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合集下载

电工与电子技术绪论

电工与电子技术绪论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又一应用方向,通过集成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技术,实现 家居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实现也离不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支持,如交通信号灯、智能车辆等, 有助于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硬件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如集成电路、 微处理器等,这些技术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
这些设备支撑着全球通信网络的运行。
03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其实现离不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支持,
通过集成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实现高速、远距离的无线通信。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
电工与电子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广泛,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 系统(DCS)等,这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1
02
03
电路分析
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元 件、定律和定理,以及电 路的稳态和暂态分析方法。
交流电与直流电
研究交流电的产生、传输、 变换和利用,以及直流电 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电机与变压器
研究电机的原理、类型、 特性和应用,以及变压器 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
信号处理与通信
1 2
设备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 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数据分析与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的大量数据,可以进行深入 分析和挖掘,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3
物联网安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 突出,需要加强物联网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电工学第一章

电工学第一章

1.3 电路的状态
(一)通路
S 电路的状态——通路 电路的状态 通路 E 电源的状态——有载 有载 电源的状态
R0
I + UL _
+ US _
电动势E: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动势 :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即电位升高 的方向。 的方向。 电源产生的电功率为EI 电源产生的电功率为 电压的实际方 US :电源的端电压,即电源两端的电位差。 向:由高电位 电源的端电压,即电源两端的电位差。 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U 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 S I 指向低电位, 指向低电位, UL :负载的端电压,即负载两端的电位差。 即电位降低的 负载的端电压,即负载两端的电位差。 电位降低的 方向。 方向。 负载取用的电功率为U 负载取用的电功率为 I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 电源: 转换为电能。 转换为电能。 负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 非电形态的能量。 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 输送电能的作用。 输送电能的作用。
+
mV
S
E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称为内电路 内电路,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称为内电路, 外电路。 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 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 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 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 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物理量用大写字母 直流电路。 大写字母表 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物理量用大写字母表 示! 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 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交流电路。 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物理量用小 写字母表示! 写字母表示!
有 源 电 路
S1、S2全部断开: 、 全部断开 全部断开:

电工学课件PPT课件

电工学课件PPT课件
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的重要性 质,通过将多个电源单独作用 时的响应叠加起来得到总响应

03
交流电与变压器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交流电的定义
交流电是指电流的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 的平均值为零。
交流电的特点
交流电具有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呈 正弦或余弦函数。
电工学课件
目录
• 电工学简介 • 电路分析 • 交流电与变压器 • 电机与控制 • 安全用电与保护
01
电工学简介
电工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静电和静磁现象
人类对电和磁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如闪电、静电和磁石吸引铁的现象。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
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 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 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01
03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用 字母R表示。
电感
表示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的本领的物 理量称为电感,用字母L表示。
05
04
电容
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的物理量 称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
电工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家用电器的使用
电工学在家庭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照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的使用都涉及到电工学的知识。
交流电的频率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电流每秒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0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一种电压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的电
能。
02
变压器的组成
变压器由两个绕组组成,一个称为初级绕组,另一个称为次级绕组,它
们被一个共同的铁芯所环绕。

电工学(电工技术)

电工学(电工技术)

阻抗变换特性
变压器能够改变阻抗的性 质和大小,实现阻抗的匹 配和变换,从而优化传输 效率。
06
电工学应用
家用电器中的电工学
家用电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如电视、冰箱、空调等,其工作原 理和设计都涉及到电工学的知识。
例如,电视接收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图像和声音,这涉及到信号处理和电磁场理论 ;冰箱通过制冷系统来保持食物的新鲜,这涉及到热力学和流体的知识;空调通 过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来提供舒适的环境,这涉及到电动机和控制系统的知识 。
功率因数
表示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 率的比值,用于评估电路的效 率。
谐振电路
当电路的频率与元件的固有频率 相同时,会产生谐振现象,此时
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三相交流电
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通过三相发电机产生,具有三个相位差为 120度的电压和电流。
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采用三相坐标系或三角形表示。
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电工学的发展历程
电工学的发展始于18世纪,随着人们 对电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电 路理论体系。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 信息技术的兴起,电工学在信号处理、 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 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电力工 业的迅速发展,电机、电力电子和电 力系统等分支领域逐渐形成。
电功率与电能
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 积。
电能
电能是表示电场能形式的能量,等于电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03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Fra bibliotek定律总结词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用于确定电路中电流和电 压的约束关系。

电工学ppt课件

电工学ppt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将朝着 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如宽 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的 发展等。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智 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06 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
电工测量概述
电工测量的定义
利用电工仪器仪表对电气设备的参数进行测量,以 获取所需数据的过程。
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变压器的原理与应用
变压器原理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来实现电能传输的设备。
变压器类型
按照用途可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按照结构可分为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等。
变压器的应用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于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等方面,是电力系统中的重 要设备之一。
电能表
用于测量电能消耗,计算电费和 功率因数等。
示波器
用于显示和分析电信号的波形, 判断信号的质量和故障。
安全用电常识与触电急救措施
安全用电常识
了解安全色标、安全距离、安全遮栏等安全标识;掌握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守 安全用电规定。
触电急救措施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根据触电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或人工 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描述磁单极子不存在的事 实。
描述电荷与电场之间的关 系。
描述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包括四个基本方程。
高斯定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
高斯磁定理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法拉第定律
描述时变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安培环路定律
描述时变电场产生磁场的现象。
电磁波
由时变电场和时变磁场相互激发而产生的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振 荡。

电工基础知识(初级版)

电工基础知识(初级版)

电工基础知识(初级版)电工基础知识(初级版)介绍电工基础知识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电工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本文将从电力的起源、电路基础、电气安全和常用电器等方面为您呈现初级电工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一、电力的起源电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发现用琥珀摩擦后可以吸引小物体,这就是静电的起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人们逐渐理解了电的本质和特性,并最终实现了电力的利用和应用。

二、电路基础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了解电路基础对电工来说至关重要。

电路由电源、导线、负载和开关等元件组成。

电流根据电子的流动方向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类型。

直流电路中,电子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交流电路中,电子周期性地在正负两个方向流动。

三、电气安全电气安全是电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电工在操作电器设备时必须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首先要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以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发生。

其次,要禁止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器设备,以免发生短路和触电。

另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绝缘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四、常用电器电工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常用电器。

例如,灯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器之一,使用电流通过灯丝来产生光。

另外,电风扇、电磁炉、电视机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

电工需要了解这些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五、电工工具在进行电工工作时,电工需要使用一系列专业的工具。

常见的电工工具包括万用表、螺丝刀、钳子、剥线钳等。

这些工具不仅有助于电工进行电路的测试和修理,同时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六、电工技能培养电工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职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电工应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工工具,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为了提高电工技能,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以及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七、电工行业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工行业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第一章电工学.

第一章电工学.

3.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pere)于1820年发现电磁效应和英国人 法拉第 (Faraday)于1831年揭示了电磁感应原理;到19世纪60 年代,英国人麦克斯韦(Maxwell)建立了统一的电磁波理论, 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 理论基础。 4. 电动机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俄国)出现;发电站与输电线 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造;电报发明于1837年,电话发明 于1876年,无线电通讯则开始于1895年。 5.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于19世纪末建立了古典电子 学理论,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学的迅速发展。20世纪前半叶, 电子管、半导体技术迅速发展。这方面的历史里程碑,从器 件上看:1906年出现电子二极管,1948年发明晶体三极管; 从系统应用上看:第一家无线电广播电台于1920年在匹茨堡 开播,第一家电视台于1935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建成,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 箭头表示法
此时,电压参考方向──“电位降” (3) 双下标表示法 Uab表示电压参考方向由a指向b
3)电动势定义 电源中存在着能使流到低电位(负极)的正电荷移到高电位 (正极)的电源力(在电池中,电源力由化学作用产生;在 发电机中,由电磁感应作用产生)
a 电动势是衡量电源力做功能力的物理 量,直流电动势用E表示,其单位也 E ba b 是伏特V。
dq i dt
(单位时间通过的电荷量)
量纲: A
Sec
C
;辅助单位:mA, A, kA
i 的实际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特例 ⑴直流(DC): I q t 常数 ,大小、方向不随时间 变化; ⑵交流(AC):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用i (t ) 或 i 表示。 2)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路很简单时,电流的实际方向容易直接判断出。但通常电 路模型并非很简单,电流实际方向往往很难事先确定。 例:如图电路 4.6Ω 2Ω R中电流i 的实际方向难以事先确定, 因此,引入电流的参考方向。 _ i R + ⑴电流i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 5V 9V 即:分析电路前先任意假设i 的参考 方向,并以此去建立电路模型的数学 关系式,去分析电路。

电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在古籍中曾有“慈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

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11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

电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从十八世纪末1785 年库仑建立库仑定律开始的。

1800 年化学电池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电能的序幕;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新的一页。

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磁现象的本质问题;1826 年,欧姆建立了欧姆定律;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发现了苯,发明氧化数,氯气等液化。

1833 年,楞次建立楞次定律。

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的可逆性原理。

1834 年,雅可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

1838 年,用一台直流电动机拖动轮船,以4 km/h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这是最早的实用电动机。

1844 年,楞次与焦耳分别独立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

1845 年,基尔霍夫建立了电压、电流定律(KVL、KCL)创立光谱化学分析法,发现了元素铯和铷。

1864 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887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了电磁波。

19 世纪末,发明了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三相输电方式。

1883年,爱迪生发现热电子效应,弗莱明在1904年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电子管具有“阀门效应”。

1906年德福雷斯在弗莱明二极管放进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并替代电子管,具有经济效应。

1958年集成电路第一个样品面世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

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

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

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一、电气科学的萌芽与理论形成人类最初是从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和天然磁石中开始注意电磁现象的士希腊和中国的古代文献都记载了琥珀摩擦后吸引细微物体和天然磁石吸铁的现象。

公元前1100—前771 年,中国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篆文的"电"字。

战国时期,出现了用磁石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公元1世纪王充所著《论衡》一书中,记载了"顿牟授芥,磁石引针"的现象(顿牟∶琥珀,摄∶吸引,芥∶很轻的植物籽),最早把静电现象和磁现象相并列。

《论衡》中还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图1-1是后人根据书中的描述复制的司南模型。

到了宋代,用磁铁制成的指南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司南近代电磁学的研究,可以认为开始于英国的W.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 1544—1603)。

1600年,他用拉丁文发表了《论磁石》(De Magnete,英语译为 On the Magnet)一书(如图1-2 所示),系统地讨论了地球的磁性,认为地球是个大磁石,还提出可以用磁倾角判断地球上各处的纬度。

现代英语中Electricity(电)这个字就是他根据"琥珀"的希腊文字(ηλekrpop)和拉丁文字(electrum)创造的。

吉尔伯特的实验和研究发展了有关电的知识。

在他之前,人们对电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所描述的琥珀经座擦会产生电的水平上。

吉尔伯特设计制作了一台验电器,由一个尖顶支撑一根能够灵活转动的指针。

他把钻石、宝石、玻璃、水晶、硫黄、树脂等各种物体摩擦后靠近指针,看指针是否被吸引向这些物体。

通过这样的实验,他得出结论;琥珀的性质是许多其他物质共有的。

他把这些物质称为"带电体",而血把金属物质列为"非带电体。

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金属在摩擦时也会产生电荷,只不过因为是导体,静电荷会瞬间流失。

电工学绪论PPT课件

电工学绪论PPT课件

控制电机的应用
控制电机通常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上 安装有控制绕组,转子上安装有导电条或 永磁体。
控制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 ,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等。
常用低压电器
常用低压电器定义
常用低压电器是指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各种控 制开关、保护装置和调节装置等。
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
常用低压电器通常由触点系统、操作机构、保护 装置等部分组成。
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需要电工学的支持。
控制技术
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控 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电工 学的支持。
电力工业
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 个环节都涉及到电工学的知识。
通信与信息处理
通信系统的传输、交换和终端 设备的设计和应用需要电工学 的知识。
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 和利用需要电工学的支持。
交流电机定义
交流电机是一种将交流电能转 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
理基于交流电的电磁效应。
交流电机分类
根据电源相数的不同,交流电机 可分为单相和三相两大类,其中 三相交流电机应用最为广泛。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交流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 部分组成,定子上嵌有励磁线 圈,转子上安装有导电条。
交流电机的应用
电工学绪论ppt课件
• 电工学简介 • 电工基础知识 •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析 • 交流电与交流电路 • 电机与控制 • 安全用电与电工测量
01
电工学简介
电工学定义
定义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的产 生、传输、分配、转换和利用等 方面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学科特点
电工学涉及广泛的应用领域,包 括电力、电子、控制、通信和信 息处理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 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电工学第1章

电工学第1章

电压:U=0 对任何元件或一段电路,无论流过它们的电流如何, 只要电压为零,则可视为短路。
功率:PE EI S
2 P R0IS
P0
短路是一种严重的电路故障,应尽力预防。
1· 6 基尔霍夫定律(德国物理学家)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反映了局部电路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基尔霍夫定律反映了整体电路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用于结点
Kirchhoff s Current Law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用于回路 Kirchhoff s Voltage Law
1· 6 基尔霍夫定律
(1) 支路: 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几个元件相互连接起 来的分支; I1 R1 a R2 I2 (2) 结点: 三条或三条 + + E1 I3 R 以上的支路 - E2 3 相联接的点; b (3) 回路: 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 (4) 网孔: 在平面电路中,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 网孔是最小的回路, 是自然孔; (5) 网络: 比较复杂的电路;
开关 干 电 池 灯 泡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1.1 电路的组成 电路就是电流的通路。 干电池: 开关 灯 泡 提供电能, 干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 灯泡: 池 取用电能, 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开关及导线: 连接电池和灯泡构成电流通路, 并起到控制作用。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发电机 电源 升压 变压器 输电线 降压 变压器 电灯 电动机 电炉 ... 负载
中间环节
(2) 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话筒
信号源
放 大 器
中间环节
扬声器

《电工学第六》课件

《电工学第六》课件

02
电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 应用:驱动、控制和调 速等
03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 应用:电压变换、电流 变换和阻抗变换等
04
电机与变压器在其他领 域的应用:家电、交通 和能源等
05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概述
01
总结词:基本概念和组成
02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产生、传输 、分配和消费的系统。
将电能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分配到各个 用户,包括直接供给各类用户的分配网络 和各种类型的用户供电所。
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总结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调节控 制
电压调整是保证系统电压质量的重要措 施,通过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无功 补偿装置等手段实现。
频率调整是保持系统频率稳定的关键措 施,通过自动发电控制(AGC)和需求 响应等手段实现。
电磁学的诞生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电流的磁效应,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电工学的应用领域
电力工业
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 都离不开电工学的理论和技术
支持。
电子工业
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 等都涉及到电工学的知识。
通信工程
通信系统的传输、交换、终端 等都与电工学密切相关。
自动化控制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正常运行状态 、异常运行状态和短路故障状态。
电力系统的调节控制包括频率调整、电 压调整、无功补偿和继电保护等。
06
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常识
详细描述
总结词:了解安全用电的基 本原则和要求,掌握安全用
电的常识。
01
02
03
了解电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知道电的危害和危险性。

1、电工电子技术概述(可以不要)

1、电工电子技术概述(可以不要)
1、电工技术概述
课程简介
电工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
1、电工技术发展过程:
电工技术是基于电磁场理论的一门成熟技术。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 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经典电磁学理论体系,1867年 西门子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开创了发电机广泛使用的新 纪元。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指 出: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 加以利用。” 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工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突出 的贡献,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工技术的进步,今天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须臾离不开她。
网吧IC卡控制器
IC卡控制器
IC卡控制器
管理程序
小精灵程序
网络服务器
上网客户机
天然气加气机控制器
IC卡读写部分
图形液晶显示器
微型打印机
RS485通信接口
微处理器
气量检测
时钟管理模块
电源管理模块
不挥发存储器
软键盘
常见二极管实物图:
三极管实物图:
2. 电子技术的组成
二极管及其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三极管及其应用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
模块一、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模块二、直流电路 模块三、交流电路 模块四、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 模块五、半导体基本知识 模块六、模拟电路基本知识 模块七、数字电路基本知识
(4)汽车电子
电源 发动机控制 点火装置、燃油喷射控制、 发动机电子控制 车速控制、间歇刮水、 除雾装置、车门紧锁…. 安全带、车灯未关报警、 速度报警、安全气囊….

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自动化的应用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涵盖电力系统、电子电路、电机与控制等领域的学科。

自从电气工程的诞生以来,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电气工程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电气工程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对于动力传输的需求,人们开始研究电力传输与控制技术。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标志着电气工程学科的诞生。

此后,在电气工程师们的不断努力下,电力系统、电路分析等基础理论逐渐成熟,电气工程得以快速发展。

二、电气工程的发展进程1. 电力系统的建设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人们迫切需要建立起可靠的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传送至用户。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建设大规模的发电厂,并建立高压输电网和低压配电网,实现了电力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和远距离传输。

电力系统的建设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

2. 电子技术的进步随着电子元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路的复杂度逐渐增加。

20世纪中叶,晶体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

晶体管的小尺寸、低功耗和可靠性高等特点,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如电视、收音机、计算机等。

电子技术的进步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后来的自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3. 自动化技术的兴起在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技术通过运用电气控制、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随着电气元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不断改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升交通安全性和行驶效率,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信息的快速传输和优化调度。

电子行业电子电工学第章

电子行业电子电工学第章

电子行业电子电工学第章引言电子行业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行业,其中电子电工学是其中最核心的学科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行业电子电工学的第一章内容,包括电子电工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1. 电子电工学的定义电子电工学是研究电子器件、电路和电力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到电子器件的原理与设计,电力系统的分析与优化,以及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电子电工学是电子行业的基础学科,对于电子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子电工学的发展历程电子电工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的电学研究。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电工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以下是电子电工学的主要发展历程:2.1 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子器件是电子电工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被发明和应用。

从最早的电子管到今天的集成电路和纳米器件,电子器件的种类和功能不断丰富和创新。

2.2 电路理论的建立电路理论是电子电工学的基石,它研究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

在20世纪初,电路理论开始逐渐形成,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路理论的建立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是电子电工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提高。

电子电工学通过研究电力系统的分析、控制和优化,为电力供应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2.4 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电子技术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

从传统的电子设备到互联网、物联网和,现代电子技术正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电子电工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3. 电子电工学的研究内容电子电工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电子器件的原理与设计、电路的分析与优化、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

以下是电子电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1 电子器件的原理与设计电子器件是电子电工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研究电子器件的原理与设计是电子电工学的重要内容。

电工学历史沿革

电工学历史沿革

电工学历史沿革.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总昰想太多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一个人本文由amiferou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工学》历史沿革《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必修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电工学》课程最早开设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由李广祺、唐晓影等一笔教师主持教研室的工作,为电工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到现在,数控技术、数控维修、以及模具和焊接专业也已经开设了电工学课程或曾开设过电工学课程。

教研室的教师队伍也逐渐的壮大,现今,有的老教师也已调离其他院校继续主持教研室工作,也有的教师仍在本课程组教学。

电工学课程组根据学校非电类各专业的发展情况、针对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实验室的建设等对电工学课程进行了持续性的建设。

自开设该课程以来,电工学教研室为全校非电类专业分别开设了电工学课程,使用过的教材有《电工学 I》姚海彬主编;《电工学 II》刘忠全编;后来,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电工学》的内容区别,部分专业还开设过《电工学(少学时)》、《电工电子技术》。

并且针对于针对课程内容德不同,撰写和完善了多套不同学时的教学大纲,制定了规范的教学进度表。

在实践课程方面,创建了电工实验室。

学生们曾做过实验由《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电源等效变换验证》、《叠加定理验证》以及《日光灯电路》四个实验。

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基础之上,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更深层次的理解电工学知识。

1本文由amiferou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工学》历史沿革《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必修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电工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

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

早在1883年电能开发的萌芽时期,恩格斯就曾经评价了它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德普勒的最新发现,在于能够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件事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电磁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

因此,研究电磁规律及其应用的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电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它便于与各种一次能源进行转换,从多种途径获得来源(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电光源等)。

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

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20世纪出现的大电力系统构成工业社会传输能量的大动脉,以电磁为载体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则组成了现代社会的神经网络。

各种新兴电工材料的开发、应用丰富了现代材料科学的内容,它们既得益于电工的发展,又为电工的技术进步提供物质条件。

电工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思维的宝库。

电工电子发展历程简介

电工电子发展历程简介
•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1878年,实现从波士顿到纽约之间200英 里的首次长途通话;
•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碳丝 灯泡,1912年,钨丝灯泡发明,电能的 应用广泛普及;
-
6
• 19世纪末,交流电技术的发展,促进了 交流电路理论的建立,1893年,开始用 相量法(复数符号法);
• 电机学:变压器、电 动机、控制电机、继 电器控制系统、PLC 等。
•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 放大电路、集成运算 放大器、反馈、稳压 电源等;
• 数字电子技术:门电 路、组合逻辑、触发 器、时序逻辑等;
• 电力电子技术:弱电 控制强电。
-
2
电类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开始于对静电、 静磁现象的观察。
• 1729年,英国人S.格雷将材料分成两类: 导体和绝缘体;
• 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正电 和负电的概念,发明避雷针;
• 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定量地研究了 两个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库仑定 律。
-
3
•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了伏 打电池,为电学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 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从几十个晶体 管的小规模发展到上百万个晶体管的超 大规模;
-
8
• 1947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路理论形成一 门独立的学科。
where are Chinese?
-
9
• 1894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 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无线通信时代开 始;
• 19世纪末电子工程的发展:热二极管、 真空二极管、真空三极管、925年,英国人贝尔德首先发明电视, 美国工程师诺基发明显象管,1936年, 黑白电视机问世;

电动机概述(入门介绍)(电子电工学课外报告)资料

电动机概述(入门介绍)(电子电工学课外报告)资料

课外阅读报告《电动机概述》学号:201**505201X年X月摘要从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到182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建立电动机实验模型,从直流电动机到交流电动机,从极小功率电机到如今的大功率电机,从单一驱动功能的电机到现今多功能电机,电动机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以至于今天的电动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着手于电动机的一些常识,简单介绍电动机的发展历程,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及其起动制动等问题,从而为日常购买,使用,以及维修电动机等带来一定的常识和便利。

一、电动机起源和发展历程1.1电动机早期发展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831年,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制构造跟现代的发电机不同,在磁场所中转动的不是线圈,而是一个紫铜做的圆盘。

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圆盘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电刷紧贴,用导线把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铜圆盘放置在蹄形永磁体的磁场中,当转动摇柄使铜圆盘旋转起来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一边,电路中产生了持续的电流。

1831年夏,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

该装置的运动部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电磁铁,当它们端部的导线与两个电池交替连接时,电磁铁的极性自动改变,电磁铁与永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斥,使电磁铁以每分钟75个周期的速度上下运动。

亨利的电动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展示了由磁极排斥和吸引产生的连续运动,是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真正应用。

1.2直流电动机1832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

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

早在1883年电能开发的萌芽时期,恩格斯就曾经评价了它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德普勒的最新发现,在于能够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件事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电磁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

因此,研究电磁规律及其应用的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电能作为一种,它便于与各种进行转换,从多种途径获得来源(如、、、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等)。

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

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20世纪出现的大构成工业社会传输能量的大动脉,以电磁为载体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则组成了现代社会的神经网络。

各种新兴的开发、应用丰富了现代材料科学的内容,它们既得益于电工的发展,又为电工的技术进步提供物质条件。

电工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思维的宝库。

物质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以及系统控制论的发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电工发展的影响。

反过来,各相邻学科的成就也不断促进电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电气化与现代社会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

电能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人类开发自然能源的最重要方式,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成就。

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电能以来,几乎所有社会生产的技术部门以及人民生活,都逐步转移到这一崭新的技术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使20世纪以“电世纪”载入史册。

是较早开发的电能应用。

它消除了黑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限制,大大延长了人类用于创造财富的劳动时间,并且改善了劳动生产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这为电能的应用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推动电能生产的强大动力。

电传动是范围最广、形式最多的电能应用领域。

是冶金、机械、化工、纺织、造纸、矿山、建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与交通运输以及医疗电器、家用电器的最重要的动力源。

各种类型的电动机占去全部用电设备总功率的70%左右。

电传动在效率、精度、操作、控制、节能、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在向着机电一体化以及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初级工业化的面貌。

电能转换为热能是电能的另一重要用途。

电加热可以直接作用到物体内部,且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容易控制。

因此,电加热在冶金工业及制造工业中成为重要的加工方式。

电能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开辟了电化学工业体系,包括电解工业、电热化学工业,以及等离子体化学、放电化学、界面电化学、电池工业等,推动了化工工业的发展。

电物理装置的研制成为电能应用的新领域。

各种能级和不同用途的加速器、大功率电脉冲装置、大功率激光设备、受控核聚变装置等所需要的电源技术、磁体技术、控制和监测技术等都促进了电能的利用和电工的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的应用不仅影响到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侧面,也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医疗电器的广泛应用和家用电器的普及只是人们熟知的两个例证)。

电气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语,电气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电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一个世纪的实践表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电力生产大约以年平均7%的速率增长,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避免了经济发展受电能短缺的限制。

例如,1950~1980年30年间,美国实际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而电能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两者之比即为;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也在与之间。

1937年世界发电量为亿千瓦时,1950年9589亿千瓦时,1980年约为82400亿千瓦时,1988年已达到 11万亿千瓦时。

50年来增长了240倍,大大超过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速度。

中国1949~1991年间,电力工业发展也极为迅速。

年发电量1949年为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5位,而1991年已增至6750亿千瓦时,跃升为世界第4位。

据数十个国家的统计,各国人均年产值的增长与人均年耗电量的增长呈线性关系。

电能消费的单位指标如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单位国民收入和单位人口的电能消费也都呈增长的趋势。

例如,1920~1970年期间美国的人均用电量由540千瓦时增加到7950千瓦时,年增长率约为%;1989年达到13450 千瓦时。

5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电能消耗量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1985年已占30%以上,预测2000年将达到40~50%。

扩大电能应用是20世纪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

电能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须臾不可中断的经济命脉。

社会发展对电能的需求成为电工必将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大规模、多层次的工程系统电能的生产与应用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系统性,这是由电能的本质决定的。

电能以光速传播,至今未能实现工业规模储存。

因此,电能的生产与消费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内完成,随发随用,、、、、用电组成了始终处于连续工作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种电工产品归根到底都要纳入这一整体以发挥功效,经受检验。

随着电能需求的增长,为充分提高电能利用的效率,发电机组容量及电站规模日益扩大(机组容量由20世纪20年代的10万千瓦左右扩大到70年代的百万千瓦;电站由几十万千瓦扩大到几百万千瓦),输电电压等级日益提高(由20年代的220千伏高压,经过380、500、750千伏的超高压等级到80年代中出现1150千伏的特高压),电力系统的覆盖面积日益拓广(由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

为了保证供电安全,还必须有调度、通信、保护、远动等一系列服务于电能生产和供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

一个世纪以来,电能生产的规模已经从爱迪生时代的住户式电站发展到跨国界、跨洲际的联合电力系统,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系统。

电能的开发和分配,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与宏观经济规划密切联系的,如能源开发的基本方针,工业的合理布局,电站和电网的最优规划,电价政策的制定,电网的经济调度等。

大型发电站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还涉及勘测、设计、施工、运输、通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电能生产的内部,必须处理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的矛盾。

这涉及水、热、机、电等各种综合的动态过程。

这些都说明,电工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必须作到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目前和长远的统一;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宏观乃至微观的各个层次的问题。

这就需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系统达到最优的规划、设计、装备、实施和运行,电工正是沿着这一基本方向不断前进的。

20世纪出现的大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到70年代,世界上已建成好几个总装机容量超过亿千瓦的大型电力系统。

其中覆盖面积最大的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

每个系统年传输、分配的电能都超过万亿千瓦时,为整个国家甚至整个大陆数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不间断地供应优质电能。

这种纵横千万里、网络结点千百个交织密布的巨系统,有功潮流、无功潮流、高次谐波、负序电流等以光速在全系统范围瞬间传播。

它既能输送大量电能,创造巨大财富,也可能在瞬间造成重大的灾难性事故。

为保证如此巨大系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必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使用高度自动化的装置,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在线实时遥测和调控,以完成状态监视、运行调度、自动保护、事故处理以及计价收费等管理方面的事务。

电能传播的高速度要求电力系统必须能以几分之一秒乃至百分之一秒的快速响应进行优化自动调控,否则,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1977年7月13日美国纽约市电力系统因雷击引起全市停电大事故,前后延续25小时,影响到900万居民的供电,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3亿5千万美元。

事故原因是由于保护装置未能及时正确动作,调度中心掌握实时信息不足等,以致使事故扩大,导致系统瓦解。

正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经济意义和社会影响,使得人们在发展电力系统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它的自动化程度,控制的实时性和响应的灵敏度,以及设备和运行的可靠性等,提出了广泛而高标准的要求。

同其他工程系统相比,可以说电力系统是要求极严的优化受控系统。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增大以及社会广泛深入的电气化、自动化,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机电型继电器约需10-1瓦的驱动力,而集成电路所需的驱动力比它小若干个数量级,因而极小的功率就会引起集成电路扰动,继而可能导致通信、制导、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误动或失效,造成重大损失。

必须使电工装置、设备及系统在自身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满意地行使其功能,既具有抗干扰性,同时还不允许对周围环境引入超过限度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的范围几乎包括了从直流到吉赫频段,如谐波,电压突变和失压,频率变动等低频扰动;雷电及开关操作等微秒级的电磁暂态过程;静电放电;磁场扰动;高频、甚高频的电磁场扰动等,均需针对不同的干扰源和抗干扰对象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面临实现和驾驭这一全社会规模的电能供需系统,计算机是最有力的工具。

它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电工的面貌。

许多复杂的基础性课题如、电磁场、温度场、杂散损耗、振动噪声、发热通风、应力分析等,都已经有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计算。

在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在改变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概念和功能。

应用微机可以全面完成参数巡回检测、数据处理、越限警报、制表打印、图像显示等。

由单元控制级、集中监控级、中央调度级相配合,组成统一控制的大系统,实现、经济调度、在线监测、安全控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