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1 质量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质量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 3分钟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中考考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夯实基础 12分钟

1、阅读课本108页“质量”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

2、阅读109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三、能力提升15分钟

1、质量与重量是一回事吗?(难度:★★★)

2、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难度:★★★)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

2、如何使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液体的质量?(难度:★★★★★)

注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游码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质量的砝码。

天平的使用: 一放:水平桌; 二拔:零刻度线; 三调:看指针调平衡(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四测:左物右砝;

图2

四、总结梳理 5分钟

概念:

质量 单位:

实验室质量的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五、过关检测 10分钟

1、王慧光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了左盘,砝码放在了右盘,并调节了游码。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

2、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 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

A 、向右盘中加砝码

B 、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图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 。

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A 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若指针静止在如图右甲所示的位置,只调节游码,则应向 调(选填“左”或“右”),

天平才能平衡,当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上,天

平使用的砝码的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则物体A 的质量为 g 。 附加题:(难度:★★★★) 5、方方同学使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 )调节横梁平衡 (B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 )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 )把物体放在右盘 (E )在左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 )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 )记录称量结果

(1)以上有错误的是步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砝码加游码; 六收。

注意:

1、添减砝码只能用镊子,砝码生锈会变重测量结果会偏小。

2、游码要归零,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大。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

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