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

专题二一、我国地形三级阶梯明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

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

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

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紫色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多样的国家,涵盖了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形、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人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理特点,以下是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地理位置:2.地理区划:中国自古以来就将国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地理区域。

在现代,中国的地理区划主要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平原、山地和丘陵。

中国的地质地貌非常丰富,包括喀斯特地貌、盆地、戈壁和沙漠等。

4.山脉和高原:中国拥有一系列重要的山脉和高原,包括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

中国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5.气候:中国气候带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

中国的气候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高差和季风等。

6.水系:中国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和黄河。

中国的湖泊中,最大的是鄱阳湖和洞庭湖。

7.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土元素等天然资源。

此外,中国还具备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农田资源。

8.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4亿以上的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

9.经济地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多种产业。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较为欠发达。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10.城市: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是经济、文化和行政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

11.自然灾害:中国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和旱灾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环境。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现状。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的地理和文化。

中国地理 赵济

中国地理 赵济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1)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2)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4)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2位(5)对外贸易居世界第十位(6)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8位2.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特点。

答: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Km。

南北之间,太阳高度角和昼夜温差很大,气温随纬度有较大差异。

我国西起青藏高原东部,东抵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耶字界碑东南,东西延伸5200Km,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幅员辽阔。

从海陆分布上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加之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显著。

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的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润气候颇为明显。

此外,我国大陆东海岸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的影响微弱。

我国国土面积的98%位于北纬20°—50°之间,是中纬度大国,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亚热带地区水分条件和温度条件都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3.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答: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下降的态势,形成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影响:是我国著名地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并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

影响:容易发展多种经营,但平地少,人口压力大。

3)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表结构。

中国地理赵济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赵济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赵济考研笔记
1.中国地理的概述和基本特征:介绍中国地理的位置、形态、地貌、气候、水文等基本特征,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中国进行区域划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域的差异和特点。

3.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介绍中国的山川、河流、湖泊、气候、植被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4.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从人类活动的角度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经济特征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5. 中国地理的现状和未来: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中国地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未来提供参考。

6. 考研备考建议:针对中国地理考研的特点和难点,总结出一些备考技巧和策略,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 1 -。

中国地理复习赵济(3)

中国地理复习赵济(3)

专题三一、东北区1、地理位置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 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对外联系通道地理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2、自然条件特点: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自然景观: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总结自然条件特点: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外环是江海,中环是山丘,内部是平原。

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冷湿的自然环境: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纬度高、热量不足;冻土、沼泽、湿地广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3、自然资源优势1)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为192×104 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 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

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

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 hm2。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 866.7×104 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中国地理 (赵济 陈传康)综述

中国地理  (赵济 陈传康)综述

泥石流灾害
• 受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地区是西南、西北山区,其次是青 藏高原东部、南部和北部边缘、秦巴山区、太行山-燕山- 辽南山区。 • 泥石流每年都要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和几百甚至上千 人的伤亡。其中铁路部门,由于其跨越的区域广,是受泥石 流危害最严重的部门之一。铁路沿线有泥石流沟1300多条, 威胁着3000公里长度铁路线的安全。1949-1985年,累计发 生泥石流灾害1200起,其中造成铁路被毁、中断行车的重大 灾害有300起,列车出轨和颠覆的严重事故10起,100人以上 伤亡的特大事故两起、33个车站被淤埋41次,每年仅用于复 旧费和改建工程费就高达7000万元。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也 有泥石流沟271条,近期活动有加剧的趋势。
• 灾情严重且有加重趋势
3、灾害孕育环境
• • • • • • • 地质环境 地形条件 气象气候环境 流域状况 地表物质结构 人口经济分布 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
4、自然灾害区划
• • • • • • • • • 以中国三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即地震、洪涝和干旱为核心指标 进行区划,可分为9个灾害区域。 东北西北部,严重地震和干旱,中或轻洪水(除沿海地带重洪)。 华南与东南沿海,严重洪水和干旱,中或轻地震。 中国南部(长江流城),重或严重洪水,轻干旱和地震(除几个重地震 岛)。 台湾、海南岛,重洪水轻干旱,台湾严重地震和海南中地震。 云南,严重或重地震和干旱,中洪水,有森林火灾和虫灾。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甘肃、四川西部),严重地震、轻洪和干旱,有 严重低温和雪灾。 新疆西部,严重地震、轻洪水和干旱。 内蒙古和中国西北部,轻地震、洪水和干旱,重风沙和雪灾。 中国东北部,中或重地震,中洪水,轻干旱。
干旱灾害
• 我国的干旱区域很广,有45%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 地区。建国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O-70 %,每年减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耕地面积受旱最重的是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15条主要国际河流·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一)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 上下。

中国地理赵济版整理

中国地理赵济版整理

主要是因为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寒冷气团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
3、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暖湿气流,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北方的太阳高度角虽然偏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部分地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引起的热量不足。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
1
?夏季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地面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季风、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高原季风使我国冬夏对流层的厚度加大。对于高原南北两侧的地区来说,青藏高原对低空的季风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新疆、甘肃一带夏季出现干燥炎热天气。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阻挡所产生的分流作用,扩大了冬夏季风东西向的影响范围。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三)水热条件特点
1、1月0℃等温线东部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东折向西南终止于江孜附近。亚热带气候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比欧洲地中海区偏南了10个经度左右,淮河是我国最北的一条冬季不结冰的大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都户形成季节性冻土。
2.、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地区。
第一篇 总论
第二章 自然结构
第一节 气候水热结构及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形以及大气环流。

中国地理_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_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15条主要国际河流·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一)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 上下。

中国地理赵济版整理

中国地理赵济版整理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中国气候因素的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

地形以及大气环流。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一)气候基本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二)季风特征1、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夏季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

地面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季风、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15条主要国际河流·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一)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着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上下。

中国地理赵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赵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赵济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下面将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分布较为复杂,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和台地等。

其中,中国的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盆地则有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2. 气候: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其中,中国南部热带气候主要有雨林气候和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有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则分为暖温带和寒温带。

3. 水文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非常丰富,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

此外,中国的湖泊也很有特色,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4. 生物地理:中国的生物区系非常丰富,包括喜马拉雅山的高山植被、青藏高原的草原和沙漠植被、南方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超过13亿。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 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其中,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

3. 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4.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VIP专享】赵济、陈传康主编_《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总结

【VIP专享】赵济、陈传康主编_《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总结

第六章灾害与环境10分一灾害的概念:首先提致灾因子得到概念,致灾因子是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

灾害就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1致灾因子多,大26种之多,可分为大气圈致灾因子(干旱、台风)、水圈致灾因子(洪水、内涝)、生物圈致灾因子(作物病虫害)和岩石圈致灾因子(地震、滑坡);2灾害频繁,且有频发之势;黄河自1973年开始有断流现象且在不断加剧。

3灾情严重;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的1/4,由此可认为中国灾情严重。

4自然灾害低于差异大;a 爱辉---腾冲现以东自然灾害多b有沿江、沿海集中分布的特征c 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自然灾害多d 灾害组合类型区域差异大,有明显的南北分异。

三、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多发?1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表现在其发生、结束、强度、影响范围的不稳定性;2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表现为坡地、重力地貌存在多;3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4漫长的海陆交接地带,这里往往是脆弱地带,多台风、海浪;5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孕育各种自然灾害的温床。

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多样性、物种能够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现在的研究中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价值有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另说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五、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工程:1三北防护林公程体系2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4太行山绿化工程5平原农田防护体系工程第七章景观与规划20分一、景观的概念福尔曼的定义:景观是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的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

地理学领域中最最科学内涵的景观概念往往是狭义理解的,基本等同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精选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精选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精选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答:我国地表结构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展布。

影响:使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并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影响:我国的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但平地较少,人口压力大。

(3)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表结构。

影响: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它们所占的比例都较少。

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格式。

2、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答:(1)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这一逐级下降的态势形成了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2)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主要表现有③:①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③由于我国雨带基本上呈与江河干流平行分布的态势,使各河段的调水能力小,从而导致了我国季风区域的河流更明显地反映了大陆性河流水文动态的特点。

3、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答:⑪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构成了我国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网格状骨架,控制着镶嵌于网格中的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格式。

⑫我国南北向山脉和东西向山脉还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其中:①南北向山脉把全国分成地势显著变化的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逾3 500米的高山和逾5000米的极高山,山脉多为北西、北西西向,而东部则多为海拔低于3 000米的中、低山,以北北东向山脉为主;②东西向山脉中,西部的昆仑山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天山则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北列——阴山为内蒙古高原的边缘,东部的中列——秦岭不仅是长江、淮河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方片区与北方片区的地理分界线,而东部的南列——南岭不仅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华中地区与华南地区的地理界线。

中国地理_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_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_赵济版。

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15条主要国际河流·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一)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1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上下。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赵济 (1)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赵济 (1)

中国地理专题一1、中国地理的定义:中国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综合学科,以中国整个国土及其各个区域为范围,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和社会文化结构的研究,开展中国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

中国地理探讨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与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结构、地理过程(区域演变过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中国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阐明中国及各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

2、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叫“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

因位于蒙古及西伯利亚南部而得名。

属于半永久性冷高压,是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的反气旋。

北半球最强大的冷高压,高压中心强度最大值可达1050毫巴。

因其位置而得名。

成因:大陆的迅速冷却、稳定的雪盖,形成强烈的冷源,地面气压很高。

平坦辽阔的高原面也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

10月开始出现,1月最强,其强弱变化决定中国冬季冷空气的活动。

蒙古—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

是亚洲季风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压中心位置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一带,春季东移,盛夏时消失。

受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严寒。

其高压脊经常伸向我国北方,强烈的西北气流南下时常形成寒潮天气。

另外有西南风吹向北冰洋。

3、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在空间范围内的气压分布情况为空间气压场。

某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情况称为水平气压场。

了解气压场的基本型式和空间结构,对于进行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4、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发生在极地大陆气团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主要在北部地区,以内蒙、东北、华北出现频率最高,强烈降温和大风,东北雨雪。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中国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地貌分布、自然资源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地理的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一、地理特点中国位于东亚,横跨东经73°33′到135°05′,北纬3°51′到53°33′之间,东西长约5,026千米,南北宽约5,500千米,总面积约为9,596.96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理特点如下:1. 陆地辽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之首。

2. 边海丰富:中国拥有众多边海海岸线,包括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 地势复杂: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包括高原、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4. 气候各异:中国气候分布广泛,从寒冷的东北地区到炎热的南方地区,从干旱的西部到湿润的东部。

二、地貌分布中国地貌分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貌类型。

以下是中国不同地貌的特点:1. 高山:包括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等。

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有丰富的冰川积雪资源。

2. 高原:以青藏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丘陵:散布在全国各地,山丘连绵起伏,地形起伏较小。

4. 平原:中国东部和北部广大地区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5. 盆地: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干旱缺水,但矿产资源丰富。

三、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1.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金属矿石等,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能源资源:中国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3.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相对较多,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中国地理位置(1)中国在地球坐标中的位置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并处于北半球的东部。

中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之一,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5ºN;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ºN;二者之间跨越约50º,相距5500多千米。

北回归线横穿中国南部,约98%的陆地位于20ºN 50º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

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6.1%和45.1%。

中国的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ºE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即135ºE附近;二者之差约62º,相距5200多千米。

中国从西到东,分别位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占据了5个时区。

(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侧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在六大板块组成的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中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2.中国的疆域和国土疆域中国陆地疆界长约2.2万km。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万km,岛屿海岸线总长1.4万km。

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为中国内陆海)、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

沿海岸有较大的海湾150余个,岛屿约有6500多个,其中约85%的岛屿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

中国地理赵济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赵济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赵济复习资料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世界第二、对外贸易第十、国际旅游业收入世界第八1.2我国疆界:我国最北北纬53*31‘,最南北纬3*51’,南北相距5500Km。

我国西起东经73*22‘,东至东经135*03’,东西约5200KM。

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仑河是中越边境。

(按逆时针:辽宁吉林—朝鲜,黑龙江—俄罗斯,内蒙—俄罗斯、蒙古,甘肃—蒙古,新疆—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云南—缅甸、老挝、越南,广西—越南。

隔海顺时针: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3我国地表结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评价,1有利于接收暖湿气流,加强我国东部季风强度,青藏高原阻挡气流交换,形成气候区域分异。

2形成我国河流自西向东入海格局,形成我国雨带自东向西移动。

3河流在裂点处形成巨大落差,水力资源丰富。

我国地貌的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我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

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

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34个省级行政区北京-京-北京上海-沪-上海天津-津-天津重庆-渝-重庆内蒙古-蒙-呼和浩特新疆-新-乌鲁木齐宁夏-宁-银川西藏-藏-拉萨广西-桂-南宁黑龙江-黑-哈尔滨吉林-吉-长春辽宁-辽-沈阳甘肃-甘-兰州青海-青-西宁陕西-陕-西安山东-鲁-济南湖南-湘-长沙江苏-苏-南京四川-川-成都贵州-黔-贵阳云南-滇-昆明浙江-浙-杭州广东-粤-广州福建-闽-福州海南-琼-海口河北-冀-石家庄安徽-皖-合肥湖北-鄂-武汉河南-豫-郑州江西-赣-南昌山西-晋-太原台湾省-台-台北香港-港-香港澳门-澳-澳门。

赵济 中国地理复习方法

赵济 中国地理复习方法

专业课记忆方法推荐:㈠条数记忆法所谓条数记忆法就是在记忆一道题目时尤其是条数较多时首先看其有几条,这点相当重要,因为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会先看以下你答了几点,你如果少答了是一点,阅卷老师肯定会扣除相应的分数。

举个例子: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它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各圈层在地表面附近相互渗透和相互重叠这一特点赋予地球表面六个特征:⑴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主要在地表进行。

高空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辐射,而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只能穿透很小的厚度。

⑵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各界面上物质相互渗透,三项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⑶地球表面具有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等。

这些表层物质乃是地球表层这一有序系统的负熵增长表现。

⑷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地表物质、能连转化过程的发展强度及速度都远比地球其他各处大,表现形式也更复杂多样。

⑸地球表面曾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诚然,分异过程在高空和地球内部也都存在,但分异程度远不及地表强烈。

地球表面的地域内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表现。

分异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及自然区域。

⑹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空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这道题目我们一看东西太多,所以一定要先明确地表特征,马上想到是六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有许多题目看上去我们可能会,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或者是答不全,这多数原因是因为记忆方法不对和记忆不深刻,对于这道题目我们记住了有六点,答题的时候必需还要记住是哪六点,那我们在来看第二种记忆方法:关键词记忆法㈡关键词记忆法其实对于地理题目切忌的就是死记硬背,当东西多时就会记不住,或记混乱了,所以还应学会关键词记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灾害与环境一灾害的概念:首先提致灾因子得到概念,致灾因子是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

灾害就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1致灾因子多,大26种之多,可分为大气圈致灾因子(干旱、台风)、水圈致灾因子(洪水、内涝)、生物圈致灾因子(作物病虫害)和岩石圈致灾因子(地震、滑坡);2灾害频繁,且有频发之势;黄河自1973年开始有断流现象且在不断加剧。

3灾情严重;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的1/4,由此可认为中国灾情严重。

4自然灾害低于差异大;a 爱辉---腾冲现以东自然灾害多b有沿江、沿海集中分布的特征c 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自然灾害多d 灾害组合类型区域差异大,有明显的南北分异。

三、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多发?1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表现在其发生、结束、强度、影响范围的不稳定性;2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表现为坡地、重力地貌存在多;3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4漫长的海陆交接地带,这里往往是脆弱地带,多台风、海浪;5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孕育各种自然灾害的温床。

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多样性、物种能够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现在的研究中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价值有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另说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五、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工程:1三北防护林公程体系2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4太行山绿化工程5平原农田防护体系工程第七章景观与规划20分一、景观的概念福尔曼的定义:景观是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的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

地理学领域中最最科学内涵的景观概念往往是狭义理解的,基本等同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

二、我国景观垂直地带性特点?1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地带的位置,一般以其所在的纬度地带为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

2东部湿润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

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4具有深谷的地区既有向上的山地垂直带谱又有向下的山地垂直带谱。

5青藏高原既有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又有水平变化规律。

6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与水平变化规律既区别又联系。

三、景观区划原则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2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3发生学原则任何景观的变化都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历史上相同的或相似地要划在同一区里,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也应如此。

4相对一致性原则强调景观一致性,明确反对“不拐弯”的,一致是相对的,要把握好度。

5地域共轭原则地域之间有物质能量的传递、转化,边缘地带往往比较活跃,在过渡区里必须要选一条线。

四、行政区划及行政区的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核方便的管理而做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的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

五、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1行政区层次多而乱,应省市镇或省县乡三级区划;2省区范围大,管理县市过多,应缩小省区范围;3行政区划缺乏标准。

问题:1行政区的层级与幅度改革问题2省区划小问题3直辖市设置与布局问题4市县分类分等管理5市镇制度改革6直辖市郊县体制改革7行政区边界争议问题8行政区名称改革问题六、经济区划与经济区的概念经济区:以综合性大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有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空间组合单元。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它要求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将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揭示出各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勾勒出各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全国的专门化发展方向,并以此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总体与布局、现状与长远、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七、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关系?(一)区别1行政区属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区属经济基础的范畴;2行政区是与一定政府对应的政治、社会、经济的综合体,经济区是与一定经济中心对应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3行政区具有完整的发达的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系统,而经济区依托发育不平衡的横向经济网络;4行政区具有决策权、调控权和自己的利益追求,政府是最高决策主体,经济区不存在全国性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

5行政区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区域界线并具法律效应。

经济区不具有。

(二)联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区的发展决定行政区的发展;2行政区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区;3二者应走向协调经济区的发展应当打破行政区的界线,促使经济发展,行政区的经济职能应当淡化,以市场来指导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强调行政区的服务职能。

八、自然区域经济区的关系?(一)区别1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一个从属于自然综合体,一个从属于经济综合体;2划分依据不同,前者依据自然要素及综合特征,后者依据经济要素及综合特征;3目的不同,前者服务于自然地理学,后者服务于经济地理学。

(二)联系1经济区是在自然区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2经济区的发展必然产生各种分异,必然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3在服务区域经济、保护环境强调环境效益等层面上两者具有较大的一致性。

九、本书划分的八个综合区:东北区、华北区、晋陕内蒙古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

第八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8-10分一、国土与国土整治的概念国土:一个主权国家所辖的疆域,含领土、领海、领空。

国土整治: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广大区域拟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二、国土整治的任务国土调查、国土开发、国土利用、国土治理、国土保护、国土管理。

三、国土整治的内容国土调查研究、制定区域开发方案、规定相应政策和进行管理,中心环节是区域规划。

四、我国整治的重点地区1经济发达区2环境失调或利用不当或开发潜力大的农业区3重点流域开发区4矿产资源开发区东北区(20′)一、学习分区地理的套路(3W法)①Where—特定区域的空间概念从位置分析:⑴弄清区域位置;⑵通过地图找出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数理位置;⑶四支点范围界线并划出代表区域现象的事物;⑷经济区,区内仍进一步的分异,找出区域特有地理意义的界线并理解;⑸掌握人口规模与特征②What—学习区域位置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区域综合特征⑴区域形成基本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⑵区域的现状特征⑶归纳区域的总体特征③why--存在的矛盾、解决、采取方法⑴区域进一步发展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⑵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哪些问题⑶区域发展战略讨论二、为什么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划为东北区,依据是什么1、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①位居我国东北区,形成冷湿景观②三环结构的地形特征完整③土壤肥沃景观相似④水文特征的相似性2、历史发展过程(相对独立)①1858-1904 帝俄控制东北②1905-1931 俄势力减弱,日本势力增强(在东北掠去原料)③1931-1945 全境均在日本控制下④1949年以来在苏联帮助下,东北发展重工业基地3、经济发展特征的相似性① 农业基础好②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③ 对外经济联系便捷④ 经济以重工业为特征,农业地位显赫4、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的一致性① 农业低温冻害②工业基地老化③化境污染严重④普遍缺水⑤战略:外向型发展与内涵型发展战略三、东北地形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形特征:山环水绕跃野千里的马蹄形A外环—江海相连,主要由河流谷地和滨海低地;水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门江、鸭绿江、渤海环绕B中环—低山丘陵① 松花江与辽河分水岭,海拔仅200米② 长白山三大山系:从西到东,大青山,张广才岭,完达山C 内环—是低洼的平原(35万km2)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主体)、辽河平原组成①东北山地古老,深受燕山运动作用和影响,山地浑圆,夷平作用显著,经过各个地壳稳定时期、活动和稳定交替②东北平原是大幅度的凹陷地带,接受大量沉积,沉积物中形成油气构造③长白山、小兴安岭、松辽分水岭,火山活动,演讲活动频繁,发育大量熔岩地貌四、大兴安岭重要界线的地理意义1、大兴安岭的南北界线①以活动积温1700℃为界(49°N)②以南为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半湿润地区③以北寒温带森林景观湿润地区2、大兴安岭东麓界线以东为森林草原②以西为干草原③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3、辽东半岛北部界线(划分暖温带与温带)以年降水量700mm,活动积温3000℃为界限五、东北区气候特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湿短暂1、冬季:冬季漫长冷的表现:A 我国最为寒冷地区 B 漫长,日均温<10℃,大部分地区冬季超过半年,北部地区在230天以上,其中爱辉、嫩江地区无夏 C 南北冷变化大,从南到北等温线由-10℃—— -30℃B 与亚欧大陆西岸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偏高2、夏季:夏温而短A 全年降水400-700mm,处于半湿润(降水并不丰富),除了长白山、辽东半岛>1000mm,降水集中夏季,但仍然呈现湿的特征(蒸发量小0,干燥系数小于2长白山、辽东半岛小于1B温而不太炎热,夏季短暂,这是由于纬度偏高六、冷湿景观特征(特别是冻土和沼泽的影响)1、冻土广布成因分析:低温使得下垫面的土石层由固态变为液态,从时间上来看,有古代冻土好近代冻土之分,古代冻土是在更早的时间形成的;现在冻土主要形成于海拔较高,纬度较高,植被覆盖较好的地方冻土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影响:冻土是自然气候的产物,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反作用A对气候;有冻土的存在,增加了寒冷的程度(冻土有隔热作用,融化时吸热),加强了湿润的程度(隔水层)B 对土壤:冻土使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使东北广泛发育沼泽C 对河流:使河流有两次汛期(融水,降水),使河流下蚀,作用减弱,测蚀作用增强D 对地貌:使冻融地貌发育,如石海,石沙E 对森林:一是由于冻土存在,使下垫面保持过湿,已形成森林沼泽化,二是使森林的根系是横向发展,幼苗不易生存,森林跟新困难,影响木材的需求量2、沼泽广布成因分析:① 东北气候湿润--是沼泽形成的水分保证② 冻土的存在—起到隔水作用,即使蒸发旺盛,依然阻挡水分蒸发③ 地形原因:地形平坦使得地表水易聚集,不易排出;宽广的冲积阶地沿两岸方向,地下水位高,洪水期时极易泛滥;河曲发育,沿河曲有很多沼泽发育④ 河流原因:大部分河流进入老年期(牛轭湖湿地沼泽分布)⑤地表物质组成:多粘土性的沉积物,一半分布地下30—50cm地方,相当于一个隔水层⑥ 植物影响:东北区纬度较高,辐射较小,温度低,使得植物生长所需热量不足,代谢不旺⑦ 人类的影响:过度砍伐,使得表土紧湿、,地下水得以蒸发沼泽对东北自然环境影响:A 对气候:使得湿润气候加剧B 对土壤:使得土壤出现沼泽化C 对河流:大量沼泽植物生长,影响通航,行洪D 对森林:造成潜育化,使得植物根系中毒死亡,森林跟新困难七、东北主要植被--土壤类型近似同心圆状的自然景观带① 从植被条件看:主要是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森林、森林草原景观A植物种类不丰富,特有种少B从植被分布看,大小西安岭、长白山森林植被,东北平原以沼泽,草甸草原植被为主C 从植物区系来看: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东北有三个区系:达乌里区系(耐寒耐湿植物,南北变化);蒙古区系(耐旱种类,东西变化);长白山区系(喜温喜湿种类,南北变化)② 从土壤来看:肥沃的土壤,有五种地带性土壤;漂灰土、暗棕土,灰色森林土、黑土、黑钙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