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四则
一、仁者爱人
不要以为一谈孔子,就会是板起面孔,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孔子就是一仁厚的长者,仿佛须发皆白、面目慈祥和善的邻家老翁,每天见到你温和的打着招呼,拉着你絮絮叨叨地讲生活中琐事中的道理。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他告诉你,要找个仁人做邻居,这是理想的生活环境;如果你的邻居不仁德,你可就惨了,选择不仁的邻居是极为不智的!
你一下子就明白了仁的意义所在。
仁是孔子的思想重要组成,是他毕生的追求,“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求仁得仁,又何怨”。
但是孔子并没有为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只能借孟子的话“仁者爱人”,来做一注解。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爱之人,我们应长久的敬爱他。
孔子之所以成为仁者,我以为是出于他的家世。也就是说他有个好爹,不只有个好爹,还有个好爷爷,好太爷爷,以致有个好祖先。官二代、富二代,他是仁者二代!
孔子祖先是商代王室,周灭商,成王封微子于宋,所以史称孔子其先宋人也。
孔氏的先祖叫弗父何,是个大仁之人。怎么说呢?弗父何的父亲是宋湣公,就是说弗父何是太子,但宋湣公把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炀公,没给儿子。弗父何认为是父亲的决定,必须服从,不服从也得服从,自己不当了让叔叔当,都是自家人,谁当都一样。然而弗父何的弟弟,宋湣公的小儿子鲋祀不干了,手起刀落把叔叔炀公杀了。杀完人,鲋祀让长兄弗父何为君。可是弗父何想如果自己做了君王,按理必治鲋祀之罪,家里人又要流血。因此弗父何说什么也不肯为君,
只愿辅佐弟弟。直到孔子时,人们仍称弗父何为圣人,因其有宋而授厉公,连两次把君位让出去了。
接下来,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又是一个仁厚之人,辅佐宋国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身为公卿,节俭到日日以粥糊口。
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他曾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职位提升时,都要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再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都要靠着墙边走。
实在是老实的可以了!
到了六世祖孔父嘉,更是厚道的一塌糊涂,身为大司马只知唯君命是从,最终被权臣华父督借民意杀掉,还抢了他美丽的妻子,孔氏一支逃到了鲁国。
孔子父亲叔梁纥是个传奇人物,武力绝伦,以勇见称。做了鲁的陬邑大夫,在逼阳之战,鲁军刚进去一半,逼阳城悬门突然掉下,多亏叔梁纥大夫反应迅速,力大无穷将悬门抵住,直到鲁军完全撤退,方才放下悬门,此事震惊诸侯各国。有勇力,而能为他人忘其生死,难道这不是仁人吗?
这样的家族最终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圣人—孔子。
二、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说,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
孔子曾拜老子为师,向他学周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周礼的要求,那么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礼到底是什么呢?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的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
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饭还要多。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以不喝醉、不捣乱、不闹事为原则。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整篇乡党详细的讲了在朝中办事、祭祀、宴饮、会友、乘车,以至于行走、寝卧、落座的细节要求。这是生活,这就是礼!孔子苛刻坚守礼,甚至因妻子不能把肉割正休了她。
孔子一生致力于礼乐,把匡复周礼作为己任。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即是说: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伤人。不懂礼就会坏事!
孔子为什么如此执著于礼呢?他以为春秋乱世正起于礼崩乐坏,诸侯无视礼仪制度,僭越天子的威仪,王室没落,枭雄四起,战乱频仍,百姓生灵涂炭。孔子认为只有恢复以往的礼乐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才能重归天平。
举一例,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