──足背──足

跟──小腿后侧──大腿后侧──后腰、肾部──沿着腰带位置回到脐部。循环拍打三遍。可防治腿部发育不良、偏瘫、下肢麻木、下肢无力。

4、拍打两肋:

陈瑜先生传授太极拳内功心法

陈瑜先生传授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弟子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据说除了孙存周外,上海只有支燮堂。支燮堂有个弟子寿关顺,功夫确实超凡。上海还有一位老中医程大夫,是孙门传人,注意是姓程而不是陈。程传给了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省传统武术挖整负责人凌耀华孙氏八卦盘根和孙氏太极拳。凌得孙氏拳之一鳞半爪,功夫脱俗。此外,北京的孙剑云据说尚有其先人的形迹,至于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天津的张烈,也许是他太聪明了,他的拳理与孙氏拳的拳理大相径庭,完

全是他自己的一套。功夫到也有一些,但是未能脱俗。与张烈谈拳,他最得意的似乎是如何使用胡椒面外加钢丝锁。黄万祥真正的师傅是万良,万良解放后一直被管制。黄万祥是有功夫的,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按照我的体认,也只能算是俗中佼佼、庸中铮铮。谈不上超凡。安徽的余永年很难算是孙门的正宗传人,至多只能算是旁系。余永年有功夫,但保守的很。其他的如白普山,人很软,推手马马乎乎。童旭东在研究历史方面狠下些功夫,有人说他胡吹,倒也不是,我和他见过几面,他确实掌握不少资料。不过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夫,当老板的人,尽忙他的项目了。张振华以前就认识,天生不是练拳的料,根本不懂拳。以前有个小刘还行,也是很一般。开封还有几个练孙氏拳的,小魏、小马、小时,名字忘了。不过那时他们几个还是真有些功夫。如果练拳一直没仍下,现在够得上人物了。这是我了解的孙门的大致情况。我说这些话,孙门的人要骂我,一门心思要贬低孙门的人也要骂我,笑骂随他便,反正这是我的亲身经验。下面再谈谈杨氏的情况。有人说杨氏到了杨澄甫先生时,就没真东西了。这是胡说八道。杨澄甫先生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散手、推手都行。当年杨澄甫先生去广州,李济深不仅借给他一幢小洋楼,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没真功夫,哪能有这种待遇。这事不是我胡说,广州的朋友马志斌也知道的很清楚。根据我的体会杨氏太极练的好的还是

太极拳内功心法

太极拳内功心法 吾本有气自混元, 顺应天地始循环, 平心融于大自然, 静心住在天地间。 本文说是太极拳内功心法,可文中并未提到太极,更未涉及拳,似乎和太极拳没有一点关系,表面看确实如此。但实质上确实是在说太极拳,“气沉丹田”,“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这些是王宗岳拳论语句摘录,无不谈到气。气是看不到,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又能用的东西,它是太极拳真正的内部所在,也就是内功的本质所在。下面就稍详细的解释一下上面四句话: 1.吾本有气自混元:我本来就有气--混元气〔是身体内部五脏之气,是她们的混合,元可以解释为一,也可以解释为开始〕,不是说练功就有,他们本来就圆满,若没有混元之气,我们就无法生存一天。说这句话就是给自己加一个良性的心理,或者要用一个良性的心态去做任何事情。 2.顺应天地始循环:人自身所具有的混元气和天地有关,或者说是一个气,因为气在人身体的循环,人才有了生存气机,而这种气机的运行无不时时刻刻在顺应天地,正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就这样天天循环不止,直至身体衰竭而不能为之而结束。这句话就是让我们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要顺应自然,顺应节气和时令,那么你的生活其实就是练功,又何必认为打太极拳是练功,其它时间又不是练功呢? 3.平心融于大自然:我们平时时常说“平常心”,“心平气和”,就是这个意思,人有七情六欲,谁也避免不了这些那些让人不能平静的事情发生,发生的终究要发生,不管好的或者坏的,自己心情再激动也阻止不了,或者也一样要过,而过于激动本身对气机的循环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要平心,要包容自然界的一切,要以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让自己融化在自然界里,体会和享受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和谐。 4.静心住在天地间:人之所见生活的大环境就是天和地以及其中的空间,我们的所有行为可以归类于行走坐卧,那么在所有这些行为中,都要让我们的心安静,似乎住在其中,总是那么安定。后面两句话,就是说人的行为上学会包容一切,正确对待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任何环境,山清水秀很美,戈壁沙漠也是很壮观;心态上要安静,静才能定,能定才能知自然之理--智慧。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简述 一、太极拳教程之混元桩时间为30分钟。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 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 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3、练太极拳内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 闭眼去练。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 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 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然后两手搓热,轻 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参考辅助内容里的按摩法。 太极拳内功说明: 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但略成外八字也可以。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 下垂拉开。 二、太极拳内功教程之混元开合式时间10分钟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太极拳心法 基本方法: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要领第一,立顶。头不前俯后仰、左偏右斜、轻松地竖立起来,不要用力。习称“顶头悬”,意为好像悬在半空一样。很多拳种也讲究头要直,但要求用力。这不是说别的拳种不好,而是用力对血压高的患者的血压有影响。 第二,松肩。不能理解为耸肩,更不应该误解为往下坠肩。而是肩背放松,不用力。 第三,垂肘。肘关节要有重意。因为打起拳来姿势很复杂,有很多动作不注意就会成为横肘。例如现在普及的二十四式或八十八式,其中有很多的抱球姿势,练习时如变垂肘为横肘,那么气便壅于胸部,一趟拳没打下来就呼呼直喘。太极拳要求虚其胸,实其腹。胸部始终不受气的影响,觉得很轻松。垂肘与松肩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这方面合乎要领,太极拳不管打几趟,周身汗出,但不气喘;否则就难免气喘吁吁了。 第四,含胸。不挺胸就是含胸,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但不要往里缩胸。 第五,拔背。背指脊椎。用顶头悬把脊椎骨提起来,“上下一道线,全凭两手转”,腰部躯干是直的。太极拳是以腰为轴心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因此这个轴绝不能弯。如挺胸或缩胸,则脊椎便不能直。 第六,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在立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基础上,全身都要自然地放松,并自然地呼吸,这样才能气沉丹田。这里讲的气不是呼吸之气,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讲究练浩然正气,讲的就是这个“正气”,或叫“内气”。《拳论秘本》上有句话:“不使气流行于气”,指的也就是这个“正气”。锻炼出来的气不能同呼吸之气一块流通。练大极拳讲“始而意动”,因为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继而内动”,就是紧接着里边的“气”动;“后而外动”,最后才表现外边的动作。 要求第一,姿势正确。需要有名师指导和纠正。第二,意识集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意识想着、意识领着来完成。第三,动作协调。这离开腰是做不到的。必以腰为轴心,腰一动周身都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腰不动而四肢动,就不会出协调的动作。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小学校本教材《太极拳》上册.docx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创建太极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校本教材

月编印 目录 1、前言 (1) 2、一段(八式)太极拳简介 (2) 3、动作分解 (3) 4、太极功夫扇简介 ................................ 5、动作分解 ...................................... 6、太极变奏图解 ..................................

铁佛中心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体艺教育,把“千人太极”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抓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勤奋训练, 在第十届吁目台国际龙虾节一一学子英姿大型团体操表演中,荣获一等奖。“太极变奏”紧扣变换主题,充分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倡导变革精神,展示少年儿童蓬勃生机和运动的活力。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传统任重道远。学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深化太极特色,把柔美刚劲的太极扇纳入创建其中,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多层面展开活动,扩大太极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学校还将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太极操,让全体师生在浓郁的特色创建氛围中,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逐步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一章太极拳概述 起源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后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陈王廷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 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有三:1、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之一;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流传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 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招式少。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 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 体会。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 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 的骨头。骨头受挫一定痛苦。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不能自 己瞎练。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 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 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 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 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 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 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运动半径最大化,这 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 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 很重要。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就是小架的 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 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 田先天一气。。 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 在内不在外。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说明他还没走到无圈。也就是还没达到太 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我们大师的拳。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更不用谈 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

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整理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陈氏太极拳拳谱口令

老架一路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堂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四十六六封四闭47、单鞭 48、玉女穿梭19、懒扎衣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叉步)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63、高探马 64、十字脚 65、指裆捶 66、猿猴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太极拳交流QQ群:521776104

老架二路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 10、第十式指裆 11、斩手 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 14、腰拦肘 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肱拳 19、里变里变 20、兽头式21、披架子 22、翻花舞袖 23、掩手肱拳 24、伏虎 25、抹眉肱 26、黄龙三搅水 27、左冲 28、右冲 29、掩手肱拳 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 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 35、左二肱右二肱 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 38、腰拦肘 39、顺拦肘 40、窝底炮

太 极 心 法

太极心法 太极功修法三重,得其真二万法通”。李派太极法分三重,称谓“三太极”,即“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动盘拳法显法象于外,谓“外太极”。其诀是:“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静盘功法造化内功于秘,谓“内太极”,其诀是:“呼吸气一太极,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升与降开与闭,河车灵三宝聚,炼神功呈妙技,莫妄传多仔细”。太极心法统领内外于心,谓“真太极”。其诀是:“四维着一力,虚空雷劈去。万法如意珠,紫金元祖气。”三法归一成太极,内是外之本,心法是统领内外的总根本’。故诀曰:“万物生于土,万法起于念。”又说:“细心参,细心参,真法不在势里边。”此即是说:真法就在心里边。拳法功法都是“一定死法”,而死法活练、死法练活,非心法所不能。其实”真太极”一个“真”宇,也就说明心法在拳法功法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功用。所以,传统惯称心法为“根本大法”、“万法之母”,甚至推崇为“天下第一法”。唯有心法才是造化内外真功的真机,成就神功的妙法。所以,传统太极牢操心法,无一不倍加珍视和珍用。 一、心法实质 心法的实质是意念。太极动静修炼的“用意”、“意领”及其造化的功用之法就是心法。心意无形,无形则灵。这是人所以为“万物之灵”的重要因素。生灵都是“无形统领有形,心意统领形体”。理念指导心性,心性支配行动,这是人这一生命灵体的特有本能。人间万事起于心,拳功有成在于心。太极心法也因此而定。人心有善恶之分,所以善则善行,恶则恶作,是功是罪,各有果报。而道法太极拳功的心法,首先是阴阳和德,合道应天的修炼之法。所以,太极心法“敬心诚意”以调心,“意领气行”而调气,“意奶身随”而调身。而这三调法用的实质即以善排恶,以正逐邪。一句话,应之于道,公之于心,净化心灵。 太极修炼对心法视若珍宝,是心意的本质、功能和特,陛决定的。说到心意,必及心神。神为意之主,意为神之从,意静归神,神动为意。神意相随,皆藏慧心。精气神是人体内的物质精粹,是不同晶式的生命能量,生命康寿的生机能源。所以,人称这生命“三元”又谓生命“三宝”,又谓生命“三药”。以至成为太极功夫、一切造化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心处。而神则是三元中的最高精华,生命灵能,是三元突出代表。所以,传统认为,天赋其神与道同晶,乃生命“三元”的“元中之元”,“三宝”中的“宝中之宝”,又是“万物之灵”的灵根。此即李派太极神功观念的要由所在。真功源于心,真法出于意,意含念,念含意,意念混一。意是圆化,念是直射,圆中藏方,应规合矩。意念无影无踪玄秘于心,妙应太极自然法度。意隐于心,无形无象,变幻莫测,故古人称此心法又谓“玄机妙法”,“万能之法”,故“真太极”也因此而成名。 随着曲低而高,由粗而精的功夫升晋,心法之意随之也反映了“练无生有”又“化有归无”的“生化返”变化。于是,心法之意也就有了“幻意”和“真意”概念的分别。 幻意为后天有为之意。太极拳功的有为阶段,随形就势,随法应理的诚心用意即“有意”,幻意的真实感知是主动用意,是“敬心诚意”之意,“专心用意”之意,是实实在在的“有意”。但恰因这“有意”才蒋人有为有作的后天之意,才成为“有始终”、“不久长”、“不周全”的“短暂”和“有限”。既然有“有”就有“有限”,有“有限”就有“有量”,也就不能周全太极“循环无端”的无量天然。那么,这“不久常”也就落人“无常”之境。无常为“幻”,“幻意”也因此而得名。故说“有意之意为幻意”。由于幻意的缺陷和不周,短暂和无常,所以说,幻意从属于太极但未全应太极,它从属于自然但未尽合自然。 真意出自自然。自然本无意,无意是真意。真意应太极,太极是先天;真意是真机,真机是自然。真意,意满十方,自然周全,不期自转,循环无端。唯有真意才相对地相应了太极天机及其无限真常。真意真机是真常生机。所以,人即使入睡,但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畅经,等等全盘生机也是照常存在,生命照常不息。无知无欲的幼儿也全现了活泼可爱,自然天真。真意是真机,真机是真常。这真意才是“真太极”的真真所在。 如果说后天幻意层次低级,可却是先天真意的生发根基。幻意活现真意自潜,幻意炼无,真意自出。此即后天功夫到,先天自然生。正所谓“炼尽后天即先天”。先天真意出于后天功夫,是幻意化有归无的长期功果,甚至是一生全身心投入,艰苦努力,后天造化的功夫过程。所以,先人告诫:“真意好,真意妙,越是妄求越不到。” 幻意有意有为,功用有限,多用于动盘(也包括静盘有为功法)修炼,强化生机,强化肌体,利在修命。真意,无意无为,功用无限,多用于静盘性功修炼,含蓄能量,壮大能源,利在修性。这样借命修性,借性修命,性命归一,颐养天年。 二、心法功用 “天有太极,人有心意”,没有心意,休成太极。这是心意“真太极”特殊功能决定的,心法心意的功用极其广,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开发觉性。万物应于理,无理非太极。太极理是天地自然运变的绝对大理,太极功是太极理的亲应、亲验和亲证,太极功夫拾级而上,步步规矩,层层道理,解开一重理,方上一层功。理不明则机不灵,机不灵则法不活,法不活则功不成。所以先祖警示后人,丢弃理法就如“盲人骑瞎马”。而当此大任者独有心法莫属。“小小钥匙贵如金,行立坐卧不离身,开天开地开觉性,开合神功太极门”的心法诀,首先说明心法“明道理以解惑,开心窍以破迷”的要用。从而成为开发悟性、生发理性、空透心性、灵明觉性的宝贵钥匙,成为凝炼神功及其“生机、开智、增慧、灵神、尽性”的能工巧匠。觉性促发高功,高功启发觉性。相辅相长,保证了功夫的不止精进。所以,“炼中悟,悟中炼,悟炼结合”,乃是全体规矩中心法的正确取用。心法贯穿功夫的始终,觉性才开发不止。 (二)活化生机。太极运变即自然,心意如环应太极,所以太极拳以“圆活自然”为上尚。“意领身随”,“随心如意”,故而承接讲“转换”,运变讲“缠绵”,做势讲“圆顺”,定势讲“完整”,动不离圆,活化身形,象应太极。意领气行,意到气到,此是意的良知,气的良能,其性天然。于是才说“重气不执气,在意莫在气”。因为“在气则滞,在意则灵”。圆为顺,方为逆。故拳讲圆顺,气讲圆通。借势行气,拳功相融,势顺随气自畅通,气畅通力自沉重。于是,一开一合一阴阳,一升一降一周天;一蓄一发一柔刚,一吸一呼一太极。内外同步,合机共运,内外一气,活化生机。从而启动生理机能的全盘运转。但是,脉因梗而不通,气因阻而不畅。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