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
清代宫廷绘画,指的是清朝的宫廷组织职业画家,专门为皇帝绘制的作品。宫廷组织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并非始于清朝。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商周时,宫廷的墙壁上就画有图画,但是这些图画的作者都未能留下姓名;秦汉之际史料中可以见到不少宫廷画家的活动,如唐代张彦远编《历代名画记》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西汉元帝时宫中画工毛延寿,因宫女王昭君不肯向他贿赂,就故意将王昭君画得比较丑,使其最后遭到远嫁匈奴的下场;唐初时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绘制了许多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及至五代、两宋,宫廷内设立“翰林图画院”,容纳的画家更多,绘画创作的规模更大,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宫廷绘画的风格甚至影响到整个画坛的面貌;元、明、清三朝虽然在做法或名称上不尽相同,但都同样在宫廷内集中了数量众多的画家,绘制了大
量的作品。清朝就是在继承前代宫廷绘画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
关于清朝宫廷绘画机构的设置,史籍中有两则记载。《清史稿》载:“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样宫南。”礼亲王昭链在《啸亭杂录》续录卷一中说:“如意馆在启样宫南,馆室数楹,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褚帖轴之匠皆在焉。”
清代内务府的档案里也有所提及。在“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专有“如意馆”部分,记录宫廷绘画事项。“如意馆”三字最早见于乾隆元年(1736年)档,雍正档未见记载,而只写“画作”。《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九中载:“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天纵多能,中西毕贯,一时鸿硕云蒸雾涌,往往召直蒙养斋,又仿前代画院设如意馆于启祥宫南。”看来时间上有误。乾隆时期的档案中还有“画院处”之称。
根据以上记载,清朝有一个类似于前代画院的专门机构“如意
馆”,其中,除去作画的画家外,还有其他从事工艺美术和装裱书画的工匠。这是清朝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文献中称,如意馆设立于启祥宫之南。这一带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内武英殿以北,在清朝是内务府造办处所在地。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卷二记:“造办处在白虎殿后房。长元按:白虎殿系明仁智殿,俗称为办机密之所,今内务府官署即其旧址。”白虎殿今已废,仁智殿在明朝是集中了许多宫廷画家作画的地方(见穆益勤《明代的宫廷绘画》一文,载于《文物》1980年第7期),可见清朝宫廷艺术创作场所与明代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
在清朝宫廷中供职的画家没有专门的职称,开始时称作“南匠”,后改叫“画画人”。“南匠”的称谓始于何时,不见详载,大概清人入关以后宫中的艺匠就是这样被称呼的。
因为彼时在宫中供职的技艺精湛的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大都来自江南,故以“南匠”称之。乾隆九年(1744年),弘历下旨:“春雨舒和并如意馆画画人嗣后不可写南匠,俱写画画人。”(见内务府
“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虽然改换了称呼,但画家的地位并无提高,仍然相当低下。
在宫廷中供职的大多数画家都是职业画师,只有个别的画家原先是士流文人,进入宫廷以后也以画画为业,但他们在宫中供职一段时间后,皇帝会批准他们参加会试,通过后便离开宫廷,脱离了“画画人”的身份,成为官员,重新加入士流画家的行列。比如张宗苍,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入宫廷,两年后,弘历谕旨:“内廷行走之县承张宗苍、监生徐扬、杨瑞莲效力皆已数年,甚属脆勉安静,张宗苍年已及暮,着加恩赏给户部额外主事;徐扬、杨瑞莲着加恩赏给举人,一体会试。”(《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又如徐扬,也是于乾隆十六年进入宫廷供职的,在宫中画过《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等,弘历恩赏举人,同意他参加会试,“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会试后,授内阁中书”(佚名《读画辑略》)。
属如意馆的“画画人”,分散在若干地方作画,如分在某宫作
画,就称为“某宫画画人”。见于档案记载的有:慈宁宫画画人(雍正至乾隆初)、南熏殿画画人(乾隆时)、启祥宫画画人(乾隆时)、如意馆画画人(乾隆时)、春雨舒和画画人(乾隆时)、咸安宫画画人(乾隆时)、礼器馆画画人(乾隆时)等。画画人在某宫内作画,又称做“行走”,如“启祥宫行走”、“如意馆行走”,意思即是在某处当差,和明朝宫廷画家“直仁智殿”、“直武英殿”是一样的。
画家除去在宫内作画外,也经常被派往宫外,清朝皇帝每年有较长时间住在圆明园,届时就有画家跟随前往,所以圆明园内也设有宫内如意馆分支机构。此外,画家还常临时被派往香山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室园林等处作画。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
清朝宫廷绘画中有比较严密的制度,过去对此了解甚少,现根据内府的档案资料作些补充。
荐举考核
画家在进入宫廷供职之前,一般都要有朝臣或地方官的荐举
(下文还有详述)。然后还必须进行考核,并不是所有被推荐的画家能都被录用。清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时的肖像画家徐璋,由织造图拉荐举,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到北京,太监传弘历旨,命徐璋“试手画呈览”,徐璋画了一幅山水画交给太监转呈御览。不久弘历传下旨谕:“着新来画画人徐璋回去罢!”过去的画史上都说徐璋曾经在宫内供职,但这段记载说明徐璋虽然经人推荐到宫中,但经过考核,未被皇帝赏识,所以没有录用。从这个例子上可以推知,其他的宫廷画家来到宫内供职,也都要经过类似的考核。
画家分等级
清朝的宫廷画家根据个人的艺术水平高下被分为三等。乾隆六年(1741年)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画院处画画人等次,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周鲲等六人一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昊桂、余穉、程志道、张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