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指南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指南1. 引言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是保证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规范的质控操作,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档旨在提供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指南,帮助实验室人员正确进行质控操作。
2. 实验室内质控的分类实验室内质控主要分为两类:日常质控和定期质控。
2.1 日常质控日常质控是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项检验参数的监控,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定期校正设备:定期校正血常规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 检查质控材料: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材料进行测定,检查仪器的准确度。
质控材料的配制、保存和使用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2.2 定期质控定期质控是指周期性进行的比对实验,以评估实验室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质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外部质控:参加由相关质控机构组织的外部质控项目,确保实验室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保持一致性。
- 同行质控: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相互比对,交流经验,提高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操作指南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指南应包括以下内容:3.1 质控材料的选择和配制选择合适的质控材料是进行质控的重要环节,应考虑以下因素:- 质控材料应与实际样本性质相似,包括血液成分、浓度范围等。
- 质控材料的稳定性要好,避免日常变化对质控结果的影响。
- 质控材料的来源应可靠,有明确的质量保证措施。
- 质控材料的配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质控结果的准确性。
3.2 质控的周期和频率质控的周期和频率应依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日常质控应进行每天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定期质控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
3.3 质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进行质控后,实验室人员需要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按照标准值和质控范围,对质控数据进行比对和判读。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定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定1. 目的本操作规定旨在确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 术语和定义- 室内质控:对实验室流程和检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检测质量的系统活动。
- 质控品:用于质控的标准样本,一般由国家标准样本确定。
- 控制范围:质控品所需的接受范围,一般根据统计学方法确定。
3. 质控样本的选择与使用- 根据实验室检验项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质控品。
- 每个批次的质控样本应进行充分混合,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保存。
- 质控样本的使用要符合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样本的准备、标定和质量测定等步骤。
- 质控样本的使用应有记录,并对记录进行保存和归档。
4. 质控标准的制定与评价- 根据国家标准样本和实验室特点,制定适合实验室的质控标准。
- 质控标准的评价应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 定期对质控标准进行评价和调整,确保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5. 质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对每次质控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样本编号、测定值、标准范围等信息。
- 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每次测定值与标准范围的接近程度,判断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定期对质控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行趋势分析和异常值的处理。
6. 质疑结果的处理与处理措施- 对于质疑结果,应及时进行确认和处理,包括复测、溯源等措施。
- 对于超出质控标准范围的结果,应进行事故处理,包括停止检验、检查设备等。
7. 质控记录的保存与归档- 质控记录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存,包括每日、每月和每年的质控数据和分析结果。
- 质控记录的保存时间要求应符合实验室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 质控记录的归档应规范有序,方便日后查阅和审计。
8. 培训与质控能力评估- 对实验室质控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能力评估,确保其具备操作规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 定期进行质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质控能力和专业素养。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范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范1. 引言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能够提供关于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室内质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档将介绍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范。
2. 质控品的选择2.1 内部质控品内部质控品是由实验室自行制备的标准化样品,用于模拟真实样本,评估实验室的分析性能。
实验室应选择与临床患者样本相似的内部质控品,确保其包含了血常规检测项目中的各种指标。
2.2 外部质控品外部质控品是由第三方机构或供应商提供的标准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控评价方案,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3. 质控的频率和方法3.1 日常质控每天开展日常质控是确保每次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通常可以选择熟知数值的质控品进行检验。
应严格按照质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
3.2 日常质控结果的分析每天的质控结果应纳入统计分析,根据质控品的使用说明,判断是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超过可接受范围的结果,应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3 定期质控定期进行质控是为了评估实验室长期的分析性能,通常每个月进行一次。
选择稳定的、认证的质控品,在同一批次的多个实验室中进行对比。
对于不符合精密度要求的分析项目,应调查原因,并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或设备来纠正。
4. 质控记录和文件管理4.1 质控记录实验室应保留每次质控的记录,包括质控品的批号、使用日期、分析结果和判定。
记录中应包含异常结果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质控记录应定期检查并归档。
4.2 质控文件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文件管理系统,包括质控品的购买证明、使用说明、质控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文件。
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 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包括质控操作的培训、实验方法的更新以及质控结果的解读等方面的内容。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是每一个患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期望。
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帮助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医疗检查和治疗工作,明显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和能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分析,帮助患者尽早远离病痛,恢复健康。
在医疗化验和检查项目中,最常见的就是血常规检查,这是一项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化验结果对患者就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血常规检查;质量控制;注意事项一、引言在临床医学的检查项目中,血常规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直接的数据以及患者病情的提示,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临床诊断治疗的效率。
为此,必须要做好血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同时要全面考虑到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尽早做好预防和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血常规检查以及配合治疗带来便利。
二、血常规检查概述血常规检查利用检测仪器来完成检测,该检查是针对血液中的细胞(比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比容)来进行检查的,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的参考价值,这几种血细胞的增多或者减少,都对应着一些临床的生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的意义,因此,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来判断病人的疾病情况,具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同时,血常规检测还可以作为病人服用药或者停药、疾病康复或复发、继续治疗或者停止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血常规检测的数据结果提示一些临床诊断分析,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提示:一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细数量变化预示着病人的一些病理性特征。
通常人体在剧烈运动以及进食后会发生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多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但是如果不是日常正常活动而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增多,要考虑急性感染的情况,相反,如果白细胞计数减少,要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情况。
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也代表着对应的意义,中性粒细胞作为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分析等环节,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样本采集前,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进行血常规检验前,患者需要了解采集血样的目的和过程,并遵守医生或护士的指示。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行为;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抗生素等,或在医生指导下停药;避免采集前过度紧张或焦虑,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样本采集时,应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采集前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或消毒后的采血器进行采集。
同时,应避免采集过程中的震动或振荡,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样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到检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本失效。
在送样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避免震动或振荡,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并且在送样单上注明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式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2.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包括对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调整,如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维护包括对仪器的清洁、消毒、保养等,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校准和维护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
在使用血常规检验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和误差。
操作规程包括仪器的启动、样本的加入、参数的设置、结果的读取等步骤,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注意仪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等,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还包括以下方面:(1)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记录应及时、完整、准确,以便进行质量评估和问题排查;(2)仪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避免影响检验结果;(3)仪器的更新和升级应根据需要进行,以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定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定1. 引言本操作规定旨在确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 质控原则2.1 检验仪器和试剂:保证仪器和试剂的性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准和质量控制。
2.2 检验人员:质控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2.3 样本质控:通过合理选择和处理样本,保证样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2.4 质控数据分析:对质控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和改进。
3. 质控实施步骤3.1 样本质控3.1.1 样本采集:采集样本时应正确操作,避免污染和误差的发生。
3.1.2 样本储存与运输:样本应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并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运输。
3.1.3 样本标识:样本需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标识,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3.2 仪器和试剂质控3.2.1 仪器校准: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定期的仪器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2 试剂质量控制:试剂应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如批内质控和批间质控,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质控数据分析与处理3.3.1 质控数据收集:质控人员应及时收集质控数据,并保留相关记录。
3.3.2 数据分析: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质控指标,评价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效果。
3.3.3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异常数据或结果,质控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4. 监督与评估4.1 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定期对质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2 质控评估:对质控结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3 不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监督,以确保质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5. 结论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定包括样本质控、仪器和试剂质控、质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监督与评估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质控措施,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可比性。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1、血常规检查质量控制
(1)来检验血样要注意收集准确性和符合安全性;
(2)取血量要容易操作,血管要按部就班;
(3)血液样本要及时采集,保持样本的完整性;
(4)血液提取后要及时用0.5ml的含200 ug/ml的海绵染料抗体做凝固;(5)对血液加入正确量的抗凝剂,使得血液尽快形成固形定位液;(6)要按规定的时间检测样品并严格记录;
(7)使用血液清晰度试纸和一次性用品;
(8)定期对仪器进行精密检验。
2、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病人取血前吃东西要控制,不宜吃太多;
(2)准备取血前,要定时休息,半小时以上;
(3)准备取血前,不宜饮酒、抽烟;
(4)准备取血前,要穿上舒适的衣服;
(5)准备取血前,不应使用镇静剂;
(6)取血时不宜张口说话,将臂举高放平;
(7)取血及检查时保持呼吸均匀;
(8)检查完成后准备问诊和治疗;
(9)及时观察检查结果,如有异常及时及询问;
(10)及时沟通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完成,准确使用仪器,并根据仪器本身特性调节用量;
(11)在检查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各项测量结果;
(12)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
(13)要注意仪器是否损坏,重新检查和核对结果。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准则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准则1.引言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室内质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档将介绍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准则,以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2.质控物品的选择与准备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前,首先需要准备好质控物品。
质控物品应具有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性,并且可靠稳定。
常用的质控物品有人工制备的质控血液、商用质控物品等。
选择质控物品时应参考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在准备质控物品时,应按照质控要求进行稀释,保证其在检验过程中的合适浓度。
3.质控实验的设置质控实验的设置是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重要环节。
质控实验应覆盖常见的指标和检测项目,并且覆盖多个浓度范围,以验证仪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实验应包括正常范围内的样本,以验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并且应包括异常样本,以验证仪器对异常结果的检测能力。
4.质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在质控实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所测定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质控物品的测定结果、质控物品的浓度、仪器的测定结果等。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异常结果的处理当质控实验中出现异常结果时,应及时处理。
首先需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核对操作步骤和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如果确定仪器没有问题,可以考虑排除操作者误差、质控物品异常等可能因素。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应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6.质控结果的评价根据质控实验的结果,对仪器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等。
通过评价质控结果,可以判断仪器是否符合要求,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法。
7.总结与展望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介绍了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准则,包括质控物品的选择与准备、质控实验的设置、质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异常结果的处理和质控结果的评价。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要求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要求1. 背景说明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室内质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室内质控是通过模拟标本,规定检验条件,评估仪器精确度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来确保实验结果的质量。
2. 操作要求2.1. 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日常维护- 保持设备和仪器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 检查仪器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确保其稳定性。
- 定期进行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并记录更换时间和原因。
2.2. 质控液的使用和管理- 确保质控液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暴露在高温、阳光直射或冻结的环境中。
- 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正确使用质控液,并记录每次使用的批次号和使用日期。
- 定期检查质控液的有效期,严禁使用过期的质控液。
- 每次使用质控液前,需进行充分的摇匀和漂浮气泡。
2.3. 检验流程的严格执行- 针对每个样本,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样本标识、管盖、混匀等操作。
- 严格控制样本与试剂的比例和混匀时间,避免操作产生误差。
- 注意样本的搅拌和振荡,确保均匀性。
- 避免硬抽血,并采用正确的采血顺序,防止样本受污染。
2.4. 质控结果的监测和分析- 设立合理的质控目标和质控范围,并根据实验室特点进行调整。
- 定期对质控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 记录并分析质控数据,及时修订和优化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 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会议,讨论质控结果和实验室管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结论室内质控是血常规检验的关键环节,操作要求的严格执行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设备和仪器的日常维护,质控液的使用和管理,检验流程的严格执行以及质控结果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_09-10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1.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要求质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瓶间变异小,原则上一旦选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轻易更换。
多数血常规项目2-8℃稳定60天。
2.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使用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混匀,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至少使用两个浓度以上质控品。
(如何体现中值、高值)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3.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
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
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3.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1. 引言血常规检验作为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质控工作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规范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检验设备和试剂- 血常规分析仪: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每日进行校准和质控血样的检验,记录校准结果和质控数据。
- 校准标准品和质控血样:根据厂家要求选择标准品和质控血样,定期检查其有效期和适用范围。
3. 日常操作规程3.1 样本采集和处理-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并确保标本采集管或血常规管中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 避免样本被暴露在光照、高温或低温等有害环境中,避免溶血、凝血等影响检验结果的现象发生。
3.2 校准与质控- 每日开始检验前,进行设备的校准,校准时间、人员姓名、校准结果等应做相应记录。
- 每日开始检验前,进行质控血样的检验,比较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记录质控数据。
- 根据质控数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 结果分析与报告- 检验结果应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
- 理解并分析检验结果,判断正常与异常结果。
- 根据结果的异常性质和程度,提供合理的建议或进一步检查所需。
4. 质控记录与分析- 每天负责人应保留设备校准记录和质控数据,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归档。
- 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质控指标和内外质控要求,评估并纠正质量问题。
5. 质控问题处理- 当质控数据超出预期范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纠正。
- 记录问题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6. 结论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质控工作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需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本文档详细规定了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包括检验设备和试剂的选择与准备、样本采集和处理、校准与质控、结果分析与报告、质控记录与分析以及质控问题处理等内容,旨在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微量元素的常用检查,它对于诊断血液疾病,监测疾病治疗效果,以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因此,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十分重要。
首先,血常规检验的样本采集应尽可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如采血量、采血时间、采血技术等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检验过程应严格按照试剂的说明书进行,如报告结果的稳定时间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检验人员应及时完成检验,以及对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复核,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核查,检测器件在规定时间内应定期维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检验人员也要定期参加专业的培训,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
总之,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十分重要,必须满足标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是指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和临床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准确的血常规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质量控制是确保血常规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二、质控方法1. 内部质控内部质控是实验室自身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比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控应该每天进行,以确保每批样本的准确性。
2. 外部质控外部质控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血常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外部质控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者质控组织组织,实验室可以定期参预外部质控活动,比较自己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三、质控指标1. 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时偶尔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重复检测同一样本,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CV),CV越小表示精密度越高。
2.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过与参考方法或者参考材料进行比对,计算结果的偏差(bias),偏差越小表示准确度越高。
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检测结果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检测,计算结果的变异程度,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四、质控记录与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系统,记录每天的质控结果和分析数据。
对于超出质控范围的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西格玛规则、西格玛质控图等,匡助实验室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质控文件与培训实验室应编制相关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控操作规程、质控记录表、质控分析报告等。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偏差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日常质量控制和定期质量控制。
(1)日常质量控制日常质量控制是指每天进行的质量控制,目的是监测实验室的日常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稳定的质控品,如商业质控品或者实验室自制的稳定样品。
-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并记录结果。
- 与质控品的预期范围进行比较,判断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 如发现结果偏离预期范围,应及时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并排除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
(2)定期质量控制定期质量控制是指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目的是评估实验室的整体质量。
具体步骤如下:- 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如国家或者地区的质量控制项目。
- 按照评估项目的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结果。
- 与评估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 如评估结果不理想,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参加的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活动,旨在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 参加由国家或者地区认可的外部质量评估项目。
- 按照评估项目的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结果。
- 将检验结果提交给评估机构进行统计和分析。
- 根据评估结果,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质量控制的记录和分析质量控制的记录和分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匡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记录质量控制结果每次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准确记录质量控制品的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和结果等信息。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四、血常规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 五、小结
一、引言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能够为受检 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详尽的临床参考。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尤以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 (HGB)异常作为诊断依据。
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 息15min后进行采血,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化疗患者要求在化疗前采集 标本,采血不能与静脉输液同侧臂。
二、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样本采集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一般要求用抗凝的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未梢血,因为 末梢血的误差大,重复性较差,除少数不易抽取静脉血者,如婴儿、大面积 烧伤患者等。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散点图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直方图
正常图形
小红细胞干扰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仪器报警信息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Q-Flag报警信息
三、血常规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干扰因素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多
假性 增高
RBC
假性 减少
WBC
PLT
假性 减少
如何纠正EDTA-PTCP
推片显微镜检发现血小板成簇聚集,排除采血不顺畅、标本凝 集等因素后确定为EDTA-PTCP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更换抗凝剂 ➢不加抗凝剂,即采即做 ➢加阿米卡星 ➢稀释模式 ➢涡旋 ➢人工计数 ➢通过红细胞校正
6、血小板假性增多
小红细胞 红细胞碎片 疾病或治疗产生的大量白细胞破碎(比如淋巴瘤、化疗、严重感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_09-10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1.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要求质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瓶间变异小,原则上一旦选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轻易更换。
多数血常规项目2-8℃稳定60天。
2.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使用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混匀,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至少使用两个浓度以上质控品。
(如何体现中值、高值)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3.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
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
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3.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
怎样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
怎样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 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
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既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内部使用的质控品,用于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内部质量控制的标准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常规质控品:包括低、中、高三个浓度的质控品,用于检验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 控制图:建立并维护血常规检验的控制图,用于监测仪器的日常性能和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质控记录:记录每次质控品的检验结果和仪器的校准情况,以便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的外部质量评估活动,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情况。
外部质量控制的标准应参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并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本采集:对于血常规检验,样本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应严格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容器进行,避免污染和样本失真。
2. 样本处理:样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血液凝固和溶血等情况的发生。
样本处理的步骤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等。
3. 仪器校准: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要求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
4. 质控品检验:在进行样本检验之前,应先进行质控品的检验,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品的检验结果应在预定的范围内,否则应及时调整仪器或重新校准。
5. 样本检验:在质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样本的检验。
样本的检验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每一步骤的操作和时间。
6. 结果判读:样本检验完成后,应对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
结果的判读应参照相关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质量评估:对于每次的质控品检验和样本检验,应进行质量评估和记录。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引言概述: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而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则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实验室设备质控1.1 确保设备准确性:定期对血常规仪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检查仪器故障:定期进行仪器故障排查和维修,确保仪器正常运转,避免因故障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
1.3 更新设备技术:及时更新血常规仪器的技术和软件,以适应最新的质控标准和要求。
二、质控液质控2.1 选用合适的质控液: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质控液,确保其成份与人体血液相似,能够准确摹拟实际检测情况。
2.2 定期进行质控液检测:每次进行血常规检测前都要进行质控液的检测,以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记录和分析质控液数据:及时记录和分析质控液的检测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标本采集质控3.1 标本采集规范化: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规范操作,避免因采集不当导致标本污染或者失真。
3.2 标本保存条件:保证采集的血液标本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标本变质或者受到外界影响。
3.3 标本识别和追踪:标本采集后要进行正确的标识和追踪,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避免混淆或者丢失。
四、人员培训质控4.1 培训要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血常规检测培训,包括操作规范、质控要求等方面。
4.2 岗位责任分工:明确每位工作人员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具体责任和分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4.3 定期培训更新: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使其了解最新的质控要求和技术,提高专业水平。
五、数据分析质控5.1 数据记录和保存:对每次血常规检测的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保存,便于后续分析和追溯。
5.2 异常数据处理:发现异常数据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3 统计分析和评估:定期对血常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评估实验室的整体质控水平,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做好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在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品或具有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
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
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
推荐用EDTA-K2抗凝。
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使用原仪器配套试剂。
但国内开发出经过原装试剂严格对照,并经科学鉴定认可的试剂也是可以使用的。
注意试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值是否在X±2s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
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常见堵孔原因:
①采血时用棉花擦吸管,纤维混入
②采血过浅,凝块形成
③蛋白堵塞孔道
④标本落入灰尘
⑤使用后冲洗不够,停机时间长试剂结晶堵口
⑥血液未混匀,有凝块。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①高粘滞血症冷球蛋白增高或冷纤维蛋白增高,非晶体物聚集,使白细胞、血小板增高。
②血液中白细胞过高影响红细胞计数,或有核红出现影响白细胞计数
③异常血红蛋白患者红细胞溶血不完全,之白细胞结果假性增高;
④M蛋白增多,M蛋白与溶血剂发生反应,白细胞假性增高
⑤血栓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有血小板凝集者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
⑥高脂血症使Hb假性增高
⑦巨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影响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
血小板聚集:致血小板计数过低,直方图右移,但不与横坐标重合,不显示MPV值。
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溶血病人或红细胞碎片干扰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右移并抬高,不显示MPV。
处理办法:
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和有核红。
手工计数血小板
(三)分析后质量管理:
1.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确定白细胞分类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
(溶血不完全、有核红、血小板聚集)2.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判断白细胞计数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干扰:不完全溶血、有核红、血小板聚集。
3.分析实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如RBC、HCT与MCV,Hb、HCT与MCHC,RBC与MCH 之间,RDW与涂片红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
4.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分析异常结果是否可从临床角度加以解释,或是否与其它实验参数相关。
5.定期征求临床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临床医师对实试验数据的评价是质控重要环节。
双方需加强沟通。
及时纠正法规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工作。
当实验结果与临床医师判断不一致时,有时是病情变化,请不要忽视。
检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便于临床医师沟通和有效分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