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补充)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一、微小世界1、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2、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3、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4、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5、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7、在放大镜下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8、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9、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11、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1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一、动物类
1. 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四肢。
- 哺乳动物的分类: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2. 鸟类
-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冷血动物。
- 鸟类的分类:鸣禽、啄木鸟、长尾鸟。
二、植物类
1. 花的结构
- 花的组成部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 花的授粉方式:风媒、昆虫媒、自媒。
2.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有性繁殖:结实、结籽、结块。
- 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
三、物质类
1. 物体的热传递方式
-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的接触部分传递。
- 导热材料:金属、玻璃等。
2. 物质的沉浮性
- 密度:总体积中的质量比。
- 比重:物体与同体积水的比值。
四、自然灾害类
1. 地震
- 地震的产生原因:地壳运动、地震波。
- 防震措施:房屋加固、避开危险区域。
2. 暴雨
- 暴雨的影响:水灾、山体滑坡。
- 预防措施:合理排水、加固山体。
五、健康类
1. 饮食均衡
- 健康饮食的特点:多样化、合理搭配。
-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 疾病防治
- 个人卫生惯:勤洗手、保持清洁。
-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疾病传播。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一、填空题。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2、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3、测量身高和体重要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最高处。
在测体重时,应尽量减少随身携带的物品和穿着。
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4.记录成长的证据据有:(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5、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6、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7、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女性的月经初潮)和(男性的首次遗精)。
8、(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10岁)开始,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
人的一生还可以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时期;人的发育是一个渐进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科学划分七个时期: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学龄期:(6、7岁—12、13岁) 青春期:(10—20岁)青年期:(20—25岁)10、根据父母身高预测: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11、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细心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细心整理)六年级科学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填空题1.机械是一种能够省力或方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结构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例如使用螺丝刀可以方便地从木头中取出螺丝钉,使用羊角榔头可以方便地从木头中取出铁钉。
4.撬棍等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
5.杠杆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6.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是省力的;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是费力的;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7.杠杆尺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它在杠杆上有支点,并且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
8.天平是一种根据杠杆原理工作的测量重量的仪器。
9.杠杆可以是省力的、费力的或者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10.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和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和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和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被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方便(例如镊子、钓鱼竿等)。
11.“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12.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就像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13.XXX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14.轮轴是一种机械,例如水龙头,它的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15.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16.轮轴可以是省力的,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因此,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17.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18.生活中的轮轴有很多种,例如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和辘轳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总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光。
3、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4、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眼晴。
5、没有光源,看不到物体。
6、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7、晚上房间闭灯后,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看清物体。
(是因为视觉适应)8、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9、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光有密切联系。
10、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
11、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
12、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原因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1.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3、“照相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
4、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线及其传播方向。
5、“光线打靶”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6、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7、实验时,可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8、光在空气中以直线形式传播。
9、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变大。
10、能支持“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想法是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
11、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
1.3《光的反射》1、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平面镜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
5、反射后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
6、阳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7、使用聚光手电筒要避免强光刺伤眼睛。
8、利用平面镜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
9、物体表面能使光发生反射。
10、设计“光迷宫”时,里面挡板的高度应与盒子的高度一致。
11、利用光反射原理的是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和医生戴的额镜。
12、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13、光碰到镜面会改变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完整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班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填空1·1、能发光的物体有。
1·2、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
2·1、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的方传播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2、光反射物体的本领(有强有弱)。
物体表面颜色越(浅),反射光的本领越(强);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反射光的本领越(弱)。
2·3、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1、我们平常使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2、把各种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相同点是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
3·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4·1、像放大镜的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4·2、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4·3、凸透镜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4·4、利用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倒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扩大)的像。
4·5、凸透镜的用途:可用做放大镜、照像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摄像机的镜头。
4·6、照像机镜头中的凸透镜有(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5·1、眼球可分为(瞳孔、视网膜、晶状体、视神经)。
5·2、6·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6·2、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7.1、花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例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变得大而清晰;其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例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与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信息也会更多,但视野会变小。
8.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例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够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包括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包括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等。
非晶体包括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等,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并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教科版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教科版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年,也是阶段性的起点,需要为将来的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帮助学生们系统地总结所学内容。
一、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两个元素,物质可以产生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
复习时需要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定义和分类,如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光能等等。
二、天体和天文现象天文学是关于宇宙中太阳系、星系、星云、恒星、行星等天体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需要了解地球的一年、一日,太阳的位置变化,天文现象的成因等等。
三、地球与地理现象地理现象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现象,如地震、火山、降水、气候变化等等。
需要掌握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成因,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念和差异。
四、水循环和气象现象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等等。
气象现象是指大气中的现象,如气压、风、云、雾、霾等等。
需要了解水的循环和重要性,不同气象现象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和管理措施。
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关系性可以合成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要素,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常见措施。
以上知识点不是特别详尽,建议家长或老师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科学百科、科学实验资料等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六年级科学的知识,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科学》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我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具有(放大)、(汇聚光线)、(成像)的作用;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它具有(透明)、(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
2、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机及计算机屏幕的图像是由许多的小点组成,并且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就(越小);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叶片上常见的叶脉有:(树状形)、(网状形)和(不规则形)。
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是会产生(折射)现象;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具有(放大)的作用,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厚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球形)透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的(小鳞片),其实上这些小鳞片是许多(扁平的细毛);昆虫的眼睛有(单眼)和(复眼)之分;(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晶体的形状有的(像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法和蒸发法;将海水蒸发后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在自然界中,许多的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组成的;6、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十七)世纪,人类发明了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们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7、人们为了能够看到更小的物体,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世界上第一台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电子显微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内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内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16页)第一单元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8、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9、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10、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11、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六年级科学下带复习资料
1.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3.在使用放大镜时,我们既可以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放大镜来〔看书〕、〔观察地图〕等。
6.像食盐、白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组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矿物晶体有〔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常有的方法有〔水分蒸发〕法、〔降低温度〕法。
9.〔显微镜〕的创造,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0.〔列文虎克〕是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构造的显微镜。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
12.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3.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根本的单位。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创造,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6.〔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传染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7.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8.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形状〕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0.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蓝〕,这种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工具与机械一、使用工具在工作中,能够方便或省力的装置称为机械,其中包括机器和工具。
工具是指能够使我们方便和省力的简单机械。
二、杠杆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可以省力。
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
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3、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生活中的应用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5、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三、轮轴1、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使用轮轴可以省力,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3、生活中使用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蹬子、水龙头开关、辘轳、门锁把手、钥匙等;轮轴类的工具有螺丝刀、扳手。
四、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旗杆顶端的滑轮是定滑轮。
2、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塔式起重机上使用了滑轮组。
4、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五、斜面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越长,或者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斜面越省力。
3、山路修成盘旋状,刀具到越薄越锋利,都是斜面省力的实例。
楔子、刀刃、螺丝等都是斜面。
4、螺丝的螺纹越密,拧动螺丝时越省力。
六、机器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使用力气大。
2、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使用力小。
七、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刹车手柄和刹车杆上使用了省力杠杆。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解开微生物秘密的是XXX。
他制造了放大镜和显微镜。
3、微生物分为细菌、霉、病毒等种类。
4、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列举出课本中介绍的微生物。
答: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硅藻、大肠杆菌、轮虫、钓钟虫、水蚤、草履虫、鼓藻。
第二课:做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则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的功劳有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和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减少细菌传播的方法有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和勤用肥皂洗手。
5、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1、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办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和太阳曝晒。
3、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和发酵饲料等。
4、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蜕变。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安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5、英国细菌学家XXX首先发现了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大多数细胞都是十分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体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XXX首先发现的。
3、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5、“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6、人体的皮肤、骨骼等都是由一种叫做细胞的微小结构组成的,细胞就好像是构成垂体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1、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新教材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新教材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新教材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学科,通过探索和实验,我们可以揭开自然的奥秘。
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现在是时候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了。
本文将为六年级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首先,我们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了解了物质的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排列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了温度对物质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共同特征,如呼吸、运动、生长和繁殖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和分类方式。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地球与太阳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和卫星,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与太阳系的奥秘。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等。
通过实践和行动,我们可以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第五章:科学实验与探究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我们了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得出结论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和归纳等。
通过实践和探究,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以上的复习资料,六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究,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新教材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新教材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当前,新教材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而科学作为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在此,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科学六年级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是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等等。
同时,物质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性质,如透明度、导电性、磁性等等。
掌握这些特殊性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如可以利用透明度制作玻璃等。
二、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态的转变。
例如,水在低于0℃时会变成固体冰,在100℃时会变成气态水蒸气。
通过对物质的三态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天气、水循环等自然现象。
三、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是指在不同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温度差,使得温度高的物体的热量流动到温度低的物体,以达到热平衡的过程。
热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热能来加热水、煮饭等各种生活中的场景。
四、电的产生和传播电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能量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电的产生和传播是从静电开始研究的,后又形成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人们在利用电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了解电的相关知识可以防止电击等意外发生。
总之,科学这门学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希望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
子)。
· 开花植物的生长 主要经历了 种子发芽 、生长 、 开花 、 结果 等主要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 1)种子繁殖: 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 2) 营养繁殖 :由茎和
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
3.物体的运动和力
·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叫
重力 。
·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
弹力 。
·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
反冲力 。气球动力小车是被反
冲力推动而前进的。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
茎分为 直立茎 (向日葵)、 匍匐茎 (番薯)、 攀援茎 (葡萄)、 缠绕茎 (牵牛花)。
·人们根据植物茎的软硬程度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 一片完整的叶 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 叶片和叶柄 两部分。叶片中有叶脉,它是输送水分和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
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 颗粒大小、水的温度 及 是否搅拌 三个因素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采用 蒸发水分 的方式分离出来。
养料的管道。叶片表面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由地进出叶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补充卷四、简答1、哪些方面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答:这些方面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1、变质的食品;2、有毒的生物制作的食品;3、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成的食品。
2、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答:我们要做到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均衡的的饮食,这样就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3、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不讲究卫生,吃了不干净的、变质的、有毒的、被污染的食品,从而使身体患病,所以说病从口入。
地表变化的奥妙17、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能源矿产又叫做(燃料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其中煤是(固体燃料),石油是(液体燃料),天然气是(气体燃料)。
18、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19、(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石油、天然气用(钻井开采)。
20、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做燃料煮(盐)。
21、在(李四光)和(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的(石油矿产)开始得到大规模利用。
22、在《本草纲目》中列出的药用矿物达(161)种。
(原子能)等高科技产业需要许多(特种矿物)发挥特殊作用。
23、(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及(古代生物)的情况。
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山崖中发现岩石中夹有(海生螺蚌化石),从而推断出太行山在很早以前是(海洋)。
24、目前,全球已探明的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储量为(1450)亿吨,按现有规模消耗,其中铝可保证供应约(222)年,铜可保证供应约(33)年,铅可保证供应约(18)年,铁矿石可保证供应约(161)年。
石油可保证供应约(45)年,天然气可保证供应约(52)年,煤炭可保证供应约(209)年。
25、(人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塑造的地貌体总称叫(人为地貌),又称(人工地貌)。
26、截至1998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发现了世界矿产的绝大部分,探明有较多资源总量的矿种有(155)种,其中(钨)、(锡)、(钼)、(锑)、(稀土)、(萤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27、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
(任填3种)28、将下列变化现象和它对应的原因用线连起来。
烈日下,石块出现裂缝。
生物风化河道上游的石块冲到了下游河水冲刷河中石块变圆变光滑流水搬运植物使石块缝隙加剧温度变化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2、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
(√)3、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
(√)4、煤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古代的树林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并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5(不利影响)。
(X )6、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打开出口。
( √ )7、震级的数字越大,表示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8、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9.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并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 √ )10、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 √ )11、盐在我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当时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贡品。
随着制取盐的方法增多,盐产量不断增加,才使得盐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调味品。
( √ )12、中国远古时代,人们主要利用的是自然生成的池盐和海盐,以及露出地表的岩盐,自然流出的盐泉和随地可得的土盐。
(√)13、我国原来生产的石油十分有限,经过几十年开发,现在有大庆、胜利等油田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油。
(√)14、15、近几年,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活动,使这里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改善。
(√)15、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的政策,计划到20XX年,使洞庭湖面积恢复到4350平方千米。
(√)三、选择题1、煤层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壳的变动,有的接近地面,2、可进行( B )开采。
A露天 B 地下 C 钻井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C )。
A 铅B 石英C 石墨4、将烧热的岩石放在冷水中,反复几次后,岩石破碎了。
这个模拟实验告诉我们( B )对岩石的变化是有影响的。
A 地表变动B 温度变化C 植物生长5、( C )是一种灰白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划,遇盐酸冒泡的岩石。
A 砂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6、( B)由远古时代生物遗体在地层中经过几亿年变化而形成的液体状物质。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7、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是( C )。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7、科学家在( B )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鱼龙、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8、( A )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能源。
A、地热B、风C、水9、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是(A )A、植树造林B、修建水库C、开挖河道10、我国水土流失必较严重的地区是(A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四、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答:地下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在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山崩地裂,房屋倒塌,这就是地震。
2、地震时有哪些前兆?答:地震时的前兆有:地下水突升,井水冒泡,动物惊慌不安等。
3、地震时怎样自我保护?答: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立即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如果来不及离开屋子,应暂时躲在小房间墙角或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等;如在室外,就要跑到远离电线、树、汽车和楼房等的宽阔地带。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裂缝向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5、火山喷发的利与弊各是什么?答:火山喷发的弊:火山能污染空气,烧毁森林,烧坏农田,覆盖农村、城市,给人类带来灾难。
利:火山作用也能在地下形成许多矿藏, 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6、煤是怎样形成的?答: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海边和湖泊的大量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被(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就变成了煤。
7、河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形成了卵石8、怎样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答: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利用,绝不可乱采乱用。
9、我国怎样保护矿产资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1)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2)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4)禁止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
10、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①认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②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③树立爱自然、爱环、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④爱护花草树木设施,植树造林;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⑥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⑦倡导绿色文明意识,积极参加爱绿护绿行动。
11、针对本地水污染的情况提几条建议?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②禁止向河里倒垃圾;③禁止向水中乱排生活污水和乱倒农药等有毒物质;④植树造林。
12、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月球?①月球资源丰富;②月球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③月球表面建立天文观测站,研究基地是理想场所;④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前哨站和转运站。
13、科学家探究要经历哪些过程?①认真观察,提出问题;②大胆猜想,合理假设;③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④实验、调查、搜集数据;⑤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判断;⑥做出科学结论。
实验1、实验问题: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吗?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地性实验材料:菜豆种子4粒、纸巾、不干胶、玻璃杯、笔实验步骤:1、把干菜豆放入水中浸泡1天2、将一张纸卷成筒状,并贴着玻璃杯的内壁放入杯中,将几张纸揉成一团塞在玻璃杯内,使先前放下去的纸巾能紧贴着玻璃内侧.3、把菜豆安放在被子里和纸巾之间,使菜豆“脐”的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4、经常往杯子内的纸巾上浇些水使纸巾保持潮湿,观察菜豆种子根的生长方向.5、几天后将被子侧卧,继续观察菜豆根的生长方向.结论: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实验问题:植物的根总是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水性实验材料:几粒已经发芽的豆芽的豆苗、浅口盘、餐巾纸、一杯水实验步骤:1、将豆苗按同一方向放在浅口盘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入水中侵入水中,观察都苗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豆苗根的生长方向3、实验内容: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糖类(淀粉)、蛋白质或脂肪)实验方法:1、甲同学用一块肥肉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
这是检验食物是否含(脂肪)的方法;2乙同学在食物上滴碘酒,观察食物会不会变成蓝紫色。
这是检验食物是否含淀粉的方法。
3、把猪肉放在酒精灯上烧,闻到难闻气味,说明猪肉里面含有(蛋白质)。
4、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实验过程(1).试验过程:把米饭或者淀粉用镊子放在洗净的玻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碘酒滴于米饭或者淀粉上。
(2)试验观察:有什么发现吗?变蓝色。
(3)试验结论:米饭+碘酒——>蓝色5、研究的问题:太阳能收集板为什么用黑色?假设:用黑色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大些材料:同样大小的黑色纸,白色纸各一张、易拉罐、冷水、温度计、塑料袋研究步骤:1、把100毫升的冷水加到易拉罐里,然后记下水温2、用白色纸将易拉罐包住3、用塑料套将易拉罐套起来,再插入温度计并封口,置于阳关下。
4、每隔2分钟记下易拉罐中的水温5、将白色纸换成黑色纸包住易拉罐,重复上面的步骤进行测量实验结论:用黑色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大些6、观察月相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