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特色111
我评《大红灯笼高高挂》
我评《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苏童编剧,名导张艺谋导演,演员巩俐,马精武,何赛飞,曹翠芬主演于1991年出品的一部极富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影片全长125分钟,影片通过讲述20年代女大学生颂莲被贪钱父母嫁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陈家大院后在和其他三位姨太太的斗争过程和在各自的互动下看到人生百态却无力逃脱命运的牢笼的故事,表达出对害人的封建礼教的声讨和封建礼教下女人之於性爱、忠贞、阴险…等方面的深刻探讨。
笔者看来,本影片主要从场景,人物,色调,声音四个方面与现实生活中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本影片的特色,从而深刻的揭示主题。
下面我将就这几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一,场景布置影片开场就营造了一个阴森可怖的深宅大院。
刚刚嫁入的颂莲推开院门看到的是满院的漆黑色的砖瓦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院中狭长的巷死胡同向黑暗的尽头。
凄清阴冷的场景布置隐隐预示着主人公悲剧宿命的开始。
颂莲的屋内摆设简单却也不失精巧,空而宽敞的房间反映出女主人公寂寥的生活,间接的解释了深闺大院女人争风的原因。
从而为颂莲的抗争埋下伏笔。
戏子出生的三姨太,身份不同,自然花哨一些,生前屋内处处都是脸谱,处处是戏具,看似活跃华丽的装饰也就只属于这间小小的屋子,与庞大阴森的院落比起来就像一个女人一丁点无力的挣扎之于封建礼教庞大的枷锁。
饭桌似乎是个和谐的场所,但常会起纷争,老古董大姨太那里一样清冷,似乎习惯了几十年的禁锢,灰黑的屋内稍显一些质朴与平和。
影片用不同的场景刻画了燕儿的死,铺满白雪的院落,漆黑又窄小的却又挂着几盏似乎象征着希望但又颇显诡异的红灯笼,最终是被那静静燃烧的火苗与那屋顶上高高耸立的黑屋结束了一切妄念,红杏出墙的燕儿那么一丝的挣扎越发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同样的方式,三姨太也走了,那个站在屋顶上唱戏的女人。
走后的屋里,颂莲挂满了灯笼,摆置好原来的装饰,开着灯,挂满了彩帘,暖暖的很温馨,现实却很残酷,不觉让观众发瘆。
二,人物刻画整个故事中人物的刻画,都离不开封建礼教,在他的蚕食下,人物性格变得格外扭曲。
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艺术美学-文档
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艺术美学任何时代的艺术,作为人类之心灵最活跃、体验最丰富的状态下的创造物,反过来都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丰富着人类的经验。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他坚持以风格独特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性的视觉造型)来刻画人物与传达情感,期间也透露出导演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的挖掘与探究的渴望。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而言,本片是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很完美的电影。
一、影片运用大量浓烈的色彩将人物状态外化影片从一个在后来会出现映照的场景开始:鞭炮齐鸣,颂莲(女主人公)从家中走出,从那一时刻起,她就开始了她的噩梦……开篇就运用了大量的黄色和红色,表面上是吉祥的,但影片却把观众带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家族制度生活怪圈。
除了在不同情绪的场景选择不同的冷暖色调,本片还利用了人物衣着的变化来外化人物。
陈家四位太太在衣着上的性格与状态外化更为明显,一直都是城府很深的大太太和二太太一直都穿着颜色复杂的丝质衣物;而三太梅珊起初的全红丝质衣物到中段的彩色衣物直到后段的淡兰色衣物以及死时的全白色衣物便是叙述三太由得宠、骄横到城府渐深再到渐渐看淡直到最后非正常地凄惨地死去的过程;同样,颂莲的衣服颜色则是白、彩色、淡蓝又到最后的白,这样的使用方法与塑造三太方式相同,道出了颂莲由纯净到争夺到看淡再到最后“轮回”的过程,这样的人物塑造使得导演意图成为司马昭之心。
有人总结张艺谋的前三部作品为“红色三部曲”,我认为很有道理。
三部电影中最具表现力的颜色都是红色,《红高粱》中红色的轿子,红色的高粱酒,影片最后如血一样的红色天地渲染着悲壮的民族气节;《菊豆》中红色的布条,红色的衣裳,红色的染缸,以及最后被烧得火红的房子,痛斥着那些封建家族残余并给人们带来毁灭它的希望之光;二、影片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格调首先是在剧作的结构上的处理。
创作者将本片分为了四个大段,即院子里的夏、秋、冬和第二年夏天,张艺谋导演及其他主创刻意地使这高墙大院里“没有春天”,利用“春”这一美好意象的缺失给了封建旧社会一个下马威,这就是本片的外延,即批判封建社会的体现。
《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分析
导演与演员阵容
导演:张艺谋 主演:巩俐、周润发、于荣光等
电影的获奖情况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
该片也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文化内涵。
02
电影主题分析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红灯笼作为封建礼教的象征,代表了男权社会对 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影片中女性角色受到的限制和束缚,体现了封建 礼教对女性自由和权利的剥夺。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无法摆脱男权 社会的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家庭与权力的斗争
01
影片中展现了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尤其是夫妻之 间、婆媳之间的权力关系。
02
家庭中的权力关系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家 庭成员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
03
电影艺术手法分析
镜头语言
镜头构图
电影中运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 的镜头构图,如灯笼、门窗、屏 风等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位置 和角度,传达出深层次的意义和
情感。
镜头运动
导演通过运用推、拉、摇、移等 不同的镜头运动方式,创造出独 特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影片的节
奏感和动态美。
镜头视角
导演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视角, 如俯拍、仰拍、平拍等,表现出 人物的地位、情感和心理状态, 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
封建思想
电影中呈现的封建思想和家庭制度引发了一些观众对道德观的质疑,有观众认 为电影宣扬了落后的封建思想,如男尊女卑、家长制等。
暴力与残忍
电影中呈现的一些暴力场面和残忍行为也引发了一些道德争议,有观众认为这 些场面过于血腥和残忍,会对观众造成心理创伤。
电影的叙事手法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赏析
35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8期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张艺谋导演总是以文化反思和人文关怀为宗旨,在创作电影中习惯于暗含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因此观众总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导演试图在申张个人的生命价值,强调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本文就将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中使用的艺术技巧逐一揭开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意蕴。
一、《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梗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间相互勾心斗角的人生图景以及男权统治下形成的生存规则。
影片里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名叫颂莲的女人,她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为了能在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陈家生存下去,颂莲的性格在斗争过程中被异化、被扭曲。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开始在夏末秋初的季节,当时的颂莲才19岁,她是个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有着新的思想和执拗不屈服的个性。
然而她却也没能成功的逃离当时的封建传统对女人迫害的悲惨命运。
随着父亲去世,她被继母逼迫辍学最后嫁给了陈佐千做四太太,陈家有祖传下来的规矩:老爷在谁房中过夜,其院房内外就挂起高高的红灯笼。
为了一盏盏不熄的红灯笼能够高高挂起,颂莲与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甚至还有争宠的丫鬟雁儿之间展开了女人们可怕的斗争,直到次年夏,陈府迎来了第五位姨太太,这样没有尽头的斗争故事在封闭的深闺大院中循环上演。
影片叙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众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要素,例如,在电影中多次巧妙的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人物当时的心境,导演非常善于运用声音符号渲染气氛,借用音乐的变换到达一定的表意效果。
除了颜色和音乐,镜头的控制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张艺谋导演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只是为了表现这个陈旧的大家庭里生活的最不像女人的女人们,借此给人们新的思考和反省。
二、 影片艺术特色解析(一)色彩的巧妙运用《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色彩的运用是极为讲究的。
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美学艺术
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美学艺术隋岩娜(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隋岩娜: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美学艺术_________|110【摘要】回顾电影的发展史,优秀的电影灿若星辰,它们可以是风景美、技术精,也可以是文化纯、思考深。
《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这样一颗明星,它意蕴丰富、主题深刻,其中很多娴熟的电影技巧更是令人折服。
这部作品,在张艺谋导演的塑造下,超脱了平凡的杂糅叙事,创造了自己的审美特色,产生了重要的美学价值。
本文从情节引入, 从情节结构、叙述特色等多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美学艺术,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与无奈。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视美学;艺术;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叙事结构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经典作品之 一,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
张艺谋导演常常 会在作品之中加入传统文化、历史人文与社会人性等的深刻 见解和思考,给人们抛出一个又一个或伤痛或警醒的间题,因此,观众总在作品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 每帧每秒里的历史文化倾诉。
(一)<大红灯笼高高挂》情节介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灯笼为线索,描述了 “一夫 多妻”制度下,一个封建大家庭中以老爷为尊、妻妾间勾心 斗角的生活画面。
影片的讲述不疾不徐,看似平淡但充满了 波澜,张艺谋导演运用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反映人物当时的 心境,渲染漂浮不安的封建大院气氛,也借此给观众新的思 考和反省。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叙事意象艺术分析在影片中,点灯与捶脚两件事像线索一样暗示着人物的 发展动态,但小说中对这两件事只字未提,导演将这两件事 都加入电影中,正是为这深入骨髓的封建思想一个具体可感 的外在面貌,借此暴露出封建社会大院中女人的命运。
灯笼这一事物极具中国民俗味道,代表着热闹祥和。
但 在影片中,红灯笼却变成争宠的符号,点灯、灭灯、封灯的 仪式为这个院子添加了恐怖的色彩。
封建礼教:历史的阴影——评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封建礼教:历史的阴影——评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得力之作。
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过这样一段令人发省的阴影,封建礼教丑陋、恶劣地吞噬着人们的心灵。
从而影片的主题意义则堪称独特而深刻:这部作品取材于陈家深宅里的妻妾成群,忙于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生活场面,通过表现四姨太颂莲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与异化,批判控诉了封建礼教思想的吃人罪恶,并预示了其行将灭亡的必然命运。
当然,我们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错误的年代:充斥着着黑暗与压迫,不安与残忍。
其主题思想的揭示离不开导演所运用巧妙地镜头语言,准确的色彩变化,独树一帜的电影声音以及高超的蒙太奇手法等。
影片中巧妙的镜头运用可谓匠心独具,对于主题的凸显有重要作用。
导演多次从顶部给光俯拍陈家大院的全景,顶光使陈家大院显的阴森、恐怖,而在大全景的镜头中,院子里的各个女人如灰尘一样显得微不足道,唯有鲜艳明亮的大红灯笼支撑起幽暗的雾色。
尤其是导演先后几次可以将颂莲安排在陈家大院这样一个大全景中——颂莲单薄渺小的身影在几栋犬牙交错的房屋之间默默穿行,形成了人物的孤单可怜,与强大威严的环境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隐喻出了颂莲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
再如,刚出场时的颂莲身着白衣黑裙,作为清纯的大学生从黑白分明的简单世界,从明媚的蓝天外提着藤条提箱,穿越树林走向陈家宅院,有意与迎亲队伍背道而驰,电影用场面调度的反向处理,凸显颂莲背弃陈规的主见。
她缓慢地进入雕栏漆瓦、曲径通幽的高宅深院毫不惧色。
但电影紧跟着却拉出一个主观镜头:“人越来越小,院子越来越大。
”然后是特写镜头,颂莲被粘贴在满版篆刻的古老屏风上。
在电影中,女性身体不断成为特写镜头和慢镜头的物化客体,在这一点上也彰显了女性受压迫的主题内容。
而影片中的特写镜头运用则具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影片情节发展中,当颂莲在新婚之夜被老婆子捶脚时,导演给颂莲脸部一个大特写,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纯洁无瑕的颂莲此时的不适应。
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艺术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许寰 马兴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艺术摘要:色彩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不但可以在情感上容易与观影人产生共鸣,而且在情绪上也可以使观影人产生更大的反响。
在塑造人物、提高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方面发挥作用,最主要的是表达象征意蕴。
而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色彩的呈现可谓淋漓尽致。
本文旨在通过影片色彩的研究和探讨,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导演本身的思想和创作理念。
关键词:人物造型;揭示情感;营造意境;叙事功能;象征1引言1.1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价值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
随着影片中不同的色彩基调反复出现,致使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
哪位太太的门前挂起大红灯笼,哪位太太就可以享受锤脚的优待,老爷就会到哪位太太房中过夜。
影片秉承并且升华了苏童《妻妾成群》作品的主旨和风格,彰显出“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制度下,人们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的生存原则。
从客观上来讲,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把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一部电影作品。
1.2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突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现实主义戏剧色彩作为影片的基础,将影片自身的符号语言升华,使影片更具有额外的戏剧魅力,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故事情节变得充满戏剧诱惑,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中的大红灯笼、锤脚、点灯、灭灯甚至封灯,是在苏童的原著中看不到的。
电影中,以陈老爷家的大院子为界限,青灰色压抑的高墙以及耀眼的大红灯笼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大红灯笼象征着权利和欲望,而那高大的青灰色墙则代表着幽闭、囚禁。
这一系列的强烈视觉符号为张艺谋导演的这部电影作品增加了厚重的内涵。
除了电影中被无限放大了的生活符号,在电影中对于人物符号的运用也是相当大胆的。
比如陈老爷,就可以被当作一种特殊符号来看待。
陈老爷在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正脸,对白简单,进出场形式感极强,不仅电影自身的戏剧魅力没有削弱,反而作品的主题与色彩大大加强了。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美设计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赵汝蘅担任舞剧制作人、总监制,张艺谋担任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曾力担任舞剧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担任舞剧服装设计。
它的演时间是200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
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外国人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中国人眼里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
作为中国原创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灯笼、月亮门、麻将桌、照壁、花轿,无不充满特色而不突兀。
色彩娇艳、玲珑紧致的高开叉改良旗袍,剧中极具形式感的44只大红灯笼,也将张艺谋的审美追求在舞台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完美的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
该舞剧还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艺术,例如剧中第二幕老爷和太太们看戏的一段中结合了京剧表演。
以往的舞剧中结合的京剧表演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都是由舞蹈演员表演完成,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打破陈规,用了真正的京剧演员表演,这样的设计使剧情更具真实性。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曾说过,“‘极致’是我一贯的追求。
我要含蓄也要含蓄到极致,要独特也会是‘极致’的独特。
”他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时刻为“极致”奋斗。
在他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极致时刻彰显。
张艺谋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著名作家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从小说到电影,从抽象的白纸黑字到具体可感的影像,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侧重点也各不一样。
张艺谋用自己高超娴熟的导演技巧呈现给我们一部震撼的银幕佳作。
后经典叙事学认为,不仅文学是叙事的,就是哲学、宗教、历史、新闻、心理分析、教育、影视乃至一切符号活动,都是叙事的,或具有某种叙事性,因此,它们都是叙事学研究的对象。
那么在电影中,叙事学就可以从很多角度、以各种方式进行分析,例如,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电影符号、色彩······一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认真阅读一部小说,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塑造的形象,描绘的场景,人物的举止言行,都形成与读者的思想中,一千个读者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者可以任自己想象,然后勾勒出那些真善美,或者假恶丑。
而仔细观赏一部电影,观众要面对的不再是书香纸卷,而是会直接形成一定视听觉冲击力的影像,它由一个个镜头、画面、段落、场景构成。
它用画面和声音给观众讲故事。
银幕上的二维空间和固定的放映时间,不容许电影太过拖沓冗长,如果把生活中的事无巨细、婆婆妈妈展现给观众,观影的厌烦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电影要求它的剧本要有扣人心弦、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简练集中的人物关系。
倪震在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本时,较原著做了很多改变。
原著中,颂莲有很多面孔,她有伺候老爷时温柔如水的一面,也有面对“强劲对手”时狠心乖张的一面;她会憧憬自己曾经幻想的美满爱情,但面对陈家大院内那口死人井和后花园的阴气十足时,她又会陷入自己的消沉和悲哀中。
当雁儿死后,她孤独地在封灯的屋子里自斟自饮,那时的她又是那么的无助。
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深宅怨——赏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内容摘要】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而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它的主题、色彩、人物等方面都是值得观影者反复推敲反复品味的。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视觉的飨宴,还让我们品味到了它背后所蕴藏的意义。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艺术封建社会色彩主题人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艺术语言,在荧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在线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作品是指电影艺术工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创造出来的成果。
1895年12月28日晚上,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用“活动电影机”放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喝汤》等12部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05年,中国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迈出了它的第一步,经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电影如今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一席,其中张艺谋导演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在他拍摄的作品中,《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谓经典中经典。
《大红灯笼高高挂》被拍于1991年,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
电影讲述的是学刚读半年的颂莲被贪钱的母亲逼迫着嫁进陈家大院,成了老爷的第四房姨太。
陈府有老规矩,姨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意味被老爷“临幸”的大红灯笼。
起初因为“新人”身份,颂莲得到老爷最多宠幸,但也因此被被前几位太太挤兑的叫苦不迭。
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陈家太太的丫环雁儿识破,告诉了二太太。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
大太太在通片的衣着始终保持着黑色的庄严,几组对她面部的特写始终 展示着她的严厉和苛刻。因为她在家中是规矩的标本,她是被封在黑色 中的无法逃出的女人,
黑色和灰色的院子,更像是死人一般。
三太太穿的衣服是红色和蓝色,红和蓝是矛盾色,这里也说明了三太 太的矛盾心理。
这种朦胧的红色给人更多的是压抑,是对旧社会女性的践踏。
三太太梅珊是一直张扬 的人物代表,大红的戏 服,大红的棉衣,大红 的妆面,都让人对这个 妖艳的女人感到一种在 规矩中要突破其严密的 爆发力的疯狂。
灰色是这部影片的基本 色调, 它象幽灵一样跟 随着大部分镜头:灰黑 色的天空、灰白色的地 面, 灰黑色的牢不可破 的院墙,青灰色的枯死 的瓦。灰色的视觉形象 在心底的投影往往是一 种沉重压抑缺乏生机的 感觉。这一片弥漫着的 灰色雾障就象坚固的院 墙一样牢不可破, 它是 一种象征, 象征着封建 礼教和婚姻制度对人性 的压抑与束缚, 观众在 审美的共鸣中也无端
几个女人为这红灯笼所 表现出的心灵扭曲与疯 狂,她们的荣辱宠幸、 失宠遭贬,皆集中在这 点灯、灭灯与封灯上,
谁有了挂灯笼权,谁就 有了主人以下的最高权 力。这火红的灯笼成了 她们追逐权力、地位的 动力,红色成了欲望的 符号。
深宅大院像是一口棺材,红色的灯笼像的幽灵一般,让人不寒而栗。
当颂莲的新婚之夜满屋挂满了大红的灯笼时,是一种喜庆的欢腾,更是一种与 下面非喜庆相对应的不悦的对比——红色将她引进了一场妻妾之间无形的争斗 之中。
觉得有一种受压抑的烦 燥感。
黑色,在大红灯笼的照 耀下,我们无法忽略的 是那笼罩在陈家大宅上 空的“黑”——一种恐 怖,一种荒凉,一种没 有生机带着绝望的难以 躲避的死气。对于黑色 的恐怖莫过于封灯的情 景,那一块块黑色的罩 布无情地尘封了颂莲最 后的一丝希望,并将之 冰封于 “黑色恐怖”
庭院深深——论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审美意蕴
庭院深深——论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审美意蕴摘要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女主人公颂莲是一个单纯的漂亮的女大学生,嫁到陈家宅院里之后她认识到那高挂的红灯笼在陈家宅子里的意义。
她开始和其他的姨太太们争风吃醋,连颂莲这样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女子也逐渐变为封建制度的囚徒,深刻的说明在封建的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封建婚姻制度女性意识绝望扭曲的人格悲剧命运目录一、红灯笼的寓意二、民俗元素三、夏秋冬的轮回(一)影片以“夏”“秋”“冬”“夏”为一个轮回(二)雪的意象四、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一)颂莲形象的变化(二)三太太梅姗为爱而死(三)颂莲的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五、符号化的男权读过苏童的《妻妾成群》,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心灵深处感到一种压抑,一种愤怒。
不知是为女主人公颂莲公鸣不平,还是为当时她受压迫的封建大家庭感到悲哀。
苏童和张艺谋都是在揭露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扼杀,而且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是建立在原著的基础之上,我认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在人物的描写和装扮上都各有千秋。
陈佐千是封建社会的大家长,他的生命存在是建立在对女性生命的摧残上的,即使他年岁已大,仍不忘要娶年轻的姨太太。
他认为女人就是男人享乐的工具,女人就是生育后代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印入他的脑海中。
他对女人只是感官上的享受,因为他是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他决不允许女人爬到自己的头上给自己脸色看,他奉行唯我独尊,对某个姨太太的宠幸完全建立在女人的身体上,只是为了让她更好的来服侍自己。
陈佐千在作品中看似不重要,实质上他掌握着生杀大权,他宠信谁,那个人就可以一步登天,而谁失宠,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为此,他的四房姨太太争宠夺爱,勾心斗角,全部围绕陈佐千的宠信展开。
颂莲作为四姨太嫁进陈府,只是因为陈老爷对她有一种新鲜感,毕竟人家颂莲是大学生,她有知识有文化,和其他三个太太不同。
我记得有一句话,“爱情不同于友谊,关键在于爱情建立在性关系基础上”,而对于有着丰富性经验的陈老爷来说,颂莲只是带给他性的欢愉,带给他新鲜和刺激,所以陈老爷宠爱她。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制度人性的禁锢【内容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代表作品,该影片以颂莲那个形象典型的人物为切入点,且以其进入陈府后的生活为线索,来展开整个故事的内容的。
以颂莲的所见、所闻和切身的经从来展现影片的主题的。
本文通过度析这部影片的故情形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来进行论述: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压抑和禁锢人性尤其是以女性为主的不平等的现象。
【关键字】:故情形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
正文:第一,《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停学的女大学生颂莲,被继母强逼嫁给一个大她很多岁的陈老爷,并一步步受到陈府大院的各类人和事的迫害,直至变疯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当中,人物的个性鲜明,形象突出,都各自代表了封建制度中最为关键的角色。
在影片的开头,颂莲与其继母在对话的时候,只闻其母之声,却不见其母之人,现在的矛盾已然显现,为整个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种艺术手法,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看到或看清楚颂莲的继母和陈府的陈老爷。
同时,这也恰恰说明了颂莲继母和陈老爷所代表的主题含义。
咱们明白,每一个制度的显现、进展、延续、消亡都有其必然的保护者、捍卫者、效劳者制定者和受益者和捐躯者。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是受益者仍是捐躯者,都被压制了人的本性,在不平等的境界中,极度扭曲人的贤良的本性和看待世界的观念。
纵观整个影片中每一个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能够认真揣度出,在陈府大院中,陈老爷确实是封建制度的制定者。
整个陈府大院一直沿袭着陈府老祖宗所制定的规矩,而陈老爷确实是掌控这一切的主宰者。
例如,当二太太梅姗因为和高医生有了私情,陈老爷就能够够毫无顾及地捐躯梅姗的生命来保护陈家所谓的规矩,视生命为蝼蚁。
可是,影片当中,咱们并未看清楚陈老爷的脸,正如封建社会的残暴礼法一样,只见其影,难寻其踪,在生活的细节当中,杀人于无形之间。
就如,陈老爷对颂莲说的那句话——“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有看见!”。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
灯笼、笛子、锤子——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道具运用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故事中就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在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中,用了灯笼、笛子、锤子三个主要的道具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
大红的灯笼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代表着喜庆、祥和的意义。
摇曳的烛火发出温暖的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灯笼壁,使温暖的光芒又增加了红色光晕,这灯笼也因此显得更加美丽。
但该影片中的红灯笼从片头到片尾象征着一个血腥的悲剧。
按照陈家规矩,陈家老爷晚上到哪位太太那里睡觉,哪院就挂起燃亮的灯笼。
这是封建礼教的象征,是封建社会里,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的表现。
为了燃亮自己的灯,那一群可怕又可怜的女人,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不择手段赢得陈老爷宠幸从而抬高自己在陈家的地位。
在这女人之间极为残忍的勾心斗角中,三太太死了,雁儿也死了,主人公颂莲也由一个单纯的女学生变为心狠手辣的少妇最后在受到三太太死的刺激后,竟然疯掉了。
灰暗、沉闷的陈家仿佛像一口深井,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女人如花的生命,曼妙的灵魂。
影片中的另一个道具——笛子,它是主人公颂莲父亲留给颂莲的遗物,是大少爷的乐器,也是在阴森的陈家中,颂莲唯一的精神安慰。
那清越、悠扬的笛声引着颂莲见到了陈家大少爷,也就是陈家中唯一对她怜悯的人。
然而,严格的辈份等级阻断了两人互吐真心,彼此安慰的机会。
注定的悲剧命运使颂莲唯一的精神寄托——笛子被陈家老爷一把火燃尽,同时,也把颂莲最后的希望浇灭了。
为她之后所犯下的一系列错误埋下了伏笔。
那声声轻快的锤脚声与那一串串红灯笼一样贯穿影片的始终。
红灯点起,锤脚声便响起,两者同为封建礼教、陈家规矩的具体表现,但所不同的是锤子更是一种封建社会里女人受男权压迫的象征。
从影片一开头,颂莲走进陈家大院后,晚上被下人伺候捶脚时,一位老太太就对这位刚过门的四太太说:“女人的脚最要紧,捶完脚好更好地伺候男人。
”这一句话便道明了捶子只不过在帮助男权的膨胀,而使女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工具。
大红灯笼高高挂专业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技术与艺术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的一个电影,讲述的是大学刚读半年的颂莲被贪钱的母亲逼迫着嫁进陈家大院,成了老爷的第四房姨太。
陈府有老规矩,姨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意味被老爷“临幸”的大红灯笼。
为了这一顶灯笼但四位姨太太斗争不断,最终大宅中的女人都成了斗争的牺牲品。
(一)电影技术1电影色彩与光的运用电影的主要色调为红色以及黑白的,红色是灯笼照射出的颜色,黑白色是砖与天的颜色。
在电影6:39时,此时颂莲刚刚嫁进陈家,陈家的家丁正在挂红灯笼,于是整个庭院都有红色,在9:45时,颂莲在新房中,她看到的也是满屋子的红色灯笼,01:13:23时,颂莲被宣布怀孕,此时陈府中又一次挂起了满满的红灯笼,以及在三太太因为捉奸被捉回屋子时,也是红色的灯笼在前引路,最后01:56:02颂莲进入三太太屋子里面放京剧,点红灯笼,祭奠三太太时,此时也是红色,并且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多次看到空镜头中,大院呈现红色灯光,在这里我认为红色有生命以及鲜血的意蕴。
在中国古代红色常常象征喜庆,但是在电影中红色的色调象征了女人生命的消逝,虽然不见血可是比见血更加让人恐惧的鲜血一样的斗争。
同时主色调还有黑色的墙,以及最后冬季的白色的雪,黑色常常让人想到死亡,寂静,以及深门大宅的肃穆,萧瑟。
电影中多次拍摄到黑色的墙面红色的灯笼,白色的雪,对比鲜明,象征大宅中压抑的氛围,以及生命的流逝。
电影中另外一个运用的很出色的是人物服饰颜色的变化,在颂莲刚刚进入陈家是,她穿着白色的学生的衣服,此时的白色是颂莲清纯,纯净,高雅的象征,此时的她是不屑于嫁给别人当姨太太的,所以在2:22时,她选择了自己拿着箱子去陈家,而不坐花轿。
进入陈家后也坚持自己拿箱子。
之后在25:37时,开始了陈家的第一次全家一起吃饭,此时颂莲依旧是蓝色的衣服,象征她依旧纯净,善良,却是忧郁的,对比起来其他太太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大太太为紫色,二太太为素花的颜色,三太太为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电影艺术概论
系别人文社科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王伟
指导教师王皎
2015年 6 月 10 日
浅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特色
摘要: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电影中较为成功的作品,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那么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本文将对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获得张艺谋早期电影创作的成功之处,希望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可鉴之资。
本文将首先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叙事策略作为切入点,分析张艺谋独特的电影语言叙事特色以及在这部影片中反映出的女性文化视野。
关键词:电影语言叙事;女性文化视野;民俗画面象征手法
一、电影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里的颜色分色光与色素。
色光主要是通过滤色片给整个镜头或镜头的某一局部加上一层颜色,另外一种颜色我们叫色素,就是被摄体本身的物质对光的接受所带来的颜色。
《大红灯笼高高挂》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都是趋于青灰色的冷色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红色灯笼在此则显现出更加令人产生视觉冲击的色彩,并且贯穿整部电影,从而为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也呼应了电影的片名《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是这高高悬挂在空中的大红灯笼并没有照亮这府院的生活,反而将其笼罩在一个更加畸形的社会体制之下。
影片重点在揭示那个时代畸形的社会关系,进而揭示社会关系背后的社会悲剧,把故事讲清晰,抓人物刻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便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宗旨所在。
二、红色笼罩下的畸形人物性格
女主人公颂莲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但是在继母的策划之下被迫无奈嫁人陈府,开始的颂莲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与隐喻封建的陈家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经过时间积累,她终于还是向那畸形的制度俯首称臣。
本片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在影片的故事创作当中延续了原著中有关对于女性命运的探讨,在那个女性毫无地位的封建时代,影片把女主人公颂莲的心理变化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阐述了那个时代下女性命运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这里既有大时代背景的可观原因,更多的也是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妥协。
颂莲是新时代教育下的产物,在笼罩在封建旧制的陈府当中她的新思想也逐渐被取代,一个先进的进步女青年为了能够在这里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加入了这阴险的
算计当中。
在影片当中,最重要的色彩符号是红灯笼。
大红灯笼是电影故事的主线,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女人被宠幸或者被冷落或者被废黜。
灯笼的明与灭,与一个女人的灿烂和黯淡或者死亡息息相关。
红色这一色彩作为电影创作的主要元素,不仅完美地演绎了它作为环境色彩的烘托氛围的艺术效果,更是在道具中不断出现,它的出现从某种角度来看削弱了观众对于服装道具的注意,在更多时候反而衬托得那大红灯笼别样刺眼。
影片中大多时候的陈家是笼罩在黑暗阴抑之下的灰色,颂莲身着一身红色旗袍出现在这个庭院的时候,就是在以最真实的状态对这封建旧制的一种控诉,一种反抗。
当丫鬟雁儿被颂莲发现私自在屋里点灯的时候,跪倒在雪地里的雁儿与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的红色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雁儿的太太梦就此也终将破灭,在这旧制度的压迫之下雁儿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真正存在的价值。
女性之所以在千百年来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自身价值观的偏离,三纲五常就像是一个牢笼将她们紧紧困在里面始终找不到出路,即使真的自我觉醒了,在觉醒之后她们的出路又在何方,社会大背景的压制促使她们对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存在很大偏移。
而对于我国女性价值的存在在当代社会依旧可见,在我们的周围依旧存在很多“颂莲”很多“雁儿”,这大红灯笼看似美丽,可背后的阴抑又有谁能够真正明了。
通常影片中红色总是以一种热情、欢乐的元素出现,可是在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当中红色却是作为阴森恐怖的色彩元素出现,与原本所阐释的喜庆的感觉产生强烈反差。
当颂莲的新婚之夜满屋挂满了大红的灯笼时,是一种喜庆的欢腾,更是一种与下面非喜庆相对应的不悦的对比——红色将她引进了一场妻妾之间无形的争斗之中。
在颂莲假怀孕之时,全部红起来的灯笼有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不再是简单的“长明”,而是昭示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生命压抑的释放。
三太太梅珊是一直张扬的人物代表,大红的戏服,大红的棉衣,大红的妆面,都让人对这个妖艳的女人感到一种在规矩中要突破其严密的爆发力的疯狂。
红色在影片中成为颂莲形象性格的极大转变的一种衔接,这样的红色将她的年轻、旺盛、不服输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色成为全片最炫耀的色彩,也成了全片最具有讽刺性的色彩,在暗淡的方形门框和阁楼之内,红色将生命的欢乐和痛苦都表现得让人心痛。
在影片当中红色所阐释的情绪与意象与影片整体的色调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的互补,给人以真切的体验之感,在更多程度上强调了人物本身对于生活环境与命运的一种抵抗。
颂莲试图通过努力做出对于自己命运的抗争,那种抗争看着似乎那么无力,甚至充斥着性的宣泄、人性的变态、命运的哀婉,灰暗的成分很多,让人或多或少地感觉到社会的悲凉。
红色这~色彩作为张艺谋导演最为深爱的颜色也正是整部电影的重点元素之一,无论是那无处不在的红灯笼还是穿插于其中的红色元素。
红色在这里一直都是一个别具意义的色彩,很多时候红色代表了火焰、热情、勇敢,
但是血腥的红还似乎代表着压抑、杀戮、反抗,在这里红色更多的是一种压制,一种生命等待绽放时的无奈。
在那个漫天飞雪的冬日,那一片片的大红灯笼给我们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种挑战生命的刺激感。
三、色彩掩饰不住的阴霾
在整部作品当中还有一个色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便是“老爷”式旧制度代表——黑色,这是一种最接近大地的色彩,也可以说是张艺谋作品当中的一大特色。
在电影当中,这黑色便是“老爷”的代名词,因为这黑色仿佛就是老爷的化身将陈府笼罩得不见天日,从老爷的脸到他的身影,都是那种压抑得不能再压抑的黑色,代表着一股压抑人性的黑暗势力,而活在下层世界的小人物自然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大太太在通片的衣着始终保持着黑色的庄严,几组对她面部的特写始终展示着她的严厉和苛刻。
因为她在家中是规矩的标本,她是被封在黑色中的无法逃出的女人,“罪过、罪过!”一个认清了大院的女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无奈与抱怨。
而在颂莲的谎言被识破之时,她的着装也开始由红转向了黑,此时她已经完全融入了封建女人之间的你争我抢,她也不再激情于生活和求知求真的学生状态,而是激情于受人尊敬的高人一等的虚化状态。
不仅仅是可怜的主人,还有可怜的仆人——雁儿,她的世界最终处于了孤独的状态和梦想破灭的可怜中,她无能为力地在黑暗中对抗着,虽然被大院里的女人同化了,但是她的反抗斗争却是任何进步思想所需要的一种魄力。
整部电影就像剧中的层层院落一样厚重而压抑,在黑色的基调上开着让人窒息的红,在红色的火光中看到无边无际的白,无法言喻的寂寞与苍凉,黑色是严肃的,黑色是可怕的,可是一群女人却在封建争斗中不自觉走了进去,即便被老爷夸奖“洋学生就是不一样”的颂莲也便如此了。
在讽刺中让我们真正需要反思一种禁锢思想的危害。
白色作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也突破了一贯电影色彩的应用意义,白色不再单单象征纯洁与美好。
导演以真实的色彩元素道出了对封建礼教的怒吼和对生命力的呼唤,《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探究封建规矩束缚了人性自由发展的同时,也高度赞颂了生命的扩张力和人与人交流所表现出的必然的争斗性。
而这些张扬的艺术表现都是由其独特的丰富的色彩渲染出来的,这正是该片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是表现导演艺术品位的最佳窗口。
层峦叠峰的房脊,象征沉重的旧中国,也象征着院中封闭保守的灵魂.
四、结语
色彩的艺术气息处处彰显着魅力,大片的色彩运用使得画面都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深受其感,非常震撼。
观众在影片中无法否认思想上的变化展示,更推崇的应该是通过艺术手法表现的一种社会风气和习俗弊病,这才是艺术要高于生活的真正的表现力。
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我们无法忽略的是那笼罩在陈家大宅上空的“黑”——一种恐怖,一种荒凉,一种没有生机带着绝望的难以躲避的死气。
整个院落出人意料地安静,没有嬉戏小孩的出现,没有忙碌操劳的人群,到处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层峦叠峰的房脊,象征沉重的旧中国,也象征着院中封闭保守的灵魂。
鲜艳的红灯笼,抑郁的黑宅子,苍凉的白雪地;令人窒息的空气,令人恐怖的环境,令人悲伤的人事,所有的一切,都在冷暖交替的变化中,幻化出一幅幅令人忧伤沉郁的图景。
参考文献
[1]程悦.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的历史文化境遇及策略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张艺谋、陈孝信.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化价值[J].电影艺术,1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