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一、名词解释1.理性命题(霍曼斯)答: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
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获得该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全面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中心内容是“价值选择”。
但价值并不是行为的最佳解释,有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确定价值的情况下冒险行动。
因此,霍曼斯认为理性只是根据以往实现的或然率来决定潜在的期望价值。
这样,理性原则就只是一种可能性的估计,只有在某种规律的情况下才适用。
2.成功命题答: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
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3.刺激命题答: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刺激命题的基本意义是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某人在过去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报酬,那么,出现相同的情况时,就会使他重复出现那种活动,刺激实际上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个命题也就是在预测周围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如小偷第一次在人多拥挤时行窃成功,那么,再遇到人多的地方他就可能再次作案。
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变成某个人日后行动的准则。
4.价值命题答: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这一命题主要涉及行动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越有价值的行动,人们越会去做,否则,人们就会避免从事该活动。
社会资源的价值在每个人心中的评价是不同的。
霍曼斯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那么,他肯定会从事对自己价值较大的活动。
这里,避免惩罚也是一种价值,如犯人努力劳动是为了免受皮肉之苦。
同样,惩罚既可能是受损失的,比如罚钱,也可能是没有得到预期报酬,如追女朋友而没有成功。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性别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九章性别社会学理论一、名词解释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答: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早期理论的表现形式。
它的思想文化背景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其政治社会背景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代表人物有沃斯通克拉夫特、泰勒和米尔等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性问题。
诉诸于人的本质和理性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首要理论依据。
尽管男女有先天的生理差异,但其社会差异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化过程造成的,而不是先天生物性差异的结果。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的规范和法律,它们束缚了女性的发展。
人生来平等,男女皆有一样的理性与能力,其地位权利均应平等,应该给予妇女全部的人权。
②主张纠正女性受教育的法律和制度的不公平,以法律为武器争取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
基于此,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的修改法律的要求。
2.激进的女性主义答:激进的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中发端较早的一种思想,但到20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
它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自己创造的理论,是“完全没有父权制痕迹”的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尔斯通、吉尔曼等。
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是要结束这种压迫。
她们把父权制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认为父权制是男人统治女人的综合体系,它跨文化、跨历史、跨阶级或种族而存在。
这一理论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
因此,激进的女性主义强调两性的差异,主张女性优越论。
3.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答:性别可以划分为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
①生理性别是指按照基因和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或特指性的行为;②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方社会学的兴起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1)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旧的封建秩序被暴力革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各种经济问题频发的时期。
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取得资本主义工业和文化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
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2)各类社会学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2.社会学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社会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同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尤其是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性继续。
(1)实证社会学。
孔德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对理性,而是反对被包含在传统理性概念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证社会学并未完全超越理性哲学的传统,只不过把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和客观理性,从作为总体的传统理性中提取出来并绝对化罢了。
实证社会学试图以科学理性把握客体的确定规定性。
(2)解释社会学。
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试图通过意义阐释来解释社会行动的主观根据或主观理性。
如果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理性是传统理性哲学的片面性继续,那么把主体意愿和主观理性作为基本原则的解释社会学,是传统理性哲学的又一种片面性继续。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六章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4.法人行动者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
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
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
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
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名词解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答:《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学家曼海姆的经典代表作,奠定了曼海姆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该书中,他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做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即知识社会学,并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社会学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新见解。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本质的论述?答:曼海姆承认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归结为一定阶级对社会存在的思想反映这个基本观点,他指出,意识形态概念反映了产生于政治冲突中的一种发现,即统治集团在思想中受到利益的强烈限制,致使他们无法看到某些将会破坏他们统治的事实。
在“意识形态”这个名词中包含了这种洞见,在某些情境中,一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既对自己又对他人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状况。
(1)意识形态是一个评价性概念,特指那些同社会实际状况不一致的思想观点,是有偏见和局限性的意识形式。
(2)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的特征,这是因为:①意识形态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阶级思想意识的普遍化,这从根本上规定了它不可能不具有虚假性。
统治阶级或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党,为了达到对全社会的统治,总是把本阶级或本党派的特殊思想意识说成是普遍的,是超越条件限制的绝对性。
这是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本要害。
②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可以从时间上来考察。
意识形态作为各种思想观念,不可能正好反映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事物,或者滞后或者超前。
因此,一些意识形态落后于事物的实际发展便难以避免。
超前的意识形态称为乌托邦。
(3)虚假性的表现形式①不自觉的意识形态精神。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但是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些观念已经脱离实际。
②已经意识到意识形态的不真实性,但迫于利益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限制,又不得不掩盖它的虚假,把假话当真话说。
③为实现某种特有的目的,故意编造谎言来欺骗人民群众。
2.如何理解曼海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评述?答:曼海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评述:(1)政治意识形态的最基本问题从高度概括的层面看,曼海姆把政治意识形态蕴含的最基本问题看作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名词解释1.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答:正常现象是指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病态现象是指那些不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
迪尔凯姆认为,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
犯罪就是⼀种正常现象,因为它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
正常现象的普遍性与集体⽣活的⼀般条件有关。
他认为,只有弄清常态现象产⽣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病态现象,他对⾃杀现象的分析、对失范问题的考察,就是建⽴在这种观点上的。
2.有机整合(团结)答:有机整合是建⽴在社会分⼯和个⼈异质性基础上的⼀种社会联系⽅式。
现代发达的社会像⼀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样,其中每个⼈都按照社会分⼯执⾏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迪尔凯姆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
有机整合是迪尔凯姆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有机整合成为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和社会专业化⽽造成的两者之间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化各个⽅⾯,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
3.集体意识答:集体意识是迪尔凯姆提出来的,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意识⽽存在,但它⼜不同于个⼈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已的特性,⼜有⾃⼰的⽣存条件和发展模式,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
这⼀定义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集体意识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致,即由更⼀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
4.《劳动分⼯论》答:《劳动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发表于1893年的著作。
该书是作者的第⼀部代表作。
在书中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分⼯有正常的分⼯和变态的分⼯。
正常的分⼯产⽣了社会团结,对社会秩序发挥了正⾯的维护功能。
变态的分⼯有:速度过快的分⼯(导致个⼈⾏为缺乏法律道德约束)、不平等的分⼯(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协调的分⼯(导致社会成员⾏动不协调,劳动积极性下降)。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实证主义2.社会进化论3.场域4.自我5.生活世界6.结构二重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2.简要论述韦伯和舒茨对“行动”概念的不同看法。
3.简述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4.简要阐述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功能思想。
5.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结合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谈谈你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2.简述帕森斯行动体系理论关于AGIL分析模式的基本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当今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一理论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实证主义答:实证主义,孔德强调五个方面的含义:①实证意味着真实的;②实证意味着有用的;③实证意味着肯定的;④实证意味着精确的;⑤实证意味着相对的。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2.社会进化论答:社会进化理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
斯宾塞的进化思想与达尔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①早期思想斯宾塞认为“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斯宾塞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
他认为普遍进化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
斯宾塞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概念与方法,把人类社会的进步描述为: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
②成熟时期斯宾塞在他成熟时期的著作《社会学原理》(1896)一书中指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过程同人的社会行为的统一?答:按照米德的观点,人的心理过程和人的社会行为的统一如下:(1)米德主张把意识过程放到社会行为中去考察。
他指责行为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重视意识活动的社会基础,人们正是通过相互作用的社会行为,才使意识活动作出协调反应,实现相互沟通。
把意识过程孤立地同个人生理过程直接对应,不仅是简单的,而且实际上是错误的。
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的交往和沟通过程,而思维意识活动是人们的内在心理过程,然而,这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离的。
人们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和相互适应,同在思想意识中开展的沟通与交流没有本质的区别。
(2)米德提出在社会行为中考察人类意识活动是社会心理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这不仅超越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和其他流派的实验心理学,而且也超越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传统认识论。
①由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强调用数学的方法对感觉、知觉、注意、反应和情绪等心理过程进行实验测量,其实质是把心理过程等同于物理过程,看成与社会交往无关的客观现象。
②由笛卡儿、洛克和莱布尼茨等人阐述的传统认识论,无论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都把人的认识活动同社会活动分离开来加以研究。
传统认识论展开的认识过程,实质是从社会生活中抽取出来的个人心理活动。
当米德在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中考察心理过程时,不仅超越了传统认识论,也超越了实验心理学和行为主义。
2.为什么米德把姿势对话和主观定义作为社会现象研究?答:米德把姿势对话和主观定义作为社会现象研究的原因是:(1)姿势对话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姿势对话”。
在人际沟通中,人们总是以某种表情、姿态显示自己的意愿和观点。
这些表达着主观意愿的姿势开展沟通,就是“姿势对话”。
(2)主观定义为什么人们对对方显示的姿势都能领悟其意义呢?米德认为是“主观定义”的结果。
用来沟通心理过程的各种姿势都是预先经过限定的,也就是说,各种姿势之所以能够显示意义,是因为人们从主观出发赋予它某种意义,在交往沟通中,某种姿势的意义能够被双方或大家领会,一方面在于姿势的意义是在交往中逐渐明确的,另一方面在于许多姿势的意义最初就是一种约定,是预先形成的共识,或者说人们为某种姿势下了一个共同的主观定义。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答:“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做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
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
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
“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
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
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分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
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
2.工业革命答:工业革命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是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社会问题答: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舒茨(AIfred Schutz)答: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
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
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
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
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2.生活世界(舒茨)答:生活世界是指人们在其中生存并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的具体社会环境。
它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存在着,具有自己的历史,而且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
舒茨试图运用社会学方法来分析生活世界的结构,以揭示超验性本身的生活世界的基础。
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但它不同于日常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人们全部活动的总和,人们展开的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人与人日常交往、共处的互为主体的世界。
舒茨进一步强调生活世界“社会实在”的本质。
即对于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者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的行动得以立足的社会现实基础;而对于研究行动者社会行为的社会学家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分析社会行为所必须重视的首要的社会事实。
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以解释和说明人类行动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所开始的地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3.自然态度的悬置答:自然态度的悬置是把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悬置”起来存而不论,以便社会科学研究者更接近于生活世界本初的、最高的实在,从而理解这个由多重实在组成的日常世界的意义结构。
现象学社会学对按自然科学理想建立的传统社会学持批判态度,认为这种社会学历来忽视人们日常生活赖以建立的基质构造,轻信自然观点把社会现象视为自然事实而加以研究,其根本弊病在于它混淆了自然科学对象和社会科学对象之间的本质差异。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
第六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唯名论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2.社会唯实论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
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
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
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遍性、相似性)的抽象。
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表现。
3.形式社会学答: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
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
齐美尔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纯形式的立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提出社会学的研究,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即互动。
互动有四种类型:①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②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作为体制化结构的形式;③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自主的游戏形式;④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
4.文化社会学答:文化社会学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
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
两种区分是:①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②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实证主义2.社会进化论3.场域4.自我5.生活世界6.结构二重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2.简要论述韦伯和舒茨对“行动”概念的不同看法。
3.简述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4.简要阐述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功能思想。
5.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结合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谈谈你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2.简述帕森斯行动体系理论关于AGIL分析模式的基本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当今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一理论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实证主义答:实证主义,孔德强调五个方面的含义:①实证意味着真实的;②实证意味着有用的;③实证意味着肯定的;④实证意味着精确的;⑤实证意味着相对的。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2.社会进化论答:社会进化理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
斯宾塞的进化思想与达尔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①早期思想斯宾塞认为“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斯宾塞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
他认为普遍进化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
斯宾塞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概念与方法,把人类社会的进步描述为: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
②成熟时期斯宾塞在他成熟时期的著作《社会学原理》(1896)一书中指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方社会学的兴起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1)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旧的封建秩序被暴力革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各种经济问题频发的时期。
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取得资本主义工业和文化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
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2)各类社会学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2.社会学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社会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同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尤其是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性继续。
(1)实证社会学。
孔德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对理性,而是反对被包含在传统理性概念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证社会学并未完全超越理性哲学的传统,只不过把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和客观理性,从作为总体的传统理性中提取出来并绝对化罢了。
实证社会学试图以科学理性把握客体的确定规定性。
(2)解释社会学。
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试图通过意义阐释来解释社会行动的主观根据或主观理性。
如果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理性是传统理性哲学的片面性继续,那么把主体意愿和主观理性作为基本原则的解释社会学,是传统理性哲学的又一种片面性继续。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一、名词解释1.吉登斯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
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
他认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
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结构化理论答: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
结构指的是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3.脱域机制答:脱域机制即“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这种抽离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象征符号,一种是专家系统。
象征符号指的是一套抽象的中介系统,其典型形态之一就是货币,专家系统是指技术职能或职业性的专家评判体系。
这种制度抽离化建立了与前现代社会不同的安全与信任系统,但它是建立在人的无知基础上的,因此也带来巨大的风险,形成一系列的现代性的后果。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8.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1887年,米德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
在哈佛大学,米德结识了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一年以后,他在莱比锡师从威廉·冯特研究心理学,还结识了生理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
这期间,米德逐渐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2.学术生涯1891年,米德返回美国,在密执安大学任教。
在这里,米德结识了约翰·杜威和查理斯·库利。
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对米德有很大影响。
米德注重社会经验活动研究,注重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的意识过程分析,注重意识过程或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功能性分析,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
当然,米德在实用主义哲学方面也有许多独立创见,对后来的实用哲学也有很大影响。
3.主要著作米德的主要著作是《精神、自我和社会》,在这本著作中,米德确立了他的社会学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其他著作还有:《有关现在的哲学》、《l9世纪的思想运动》、《行动的哲学》、《米德文选》等等。
二、社会行为主义1.思想来源对米德社会学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除了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以外,还有达尔文进化论、华生行为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1)米德赞成达尔文关于自然界是一个不断进化过程的观点,他把人类意识看成是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表现。
正是由于人类意识能够不断发展提高,使人类不断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过程。
基于这种观点,米德十分重视社会意识活动或社会心理过程的进化研究和发展研究。
(2)华生站在行为主义立场上开展了心理学研究,他把心理学归结为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主张把“刺激一反应”作为人类行为的解释原则,认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必须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并且是能够找到其生理基础的心理过程。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一、名词解释1.理性命题(霍曼斯)答: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
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获得该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全面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中心内容是“价值选择”。
但价值并不是行为的最佳解释,有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确定价值的情况下冒险行动。
因此,霍曼斯认为理性只是根据以往实现的或然率来决定潜在的期望价值。
这样,理性原则就只是一种可能性的估计,只有在某种规律的情况下才适用。
2.成功命题答: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
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3.刺激命题答: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刺激命题的基本意义是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某人在过去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报酬,那么,出现相同的情况时,就会使他重复出现那种活动,刺激实际上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个命题也就是在预测周围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如小偷第一次在人多拥挤时行窃成功,那么,再遇到人多的地方他就可能再次作案。
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变成某个人日后行动的准则。
4.价值命题答: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这一命题主要涉及行动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越有价值的行动,人们越会去做,否则,人们就会避免从事该活动。
社会资源的价值在每个人心中的评价是不同的。
霍曼斯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那么,他肯定会从事对自己价值较大的活动。
这里,避免惩罚也是一种价值,如犯人努力劳动是为了免受皮肉之苦。
同样,惩罚既可能是受损失的,比如罚钱,也可能是没有得到预期报酬,如追女朋友而没有成功。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一、名词解释1.符号互动论答: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它在美国及西方社会学界颇为流行。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基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早期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和米德。
2.姿势对话答:姿势对话是指用表达着主观意愿的姿势开展沟通。
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姿势对话”。
在人际沟通中,人们总是以某种表情、姿态显示自己的意愿和观点。
要想维持友好的沟通,人们的面部表情一定是和颜悦色的;而要是对抗式的进攻,那么双方将显示出戒备、准备攻击对方的姿势,如横眉立目、紧握双拳等等。
3.主观定义答:主观定义是指人们从主观出发赋予姿势某种意义。
米德认为“主观定义”是为什么人们对对方显示的姿势都能领悟其意义的原因。
用来沟通心理过程的各种姿势都是预先经过限定的,即各种姿势之所以能够显示意义,是因为人们从主观出发赋予它某种意义。
在交往沟通中,某种姿势的意义能够被双方或大家领会,一方面在于姿势的意义是在交往中逐渐明确的,另一方面在于许多姿势的意义最初就是一种约定,是预先形成的共识,或者说人们为某种姿势下了一个共同的主观定义。
当某种姿势获得了人们共有的主观定义,这个姿势就获得了普遍性的象征性,于是形成了可以在广泛交往中使用的沟通形式——象征符号。
二、简答题1.简述米德“符号互动”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米德“符号互动”思想的基本内容:米德符号互动思想基于两个基本的假设(1)人类之所以迫使他们与群体中的他人进行协作是为了谋求生存,克服自身弱点;(2)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人类生存或适应的行动将会被保存下来。
从这两个假设出发,米德认为心智、自我与社会通过互动而产生和发展。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一、名词解释1.哈贝马斯答:哈贝马斯是德国社会学家。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主旨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
关心人类的命运,实现人的自由是他的理论追求。
他的理论实践从早期对知识论的反思批判到后期建立沟通行动理论,进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探求人类未来的理想境地,奠定了他批判社会学体系的基础。
但是,他的这种努力是企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带有理解主义的成分,因此,哈贝马斯仍然没有摆脱批判性的维护色彩。
2.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①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3.沟通理性答: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普遍(形式)语用学对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是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所潜藏着的不同于目的——工具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的能力,即沟通理性。
①沟通理性首先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的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
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是一种独白式的理性,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的理性。
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
在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讨论,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期达成共识。
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不必借助于理性的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的取得为标准。
4.后工业社会理论答:美国社会学教授丹尼尔·贝尔于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他在对后工业社会的探讨中提出了“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分析方法。
由此着眼,人类社会被分成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他对后工业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概括,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特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东北财经大学613社会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河北大学645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浙江理工大学877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648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第五章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第六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第七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第八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九章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第十章 布劳的交换结构论第十一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第十二章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第十三章 默顿的中程功能主义第十四章 科塞等人的社会冲突理论第十五章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第十六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第十七章 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第十八章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第十九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二十章 利奥塔的知识社会学第二十一章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第二十二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二十三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二十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第二十五章 社会信任理论第二十六章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第二十七章 社会学的制度理论第二十八章 组织社会学理论第二十九章 性别社会学理论第三十章 社会公正理论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第五章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第六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第七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第八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九章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第十章 布劳的交换结构论第十一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第十二章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第十三章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第十四章 科塞等人的社会冲突论第十五章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第十六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第十七章 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第十八章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第十九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二十章 利奥塔的知识社会学第二十一章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第二十二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二十三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二十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第二十五章 社会信任理论第二十六章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第二十七章 社会学的制度理论第二十八章 组织社会学理论第二十九章 性别社会学理论第三十章 社会公正理论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 852 试题名称: 社会学理论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社会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文化2.社会互动3.社会群体4.社会组织5.虚拟社区6.社会现代化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
目录导论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与反思第一章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第一节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第二节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第三节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第四节单向度的社会第五节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第二章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第一节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第二节实践理论第三节象征权力的政治学第四节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第五节反思社会学的建构第三章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第一节学术生涯与理论著述第二节知识观与方法论第三节理性滥用的批判第四节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第四章布希亚的消费与模拟社会理论第一节生平简介与思想观点第二节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第三节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第四节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五节模拟社会第五章特纳的身体社会学第一节特纳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第二节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第三节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第六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一节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第二节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第三节在疯癫与理性之间第四节话语的构成第五节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第七章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节社会理性化的追求第二节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第三节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四节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第五节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第六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第八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一节生平与学术取向,第二节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第三节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第四节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第五节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第九章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一节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第二节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三节简要评论第十章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第一节福山的生平及著述第二节理论前提:批判与继承第三节基本内容:“道德性社团”的社会信任第四节简要评论第十一章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节卢曼其人及其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第二节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第三节社会进化与分化第四节作为沟通和意义的社会第十二章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第一节理论渊源第二节弱关系的力量第三节经济行动的弱嵌人性第四节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第五节影响与评价第十三章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第一节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第二节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第三节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第四节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第十四章怀特等人的新经济社会学第一节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第二节怀特的生产市场理论第三节布特的结构洞理论第四节贝克的市场网络分析第十五章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第一节鲍曼的生平与著述_第二节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_第三节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建构第四节全球化:失序的人类社会第五节现代性的两种形态第十六章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第一节埃利亚斯的生平及其文明化理论第二节“文明”的演进第三节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第十七章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第一节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第二节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第三节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第十八章各种流派的性别社会学第一节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性别社会化理论第三节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第四节性别制度理论第五节性别分层理论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答:“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做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
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
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
“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
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
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分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
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
2.工业革命答:工业革命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是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社会问题答: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也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二、简答题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答:(1)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的觉醒,但也伴随着社会规范的混乱。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例如市民社会的危机表现为三次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罢工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
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
社会学从产生开始便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2)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是在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德国历史主义传统、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观点之上的。
②法国实证主义传统。
法国实证主义在l9世纪前期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和孔德,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实证主义”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做经验性的探求,即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即对经验现象之间的某种统一关系的陈述。
③德国历史主义传统。
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与法国的实证主义不同,它特别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的研究。
历史主义把每个社会都看成是独特的,以为只有从每个社会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那个社会。
④美国实用主义传统。
帕森斯等人将欧洲的社会学观点介绍到美国以后,社会学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a.讲求实用,他们很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b.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c.美国人的思想是乐观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总是满怀信心。
美国社会学家所关注的就是解决都市问题的具体方案。
2.如何认识实证社会学、人本主义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同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社会学传统的关系也是一种交互渗透的关系。
①人本主义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影响,不仅在常常被冠以人本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种头衔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表现强烈,而且在被称为杰出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及其学生阿格妮丝•赫勒那里也有十分浓厚的表现。
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某些流派对实证主义的接受,或者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渗透,其中也有很多引人深思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
在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实证主义同他们的社会学理论统一起来。
在G.A.柯亨为代表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实证主义色彩表现得更为浓烈。
③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做为两种对立的思潮或两极化的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都能找到立足之处或表现机会。
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开放的体系,它要不断地同其他当代思潮和当代文化发生交流和相互作用,故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渗入到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也就在所难免。
(2)区别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立足基础是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关注和追求的不过是实践过程的不同方面。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答: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经历了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1)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古希腊时期,一些主要社会哲学思想代表着各个不同阶层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派具有典型的意义。
①柏拉图社会思想的代表作有《国家篇》和《法律篇》。
a.他在《国家篇》中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政治主张,其矛头指向当时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认为社会应由三个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是: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他们各有不同的社会职责;b.他在《法律篇》里已不再提及他的三个等级的社会主张,而强调在各个家庭之间进行平分土地的重要性;c.柏拉图在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他首先发现了社会分工这个事实,并指出了它对社会和人们的意义,以及由于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某种类型的阶级斗争。
还指出了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意义,以及地理因素、教育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但柏拉图的社会思想观,从根本上说来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现实看作是理念的反映。
柏拉图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②亚里士多德a.他没有沉醉于“理想国”的幻想,而是致力于揭示现实社会的规律。
他不相信有绝对完善的国家或社会的存在,但他认为使现有的国家或社会变得相对好一些是可能的。
b.在谈及社会结构时,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是由最富有阶级、最贫困阶级和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等阶级组成的。
认为中等阶级掌权最好,因为它是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多的阶级,它能抑制上述两个阶级的对立,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c.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讨了社会革命理论,指出革命产生于社会不同阶级之间斗争的观点,而且指出政治制度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阶级差别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
同时他还研究了地理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此解释民族间的差别。
他还看到了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家庭、村落、城市乃至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
在经济领域里,他第一个区分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
③智者派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
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
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互战争之中。
这种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
社会契约理论就其本质来说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没有把社会看做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但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较之关于人和社会起源的各种寓言和神话的描写,代表着人类在自我认识的道路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它是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不是神或神在地球上代理人的意志的产物。
(2)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中世纪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本·哈尔顿所作的贡献。
①主要思想a.他在《绪论篇》里,阐述了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
认为历史学的任务不应是简单地描述历史事件,而应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任何社会现象的变化和运动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社会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b.认为各个社会和民族间的不同是由于生物和地理的因素所造成的,特别是由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