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关系理论——(管理经济学知识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
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
供求定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供求定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供求定理的概念供求定理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的。
供求定理认为,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将稳定在一个平衡点上。
这个平衡点称为市场均衡价格,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也将达到平衡状态。
供求定理的提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供求定理中比较基本的概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
当商品的价格提高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也会增加,供给曲线是一个正斜率的曲线。
而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当商品的价格提高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减少,需求曲线是一个负斜率的曲线。
三、市场均衡价格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价格水平上,呈现出市场均衡状态,这个价格称为市场均衡价格。
此时,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市场上不会出现过剩或者短缺状况,销售量和市场价格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四、市场均衡状态的调整当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时,市场价格将会根据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来进行自动调整。
如果市场上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价格将下降;如果市场上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价格将上升。
这种市场价格自动调节的机制,保证了市场上商品价格和销售量能够达到平衡状态。
五、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是供求定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用来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供给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供给量的相对变化程度,它可以通过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如果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供给具有弹性;如果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示供给不具有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程度,同样可以通过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如果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需求具有弹性;如果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示需求不具有弹性。
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理论
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理论供需关系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市场运行的规律。
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两个相互作用的要素,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
本文将介绍供需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一些相关的案例。
1. 供需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供需关系理论认为,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两个主要的力量。
供应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是指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供需关系理论的原理供需关系理论的核心原理是供求曲线的相互交互。
供应曲线代表着供应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个上升的曲线。
需求曲线代表着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个下降的曲线。
当市场上商品的供应过剩时,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会下降。
这会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同时生产者减少供应量,从而使供需逐渐达到平衡状态。
反之,当市场上商品供应不足时,供需之间的差距将导致价格上升,进而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刺激生产者增加供应量,使供需逐渐接近平衡。
3. 供需关系理论的应用供需关系理论在实际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市场定价方面,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即市价。
当供需平衡时,市价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当供需不平衡时,市价将自动调整以达到平衡。
在市场预测方面,供需关系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市场走势。
通过研究供需曲线的走势和变化,可以预测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进而指导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政府干预方面,供需关系理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补贴和监管等手段来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相关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供需关系理论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以石油市场为例进行分析。
在过去数十年中,全球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石油供需关系紧张。
经济学入门知识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
经济学入门知识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供求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一、供求关系的含义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供给者是指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需求者是指愿意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供给者通过生产和提供商品或服务,满足了需求者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供求关系。
二、供求关系的特点1. 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和服务,形成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2. 供需关系的动态性:供给和需求都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
供给受到生产能力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受到收入、价格、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供求关系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 供需关系的相互影响: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制约的,即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进而影响需求;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供给的增长。
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均衡水平。
三、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1. 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通过供求关系,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价格,实现市场均衡。
2. 影响生产和投资决策:供求关系对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当需求旺盛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投资以满足市场需求;当需求萎缩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和投资以避免库存和损失。
3. 预测市场走势: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可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当供需关系出现失衡时,市场往往会出现价格波动或供需短缺。
了解供求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4. 引导政府政策:供求关系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影响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结语: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价格形成机制。
了解供求关系对于企业、投资者和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供求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经济学的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经济学的知识点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稀缺资源分配及利用的学科,其中的供需关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供需关系涉及到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对于了解市场运作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讨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
一、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卖方的预期收益等等。
1.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影响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当生产成本较低时,卖方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增加供给量;而当生产成本较高时,卖方可能减少供给量或提高售价。
2. 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对供给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企业能够更高效地生产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供给量。
相反,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或生产能力不足,供给量则会受到限制。
3. 卖方预期收益卖方的预期收益也会对供给量造成影响。
当卖方预期市场需求增加时,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以迎合市场需求,并期望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反,如果卖方预期市场需求下降,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损失。
二、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等等。
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高收入人群对某些高端商品的需求可能会更高。
2.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决定需求的关键因素。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买方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增加需求量;而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买方可能减少购买或寻找替代品,从而减少需求量。
3.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的消费决策往往受到个人喜好、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知识:供需关系详解
经济学基础知识:供需关系详解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互关系。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供需关系的定义、原理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 供需关系定义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则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和交易量。
2. 供求曲线与均衡点在经济学中,通常使用供求曲线来表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曲线向右倾斜时,表示提高了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能力;当需求曲线向右倾斜时,表示增加了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某一点时(称为均衡点),市场达到了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状态。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价格也会围绕着该点波动。
3. 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 3.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越大。
• 3.2 客户偏好: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偏好也会影响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 3.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使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决定提高供给量,从而影响供给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 3.4 成本和效益: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4. 国家政策对供需关系的影响国家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或管制等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
例如,增加商品税会提高价格并降低需求;减少企业税负则有助于提高供给量。
5. 市场波动与调整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波动。
例如,自然灾害导致供应中断,需求增加或下降等。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将通过价格与数量调整来重新达到新的均衡点。
6. 结论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它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交互模式。
准确理解供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它帮助管理者理解市场力量、成本结构、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战略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管理经济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总结:1. 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 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 市场均衡: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分析- 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 边际收益(MR):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收入。
- 边际利润:MR - MC,当边际利润为正时,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3. 成本结构-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总成本: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
- 平均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4.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
- 规模不经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上升。
5.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无市场力量。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有差异,存在市场力量。
- 寡头市场:少数卖家,产品可能同质或有差异,存在市场力量。
- 垄断:单一卖家,产品无替代品,有极大市场力量。
6.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对不同消费者或不同时间、地点的相同产品收取不同价格。
7. 投资决策- 净现值(NPV):投资项目现金流的现值减去初始投资。
- 内部收益率(IRR):使NPV等于零的折现率。
8. 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可量化的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不可量化的未知因素。
9. 企业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规模经济和效率降低成本,成为市场低成本生产者。
- 差异化战略: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
10.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通过税收、补贴、价格控制等手段影响市场。
-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如公共品、外部性等。
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市场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相关信息。
供求理论的知识点总结
供求理论的知识点总结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通常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通常表现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汇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也是市场上实际成交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供求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未达到均衡时,价格会向均衡点靠拢,直至供给和需求相等。
市场均衡是市场自发达到的结果,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和数量上的交易意愿。
3.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供求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较大时,供给和需求会对价格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响应,而当价格弹性较小时,供给和需求则对价格变化的响应较小。
4. 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的变动会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价格上升时,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减少,导致商品数量增加,从而推动价格向均衡点靠拢;当价格下降时,供给会减少,需求会增加,导致商品数量减少,从而推动价格向均衡点靠拢。
这种市场反馈机制使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我调节。
5. 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供求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也认识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的价格管制、税收和补贴政策会改变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和变化。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失衡,需要谨慎考虑其对市场的影响。
6. 供求理论的局限性供求理论虽然是解释市场运作的重要理论,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忽视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它也没有考虑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特殊情况对市场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
(完整)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第一节需求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产品的价格。
产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收入提高,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
正比关系。
3、相关产品的价格。
相关产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替代品之间成正比关系。
互补品,产品的价格上升,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互补品之间成反比关系。
4、消费者的爱好。
5、广告费。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需求量就是影响它的诸因素的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x = f(Px , Py , T , I , E , A , …)Q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Px,为某产品的价格;Py,为替代品(或者互补品)的价格;T,为消费者的爱好;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E,为对价格的期望;A,为广告费。
题【例1-1】,略,重点,p15四、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假设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 f(p)。
见【图1-1】,p15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理论解析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理论解析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而供求关系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且重要的理论之一。
供求关系理论主要描述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析供求关系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1. 供给1.1 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1.2 影响因素•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设备等成本。
•技术进步:技术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影响供给量。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和生产成本。
1.3 供给曲线(图表示例)Supply CurveSupply Curve•弹性供给:当价格变动时,供给量有较大变化。
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等可灵活调整的行业。
•非弹性供给:当价格变动时,供给量变化很小。
可能发生在原材料市场等供应相对不灵活的行业。
2. 需求2.1 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2 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及对商品的需求量。
•市场趋势:包括时尚、社会观念变化等,会直接影响某些特定商品的需求量。
•商品替代品与补充品:某些商品可以被替代品所取代,而有些商品则需要与其他商品同时使用。
2.3 需求曲线(图表示例)Demand CurveDemand Curve•弹性需求:当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有较大变化。
可能发生在高度竞争市场中。
•非弹性需求:当价格变动时,需求量变化很小。
可能发生在涉及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中。
3. 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状态,在一个市场中,当供给等于需求时达到市场均衡。
3.1 正常市场均衡•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
•市场价格通过供给和需求自动调节。
3.2 市场失衡情况•需求过剩:需求超过供给,导致价格下降。
•供给过剩:供给超过需求,导致价格上升。
4. 应用与局限性供求关系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分析和政策制定中,并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管理经济学-第二讲----供求理论与分析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 价 格 需 求 量
组合
(元) (单位数)
A
1
700
B
2
600
C
3
500
D
4
400
E
5
300
F
6
200
G
7
100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P
O
Q
注意:实际上是需求函数的反函数,也可能为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 决定的
商品本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ed
40•0 45 3 1 400800
(2)需求的点弹性
需求的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 的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 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 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需求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假定需求函数为Q=f(P),以dQ和dP分 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 ,以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点弹性 的公式为:
Y
e
Y X
Y 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 Y
X
如果经济变量可以连续变动,则当X 趋于零时,弹性公式可表示为:
Y
e
lim
X 0
Y X
dY • X dX Y
X
前者称为弧弹性(Arc Elasticity)它只是近 似地测定函数在某一区间平均弹性;后者 称为点弹性(Point Elasticity),它可以精 确地测定函数在某一点(X,Y)的弹性。
P
1 <ed <
Q=f(P)
解析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知识点
解析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知识点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市场上商品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调节关系。
它是解释市场运行规律和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理论工具。
本文将对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的数量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即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通常呈正斜率。
供给的影响因素有:1.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成本上升,供给减少;成本下降,供给增加。
2. 生产技术: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推动供给增加。
3. 生产要素的供应情况:如劳动力、土地等。
供给数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供给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的数量与商品价格呈负相关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斜率。
需求的影响因素有:1. 消费者收入水平: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收入下降,需求减少。
2. 价格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上升,他们倾向于提前购买,需求增加。
3. 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存在更便宜或更好的替代品,消费者对原商品的需求将减少;如果存在与原商品相配套使用的互补品,消费者对原商品的需求将增加。
三、市场均衡及其调节过程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市场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也被确定下来,这个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当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时,市场将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供求关系,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具体调节过程如下:1. 若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2. 若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需求过剩,价格上升。
价格上升导致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管理经济学之供求理论与分析
管理经济学之供求理论与分析概述供求理论是管理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涉及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
供求理论和分析在管理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管理者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
本文将介绍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供求曲线的画法以及供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供求关系,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供给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市场上各个不同价格下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市场价格。
一般来说,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也会增加,因为生产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随着价格的下降,供给量会减少。
需求需求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市场上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喜好、市场价格等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而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会增加。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需量达到一致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时,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市场价格也会相应地确定下来。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大于求,市场供给过剩,价格会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供给不足,价格会上升。
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结果。
供求曲线的画法供求曲线是描述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图形表示方式。
通过画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以价格为横轴,供给数量为纵轴的线性关系图。
当价格上升时,供给数量也会增加,从而形成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
供给曲线反映了生产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价格上升会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以价格为横轴,需求数量为纵轴的线性关系图。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数量会减少,从而形成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
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价格上升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方式。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的,当它们相交于市场均衡点时,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会得到确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并剖析其逻辑结构。
一、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在特定价格下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理论探讨了生产者如何决定将多少商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
以下是供给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供给曲线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受到价格的影响。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呈现正向斜率,即价格越高,供给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的数量越少。
2. 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数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预期收益等都会对供给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表示供给数量减少。
3. 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之和。
通过汇总每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展示了市场上某一价格下可供销售的总数量。
它是在所有个体供给曲线之间取平衡点所得。
二、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在特定价格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决定购买多少商品或服务。
以下是需求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一般呈现负向斜率,即价格越高,需求的数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的数量越多。
2. 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数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个人偏好、预期价格等都会对需求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若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表示需求数量增加。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之和。
通过汇总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展示了市场上某一价格下被需求的总数量。
经济学原理:供需关系的基本理论解释
经济学原理:供需关系的基本理论解释1. 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科学,供需关系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解释了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机制。
本文将介绍供需关系的基本理论解释。
2. 供给供给表示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并可供消费者购买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供给曲线表示,在坐标轴上,横轴表示产品数量,纵轴表示价格。
2.1 供给定律根据经济学原理,当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该商品的利润也相应增加。
因此,生产者倾向于提高生产量以获得更高利润,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反之亦然。
2.2 各种因素对供给的影响除价格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市场上某个商品的供给量。
这些因素包括: - 生产成本: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的成本越高,则对应商品的供给量越少。
-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供给量。
- 生产者的预期:若生产商预计市场需求将上升,则会增加供给以满足未来需求。
3. 需求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价格和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好恶程度。
同样地,需求通常用需求曲线表示,在坐标轴上,横轴表示产品数量,纵轴表示价格。
3.1 需求定律根据经济学原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该商品,因此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3.2 各种因素对需求的影响除了价格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市场上某个商品的需求量。
这些因素包括:- 支配收入:人们可支配的收入越高,则其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越大。
- 消费者偏好:不同人对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偏好。
一些因素如品牌形象、质量、风格等可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 替代品和补充品:替代品是指能够满足类似需求的其他商品或服务,而补充品是指与某种商品或服务有互补关系的其他商品或服务。
4. 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商品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表示供给和需求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量。
供求关系理论
供求关系理论供求关系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解释和分析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供求关系理论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1. 供求关系理论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市场上供给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供给与价格成正比,即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的正向斜率表明了供给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
1.2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市场上需求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与供给曲线相反的关系,即价格上升时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的反向斜率表明了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关系。
1.3 市场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点即市场均衡点,这个点上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供求关系调节下的稳定状态。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反之亦然。
2. 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供求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价格价格是供求关系的核心变量,它直接决定了供给和需求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也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影响市场的均衡点。
2.2 收入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收入上升会导致需求增加,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相反,收入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2.3 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涉及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上涨,他们可能会增加购买,在短期内提高需求;同样,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价格下跌,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导致价格上升。
2.4 替代品和补充品替代品和补充品的存在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当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替代品而不是某种商品,从而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相反,当补充品的价格上升时,与之配套的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少。
3. 供求关系理论的实际应用供求关系理论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3.1 价格调控根据供求关系理论,当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控价格来达到市场均衡。
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知识点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相关的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的定义及基本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由供给关系和需求关系组成,二者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给关系表示供给者愿意和能够在不同价格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关系表示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供给者在价格上升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而在价格下降时,供给者的利润减少,因此减少供给量。
需求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价格上升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并减少他们愿意购买的数量;而价格下降则相反。
二、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经济学中,我们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表示供给关系和需求关系。
供给曲线是表示在不同价格下供给量的关系曲线,它是向右倾斜的;需求曲线是表示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的关系曲线,它是向左倾斜的。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这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在市场上,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市场出现供给过剩;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市场出现需求不足。
只有在均衡价格下,供给者愿意提供的数量等于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才能够实现供求平衡。
三、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首先,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市场价格和数量的调整。
例如,供给量增加或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而供给量减少或需求量增加会导致市场价格上升。
其次,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供给和需求的调整。
当价格上升时,供给方会受到激励增加供给量,而需求方则会减少需求量;当价格下降时,供给方会减少供给量,而需求方则会增加需求量。
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经济学知识点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示卖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商品的数量,而需求表示买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商品的数量。
供求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走向和制定经济政策。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的定义、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以及供求曲线的分析等方面,来介绍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
需求的定义及决定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需求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需求,一般来说,收入增加会导致对商品的需求增加,收入减少则会导致对商品的需求减少。
此外,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当替代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供给的定义及决定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和卖方的预期等。
供给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会减少。
生产成本对供给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生产成本增加会导致供给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则会导致供给增加。
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商品的供给能力,从而增加供给量。
卖方对市场走势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
当卖方预期市场价格上涨时,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量;相反,当他们预期市场价格下跌时,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量。
供求曲线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描述供求关系,我们通常使用供求曲线来进行分析。
供求曲线是通过将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统计,而得出的一条曲线。
在供需曲线中,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是因为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减少。
供需关系知识点总结
供需关系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
通常来说,供给与价格成正比,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反之,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少。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会根据价格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供给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需求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个人偏好等因素。
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价格水平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就会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供给和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平衡,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从而形成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则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使得市场出现供需均衡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价格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供给和需求也会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比如,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会大于需求量,导致价格下跌;反之,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会小于需求量,导致价格上涨。
这些变化会引起市场的波动,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供需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收入水平、人口数量、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都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导致供需关系的变化。
在实际经济中,供需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变化。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供需关系,就需要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只有深入理解供需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动,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经济学 2供求理论
+ =
0 6 12 18 Q
需求曲线及其分析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MBA Education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特殊的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MBA Education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
8 6 4 2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反映其他因素不变时
价格变动的影响
A
B
需求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反映其他因素改变的
影响 需求减少
需求增加
0
价格越高,需求越大
稀缺性特征,如具 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Q P 价格越下降,需求越小 P 价格与需求无关 Q
炫耀性商品,如象征 身份、地位的名贵品 Q 一些带有投机性的证券、黄金交易,当:
火葬费用
Q
价格变动幅度不大时,符合需求规律;价格大幅度变动时,违反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预期 Pe : Expectations 市场中消费者的数量 N : Number of buyers
需求关系的不同表示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MBA Education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种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表示
• 市场均衡
需求(Demand)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求关系理论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的特点:
①大部分需求曲线呈右下方倾斜的态势。
②需求曲线反映的只是一定时期内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
③需求曲线可以分为行业需求曲线和个人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Q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变动
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P
Q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商品市场的均衡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市场均衡分析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 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价格。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
P Q
1
P 2
P 1d Q 2s
Q 2d Q 1
s Q 0
P 0Q
()()()Q
P
P Q P P Q Q Ep ⋅∆∆=∆∆=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价格弹性
点弹性()Q
P
P f Q P dP dQ Q P P Q Ep ⋅'=⋅=⋅∆∆=lim P
Q
弧弹性()()
()()2
1211212211221
122
/
2/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p ++⋅--=+-+-=∆∆=
P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其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可表示为:
Q
I
I Q I I Q Q E I •
∆∆=∆∆=
//
需求收入的弧弹性:2
)(/
)(2)
(/
)(//21122112I I I I Q Q Q Q I
I Q Q E I +-+-=∆∆= 点收入弹性:Q
I
I Q I I Q Q E I
•
∆∆=∆∆=
//
需求交叉弹性用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
一种物品(替代品或互补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即:B
B A
A AB
P P Q Q E //∆∆=
某种物品对其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
需求交叉弹性的绝对值越大,这两种物品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就越强。
O
Q1 Q2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