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篇目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三、课后练习、土壤的成分有、、、、、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整理信息。
介绍胚根和胚芽,讲解: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小组讨论:观察不同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三、研究讨论:、研究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粒种子发芽后才能长成一株植物,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各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推测的情况。
(需要水、土、空气、温度、阳光等)、小组商议:你们小组准备研究种子发芽的‚哪一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方法。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筛选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
三、学生分组实验。
四、验证猜想谈话,如果你完成了上面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就可以涂亮智慧星,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谁来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学生汇报。
(可能有三种①种子的根会向下生长,②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生长;③种子的根会向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
)现在我们共同种下去的种子一定发芽了,大家想一想知道它们的根是向哪个方向生长的?好吧,我们来看一看吧。
①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处理好刺激方向和根运动方向的位置②方案设计要便于操作和观察,注意实用性、实效性和可重复、合作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叙述实验过程。
自我评价实验)合作研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实验设计,探讨改进及创新实验的方法。
)实验评价。
四、总结延伸(四、五天后)、交流观察记录,发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注意安全;)不伤害树木。
鄂教版四下科学教案
鄂教版四下科学教案小学科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鄂教版四下科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鄂教版四下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学习目标:探究:能说出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并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知识: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学习用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情感: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
学习重点: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教具准备:铅笔、钢笔、圆珠笔、削笔刀、卷笔刀、文具盒、笔袋、橡皮、水彩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各种纸、改正液、透明胶带等。
学习方法:分析归纳学习过程:一、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
问:你带来了哪些学习用品?常用到哪些学习用品?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学生说教师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学习用品?学习用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使学生知道“凡是在学习中用到的物品就是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是我们的亲密伙伴。
我们爱惜学习用品。
二、指导学生将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分类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学习用品,你能给他们分类吗?按什么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有哪些学习用品?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类方法。
3、教师归类板书。
三、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学习用品,提出研究问题。
1、问:面对这些学习用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你想研究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学习用品,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按一按、捏一捏、用一用、试一试等办法,能发现哪些有趣饿现象?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哪些是你想研究的问题?3、小组内交流、讨论。
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问题。
5、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课外你们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认识土壤》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认识土壤》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背景介绍本学案是针对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认识土壤》这一教材编写的,本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组成、土壤对人类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知道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对人类的作用•了解如何防止和治理土地退化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够表述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能力3. 情感目标•发展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土地的情感•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组成•土壤对人类的作用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和探究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土地退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根源和对人类的危害。
2. 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组成(20分钟)•教师讲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并配以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别的土壤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的特点。
3. 土壤对人类的作用(25分钟)•教师通过PPT及其他辅助教具,向学生说出几种土壤能为人类所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弄清土壤对人类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归纳出教师所说土壤能为人类所用的内容。
4. 科学实验环节(30分钟)•教师通过幼儿童高度感兴趣的实验进行:采取不同的土壤混合物和种子,观察并比较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对比有效成分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对土壤起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5. 总结归纳阶段(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带着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和治理土地退化。
6. 课后拓展(10分钟)•教师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看是否有条件带领学生实地进行考察,或者通过一些图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土地的认知。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科学探究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的意义2.实验方法、实验步骤3.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3. 能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形成科学思维习惯教学计划:第一课科学探究的意义1.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2.探究自然界的规律第二课科学实验方法1.掌握实验方法2.了解实验步骤第三课实验记录与分析1.学习如何记录实验结果2.进行数据分析第四课科学实验操作与总结1.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2.总结实验结果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教学内容:1.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常见物质的性质3.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生产方法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教学计划:第一课物质的物理性质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2.学习物质的质量、形状、颜色等性质第二课物质的化学性质1.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2.学习物质的酸碱、燃烧等性质第三课常见物质的性质1.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2.了解常见物质的生产方法和应用第四课实验操作和总结1.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的性质2.总结所学知识第三单元水教学内容:1.水的物理性质2.水的化学性质3.水的用途和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水在生活中的用途和重要性3.学习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学计划:第一课水的物理性质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学习水的颜色、透明度、味道等特点第二课水的化学性质1.了解水的化学性质2.学习水的酸碱性质、溶解性等特点第三课水的用途和保护1.学习水在生活中的用途2.了解如何保护水资源第四课实验操作和总结1.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性质2.总结所学知识第四单元空气教学内容: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3.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学习如何防治空气污染3.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计划:第一课空气的组成与性质1.了解空气的组成2.学习空气的密度、压力等性质第二课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2.学习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第三课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1.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2.学习如何冷却和加热空气第四课实验操作和总结1.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空气的性质2.总结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玩气球鄂教版
《玩气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玩气球》是鄂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教材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课中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分派科学探究任务,引领学生对空气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
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空气,与人协作深入探究空气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1、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对研究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粉笔、海绵、水槽、砖块、空塑料瓶子(矿泉水瓶)、剪刀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玩气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四(4)班的同学一起学习科学。
今天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出示气球),玩过气球吗?想不想再玩气球?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气球(板书课题:玩气球),可以随便玩,但我们要比一比谁的玩法多,最有创意。
(提醒学生:不要交换吹气球,因为那样不卫生)2、学生玩气球,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3、让学生停下来,并把气球收拾好。
(请同学们停下来,各组组长把气球收拾好,看谁的动作最快。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1.土壤成分的构成实验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水平。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水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一: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持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A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
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水准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水准也不相同。
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
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当绝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
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用酒精灯加热土壤。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实验三: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
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学生实验、讨论。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共66页)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共66页)目录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 认识土壤2 种子发芽3 向上长还是向下长4 根朝哪边长5 茎往哪边长6 植物怎样“喝水”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学习用品7 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8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9 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10 各种各样的纸11 纸是怎样造出来的自由研究第三单元课外活动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13 玩气球14 打篮球15 小小降落伞16 玩“潜水艇17 沉浮的秘密自由研究第四单元文艺汇演18 锣鼓声声19 声音的旅行20 不同的声音21 舞台灯光22 反射光23 美丽的彩虹自由研究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 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 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鄂教版《科学》各册各单元实验教学内容
鄂教版《科学》各册各单元实验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食物》单元4、“食物的营养”一课:用烧、滴碘酒、按压的方法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饮用水》单元9、“怎样使水变清”一课:采用静置、过滤的方法使水变清。
10、“烧开水”一课: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一课:做液体、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12、“水是怎样变热的”一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热对流现象;不同材料传热能力实验。
13、“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溶解实验;加快溶解实验。
14、“水与生命”一课:植物叶片蒸腾水份的实验。
《身边的玩具》单元16、“磁铁玩具”一课:磁铁吸铁与非铁物体的实验。
17“玩小车”一课:磁铁磁极特点以及磁极相互作用的实验。
18、“小车的运动”一课: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关系的实验。
《家养小动物》单元20、“鸭与鸡”一课:鸭毛为什么能上浮?实验。
三年级下册:《种凤仙花》单元3、“播种发芽”一课:埋进不同深度土里的种子出芽情况实验。
《我们的衣服》单元10、“认识衣服面料”一课:用烧的方法研究面料的特点。
11、“衣料的吸水性”一课:对比实验研究不同面料的吸水性。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一课:水蒸发实验。
13、“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一课:水蒸发快慢与容器、温度、风等因素有关的实验。
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一课:用毛衣、布包住装有热水的杯子,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研究不同面料的保温性。
《住房与材料》单元16、“石头与住房”一课:用刻划、滴盐酸的方法研究不同岩石的特点。
《家庭用电》单元18、“让灯亮起来”一课: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电路,让灯亮起来。
19、“电路出了什么故障”一课: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0、“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一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21、“电磁铁”一课: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年级上册:《旗杆和影子》单元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一课: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实验操作指要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实验操作指要第一课认识土壤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认识土壤的成分有水份、黏土、沙、腐殖质等。
实验器材常用器材:放大镜烧杯玻璃棒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铁片火柴土壤代用器材:饮料瓶玻璃杯筷子等操作指要(一)感官观察1、看一看,先用肉眼看,再用放大镜看,看土壤中有些什么,看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等。
2、捏一捏,让学生发现土壤中有水分。
(二)实验研究实验一:沉淀1、在烧杯里装约二分之一的水,再往烧杯里投入适量的土壤。
2、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杯中的水和土壤快速旋转起来;停止搅拌,静置,直到杯中的土壤全部沉淀下来。
3、学生观察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发现土壤分层沉降,并告诉学生:除水以外,上面颗粒细的是黏土,下面颗粒粗的是沙。
实验二:烧一烧1、取一小块土壤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烧。
2、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主要是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让学生描述,引导学生发现腐殖质。
注意事项1、本课中用来研究的土壤应该选用菜园和庄稼地里的壤土。
2、注意观察学生搅拌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否正确。
3、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如果学生能力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土壤中含有盐类。
即取搅拌、沉淀后烧杯中的水一滴,滴到玻璃片上,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水干了会留下水迹,这就是盐类。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名称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分、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常用器材:烧杯筷子放大镜镊子蚕豆细线代用器材:玻璃杯花生等大粒种子操作指要(一)感官观察1、提前两三天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课堂上带来观察;2、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解剖;3、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的胚根和胚芽。
(二)实验研究实验一: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1、在烧杯里装约二分之一的水;2、将未浸泡过的三粒蚕豆分别用细线固定在筷子的上、中、下三处;3、将固定有蚕豆的筷子放入烧杯中,并调整三粒蚕豆的位置,使三粒蚕豆中下面的一粒全部浸入水中,中间的一粒一半浸入水中,上面的一粒置于水上空气中(如课文图);4、注意观察水位的变化,及时添水,保持三粒蚕豆与水的位置关系基本不变;5、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四天,让学生发现:(1)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2)种子发芽需要空气;(3)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第05、06单元:影子的变化、简易计时器】
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15、会变的影子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影子的形成需要光、阻挡物和屏三个条件。
3、影子的变化与照射光的角度、高度、距离以及与物体被照亮一侧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4、将发光强度很大的一系列灯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可以把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到工作台上,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
人们把这样的灯称为无影灯。
16、阳光下的的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防线呈现出自西向东转动的规律,影子的长短呈现出上午由长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再由短变长的变化规律。
2、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1)圭表利用正午时表的影子长短推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
(2)日晷利用晷针影子位置变化计量时间的仪器。
(3)正方案用于测定方向的仪器。
第六单元简易计时器17、认识简易计时器1、时间是指某一时刻活一个时间间隔。
时间可以通过一些有规律运动的物体或装置来测量或计算,例如水漏(利用水的均衡滴漏计量时间)、沙漏(利用沙的流淌计量时间)、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计量时间)等。
2、水漏,也叫水钟。
它是以壶盛水,因此又称漏壶。
依据水均衡地漏原理,通过观测壶中浮箭上的刻度来计时。
3、水漏有青铜漏壶和铜壶滴漏。
水漏在壶盖和提梁当中有3个长方孔,用以安插并扶直浮箭。
水漏一般由提梁、壶盖、浮箭、出水管组成。
4、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在晷盘的正反两面各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小时(古代的一个时辰)。
日晷摆放时坐南朝北(或南高北低)当太阳光照射到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
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这样,依据晷针影子的位置变化就可以指示时辰或时刻。
18、制作日晷1、日晷是古人常用的计时工具。
一般由晷盘、晷针、倾角和底座构成。
2、设计和制作日晷。
(1)设计一个日晷,画出它的设计图。
(2)选择制作日晷的材料和工具。
(3)依据自己的设计制作日晷。
3、测试和改进日晷。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4篇)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4篇)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篇118、锣鼓声声教学目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能对各种物体发志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情感: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对各种物体发志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
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现声音的东西都带来。
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
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3、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与物件的振动有关。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
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提问: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一验证呢?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
3、小组实验、观察。
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讨论分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最新鄂教版科学教案】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3.美丽的彩虹》word教案(2)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23. 美丽的彩虹教学目标探究:体验探究彩虹秘密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
知识:1.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2.使学生了解太阳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并用初步认识彩虹的成因。
情感:利用三棱镜分解阳光,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彩虹秘密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并用初步认识彩虹的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与操作。
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喷雾器、CD碟片、水彩笔、三棱镜。
2.挂图或电脑CAI:彩虹、七色光带的图和名称。
教学过程:本课之前学生已认识了光的传播方向、光的反射的折射现象。
本课通过揭示彩虹的秘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分析事实,提出假设,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推理得出结论。
一、导入新课,分析事实,提出假设.1.讲述:同学们,大家见过自然界里美丽的彩虹吗?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彩虹的形成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学生讨论,提出假设。
学生形成对彩虹及其相类似现象的总体表象,并放手让他们去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做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可以是与太阳光有关的假设。
但这个假设的产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假设,比如:与油有关,与天气有关,与水有关等等,这正是我们所期待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积极想办法,动脑筋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好时机。
二、制造彩虹,实际观察.1.我们来制造一个“彩虹”。
简单讲述制造的方法。
2.学生实验、观察。
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中,有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就是彩虹现象的形成与太阳光和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
但是不是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学生提出假设之手,就要引导学生给予验证,而制造一个“彩虹”这个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将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水联系起来。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精品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教学目录
11
观察和测量蚕宝宝
放大镜、蚁蚕、桑叶、尺
A
12
蚕的生长变化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
放大镜、蚕宝宝、桑叶等
A
13
蚕变了新模样
观察蚕茧
放大镜、蚕茧、蚕蛹等
A
14
蛹变成了什么
观察蚕蛾
放大镜、蚕茧、蚕蛾等
A
15
蚕的生命周期
整理蚕宝宝生长数据
相关资料、统计图表等
B
1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
相关图片
各种花若干、观察记录纸
A
16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和雌蕊
花朵若干、油菜果实若干、放大镜、镊子、课件
A
17
给花传粉
花朵若干、棉签、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8
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油菜果实若干、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若干、凤仙花果实等
C
20
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豌豆果实、苍耳、鬼针草、蒺藜、番茄、葡萄、蒲公英、莲蓬、椰子等果实若干、挂图、课件等
B
17
我们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生长变化
不同年龄的照片
A
18
温度和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及认读写
温度计、温度演示器
A
19
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水温
水、温度计等
A
20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
水、温度计等
A
21
水结冰了
冰的观察
玻璃器皿、冰等
A
22
水结冰的研究
试管、水、盐、毛巾、塑料杯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下全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期(一单元)课题: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1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教学内容:实验总结教学过程: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教学目录
24
加快冰块的融化
冰块、塑料袋等
B
25
水珠从哪里来
水珠形成的研究
冰块、水、烧杯等
B
26
水和水蒸气
水的蒸发
玻璃器皿、水等
A
27
加快水的蒸发的研究
汤勺、水、蜡烛等
B
28
水蒸气变成水的研究
热水、杯子(2个)等
B
29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循环
水三态度循环的图片
B
30
我们知道的磁铁
观察磁铁
各种磁铁
A
31
磁铁有磁性
A
33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进一步观察岩石
砂岩、页岩、砾岩、放大镜、小刀、铁锤、稀盐酸、滴管等
A
34
怎样识别它们
各种岩石标本、记录纸等
A
35
岩石的组成
美丽的花岗岩
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小刀、小铁锤、放大镜等
A
36
常见矿物
常见矿物标本
B
37
观察、描述矿物(一)
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常见矿物标本、白色无釉瓷板
各种花若干、观察记录纸
A
16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和雌蕊
花朵若干、油菜果实若干、放大镜、镊子、课件
A
17
给花传粉
花朵若干、棉签、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8
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油菜果实若干、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若干、凤仙花果实等
C
20
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豌豆果实、苍耳、鬼针草、蒺藜、番茄、葡萄、蒲公英、莲蓬、椰子等果实若干、挂图、课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操作建议
一
到
生
物
园
里
学
科
学
1、认识土壤
研究土壤的成分
分组实验
认识土壤的成分有水份、黏土、沙、腐殖质等。
必备:烧杯、玻璃棒、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铁片、火柴
自备:土壤、放大镜
1、看一看,土壤中有些什么,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等;
2、捏一捏,让学生发现土壤中有水分;
1、观察:种子的构造
(1)提前两三天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课堂上带来观察;
(2)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的胚根和胚芽。
2、实验: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方法如课文图)
3、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四天,让学生发现:(1)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2)种子发芽需要空气;(3)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4、根朝哪的特性:向水性
2、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自备:刚发芽的菜豆种子、锯末、浅盒子、盛水容器等
1、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它的根会主动“寻找水源”吗?
2、设计实验:启发学生按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
3、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约四五天时间);
4、讨论,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10、各种各样的纸
研究不同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分组实验
1、知道不同种类的纸的吸水性、抗拉性(韧性)不同;
2、知道纸的共同特点:有纤维组织、易燃、能写字等。
必备:铁架台、水槽、滴管等
自备:红色纸、卫生纸、铜板纸、宣纸、火柴、小铁钉、毛笔、剪刀等。
5、茎往哪边长
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分组实验
1、了解植物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自备:刚出土的两盆幼苗、硬纸盒(大小能罩上幼苗盆)、剪刀等
1、观察,提出问题:一棵大树一般向南的枝条总比向北的枝条长得茂盛,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2、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按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
3、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2、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什么是弹力和弹性
自备:笔芯能伸缩的圆珠笔、各式各样的弹簧、皮球、钢尺、皮筋、海棉等
1、通过圆珠笔芯的伸缩提出问题;
2、取出圆珠笔中的弹簧研究:弹簧具有什么特性?
3、研究和弹簧相似的物体,具有哪些特性?
4、归纳这一类物体的共同特性:弹性的概念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研究物体的摩擦力
3、沉淀实验,认识土壤中含有沙和黏土;
4、取一小块土壤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烧,让学生发现腐殖质。
2、种子发芽
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分组实验
1、知道种子都有胚根胚芽,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芽。
2、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3、能运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与水分、温度的关系。
必备:烧杯、镊子
自备:筷子、放大镜、蚕豆、细线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6、植物怎样“喝水”
研究植物怎样吸收水份
分组实验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靠根吸水分,靠茎运输水分
自备:多种植物的根系(保持完整)、枝叶茂盛的小植物、细而高的玻璃瓶子、红水、小刀、食用油等
1、观察植物的根的特点;
2、提出问题:土壤中的水是怎样“跑”到植物身体里各个地方去的呢?
3、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按课本P15中的实验方法进行);
4、过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水位下降了);
5、分析水到哪里去了?(可能到植物的茎里去了)
6、解剖植物的茎,观察到了什么?
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靠根吸收水分,靠茎运输水分。
二
学
习
用
品
8、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研究物体的弹性
分组实验
1、通过实验发现弹簧的特性;
1、认识常见的纸;
2、研究纸的不同:(1)观察纸的颜色、光滑程度、软硬不同;(2)测量纸的厚度;(3)研究纸的吸水性;(4)研究纸的抗拉力(韧性);
3、研究纸的相同点:(1)撕,发现它们都有纤维结构;(2)在火上烧,都易燃;(3)纸遇水软易烂;(4)纸能用来书写
研究植物的向地性
分组实验
1、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向地性
2、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必备:铁架台
自备:玉米种子或其它种子、纸巾、塑料袋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根会向哪个方向生长?
2、设计实验:启发学生按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
3、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约四五天时间);
4、讨论,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分组实验
1、能通过实验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2、会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自备:有橡胶套和无橡胶套的中性笔各一枝、木板、木块、玻璃、砂纸、毛巾、平板测力计
1、通过有橡胶套和无橡胶套的中性笔在课桌上滑动的感受不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揭示摩擦力的概念;
2、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测力计测量木块在玻璃、木板、毛巾、砂纸等不同材料上滑动所用的拉力,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