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合集下载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平地震作⽤内⼒计算2.7 ⽔平地震作⽤内⼒计算设计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屋⾯重⼒荷载代表值Gi =屋⾯恒载+屋⾯活荷载+纵横梁⾃重+楼⾯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重;各楼层重⼒荷载代表值G i =楼⾯恒荷载+50%楼⾯活荷载+纵横梁⾃重+楼⾯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重;总重⼒荷载代表值∑==ni iGG 1。

主梁与次梁截⾯尺⼨估算:主梁截⾯尺⼨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度应满⾜:1111(~)(~)8000667~100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700h mm =,则:1111(~)(~)700233~3502323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度应满⾜:1111(~)(~)6000500~75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500h mm =,则:1111(~)(~)500167~2502323b h mm mm ==?=,取250b mm =。

⼀级次梁截⾯尺⼨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度应满⾜:1111(~)(~)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350h mm =,则:1111(~)(~)350117~1752323b h mm mm ==?=,取200b mm =。

⼆级次梁截⾯尺⼨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度应满⾜:1111(~)(~)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300h mm =,则:1111(~)(~)300100~1502323b h mm mm==?=,取200b mm =。

柱的截⾯尺⼨估算: 根据公式:11C c r nAN C A =公式来估算每层柱的截⾯尺⼨其中1r 为放⼤系数,通常范围为1.1—1.3 n 为层数,A :代表柱的受荷⾯积)(2m:1N 代表每平⽅⽶的重量 13~~182M KN:C υ表⽰轴压⽐:c f 表⽰混凝⼟的抗压强度)(2MM N根据设计图纸可得柱的截⾯尺⼨如下:2.7.1 各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计算梁柱⾃重计算列表2.7.2 重⼒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7.2.1 楼板恒活荷载标准值屋⾯(8层):⼆毡三油铺⼩⽯⼦ 0.3530mm ⽔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50mm 加⽓混凝⼟保温层 20.156=0.9kN/m ? 120mm 现浇混凝⼟楼板20.1225=3kN/m ? 20mm 厚⽯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合计:25.19kN/m 活载标准值: 20.5kN/m 楼⾯(1~7层):25mm ⽔磨⽯⾯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楼板 2 0.1225=3kN/m ? 20mm 厚⽯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合计:24.6kN/m 活载标准值: 22.0kN/m 屋⾯:总板⾯积:21393.5m81393.527.636183 5.196621.92G kN =---??=恒载()81393.527.6361830.5637.95G kN =---??=活载()80.56621.920.5637.956940.9G G G kN kN kN =+?=+?=8恒载8活载第⼀~七层:1~71393.527.636183 4.65869.14G kN =---??=恒载()1~71393.527.63618322551.8G kN =---??=活载()1~71~71~70.55869.140.52551.87145.04G G G kN kN kN =+?=+?=恒载活载建筑物总重⼒荷载代表值:81i i G =∑=6940.9+7145.04×7=56956.18N k2.7.2.2 楼梯恒活荷载标准值1)平梯段⾯层:20mm 厚⽔泥砂浆 0.02×20=0.42kN/m 梯板:120厚混凝⼟板 0.12×25=32kN/m 板底:15mm 厚⽯灰浆粉刷:0.015×17=0.255 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3.66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2)⼀层的斜梯段⾯层:0.02×20×(0.27+0.175)/0.27=0.662kN/m 梯踏步:0.175×25/2=2.19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582kN/m 板底:0.015×17/cos θ=0.3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73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3)⼆~⼋层的斜梯段⾯层:0.02×20×(0.27+0.15)/0.27=0.622kN/m 梯踏步:0.15×25/2=1.88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432kN/m 板底:0.015×17/cos θ=0.29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22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第⼀层楼梯:6.7383 3.66475.49G kN=??+??=1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1活载(27.6+36+18)10.5475.490.5163.2557.09G G G kN kN kN =+?=+?=1恒载1活载第⼆~⼋层楼梯:6.2283 3.66446.11G kN=??+??=2~8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2~8活载(27.6+36+18)2~8~8~80.5446.110.5163.2527.71G G G kN kN kN =+?=+?=2恒载2活载电梯荷载标准值:0.50.57182126G G G kN =+?==电梯电梯恒载电梯活载质点重⼒荷载值如下:1557.09527.717145.04225497.875830.923899.0633514.16520765.0622G KN=++++++=2527.717145.045830.923899.0633514.1652142.7220231.1822G KN=+++++=3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4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 =++++= 5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64.162142.7219456.1722G KN=+++++=6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46.1619366.89G KN=++++=75830.92928.456940.93899.06321964.1619297.972G KN=++++=8527.711267145.045830.923899.06321946.1619229.04G KN=+++++= 如下图所⽰:2.7.3 ⽔平地震作⽤计算横向框架⾃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振周期,对于质量和刚度沿⾼度分布⽐较均匀的⾼层钢筋混凝⼟框架,可以简化为等截⾯悬臂杆,得到由结构顶点位移表⽰的计算结构基本周期的半经验公式,按以下公式计算:1 1.7T α=式中:0α——基本周期调整系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即不同阻尼比的地震影响系数是有差别的:随着阻 尼比的减小,地震影响系数增大,而其增大的幅度则随 周期的增大而减小。
2
max
1
Tg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6
设计特征周期
规范规定,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将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Tg,取名为“设计特征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的值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环境 确定。(所谓地震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区及周围 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以 及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场地条件等。)
式中 k11——使质点1产生单位位移而质点2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所需施加的水平力; k12——使质点2产生单位位移而质点1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引起的弹性反力; c11——质点1产生单位速度而质点2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产生的阻尼力; c12——质点2产生单位速度而质点1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产生的阻尼力;
在进行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 除了少数质量比较集中的结构 可以简化为单质点体系外,大 量的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 筑、多跨不等高单层工业厂房 等,质量比较分散,则应简化 为多质点体系来分析,这样才 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一般,对多质点体系,若 只考虑其作单向振动时,则体 系的自由度与质点个数相同。
1、两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 2、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3、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三、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1、n自由度体系运动微分方程组 2、n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四、振型分解法 1、两自由度体系振型分解法 2、n自由度体系振型分解法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1
一、多质点和多自由度体系
1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四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本设计建筑高度为23.95m,以剪切表形为主,且质量和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首先需要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高度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1/2)的结构和构件自重。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设计时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一、楼层总量取6轴框架左侧3000mm宽度和右侧3000mm宽度的楼层的重量进行近似计算第9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线荷载:25×0.3×(0.6-0.12)+0.04×(0.6-0.12)×17=3.93KN/m=3.93×(4+3)=27.51 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线荷载:25×0.25×(0.5-0.12)+0.04×(0.5-0.12)×17=2.63KN/m=2.63×3×4 =31.56 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线荷载:25×0.2 ×(0.45-0.12)+0.04×(0.45-0.12)×17=1.87KN/m =1.87×6 =11.22 KNG3(4)截面尺寸:b×h=300mm×650mm线荷载:25×0.3 ×(0.65-0.12)+0.04×(0.65-0.12)×17=4.34KN/m =4.34×8 =34.72 KNG42.柱重量= (6.01×3)×(1.8/2-0.12)=27.18KNG53.板重量G=5.0×14×3 =210KN64.墙重量=6.3×(2×3+6)+3×2+5.1×1.15/2×8+5.1×0.6×4+5.1×G71.3/2×3=120.95KN5.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屋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故:=0G8则第9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27.51+31.56+11.22+34.72+27.18+210+120.95=508.14 KN 7第8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线荷载:25×0.3×(0.6-0.12)+0.04×(0.6-0.12)×17=3.93KN/m=3.93×8=31.44 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线荷载:25×0.25×(0.5-0.12)+0.04×(0.5-0.12)×17=2.63KN/m=2.63×(3×5+6+4)=65.75 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线荷载:25×0.2 ×(0.45-0.12)+0.04×(0.45-0.12)×17=1.87KN/m G=1.87×(3×5) =28.05 KN32.柱重量G= (6.01×3)×(2.0/2+1.8/2-0.12)+6.01×(1-0.12)=69.38KN43.板重量=5.0×3×(6+1.5+14)=322.5KNG54.墙重量G= (3+12)×5.1/2+(3+14)×6.1/2+3×10.5/2+3×1.1/2=107.5KN6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屋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 ,故:= 0G7则第8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1.44+65.75+28.05+151.2+322.5+107.5 =624.62KN8第7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G=4.2×8=33.6KN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G=2.86×(3×4+6+4)=62.92KN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2+6) =24.72KNG32.柱重量G= 6.01×1×4+(8.35×2+13.25×2)×(3.6/2-0.1)=116.64KN43.板重量=3.4×(3×14)+3.6×(3×4)=220KNG54.墙重量=(3+18)×6.1/2+3×3/2+3×10.5/2+3×1.1×0.5+3×G6(4.5+9.7+10.5+10.5+6.1) ×0.5+10×12.2/2+6.5×10.3×0.5+5×12.4×0.5+6×9.7×0.5+2.5×10.4×0.5=315.4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0×14)+ 2.5×(3×4)〕×0.5=32KN7则第7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62.92+24.72+116.64+220+315.48+32=805.36 KN7第6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G=2.86×(3×7+6+4)=88.66KN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6+6+2.5×3) =64.89KNG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14+3×8+0.5×6)+3×(3×4)+3.4×2.5×3.5=314.15KN64.墙重量=3×(10.5+10.5+6.1)+12.2×10+9.7×6+12.4×2.5×2+9.7×3G7×0.5+10.4×2.5×0.5+3×(2+6.3) ×0.5+10.3×6.5×0.5+8.1×1+11.8×6×0.5+3×4.5×0.5+3×8.5×0.5+5.5×6×0.5+10.5×6×0.5+10.8×3×0.5=524.1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4+2.5×3.5+3×14)+2.5×(3×11.5+0.5×6)〕×0.5=109.63KN G8则第6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64.89+1.21+151.2+314.15+524.18+109.63=1287.5KN 6第5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G=2.86×(3×7+6+4)=88.66KN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G=1.21×1 =1.21KN42.柱重量G= (8.35×2+13.25×2)×(3.6/2+3.6/2-0.1)=151.2KN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G=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7×1+12.2×10+11.8×6+9.7×6=544.6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10则第5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544.6+101=1305.86KN 5第4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G=2.06×(3×6+6+2.5×2) =59.74KN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1+12.2 G7×10+11.8×6+9.7×6) ×0.5+(5.5×6+10.5×12+4.6×3+6.1×3+12.4×2.5×2+8.1×1+12.2×4+11.8×6+9.7×6+12.4×6) ×0.5=491.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 10则第4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491.8+101=1253.06KN 4第3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2.86×(3×6+6+4)=80.08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G=1.21×1 =1.21KN4(5)截面尺寸:b×h=250mm×550mm=3.44×3 =10.32KNG52.柱重量G= (8.35×2+13.25×2)×(3.6/2+3.6/2-0.1)=151.2KN63.板重量=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NG7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1+12.2 G8×10+11.8×6+9.7×6) ×0.5+(5.5×6+10.5×12+4.6×3+6.1×3+12.4×2.5×2+8.1×1+12.2×4+11.8×6+9.7×6+12.4×6) ×0.5=491.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 G9则第1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0.08+59.74+1.21+10.32+151.2+325.85+491.8+101=1254.8KN 3第2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G=4.2×8=33.6KN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G=1.21×1 =1.21KN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G7×1+12.2×10+11.8×6+9.7×6=544.6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G8则第2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544.6+101=1305.86KN 2第1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面尺寸: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G= (8.35×2+13.25×2)×(3.6/2+5.2 -0.1)=298.08KN53.板重量=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G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G7×1+12.2×13+11.8×6+9.7×6)×0.5+(7.9×6+14.5×10+12.9×6+6.8×3+14.7×2.5×2+12.8×2.5+8.6×3+12.1×6+14.1×6+10×1)×0.5=584.95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面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G8则第1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85.76+325.85+584.95+101=1493.09KN 1二、荷载分层总汇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αmax=K*αmax基本αmax: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多遇地震取1/3罕遇地震取1.9极罕遇地震取2。

9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

2.3节)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αmax=Fa*αmaxⅡ(GB18306—2015附录E。

1)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max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

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γmax=β*αmax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二、示例: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15。

7度0。

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

05.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

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

0的用法是不正确的.2)、则7度0。

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2。

5* 1。

30*(1/3)*0。

15=0.1625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8度0.2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2。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设计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 =屋面恒载+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自重;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自重;总重力荷载代表值∑==ni iGG 1。

主梁与次梁截面尺寸估算: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1111(~)(~)8000667~100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700h mm =,则:1111(~)(~)700233~3502323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1111(~)(~)6000500~75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500h mm =,则:1111(~)(~)500167~2502323b h mm mm ==⨯=,取250b mm =。

一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1111(~)(~)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50h mm =,则:1111(~)(~)350117~1752323b h mm mm ==⨯=,取200b mm =。

二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1111(~)(~)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00h mm =,则:1111(~)(~)300100~1502323b h mm mm==⨯=,取200b mm =。

柱的截面尺寸估算: 根据公式:11C c r nAN C A =公式来估算每层柱的截面尺寸其中1r 为放大系数,通常范围为1.1—1.3 n 为层数,A :代表柱的受荷面积)(2m:1N 代表每平方米的重量 13~~182M KN:C υ表示轴压比:c f 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MM N根据设计图纸可得柱的截面尺寸如下:2.7.1 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梁柱自重计算列表2.7.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7.2.1 楼板恒活荷载标准值屋面(8层):二毡三油铺小石子 0.35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50mm 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20.156=0.9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5.19kN/m 活载标准值: 20.5kN/m 楼面(1~7层):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6kN/m 活载标准值: 22.0kN/m 屋面:总板面积:21393.5m81393.527.636183 5.196621.92G kN =---⨯⨯=恒载()81393.527.6361830.5637.95G kN =---⨯⨯=活载()80.56621.920.5637.956940.9G G G kN kN kN =+⨯=+⨯=8恒载8活载第一~七层:1~71393.527.636183 4.65869.14G kN =---⨯⨯=恒载()1~71393.527.63618322551.8G kN =---⨯⨯=活载()1~71~71~70.55869.140.52551.87145.04G G G kN kN kN =+⨯=+⨯=恒载活载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81i i G =∑=6940.9+7145.04×7=56956.18N k2.7.2.2 楼梯恒活荷载标准值1) 平梯段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 0.02×20=0.42kN/m 梯板:120厚混凝土板 0.12×25=32kN/m 板底:15mm 厚石灰浆粉刷: 0.015×17=0.255 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3.66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2) 一层的斜梯段面层:0.02×20×(0.27+0.175)/0.27=0.662kN/m 梯踏步:0.175×25/2=2.19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582kN/m 板底:0.015×17/cos θ=0.3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73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3) 二~八层的斜梯段面层:0.02×20×(0.27+0.15)/0.27=0.622kN/m 梯踏步:0.15×25/2=1.88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432kN/m 板底:0.015×17/cos θ=0.29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22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第一层楼梯:6.7383 3.66475.49G kN=⨯⨯+⨯⨯=1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1活载(27.6+36+18)10.5475.490.5163.2557.09G G G kN kN kN =+⨯=+⨯=1恒载1活载第二~八层楼梯:6.2283 3.66446.11G kN=⨯⨯+⨯⨯=2~8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2~8活载(27.6+36+18)2~8~8~80.5446.110.5163.2527.71G G G kN kN kN =+⨯=+⨯=2恒载2活载电梯荷载标准值:0.50.57182126G G G kN =+⨯=⨯⨯⨯=电梯电梯恒载电梯活载 质点重力荷载值如下:1557.09527.717145.04225497.875830.923899.0633514.16520765.0622G KN=++++++=2527.717145.045830.923899.0633514.1652142.7220231.1822G KN=+++++=3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4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 =++++=5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64.162142.7219456.1722G KN=+++++=6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46.1619366.89G KN=++++=75830.92928.456940.93899.06321964.1619297.972G KN=++++=8527.711267145.045830.923899.06321946.1619229.04G KN=+++++= 如下图所示:2.7.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横向框架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可以简化为等截面悬臂杆,得到由结构顶点位移表示的计算结构基本周期的半经验公式,按以下公式计算:1 1.7T α=式中:0α——基本周期调整系数。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计算4.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4.1.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其他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层柱自重+纵横墙自重柱及纵横墙自重:内柱自重:500㎜×500㎜结构重:25×0.50×0.50=6.25 kN/m 抹灰层: 1 7×0.01×0.50×4=0.34 kN/m 小计: 6.59 kN/m 外柱自重:400㎜×600㎜结构重:25×0.40×0.60=6.00 kN/m抹灰层:17×0.01×(0.40+0.60)×4=0.34 kN/m小计: 6.34 kN/m 1)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柱:6.59×3.9/2×(17+17)+6.34×3.9/2×(17+17)=857.26 kN屋盖:(16.2+0.6) ×(67.15+0.4)×4.86=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3×16.2×4.09×17.2×2=1755.53 kN900高女儿墙:2.64×(67.15+0.4+16.2+0.6)×2=425.12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23+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 0-0.40)×1]=3780.27 kN1/2×3780.27=1890.14 kN2.4m楼梯间:2.64×[6.90×(2.40-0.30)+3.90×(2.40-0.30)]×2×2+6.25×2.4×4+6.34×2.40×4+4.86×3.90×6.90×2=621.93 kN屋面可变荷载:0.50×16.20×67.15×2.0=1087.83 kN∴G5=857.26+5515.32+1755.53+425.12+613.48+1890.14+1087.83=12145 kN 突出部分:425.12+621.93=1039 kN2)2-4层:柱:6.59×3.9×(17+17)+6.34×3.9×(17+17)=1714.52kN屋盖:(16.2+0.6) ×(67.15+0.4)×3.89=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 3×16.2×4.09×17.2×2=1755.53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4.8×23+2.48×4.8×(3.90-0.40)×18+2.48×3.9×(3.90-0.40)+2.7×(3.90-0.40)×4+5.4×(3.90-0.40)×1=1757.07kN1/2×1757.07=878.54kN屋面可变荷载:0.50×16.20×67.15×2.0=1087.83 kN∴G4= G3= G2=1714.52+4414.52+1755.53+1607.79+1128.12=12145 kN3)1层:柱:6.59×4.9×(17+17)+6.34×4.9×(17+17)=2154.14kN屋盖:(16.2+0.6) ×(67.15+0.4)×3.89=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3×16.2×4.09×17.2×2=1755.53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3.90-0.60)×16+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0-0.40 )×1]=1757.07 kN1/2×1757.07=878.54 kN基础梁:250㎜×400㎜2.09×67.15×4+2.09×16.2×17=1136.96 kN雨蓬:25×3.14×0.202+3.89×(2.4+5.4)×2+17×0.10×0.40×3.14×3.90=76.08 kN∴G1=2154.14+4414.53+1755.53+878.54+1136.96+76.08+1128.12 =11543.90 kN4.1.2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页图(图4-1)所示图4-1 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单位:kN)4.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4.2.1 梁柱线刚度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刚度,其中现浇框架惯性矩中间跨取I=2I0,边框架取I=1.5I0,柱混凝土等级为C30:Ec=3.0×104N/㎜2 I0=1/12bh3,梁混凝土等级为C25:Ec=3.0×104N/㎜2。

第五节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第五节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第一节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一、重力荷载计算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时要采用集中质量法,即计算地震作用时的重力荷载G是假设集中作用在各层楼盖处的集中作用力,集中质量的界限范围应该取为:1/2h i~1/2h i+1,i=1,2,……,n。

h为楼层高度,n为结构的层数。

(一)第1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结构构件重量屋面板重量:(33.6+1.5×2)2×6.57=8800.91kN,次梁重量:[25×0.3×(0.6-0.14)+17×0.01×(0.6-0.14)×2+17×0.01 ×0.3] ×(36.6×3+8.7×2) +25×0.3×(0.4-0.14)+17×0.01×(0.4-0.14)×2+17×0.3×0.01×1.35×20+2.14×(33.6+1.35×2)×4=848.51kN,主梁重量:(25×0.4×(0.8-0.14)+17×0.01×(0.8-0.14)×2+17×0.01 ×0.4)×(33.6×5+8.4×3+8.4×3)+(25×0.3×(0.8-0.14)+17×0.01×(0.8-0.14)×2+17×0.01×0.3)×(7.2×4+7.175×3)=1767.48kN,合计楼盖重量:8800.91+848.51+1767.48=11416.90kN。

框架柱重量:(25×0.7×0.7+17×0.01×0.7×4)×(3.5-0.8)×7+(25×0.6×0.6+17×0.01×0.6×4)×(3.5-0.8)×12=545.48kN,剪力墙重量:{(25×0.3×9.625+17×0.01×9.625×2)×[(3.5-0.14)-25×2.2×0.3×2.4-25×0.85×0.3×1.7]}+ [25×0.2×9.625×(3.5-0.14)]+ [75.46×(3.5-0.14)-25×1.2×0.3×2.1×3-25×1.85×0.3×2.1]+[ 75.46×(3.5-0.14)-25×1.2×0.3×2.1×2-25×1.5×0.3×2.1]+ (25×0.2×7.225+17×0.01×7.225×2)×(3.5-0.14)+[75.46×(3.5-0.14)-25×1.7×0.3×2.1]+ [25×19.4×0.3×(3.5-0.14)-25×0.8×0.3×2.0×2-25×2.375×0.3×2.1-25×3.25×0.3×2.8]+ 25×2.4×0.2×(3.5-0.14)×2+25×[2.4×0.2×(3.5-0.14)×2+25×3.25×0.3×0.7]+ [25×2.4×0.2×(3.5-0.14)×2-25×1.2×0.2×2.1]+ [25×3.3×0.2×(3.5-0.14)-25×1.4×0.2×2.1]+ [25×19.4×0.3×(3.5-0.14)-25×0.85×0.3×1.7-25×3.25×0.3×2.8]=2298.91kN,合计竖向构件总重量:545.48+2298.91=2844.39kN2、非结构构件重量隔墙重量:11.8×0.19×(3.5-0.4)×[(9.9×3+6.3×4+4.2×12+6.5×5+3.3×2+1.8×2)+(36.6×1+9.9×1+1.8×4+5.4×1+6.6×10+28.8×1)]=2517.85kN,玻璃幕墙重量:1.2×36.6×3.5×4=614.88kN,合计非结构构件重量:2517.85+614.88=3132.73kN。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力对结构物体的作用,是地震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合理准确地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首先,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需要明确地震力的计算公式。

地震力可以通过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动力特性来计算,常用的地震力计算公式包括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等效静力法、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等效静力法适用于简单结构,通过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地震作用;响应谱法适用于中等复杂结构,通过地震反应谱和结构的振动特性计算地震作用;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通过结构的时程响应计算地震作用。

其次,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

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结构的固有周期、阻尼比和振型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

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需要准确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

结构的受力性能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最后,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变形性能。

结构的变形性能包括结构的变形能力、变形限制和变形控制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变形性能,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控制和变形限制。

综上所述,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地震力的计算公式、结构的动力特性、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准确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为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提供保障。

因此,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是指地震破裂在水平方向上对地壳和岩石产生的应力。

以下是常用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1. 直接计算法:利用地震学公式直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该方法需要知道地震破裂的物理条件和地震参数,然后利用地震学公式和岩石力学理论进行计算。

2. 破裂模拟法:通过模拟地震破裂的物理过程,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

该方法需要建立地震破裂模型,模拟地震破裂时地壳和岩石发生的变形和应力过程,然后根据岩石力学理论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

3. 专业模型法:利用专业模型对地震破裂进行模拟,并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破裂,如断层带等。

常用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 direct method、破裂模拟法和专业模型法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具体的地震破裂数据和研究模型,因此在研究地震破裂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水平地震是指地震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球表面传播时,地面以水平方向发生振动的地震现象。

水平地震作用会导致结构物内部产生内力和发生位移。

计算结构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是结构工程中重要的问题,其结果对于结构的设计和地震灾害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时,一般需要进行如下步骤:1.确定地震波参数:首先要确定地震波的参数,如震源距离、峰值加速度、地震波形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地震的强度和特征。

2.建立结构模型:根据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建立结构模型。

可以采用有限元法、等效静力法、等效动力法等方法对结构进行建模。

3.地震载荷计算:通过结构的模型,根据地震波参数计算结构物受到的地震载荷。

这个过程需要将地震波转化为等效的静力或动力荷载。

4.结构响应分析:将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载荷输入到结构模型中,进行结构响应分析。

可以采用时程分析法、反应谱分析法等方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下的响应。

5.内力和位移计算:根据结构的响应分析结果,计算结构内部产生的内力和结构发生的位移。

内力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旋转角度等。

内力和位移计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因结构模型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

对于简单结构,可以采用手算的方法进行近似计算;对于复杂结构,常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

在内力计算中,可以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几何形状,采用力平衡原理、弹性力学理论和应变能原理等方法,计算结构物内部的受力状态,如悬臂梁的弯矩、剪力等。

在位移计算中,需要根据结构的位移边界条件和材料的刚度特性,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等方法,计算结构物的位移响应,如整体的水平位移和各个节点的旋转角度。

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结果可以用于结构耐震设计、结构性能评估和地震响应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水平方向上的地震力作用。

在工程设计中,对于建筑物、桥梁、管道等结构,需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需要考虑地震波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地震波的加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地面上引起的加速度,通常用地震动参数表示,包括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等。

地震波的速度和位移也是影响地震作用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其次,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静力法是指根据结构的静力特性,通过地震力的静力分析来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

动力法是指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地震力的动力分析来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静力法和动力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结构的固有周期、阻尼比等参数。

结构的固有周期是指结构在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

阻尼比是指结构在振动过程中损耗能量的能力,也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理地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析。

最后,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地震响应,包括结构的地震位移、地震速度和地震加速度等参数。

通过对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涉及地震波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静力法和动力法的综合运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地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是地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建筑物、桥梁、水利工程等结构的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地震作用是指地震波在水平方向对结构产生的作用,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静力法是指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条件,采用静力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力和内力;动力法是指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动力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对地面产生的破坏程度的度量,通常用地震烈度标号表示,如I度、II度、III 度等。

确定地震烈度后,可以根据结构的设计地震烈度和场地类别确定结构的设计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加速度是指在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内,以一定概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地震作用的最大加速度。

静力法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等效静力法和静力分析法。

等效静力法是指将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系统,通过静力平衡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力和内力。

静力分析法是指采用静力分析模型,通过静力分析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力和内力。

在进行静力法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因素,以及地震波的时程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

动力法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

响应谱分析法是指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谱和地震波的地面运动谱,通过频率域分析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法是指根据结构的动力方程和地震波的时程特性,通过时程域分析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进行动力法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阻尼比、地震波的时程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

总之,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是地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地震作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合理确定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加速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可用于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016年版) /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2],使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以仅取一个自由度,而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h = Ah ×Cc ×W
其中,Fh 为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Ah 为地震烈度与场地类别的相应系数,Cc 为结构的概率密度函数,W 为结构的重量。

在此公式中,Ah 和Cc 可以通过地震烈度和场地类别查表得到,而结构的重量则需要通过结构荷载计算等方式进行估算。

值得注意的是,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其他类型的结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参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016年版) /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你说这地震啊,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时不时就来晃悠一下,给咱搞出不少麻烦。

那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去算这个水平地震作用呀,不然房子啥的不就容易遭殃啦!想象一下,要是没有个靠谱的计算方法,那盖房子不就跟瞎蒙似的,这多吓人呐!所以啊,这计算方法可重要了去了。

一般来说呢,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底部剪力法。

这就好比是给房子做了个整体的估量,看看它大概能承受多大的地震晃悠劲儿。

通过一些公式和数据,算出个大概的数值来,让咱心里有个数。

还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呢,这就有点像把地震的力量给拆分成好多小块来研究。

每个小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影响,然后再综合起来看整体的情况。

就好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拼起来,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

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用处和特点。

底部剪力法简单直接,适合一些比较规则的建筑;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呢,就更精细一些,能考虑到更多复杂的情况。

咱举个例子哈,就好比盖房子就像做一道大餐。

底部剪力法就是先准备好主要的食材,大概知道个分量;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则是把每一种调料都精确地搭配好,让味道更加丰富和细腻。

在实际运用中,咱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可不能瞎用一气,那不是乱来嘛!要是选错了方法,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呀,房子不牢固,人住着能安心吗?而且啊,这计算的时候可得仔细认真,不能马虎。

一个小数字的差错,都可能带来大问题呢!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咱还得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呢,毕竟科技在发展,咱可不能落后呀!说不定哪天就有更厉害、更精确的方法出来了呢。

总之呢,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可不是小事儿,关系到咱的生命财产安全呢。

咱得重视起来,好好去研究、去运用,让房子能稳稳地立在那,不怕地震这个小调皮来捣乱!这就是我对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一些看法,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是指地震产生的水平地震波对建筑物、桥梁、管线等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在工程设计和抗震设计中,对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需要考虑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结构的动力响应。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通过地震波方程和地震动观测数据来确定,而结构的动力响应则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波的作用。

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可以采用地震动输入法或地震响应谱法。

地震动输入法是通过输入地震波的时间历程来计算结构的响应,而地震响应谱法则是通过地震响应谱来确定结构的最大响应。

其次,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动参数。

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来确定,而地震动参数则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峰值速度和地震动峰值位移等。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地震动观测数据和地震动参数的统计分析来确定地震动参数。

最后,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和结构的破坏机制。

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通过结构的地震响应谱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来确定,而结构的破坏机制则需要考虑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结构的破坏模式。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结构的抗震加固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结构的破坏机制。

总之,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涉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动参数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结构的地震响应,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平地震作⽤计算第四节⽔平地震作⽤计算重⼒荷载代表值计算本设计建筑⾼度为23.95m,以剪切表形为主,且质量和⾼度均匀分布,故可采⽤底部剪⼒法计算⽔平地震作⽤。

⾸先需要计算重⼒荷载代表值。

屋⾯处重⼒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重标准值楼⾯处重⼒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重标准值+0.5楼⾯活荷载标准值其中结构和构件⾃重取楼⾯上、下各半层⾼度范围内(屋⾯处取顶层1/2)的结构和构件⾃重。

计算地震作⽤时,建筑的重⼒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重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设计时顶层重⼒荷载代表值包括:屋⾯恒载,纵、横梁⾃重,半层柱⾃重,⼥⼉墙⾃重,半层墙体⾃重。

其他层重⼒荷载代表值包括:楼⾯恒载,50%楼⾯均布活荷载,纵、横梁⾃重,楼⾯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重。

⼀、楼层总量取6轴框架左侧3000mm宽度和右侧3000mm宽度的楼层的重量进⾏近似计算第9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线荷载:25×0.3×(0.6-0.12)+0.04×(0.6-0.12)×17=3.93KN/m=3.93×(4+3)=27.51 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线荷载:25×0.25×(0.5-0.12)+0.04×(0.5-0.12)×17=2.63KN/m=2.63×3×4 =31.56 KNG2(3)截⾯尺⼨:b×h=200mm×450mm线荷载:25×0.2 ×(0.45-0.12)+0.04×(0.45-0.12)×17=1.87KN/m =1.87×6 =11.22 KNG3(4)截⾯尺⼨:b×h=300mm×650mm线荷载:25×0.3 ×(0.65-0.12)+0.04×(0.65-0.12)×17=4.34KN/m =4.34×8 =34.72 KNG42.柱重量= (6.01×3)×(1.8/2-0.12)=27.18KNGG=5.0×14×3 =210KN64.墙重量=6.3×(2×3+6)+3×2+5.1×1.15/2×8+5.1×0.6×4+5.1×G71.3/2×3=120.95KN5.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屋⾯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故:=0G8则第9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27.51+31.56+11.22+34.72+27.18+210+120.95=508.14 KN 7第8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线荷载:25×0.3×(0.6-0.12)+0.04×(0.6-0.12)×17=3.93KN/m=3.93×8=31.44 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线荷载:25×0.25×(0.5-0.12)+0.04×(0.5-0.12)×17=2.63KN/m=2.63×(3×5+6+4)=65.75 KNG2(3)截⾯尺⼨:b×h=200mm×450mm线荷载:25×0.2 ×(0.45-0.12)+0.04×(0.45-0.12)×17=1.87KN/m G=1.87×(3×5) =28.05 KN32.柱重量G= (6.01×3)×(2.0/2+1.8/2-0.12)+6.01×(1-0.12)=69.38KN=5.0×3×(6+1.5+14)=322.5KNG54.墙重量G= (3+12)×5.1/2+(3+14)×6.1/2+3×10.5/2+3×1.1/2=107.5KN6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屋⾯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 ,故:= 0G7则第8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1.44+65.75+28.05+151.2+322.5+107.5 =624.62KN8第7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G=4.2×8=33.6KN1⑵截⾯尺⼨:b×h=250mm×500mmG=2.86×(3×4+6+4)=62.92KN2(3)截⾯尺⼨:b×h=200mm×450mm=2.06×(3×2+6) =24.72KNG32.柱重量G= 6.01×1×4+(8.35×2+13.25×2)×(3.6/2-0.1)=116.64KN43.板重量=3.4×(3×14)+3.6×(3×4)=220KNG54.墙重量=(3+18)×6.1/2+3×3/2+3×10.5/2+3×1.1×0.5+3×G6(4.5+9.7+10.5+10.5+6.1) ×0.5+10×12.2/2+6.5×10.3×0.5+5×12.4×0.5+6×9.7×0.5+2.5×10.4×0.5=315.4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0×14)+ 2.5×(3×4)〕×0.5=32KN7则第7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62.92+24.72+116.64+220+315.48+32=805.36 KN7第6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G=2.86×(3×7+6+4)=88.66KN2(3)截⾯尺⼨:b×h=200mm×450mm=2.06×(3×6+6+2.5×3) =64.89KNG3(4)截⾯尺⼨: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14+3×8+0.5×6)+3×(3×4)+3.4×2.5×3.5=314.15KN64.墙重量=3×(10.5+10.5+6.1)+12.2×10+9.7×6+12.4×2.5×2+9.7×3G7×0.5+10.4×2.5×0.5+3×(2+6.3) ×0.5+10.3×6.5×0.5+8.1×1+11.8×6×0.5+3×4.5×0.5+3×8.5×0.5+5.5×6×0.5+10.5×6×0.5+10.8×3×0.5=524.18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4+2.5×3.5+3×14)+2.5×(3×11.5+0.5×6)〕×0.5=109.63KN G8则第6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64.89+1.21+151.2+314.15+524.18+109.63=1287.5KN 6第5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G=2.86×(3×7+6+4)=88.66KN2(3)截⾯尺⼨: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尺⼨:b×h=200mm×300mmG=1.21×1 =1.21KN42.柱重量G= (8.35×2+13.25×2)×(3.6/2+3.6/2-0.1)=151.2KN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G=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7×1+12.2×10+11.8×6+9.7×6=544.6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10则第5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544.6+101=1305.86KN 5第4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尺⼨:b×h=200mm×450mmG=2.06×(3×6+6+2.5×2) =59.74KN3(4)截⾯尺⼨: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1+12.2 G7×10+11.8×6+9.7×6) ×0.5+(5.5×6+10.5×12+4.6×3+6.1×3+12.4×2.5×2+8.1×1+12.2×4+11.8×6+9.7×6+12.4×6) ×0.5=491.8KN 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G=〔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 10则第4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491.8+101=1253.06KN 4第3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2.86×(3×6+6+4)=80.08KNG2(3)截⾯尺⼨: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尺⼨:b×h=200mm×300mmG=1.21×1 =1.21KN4(5)截⾯尺⼨:b×h=250mm×550mm=3.44×3 =10.32KNG52.柱重量G= (8.35×2+13.25×2)×(3.6/2+3.6/2-0.1)=151.2KN63.板重量=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NG7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1+12.2 G8×10+11.8×6+9.7×6) ×0.5+(5.5×6+10.5×12+4.6×3+6.1×3+12.4×2.5×2+8.1×1+12.2×4+11.8×6+9.7×6+12.4×6) ×0.5=491.8KN 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 G9则第1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0.08+59.74+1.21+10.32+151.2+325.85+491.8+101=1254.8KN 3第2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G=4.2×8=33.6KN1⑵截⾯尺⼨: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尺⼨: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尺⼨:b×h=200mm×300mmG=1.21×1 =1.21KN42.柱重量= (8.35×2+13.25×2)×(3.6/2+3.6/2-0.1)=151.2KNG53.板重量G=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G7×1+12.2×10+11.8×6+9.7×6=544.6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G8则第2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51.2+325.85+544.6+101=1305.86KN 2第1标准层:1.梁重量⑴截⾯尺⼨:b×h=300mm×600mm=4.2×8=33.6KNG1⑵截⾯尺⼨:b×h=250mm×500mm=2.86×(3×7+6+4)=88.66KNG2(3)截⾯尺⼨:b×h=200mm×450mm=2.06×(3×6+6+2.5×2) =59.74KNG3(4)截⾯尺⼨:b×h=200mm×300mm=1.21×1 =1.21KNG42.柱重量G= (8.35×2+13.25×2)×(3.6/2+5.2 -0.1)=298.08KN53.板重量=3.6×(3×8+ 0.5×6)+ 3.4×(3×19.5+2.5×3.5)=325.85KG64.墙重量=(5.5×6+10.5×12+10.8×3+4.6×3+6.1×3+12.4×2.5×2+8.1G7×1+12.2×13+11.8×6+9.7×6)×0.5+(7.9×6+14.5×10+12.9×6+6.8×3+14.7×2.5×2+12.8×2.5+8.6×3+12.1×6+14.1×6+10×1)×0.5=584.95KN5. 活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要求楼⾯板的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5,故:=〔2.0×(3×19.5+2.5×3.5 )+2.5×(3×8+0.5×6)〕×0.5=101KNG8则第1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为:G=33.6+88.66+59.74+1.21+185.76+325.85+584.95+101=1493.09KN 1⼆、荷载分层总汇顶层重⼒荷载代表值包括:屋⾯恒载,纵、横梁⾃重,半层柱⾃重,半层墙体⾃重。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平地震作⽤计算⽔平地震作⽤计算5.2 ⽔平地震作⽤计算5.2.1 采⽤底部剪⼒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个⾃由度,结构的⽔平地震作⽤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式中F Ek——结构总⽔平地震作⽤标准值;α1——相应于结构基本⾃振周期的⽔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规范第5.1.4、5.1.5 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值;G eq——结构等效总重⼒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荷载代表值的85%;F i——质点i的⽔平地震作⽤标准值;G i,G 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范第5.1.3 条确定;H i,H 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度;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5.2.1采⽤,其他房屋可采⽤0.0;△F n——顶部附加⽔平地震作⽤。

5.2.2 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和作⽤效应:1 结构j振型i 质点的⽔平地震作⽤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2 ⽔平地震作⽤效应(弯矩、剪⼒、轴向⼒和变形),当相邻振型的周期⽐⼩于0.85 时,可按下式确定:5.2.3 ⽔平地震作⽤下,建筑结构的扭转耦联地震效应应符合下列要求:1 规则结构不进⾏扭转耦联计算时,平⾏于地震作⽤⽅向的两个边榀各构件,其地震作⽤效应应乘以增⼤系数。

⼀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 采⽤,长边可按1.05采⽤;当扭转刚度较⼩时,周边各构件宜按不⼩于1.3采⽤。

⾓部构件宜同时乘以两个⽅向各⾃的增⼤系数。

2 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平位移和⼀个转⾓共三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的地震作⽤和作⽤效应。

确有依据时,尚可采⽤简化计算⽅法确定地震作⽤效应。

2)单向⽔平地震作⽤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3)双向⽔平地震作⽤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值确定:5.2.4 采⽤底部剪⼒法时,突出屋⾯的屋顶间、⼥⼉墙、烟囱等的地震作⽤效应,宜乘以增⼤系数3,此增⼤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采⽤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部分可作为⼀个质点;单层⼚房突出屋⾯天窗架的地震作⽤效应的增⼤系数,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3.9.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

4 场地、地基和基础4.4.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粗和加密。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隔震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1.3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

表5.1.3 组合值系数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5.1.4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采用,设计特征周期按本规程3.2.2条采用。

表5.1.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5.1.6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木结构房屋等,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2 6 度时的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 度和 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3 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nEki j j iV G λ=>∑ (5.2.5)式中: Eki V ——第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λ——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j G ——第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注:基本周期介于3.5s 和5s 之间的结构,按插入法取值。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5.4.1)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Ev Eh γ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章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注:本规程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RER S γ/≤(5.4.2)式中: 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 级高度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3-1确定,B 级高度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3-2确定。

表6.1.3-1 A 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注:1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2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3 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转换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规定采用;4 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

表6.1.3-2 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注: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转换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规定采用。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注: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 b为梁截面高度;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 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 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定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7-2采用;表6.3.7-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注: 1 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 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 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注:高度小于24m 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7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7.1.4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7.1.4确定。

表7.1.4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注:1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2 抗震等级高于三级的抗震墙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

8 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8.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8.1.2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