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手册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议金融机构部门分类对货币金融统计方法论体系的必要性

浅议金融机构部门分类对货币金融统计方法论体系的必要性

的主要在于获取宏观经济统计 中货币 、 信贷 、 债务等金融 有课进一步划分为 中央银行和其 他存款 型公 司 ,如图 2 总量数据 ,从而为 国家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依 所示 。 据和建议 , 体系对 整个 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 该
运行 有 其 独 到 的意 义 。
其 中, 货币统计是指一个经济体的金融部 门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和流量 的宏观反映 , 而 金融统 计则是 指一个经 济体所有经济 部门 的 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和流量的宏观反 映。 二 者都是依赖于微观基础 , 从宏观角度出发对金
别从两个角度论述金融机构部 门分类 的必要性 。
3 从金融视角加以分析
31 从 货 币政 策 实施 的 角 度分 析 .
众所周知 , 中央银行首先是发行 的银行 , 同时也 是银 行的银行 , 是政府 的银行 。 他承担着代理 国家制定货 币政 策、 发行货币 、 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维持币值
突 出贡 献
33 从统 计 视 角 加 以分 析 -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正是以金融机构部 门分类为
依据。通过衡量金融机构与其他 国民经济机构部 门之间
以及金 融 机 构 之 间 发 生 的金 融 交 易 ,进 一 步 对 不 同层 次 的货币供应量进行核算 , 从而反映货币的创造过程 , 揭示
影响货 币供应量变动的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不进行金融机构部 门
第 3 卷第 1 期 1 1
V0 . No 1 131 .1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OPMENT OF ENT ERPRI E S
21 0 2年 4 月
Apr2 2 .01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思考——基于统计口径因素的分析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思考——基于统计口径因素的分析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和 市场 化 进程 的推进 ,货 币 和
种 资产 。该 观 点认 为 货 币 的 主要 功 能并 不 是交 易 和定 期 存 款 等 也 属 于货 币 ,即 为 M 2 = M 。 + D s + D t , M
金 融 在 中 国经 济 中 的作 用 凸显 。货 币 与 金融 统 计 的
二、 货 币 统计 的 理论 基 础 ( 一) 货 币统 计 范畴 简述
的存 款 外 . 政 府 和 大 企 业 发 行 的 短 期债 券 和 商业 票
据 等 金 融工 具 也 具 有 相 当的 流 动 性 。 这 些 金 融 工 具
也应 当计 入货 币量 。 即: M 4 = M L , 其 中 L代 表金 融 机
叁壁皇堡
丝兰 :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货币供应量 统计 的 国际 比较 与中 国思考
基 于统计 口径 因素的分析
■ 缪 宗
本文 从 货 币 的概念 出发 , 介 绍 了货 币供 应 量统 计 口径 变 化 的影 响 因素 , 并从 统 计 口径 的角度 对美 国 、 欧盟 、 英 国和 日本 货 币供 应量 统 计 的变 化和 发 展进 行 了比较 。 同时 , 阐述 了 中国 的货 币 与金 融统 计 现状 , 并提 出 了 目前货 币 供 应量 统计 中存在 的 问题及 未 来 的发 展 方 向。 【 关 键 词1 货 币供 应 量 统 计 ; 统 计 口径 ; 中国 思考
有价证 券 , 都 具 有 一 定 的流 动 性 , 都 可 以 充 当流 通
手 段 和 支 付 手 段 的 职 能 。然 而 , 目前 学 术 界 对 货 币

金融统计学

金融统计学

金融统计学金融统计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金融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统计科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出版过金融统计学教材,但品种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金融统计实际工作和金融统计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10多年来,随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金融统计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而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1997年,我国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会计全科目上报制度。

金融统计制度的改革,向金融统计科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显然,现有的金融统计学教材无论是其知识内容还是其方法体系,都难以适应金融统计工作日益革新和统计教育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多出一些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教材。

新近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由宋光辉教授主编的《金融统计学》,就是一部适应金融统计改革要求而编写的新书,是一部金融统计理论与金融统计实务相结合的著作。

纵观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论述充分,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注重金融统计内容的更新。

该书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和统计改革的需要,按照我国金融统计体系和金融统计工作的内容,重新构建了金融统计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全书十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金融统计体制的变革,系统地阐述了中央银行统计与商业银行统计、货币供应量统计、货币流通统计、银行信贷收支统计、金融市场统计、利息与利率统计、对外金融统计、资金流量统计以及金融统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内容都具有时代特征,例如,在商业银行统计一章中所阐述的商业银行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货币流通统计一章中阐述的通货膨胀的测度,金融市场一章阐述的债券市场统计、股票市场统计以及金融统计预测一章所阐述的金融统计预测方法,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金融统计改革中面临的新课程,这些内容的引入,大大改进了金融统计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手册的比较分析(最新整理)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手册的比较分析(最新整理)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MFSM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起步晚、基础差,且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货币金融统计的建设和改革,且在制度、方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中国对其研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本介绍了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发展状况,对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从框架设计、统计内容和机构部门分类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现状探讨了完善我国货币金融统计的思路。

关键词:货币与金融统计、发展现状、MFSM、比较分析一、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发展状况中国的金融统计的发展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转变。

第二阶段是以由IMF颁发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为主的国际准则影响下的现今的统计体系。

第一阶段:1978年前,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基础上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综合信贷计划服务为主。

1978年后,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题,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此时,对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简单综合信贷计划服务统计、现金统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涵盖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金融统计体系已逐步形成。

直到2000年,中国基本完成了从MPS向SNA的成功转型,金融统计体系也按照SNA逐步完善。

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相关统计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统计提供了法律保证。

同时,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制度、全科目上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对金融统计方式的重大改革。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统计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借鉴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统计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借鉴

一、我国货币当局金融统计与国际标准比较随着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和职能的不断调整,金融统计的发展也由最初简单的信贷收支统计,逐步演进发展为涵盖货币供应量统计、信贷现金统计、资金流量统计、债券和外汇市场统计等多角度的综合的全面统计制度,同时还辅之以企业景气调查、物价形势调查、储蓄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等多项调查制度,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统计体系,并逐渐成为中央银行履行各项职能所倚重的基础。

#$$#年中国政府统计加入’())*+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统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由我国中央银行主持的货币当局金融统计,也在*,-和./0制定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原则框架内,加快实现了按国际标准加工和披露金融统计数据的进程。

目前,在整体内容架构以及数据编制及时性等方面已基本符合和达到())*的指导规范,但与良好国际准则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统计比较仍存在诸多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一+与./0良好的国际准则比较&、金融统计涵盖内容较国际标准偏小。

金融统计与国民账户统计政府财政统国际收支统计共同构成一国宏观经济统计体系。

在&22"年*,-和#$$#年./0《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金融统计被表述为经济休中各部门之间以及这些部门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所有的金融存量和流量。

按照这一广义概念的表述,目前主要由我国中央银行担负的通常意义上的金融统计,包括货币银行统计、金融市场统计、资金流量统计等,其所涉及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公司统计范围都是与之有差距的,具体表现为1一是金融统计机构范围小。

按照./0推荐的标准,中央银行应通过编制由所有金融性公司资产负债帐户合并而咸的金融概览,反映广义货币的规模、结构及形成过程。

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初期,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决定了作为构成广义货币负债的存款性公司———银行业,成为我国当前金融统计针对的主要内容,而保险公司、经纪类和综合类证券公司、金融担保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其他非货币金融机构统计信息游离于中央银行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之外。

中国金融业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中国金融业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中国金融业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摘要:伴随着的与国际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的金融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利就有弊在发展中也慢慢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分析中国金融发展的经验,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国家可以更好的更快的速度和国际经济社会靠拢。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资源一、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金融发展建立。

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书中提出,它是发现一国金融结构金融理论的责任,经济要素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流股。

史无前例地提出了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他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判定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体系。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得出了一个金融相关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互增长的也是相互减少的,可以说是相互相承的基本结论,为金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相关分析的方法,也成为了从70年代之后的各种的金融发展理论发展和产生和重要来源。

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es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这2书的出版,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理论的产生的研究对象。

二、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本文用周立的思想来进行计算,而不是金融资产证券的银行信用额度,采用点的计算方法来判定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规模的数量,膨胀速度和一些不同的地方。

国内现有的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并没有解释在rfir指标当中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计算指标和解释探究上面了。

事实上,根据中国相较于其它国家来说是比较特殊的,针对这种情况,这样就对对rfir指标的形成具有特殊的理论和实践理性。

金融资产未来收益的债权凭证,从流动性的角度的来分析,对股票,债券和广义货币可以形成一个金融资产。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占主导的,在我国银行业也是龙头老大,它最直接的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因此中国rfir指标主要的注意的是区域存款对金融资产形式的影响。

基于MFS的金融存量与流量估价研究

基于MFS的金融存量与流量估价研究

况, 即金融 资产 和 负债 的持 有 量 ” 。从 MF S的界定 可 以看 出 , 金融 存量 是 金 融 资产 和 负 债 在某 一 时 点 进 行统计 测 度 的总 量指标 值 。 由于反 映 的是 金 融资 产 和负债 的状 况 , 金融 资 产 和 负债 的存 量数 据 是 作 为资产 负债表 中报 告 日的金融 数 据 部 分来 收 集 的 ,
( )9 3年 S 为资产 和 负 债 的流 量 与存 量 一 19 NA 的统计 估 价提供 了指 导原 则

金 融 存 量 与 流 量 的界 定
MF 所 界 定 的金 融 存 量 沿 用 了 19 S 93年 S A N
的关于存量的定义 。在 19 年 S A体系中将存量 93 N
界 定为 在某一 特 定时 点上 NA 和 MF S
统计 估 价 的 比较 分析
民经济核算体 系》s A 、国际收支手册》 B P 和 ( N )《 (O ) 《 政府 财政统 计 》 GF ) , 都 没 有 一 套 系统 的货 ( S等 但 币与 金融 国际 准则 。MF S的出版 , 补 了货 币 与金 填
融统 计领域 国际准则 的空 白 , 世界 各 国的统计 、 对 金 融事 业及 宏观 经济 管理 具有划 时代 的意 义 。 中国货 币 与金融 统计 的 国际接 轨应 该是 以 MF S为 蓝本 。 所 以对 MF S中的存 量流量 估价 与重 估价 进行 研究 , 既 有 助于 准确理 解 货币 与金融 统计 中存 量流 量估价 的 理论 与方 法 , 有 助 于 中国货 币与 金融 统计 国际 接 也 轨 框架 的总 体设 计 。
金融 流量是 指 引起机 构单位 所持 有 的金 融和 负债 的

货币与金融统计分析报告

货币与金融统计分析报告

货币与金融统计分析论文报告胡炬,颜璧娇人民币国际化: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联系IMF工作报告(发表于2012年5月)一、总述在新兴市场货币中,人民币是最有潜力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的,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多样化的贸易结构和贸易网络、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目前以及预期的高经济增长率。

然而,由于对资本流动的极端限制,国外能得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的机会仍然有限。

同时,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及由中国政府和公司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迅速增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创造了在岸(CNY)与离岸(CNH)人民币之间的回流渠道。

本文使用了一个双变量的GARCH模型来研究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内在联系,并发现,尽管在岸即期市场的发展对离岸即期市场有影响,离岸远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预测作用。

本文也发现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接下来,随着离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溢出渠道也有望增加。

(Tips:波动溢出效应——值溢出和波动溢出都指可以被人们观察到的间(包括跨国间的同一类与一国内的不同,当然还包括跨国间的不同金融市场)的信息传导现象。

按照金融市场的强,任何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信息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同时被所有金融市场所消化,并反映在上,也就是说每个金融市场的价格都会遵循的规律,而市场回报可表现出。

金融市场间并不应存在,因为所有信息会在同一时刻被所有市场吸收。

但通过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是存在的,信息是可以被观察出跨市场传导的。

为了研究的方便,这种被人为分解为两种类型: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

均值溢出一般指一个市场价格或回报的变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负之分,例如利率上升会引致下降。

而波动溢出则是指一个市场波动的变化(一般用来衡量波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正负,而只有大小之分。

在中,学者一般喜欢用VAR和分别表示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即VAR系数反映了均值水平(或称做一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而GARCH系数反映了波动水平(或称二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

中央银行单选

中央银行单选

一、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通过并开始实施。

A.1993年5月 B.1994年5月C.1995年3月 D.1995年9月2.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日本银行C.英格兰银行D.意大利银行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4.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执行的职能有()。

A.发行货币B.清算功能C.监管职能 D.政府的银行1.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

A.提高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卖出国债 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2.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A.外汇 B.黄金储备C.有价证券 D.再贷款4.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

A.有利于公共监督中央银行B.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C.向社会提供金融信息D.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⒈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

金融统计分析__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金融统计分析__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1979年后,两种职能分离,建立以央行为核心, 商业银行为主要内容的多元金融体系
不断完善,建立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 大统计帐户: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概 览帐户和银行概览帐户
2
第一节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货币的定义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以货币供给理论为依据,货币 运动为观察对象,反映货币数量和创造过程
具有国际可比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经验
要求较强的时效性 公布频度达到月度,我国的时滞为20天
15
第一节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
基础数据 估价方法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核算工具 项目合并与轧差
16
第一节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要完整,要包含全部金融机构的各类金融交易, 这影响着准确、全面反映货币创造的分析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居民户存款和非金融性公 司存款稳步增长,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受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定活 期存款利率差距加大以及企业和个人理财意识增强等因素综合影响, 定期存款增长较快。3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 19.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比 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3927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同比多增 6446亿元;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 22.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735亿元, 同比多增1476亿元,其中企业定期存款同比多增4911亿元。3月末, 财政存款余额为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09亿元,同比多增1870 亿元。
金融创新、法规变化、机构调整,或者会计统计科目的 调整,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 化,及时适时做出调整

金融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金融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统计数据已成为衡量金融运行状况、制定金融政策、评估金融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通过对金融统计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金融统计数据库。

(3)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所需形式,如将金额单位转换为元。

三、金融统计数据分析1. 货币供应量分析(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10年至2020年,M2年均增长率约为13.6%。

这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析如图2所示,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近年来也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相对较慢。

2010年至2020年,M1年均增长率约为8.2%。

这表明我国货币供应结构有所调整,流动性逐渐从M1转向M2。

2. 信贷数据分析(1)人民币贷款分析如图3所示,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2010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6.6%。

其中,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是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

(2)外币贷款分析如图4所示,我国外币贷款余额自2010年以来呈波动下降趋势。

2010年至2020年,年均下降率为3.5%。

这表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币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3. 股票市场分析(1)股票市场总市值分析如图5所示,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自2010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010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22.6%。

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股票市场成交额分析如图6所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自2010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金融统计——精选推荐

金融统计——精选推荐

金融统计一.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现状中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是追随或统一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但又不能忽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点,因此,我先将1993年设为中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阶段的总分界点,再将1978 年和2000 年设为分分界点。

1993 年之前为第一阶段,之后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为MPS下的金融统计体系,第二阶段为SNA 下的金融统计体系。

在第一阶段中,将 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重大转折点作为分界点。

1978 年之前,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基础上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综合信贷计划服务为主。

自1978 之后,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这时,对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来说,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简单综合信贷计划服务统计、现金统计已经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涵盖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形成。

第二阶段,由于2000 年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了无数机遇和挑战,比如如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独善其身、如何解决加入WTO 后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应对相关国际准则的陆续出台,如何利用GDDS 成员国身份学习先进经验并提高中国金融统计数据公布水平等,因此将新千年作为这段时期的分界点。

2000 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从MPS 向SNA 的成功转型,金融统计体系也在按照SNA 的要求逐步发展完善。

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相关统计法律法规,为金融统计提供了法律保证。

同时,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制度、全科目上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对金融统计方式的重大改革。

新千年后,对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影响最大的国际标准应该是《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它的出台为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摘要:一、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概述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内容三、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作用四、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现实意义正文:【一、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概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是一部关于货币与金融领域统计数据的专业手册,旨在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参考。

该手册汇集了全球各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和分析。

【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内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货币供应与流通:包括各国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发行与回笼等数据。

2.金融市场:涵盖各类金融市场的规模、交易量、利率、汇率等关键指标。

3.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的数量、资产负债表、利润状况、不良贷款等数据。

4.金融政策:涉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5.国际金融: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际投资、贸易融资等方面的数据。

【三、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作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持:该手册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有助于加深对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和研究。

2.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政策制定者可参考手册中的数据,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

3.为金融机构提供市场参考: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手册中的数据,了解市场状况,优化业务布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提升金融透明度: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公开发布,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增强市场参与者信心。

【四、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该手册,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为国际金融合作、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政策协调提供有力支持。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中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具体阐释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货币供应量这一指标上不同的原因,最后阐述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量中美货币统计口径GDP 融资结构我们在研究金融市场时,常常提到M0,M1,M2,M3,货币供应量,在这四个层次中:一、美国M1=财政部、美联储及各存款机构金库外的通货+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旅行支票+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小额定期存款(面额小于$100,000 的定期存款)-存款机构中个人退休金账户(IRA)和基奥计划份额+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持有)-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的个人退休金账户和基奥计划份额二、中国(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三、中美两国的区别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广义货币数量差异较大,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和金融结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一般性的经济因素背后,隐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制度方面的重大差异,这是造成中美货币供应量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

中国的间接融资占据重要位置,而美国直接融资占较大比重。

美国的企业债发行规模全球居首,长期以来其直接融资占比保持在80% 至90%的水平。

中国的债券市场并不发达,股权市场的发展和扩容受到诸多限制,金融体系中的间接融资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08 至2010 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占比分别为17. 6%、19. 5%和22%,远低于美国的水平。

IMF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修订动向及我国金融统计的对策思考(全文)

IMF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修订动向及我国金融统计的对策思考(全文)

调查统计司2012年8月23日IMF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修订动向及我国金融统计的对策思考内 容 提 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写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以下简称“《手册》”)是国际通行的货币金融统计基本方法和原则,也是各国中央银行开展金融统计的主要依据。

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对金融统计数据缺失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宏观数据分析需要,IMF于2012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专家小组会议,正式启动了对《手册》的全面修订工作。

本文分析总结了IMF此次《手册》修订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手册》修订的主要目的是扩展内容和指导范围的全面性,提高与其它宏观统计及监管统计的关联性,增强《手册》对货币政策支持的实用性。

围绕这三个目的,《手册》修订将以2008年版的国民账户体系为整体框架,与最新的国际收支统计和政府财政统计等统计标准相协调,进一步丰富、细化金融部门和金融工具类别,调整相关计值原则和统计方法。

由原来主要关注以货币为核心的存款性公司概览扩展到反映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金融概览。

《手册》将在总结各国实证经验的基础上,为经济金融发展对货币统计相关定义的影响提供方向性指导,并新增信用总量、流动性总量等分析指标以及全社会资产负债核算等方法。

按照IMF《手册》修订的目的和各项具体内容,结合我国的金融统计实践,本文提出了我国金融统计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具体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金融统计工作:加强金融业综合统计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统计,建立金融概览编制方案;继续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重要金融总量指标要持续完善;做好货币统计与金融稳定的协调;建立完善利率统计制度;深入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的落实工作。

目 录一、《手册》修订的背景 (1)二、《手册》修订的主要目的 (1)(一)扩展《手册》内容和指导范围的全面性 (1)(二)提高《手册》与其他宏观统计及监管统计的关联性 (2)(三)增强《手册》对货币政策支持的实用性 (2)三、《手册》修订的主要内容 (3)四、《手册》修订对我国金融统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6)(一)加强金融业综合统计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统计,建立金融概览编制方案 (7)(二)继续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持续完善重要金融总量指标..7 (三)做好货币统计与金融稳定的协调 (7)(四)建立完善利率统计制度 (7)(五)深入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落实工作 (8)参考文献: (8)一、《手册》修订的背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自1948年1月开始发布《国际金融统计》数据。

金融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金融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金融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在金融学领域,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的现象和动态。

本文将介绍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金融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以获取有关市场行为和趋势的信息。

通过对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分布以及投资回报的潜力。

金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与总结、数据的分析与推断等。

二、金融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金融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金融市场分析、风险管理、投资组合优化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主要应用。

1. 金融市场分析金融市场分析是金融数据分析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过去的金融市场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市场的规律和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常用的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金融数据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对金融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常用的方法包括价值-at-风险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

3. 投资组合优化投资组合优化是金融数据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不同资产之间的关联性和收益波动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具有高风险调整收益的优化投资组合。

常用的方法包括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协整性分析等。

三、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正经历着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大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金融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大数据分析将成为金融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帮助我们挖掘大规模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2.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已经在金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SNA和MFS统计主体的区别

SNA和MFS统计主体的区别

SNA和MFS统计主体的区别作者:胡颖琼来源:《商情》2012年第22期【摘要】SNA和MFS是宏观经济核算两大体系,分别对一国国民经济和货币体系进行统计和观测,对经济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

二者在统计主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理论上从理论探讨二者的异同,并针对现实提出统计主体识别问题。

【关键词】SNA MFS 统计主体一、SNA和MFS核算理论及范围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整个国名经济为对象,对一国宏观经济信息进行统计核算。

SNA统计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角度,涉及到生产,消费到投资各个流程。

MFS,货币与金融统计核算体系,以一国货币为核算对象,对货币的发行流通进行详细地统计。

MFS显示货币,债务和信贷的流量和存量数据,可以辅助货币当局进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履行金融监管职责。

金融统计视角下角度,SNA的资金流量表中金融交易表,计算了所有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流量和存量。

而MFS将金融统计具体化,并且在该框架下编纂出货币统计,即金融部门的金融与非金融资产与负债之流量存量的统计。

二者在具体的定义下有细微区别,也可以看出两大体系思想上的不同。

二、统计主体的差别SNA和MFS在统计主体的具体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主体结构差异SNA首先将统计主体划分国内部门和国外部门。

在国内部门下,继续划分非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四个国内机构部门。

同时在公司层面先划分出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在金融机构的下,根据其市场活动和负债的流动性,分为金融中介机构,金融辅助机构,其他金融机构。

在这三个部门下又存在9个细分的子部门。

MFS将统计主体划分为非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广义政府,住户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其中金融采用五种分法。

由于MFS侧重于对货币的关注,所以在金融公司部门下,更加细分和具体。

SNA和MFS这些子部门中大多相同定义,例如SNA和MFS都是广义政府的定义,但是具体来看,有细微差别。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第三章“机构单位与部门”:论述居民与非居民的判断和划分标准, 机构单位的定义、分类及其部门划分,重点论述了金融性公司部门的 范围以及次级部门的种类。
第四章“金融资产的分类”:论述金融资产的定义和金融资产的分类。
重点界定各种金融资产的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一、《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 (2000)简介
货币与金融统计与国民账户体系:
• 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几乎完全一致;
• 货币统计中的部门资产负债表为编制国民账户体系中的金融账户 提供了基本数据;
• 金融统计可以看作国民账户体系中金融账户的延伸和具体化,因 此金融统计和国民账户中金融账户的编制可以合而为一;
• 国际收支统计和政府财政统计可以为金融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 货币与金融统计又提供了国民账户体系缺乏的数据
第二,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机构单位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居民单位, 另一类为非居民单位;
第三,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种机构单位归入不同的机构部门,通常是
对属于居民的机构单位进行详细的机构部门归类,而对非居民机构单
位则不再进行划分,仅是将其笼统地归入国外部门。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二、 机构单位与部门分类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 分类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1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货币与金融统计——
以经济数据的方式对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活动单 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进行的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概括、 分类和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础分类
本讲内容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简介 机构单位与部门分类 金融资产分类 中国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
MFSM
指标设计 主要依据业务类型进行设计
按资金的运行过程或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设计
统计框架 主要由金融业务综合统计、金融机构业务统 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广义货币概览、金融部
计和其他统计组成
门概率、SNA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组成。
统计内容 1、 金融业务综合统计。包括货币统计量、 1、 概览的统计内容,概览中的统计内容基本
3、差异的主要成因分析
(1)金融机构部门划分不够清晰 从上可知,我国机构部门的分类与MFSM中存在一定差距(见表2),而真正导致我国货 币统计框架与MFSM产生重大差异在于金融机构部门的范围。这是由于货币统计中金融机构 部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金融机构部门的不同分类会引起货币统计的差别。 目前我国货币银行统计在机构分类框架上与SNA和MFSM保持一致,分成三个基本帐户— —三个金融子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两个合并帐户——货币当局概览 和银行概览(见表3)。目前由人民银行主持的货币金融统计中,将货币统计的机构范围划 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但处于转轨经济时期的我国某些金融 活动仍处于萌芽时期,金融性公司次部门的具体分类处理上也面临着中国国情。伴随我国 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被不断规范,如整顿后的信托投资公 司已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其相应的部门分类也由其他存款性公司归入其他金融性公司。 此外,一些新设立的机构职能和业务存在交叉,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目前行使的是行 政管理机构职能,而其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金融中介活动,导致对其机构分类处理面临实 际困难。
关键词:货币与金融统计、发展现状、MFSM、比较分析
一、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金融统计的发展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生产平衡表 体系(MPS)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转变。第二阶段是以由IMF颁发的《货币与 金融统计手册》(MFSM)为主的国际准则影响下的现今的统计体系。
直到2000年,中国基本完成了从MPS向SNA的成功转型,金融统计体系也按照SNA逐 步完善。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相关统计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统计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 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制度、全科目上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对金融 统计方式的重大改革。
第二阶段:本阶段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主要是以IMF于2000年颁发的 MFSM的标准为基础。同时随着SNA(2008)、CGMFS(2008)的相继出台,为中国金融 统计制度的不断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指导。
在与国际接轨以及数据披露方面来看,于2002年4月中国加入IMF的GDDS(数据公布通 用系统)后,在SNA和IMF制定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原则框架内,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也加 快实现了按国际标准加工和披露金融统计数据的进程。
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的货币银行统计为核心的、证 监会的金融市场统计、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为补充,以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及 各家金融机构统计信息部门为补充的庞大的金融统计信息网络。
(2)金融资产分类不清晰 在金融资产的分类上,我国目前的金融资产分类并不清晰,与MFSM的分类有一定差距。 金融工具是融资双方的借贷媒介,金融工具对借款者来说是金融负债,对贷款者是金融资
产。金融统计是对经济中所有部门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存量与流量的统计。因此,金 融资产分类的不同也是导致我国货币金融统计与MFSM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金 融工具的统计不完善,即使有些已纳入统计的金融工具由于定义的差别也不具有直接的国 际可比性。
政策性银行
对应于其他金融机构之特殊金融中介机构
财务公司
与其他金融机构之财务公司涵义不同,司
应属其他金融机构
信托投资公司
应属其他金融机构
租赁公司
对应于其他金融机构之金融租赁公司
保险公司
对应于其他金融机构之保险公司
养老保险
与养恤基金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其他金融性公司)
机构 投资基金
对应于其他金融机构之保险公司与养恤基金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之投资总库
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之证券证券承销商和交易商
外资银行
应属其他金融公司
比较项目 基本账户
合并账户
表3 货币统计框架比较
中国货币统计
MFSM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公司资产
从货币与金融统计人员配备和法律法规保障来看,我国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 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统计人员队伍。同时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金融统计工 作已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金融违法行为处罚 办法》等相关法律特别是2002年11 月1 日出台的《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为货币与金融统计 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 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负债表、其他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
货币概览(由货币当局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 存款公司概览(由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公 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银行概览(由货币概 司的资产负债表合并而成)、金融公司概
览与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再合并而成的 览(由存款公司概览与其他金融公司资产
账户)
负债表合并而成的金融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MFSM的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起步晚、基础差,且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近年 来虽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货币金融统计的建设和改革,且在制度、方法、技术等方面均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国对其研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随 着中国金融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本介绍了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发展状况,对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从框架设计、统计内容和机构部门分类三方面 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现状探讨了完善我国货币金融统计的思路。
3、 其他统计,主要对金融机构的数目、人 资金流量表完全一致,它是从资金流的角度进
员等进行统计。
行统计。
3、 对机构数目和人员不进行统计。
机构部门 主要分成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住 与SNA一致,即分为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
分类
户四个部门,非常住单位统计归为国外部门。 一般政府、住户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MFSM中的贷款项目相对应;目前已反映在报表中的金融工具项目,在定义和分类上与MFSM 也有区别,比如在MFSM中,广义货币负债中包括可转让存款,而在我国的报表中,“可转 让存款”名目列在“不纳入广义货币的负债”栏下。
(3)货币供应量统计不能完全反映市场变化。MFSM中是从金融资产、货币持有者和货 币发行者三个方面来定义货币供应量的。然而至今为止,中国还是从货币层次,即 M0、M1、M2和M3来定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如短期金融债券、商业票据、 债券回购等模糊了金融工具的货币性,使传统货币口径计量的货币总量准确性下降。
货币概览、银行概览、信贷收支、国际收支 上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按照常住单位分类再按
和金融市场等统计。
资产进行分类统计(资产分类方法与SNA一致)
2、 金融机构业务统计,按照分业经营原则 。
主要对银行、证券、保险的资产负债与经营 2、 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MFSM中的资产
成果进行统计。
负责表和资金流量表与SNA中的资产负债表和
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与MFSM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我国统计指标设计是根据业务类型进 行设定,而MFSM则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进行设计的。我们知道,货币与金融统计是 根据国民经济决定的金融运行过程建立的,是对金融运行的一个系统的描述。在进行货币 与金融统计之前,必须对金融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进行分类。因此,机构单位与部门分类、 金融资产分类、统计核算的基本准则、数据公布的标准都是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前提。
表2
中国金融机构部门现行分类及对照
中国金融机构部门现行分类
与MFSM分类对照
货币当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商业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商业银行
存款性金 融机构
邮政储蓄 农村商业银行 城乡信用社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储蓄银行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农村和农业银行 对应于其他存款公司之信用社和信用合作社
第一阶段:1978年前,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以 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基础上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综合信贷 计划服务为主。1978年后,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 银行职能,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题,保险、 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此时,对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 型的中国来说,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简单综合信贷计划服务统 计、现金统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涵盖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金融统计体系已逐步形成。
二、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MFSM比较分析 1、整体框架的差异
虽然我国于2002年4月加入了IMF的GDDS,并按照MFSM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对数据的加 工和披露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起步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深,且在各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我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整体框架设计与MFSM还是存在一 定差距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从覆盖范围来看,现阶段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已发展为了涵盖货币供应量统计、信 贷收支统计、现金收支统计、资金流量统计等多角度的综合全面的统计体系,同时还辅之 以企业景气调查、物价形势调查、储蓄问题调查等多项调查制度,形成了以货币银行统计 为主体,金融市场统计为辅和以专项调查为补充的较为完备的货币与金融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