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2019年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提出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六大管理职责之一,并明确了学校施行教师管理的三大任务: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在三项管理任务之下,又提出了13项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教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
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其特殊之处在于,是通过立德树人缔造民族的未来。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阐释了教育的重要性。把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既体现了对教师管理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师管理的发展方向,即把师德建设与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这是《管理标准》的一大亮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立德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下,
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师德优良传统,是当今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标准》把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契合当今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2008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管理标准》更加细化了学校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提出“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突出了“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给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具体落脚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本质的关系。“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主体内容,也是教育一贯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都在发育中,应倍加呵护,避免对学生造成人为伤害或不良影响。因此,《管理标准》特别强调:“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些要求也是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当中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教师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是对教师公正、廉洁从教提出的具体规范,也是当下时代要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以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师管理的永恒主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1]国内外学者对教
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教育学取向的,从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的是知识性和技能性。这种观点将教师的教育能力确定为教师的育人能力,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同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
能力,包括分析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另一种是心理学取向的,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有鲜明的智力基础。[2] 学校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教师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深厚的学科教学功底
学科教学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教师首先应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南,熟悉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前提。《管理标准》中提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学校指明了方向。组
织教师分阶段、经常性地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熟练掌握学科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因此,《管理标准》把这一要求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措施。
2.具备合作教研能力
教师进行团队协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经验共享。《管理标准》提出:“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些具体要求正体现了合作教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是我国中小学教研制度的基本特色,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措施。要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必须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开展听课、评教活动,以此推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促进教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使各项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3.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当前学校班级化组织模式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尤为重要。《管理标准》提出,学校应“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
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这对学校着力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加强教学基本功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管理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把握课程教材的基本功、备课基本功、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板书设计基本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学科专项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管理者加以重视,促进不同教龄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师在信息化社会必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强调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一般而言,教师个体在历经职前培育、任教实践和在职进修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其专业素质,逐渐达到专业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