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任务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基础技术;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3、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
4、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复杂运算,解决实际的问题;
5、了解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
1、微型计算机概述:介绍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类型、组成结构和技术特点等;
2、微型计算机组成:分析微型计算机结构中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器件、中央处理器单元等;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深入介绍操作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4、编程语言原理:介绍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组织结构,深入学习编程语言的编译和运行机制;
5、软件应用技术:介绍供应市场上的各种软件应用,及其系统设计原理,掌握使用软件的基本方法;
6、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技术;
三、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掌握相应的技术;
2、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安装、应用、调试等工作。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具有代表性的主流 CPU 的最新技术。 重点:主流 CPU 的新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主流 CPU 的最新技术。
二、实验教学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 (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三章 8086 的指令系统 主要内容:8086 的寻址方式、8086 中的标志寄存器、8086 的指令系统 重点:8086 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难点:8086 的寻址方式 教学目标: 1. 弄清什么是寻址方式; 掌握汇编语言的寻址方式 2. 掌握8086的指令系统, 尤其是MOV指令的用法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汇编语言的格式、语句行的构成、指示性语句、指令语句的格式及应用;汇
教学目标:
1. 存储器的分类和组成 2. 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第六章 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主要内容: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接口部件的I/O端口、CPU和外设之间的数 据传送方式。中断的概念,中断控制器8259A及DMA控制器8237A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 方法。 重点: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中断的概念. 难点: DMA传输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1. 接口电路的功能 2. CPU和外设之间的三种数据传输方式、各自优缺点和使用场合 第七章 计数器/定时器 8253 主要内容: 8253 的结构及使用方法。8253 的功能、信号、工作方式、时序、控制字及 8253 的硬件连接,初始化编程。 重点和难点:8253 的硬件连接及初始化编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1. 计数器/定时器 8253 的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8253 控制寄存器的格式和编程 3. 8253 的 6 种工作模式及其使用 第八章 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主要内容: 接口的功能以及在系统中的连接、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可编程串行通信 接口8251A、并行通信和并行接口、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 重点和难点: 8251A和8255A的工作原理及初始化程序的编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1. 串行通信的几种方式 2. 8251A 的结构,模式、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的格式 3. 8251A 的初始化流程及使用 4. 8255A 和 CPU 的信号连接以及和外设的信号连接 5. 8255A 的三种工作方式和设置方法 6. 8255A 的初始化流程及使用 第九章 高档计算机技术简介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微机原理及应用》(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技术基础课,40学时。

本课程是机械学院机械类各专业的平台课程。

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及编程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应用汇编语言编写工程中的简单程序。

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4学时,另外为每个学生提供15学时的课外上机学时要求学生从108道编程题目中选3道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作业,以培养学生编程及调试程序的能力。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根据具体电路开发控制程序并调试,以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组总共提炼了8个工程实际项目,学生从中任选一个,让学生在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自己设计方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方案,最终每个学生独立实施自己的方案。

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是设计方案,设计模拟电路,编制程序,调试程序,最终按照规定的格式给出项目报告。

并且要做成PPT的文档演示汇报。

课程的考核方式: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课程考核制度过去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难监控。

学生在最后的阶段突击复习,即使最后考试通过了,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

课程组结合CDIO教学模式的需要,考虑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将考核方式改革如下: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考核占10%,每旷课一次扣1分;实验报告及实验完成占1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得分为:10分、8分、7分、6分、5分;课程的三级项目占10%,要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PPT汇报,根据提交的报告和PPT汇报的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打分。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20208003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船机修造专业总学时:55课时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船机修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其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应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结合多个实验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微机结构原理,学会微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掌握微机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掌握单片机通信技术及接口技术,即使学生掌握微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特别是船舶行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走上相应岗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为从事电子、机电、船舶电气设备等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微机技术基本知识;(2)掌握微机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3)掌握微机通信技术及接口技术等。

2)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技术及硬件的集成能力;(2)具备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3)具备程序的编写、调试能力;(4)具备产品性能的测试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研究船舶管理发展趋势和新的技术。

(3)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保;执行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

(4)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具有懂得沟通、讲究协作和善于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设计主要按照专业总体教学计划要求、根据专业应当掌握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要求设置的课程。

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项目式教学。

首先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选取了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材,打破了微型计算机教学的常规顺序,不再是先介绍基本知识,然后介绍指令系统,最后是例程。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1.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微计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先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本课程以当今主流微处理器80X86为结合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操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然后讲解80X86主要外围支援芯片的功能、结构、编程方法以及基本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

在此基础上, 对键盘、LED数码显示器、AD与DA转换器等基本外部设备的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讨论。

此外对微计算机系统总线、其它微处理器结构也给以介绍。

2. 在课程体系中地位、作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满足材料类高等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研究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在微计算机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应用问题的科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对微处理器及微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程包括汇编语言的学习及应用。

还包括中断、接口、总线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如何使用软件编程控制硬件的正确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一门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微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图1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已学相关课程的关系图2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机自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关系3. 对专业培养要求支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毕业要求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毕业要求3中的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前沿、发展前景和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新的成型理论知识;(2).毕业要求5中的具有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理解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这三个名词术语的内涵;掌握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概念术语;;了解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概况。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引言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能够进行汇编语言编程;3. 熟悉计算机总线、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了解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系统结构: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层次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微处理器原理:详细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数据传输等;3. 汇编语言编程:教授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汇编语言编程;4. 计算机总线和存储器:介绍计算机总线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 输入输出接口: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等;6. 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以及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原理和应用的理解;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5. 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2032课程名称(中/英文):《微机原理及应用》/ The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类型: 模块课总学时:48 学时讲课学时:38 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工科类本科生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建立有关计算机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主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掌握汇编语言、接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教学的配套实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实际应用,获得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目标1:掌握微机的硬件组成。

目标2:掌握微机的汇编语言。

目标3:能够构建基本的微机运用系统。

目标4:初步能够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下: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存储器的译码与扩展,掌握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熟练运用8086指令系统,能够用汇编语言设计简单的应用程序。

掌握微型计算机接口、端口的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I/O 地址空间及端口地址分配原则,了解I/O的扩展。

能根据地址空间分配要求设计地址译码逻辑,或者根据译码电路原理图分析出地址空间分配方案。

常用简单接口电路的原理、设计,能分析简单接口电路。

基本掌握DOS系统功能调用;对课程介绍的各类接口芯片的功能应比较熟悉,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接口芯片,对于给定较为简单的常用接口原理图及接口控制程序,能够读懂接口电路的功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4学时1.1.1半导体器件与基本门电路3.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精讲,让学生明白一般的逻辑电路末端都可以等效成反相器这样的模型。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微机的硬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掌握微机数据组织方式和数据传输原理。

4.了解微机常用的接口及其应用。

5.掌握微机软件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微机硬件基础1.1 微机硬件组成1.2 微机主板和芯片组1.3 微机存储器1.4 微机电源1.5 微机输入输出设备2. 微机软件基础2.1 操作系统基础2.2 微机编程语言2.3 微机应用开发环境3. 微机应用实践3.1 微机数据处理应用3.2 微机通信应用3.3 微机控制应用4. 微机实训内容和安排4.1 微机硬件实训4.2 微机软件实训4.3 微机应用实训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实验室授课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硬件实训环节,学生将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微机硬件,学习硬件的基本组成,使用调试工具进行系统调试,实现硬件系统的基本功能。

在软件实训环节,学生将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微机软件,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使用编程工具实现基本程序功能,如图像处理、通信、控制等。

在应用实训环节,学生将分组完成实际项目的设计,如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和控制系统。

五、考核评分办法本课程设计采用考试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其中:1.考试部分:70分(闭卷);2.实验部分:30分,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而定。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1.《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2. 参考书目1.《计算机组成原理》2.《编译原理与编译器设计》3.《现代操作系统》4.《计算机网络》七、实验设备和环境本课程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如下:1.微型计算机实验室2.微型计算机实验板3.相关软件工具:调试工具、编程工具、应用开发工具等。

八、教师建议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建议:1.通过讲解、演示、反复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微机原理和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过程。

3. 学习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分类3.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过程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文件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操作常用操作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5. 常用软件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的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微型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过程和软件使用。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实验室:配备学生用机和教师用机,网络畅通。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2. 学习如何检查硬件配置和性能。

3. 掌握硬件升级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七、计算机网络基础1.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拓扑结构。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原理。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3.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4.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5.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基本操作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各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以及软件系统的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微型计算机,熟悉基本操作和应用。

4.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重点讲解各组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重点讲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5.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操作方法。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微型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评估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操作熟练度。

4.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微型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计算机类、人工智能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相关本科专业开课学期:2下或3上学分:2+1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基于Arm微处理器前导知识: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路电子技术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从底层开始理解微型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自动化等理工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理论层面,要使学生理解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在实践层面,要运用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理解计算机程序基本运行过程。

通过本课程,可使学生基本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信息表示、系统时钟、三总线、硬件系统、指令系统、汇编语言框架和汇编程序设计方法,基本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串行通信接口、中断系统、定时器、模数与数模转换、直接存储器存取等,并可以通过汇编语言编程体会其中的工作过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嵌入式人工智能等提供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及信息表示【目的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况与发展简史、基本结构(包括CPU、存储器、I/O接口、三总线等基本概念);了解微机原理的实践选型;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以及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位、字节、浮点数等基本含义,也包括字符编码方式等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教学内容】1.1 微型计算机概述1.2 微机原理的实践选型1.3 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1.4 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表示方式1.5 文字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字符编码第2章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目的要求】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最小系统,理解CPU中的寄存器、微型计算机存储器映像,以一个MCU芯片为例,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最小系统的构件化设计方法【重点难点】硬件最小系统、CPU中的寄存器、存器器映像、通用嵌入式计算机【教学内容】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共性结构及基本性能指标2.2 Arm Cortex-M微处理器概述2.3 CPU内部寄存器与存储器映像2.4 Arm Cortex-M4内核的微型计算机芯片实例2.5 由STM32L431构建的通用嵌入式计算机第3章指令系统【目的要求】理解寻址方式,理解基本指令系统,记住几个简单指令;归纳基本指令的理解方法;通过汇编环境了解指令对应的机器码,直观的基本理解助记符与机器指令的对应关系;了解GUN汇编器的基本语法【重点难点】归纳基本指令的理解方法、基本理解助记符与机器指令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3.1 指令保留字与寻址方式3.2 基本指令系统3.3 指令集与机器码对应表3.4 GUN汇编器的基本语法第4章汇编语言框架【目的要求】理解汇编语言编程框架及各部分作用;理解第一个汇编程序的运行过程;理解软件干预硬件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完成第一个工程的入门,学会下载程序与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第一个汇编程序的运行过程;GPIO构件【教学内容】4.1 初识程序运行4.2 汇编工程框架及执行工程分析4.3 认识工程框架中的GPIO构件4.4 实验一:理解汇编程序框架及运行第5章基于构件的汇编程序设计方法【目的要求】理解软件构件基本概念及构件设计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解程序流程控制基本方法,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重点难点】汇编语言中程序流程控制基本方法【教学内容】5.1 构件及其设计方法5.2 程序流程控制5.3 汇编程序设计实例5.4 实验二:基于构件方法的汇编程序设计第6章存储器【目的要求】了解存储器的功能与分类,了解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掌握Flash存储器的读取与写入方法;理解高速缓存原理。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结构。

3.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和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5. 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组成原理、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型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微型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 课件:Microsoft PowerPoint3. 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及相关实验器材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教程、案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6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第5-8课时: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第9-12课时: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第13-16课时: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第17-20课时: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第21-24课时:微型计算机的编程方法和应用领域第25-28课时:实验教学(上机操作)第29-32课时:课程总结和期末考试辅导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组成原理、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

2. 案例分析:教师挑选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微型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二、课程性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任选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8086/8088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技巧。

另外,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学生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数据库原理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概述(计划学时1)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与性能指标,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1.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1.1.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特点1.2微型机的分类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1.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4微型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1.4.1理解并掌握进位计数制与转换1.4.2理解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143 理解字符表示法1.5评估微型机性能的主要指标1.5.1理解如下的概念:字长,指令执行时间,内部存储器容量,外部设备配置1.6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几种主要的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教学难点: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计划学时4)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微型80X86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二、课程教学内容2.1 8086微处理器理解8086的编程结构2.1.12.1.2 掌握8086的工作模式及引脚功能2.1.3 理解最小模式系统2.1.4 理解最大模式系统2.1.5 理解8086的操作和时序2.1.6理解8086的存储器及I/O组织2.280386微处理器2.2.1了解80386的特点2.2.2了解80386的内部组成与结构2.2.3了解80386处理器信号2.380486微处理器2.3.1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特点2.3.2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结构2.3.3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信号2.4Pentium 与Pentium II2.4.1了解Pentium 与Pentium 特点2.4.2了解Pentium处理器信号功能2.4.3了解486与Pentium总线之间的区别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8086的编程结构与工作模式教学难点:8086的工作模式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动画演示第三章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计划学时4)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80X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为后面进行接口编程打好基础。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的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程序的设计,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进行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研究和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2.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编码及微机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硬件结构;4.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5.掌握8086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了解常用存储器的型号,掌握存储器扩展的基本方法;7.了解8086 I/O的编址与寻址方式,掌握8086与外设间的数据传输方式;8.掌握中断的概念,掌握8086的中断过程;9.掌握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10.掌握可编程并口扩展芯片8255的结构、工作方式及应用;12.重点掌握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

参考教材:[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周明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杨有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郑学坚,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潘新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数制和码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发展概况、特点、应用及常用intel系列CPU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必修课,也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装备、电子材料、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提供微机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方式、中断技术、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及应用。

教学任务: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等部件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理解和掌握微机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了解I/O接口的功能、作用、组成,使学生了解常用接口电路的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接口电路的阅读能力与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微机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1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组成
1.2 微型计算机的原理组成
1.3 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组成
1.4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章微处理器
2.1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及结构特点*
2.2 8086/8088微处理器简介
2.3 32位微处理器简介
2.4 CPU的结构和功能
2.5 流水CPU
第三章总线*
3.1 总线的基本概念
3.2 总线的层次结构
3.3 总线技术
3.4 常见总线简介
第四章汇编语言
4.1 汇编语言格式*
4.2 汇编程序结构
4.3 汇编程序设计
4.2 汇编过程*
第五章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况(功能、分类、特点、操作)
5.2 存储系统体系结构(Cache存储器、虚拟存储器)
5.3 内存储器
5.4 外存储器简介
第六章I/O系统和中断技术
6.1 I/O接口概述(分类、功能、组成)
6.2 CPU与外设数据传送的方式
6.3 I/O接口芯片简介(8255、8251、8253、A/D转换器、D/A转换器)
6.4 微机中断系统
第七章微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