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①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
日啖蒣芋②,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
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
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 ①这是苏辙为其兄苏轼《和陶诗一百二十首》写的序言。
序而称为引,是为了避其祖父苏序之讳。
②蒣芋:即薯蓣,通称山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B.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C.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答案】A【解析】“自托于渊明”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茸茅竹而居之。
日啖茶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
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
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B.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C.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D.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引”,是类似于序言的一种文体,与《滕王阁序》中“恭疏短引”的“引”字含义相同。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先生墓志铭宋·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
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
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
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
考讳洵,赠太子太师。
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太夫人忧,终丧。
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
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
比答制策,复入三等。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 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
公遍问老校,曰:“木 伐之害,本不至此,若河渭未涨,操 伐者以时进止,可无重费也,患其乘河渭之暴,多方害之耳。
”公即修衙规,使衙前得自择水工, 伐行无虞。
乃言于府,使得系籍,自是衙前之害减半。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
熙宁七年,自杭徙知密州。
时方行手实法①,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公谓提举常平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何?”使者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亦知手实之害,罢之。
密人私以为幸。
自密徙徐。
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徙知湖州,以表谢上。
言事者摘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言者从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从其请。
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公幅巾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
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
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
会晏驾,不果复用。
(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节)【注】①手实法,一种令百姓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B.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C.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司农寺又下诸路.烽火扬州路.B.尾属.于城举匏樽以相属.C.民心乃.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庶几有补于.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任职密州时,劝止当地官员执行来自司农寺的法令,后来朝廷认识到手实法的弊端,于是停止推行。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公讳轼,姓苏,半子瞻,世家眉山。
自密徒徐。
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汝等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城。
公履腰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日:“太守犹不避水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J执梃入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提,首起戏马台,尾易于城。
提成,水至提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至登州,召为和邺郎中。
公旧善门下侍郎君实①、知枢密院子厚②,然二人冰炭不相入。
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
公见子厚日:“司马君实时望甚重。
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日:'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
'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
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子厚以为然,君实赖以少安。
三年,公权知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
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
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
公以其伤动土心,亏损国体,奏之。
有旨送内侍挞而逐之,士皆悦服。
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岁适大旱,饥疫并作。
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来不翔贵。
明年方春,即减价柴常平米③,民遂免大旱之苦。
公又多作鳗粥、药剂,遣吏抉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公日:“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
“乃得铜钱二千,复发私囊,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
至于今不废。
四年秋,维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
其君子相吊于家。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瑞明墓志铭》,有删改)【注】①司马光,字君实。
②章惇,字子厚。
③常平米:汉宣帝时政府修建粮仓,谷贱时用较高价购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平抑物价,称为“常平米二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8-10题。
(一)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8-10话题。
(一)水资源控制需要亲自动手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如果你忠于村庄,你就会忠于雨水;如果你不忠于大海,你就不会忠于河流。
一定是这样,以后的事情可以做。
喜欢闲暇而讨厌劳动,谋利而忘义,远离尘嚣而不怨恨,则事与愿违,水利不兴。
(二)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自密实①徙徐②岁时,河觉曹村,汇聚于城市之下,不时崛起。
这座城市将被击败,富人将为避难所而战。
正式日期:“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驾驶返回。
公开表演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这条河会危害这座城市。
有急事。
虽然军队是被禁止的,但你应该为我尽力而为。
"卒长呼曰:“太守还是不停地涂鸦④,吾侪⑤恶棍服侍的秋天。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⑥拿着簸箕⑦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鹿进城,未入家门,使官吏阻拦和看守,死在城中听闻。
【注】①米:指的是密州。
②徐:指徐州。
③屦(249j)):指粗布鞋。
④水:积水。
⑤侪(chái):世代与阶级。
⑥跣(xiǎn):赤脚。
⑦锸(chā):黑桃。
8.在以下几组句子中,具有点含义的同一项是()(2)分)A.流有缓急事急矣B自密徙徐使自招募C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如好逸而恶劳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钟)(1)非咨询并不差,它的翻译是:__________________(2)我该和谁在一起_______________10.海中街和苏东坡已尽最大努力控制水资源。
《东坡志林》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东坡志林》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论范增苏轼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
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
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
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推荐】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翻译-优秀word范文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翻译篇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先生墓志铭宋·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
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
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
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
考讳洵,赠太子太师。
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太夫人忧,终丧。
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
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
比答制策,复入三等。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第一篇: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
少与辙皆师先君。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
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
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
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杜:关闭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
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先生墓志铭》一文是由北宋苏辙为其兄苏轼所作的墓志铭。此文收录在《东坡乐府笺》一书中,为研究苏轼的重要材料。文中说他哥哥苏轼小时候读《后汉书》范滂(pāng)的列传时,曾“慨然叹息”、“奋厉有当世志”,想要以那位人物为榜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坡先生墓志铭
出处
东坡乐府笺
作者
苏辙
词条目录
东坡先生墓志铭简介
基本信息原文参考译文墓源自铭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关闭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
少与辙皆师先君。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
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
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
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杜:关闭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理解(附答案)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理解(附答案)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理解(附答案)老苏先生墓志铭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三世皆不显。
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
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
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
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于蜀之人久矣闻:闻名B.间而出其所有间:间或,断断续续C.举进士再不中再:又,还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追和①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
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吾。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其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
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
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辙亦迁海康迁:贬官B.癯而实腴癯:清瘦C.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贻:留下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10.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②如其为人,实有感焉B.①惟有追和古人者②少而穷苦C.①诗有古人之风②其学日进D.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②自托于渊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古诗文阅读】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文言文阅读(19分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公生十,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
少与辙皆师先君。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
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
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
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冲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旧而诲人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时谢灵运。
其于人,见善表示之,例如恐不及;见到疏于斥之,例如恐不尽;见到忠义于敢于为,而罔顾其害。
用此数关在世,然终不以为怨。
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即其矣。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述,不平确的一项就是(3分后)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b.既而居乡于黄,杜门久居杜:停用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d.用此数关在世,然终不以为恨恨:惋惜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②论古今不可不,不为空言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⑤博辩无阻,志强不见踪影其涯也⑥用此数关在世,然终不以为怨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苏轼少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东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东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注】①漘:(chún)江边。
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
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③睎:仰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地方(填写字母)。
从A容B自C得D不E知F夫G天H地I之J为K大L与M死N生O之P 为Q变R而S况T其U下V者W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辙《东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辙《东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
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澹①,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
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篓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索,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②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
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澹:水边。
②晞:仰慕。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委于一委:托付■B.昼则坐市区鬻盐鬻:购买C.而事每劫而留之劫:拖累D.足以易穷饿而不怨易:轻视■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郡怜其无归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B.以为宴休之所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种树郭橐驼传》)• • • •C.不知夜之既旦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D.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至,敝不可处——到了之后,发现偏僻不能居住B.何至困辱贫褰自苦如此——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呢C.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的哑然自笑,体现了他辛劳修建东轩却无法安居的自嘲和无奈,是一种苦笑。
「2023新高考」苏辙《东轩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译文(深一模)
(2023届深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0分)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
翻译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
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
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
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
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
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
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
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
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
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
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
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日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
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
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
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
这
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
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
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
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
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
苏
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4分)
5.C【解析】(防备)
6.c【解析】(排除③⑤)
7.B【解析】(“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8.(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
叹息流泪。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
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
夏六月,家兄受命渡
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
秋七月,因病在毗陵
去世。
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
家祭奠。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
息流泪。
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
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
我写墓志铭。
”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
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
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家兄也发
奋努力,有用世之志。
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
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
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
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
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
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
级官吏分庭抗礼。
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
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
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
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
官吏心服,百姓敬爱,
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
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
城墙将要被毁坏。
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
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
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
”卒长喊着说:
“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
”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
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
墙相连。
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
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
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
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
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
二次来袭。
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
洪灾过后,皇帝下
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
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
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