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知识与能力(王晶)
王晶必修2化学课程说明书
化学必修 2 课程说明书高一化学教师王晶一、内容简介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 2 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构造基础、化学反响与能量、化学与可连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含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构造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连续发展。
《化学 2》在化学 1 的基础上突出物质构造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重申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经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构造和反响的关系。
最后将化学与可连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为展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 2 的主要特色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构造、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响反响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 2 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 1 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 2 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连续发展中又碰到,化学 2 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 1 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 Al 、Mg 、 Cu 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 等元素。
在化学 2 的物质构造周期律中有碱金属自然主假如Na,有卤素,主要有Cl ,而在化学与可连续发展中Na、 Al 、 Mg 、 Cu、 Fe、 Cl 、 Br 、 I 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经过对化学 2 的学习,为学习后边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必定的基础。
化学 2 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连续学习。
如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构造与性质,化学反响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连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边分章议论。
1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地位和功能物质构造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 D2、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 A3、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 A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C5、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答案】 C6、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y)B.(1-y)C.(1-y)D.(1-6y)【答案】 A7、()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诊断性B.形成性C.终结性D.过程性【答案】 C8、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
不要轻易擦去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答案】 C9、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10、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创新设计及启示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创新设计及启示摘要:笔者重新审视了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功能。
通过实验创新设计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让实验促进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本文通过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中《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的不足之处,从药品的添加方式、实验仪器的筛选、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该实验的评价和创新设计,提出了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和课标在实验创新中融入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实验创新的启示。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分子运动现象创新设计1.《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原型分析《化学教学系统论》指出:化学实验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科学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可以提倡和效仿的[1]。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由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是培养学生“宏观探析与微观辨析”素养能力的第一课。
1、《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的素养目标《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辨识微粒的性质,初步掌握物质的微粒性,形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观念的重要实验内容。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臂膀”,是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学生的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在这里体现。
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揭示其特征和规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并能够设计实验和同学交流实验的成果,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生在观察、辨识反应的现象过程中,从宏观现象分析出微观实质,学生的思维碰撞“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接触,但是却出现了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1:2.1物质的分类 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 10 月24 日星期五班级高一)
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与交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学习探究1]
【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探究2】
【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H2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 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酸性氧化物
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
如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黄明建一、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质反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相关,即:..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而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来说,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外围电子层排布相似)的元素来说,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据此,“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间的置换反应”就常常成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以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需注意的问题以置换反应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的依据,须有一个大前提——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是作氧化剂,这样才能保证据此判断的结果不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质相悖。
.......例如,下面几个反应:Cl2+ 2NaBr=2NaCl + Br2………………①Cl2+ H2S=2HCl + S↓………………②Br2+ 2KI=2NaBr + I2………………③O2+ 2H2S=2H2O + 2S↓………………④反应①②均是Cl2作氧化剂,分别从NaBr溶液和氢硫酸中置换出Br2和S,表现出Cl比Br和S原子得电子能力都要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次序是:Cl>BrCl>S反应③是以Br2作氧化剂,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反应④是以O2作氧化剂,从氢硫酸中置换出S;表现出Br比I原子得电子能力强、O比S原子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次序是:Br>IO>S但是,有些置换反应就不宜用于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例如:I2+ 2KClO3=Cl2+ 2KIO3………………⑤2C + SiO2=== 2CO + Si高温………………⑥显然,我们不能因为反应⑤来判断碘元素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
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无论怎样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为了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和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化学的实验操作考试已成为中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几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我都有幸参加了其监考工作。
在监考的过程中,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一门启蒙性的基础课程,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
我们在这个阶段要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方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奇妙性、趣味性、生动性,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3钠的重要化合物 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趣味实验】将蘸有 Na2O2 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 棉吹气。
【提问导入】请大家想一想: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 质吗?那么最终产物是什么?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二 班级
)
钠的重要化合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载体探究组成和结
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过氧化钠的特苏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引入】多媒体投影“2010 年 11 月 25 日上海火灾”图片。
问题 1: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
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
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授课题目 钠的重要化合物
拟 1 课时 第 1 课时
明确目标
过氧化钠的特苏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白磷和红磷燃烧条件探究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组合实验
白磷和红磷燃烧条件探究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组合实验
作者:付小勤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散原中学 332400
刊名:
化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13,34(7)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5条)
1.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2012
2.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2012
3.张欣荣,王彦昌,杨承印简便、准确测定空气中含氧量的方法[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0(4)
4.熊言林白磷的制取及其系列实验新设计[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05(7)
5.翟正河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演示实验改进[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00(6)
引证文献(2条)
1.胡海铭"燃烧条件"实验的绿色化改进[期刊论文]-化学教学 2015(10)
2.刘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改进[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5(11)
引用本文格式:付小勤白磷和红磷燃烧条件探究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组合实验[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3(7)。
制作铜丝灯芯的乙醇蒸气灯——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制作铜丝灯芯的乙醇蒸气灯——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摘要:教材中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略有不足,无法检验反应产生的水和乙醛,也无法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针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研究只做到了反应产物的检验,还是没有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过程。
受到氨气催化氧化实验的启发,本实验设计了铜丝灯芯的乙醇蒸气灯,能够让铜丝在空气中悬挂在乙醇液体上方保持红热状态,从而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并且,本实验对人教版教材实验进行简单优化,由红热的铜丝与乙醇液体反应,改为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放热能够让铜丝保持温度,能够反复进行铜丝的氧化和氧化铜的还原,从而出现红黑两种颜色交替的现象。
而且,反应产物水和乙醛比较多,便于检验。
水能用白色硫酸铜粉末进行检验,乙醛也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者银氨溶液进行检验。
本实验具有美丽、有趣、简便和奇效四大优点。
关键词:乙醇铜丝催化氧化实验改进一.问题的提出1.教材实验的优劣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高中化学有机物教学中的重要实验。
不管是苏教版、鲁教版还是人教版,都有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虽然教材有不同的版本,但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内容基本相同。
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二78页实验7-5为例介绍一下该实验[1],如图1。
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取一根铜丝,下端绕城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后插入乙醇,反复几次。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地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教材中的实验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易,方便进行学生实验,而且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中学生能够观察到,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再把铜丝插入乙醇后又马上变红,而且也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让学生明白铜丝颜色的反应原理;第二,让学生认识铜丝的催化作用;第三,让学生推测出反应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新物质。
然而,教材实验不能反应产生的水和乙醛,无法体现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实验,而且反应生成的乙醛比较少,难以检验。
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产生的乙醛,实验往往很难成功。
肥皂水在初中化学化学中的几个妙用
肥皂水在初中化学化学中的几个妙用摘要:肥皂水是肥皂的水溶液,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
其在生活中常用于除垢,消除蚊虫叮咬的瘙痒及检验硬水和软水。
此外,肥皂水能起泡、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可利用肥皂水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中,从化学的视角展示肥皂水不为我们所熟悉的独特作用。
从而让学生能深刻感悟到化学“活”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科学素养。
关键词:肥皂水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它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化学实验中,从而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同时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形成新的认识。
肥皂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也是孩童十分喜欢的娱乐用品。
它能气泡,因此可以利用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改进气体爆鸣实验,探究气体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制作助燃“冰淇淋”。
此外利用其具有腐蚀性的特点,还可在课外自制化学工艺品。
下面笔者结合中学化学的教学实践,介绍肥皂水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几个应用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肥皂水能起泡的特点去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
借鉴生活中的这一实例,我们往往将其运用到初中化学实验中检查成套装置的气密性。
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由于CO逸出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如图1所示,在实验中,我们可在装置前连接好胶皮管并用止水夹夹紧,然后把肥皂水涂在各仪器口的接口处,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各接口处无肥皂泡产生;若装置漏气,漏气处便会有气泡产生。
由此可见,肥皂水不仅能帮助我们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还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漏气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然我们也可将肥皂水运用到单一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中。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
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化学学科知识运用1. 化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离子放电顺序的探究
[_资中p b'f教学参考实验隱L j Z H O M;\l E H l AM K IIAOXi EC ANkAO ^刘双雪1杨宇,王婧忆2高和军1廖运文1(1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637009;2蒲江中学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1630)文章编号:1002-2201(2021)014)0664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课题由来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强调某些 “规律”,以阳极产物的判断为例:首先看电极,若阳极为 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 g以前),则电极材料失 电子,电极溶解,溶液中的离子不放电(失电子);若阳极 为惰性材料(Pt、Au、石墨),则溶液中的离子按放电顺序 依次放电(失电子)。
阳极上的放电顺序:S2->r >Fe2+ >Br->C r > 〇H_ >含氧酸根>『'即活泼阳极(金属)>无氧酸根离子>()H_ >含氧酸根离子>F、我们查阅了现行高 中化学参考资料,基本都总结了有关放电顺序,且大同 小异。
依据高中放电顺序,若用铜电极电解Na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Cu-2e- +20H=C u(0H)2;阴极:2H20+2e- =H2T+20H-;总反应:Cu+2H2〇H c u(OH)2 +H2U上述实验现象理论上为阴极上有气泡产生,阳极有住管口),并与圆底烧瓶的支口处连接,观察气体通人W 管后溴水的颜色变化。
(2) 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反应。
在W管的第二个凹处注人少量高锰酸钾溶液(操 作同上),乙烯气体经过溴水后,再通过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3) 乙烯的燃烧反应。
将燃烧着的酒精灯置于尖嘴玻璃管口处,点燃气 体,气体燃烧产生大量黑烟,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火焰处。
过一段时间,烧杯内壁产生白色沉淀物。
四、结语该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注射器随意 控制反应药品的用量,确保气体产生的速率。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化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化学素养的培养发表时间:2016-04-07T14:30:18.37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1期作者:王晶[导读]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也有所改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非常重要。
王晶 (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贵州黔南 558100)【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也有所改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非常重要。
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化学观念,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化学知识去认识生活现象。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化学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1-020-01化学素养即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已成为中学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科学应用学科,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合理科学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强化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可以说明化学基本概念、可以揭示化学基本原理的化学事实与现象。
例如:萃取这种分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萃取的概念,还要通过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碘这个实验来进一步说明,其中萃取的概念,此反应的现象和萃取操作学生都应该掌握和理解。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现状首先,在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所改进和提升,但是在部分教学方法上还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考试重点,无法把化学精髓与化学素养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这是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教学重点。
王晶双向细目表与习题的有机结合.doc
浅谈初中化学双向细目表与习题的有机结合题型双向细日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题型双向细日表,是新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日表可以使新授课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
所以,将新授课和习题双向细目表有机的结合也是很关重要的。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都在努力认真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存在着“目标把握不准”,不知要到“到哪儿去”的现象,存在学习内容掌握不牢,重点把握不住,不知要“达到什么程度"的现象;存在有些难点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现象。
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学得怎样?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如何评价和测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水平?如何进行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监控?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采用“目标导学,练习反馈,巩固强化,达标检测评价”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水平和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和自我监控。
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如何学、学得如何”,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控,建立起了课堂学、教、练跟踪听课研究。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丑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制定并研究化学双向细目表,我这样的儿点体会:1.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肓目性和随意性,根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每一目标指引相应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自学少讲一测做到适时、适量。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设计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设计作者:***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11期摘要: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教与学的要求,梳理、分析初中化学3个版本教科书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设计的特点,从关注“有效浓度”、实验体系,重视实验数据的科学性,注重科学态度的发展和重视实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强调实验活动设计的高级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生实验活动; 氯化钠溶液配制; 实验活动设计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11-0065-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的提出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都规定了学生必做实验,以确保学生有基本的动手实验活动机会。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是初中化学规定的8个学生基础实验之一,用到固体溶解、液体混匀、液体转移、搅拌等基本操作,配料计算和配制,既要求溶质的质量确定(精度由称量手段决定),又要求溶液的体积确定(由量筒、容量瓶的精度决定),是唯一一个使用多种定量仪器的实验[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教与学的要求中也包括了“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生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如表1所示)[4]。
可见,该实验对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容要求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生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提示①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澳教育反思
关注基础能力培养
●反思中等教育 ●努力提高学业标准 ●回归简明规范的大纲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历程
建国后 五六十年代 重视双基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突出生产技术
1978年: 十年制大纲 (后不断降低要求) 1988年: 义教大纲 1996年: 高中大纲 1999年: 新课程改革
加强化学理论知识,强调以先进 的化学知识教育学生
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探究为突破口,加强化学与社会 的联系,对课程改革不断反思
日本:1998年日本提出了“宽松教育”,为了减 轻学生负担,将课程内容削减了30%。实施以来有 很多争议,最大的担心就是学生学力的下降。
最近的国际教育测评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国际 排名呈下降趋势。 2007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的PISA(国际学生评价 项目)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科学成绩排名情况:从 2000年和2003年的第二,下滑到了2006年的第六。
专家简介
王晶: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主任,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化 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中学化学课程和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参 与研究、编写和主持了全国通用的多套初中、高中、师范、 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中等教育化学教材;现担 任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副主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 五”、“十一五” “十二五”等规划课题。
2008年3月,日本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 对“宽松教育”进行调整: •综合课课时将被缩减,被削减的内容将重新回来。 •日语、数学、外语、科学和社会课的课时将增加10%
。
其中科学增加最多,达33%;数学也增长了22%。
中学理科课时:290
405
(
95↑ )
增加(重回):原子的构成、离子等 重视理数教育: 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 重视国际通用性、内容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