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历史知识点背诵初中
历史知识点背诵初中一、中国古代史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 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性青铜器如司母戊鼎。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4. 春秋战国(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5.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6. 汉朝西汉: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7.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短暂统一。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8. 隋朝(581 年 618 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9. 唐朝(618 年 907 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完善。
10. 宋朝北宋:赵匡胤建立,加强中央集权。
南宋:偏安江南。
11. 元朝(1271 年 1368 年)忽必烈建立,实行行省制度。
12. 明朝(1368 年 1644 年)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下西洋。
13. 清朝(1636 年 1912 年)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1840 年 1842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 10 年)火烧圆明园。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 年 14 年)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 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1.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中的远古统治者,这个时期的历史主要以神话和传说为主。
2.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文明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朝代之一3.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秦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端。
5.汉朝:涵盖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期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6.三国时期:涵盖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7.隋朝:始于581年,由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朝代之一,对唐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8.唐朝:始于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时期科技、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9.宋朝:涵盖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北宋时期国力较强,南宋时期面临外敌入侵。
10.元朝:始于1206年,由成吉思汗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外族建立的朝代,统治者是蒙古族的元世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1.明朝:始于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开展了世界性的航海探险。
12.清朝:始于1644年,由满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但后期国力衰弱,社会出现了严重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古代史告一段落。
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代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2夏商周的交替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8.商灭亡标志: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1.3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10.知道商人的含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3.牛耕的意义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8.私田出现:原因,影响【影响: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9.春秋时的改革: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目的: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承认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10.战国改革:背景,史实,目的,作用【史实: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11.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1.7春秋战国文化1.文化繁荣:原因,表现,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主张,地位,贡献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4.墨,儒,道,法: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5.《诗经》: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6.屈原: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7.《离骚》:内容,风格【内容: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8.散文: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9.艺术成就:熟读10.科技成就:天文,物理,医学2.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的条件: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2.统一的过程: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5.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政体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含义,内容,评价【内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10.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11.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2.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承秦制2.刺史制: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制并存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a b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7.察举制: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后果: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8.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2)汉武帝时: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3)汉元帝时:关系,作用4)东汉初: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5)东汉前期:关系,意义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意义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7.汉朝与西南夷: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8.汉朝与百越: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交往方式: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2) 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中国战争连绵不断】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4.与日本的交往:1)人员往来: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2)贸易往来:中国输出较多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7.丝绸之路: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8.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含义,路线,意义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10.与大秦交往: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2.7秦汉文化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2.天文历法成就:1)太初历:时间地位2)太阳黑子:时间地位3)张衡两个成就:时间地位3.数学成就:九章:地位,时间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时间,地位5.造纸术: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6.哲学思想成就: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7.董仲舒的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作用: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8.王充唯物思想:背景: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著作:天人三策主张: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9.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10.道教: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11.汉代史学成就:《史记》《汉书》西汉《史记》:作者,地位,内容,意义东汉时的《汉书》:作者,地位,内容12秦汉时文学成果:赋和乐府诗:特点,代表作品13秦汉时雕塑: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其他主要作品有: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14.绘画: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15.秦汉乐舞:知道: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知道: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规律性的】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均田制:原因: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目的:增加税收内容:51页最下面注释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推行时间: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作用: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魏晋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融合2.魏晋经济特点:3.江南农业开发: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北方农业恢复原因: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农具,技术,水利,边疆,5.魏晋纺织业成就: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6.魏晋冶炼成就: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7.开采业成就: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8.制瓷技术:南青北白9.造纸术进步:质量,产量,地位10.商业发展:【北魏】以后有恢复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文化特点:2.数学成就: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朝代,作者,内容,地位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作者,内容,地位5.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6.佛教:1)发展历程: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2)佛教盛行的原因: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4)反佛: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5)灭佛: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神灭论》:内容,意义8.魏晋时文学:特点9.东汉建安文学:人物,特色,作品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作品12.南北朝民歌:南北方特点及作品13.魏晋书法: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的朝代,贡献14.魏晋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作品15.魏晋石窟: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16.魏晋音乐特点: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17.魏晋舞蹈特点:民族融合色彩18. 59页问答题: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有: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关系: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1. 夏朝(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中的建立者是大禹,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青铜器文化达到高峰,有成熟的甲骨文。
- 末代君主帝辛(商纣王)的暴政导致周朝的兴起。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 实行分封制,诸侯国逐渐强大,导致中央权力衰弱。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修筑长城。
2.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间由新朝短暂中断。
-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
-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北伐等。
2. 两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时期出现了“八王之乱”。
3.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分裂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1.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重新统一中国。
- 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峰。
- 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
五、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2年)1.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面临辽、金、西夏的威胁。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整理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约2100年至公元前221年)1.人类原始社会: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在这一阶段,人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居住地和农业经济,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2.夏朝: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个朝代,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农业生产逐渐发展,社会逐渐出现等级制度。
3.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际记载的朝代,奴隶制逐渐形成,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
4.西周:周朝的前期,中原地区的统一,封建制度初步确立。
5.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各国割据,诸侯争霸,思想也开始多样化。
二、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1.秦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文字、尺度和度量衡。
2.西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设立郡国制,推行科举制度,开创了前期正史的编纂。
3.东汉: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败,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割据明显。
4.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建立了三个独立的政权,经济开始衰退。
5.隋朝:统一了中国,推行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但统治时间较短。
三、封建社会与帝国时期(公元618年至公元1840年)1.唐朝:统一中国的中央集权王朝,经济、文化达到顶峰,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2.宋朝: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北朝时期的统一,科举制度开始完善,宋代科技、商业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3.元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实行蒙古族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逐渐衰败,同时由于蒙古族的统治,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流。
4.明朝: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兴盛,农业生产逐渐完善,科技进步显著,但朝政腐败导致朝代的衰落。
5.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满族的政治制度,与外界保持相对封闭,国内经济衰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末路。
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的一个简要整理,其中涉及了重要的时期、朝代以及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原始社会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产生地在非洲;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云南元谋而得名,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和吃熟食,为人类大脑的发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标志着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天然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处于黄河流域。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靠采集、狩猎、捕鱼维生,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会佩戴装饰品,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的观念,会人工取火的方法,过着氏族组织的生活(血缘关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处于黄河流域。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开始有了农耕生活。
6、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荠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骨制的箭头、鱼钩、鱼叉狩猎或捕鱼,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等。
7、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并制造出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半坡人)、和水稻(河姆渡人)的国家之一。
8、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由于原始农耕的出现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炎热潮湿)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风沙大)住半穴居式房子。
9、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在山东大汶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10、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一、中华文明的兴起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是;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古人是。
使用石器。
2、原始农耕人类:最早种植水稻的是,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的是3、中华文明的勃兴:华夏之祖是,其中人文初祖是;二、中国古代经济1、生产工具(生产力进步的标志:石器—青铜器—铁器)时期铁器出现并逐渐推广。
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唐朝出现的农耕工具是,灌溉工具是。
2、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半坡人种植,河姆渡人种植。
唐朝时,农耕技术发展,南方水稻广泛运用栽培,蔬菜品种多从引入,饮之风盛行。
宋朝,引进越南,水稻居首位,棉花扩长江。
3、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管仲改革(齐发展生产)——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唐朝(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元(忽必烈禁止圈占农田,重视农业发展;治理黄河)4、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苏湖熟,天下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②③1、纺织业:唐朝丝织业技术高超——北宋蜀丝冠天下,御用自江浙;南宋棉纺扩东南。
2、制瓷业:人开始烧制“彩陶”——唐朝的是世界工艺的精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北宋是瓷都,南宋江南是重心,代表浙江窑的瓷。
——明朝青花瓷3、造船业:宋代造船居首位,广、泉均发达。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反映高超的技术。
4、手工业著作:朝末,(作者)的《》,总结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商业大都市:唐朝大都市长安,市坊分明,市为区。
——北宋东京(开封)与南宋临安(杭州),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出现专门娱乐表演的场所“”。
《》反映了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
——元朝大都市,《》描述了该都市的繁荣。
2、货币:秦统一中国,使用。
——汉武帝时,统一使用。
——北宋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的朝。
整理总结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要点
整理总结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要点中国古代史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整理总结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要点,帮助您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的核心内容。
一、夏、商、周:三皇五帝时期到封建社会的过渡1. 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中的共和国时期,包括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等五位传说中的统治者。
2. 夏朝:中国历史上首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由禹建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3.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存在的王朝,主要是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经济形式,并建立了完整的国家政权。
4.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立了封建制度,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二、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1. 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各诸侯国开始割据,形成了多个小国争霸的局面。
2.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趋势更加明显,七雄争霸,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相继兴起。
3. 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理论为后世影响深远。
三、秦汉之际:统一和繁荣的时代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2. 汉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和最繁荣的封建王朝。
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丝绸之路开辟。
四、魏晋南北朝:王朝更迭和民族大迁徙1. 魏晋时期: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
后来曹魏取代了蜀汉,形成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时期。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和民族大迁徙的时期,南方有宋、齐、梁、陈等国,北方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国。
五、唐宋元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和走向衰落1. 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外交交往广泛。
2.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宋时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但也频繁遭受外族侵略。
3. 元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统治者是外族,但也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所贡献。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等。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2. 夏商西周。
-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两者互为表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 政治: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如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影响: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教育思想等)、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等)、荀子(“礼法并施”等)。
-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思想等)、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等)。
-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等)。
-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
二、秦汉时期。
1. 秦朝。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政治:实行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等。
2. 汉朝。
- 西汉:-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出现。
- 汉武帝时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整理学历史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史知识总结一、古代的对外贸易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
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至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
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
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
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二、古代交通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通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
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汉初实行休养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特征???表现???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按血缘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虽显着的政府特点: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徭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66.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常识知识点
历史常识知识点历史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你们记得多少历史常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的相关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历史常识复习要点整理一、中国史知识点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远古时代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华夏族的形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由汤建立,盘庚迁殷;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二、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三国鼎立与两晋的兴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动荡,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同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唐朝继承并发展隋朝制度,开创盛世局面。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同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古代文化与制度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等的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只是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知识点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同学们更是要总结,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的兴亡3、如何正确计算周年和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间隔周年=现在的时间减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两个历史事件的间隔:(1)两个历史事件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则用大数减去小数即可;如计算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和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两个时间的间隔,则是221-207=14(年)。
(2)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处于公元前,另一个处于公元后,则需要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年。
如计算公元841年到1949年之间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方法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
(三)大变革时代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②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2)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1.三皇五帝:传说中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分别是伏羲、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由禹所建立,迄于公元前17世纪。
3.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书记载的王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以商纣王的暴虐著称。
4.周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建都镐京,东周建都洛邑。
5.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间段。
6.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修筑万里长城。
7.汉朝: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汉武帝时期达到疆域最大。
8.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的统治时期。
9.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由杨坚所建立,统一北方,恢复大都城建设,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10.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和强盛的时期,统治者以李姓为主,推动了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11.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首都开封,南宋首都临安。
12.元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所建立的蒙古帝国辖下的王朝,统治统一了中国,首都大都(现今北京)。
13.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由朱洪武所建,开国皇帝朱元璋,推行文治主义,实行科举制度。
14.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5.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之间的中英战争,以中国对英国非法贩卖鸦片进行抵制为由,引爆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其中还有很多王朝的兴衰、名人的事迹、文化艺术的发展等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年之久,历史知识之多,这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难点,那么,把历史知识分为古代历史学习会怎么样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春秋战国:初现雏形秦:确立形成汉唐宋元:加强完善明清:空前强化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3.秦国商鞅变法社会转型,质跃4.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汉化5.北宋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中期,调整6.秦始皇统一,建制,功过7.唐太宗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8.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 元:中书省、宣政院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臵刺史东汉:州郡县隋:州县唐:道州县、藩镇割据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明清:废行省设三司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⑶秦始皇与唐太宗的比较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蒙古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打击分裂势力;重新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尊重喇嘛教,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②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组织雅克萨之战,与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二1.经济内容⑴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基本特点⑵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发展特征⑶商业:发展概貌,发展特点⑷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⑸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2.朝代及其经济发展特征夏商周:走在世界前列春秋战国:小农经济产生并开始发展秦汉:小农经济初步发展,开辟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北方经济历经破坏和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隋唐:农耕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元:商品经济显著发展,城市繁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农耕经济达到顶峰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铁犁牛耕→耒耜耕作→刀耕火种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家庭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⑵生产技术:精耕细作(犁耕技术,耕作方法,水利灌溉)⑶所有制结构: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⑷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⑸世界地位:自成体系,长期领先5.中国古代手工业⑴经营形态商周时期,与土地国有相适应,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第一部分先秦【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
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
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B大国争霸。
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
C分封制瓦解。
D 民族融合。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
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
(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
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
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
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
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
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
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
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
B“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C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
D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5.思想文化上:①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贡献。
②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③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⑤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中。
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上:由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等因素的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3、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更加发展壮大起来。
4、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第四部分隋唐【阶段特征】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基本特征)这一时期的特点有:政治上:A 基本特征: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B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统治政策得到调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
C 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用三省六部制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在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上:没有很好地解决,如:安史之乱等。
D 选官制度有了大的进步: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经济上:A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
出现盛世的局面,形成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盛世。
B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唐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为解决财政困难,唐实行两税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但也未能使经济复苏。
4、民族关系:A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B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对外关系:A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B唐朝对亚欧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来文化对唐朝的影响也很明显。
6、文化上: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第五部分辽宋夏金元【阶段特征】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
五代、辽、宋、夏、金、元历史的基本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和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③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
④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
⑤汉族先进的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拓展,纷纷为各少数民族所吸取,加速了边疆各族的进步步伐。
⑥出现了一国两制的政治范例。
(即蕃汉分治)(2)经济上:①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③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②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新的民族形成。
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得到巩固和发展。
(新特点:新的民族的形成和汉族的外迁)。
(4)对外关系:①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②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由陆到海,由南到北。
(5)科技文化:①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②科技成就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指三大发明的外传)。
③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④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对祖国文化繁荣胜出了重大贡献。
⑤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火药、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学作品反映了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六部分明清【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基本特征)1、内容概述明清阶段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外交往上都体现出衰落的特征,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进一步巩固。
2、阶段特征(1)、政治上:其突出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高三司。
清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B 明清统治者均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维护统治,加强君主权威。
明朝设厂卫机构严格监视和控制官员和百姓;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压制反清思想。
农民战争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新水平。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①明清初期,都为恢复发展生产,调整统治措施,以缓和矛盾,稳定小农。
(奖励垦荒,更名田;固定丁税;摊丁入亩)②封建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而发展缓慢;(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可以反映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衰落)封建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
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3)、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国越来越脱离世界;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①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拉大;②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编大型图书成就突出,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⑤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⑥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教育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5)、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地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如:尊重民族宗教信仰)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拓展了疆域。
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③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