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中_晚期钢琴奏鸣曲作品介绍_赵桂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0年03期

48

贝多芬中、晚期钢琴奏鸣曲作品介绍

成熟时期作品

1799年《悲怆奏鸣曲》的问世,即标志着贝多芬传统创作形式的终结和充满个性的崭新创作时期的到来——成熟时期的创作。在此后的十四年里,生活的磨砺、思想的成熟、创作技巧的日趋完善,使他步入了一个创作的丰收期。非常著名的一系列奏鸣曲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共计13首。其中《热情》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钢琴文献中的经典巨著。

 bA大调第十二奏鸣曲:OP26。作于1801年,出版于1802年。题献给李奇诺夫斯基亲王,四个乐章。属于中期的入门之作,无一乐章属于奏鸣曲形式。他在奏鸣曲中使用变奏曲和进行曲这还是第一回,他放弃了曲式第一的观念,在音乐中大胆融入崭新的内容和生命,形成了贝多芬式的抒情、热情和戏剧性特征。

OP27-1、2奏鸣曲均作于1801年,出版于次年,三个乐章。第一首题献给里奇斯顿公主,第二首献给他的恋人朱丽叶塔。

bE大调第十三奏鸣曲:OP27-1。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敲开中期创作新世界的重要作品。逐渐摆脱了古典形式,成长为真正的、新型的、戏剧性的奏鸣曲。反映了贝多芬在奏鸣曲形式完整性方面的探索。各乐章之间没有划上结束线,意在使整首作品一气呵成地演奏,各乐章由同一脉动统一起来,所有感情都向末乐章逼近,最后汇成一副宏伟的图画。充分表现出大胆的幻想和独到的音乐性密度手法。

#C小调第十四奏鸣曲:OP27-2。“月光”,是贝多芬最具独创性、最感人的作品之一。乐章内的安排打破了传统,改为慢—快—快,一改往日陈规,将重心放在了末乐章上,非常成功。作品的创作正处于不堪耳疾之苦的时期,曲中渗透了贝多芬激动不安的感情。“月光”为后人所题,与作品的整体情绪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演奏时切不可简单地顾名思义。第一乐章幻想、温顺的爱情,有时

有充满阴森的预感。第二乐章略为宁静的心情,希望有所复苏。第三乐章绝望、嫉妒在呼号,以刺杀甚至死亡结束全曲。

D大调第十五奏鸣曲:OP28。“田园”,作于1801年。呈献给维也纳犹太族著名的启蒙作家宗南费尔斯男爵。再次回到古典奏鸣曲的四个乐章。这一时期贝多芬为了医治耳病住到了海利根斯塔特小镇,常常体味着大自然的宁静和安祥。虽然标题不是亲题,但与内容倒也吻合。如歌的第一乐章,优雅的第二乐章和田园牧歌般的末乐章都有流淌出情绪平稳、温和、平实、明朗闲适之感。“月光”和“田园”也反映了贝多芬感情上的极端表现,即在极其强烈的心潮起伏后,急切地需要得到心灵的喘息。

OP31-1、2、3奏鸣曲均作于1802年。无题赠。G大调十六奏鸣曲:OP31-1。他在写下海利根遗嘱前后,低沉悲切的感情在此曲中有所流露。一般来说对这首作品的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认为缺乏应有的独创性。但三个乐章之间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与沙龙、乡村与城市因素的结合仍然十分动人。

d小调第十七奏鸣曲:OP31-2。“暴风雨”,当他的学生辛德勒询问这首作品的内容时,贝多芬说: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去吧,后来由此而得名。全曲充满着奇异、灰暗的紧迫感,乐思也相当大胆。三个乐章都以奏鸣曲式写成,琶音的基础形态贯穿各乐章,成为本曲最突出的特点。这首作品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的胜利。对大自然的力度、壮观和威严暴风雨的表现,正合贝多芬的气质和个性。

bE大调第十八奏鸣曲:OP31-3。与前一首形成了对比。全曲构思新颖,乐思自由,洋溢着明朗、乐观、活泼、光辉的青春微笑和生命活力。散发出道道灿烂的光芒,重又回到四个乐章,但没有慢乐章。这首作品告诉我们:虽然面对严峻的考验,但他准备以开朗、勇敢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文\赵桂珍

摘 要:这篇文章和“早期作品介绍”相结合构成了《32首钢琴奏鸣曲》的

全部。中期创作是贝多芬奏鸣曲创作的丰收期,许多著名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一时期,如:“月光”、“热情”等。晚期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创作更具深刻性、哲理性,并向着浪漫风格走去。其中,以“槌子钢琴奏鸣曲”为典型代表。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 奏鸣曲 中期作品 晚期作品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0年03期

49

G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OP53。

“黎明”,由于献给波恩时代的挚友华尔斯坦伯爵,故又名“华尔斯坦。”1804年定稿,三个乐章。这一时期是贝多芬逐渐摆脱精神危机后的一段最为活跃的创作期。作品从内容和形式来看是贝多芬最精妙的奏鸣曲之一。它的规模宏伟、曲思丰富、技巧华丽,显露了贝多芬钢琴技巧的进一步辉煌发展。作品中的炫技成份与他此时得到一架性能优良的好钢琴不无关系。由于耳疾的加深使他与人交往越来越困难,不得不在孤独中找到一种休息,进而转化为对大自然强烈的爱。

F大调第二十二奏鸣曲:OP54。没有题献,两个乐章的短小回旋曲,作于1806年。由于夹在两个巨著之间,故使其得到不应有的误解和挖苦。这首作品神秘莫测、出奇、怪异朴实、趣味特别,是其奏鸣曲中最率直的一首。

f小调第二十三奏鸣曲:OP57。

“热情”,作于1804—1806年间,出版于1807年,三个乐章。刚开始为他的学生及恋人特蕾泽所写(可能就是他“不朽的恋人”),出版式时却赠于她的哥哥弗朗茨伯爵。贝多芬自己认为这是其奏鸣曲中最好的一首。确实,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著兼收并蓄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和热烈紧张的内容,“热情”这深长而热情的呼喊,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热情”这一标题虽由出版商所题,但作品中犹如火山爆发般的情绪确实可以用这两个字加以概括。它以完美的形式、完整的结构、统一的脉动将各乐章拧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中期奏鸣曲的代表杰作,也是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之作。

#F大调第二十四奏鸣曲:OP78。作于1810年。题献给特蕾泽,两个乐章。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逐渐浓缩了形式,丰满的旋律性给人以春光明媚的诗情画意。即兴的幻想、双手交替的陈述法、精细的奏法、休止符的停顿、乐句的呼吸等,使其风格愈来愈复调化,渐渐放弃了以前那种庞大的交响效果,更倾心于自由的展

开,孤高的幻想。贝多芬通过玲珑优美的旋律倾诉了对特蕾泽的深情爱意。

G大调第二十五奏鸣曲:OP79。1809写成,1810年出版,无题赠,三个乐章。贝多芬曾要求出版商附以“简易或小奏鸣曲”,字样,足见其单纯浅显了。这是一首相当洗炼、优美可爱的奏鸣曲,美中透出一股闲适安逸的气氛。成熟时期的贝多芬好象在寻找创作中的休息,单从创作手法的音乐美和紧凑形式中流淌的舒畅情调,就不是一般小奏鸣曲所能比拟的。由于在第一乐章中多次出现布谷鸟快活的叫声,因此人们干脆把它命名为“杜鹃”奏鸣曲。

bE大调第二十六奏鸣曲:OP81,

“告别”,写于1809—1810年间,出版于1811年,献给他的学生及最大的保护人鲁道夫大公。由贝多芬亲题“告别”,并给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告别—别后—重逢。除“悲怆”以外这是唯一也是最后一首亲赋标题的奏鸣曲。这是一首充满温暖感的钢琴诗作。从这一首开始贝多芬十分详尽地在乐谱上标出表情记号,并且采用了德语标记。这首作品已经接近浪漫派的音乐,织体与和声有了许多创新特点,具有先进的、深刻的、向往自由的形象。

e小调第二十七奏鸣曲:OP90。在沉寂约四年后于1814年写成,1815年出版,献给李奇诺夫斯基亲王,由两个乐章组成。贝多芬说过,第一章是描写“理智和心灵的斗争”,第二乐章是与“心爱的人交谈”。很显然,这已经点出了一切,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精神和感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斗争最终达到了和解。预示着晚期奏鸣曲的某些倾向。

晚期作品

贝多芬的晚年是其一生中最悲惨、痛苦的岁月。政治上的孤寂、生活上的孤苦、经济上的贫困对他晚期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说成熟期的创作主要反映了斗争和光辉的革命年代的话,那么晚年的创作更多反映了阴暗现实条件下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运用了自由式、即兴式、心

理式、深刻的哲理性、对复调与对位的钟爱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论生活给予他多大的打击,却至死也没有失去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前进的勇气,在1815年—1822年间写下最后5首奏鸣曲。此后再没有问津过奏鸣曲。其中《槌子钢琴奏鸣曲》成为一部令钢琴演奏家们都叹为观止的不朽巨著。

A大调二十八奏鸣曲:OP101。1815年完成,1816年出版,题献给女学生多罗蒂亚,这是1814—1819年间创作的唯一一首奏鸣曲。贝多芬曾给这首作品以标题性的解释。第一乐章“幻想性的感觉,”第二乐章“行动的召唤”,第三乐章“幻想性感觉之回归”,第四乐章“行动”。这首幻想式的奏鸣曲熔诗意和哲理性的沉思于一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旋律中体现出对民间音乐的注意,赋格的手法表达了对德国民族音乐家的尊敬,也证实了晚期创作的思维特征。

B大调第二十九奏鸣曲:

OP106。也称“槌子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819年,献给鲁道夫大公,回归四个乐章。这首作品无论从技巧到内容都是古今绝无仅有的钢琴巨著,是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式加以交响化处理的最完美、最创新的榜样,完全可以称为贝多芬的“钢琴第九交响曲”。贝多芬在停滞了数年的创作中,聚积了发挥最后光彩的充分营养,以坚强的毅力向着精神王国挺进。第一乐章是一幅人民性的完整史诗,第二乐章的诙谐曲使人们看到了完全幻想性的画面,第三乐章是一种心灵与革命的悲剧性深刻对话,第四乐章在宏伟的赋格中领悟到改变世界的意志力。最后带着贝多芬的思想升华到理想化的境界中去。

E大调第三十奏鸣曲:OP109。完成于1820年。题献给布伦塔诺小姐,三个乐章,是幻想性的奏鸣曲,它是贝多芬晚年亲切浪漫性的杰作,高雅梦幻般的气氛笼罩全曲,具有精美细腻的钢琴风格,又称为“巨人式的奏鸣曲”。

bA大调第三十一奏鸣曲:OP110。

下接5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