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_郭伏_试卷1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山东大学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

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1、劳动强度2、反应时间3、人机系统4、作业空间5、人体测量四、简答题(25分)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4、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五、计算题(25分)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h,相对代谢率为4,若作业者身高为1.7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2小时。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 、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6、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7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8、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9、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10、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二、判断题(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

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1 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与工程系统及其环境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体测量学;(环境科学)心理学。

2.人的活动有如下特点,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操作活动非固定性,操作可靠性不稳定,()3.人体舒适性是个复杂的概念,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精神)舒适性。

4.在商场,展厅,娱乐场等的光环境设计中,利用人的(向光)特征,可以不做顶棚及铞顶。

因为人首先注意光亮度大的物体。

5.身体测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人体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6.门铃,把手,电灯开关的高度设计,因选用第(五)百分位做为尺寸依据。

7(眩光)是由于在视野内存在于大于眼睛所能适应的亮度而产生的。

8.人因工程学在系统设计中具有双重任务:开始时是()。

结束时是()。

9.人体测量有人体各方面特征的数据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10.在人因工程学中,对于人的研究,可分为生理层面。

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情感)层面和(文化)层面。

二:单项选择题:1.( C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行为习性:A:抄近路B:左转弯C:右侧通行D:左侧通行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既:( C )。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

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

3.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赶兴趣,工作中心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 B )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A:肌肉B:精神C:神经D:关节4.人机系统为同时满足人类安全和功效的需要。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如果信号是60dB,噪音是40dB,那么信噪比就是()dB。

A、20B、100C、1.5D、24002、下述哪种类型属于听力损伤()。

A、疲劳B、不适应C、不舒适感D、噪声性耳聋3、在作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安全距离指的是()。

A、设备之间的距离B、作业者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C、设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D、作业者所能达到的距离4、整体作业空间设计主要考虑()。

A、环境B、生产特点C、设备D、人5、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是()。

①三磷酸腺苷(ATP)②磷酸原(ATP-CP)系统③乳酸能系统④有氧氧化系统6、精密度要求高而又要求仔细的作业,宜采用()作业。

A、立姿B、坐-立姿C、坐姿D、卧姿7、需要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宜采用()作业。

A、立姿B、坐-立姿C、坐姿D、卧姿8、人体进行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包括()。

A、力量、耐力和思维B、血液循环、呼吸和饮食C、力量、耐力和能量代谢D、思维、血液循环和耐力9、人体的指、腕、肘、肩关节作依次活动时,肩关节力量最(),但准确性最()。

A、大,低B、小,高C、大,高D、小,低10、下图表示人体立姿时的推力,在失状面内()度时的推力最大。

A、0B、180C、90D、7511、较瘦弱的工人相对较强壮的工人具有相对()的耐力,A、较小B、较大C、不变D、接近12、WBGT指标用下列因素来评价微气候条件()。

A、干球温度B、湿球温度C、气流速度D、干球、湿球和黑球的加权平均温标13、人体神经系统是由()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所组成。

A. 包括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B.脑和心脏C. 全身的血管D.脑和淋巴14、重复次数多的轻负荷()。

A.不会造成人体累积损伤疾病B. 和人体累积损伤疾病无关C.也会造成人体累积损伤疾病D.可能造成人体其他疾病15、工作面物体鲜明可见,可借助于下列措施的改变()。

A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的中心亮度;B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C 尽可能降低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D 使工作面周围照度与中心照度接近,同时又突出工作面中心照度值。

人因工程学AB卷试卷期末考试题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综合测试题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自测卷试题综合检测卷3

人因工程学AB卷试卷期末考试题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综合测试题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自测卷试题综合检测卷3

人因工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欧国家的人因工程命名多采用()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2.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以下功能之一()A.供氧条件B.氧上限C.循环系统D.呼吸深度3.()是指主要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相当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能力B.气质C.意志D.性格4.人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以下因素有关()。

A.空气中水汽的含量B.空气中水汽的绝对数量C.每立方米空气内含水汽克数D.空气中水汽距饱和状态的程度5.听力损伤是指下述哪种类型?()A.疲劳B.不适应C.不舒适感D.噪声性耳聋6.《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中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单位是()A.ml/m3B.mg/m3C.ppmD.g/m37.正常空气中CO2的含量为()。

A.0.1%B.0.07%C.4.38%D.0.03%8.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对颜色应为()A.黑和白B.白和黑C.墨绿和白D.深蓝和白9.()属于间断控制器。

A.推拉开关B.手柄C.旋钮D.选择旋钮10.操作顺序图表示何种作业顺序组成()A.信息-决策-动作B.规划-决策-作业C.逻辑-信息-决策D.信息-逻辑-动作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量。

大,分布均匀适度。

7.选用适当的色彩,利用色彩的效果,构成良好的色彩环境,叫8.视觉显示器按显示形式可分10.控制策略中的4M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动态肌肉施力2.简单反应时3.有效温度4.空气调节5.对应连接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肌微丝滑动学说以及肌肉收缩的形式。

2.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哪些主要影响。

3.简述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论述骨牌论。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8h工作制中,作业开始前和作业结束前各用0.5h进行准备和整理工作地,中午还有1h的午饭时间。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

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2

人因工程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2

人因工程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2级)一、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1、人的因素工程学2、能量消耗水平不高3、体内乳酸积累4、心理因素5、闪光融合值6、听力保护7、明度8、质量体积9、终末激发10、均匀而稳定。

二、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1、作业能力:在从事各种活动时,人体一般总是从事一定的体力]二作量。

将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用体力负荷来描述,即作业者作业能力。

2、微气候:是指工作场所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

这四个要素对人体的热平衡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各要素对机体的影响是综合的。

3、人机界面:人和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按包括范围可分为近身作业空间、个体作业空间和总体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通过测量身体的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

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四、筒答题(25分,每小题5分)1.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1)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3)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目前,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方法或指标:(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2)不适指数(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H=F/T3.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4)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光的度量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单位流明(lm),用字母Φ表示。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定义式I
=
∅ ������
亮度: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单位坎每平
方米(cd/m^2),定义式L = ������·������������������������������,θ为取定方向与发光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减光混合(将不同的颜料、涂料、染料等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颜色), 颜色三原色青品红黄(CMY)
中性混合:以小点、小面或细线的形式将未调和的色彩在画面上并置,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 力,当人的视线离开一定距离时将融合成新的色彩,混合后的色彩透明度是各被混合色的平均值,而且纯度 保持不变,因此又称平均混合或空间混合。
*工作场所照明 1.照明方式 按灯光照射范围可分为一般照明(也叫全面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一般与局部比例为 1:5 适宜), 特殊照明 照明配光方式按照光源发光方向可分为直接、半直接、全面扩散、半间接、简洁照明 5 种。 2.光源选择 平均显色指数������������ 3.眩光及其防控措施 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 光。 防控措施: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广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 4.照度分布 照度均匀的标志: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 照度均匀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来解决,边行灯至场边的距离保持在 l/2 至 l/3 之间(l 为灯具的间距) 5.亮度分布 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 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 10:3:1。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 照明设计:自然光,灯具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问卷法 评分系统,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计算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第五章 色彩环境 色觉特性:恒常性,适应性,显色性,明视度,向光性,反射性,负色性 *色彩的混合与表示方法 色彩混合:加光混合(将光谱中几种不同的色光进行混合,而得到新的色光),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GB), 牛顿色调环,色三角

最新人因工程样卷及参考答案

最新人因工程样卷及参考答案

最新⼈因⼯程样卷及参考答案⼈因⼯程学试卷⼀、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作⽇快结束时,可能出现⼯作效率提⾼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理反应,⽽且也包含着⼤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作⾯⽽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业企业噪声卫⽣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系列可以根据⾊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业企业设计卫⽣标准》规定,车间空⽓中的有害物质最⾼容许浓度采⽤()浓度表⽰法。

14、狭义的⼈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装置按显⽰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两⼤类。

⼆、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平()。

3、⾊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调对⽐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劳动强度()。

5、⽓流速度对⼈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法()。

7、提⾼照度值可以提⾼识别速度和⽴体感觉,从⽽提⾼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8、⽿塞和⽿罩可以降低⼈⽿对噪声的感觉,⽽有利于听清楚对⽅的谈话内容9、⼀般照明⽅式适⽤于⼯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机开关,选择所需节⽬这⼀过程是⼈机对应连接()。

人因工程学_郭伏_教学课件1

人因工程学_郭伏_教学课件1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在美国称为人 的因素工程学或人类工程学, 的因素工程学或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人类工效学 (Ergonomics),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Ergonomics),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我国关于该学科的命名出现多种, 人机工程学、 我国关于该学科的命名出现多种,如,人机工程学、人体 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等。 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等。 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 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本书旨在强 调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故使用人因工程学这一名称。 调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故使用人因工程学这一名称。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 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 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 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 世纪初 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 的问题。 的问题。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从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生活到逐 渐学会制作简单工具,再到发展了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 现在人类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 其中包括祖先所不可能想象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 技术作为 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技术的 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研究工具和技术中人的 因素就是人因工程发展的起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 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也越来越深入地与 技术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之中。

《人因工程》考试题

《人因工程》考试题

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活动和工作效率;第二是为了满足生活水平和生命价值。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测量法、个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3.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4.人对20 Hz~20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5.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6.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7.平衡感觉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和中。

8.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9.坐眼高是指到的距离。

10.高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11.人的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方式有、、和4种。

12.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13.常规有效温度(ET)表示人在不同的、和的作用下产生的主观冷暖感受指标。

14.控制器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5.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界限包括、、和。

16.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保证3项基本要求:①、②、③。

17.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类。

18.控制器和显示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和。

19.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可分为:_立姿__、_坐姿__。

20.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矢状面_。

21.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__正中矢状面_。

22.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_冠状面_。

2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水平面__。

2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_眼耳平面_或_法兰克福。

25. 空气的_冷热程度__叫做气温。

26. 空气的_干湿程度__叫做湿度。

27. 我国法定温标采用摄氏温标__。

28. 生产环境的湿度常用__________表示。

29.高气湿是指_相对湿度高于70%___。

人因工程学考试题

人因工程学考试题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题,每章出三个题:选择,概念,问答。

概念题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第二章,心理修正量的定义?为了克服人们心理上产生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等心理感受,或者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在产品最小功能尺寸附加一项增量。

第三章,氧债的定义?从事体力作业的过程中,氧需量随着劳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但人的摄氧能力却又一定的限度。

因此,当氧需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人体能量的供应依赖于能源物质的无氧分解。

第四章,群体动力理论的定义?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掩蔽效应的定义?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被称为掩蔽效应。

第六章,操作显示比?就是操纵器和显示器移动量之比,即C/D。

第七章,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者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立姿状态下,他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第八章,逐次动作?一系列不同目标的定位动作加起来就是逐次动作。

第九章,坐姿低台式控制台?满足操作者坐着监视其前方固定的或移动的目标对象,而又必须根据对象物的变化观察显示器和操作控制器时的控制台。

第十章,不舒适区?作业环境的某种条件偏离了舒适指标的正常值,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此种环境下,会使人疲劳或影响功效。

第十一章,自我控制?它是目标实施中的主要控制形式,通过责任者自我检查、自行纠偏达到目标的有效实施。

问答题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工程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得合理与否,将对人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因工程学所研究的效率,不仅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在短期内有效地完成,而且是指在长期内不存在对健康有害的影响,并使事故危险性缩小到最低限度。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

P17A 调查法B 实验法C 测量法D 工作分析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

P46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B 白和黑C 墨绿和白D 深蓝和白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

P204A 圆形B 水平直线形C 竖直弧形D 开窗式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A BC D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B 坐-立姿C 坐姿D 卧姿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B 站姿肘高C 站姿肩高D 站姿腰高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人因工程试卷及答案整理2000

人因工程试卷及答案整理2000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开窗式)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始动调节)。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RMR)。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终末激发)。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闪光融合值)、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声级)。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均匀),避免频繁的适应。

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自学考试参考试卷)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自学考试参考试卷)

⼈因⼯程学复习题(⾃学考试参考试卷)⼈机⼯程学补充习题第⼀篇教学内容1.课程主要内容(1)⼈因⼯程学概述。

⼈因⼯程学的定义;⼈因⼯程学的发展;⼈因⼯程学的研究⽅向与应⽤领域;⼈因⼯程学的研究⽅法和步骤。

(2)微⽓候环境。

微⽓候的要素及相互关系;⼈体对微⽓候的主观感受;微⽓候对⼈的⽣理影响;微⽓候与⼯作绩效;改善作业的微⽓候环境(3)照明环境。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视觉特性;照明环境对作业的影响;⼯作场所照明设计;(4)噪声环境。

声⾳及其度量;噪声及其对⼈的影响;噪声评价指标及标准;噪声测量;噪声控制。

(5)⾊彩环境。

⾊彩的含义、特性;⾊彩混合、⾊彩表⽰⽅法;⾊彩对⼈的影响;⾊彩调节与应⽤(6) 空⽓环境。

空⽓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粉尘;空⽓污染物对⼈体的危害;⼯作场所通风与空⽓调节。

(7)体⼒⼯作负荷。

体⼒⼯作负荷及其评定;体⼒劳动时的能量消耗;作业时的氧耗动态;;劳动强度分级。

(8)⼈的信息处理系统。

⼈的信息处理过程;反应时;影响反应时因素;提⾼反应速度的措施。

(9)⼯作疲劳。

⼯作疲劳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疲劳产⽣机理;疲劳测定⽅法;降低疲劳的途径(10)脑⼒⼯作负荷。

脑⼒⼯作负荷的定义、评价⽅法、预测⽅法。

(11)⼈体测量。

⼈体测量概述;常⽤的⼈体测量数据;⼈体测量数据的应⽤;(12)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般要求;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体因素;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座椅设计。

(13)⼈机系统。

⼈机系统概述;⼈机关系演变;⼈机功能⽐较和分配;⼈机系统类型;⼈机系统设计思想与程序;(14)⼈机界⾯设计。

⼈机界⾯设计概述;视觉显⽰器的设计;听觉等信号的设计;控制器的设计;显⽰与控制组合设计;累积损伤疾病与⼯具设计;⼈与计算机界⾯设计。

(15)⼈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机系统评价概述;连接分析法;海洛德分析评价法;⼈机系统分析评价⽅法(16)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机系统的可靠性;⼈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为失误定义、分类、产⽣原因;事故产⽣的原因;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

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
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
1、劳动强度
2、反应时间
3、人机系统
4、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4、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五、计算题(25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h,相对代谢率为4,若作业者身高为1.7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2小时。

试问该项作业的实际劳动率和休息率各为多少?(5分)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0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3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

试问噪声源A、B产生的噪声级分别是多少?(6分)
3、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0%的人群使用。

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

拟改为适合90%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10%和90%的百分比换算系数为1.282)(5分)
4、已知北京某化工车间内余热量80000KJ/h,余湿量100kg/h,同时散发出H2SO4气体44mg/s送风为未经处理的室外空气。

北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为30℃,车间外含湿量为16.6g/kg;车间内空气湿度为33℃,含湿量为22.4g/kg。

30℃时空气容量为1.165kg/m3,车间内H2SO4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 m3,车间外不含H2SO4。

(9分)
六、应用题(20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
(6分)
2、试分析何种情况使用视觉显示,何种情况使用听觉传示?(6分)
3、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

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

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