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
识点
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希望对大众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存眷查字典地理网。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性、季候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泥土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工具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几多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泥土、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成长与区位的干系: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区位因素农业成长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漫衍、复种制度和产量干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成长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区阵势平展,土层深厚,适宜成长耕作业,山地适宜
成长畜牧业和种植业
泥土不同的泥土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如东南丘陵地区漫衍普遍酸性泥土,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范畴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以上内容便是小编为大众整理的《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更多学习相关质料,敬请存眷查字典地理网,小编随时为大众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质料及要领!。

2019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2019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 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第1讲《地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a、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高中地理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019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背诵

2019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背诵

2019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背诵必修11.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1) 坡度判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 地形判断平原:海拔200_m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丘陵:海拔500_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_m,等高线稀疏较和缓;山地:海拔500_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_m,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2. 经纬网图(1) 经纬网图中:经线长=纬度差×111_km(2) 纬线长=经度差×111×cosα(km)(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3) 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

3. 地理信息技术上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①,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④,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②和③。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2) 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原理:日地距离适中);(3)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原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4) 有液态水。

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扰动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 两极出现“极光”;(4) 与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5) 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6. 地球自转运动(1) 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

日常生活中的一天是以太阳为参照点的,运动一周时间为24小时,及1太阳日。

(2)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极点为0。

赤道地区线速度:1_670_km/小时,计算:V任意纬度=V赤道×cos当地纬度(受海拔因素影响)。

2019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还能够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必考科目,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因此,熟悉高考地理的必考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自然地理要点1.陆地的形成与演变地球上的陆地主要由地质板块的构成。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由若干个构造较活跃的板块组成。

板块由两类地壳大块——板块壳和大洋壳组成。

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使得板块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理现象。

2.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大范围地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特征。

而气象则是短时间、小范围内的天气变化。

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河流与湖泊河流是地球上的主要水系之一,担负着水资源的供应和地理环境的调节作用。

湖泊则是由河流水流所形成的地下或地表的积水体。

掌握河流与湖泊的地理特点,有助于理解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4.地球的居民与环境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家园,因此地球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地理角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的互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人文地理要点1.农业与农田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经济活动,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掌握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田布局、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对于理解农业区划和粮食生产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与工业区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掌握工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对于理解经济发展格局和支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进程,对于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旅游与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持和培育的产业之一,对于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技能与方法地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地理技能和方法,提高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2019高考地理必识记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识记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识记知识点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⑹七大洲地形特色: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④对植被的破坏(7)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8)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9)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10)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019高考地理最全知识总结

2019高考地理最全知识总结

2019高考地理最全知识总结2019高考地理最全知识总结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神州5号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高考地理必背口诀包括所有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口诀包括所有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必背口诀包括所有知识点2019高考地理必背口诀包括所有知识点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我国之最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我国七大古都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中国地形区特点: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完整word版)2019高考必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精品教育.doc(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2019高考必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精品教育.doc(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考必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了一些地理课本中经常会考到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哦。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 的西面)9.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 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 1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

2019年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

2019年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2019年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发出高能带电粒子影响地球气候、灾害(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

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

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答题技巧2019年高考一步步临近,考生们对于地理是否还有所不熟,今天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考生们带来的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答题技巧,希望给大家以帮助。

1. 洪涝小专题: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2. 干旱小专题: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东西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º和60º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

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

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

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

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

(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

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

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复习指导]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

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

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复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时,主要应明确两点:(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要明确两点:(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2)地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即每小时自转15°,但线速度不同。

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了南北纬60°的地方约减小到只有赤道的一半,到了南北两极自转线速度减小为零;(3)太阳日和恒星日,主要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这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日公转造成,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时间。

2、区时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

计算方法如下:(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

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

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黄赤交角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5、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太阳位于头顶时太阳高度为90°,而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太阳高度为0°。

就全球而言,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从这里开始向两侧降低;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公式计算,如果出现负值说明在地平线以下(此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6、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列表如下: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二、大气的热状况1、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②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气温的时空分布(1)气温的时间分布①气温的日变化②气温的年变化(2)气温的水平分布①一般情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

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④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三、大气的运动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①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③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