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范本措施范本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工作危险源辨识预控范本

继电保护工作危险源辨识预控范本

继电保护工作危险源辨识预控继电保护工作涉及高压、低压、短路、电磁辐射、雷电危害、操作失误、机械损伤、灰尘污染、温度和湿度、软件漏洞、接地故障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介绍继电保护工作中常见的危险源以及如何进行预控。

1.高压危险源继电保护工作现场通常存在高压设备及线路,可能因为故障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高压电击、电弧等危害。

此外,高压设备及线路可能因防护不周等原因导致操作人员触电、电弧等危害。

预控措施:严格执行工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远离高压设备和线路,同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短路危险源电路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或系统短路,引发火灾、爆炸等危害。

另外,短时间大量电流通过人体可能造成触电、烧伤等危害。

预控措施:定期检查电路设备,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绝缘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电磁辐射高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

电子设备可能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周围设备及人身安全。

预控措施:采取电磁屏蔽等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避免在电磁辐射区域长时间停留。

4.雷电危害雷电可能对设备和线路造成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雷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次生危害。

预控措施:安装防雷设施,避免设备遭受雷击。

同时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5.操作失误误操作可能导致设备误动作、误跳闸等,影响系统稳定性。

操作过程中可能忽视安全措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预控措施:严格执行工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6.机械损伤转动设备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非标工具或设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预控措施:在机械转动区域设置安全护栏和警示标识,避免人员接近。

使用标准工具和设备,避免使用非标工具和设备。

7.灰尘污染灰尘、烟尘等污染物可能影响设备散热和绝缘性能。

对人体可能造成呼吸系统伤害。

预控措施:定期清扫设备灰尘和污染物,保持设备清洁。

加强通风换气,避免人员长时间暴露在烟尘环境中。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模版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1. 介绍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生产线等作业场所。

2. 总体流程2.1 危险源辨识流程- 收集资料和信息- 识别潜在危险源- 评估风险程度- 制定控制措施2.2 风险控制流程- 实施控制措施- 监测效果- 定期评估和改进3. 危险源辨识3.1 收集资料和信息- 研究相关法规和标准- 审查过往意外事件和事故报告- 采集员工意见和建议3.2 识别潜在危险源- 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工艺流程- 识别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的因素3.3 评估风险程度- 根据危险源的潜在严重性和频率评估风险程度- 使用风险矩阵进行风险级别划分3.4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优先处理高风险的危险源4. 风险控制4.1 实施控制措施- 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指定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维护4.2 监测效果- 开展巡检和检测活动- 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4.3 定期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制度和行动计划第二部分:风险控制制度1. 介绍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组织内部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得到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场所和生产作业现场。

2. 主要内容2.1 风险控制措施- 按照危险源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2 责任与义务- 确定相关岗位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负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维护2.3 培训和教育- 培训员工识别和管理危险源的能力- 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培训2.4 监测和评估- 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和相关环境参数2.5 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和处置3. 制度实施和维护3.1 制度宣传- 向所有员工宣传制度的目的和要求- 分发制度并进行解读3.2 制度培训- 为相关岗位的员工开展制度培训- 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制度的要求3.3 制度更新和修订- 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制度3.4 管理评审- 定期进行制度的管理评审- 确保制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4. 处罚措施4.1 一般措施- 对于未遵守制度要求的员工,进行适当警告和教育4.2 重大违规- 针对重大违规行为,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相应处理4.3 处理结果记录- 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做出决策和改善措施5. 应急管理5.1 应急组织- 制定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 安排应急责任人和联络人5.2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 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5.3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评估演练效果并改进5.4 应急处置-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组织和指挥- 确保应急资源的协调和配置第三部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参与和沟通- 所有员工都应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过程-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2. 规范操作和使用- 确保员工按照规范操作和使用设备和工具- 建立工作记录和操作规程3.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和工具正常运行4. 外包和合作- 对外包和合作单位进行资质审核和评估- 确保外包和合作单位遵守相关安全要求5. 应急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评估演练效果并改进6. 绩效评估和考核- 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列入绩效考核指标- 对相关岗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总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是确保组织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仓库等。

三、定义1. 危险源: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因素或条件。

2.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3. 控制措施:为降低或消除危险源而采取的措施。

四、程序1. 危险源辨识1.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活动,确保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记录。

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工作场所:检查设施、设备、机械、电气设备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如破损、老化、过载等。

- 动作姿势:识别是否存在需要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工作姿势,是否存在需要频繁弯腰、抬重物等容易导致伤害的工作方式。

- 物料和化学品:识别是否存在危险物质的泄漏、泄露、滴漏等情况,是否存在不当存储、处理等操作。

- 环境:识别是否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等。

- 人员:识别是否存在潜在的人为错误,如操作不当、疲劳等。

-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识别其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针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名称、位置、可能引发的风险、存在时间等信息。

2. 风险评价2.1 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

评价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评估可能性: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包括常见的事故类型和频率。

-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

- 确定风险级别:根据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

2.2 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高风险:采取紧急措施,停止作业或暂时关闭相关设施,修改工艺流程,采购更安全的设备等。

- 中风险: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变电工危险源辨识范文(三篇)

变电工危险源辨识范文(三篇)

变电工危险源辨识范文前言:在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中,变电工作人员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变电工危险源辨识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将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变电工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范例,以便变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潜在的危险源。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之前,需要明确变电站的性质和工艺特点,了解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工作指导书等文件。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变电站的现场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

2.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历史事故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危险源,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事故。

3.专家咨询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变电站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辨识。

专家经验和知识的引入可以提高辨识的准确性。

4.使用辨识工具借助辨识工具,对变电站进行细致的分析。

常用的辨识工具包括事故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二、变电工危险源辨识范例下面以某变电站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

1.电气危险源变电站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断路器、变压器、开关等,这些设备都有可能存在电击、电弧、火灾等危险。

对于电击危险源的辨识,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设备维护时可能接触带电部分;- 未接地设备可能会对人员造成电击;- 设备老化、损坏可能会导致电击风险增加。

对于电弧危险源的辨识,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开关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弧现象;- 设备维护时可能产生电弧;- 设备老化、损坏可能会导致电弧风险增加。

2.化学危险源变电站中可能存在一些化学物质,如变压器油、硫化氢等,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和火灾爆炸危险。

对于化学危险源的辨识,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变压器油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危险;- 变压器油可能存在毒性,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能泄漏,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四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四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一、概述本策划范本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南,从而使组织能够全面而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二、危险源辨识1.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在开始危险源辨识前,应对工作场所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和物料储存、机械和设备使用、人员流动等方面。

同时,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

2.记录和分类危险源根据前一步骤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以按照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类,并为每个危险源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

3.评估危险源的潜在严重性针对每一类危险源,评估其潜在的严重性。

主要包括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如损伤、中毒、火灾等)、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风险评价1.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价前,应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

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标准。

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即评估该危险源发生的概率。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组织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

3.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财产损失等。

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设置评估指标。

4.计算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计算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1.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

例如,降低风险等级、减少风险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影响等。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措施、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方式来控制风险。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范本(四篇)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范本(四篇)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范本建筑装饰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施工活动,涉及多个重大危险源。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

以下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范本。

一、挖掘和土方工程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1. 土方挖掘作业中,可能发生土方坍塌、坑底滑塌、运输车辆失控等意外。

2. 高墙挖土或挖坑时,可能因土方垮塌导致坍塌事故。

3. 土方运输车辆行驶时,可能因超速、载重过大、驾驶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

控制措施:1. 在土方挖掘施工区域内设置防护措施,如挖掘坑口设置警示标志、设置防护栏杆等。

2. 制定土方挖掘作业方案,确保安全使用工具操作,进行有效的支护,提前预防坍塌风险。

3. 在土方作业区域设置合适的逃生通道和应急疏散标志,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4. 对土方挖掘车辆进行安全培训和驾驶员定期体检,确保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体能符合要求。

二、立柱、墙体和屋面工程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1. 在立柱和墙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吊装物品或垂直墙体倒塌的意外。

2. 屋面施工中可能因脚手架搭设不稳、材料堆放不当等原因导致高处坠落。

控制措施:1. 使用合格的吊装设备,并对吊装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吊装安全可靠。

2. 确保立柱和墙体的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支撑和固定,避免倒塌。

3. 在高处施工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脚手架,并保证稳固。

4. 完善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包括安装安全网、使用安全带等。

三、电气安装工程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1. 电气设备安装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 电线电缆敷设不当容易导致短路、火灾等危险。

3. 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失效。

控制措施:1. 停电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绝缘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等进行电气设备安装。

2. 采用合格的电线电缆,并进行正确的安装和敷设。

3.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范本(2篇)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范本(2篇)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范本1. 介绍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计划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防范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模板和方法。

2. 危险源辩识危险源辩识是指对组织或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辩识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组织或企业相关的各类资料和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等。

(3) 辩识危险源:根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出危险源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对组织或企业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因素: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确定可能对组织或企业造成损害的因素。

例如,一个生产企业的危险源可能包括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等。

(2)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对组织或企业造成的风险程度。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风险值计算法。

(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4.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制定的具体措施,旨在消除或减轻这些危险源对组织或企业的影响。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优化工艺流程或引入安全设备来消除或减轻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对于可能导致火灾的危险源,可以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火灾防护设施的建设、强化员工的火灾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2)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是指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紧急措施,旨在降低事故对组织或企业造成的损失。

应急措施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安全演练的开展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范文(二篇)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范文(二篇)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范文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是指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施工人员和现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因素。

为了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确定和辨识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防治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1.危险源辨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击、火灾等。

为了准确识别危险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辨识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格、风险评估矩阵等。

以高空坠落为例,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的作业环境,如搭设脚手架、安装天花板等。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可能导致高空坠落的原因,如脚手架不稳、工人未系好安全带等。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高空坠落的潜在影响,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固脚手架、提供安全带等。

2.危险源防治在识别危险源后,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危险源防治的目标是降低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和减少危害的影响程度。

为了有效防治危险源,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行为等因素。

以机械伤害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防治危险源。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装护栏、安全开关等,以减少机械伤害的发生。

其次,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鼓励他们主动遵守安全规定,避免违规行为。

3.防治措施的评估与改进在实施防治措施后,我们还需要评估其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火灾防控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火灾演练来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

在火灾演练中,我们可以模拟火灾的发生,并观察各防治措施的效果。

根据演练结果,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措施,如增加灭火器的数量、提供更多的安全通道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工作记录、事故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危险源,如果不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会对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伤害和疾病的因素和条件。

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巡检和观察,结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这是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前提。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对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的评价结果将有助于判定风险的大小,在确定风险优先顺序、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以及组织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手段,如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

工程控制包括采用安全设备、改良工艺、优化布局等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管理控制包括完善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源。

个体防护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个人防护培训等个人保护手段来降低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了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知识,对于保障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结合各种工作环节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工作。

例如,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当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在使用化学品时,应当了解其毒性和危险特性,并采取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防止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一、引言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能量、活动或环境条件。

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时,需要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设备、材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工作流程、设备设施、材料特性等相关信息。

2. 实地观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化学品存储等。

3.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技术资料等,了解行业内常见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企业进行评审,了解企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为之后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打下基础。

三、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针对每个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伤害,确定可能受到的影响。

2. 风险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a. 事故可能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过去的记录、经验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b. 后果严重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人身伤害、环境破坏等。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优先考虑采取控制措施。

四、控制程序建立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得到控制。

具体步骤如下:1. 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篇1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条例,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建立安全台账,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设立安全监督责任岗位。

2、本公司将为所有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包括:安全帽、防砸鞋、劳保衣等物品;现场施工工人应穿戴整齐,不得存在无配带安全帽、穿拖鞋、穿短裤,不穿上衣等违规现象。

3、特种作业人员需持劳动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作业,严禁无证作业。

4、健全安全交底的制度。

各分项工程施工要实行逐级安全、消防技术交底,并不定期的向相关组长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5、开展班组安全自检和互检活动。

工地现场每月召集一次安全检查活动,并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6、所有施工人员进场,必须进行安全消防三级教育,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7、制度具体安全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对工作指令、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人员素质、设备完好、安全检查等方面工作,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并抓住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

8、本工程派往施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保证在安全使用年限内,杜绝带病作业,项目部定期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检查维护。

9、在交叉作业中,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之外。

不符合此条件时,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10、严防带电金属导线乱扯乱放,严格执行安全用电各项规定。

随时监督和检查导线完好情况。

11、质量安全部应定期抽检、当班焊工应每天检查安全带有无烧损,其安全带用选挂绳必须全部加套。

并不得穿戴化学纤维制作的防护用品。

12、严禁在带压、带电和装有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的设备或管道上施焊。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作流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观察,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其次,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所面临的危险源。

最后,要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危险源。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排除潜在风险的过程。

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3.1 优先风险控制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的危险源。

例如,对于可能导致工人伤害的危险源,应该优先进行控制和管理。

3.2 风险控制补救措施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这可能包括安装安全设备、提供培训和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采取补救措施时,应权衡成本和效益,并确保措施的实际有效性。

3.3 风险控制预防措施对于潜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可能包括修改工作流程、改进设备设计、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考虑工作效率和成本,并确保措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4 风险控制培训和教育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采取技术措施,还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可以了解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实际案例分析在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很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4.1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故障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4.2 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储存,避免混合使用和泄漏;4.3 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4.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并进行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佩戴;4.5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并组织岗前培训;4.6 定期组织演习和紧急预案制定,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反应和采取适当措施。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范本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范本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范本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加以辨识、评价和控制,将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及时对班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的范本。

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类。

辨识危险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列举危险源: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列举,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

2. 了解工作流程:深入了解班组的工作流程,分析整个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监测和观察:通过监测和观察,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通过仪器设备的监测、现场巡视和员工的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 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危险源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相关设备使用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数据表、人员操作规程等。

二、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威胁程度。

评价危险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风险矩阵:将危险源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包括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和频率两个维度。

2. 定量评价: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确定危险源的风险值。

例如,通过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出每个危险源的风险指数,从而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

3. 专家评估: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判断。

通过专家组织讨论、风险研讨会等方式,确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三、危险源的控制危险源的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威胁。

控制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工作程序、更换设备、加强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的控制工作。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文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文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文一、背景介绍施工行业是一个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在施工现场常常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高处作业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1. 高处作业的危险源在施工现场,很多工作需要在高处进行,如搭建脚手架、安装设备等,这就存在着从高处坠落的危险。

同时,高处空气稀薄,存在缺氧的危险;工作面狭窄,存在摔伤的危险;还有高温、高压等危险源也存在。

2. 高处作业的防范措施(1)施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技能。

(2)在高处作业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行人和其它工人能够识别这一区域的危险性。

(3)搭建脚手架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和高度安全性。

(4)施工现场应配备安全带等防护工具,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佩戴,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三、机械设备操作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1. 机械设备操作的危险源施工现场通常会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这些机械设备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操作人员的疏忽、设备的故障、不当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2. 机械设备操作的防范措施(1)严格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2)机械设备的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施工现场应设置机械设备操作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确保非工作人员不擅自进入该区域。

(4)机械设备操作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安全网、安全绳等。

四、电气设备使用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1. 电气设备使用的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电气设备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电气设备故障、线路短路、错接电源等都可能导致火灾和电击事故的发生。

2. 电气设备使用的防范措施(1)电气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无故障。

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范本

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范本

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范本一、引言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保障工作安全的重要步骤。

只有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现场危险源,才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和具体控制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提供一个范本供工作环境中相关人员参考。

二、危险源的辨识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工作场所,注意试图辨认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观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现设备的异常声音、烟雾或其他不正常迹象,以及设备周围是否存在可能造成伤害的杂物等。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通过询问相关人员来获取危险源信息的方法。

制定一份问卷,针对工作场所的各个方面进行询问,如设备、化学品使用、工艺流程等。

询问涉及的问题应包括设备的正常操作方法、维护频率、事故案例等,以获得全面的危险源信息。

3. 检查法检查法是一种通过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以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检查可以由专业人员或工作场所负责人进行,通过检查设备和工作环境的状况,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检查应包括设备的状态、设备周围的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等。

三、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 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在工作环境中,制定和规范工作程序是控制危险源的关键。

工作程序规范化可以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被准确执行。

例如,明确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规定必须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危险源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险源的识别、逃生和救援等知识,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安全设施的设置设置安全设施是保障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危险源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牌、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潜在的危险。

另外,安装火灾报警器和消防设备,以及应急疏散通道和灭火器等设施,都有助于控制和应对突发的危险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2752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措施
Identification of dangerous source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危险源和危险源辨识的定义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有:高速行驶的汽车和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他都是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控制状态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道路运输活动中存在哪些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二、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
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如车辆)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车辆安全机件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三、危险源的识别。

实际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员、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⑴、驾驶员性格、心理缺陷;
⑵、驾驶员生理异常;
⑶、驾驶员违规驾驶;
⑷、驾驶员操作错误;
⑸、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2、车辆、行李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⑴、车辆本身特点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结构存在风险:车体庞大,车辆存在视觉盲区;行驶特点存在风险:存在速度差,内外轮差大,加速性能差,惯性大,制动距离长。

⑵、车辆技术状况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技术状况不良:制动失效,转向不良,照明装置故障,减振系统不好,车速表故障,轮胎磨损严重,有裂纹或扎入杂物,发动机故障。

主动安全装置失灵:视镜损坏,刮水器失效,喇叭失效,防抱死装置失效。

被动安全装置失效:安全带、座椅损坏,保险杠损坏,玻璃损坏,灭火器、安全锤、警告标志缺失。

⑶、行李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行李物品装载存在危险,重心过高、偏载,使车辆稳定性降低,转弯易侧翻,超载易使车辆制动失效,易引发爆胎,传动轴断裂,车辆结构损坏,引发事故。

行李物品中有“三危”物品,易导致车辆发生燃烧、爆炸。

3、道路的不安全因素。

⑴、典型道路的不安全因素:
山区道路:连续上下坡,频繁制动易导致制动失效,上长坡使发动机温度过高,或换档不当,引起发动机熄火或溜车;路窄弯急,视线不清,易驶出路外,超车、会车危险性大;山体滑坡,云雾缭绕,易引发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路况好,车速快,制动停车时间长,长时间驾驶易疲劳,车辆性能易发生变化,容易引发事故。

客车重心高、速度快,突发情况易侧滑、侧翻。

⑵、特殊路段不安全因素:
临时修建道路:建设等级较低,压实度低,平整度差,车辆易倾翻,深陷;地形复杂,交通情况混乱,各种车辆频繁出现,带来风险,无道路标志,车辆、行人乱走,带来风险。

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大,驾驶员有时顾全不及,易发生刮擦、碰撞事故。

隧道:隧道内光线不足,可见度低,车辆抛锚易引发碰撞事故;隧道较窄、限高,驾驶员超车易引发撞车事故。

隧道出入口明暗变化影响驾驶员视线,出口横风易影响对车辆的控
制。

桥涵:路宽限制,路况不好,车辆易驶出桥面坠入河中;横风影响车辆正常行驶轨迹;冬季易结冰,车辆易失控发生侧滑。

城乡结合部路段:情况复杂,易出事故。

⑶、路面通行条件不良:
施工道路:道路中断或变窄,易追尾,路面有沙石,车辆制动差易侧滑,施工标志不明显或未设,应急处置不当易引发事故。

路障:路上有杂物,躲避不及,应急不当易引发事故。

冰雪凝冻路面:车辆易侧滑。

涉水路面:路况不清,车辆易打滑、熄火,轮胎被扎破或被水淹没、冲走。

凹凸路面:路面不平,易使行李架物品掉落,车辆性能下降,躲避不及易引发事故。

4、夜间、特殊天气及自然灾害的不安全因素。

⑴、夜间的不安全因素:环境黑暗,视线不好,行驶疲劳,会车时易受灯光影响,易引发事故。

⑵、特殊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雨天:能见度低,常伴雷电、大风,容易形成路障,路面湿滑、泥泞,易侧滑、侧翻,路面积水反光,容易误道,引发交通事故。

雪天:视线不良,积雪覆盖或有融雪,影响驾驶员视线,车轮打滑,启动困难,行驶过程易侧滑,车辆制动效果不良,易引发交通事故。

大雾天气:能见度低,视线差易追尾。

高温天气:温度过高,易疲劳,轮胎易爆,电器元件易自燃,发动机易损坏,制动失效。

⑶、自然灾害的不安全因素:
雪凝:道路凝冻,车辆易偏离行驶轨迹,驶出公路,发生翻覆事故。

大风:风力大,使车辆偏离行驶轨迹,飞扬的沙土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地震:破坏性大,地震路面出现裂缝,车辆易掉入其中,倒塌的建筑物易砸中车辆并发后撞车等事故。

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爆发突然,来势凶狠,破坏力
大,车辆躲避不及易被洪水冲走,泥石流掩埋,并使交通瘫痪。

雹灾:来势凶猛,时间短,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大风影响视线,地面湿滑,易发生撞车等事故。

四、危险源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有岗有责,分工明确,从制度上完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落实工作,增强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并使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做到文明驾驶。

4、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体检,确保驾驶员身体状况能胜任驾驶工作。

要求驾驶员合理规划个人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失调,疲劳驾驶引起操作错误。

5、制定车辆维护保养计划,督促车辆按时进行一二级维
护、年审、等级评定等,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6、驾驶员发车前对旅客行李放置进行指导,体积、重量大的行李放置在行李舱,不得放置于车内行李架上,避免重心过高及掉落砸伤乘客。

7、对中途上车旅客的行包进行检查,避免“三危物品”上车。

8、教育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严格遵守客运驾驶人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

9、遇大雾、大风、暴雨及雪凝等灾害天气,严格按规定使用防雾灯及防冻防滑设备设施等,并保持安全车速。

气候极端恶劣时,应立即采取停运措施。

10、通过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及发送有针对性的安全行车提示信息及恶劣天气预警。

11、制定车辆动态监控值班制度,及时制止、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