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一、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我们应该做到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每天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不仅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还要预留一些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做一些拓展性的练习。
在学习中,一定要做到高效利用时间,克服拖延症。
二、积极主动学习学习中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不仅要理解知识点,还要深入探究问题。
在阅读、听讲时,要积极思考,思考自己的疑惑,不要满足于表层的知识点,要懂得拓展和应用。
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和同学、老师多交流。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如读笔记、划重点、摘要或者做思维导图等,提高阅读效率。
另外,读书是一种锻炼,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意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一些干扰。
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学习好的基础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积极探索新知识学科知识是层层递进的,我们要注重探索新知识。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善于发问,尝试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进行推导和总结。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促进自我发展。
总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我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在未来的求学路上顺利前行。
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这些方法,从小事做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对初中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进行研究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现状分析1. 学习态度不端正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容易感到疲倦和无聊,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 缺乏学习计划许多初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时间紧迫,随意应付作业和复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 学习方法不正确许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能高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缺乏自律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不能自觉地安排学习时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1. 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指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校可以通过所谓的“学习指导”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在放假期间,学校需要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制定一份科学的学习计划。
3. 教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和老师应当教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4. 培养自律意识学校和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小组或学习团队,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要想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需要进行积极的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向家长普及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和督促孩子的学习。
学校也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培养自律意识和学习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情感波动较大,对外界事物产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逐渐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为拖延、懒惰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学习压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有很多,首先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区分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减少拖延和浪费。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榜样。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还能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勤学好问的品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过程,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规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他们塑造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学生习惯于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并能够按时完成,一旦目标达成,自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整洁守时、睿智慎行等,也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将成为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参加班级活动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和纪律,进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家庭也扮演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给予孩子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初中德育中学生的生活习惯论文
初中德育中学生的生活习惯论文初中德育中学生的生活习惯论文一、初中德育要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式”的教育使得他们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长此以往,小孩将变得懒散,滋生享乐主义,觉得父母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不会去体味父母的辛劳,只知道向父母索取,索取不到便发“少爷脾气”、“小姐脾气”。
初中德育就是要改正学生身上的此种陋习,促使他们养成勤于实践、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这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协力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1.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学校可就宿舍管理建立相应规范:规定学生宿舍按一定标准保持整洁,学校安排宿管人员每日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宿舍建立相应处罚机制,促使其改正。
另外,在宿舍考核过程中,学校还应对表现较好的宿舍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初中德育依靠教师单纯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必须还要依靠学校规范的强制力。
使说教和规范有机结合,是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之路。
学校制定规范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管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融入到某些规范中,久而久之,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依此指导自己进行更多有益的实践。
初中德育以规范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将重在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
2.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以自身魅力感染学生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极为强烈。
教师的一言一行将无形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如是否文明卫生、是否待人温和有礼、是否勤于实践等都会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巨大作用。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自律,不断增强自我修养,多关怀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一言一行的`感染下,也将变成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家庭、学校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则,包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对待学业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高度的自律能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于学业,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增强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社会适应基础,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初中学生身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们情感、品德、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引导和品德塑造,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应当负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引导,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德育讲座等。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业有益,也对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家庭是初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还应该及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是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行为规范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老师的榜样和指导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和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关键,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专心听课、勤奋学习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基础,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道德讲堂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五、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父母、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初中学生在健康的成长中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生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和思考能力正处于成长期。
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将是孩子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对社会道德和礼仪的尊重和遵守。
这些习惯是生活中每个人抽象的自我调节行为,它充满足智慧性、自我掌控和自我改造的意义。
初中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更加顺利和成功。
首先,家庭教育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始终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对和错,鼓励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们制定规则,这些规则应该清晰明确,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让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型。
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育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做好事情的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第三,社会教育也可以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支持。
在社会教育中,各种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和文化素质培训都对学生的道德和素质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初中生成功的关键。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初中生才会变得更加自信、负责任、成熟、和谐,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成就。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学业压力增大的时期,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学校的合力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做家务、爱护环境、尊敬长辈、学会分享等。
当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时,孩子的成长发展会更加全面。
学校也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注重行为养成。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管理上要求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
只有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石,也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质。
自律不仅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中。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情感上充满了冲动和不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自律的品质来约束自己,做到心有所制,行有所止。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主题班会、心理疏导课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律的人格品质。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律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控和自制的能力。
只有在日常的磨炼和锻炼中,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初中生活中,学生们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表现自己,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群重要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促使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不断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荣誉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三环节。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社区文明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确保身心健康的成长。
社区可以通过常规巡逻、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三、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同的中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要注意适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不能进行过度干预。
过度的干预不仅可能破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能造成中学生的心理创伤。
因此,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实施养成教育。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中养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就要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此外,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可以开设学生生活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社会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展览等形式展开。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并从中汲取正面的行为榜样。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同时,学校也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人才。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才成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初中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做好复习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经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和课堂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团结协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教师和家长则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而家长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远离各种诱惑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合理作息、健康饮食等。
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习惯是一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社交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交习惯,如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礼貌待人等。
有关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有关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安定、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一:试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关健词:德育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科学规范的养成教育,能够使学生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变他律为自律。
养成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铺就学生成才之路的基础工程。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
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
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丫‘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
从学生形象标准、学生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上,对学生一天学习生活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使半生在学习、礼仪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制度约束,时时刻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这样,养成教育在内容规划上呈现阶段化、层次化,学校有规划,年级有重点,班级有特色,为强化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养成教育要讲明道理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
在明理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初中生的青春期正处于一个动荡、叛逆、探索的阶段,他们正面临着许多诱惑和挑战。
对于教育学家们而言,如何引导初中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索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一、学校教育在学校方面,教育者们要注重对初中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美国加州一位中学校长Patrick Taylor曾说过:“一个学校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没有安全和治安就没有学生。
”这说法非常有道理。
在课堂上,老师们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优秀的榜样。
例如在班级里定期评选优秀同学、优秀班干部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在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课等方面也可以给初中生们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
在体育课上,老师不仅教授技能,而且注重身体健康的意义,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
在课外活动课上,学生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二、家庭教育初中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们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许多孩子沉迷于游戏、网络,甚至会追求不良的兴趣,往往会造成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因此,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选择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比如为孩子购买书籍、乐器或者让孩子参加运动等,亲自示范家庭作息、阅读和锻炼的习惯等。
除此之外,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要注重和孩子进行沟通。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揭示建设性的行动方案,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惑。
当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佳时,父母也不应该过于严厉,而是要给予他们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建议。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校外旅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的研究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的研究引言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业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探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的方法和意义。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影响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动力,增强自律能力等。
2.影响生活除了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带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品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疾病和保护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适时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律性等重要品质,通过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形成习惯的主要场所。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组织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设立生活习惯检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等。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1.规范行为规范训练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规范行为规范。
规范行为规范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前提,可以通过明确的规范和条例,引导孩子遵循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宿舍中、社交场合等的行为要求,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们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出现各种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经过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巩固。
一、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之一,而此时学生们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
因此,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设置规则和制度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慢慢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引导他们遵守规则。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基本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长,遵守交通规则等。
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规则,认识到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开始,要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懂得相互协调,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从而不断加强彼此的信任和感情,以此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交和合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自我认知,慢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不断自我完善。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进步。
总之,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加强行为规范意识的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导言提高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中学生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一、中学生当前存在的行为问题;二、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三、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一、中学生当前存在的行为问题随着社会变革和信息爆炸的发展,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养成。
现如今,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网络成瘾、情感困扰、道德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1、学习压力大:中学生对学习的压力很大,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长推崇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分数的高低,让孩子在学习上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超负荷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而学校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创造力的培养缺少注重。
家庭和学校的过分重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难免有些不健康的观念滋生。
2、网络成瘾: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生也渐渐陷入到网络成瘾的困境中。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长期沉迷网络且不愿面对现实生活,甚至存在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产生思想混乱和对钱财问题的忽略,严重限制了中学生的智力和素质的提高。
3、情感困扰:中学生在青春期时期,身体发育迅速,情感不稳定,正面临着许多的情感困扰。
如学生之间的情感冲突、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等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压抑、焦虑、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业。
这些情感问题也会影响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4、道德缺失:由于现代社会的缺乏行为规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中学生缺乏道德素养,对自己的行为也不做出有效的评估和拒绝,导致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贫乏,难以体现优秀公民的形象。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就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指导和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引导他们遵守活动规则;家庭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家规,尊重长辈,帮助家庭成员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纪律、守秩序、守道德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成长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互通家校之间的信息,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计划。
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家庭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示范。
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和榜样。
学校中的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同时也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学生的行为。
家庭中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每位初中学生都需要掌握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以初中学生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探讨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快乐。
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和思维认知的发展期,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关键。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科的学习环境,例如拓展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让学生能够在充满学习氛围的氛围中倍感学习的快乐。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要求学生自觉保持效率,充分发挥时间价值,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制定良好的学习规划学生应该对每天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规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学生应该对学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切忌过于操纵自己的自由。
同时,也应避免因过度拥抱自由导致时间的浪费。
2、制定阅读计划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发掘书籍的魅力。
同时也应制定更加细致的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3、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保障。
学校应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需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适量的饮水,使学生身体健康地度过学习期。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独立思考的心智益处,可以使学生有效性地解决复杂问题,这种能力往往会伴随学生一生。
因此,学校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己的步伐和节奏下,掌握学习内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合作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在许多场合合作,因此也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谣言:吃太咸了会得病?
导语:“人体每日摄入食盐不应过多,否则易患多种疾病。
”这是真的吗?
吃太咸了会得病?
一、网友评论:
1、网友:冰冰23 岁行政助理
我就是一个”重口味“的人,但身体很健康啊!
我就是一个特别爱吃咸的人,什么咸菜、咸烧饼都是我的最爱。
大家都说吃太咸对身体不好,可我一点没这么觉得。
前几天我还到医院去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吃咸不会得病的!
2、网友:小帅34岁销售
邻居家大爷常年吃太咸,结果得了心血管病。
邻居家有个大爷经常吃咸的东西,大家都劝他不要吃这么咸,可他就是不听。
后来他被检查出了心血管疾病,我想这和常年吃咸有很到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二、专家解答:
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我国现在每人每日食盐约12克、美国提倡的人均2.3克/天宽松了许多。
2、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
营养专家原表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三大原因之一,高盐饮食是我国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古人就知道“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即多食咸会影响血液和血液循环,伤及骨骼,并使心功能受到抑制。
盐摄入平均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就分别增加2.0mmHg和1.2mmHg。
“有的人以为‘不吃盐没力气’,这是没有道理的。
”专家表示,人对钠盐的依赖,只是长期以来味觉适应了高盐。
除此之外,吃盐还包括酱料、酱油、零食里的盐,因此不放盐放酱油的做法,也同样会摄取盐分。
我们正常人钠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时刻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而且钠的排出主要通过我们的肾脏。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盐分,钠的摄入量就会增加,这就给肾脏排除钠的功能增加负担。
如果摄入钠的量过多的话,为了保证肾脏的正常功能,也为了保持钠在血液中的浓度不变,就需要多喝水,不过水喝太多的话就会使得血液中的水分有所增加,这就形成了“水钠潴留”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气球,水越多的话,气球产生压力就会越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
这就是吃得太咸会引发高血压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钠在作怪。
与此同时,如果血容量过大,加重心脏负荷,再加上自身的血管狭窄的话,就有引发冠心病的可能。
吃太咸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
3、吃太咸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
肝肾疾病。
摄入过多盐会超过肝肾代谢的承受力,加重心血管压力,血压越高,肝肾血流量越少,肝肾功能损害越大,易导致慢性疾病。
呼吸道炎症。
高浓度食盐不仅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还会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难以抵抗病毒感染。
胃癌。
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一些腌菜、盐渍食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易致胃癌。
皮肤老化。
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皱纹增多。
肥胖。
英国通过对1600多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吃盐越多,甜饮料喝得越多,很容易带来肥胖问题。
骨质疏松。
食盐主要成分是钠,人体每排泄1000毫克钠,大约会耗损26毫克钙。
吃盐越多,钙越少。
吃黄瓜鸡蛋1周掉10斤
饭后吃啥排出体内致癌物
这样吃萝卜一冬不生病
几种零食一辈子都不要吃
吃火锅时少点5类蔬菜
防肝癌注意两吃两不吃
中学生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的探讨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
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恤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并让他们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
其次,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
因为学生的不礼貌、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它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
第三,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
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
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重视音乐熏陶作用。
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
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
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地欣赏音乐可以打开大脑的潜意识,增强想象力、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屏蔽大脑的杂念,缓解大脑疲劳,安抚躁动不安的心灵,有助于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人格。
因此,我们经常在自习时间放上一段旋律优美、轻松舒缓的音乐:古典音乐或轻音乐,最好是纯器乐的,如钢琴曲、古筝曲、琵琶曲、胡芦丝等。
但要注意尽量不用流行的有歌词的音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同时播放的音量应作为一种背景音乐的音量,不宜太大,不然会起干扰作用。
这样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必须与快乐联系起来。
比如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获得快乐。
上课时要求用眼睛盯着老师,从中你获得什么?倾听别人说话,从中你又获得了什么?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得到了什么?自己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这样慢慢地,学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乐趣也不少,从而喜欢学习,自主地学习。
2.纠正不良习惯要与痛苦联系起来:如:有学生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我们就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做作业、抄袭作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己要负全责。
但千万不能用惩罚劳动如打扫卫生(因为劳动是光荣的,否则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价值观产生扭曲)、罚抄作业多少遍(学习是快乐的事,罚抄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痛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等形式。
3.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要讲科学。
纠正不良习惯,切忌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
有些不良习惯学生自己也想改掉,可就是左右不了,如有的学生上
课注意力就是集中不了,喜欢动,那我们就要了解学生:是不是剖腹产的(剖腹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不是家庭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有专家说每天大鱼大肉的吃,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是铅过量或其他什么的……找到了问题产生的症结,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不同的不良习惯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不良的习惯有多种,有的不良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如有的学生在初一时说话比较冲,不注意分寸,随着不断长大懂事,会慢慢地改正。
因此,老师对这类习惯不要太刻意地去纠正。
有些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如作业潦草、做事粗心,对这些“老顽固”,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坚信学生的不良习惯可以克服,但不能操之过急,这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地寻找相应的对策的。
还有的不良习惯学生纠正了,又复发了,这都是正常的,教师要牢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墩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格守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5.发挥家庭在学生养成教育中主阵地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家庭,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为了孩子,父母首先应该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习惯养成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
学校教育说教多,训练少;家庭教育实践性强,说教结合,好的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成为习惯。
因此,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家庭的无意影响,纳入教育轨道,并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