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XXX①少时好学,读书不辍。
一日,闻有道士于僧寺夜读,便往观之。
时值冬月,夜深人静,只见道士手执《易经》,口中默念不绝。
XXX便问其所以,道士答曰:“此为神仙所传,读之可得长生不老之术。
”XXX闻言大喜,遂拜师学艺。
不料学了数年,仍是原貌,未得长生之术,反而家道中落,愁苦不堪。
后来听闻佛法,遂彻底放弃道术,皈依佛门,终其一生行善积德,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注释】①王冕:北魏时期人物,字XXX,为人刚直,好学,精通《易经》。
他曾任官,但由于不愿抛弃学问而辞官。
晚年皈依佛门,出家为僧,法名慧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XXX少时好学,读书不辍。
2)遂拜师学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为神仙所传,读之可得长生不老之术。
2)后来听闻佛法,遂彻底放弃道术,皈依佛门。
3.XXX学道未果,反而家道中落,愁苦不堪。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4.XXX最终放弃了道术,皈依佛门,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你认为这给我们什么启示?XXX在XXX之间贫困,只吃藜羹,七天不喝酒,白天睡觉。
XXX,得到了XXX却没有做饭。
XXX看到XXX偷偷地拿出米饭吃,装作没有看见。
等到饭菜做好,XXX拿着盛着米饭的甑来拜访XXX,XXX起身说:“我刚才梦见先人,说要先吃洁净的食物再给我。
”XXX回答:“不行!刚才有煤灰掉进甑里,这是不祥的,我捡出来才吃的。
”XXX叹了口气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但眼睛还是不可信;我所依赖的是心,但心还是不足以依赖。
我这个弟子要记住,认识一个人真的不容易!”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藜羹②爨③攫④甑⑤选间⑥煤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3.XXX为什么会叹气并说出“知人固不易也”这句话?4.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外部环境的干扰中不被影响。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她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她得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得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得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得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就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她,在城外大道旁给她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就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她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得词在文中得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您以怎样得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就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 6 篇阅读,满分100 分, 60 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由于部分词语还没有累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密切,能够猜出词义。
此外,题目与实质的考试题难度相当,能够感觉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勤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勤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勤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说文中加黑的词。
( 4 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2、以下句子中“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4 分)(A 、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④善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 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念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这样罕有至者。
疵病不用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说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念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用待人指摘()2、请指出以下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念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窍门是什么?( 4 分)(三)自护其短(14 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进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说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 欲以清热也()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作“由于”解说的一句是(4分)()A 、欲以清热也。
部编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一)师旷论学(18分)XXX问于XXX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XXX曰:“何不炳烛乎?”XXX:“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XXX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担心已经晚了)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盲人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主呢)③臣闻之(我听说过)④善哉(好极了)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XXX告诉XXX,年轻时好学就像旭日东升,壮年时好学就像太阳当空照耀,老年时好学就像明亮的烛光。
烛光的明亮程度,谁能与它相比呢?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这则短文告诉我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好学的心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
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XXX老识XXX,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趁机向他请教文字的问题)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加实践,才能自己成为行家)③自工(自己用心琢磨)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自己多写作文,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之(所学的知识)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XXX)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加实践)④多作自能见之(自己写作文)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XXX说,写好作文的秘诀就是勤奋读书并多加实践,自己琢磨,不断尝试,而世人之所以写作文不好,是因为缺乏实践,又懒于读书,每次写作文都想超越别人,所以少有人能成功。
如果自己多写作文,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
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
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三)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②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田,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⑤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牲畜)。
③蹊:践踏。
④挞: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痴:入迷。
⑥潜:暗暗地、悄悄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窃.入学舍⑵听已.⑶冕因去.⑷恬.若不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⑵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4、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四)寇准雅量初①,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②,谓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及④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⑤,准严⑥供帐,大为具待⑦。
咏将去。
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⑧不可不得也。
”准莫谕⑨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亡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初:当初。
②入相:当了宰相。
③僚属:下属的官。
④及:到了……的时候。
⑤罢还:免去官职归来。
罢,被免官,停职。
⑥严:这里作尊敬解。
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
具,备办。
待,接待。
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
《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之语。
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
⑨莫谕:不明白。
谕,了解,明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其僚属曰 (2)咏适.自成都罢还(3)准送之.郊 (4)咏徐.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2)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张咏示意寇准读一读《霍光传》的弦外之音是什么?4.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五)知人不易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①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②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③其甑(zèng)④中而食之,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选间⑤,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⑥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藜羹:用黎菜做的羹。
泛指粗劣的食物。
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羹:汤。
②爨:烧火做饭。
③攫:用手抓取。
④甑:古代蒸食的炊具。
⑤选间:一会儿。
⑥煤炱:黑煤灰。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手不释卷1.(1)凡是(2)用(3)有的(4)打开2.(1)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老了退伍的兵卒询问那里的详细情况。
(2)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学习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而死读书。
顾炎武先生在外出旅行时不断地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来印证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修改书本上的错误。
这正是对这句名言的最好证明。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许多马和骡子装书。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老了退伍的兵卒询问那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二)朝三暮四1. (1)懂得(2)减少(3)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4)给2. AC(A、C项都是代词,代指猕猴;B项是结构助词,的;D项是结构助词,不译)3. (1)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2)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4.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一定要看到问题的实质。
【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
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
狙公打算限制猴子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
(狙公)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三)王冕僧寺夜读(节选)1.(1)偷偷地(2)毕,完(3)离开(4)内心安然2.(1)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王冕。
(2)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何不由着他呢?3.有着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专心致志,好学不倦。
4.成功源自勤奋;心无旁骛,才能使有所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王冕。
不久,他仍然像以前一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如此着迷,何不由着他呢?”于是王冕离开家,到一座寺庙居住。
夜里他偷偷地走出住处,坐在庙内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都到天亮。
佛像大多是土制的偶像,狰狞凶恶,非常恐怖。
王冕是小孩子,却内心安然仿佛没看到。
(四)寇准雅量1.(1)对……说(2)恰逢(3)到,往(4)慢慢地2.(1)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2)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3.婉言劝告寇准刻苦研读,提高学问。
4.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封为丞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等张咏要离开的时候,寇准送他到市郊,并问他:“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不懂他的意思,回去后,把《霍光传》取出来阅读,读到“不学亡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五)知人不易1.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2.刚刚梦见了我的先人,要把饭弄干净了祭奠他们。
3.眼见为必为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做深入的了解。
【译文】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困得只有)白天睡觉。
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要把饭弄干净了祭奠他们。
”颜回回答道:“不行,刚刚煤灰飘进了锅里,扔掉那些带有煤粒的饭食不吉祥,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但是自己的心也不足以依赖。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