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树木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兴,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落到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栽种,“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到底是谈治树,还是谈理人?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传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三戒》是其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有《河东先生集》。

1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2.(1)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已:通“矣”,了 (2)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们 3

4(1)名.

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2)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4)非有能硕茂..

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使……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

或修正,跟“只是”相同。

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1.甚善。名我固当。

译文:好得很。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

点评:别人名之曰“驼”,指其形象,本有戏谑、贬抑之意,但他欣然接受,足见其开朗的性格特征。骆驼的隐忍与耐劳在郭橐驼身上也得以体现。

2.其乡曰丰乐乡……莫能如也。

点评: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郭橐驼种的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郭橐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提示:“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如果将最后一段比作文章整个一出戏的尾声,那么,郭橐驼完成了使命,则从旁门下场了。而作者在形式上仍保留了问者的独立身份,写出了他“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术”,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一句(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实际上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巧用两“比”,主旨显豁

《种树郭橐驼传》对比可凸显事物的特点,突出事物的差别,强化说理的力度,收到了不言自明的奇效。郭橐驼自道其种树之理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时,对比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郭氏特色的种树规律归纳为四个“欲”字句:“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概括树木的本性,揭示种树奥妙,而其他种树者“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显然扭曲、摧折了树的本性,以致产生“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是从种植“当”和“不当”这一角度所进行的第一重对比。郭橐驼还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这一视角予以第二重对比。从表面上看,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乃至“其置也若弃”,似乎对种下的树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甚至近乎漠不关心了;殊不知,这是遵循树木生长的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的真道理。而其他种树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实际上是阻遏、抑制树木自然、自由发展的愚蠢行为,其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一针见血指出其荒谬。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理。须知,本文不只是对科学的种树经验的陈述,在对比出种树之理后,醉翁之意在于讥刺官场之弊,柳公通过“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句自然过渡到下文,引申到吏治上。本来种树与治民并无干系,但由“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一种树之理对应俗吏、庸吏扰民的种种情形,自然得出这种吏治违反了民生之本的结论。这样看来,“树”与“人”本质迥异,“种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依照规律而动,却是不二之理。两者类比,贴切自然,充分升华了主题,指斥了中唐繁政扰民的现象,告诫统治者应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文章巧用对比,突出种树之理;巧用类比,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就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豪强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儿薄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缴纳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民不聊生。

本文通过对比、类比所揭示的主题很能针砭当时社会苛政、繁政、乱政扰民的积弊,从中可看到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政治家急于用世以消除弊政的拳拳之意。

《种树郭橐驼传》“渐进式阅读”教学设计

刘永和

一、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本文属于“浅近文言文”,语言难度不大,因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渐进式阅读法”对课文进行主体性阅读。

二、阅读目标

1.了解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态度和效果;

2.了解“养树”和“养人”之间的关系;

3.探索名词活用的四种方式;

4.掌握“渐进式阅读法”阅读要领。

三、阅读程序

(一)导入课文

有个成语叫“游刃有余”,意思是运转刀刃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游刃有余”典出何处呢?典出庄子的《庖丁解牛》。庖丁真是了不起,他解牛,声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动作——“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结果——“饡然已解,如土委地”;工具——“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感叹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文惠君听了庖丁“解牛”,得到了“养生”之道。其实,许多自然现象都与社会现象密切相连,用自然现象来比喻社会现象的方法已经为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运用。唐朝的柳宗元也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是怎样把“种树”和“当官治民”联系起来的。

(二)阅读步骤

这是一篇浅近的文言文,语言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上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文言文的“读”也就十分重要。读,可以帮助理解;读,可以培养语感;读,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我建议同学们尝试应用“渐进式阅读法”。

1.浏览性阅读——了解梗概,整体把握

“浏览性阅读”要求快速地把文章读一遍,不求甚解,整体把握。阅读时,注意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主要表达方式和疑惑的问题,集中注意力搜索有用信息,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浏览性阅读”后,用填表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下列课文内容掌握的情况,从而了解学生

2.

“梳理性阅读”要求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课文层次,读出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来。

3.研究性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要求在“浏览性阅读”和“梳理性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不仅研究“是什么”,还要研究“为什么”。

(1)研究名词活用。

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

日()以离矣

毋内()诸侯

(名词活用的四种形式: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

(2)补充正确的“养人”之术。课文介绍了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也从反面谈了“他植者”不正确的种树方法和态度;而联系“官理”时,却只从反面谈了“扰民”的情况,没有交代正确的“养人”之术。你能根据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为课文补充正确的“养人”之术吗?(参考答案:使之有闲暇以休养生息;按照农事规律安排生产;让农民自主耕种;关心农民适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