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技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
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 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写江南山水,淡 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 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斧劈皴
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 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 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 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 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 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 。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 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
真正走向成熟。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千百年以 来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 术语言形式,它不仅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 的发展,皴法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关于 “皴”的解释《说文解字》作:“皮细起也,从皮 夋声”。 “皴”与绘画的关系早在《梁书· 武帝纪》 中有:“执笔触寒,手为皴裂。又绘法。”《汤垕 书鉴》又有:“曹弗兴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绉。又 董元画山石,作麻皮皴。”《世说新语· 》记载顾恺 之画裴楷像,“颊上益三毛”,而“神明殊胜”, 是说在画像的颊上添三笔皱纹,而人物精神立现。 这三笔皱纹就是早期人物画中的表现皮肤质感的皴 笔。[1]
+ 笔多屈曲迂回,
向中心环抱。如 “夏云多奇峰”, 故称云头皴。这 种效法创自北宋 山水画家郭熙, 他的山水烟云隐 现,奇峰多变, “独步一时”。
+ 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
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 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 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 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 Fra Baidu bibliotek的皱法被人称为“枪 笔”,他的山水具有 “峰峦浑厚,势状雄厚 今的独特风格。
“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
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 创的一种画派。说起米芾 (1051-1107),人们都熟 知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 一。其书俊迈豪放,八面 出锋,在书法日益成为一 种观赏艺术品的今天,依 旧深受欣赏、借鉴。
这是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所创造。古人也有用 大块水墨的, 但多以点拓远山或拖出沙岸、浅渚,未曾入皴。陆 伊少则以 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收到了峰峦厚重,云气蒸 腾, 水墨淋漓,大气磅酵的艺术效果。这种大块水墨如 何运用? 陆俨少说:“画大块水墨,饱蘸墨水,必须笔笔铺 开, 笔根着力,起手处更依附山石或丛树边缘,顺势连 续点去, 积大点而成块。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合沓而进, 顺势屈曲,不宜僵直,墨痕边缘宜毛,以便装点他 物, 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画他物, 边缘便是云气,也宜松毛,可得云蒸霞蔚之致。”
+ 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
+
+ +
+
+ +
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 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 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钻搂石, 鹤嘴划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 可见王蒙的解索皴是笔笔中锋,寓刚于柔的, 难怪倪云林称赞道:“叔明(王蒙字叔明, 号黄鹤山樵)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如果把解索皴画成疲软的乱麻团,就是失败。
+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
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 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 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 + 向左行可 + 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 + “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 + 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 + 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 + 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
皴法
+ +
简介编辑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 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 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 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 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 山岳的明暗(凸凹),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山石的形貌,所形成的各种程式化的 皴擦方法与名称。皴法一般分为锤头皴、 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 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 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 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 郑 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梦幻居画学简明· 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 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 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 并非杜撰。”而清朝的王概列举皴法有十五种多,从皴法的形态方面课归纳出基本的造 新要素:即点皴、线皴和面皴。点皴主要包括雨点皴、豆瓣皴、丁头皴,线皴主要有: 长短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折带皴、卷云皴、牛毛皴,面皴主要有大小斧劈皴、刮 乱皴、乱柴皴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历代画论中论皴法的尚有 《珊瑚网· 皴石法》、《绘事微言· 皴法》、《石涛画语录· 皴法章》、《山静居论画》等。
+ 中国山水画艺术呈现出了艺术风格的纷繁多样性,艺术家
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 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从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 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 从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史来看,注重画家的人品和文化修养, 一直是绘画发展的主流。多表现为画家重意而略象,重神 而略形。山水画的皴法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画家将其心中 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具特 色的艺术形象。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 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