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调节ph值加药量计算
水处理中次氯酸钠、PAC、碳源工作原理及加药量计算
![水处理中次氯酸钠、PAC、碳源工作原理及加药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8c33e3d6f1aff00bfd51eb2.png)
水处理中次氯酸钠、PAC、碳源工作原理及加药量计算1、次氯酸钠消毒原理及加药量计算:次氯酸钠消毒杀菌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它的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
根据化学测定,次氯酸钠的水解会受pH值的影响,当pH超过9.5时就会不利于次氯酸的生成,而对于ppm级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水里几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其效率高于99.99%。
其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NaClO + H₂O = HClO + NaOHHClO → HCl + [O]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R-NH-R + HClO → R2NCl+ H₂O (细菌蛋白质)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次氯酸产生出的氯离子还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丧失活性而死亡。
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污水处理中一般次氯酸钠的投加量为2mg/l-6mg/l,本方案按3.5mg/l的投加量计算,日处理量为40000m³/d的市政污水,每天需投加次氯酸钠为40000m³/d*3.5mg/l=140l/d,20%浓度的次氯酸钠每天投加量为700l,调试期一个月时,20%浓度的次氯酸钠投加量为700l/d*1.1kg/l*30d=23.1t。
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
![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d853d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c.png)
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水处理加药计算是指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确定水处理中所需的药剂加药量。
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化学成分,常常需要添加适量的药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
1. 吸附剂加药计算公式吸附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颜色、异味和有机物等杂质。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C2) × Q / M其中,Dosage为吸附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进水中某种有机物(颜色、异味等)的初始浓度(单位为mg/L);C2为出水中该有机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M为吸附剂的质量(单位为克/千克水)。
2. 氧化剂加药计算公式氧化剂主要用于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去除有机污染物。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Q / A其中,Dosage为氧化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A为氧化剂的有效氧浓度(单位为克/千克水)。
3. 絮凝剂加药计算公式絮凝剂主要用于悬浮物的团聚,从而加速悬浮物的沉降和过滤,使水变得清澈。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C2) × Q × f / M其中,Dosage为絮凝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水中悬浮物的初始浓度(单位为mg/L);C2为出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f为絮凝剂的药剂浓度(单位为g/L);M为絮凝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单位为克/千克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水处理加药计算。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考虑水质的变化、设备的特点以及不同药剂的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加药量。
总之,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是根据水质的特点、需要去除的污染物以及药剂的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酸碱中和计算方式
![酸碱中和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b01a8c955270722192ef7e6.png)
碱性废水加盐酸调PH值,原水PH值是A,出水PH值是B,当B>7时,需要添加的盐酸量为:V×(10A-14-10B-14)×36.5kg/h,当B<7时,需要添加的盐酸量为:V×(10B-14+10-A) ×36.5kg/h V:废水的流速m3/h;例如进水流速为45m3/h,PH为11,出水为8,PH用31%的盐酸来调节,则需要盐酸量为:45×(10-3-10-6)×36.5÷31%=5.3kg/h 进水流速为45m3/h,PH为8,出水为6.5,PH用10%的盐酸来调节,则需要盐酸量为:45×(10-6+10-6.5)×36.5÷10%=1.64kg/h两溶液等积混合求溶液pH的0.3规则的内容可叙述如下:两种强酸溶液,或两种强碱溶液,或一种强酸溶液与一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为14时,混合液pH=7;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小于13时,混合液的pH值为原pH 值小的加上0.3;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大于15时,混合液的pH值为原pH 值大的减去0.3。
若用pHA、pHB、pHC分别表示两种溶液及混合液的pH值,且pHA<pHB,当pHA+pHB=14时,pHC=7;当pHA+pHB<13时,则pHC=pHA+0.3;当pHA+pHB>15时,则pHC=pHB-0.3。
0.3规则的意义是弱者仅对强者起一个稀释作用,或者说,弱者是强者的陪衬。
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加一倍,溶液的[H+]或[OH-]除2,0.3实际上是lg2的值。
因此,pH=2的盐酸与pH=6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或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以及用水稀释一倍,其结果都一样,pH值都是2.3。
0.3规则是一个近似规则。
因为两种强酸或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时,若pH值相差1,混合液的pH值应是±0.26;强酸、强碱混合,pH值与pOH值相差1(即pH值之合为13或15),应是±0.35;若以上相差值小于1,误差就更大。
水处理阻垢剂、杀菌剂、还原剂、pH加药量如何计算
![水处理阻垢剂、杀菌剂、还原剂、pH加药量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9bc478acc175527072208d7.png)
水处理阻垢剂、杀菌剂、还原剂、pH加药量如何计算因用水条件与制水流程差异,以下描述的水处理阻垢剂、杀菌剂、还原剂、pH加药量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加药量应以产水水质稳定为准。
一、阻垢剂的加药量脱盐水处理系统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水率按75%计算,在20-50℃条件下,该水质有较强的结垢倾向,这说明必须加入适量的膜用分散剂,以保证反渗透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膜的使用周期。
二级反渗透进水为一级反渗透产水,硬度碱度低不需加入阻垢剂。
经过反渗透专用软件计算得知:水质在75%的回收率下的建议投加药量为:3ppm(以进水计),每天加药量=药剂浓度×进水量×24h≈8.64公斤(进水量按120m3/h计)二、PH调节调节pH系统采用X015型隔膜泵和120L水箱,在水箱中配制浓度为0.1%~0.5%的Na0H溶液,通过隔膜泵进行药物的投加。
根据产水pH值以及产水电导率调节加碱量使产水的值达到适中值,根据实际二级产水电导率来确定投加浓度。
隔膜泵与二级反渗透同步运行。
调节加碱量的一般原则1、当电导率急剧上升,则说明加碱量大。
2、当电导率较稳定但较高,则说明加碱量太小。
3、当加碱量太小再增大加碱量时,电导率急剧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又马上上升,则加碱量增加太大。
4、碱隔膜泵刻度调至最大还无法达到加碱量,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小。
5、碱泵刻度在20以下且调节的灵敏度太高,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高。
三、杀菌剂的加药量1、由于原水为市政自来水,系统中的细菌较少,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尤其是在夏季,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所以应投加一定量的杀菌剂,以控制细菌的生长,保护反渗透膜不受微生物的侵害,该药剂连续投加至系统预处理中,维持进水中余氯量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因此药剂投加量应以系统实际所受生物污染程度来定,建议投加量为2ppm (以进水计)。
2、脱盐水处理系统每天加药=药剂浓度×进水量×24h≈5.76公斤(进水量按120m3/h计)四、还原剂的加药量1、为了避免氧化型杀菌剂进入反渗透膜将膜元件氧化,在反渗透系统前设置还原剂加药系统。
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装置计量计算方法【最新版】
![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装置计量计算方法【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b9e9bb76c66137ee0619fb.png)
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装置计量计算方法一、阻垢剂的加药量脱盐水处理系统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水率按75%计算,在20-50℃条件下,该水质有较强的结垢倾向,这说明必须加入适量的膜用分散剂,以保证反渗透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膜的使用周期。
二级反渗透进水为一级反渗透产水,硬度碱度低不需加入阻垢剂。
经过反渗透专用软件计算得知:水质在75%的回收率下的建议投加药量为:3ppm(以进水计),每天加药量=药剂浓度×进水量×24h≈8.64公斤(进水量按120m3/h计)二、PH调节调节pH系统采用X015型隔膜泵和120L水箱,在水箱中配制浓度为0.1%~0.5%的Na0H溶液,通过隔膜泵进行药物的投加。
根据产水pH值以及产水电导率调节加碱量使产水的值达到适中值,根据实际二级产水电导率来确定投加浓度。
隔膜泵与二级反渗透同步运行。
调节加碱量的一般原则:1.当电导率急剧上升,则说明加碱量大。
2.当电导率较稳定但较高,则说明加碱量太小。
3.当加碱量太小再增大加碱量时,电导率急剧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又马上上升,则加碱量增加太大。
4.碱隔膜泵刻度调至最大还无法达到加碱量,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小。
5.碱泵刻度在20以下且调节的灵敏度太高,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高。
三、杀菌剂的投加1、由于原水为市政自来水,系统中的细菌较少,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尤其是在夏季,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所以应投加一定量的杀菌剂,以控制细菌的生长,保护反渗透膜不受微生物的侵害,该药剂连续投加至系统预处理中,维持进水中余氯量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因此药剂投加量应以系统实际所受生物污染程度来定,建议投加量为2ppm (以进水计)。
2、脱盐水处理系统每天加药=药剂浓度×进水量×24h≈5.76公斤(进水量按120m3/h计)。
四、还原剂的投加1、为了避免氧化型杀菌剂进入反渗透膜将膜元件氧化,在反渗透系统前设置还原剂加药系统。
加药计算方式
![加药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849adc26fff705cc170ab6.png)
各种加药计算1. 浓联氨的需用量的计算:N2H4= c*d*v*1000/w (kg)式中:c——欲配溶液的百分比浓度d——所配制溶液的比重(稀联氨溶液可取1.0g/m3)v——所配稀联氨溶液体积m3w——浓联氨的百分比浓度(一般为40%)2.一般是程序控制,连续加入.1.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的计算(1) 空锅上水时给水所需加碱量X1=(YD-JD +JD+ JDGMV式中:X1 一一空锅上水时, 需加NaOH 或Na2C03 的量,g;YD 一一给水总硬度,mmol/L;JD 一一给水总碱度,mmol/L;JDG 一一锅水需维持的碱度,mmol/L;V 一一锅炉水容量,m3;M 一一碱性药剂摩尔质量; 用NaOH 为40 g/mol, 用Na2C03 为53g/mol 。
(2) 锅炉运行时给水所需加碱量1) 对于非碱性水可按下式计算X2=(YD-JD +JDGP)M式中:X2 一一每吨给水中需加NaOH 或Na2C03 的量,g/t;PL 一锅炉排污率,10-2;其余符号同上式。
如果NaOH 和NazC03 同时使用时, 则在上述各公式中应分别乘以其各自所占的质量分数, 如NaOH 的用量占总碱量的η×10-2, 则Na2C03 占(1-η)×10-2 , 两者的比例应根据给水水质而定。
一般对于高硬度水、碳酸盐硬度高或续硬度高的水质宜多用NaOH, 而对于以非碳酸盐硬度为主的水质, 应以Na2C03 为主, 少加或不加NaOH 。
2) 对于碱性水, 也可按上式计算, 但如果当JDG 以标准允许的最高值代入后, 计算结果出现负值, 则说明原水钠钾碱度较高, 将会引起锅水碱度超标, 宜采用偏酸性药剂, 如Na2HP04 、NaHJ04 等。
2. 磷酸三纳(Na3P04 ·12H20) 用量计算磷酸三纳在锅内处理软水剂中, 一般用来作水渣调解剂和消除残余硬度用。
当单独采用锅内水处理时, 加药量是按经验用量计算。
加药水处理方法华安
![加药水处理方法华安](https://img.taocdn.com/s3/m/98ca5da7b0717fd5360cdc3e.png)
注汽锅炉给水加药除氧除硬方法为提高中心注汽管理水平,保障锅炉供水硬度、含氧合格,对加药除氧除硬作出如下说明,注汽队参照本方法执行。
计算前提:中心在用注汽锅炉目前状况⑴药泵排液量16.5×行程ml/min(辽宁抚顺锅炉,满行程100);⑵设水处理装置供水量为xt/h;(泵排液量注意用加药罐液面下降距离计算校正)一、除氧:针对中心实际情况,以常用的两种除氧剂分别作出使用方法说明。
:1、复合除氧剂除氧选用高压注汽锅炉用,除氧器除氧后,残氧量远低于1mg/l,在含氧低于或等于1mg/l 的情况下,加药量需40mg/L,假定注汽锅炉流量Xt/h,日需复合除氧剂0.96XKg(不同种类、浓度的除氧剂,加药量按使用说明另行计算)。
操作内容:(1)配制复合除氧剂药剂。
配制方法是每10L水中加300g,可配成浓度30g/l的溶液。
(2)水处理设备加药操作。
复合除氧剂加入量:加30g/l的复合除氧剂,药泵排量调至22.2xml/min;2、选用Na2SO3药剂除氧(1)除氧器短时未投运时,选用Na2SO3药剂除氧(Na2SO3纯度97%)配制Na2SO3药剂。
配制方法是每10L水中加1031gNa2SO3(Na2SO3纯度97%),配成100g/l浓度的溶液。
水中含氧为ymg/l时,药泵排量调至1.3xyml/min水温10-20℃时,水中含氧约为10mg/l,药泵排量调至,13xml/min;水温20℃以上时,水中含氧约8mg/l, 20℃以上时药泵排量调至10.4xml/min;水温10℃以下时,水中含氧约为13mg/l, 10℃及以下时药泵排量调至16.9xml/min;(2)除氧器投运时配制Na2SO3药剂。
配制方法是每50L水中加103gNa2SO3时(Na2SO3纯度97%),配成2g/l浓度的溶液;水中含氧为ymg/l时,药泵排量调至65xyml/min具体分档:水中含氧为1-0.2mg/l时,药泵排量调至65xml/min水中含氧为0.2-0.1mg/l时,药泵排量调至13xml/min水中含氧为0.1-0.03mg/l时,药泵排量调至6.5xml/min水中含氧为0.05mg/l以下时,可不加药除氧。
污水pH值调节药剂计算公式
![污水pH值调节药剂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3dc6c06bec0975f465e2d0.png)
10.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OH】 【O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pH 0.0000 g/l 由
偏碱加酸
pH(原始) pH(要求) H2SO4 【H】 【OH】 浓度 加药量
以 H2SO 4控 制pH 值 (硫 酸) 参数
7.00
7.00
98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5.00% 0.0001 g/l
Hale Waihona Puke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pH 0.00004 g/l 由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pH(原始) pH(要求)
CaOH 【H】 【OH】 浓度 加药量
7.00 7.00
74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10.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OH】 【0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混凝处理中最佳投药量和PH的实验设计
![混凝处理中最佳投药量和PH的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404f5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a.png)
混凝处理中最佳投药量和PH的确定实验设计混凝处理是水处理的基础处理工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和水处理中.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故可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本实验主要确定混凝剂投加量和水的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会求得某水样最佳混凝条件pH值、投药量的基本方法.2、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及混凝沉淀效果.3、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法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的胶体颗粒.胶粒之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使胶粒靠自然沉淀不能除去.混凝过程包括胶体的脱稳和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用沉淀、气浮或过滤法去除.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阳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Zeta电位,或者是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而吸附胶体,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者是由于胶体被围在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该过程称为凝聚.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和废水快速混合均匀,一般在几秒钟或一分钟内完成,该阶段只能产生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要求搅拌强度随矾花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以免结大的矾花被打碎而影响混凝的效果,反应时间约15~30min,该阶段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1、搅拌器;2、浊度仪;3.、酸度计;4、1000mL和200mL烧杯、移液管、温度计、100mL注射器、1000mL量筒若干个;5、混凝剂如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NaOH、盐酸等.四、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两部分.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实验所需药品及浓度如下:1、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浓度10g/L2、三氯化铁FeCl3·6H2O,浓度10g/L3、聚合氯化铝A12OHmC16-m,浓度10g/L4、化学纯盐酸HCI,浓度1mol/L5、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浓度1mol/L(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2、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100r/min或50r/min烧杯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或1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3、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实验搅拌机平台上.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3作为2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依次增加1/3倍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加入3-6号烧杯中.5、启动搅拌机,转速约300~500r/min,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中,快速搅拌半分钟、中速搅拌5分钟左右,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5~10分钟、转速约50~80r/min.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6、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止沉淀5~15分钟,用10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二)最佳pH值实验步骤1、取6个1000mL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3、调整原水pH值,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将原水pH值分别调整为4、5、6、7、8、9.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随后从各烧杯中分别取出50mL水样放入锥形瓶,用pH仪测定各水样pH值记入表2-2中.测定后将水样倒回烧杯.4、启动搅拌机,转速约300~500r/min,把最佳投药量的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中,快速搅拌半分钟、中速搅拌5分钟左右,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5~10分钟、转速约50~80r/min.5、关闭搅拌机,静置5~15分钟,用10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两次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三次求平均值,记入表2-2中.五、实验数据整理原水温度:原水浊度:原水PH:混凝剂:混凝剂浓度:最小混凝剂量mL:表1最佳混凝剂投加量表2最佳pH投药量:ml六、思考题1、混凝对水力条件有何要求2、简述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3、为什么最大加药量时,混凝效果并不是最好,过量的混凝剂可以使混凝效果更好吗。
调节ph值加药量计算
![调节ph值加药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43268b7dd3383c4bb4cd26f.png)
PH(原始) PH(要求) CaOH 【H 】 【OH】 浓度 加药量 【OH】 【0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0.0000 g/l PH由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以Ca(OH)2控制PH值 参数 7.00 7.00 74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0% 0.0000 g/l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0.00004 g/l PH由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7.00 /mol mol/l mol/l PH= g/l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g/mol mol/l mol/l PH= g/l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5.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以H2SO4控制PH值 PH(原始) PH(要求) H2SO4 【H 】 【OH】 浓度 加药量 【H 】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参数 7.00 7.00 98 1.00E-07 1.00E-07 5.00% 0.0001 PH(原始) PH(要求) NaOH 【H 】 【OH】 浓度 加药量 【OH】 【O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参数 7.00 7.00 40 1.00E-07 1.00E-07 10.00% 0.0000
污水pH值调节药剂计算公式
![污水pH值调节药剂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3a1b75225c52cc58ad6be12.png)
以Ca(OH)2控制pH值(氢氧化钙)
参数
7.00
7.00
74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0%
0.0000 g/l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0.00004 g/l pH由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OH】 【0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0.00004 g/l pH由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偏碱加酸
pH(原始) pH(要求) H2SO4 【H】 【OH】 浓度 加药量
以H2SO4控制pH值(硫酸) 参数
7.00
7.00
98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5.00% 0.0001 g/l
偏酸加碱
pH(原始) pH(要求) NaOH 【H】 【OH】 浓度 加药量
以NaOH控制pH值(氢氧化钠) 参数
7.00
7.00
40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0% 0.0000 g/l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完整版)循环水pH调节和加酸量问题
![(完整版)循环水pH调节和加酸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4b1829f524ccbff12184e7.png)
关于循环水pH调节和加酸量问题加酸调pH是帮助循环水有效阻垢的辅助措施,当补充水为高硬、高碱水系(如北方地下水)和要求浓缩倍数高的循环水系统、药剂阻垢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时,目前普遍采用此处理方法,以保证水质的稳定。
美国Nalco,Betz等世界知名水处理公司,过去和现在为中石化、化工部大化肥等厂提供的配方仍以加酸处理配方为主、其处理效果为各厂所认同。
贵厂加酸量可根据循环水每天碱度(CaCO3)测定值计算投加,方法有二,可任选其一。
循环冷却水调pH时加酸量的计算循环冷却水用硫酸调pH时,其硫酸加入量有两种计算方法,可以选任一种方法计算投加。
(1)根据分析室测定循环水酚酞碱度时,盐酸标准溶液的耗量计算为系统硫酸投加量:硫酸(98%)投加量=(V1C/2×100)×1000×98×(V/1000)×(100/98)=( V1CV/2)(kg)(6-2-1)式中:V1—测定酚酞碱度时,盐酸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ml;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冷却水系统容积,m3;100—测定酚酞时取样体积,mL;100/98—由100%换算为98%硫酸的系数;98-硫酸摩尔质量,g。
贵厂用30%盐酸时,则将公式盐酸(30%)投加量=(V1C/×100)×1000×36.5×(V/1000)×(100/30)=(1.22 V1CV)(kg)贵厂保有水量按400 m3计,则加首次30%盐酸量为488V1C(kg)例:系统容积V=8000 m3,测定酚酞碱度盐酸耗量V1=1.3 mL,盐酸标准溶液浓度C=0.05 mol/L,求硫酸(98%)加入量。
解:硫酸(98%)加入量(kg)=( V1CV/2)=1.3×0.05×8000/2=260答:根据该系统酚酞碱度测定值,其硫酸(98%)加入量为260 kg。
PH值调节酸碱量计算方法
![PH值调节酸碱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c757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c.png)
可以根据pH计算出液体中H+的浓度(OH-的浓度也可以得出)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出H+的物质的量(同样OH-的物质的量也可以得出)再根据你要调节到的pH时的H+浓度,就可以计算需要用酸或碱的量,前提是你要知道你用的酸或碱的浓度。例如:你测得一样品的pH为1,体积为1L。需要将其调节到pH=2时,问理论上需要1mol/L的NaO H多少毫升?计算时:pH=1,则C(H+)=0.1mol/L。体积为1L,则H+的物质的量为0. 1mol。pH=2时,C(H+)=0.01mol/L。设需要1mol/L的NaOH体积为XL,列式(0.1 mol-1mol/L*X)/(1+X)=0.01mol/L 解得,X=0.089L 即需要1mol/L的NaOH89mL。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9ef7a553c1ec5da50e270ed.png)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碳酸化合物的一级电离[ H+][HCO3]CO2 =K1推导公式为:CO2[ H+] = K1[HCO3]已知25℃时,K1=4.45×10-7,Pk = 6.35 ,可以得出pH = 6.35+Lg[HCO3] - Lg[CO2]如果pH值大于8.3,产生二级电离[HCO3][ H+] = K2[CO32-]已知25℃时,K2=4.69×10-11,Pk = 10.329 ,可以得出pH = 10.329+Lg[HCO3]- Lg[CO32-]1、原水中CO2二氧化碳的计算CO2 =注:式中pH(R) 为原水的pH值举例运算:如用户填入Raw water pH ( 原水pH值)为7.0,而HCO3(以CaCO3计)为350mg/L(以CaCO3计),那么原水中的CO2二氧化碳含量计算为:CO2 =350÷(10 7.0-6.3)=350÷100.7=69.83 mg/L(以CO2计)注:用户没有进行pH值的调整的需求,可直接根据公式计算输出结果。
如果用户调整pH 值,则需重新计算。
因为加入硫酸和盐酸后会改变HCO3、SO4、Cl 的离子含量,影响CO2含量。
所以当用户需要调整pH值,则Feed CO2含量需重新计算。
原理如下:H2SO4+2HCO3- 2CO2+2H2O+SO42-HCl+HCO3- CO2+H2O+Cl-以盐酸为例:HCl+HCO3- CO2+H2O+Cl-36.5 61 44 18 35.5每加1mg/L的盐酸(100%)产生1.205mg/L的CO2,同时减少1.37mg/L的HCO3(以CaCO3计)。
推导公式为:HCO3(以CaCO3计)[HCO3]pH=6.35+Lg R = 6.35 +Lg[CO 2]CO2= [HCO3] ×10 6.3-pH代入公式中[HCO3]-1.37 [HCL ]R =[CO 2] +1.205[HCL ]得到HCl 投加量 =2、加酸量的计算及Feed Water (膜系统进水)水质数据的修正。
加药量计算公式
![加药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5240b324028915f814dc20a.png)
锅炉加药量的确定
来源: 发布时间: 2012—12—30 13:56 1476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锅炉内加药处理是作为锅炉补给水、凝结水、生成返回水处理的补充处理。
其作用是使随给水带入锅炉内的结垢物质与所加药剂反应,生成悬浮颗粒,呈分散状态,通过加药装置加入锅炉排污排出锅内,或使其成为溶
锅炉内加药处理是作为锅炉补给水、凝结水、生成返回水处理的补充处理。
其作用是使随给水带入锅炉内的结垢物质与所加药剂反应,生成悬浮颗粒,呈分散状态,通过加药装置加入锅炉排污排出锅内,或使其成为溶解状态存在于锅水中,不会沉积在锅炉管壁上,以达到防垢的目的。
目前,我国对大型锅炉的给水与蒸汽质量指标要求十分严格,加药装置因而需要对炉水品质连续监控。
对于锅炉给水加药测控装置,已经实现了加药系统的自动化,但无自动配药设备,仍需根据汽水实验室的化验结果人工配药,这样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所加的氨、联胺均属有剧毒易挥发物质,会给操作者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环境污染.给出以下参数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一、给水加氨计算
二、加磷酸盐计算
锅炉运行时的加药量q m=(28.5Hq m-g+(PO43-)q m-p)/250ρε,
Kg/h;H——给水硬度,mmol/L;
PO43———炉水中有维持的磷酸根含量,mg/L;
ε——取0。
92~0.98;
q m—g-—锅炉给水量,t/h;。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9ef7a553c1ec5da50e270ed.png)
水的pH值调整及计算碳酸化合物的一级电离[ H+][HCO3]CO2 =K1推导公式为:CO2[ H+] = K1[HCO3]已知25℃时,K1=4.45×10-7,Pk = 6.35 ,可以得出pH = 6.35+Lg[HCO3] - Lg[CO2]如果pH值大于8.3,产生二级电离[HCO3][ H+] = K2[CO32-]已知25℃时,K2=4.69×10-11,Pk = 10.329 ,可以得出pH = 10.329+Lg[HCO3]- Lg[CO32-]1、原水中CO2二氧化碳的计算CO2 =注:式中pH(R) 为原水的pH值举例运算:如用户填入Raw water pH ( 原水pH值)为7.0,而HCO3(以CaCO3计)为350mg/L(以CaCO3计),那么原水中的CO2二氧化碳含量计算为:CO2 =350÷(10 7.0-6.3)=350÷100.7=69.83 mg/L(以CO2计)注:用户没有进行pH值的调整的需求,可直接根据公式计算输出结果。
如果用户调整pH 值,则需重新计算。
因为加入硫酸和盐酸后会改变HCO3、SO4、Cl 的离子含量,影响CO2含量。
所以当用户需要调整pH值,则Feed CO2含量需重新计算。
原理如下:H2SO4+2HCO3- 2CO2+2H2O+SO42-HCl+HCO3- CO2+H2O+Cl-以盐酸为例:HCl+HCO3- CO2+H2O+Cl-36.5 61 44 18 35.5每加1mg/L的盐酸(100%)产生1.205mg/L的CO2,同时减少1.37mg/L的HCO3(以CaCO3计)。
推导公式为:HCO3(以CaCO3计)[HCO3]pH=6.35+Lg R = 6.35 +Lg[CO 2]CO2= [HCO3] ×10 6.3-pH代入公式中[HCO3]-1.37 [HCL ]R =[CO 2] +1.205[HCL ]得到HCl 投加量 =2、加酸量的计算及Feed Water (膜系统进水)水质数据的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NaOH控制PH值
参数
7.00
7.00
40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10.00%
0.0000 g/l
需反应的离子量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5.00% 0.0000 g/l
PH(原始) PH(要求) H2SO4 【H】 【OH】 浓度 加药量
以H2SO4控制PH值
参数
7.00
7.00
98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5.00%
0.0001 g/l
PH(原始) PH(要求)
NaOH 【H】 【OH】 浓度 加药量
参数 7.00
7.00
36.5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0% 0.0000 g/l
合计加药量
PH(原始) PH(要求) CaOH 【H】 【OH】 浓度 加药量
0.0000 g/l PH由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以Ca(OH)2控制PH值
参数 7.00
7.00
74 g/mol 1.00E-07 mol/l 1.00E-07 mol/l PH= 7.00 需反应的离子量
10.00% 0.0000 g/l
【H】 【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OH】 【O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合计加药量
PH(原始) PH(要求) HCL 【H】 【OH】 浓度 加药量
0.0001 g/l PH由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以HCL控制PH值
【OH】 【0H】加入 浓度 加药量
1.00E-07 mol/l 0.00E+00 mol/l PH=
10.00% 0.0000 g/l
7.00 需加入的离子量
合计加药量 0.00004 g/l PH由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 合计加药量 0.00004 g/l PH由 7.00 到 7.00 的加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