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
清朝绘画史:从清初到咸丰年间,一文厘清清朝绘画风格的变迁史
清朝绘画史:从清初到咸丰年间,一文厘清清朝绘画风格的变迁史序言:清朝绘画涉及范围极广,研究起来着实不易。
清朝初期,画坛涌现了六位大家。
清朝绘画和书法的时期划分略有不同。
绘画方面,清朝被划分为顺治康熙年间、雍正乾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和咸丰以后。
同一时代的所有文化并非总是同步发展的。
就拿唐朝的诗歌和文学来说,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盛唐时期诗坛已经掀起改革浪潮,而文学迎来革新却在更晚的中唐时期。
所以,书画虽同为用手创造的艺术,发展却未必同步。
无论是书画还是诗歌、文学,只要一方发展较晚,时期就会错开,但最多也就早一时期或晚一时期,大体顺序并不会有太大差别。
吴历绘画欣赏清初以及康熙年间画坛名家的绘画风格首先,这里列出了清初画坛的六位大家。
因为六位大家中有四人姓王,另外两人分别是吴历和恽格,所以世人又称他们为'四王吴恽'。
这六人都可谓有清一代的画坛巨匠,不仅吸收宋元明诸家之长,还开创了一代风气。
尤其是位列第三的王翚,他被称为熔古来画风为一炉的大家。
与中国书法一样,中国绘画也有南北之分,即南宗北宗。
这种划分并不是指地理上的南北,虽然也有人将它解释为地理上的南北,但实际并非如此。
南北二宗互相排斥,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到王翚时,他将两种迥然不同的画风融为一体。
其实早在明朝中期,南北画风就已呈现出融合之势。
明人唐寅虽然师承北宗,属于北宗画派,却与宋元时期的北宗大不相同,几乎与南宗无甚大异。
所以,南北二宗早在清朝以前就有融合之势,到王翚时真正实现兼容并蓄。
清初六大家把向来对立的南北画派融会贯通,开创了清代各种极具个性的画风。
他们不仅在清代的绘画变迁史中至关重要,在整个中国的绘画发展史上也大有可观。
董其昌书画欣赏清初六大家中,王时敏和王鉴的画风受前代影响颇大。
明末董其昌不仅开辟了书法史上的新时代,还开辟了绘画史上的新时代。
王时敏和王鉴继承董其昌的衣钵,二人的画风比较相近。
王翚师从王鉴,年轻时得王时敏赏识,颇受王时敏称赞。
清代画家
弘仁(1610~1664),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号渐江,又号梅花古衲。工诗画,山水学元代倪瓒,境界宽阔,笔墨凝重,寓伟峻沉厚于清简淡远之中,尤以画黄山风景著称。作品有《松壑清泉图轴》、《疏泉洗研图卷》、《枯木竹石图轴》、《竹石风泉图轴》、《山水册》、《秋柳孤棹图轴》等。
高岑(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字蔚生,善画山水及水墨花卉,写意入神。亦工诗。为“金陵八家”之一。作品有《山居图轴》、《万山苍翠图轴》等。
樊圻(1616~?),清代画家。字会公,更字洽公。善画山水、花卉、人物、无不精妙。山水画,穆然恬静,神韵俱佳;仕女画有悠闲静逸之致,为“金陵八家”之一。作品有《堂上祝寿图轴》、《秋山听瀑图轴》等。
蓝深(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字谢青。蓝梦之子。工书画,善画花鸟,山水得其祖传,妙于错综变化,悉合古法。作品有《垂钓图轴》等。
蓝孟(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字次公、亦与。蓝瑛之子。善画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笔法疏秀,能传家法。作品有《梅花书屋图轴》等。
章声(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字子鹤。善画山水,笔法严谨,结构雄伟。画风学五代荆浩和关仝。作品有《青绿山水图轴》等。
梅清(1623~1697),清代画家。初名士义,字渊公,号瞿山,又号梅痴,雪芦等。善诗文,工画山水,尤善画松,多画黄山风景。作品有《竹石萱花图(扇面)》、《天都峰图轴》、《高山流水图轴》等。
戴本孝(1621~1693),清代画家。字务旃,号前休子。工诗,善画山水,尤以画黄山风景为多。喜用枯笔,格调枯淡松秀,墨色苍浑,丘壑林木疏简。亦善画松海。作品有《烟波杳霭图轴》、《华山毛女洞图轴》等。
髡残(1612~1673),清代画家。僧人。俗姓刘。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善画山水,笔墨苍茫,峰峦浑厚,开合有序,风格雄奇磊落,与石涛号称二石,与程正揆交善,时称二溪。作品有《苍翠凌天图轴》、《浅绛山水图轴》、《松岩楼阁图轴》、《寒林待客图轴》等。
清朝绘画艺术
清朝初期的绘画
正统派
相对于遗民画派,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受董其昌的影响 很大,他们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 纯形象的表现。他们所作并非用来描绘真实的山水风景,而 是用笔墨和线条表现半抽象的意念。
清朝初期的绘画
清初绘画艺术简述 清代绘画,擅山水人物者亦多能兼画花卉,石涛、朱耷 承明代林良、徐渭写意之长,独开蹊径。石涛的花鸟画,孤 高奇逸,其奇肆处,有静默之气在;朱耷的花鸟画笔简而动, 无犷悍之气。二家卓然而立,为清代大写意派之泰斗。康熙 年间,恽寿平以写生著称,其法斟酌古今,却以北宋徐崇嗣 为归,为纯没骨派。其画全以颜色绘之,如现代的水彩画。
赏
郎世宁《百骏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丁观鹏 《摹宋人渔乐图》,清
罗聘《山水花卉册》,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金农《花果册》,清
黄慎《渔翁渔妇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郑燮,善画兰、竹、石,尤 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和八 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 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 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 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 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 倔强不驯之气。在艺朮手法 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 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 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 多,具有清澈雅脱的意趣。 郑燮《墨竹横幅》,清
赏
清朝初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朱耷,号雪个、八大山人等,为明朝皇族 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十九 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 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二十三岁 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遂患 颠狂之疾。 朱耷画山水原学董其昌,明亡后变调,以 山水寄情,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沈郁含蓄, 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作品有 《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他 的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 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艺术 史上评价极高,例如《安晚帖》、《河上 花图》、《写生册》等。 朱耷《荷花小鸟》,清
清代的画坛及传统画法
清代的画坛及传统画法清代是中国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间的画坛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绘画风格,而传统画法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探讨清代的画坛及传统画法。
一、清代画坛的演变和发展清代伊始,清朝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对文化的控制,提高文化自信心,鼓励文艺复兴。
这时期的画坛以宫廷为中心,宫廷画院被视为中国绘画的最高机构。
在这个特殊的绘画环境下,绘画流派得以诞生,画风得以发展。
宫廷画院为绘画的专业性和体系性提供了保障,并慢慢地发展出了规范化的绘画规则和标准。
同时,许多有才华的画家都被邀请到宫廷中,他们的艺术成果成为清代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画家往往在内廷和外廷之间辗转,他们的心灵和思想被文化和政治交织在一起。
除了宫廷画院以外,清代的画坛还有民间和地方的绘画机构,这些绘画机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多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实践,其代表人物有:“扬州八怪”、“浙派”等。
二、清代画坛的代表性画家和绘画风格清代画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画家,他们的作品纷纷成为现代绘画史的珍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包括八大山人、郎世宁、陈洪绶等。
八大山人是清代画坛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大量运用了自然的元素和形象,他的画作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其作品的韵味和内涵也曾经被辈出的画家所崇敬。
郎世宁则是清代官方画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是中国画传统中唯一被收入《大英博物馆艺术师》的作品。
其作品以南方山水为主,色彩柔和细腻。
王翬是清代的一位女画家,她的作品以画花和画鸟见长,王翬是清代宫廷女画家中的佼佼者。
三、传统画法在清代的应用清代是中国画史上特别重要的时期,绘画技法蓬勃发展,而且在传统画法中,具有统领地位的工笔画和写意画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工笔画是典型的传统绘画技法,它注重的是细节和实物表现,风格独特,其中的最重要代表作品是《清明上河图》,该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清代宫廷绘艺术的特色与发展
清代宫廷绘艺术的特色与发展清代宫廷绘艺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在内容、技法和艺术风格上吸收了前代的优点,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本文将从清代宫廷绘艺术的特色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清代宫廷绘艺术的特色1. 着重人物刻画清代宫廷绘艺术在人物刻画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宫廷画家着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容貌和装束,力求将人物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栩栩如生。
清代宫廷绘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以庄重、高雅的形象示人,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帝王的权威与威严。
2. 丰富的题材内容清代宫廷绘艺术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历史人物传记、神话传说,也有仕女图、山水画等各类题材。
这些题材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又呈现了绘画艺术家丰富的创作想象力和审美追求。
3. 精细入微的技法清代宫廷绘艺术在技法上相当注重细腻和精细。
画家们通过运用工笔写实的技巧,使作品的细节表现得十分精确,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同时,清代宫廷绘艺术中还融入了一些西方绘画技法,如透视、光影等,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二、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1. 清初宫廷绘艺术的起步清代正式建立后,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宫廷绘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明代的传统。
继承了明代绘画的创作手法和题材,但也开始有所创新。
尤其是康熙朝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绘艺术。
2. 雍正朝的艺术繁荣雍正朝时期,宫廷绘艺术发展达到高峰。
雍正帝对绘画艺术极其热爱,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在雍正朝,宫廷绘艺术得到了全面的繁荣和发展,不仅题材更加广泛,绘画技法也更加成熟和精细。
3. 道光时期的宫廷绘艺术变革道光帝在位期间,宫廷绘艺术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由于皇帝本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绘画的兴趣不高,宫廷绘艺术逐渐走向保守。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多以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为主,缺少创新和突破。
4. 光绪朝的绘艺复兴光绪朝是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复兴时期。
在西方文化影响的推动下,清廷开始引入西方绘画的一些观念和技法,这为宫廷绘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清代宫廷绘画是指清朝时期在宫廷中创作的绘画作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丰富多样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也有宫廷生活、宴会、御花园等宫廷专属的题材。
这些题材既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又描绘了皇帝、妃子、官员等宫廷人物的生活场景,形成了独特的宫廷绘画风格。
二、技法精湛细腻清代宫廷绘画注重细节描绘,画家们运用了各种绘画技法,如破墨、渲染、皴法等,使作品呈现出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笔触。
画家们在绘画中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表现,使作品更加立体感和真实感。
三、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清代宫廷绘画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同时也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
宫廷绘画家们广泛吸收了元代、明代以及西方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绘画的韵味,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使宫廷绘画更加丰富多样。
四、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清代宫廷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心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传达出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优雅。
同时,他们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五、注重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清代宫廷绘画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
它既是皇帝和宫廷贵族审美品味的体现,也是政治宣传和象征的表达。
宫廷绘画以展示皇权的威严和荣耀为主题,通过绘画来宣扬皇帝的威望和统治力,强调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六、强调传统价值观念清代宫廷绘画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念,包括忠诚、孝道、礼仪等。
画家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忠臣、孝子、贤妃等传统美德的赞颂,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
清代宫廷绘画具有题材丰富多样、技法精湛细腻、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注重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强调传统价值观念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清代宫廷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段独特而辉煌的篇章,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六家,清代绘画之“正统”
清六家,清代绘画之“正统”“四王吴恽”,即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位清初画家的合称,画史上称为“清六家”。
他们的绘画曾被认为是清代画史上的“正统派”。
具体细分,其中包括“⼭⽔正宗”与“写⽣正派”。
也就是⽂⼈画滥觞以来最主要的绘画两科。
座位的“⼭⽔正宗”是指最先为王时敏、王鑑所开,继为王原祁所成的⼭⽔画宗法,画史成为“娄东派”。
⼜有王翚创造的另⼀种⼭⽔画宗法,即“虞⼭派”。
“写⽣正派”则是指恽寿平师法北宋徐宗嗣没⾻花卉⽽别开⽣⾯的花卉画,画史⼜称“常州派”。
⾄于吴历的绘画虽然另树⼀帜,然早年曾师从王时敏、王鑑,并与王翚等⼈有交往,在艺术创作宗旨及表现特点上亦与他们有渊源关系,故画史中将其与另五家并⽽称之。
吴历第⼀个中西绘画结合的中国画家吴历,第⼀个中西绘画结合的中国画家,澳门习教近⼆⼗年,深受西⽅绘画技法影响。
创建“阳⾯皴”,中国画家第⼀⼈使画⾯呈现透视效果,成为“清六家”中,最具独创性的开⼭⼤家。
王时敏董其昌的艺术理论“传灯者”王时敏,董其昌的艺术理论“传灯者”,清初⽂⼈绘画的领袖,倡导以元四家“倪黄”(即倪瓒、黄公望)体系,作为⽂⼈绘画的标准。
“清六家”的其他⼏家是在王时敏的教导下成长的,因此,各家绘画作品都有王时敏的影⼦。
这幅晚年王时敏的《溪⼭深秀》,是摹写的黄公望画法。
以⼲淡之笔皴⼭擦⽯,苍⽼重墨点染矾头,不乏蕴藉之态,使之⼭峦的平淡,⽓氛的安然,跃然纸上。
显⽰出⾃然界天真、亲切的和谐性,情调是平和、冲淡、安闲⾃在的,没有了黄公望那么超迈,却多了⼏分亲和。
单以笔墨⽽论,王时敏的笔法组织更加有序⽽规整,和他的⽼师董其昌相⽐,王时敏去掉了董其昌笔下过于⽣拙的地⽅,和其不守法度的肆意⽽为笔墨风格,加强了笔法的统⼀感,⼜隐约可见董、巨的⽓息。
这些与前⼈的别样风情,正是王时敏的独到之处,这也是王时敏对于⼭⽔画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在建⽴“四王吴恽”收藏体系中,收藏王时敏的作品最为难得,主要是王时敏真迹稀少,⽽这件《溪⼭深秀》轴是其⼒作,当为有识者为重之。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清代宫廷绘画是指清朝时期皇宫内绘制的画作,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清代宫廷绘画以皇宫为中心,主题多以宫廷生活、皇室功绩和自然风景为主。
以下将从题材、技法和风格三个方面详细解释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一、题材丰富多样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宫廷生活、皇室功绩和自然风景。
在宫廷生活方面,画家们以皇帝、皇后、宫女、太监等宫廷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展现了皇宫内的生活场景、礼仪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等。
在皇室功绩方面,画家们通过宫廷绘画来宣扬皇帝的英明决策和伟大事迹,弘扬皇室的威严和权威。
在自然风景方面,画家们以皇家园林和名胜风景为题材,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皇家园林的宏伟景观。
二、技法精湛细腻清代宫廷绘画的技法主要受到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的一些元素。
在绘画材料方面,清代宫廷绘画多采用宣纸和绢作为画布,墨、颜料和水等作为绘画工具。
画家们运用墨、笔、色彩和线条等技法,精湛地描绘出人物、景物和场景的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逼真。
他们注重用墨和色彩的浓淡变化来表达光影效果,注重线条的精细勾勒和构图的平衡和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风格庄重典雅清代宫廷绘画的风格以庄重典雅为主要特点。
画家们追求画面的平衡和谐,注重人物形象的庄重和气势的恢弘,体现了皇宫的威严和尊贵。
他们注重绘画的整体效果和氛围的营造,通过色彩、构图和细节的处理,使作品具有高贵、典雅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清代宫廷绘画还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理念,使作品更加开阔和多样化。
清代宫廷绘画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精湛细腻的技法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它不仅展现了皇宫内的宫廷生活和皇室功绩,还表达了画家们对于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追求。
清代宫廷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于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郑板桥(1693-1765),字子行,号板桥,又号伯淳,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他是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官员,被誉为“江南画派”领袖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郑板桥的出生地是浙江绍兴,家庭背景良好,祖上是有名的画家,对他的艺术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从小喜爱绘画,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十八岁时,他前往紫阳(今属江苏宜兴)拜董其昌门下学画,广泛涉猎唐、宋、元时期著名画家的作品,钻研画理并刻苦练习。
他的绘画功力逐渐显露,被誉为书画双绝,颇受当时文坛的推崇。
后来,郑板桥才华横溢,凭借他的才华和勤学苦练,成为了清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板桥的画风继承了董其昌“两浙秀丽”的传统,深受元代花鸟画家倪瓒和文征明的影响。
他擅长花鸟、山水、人物、题字,尤以丹青花卉为绝。
他的花鸟画,别具一格,技法纯熟,墨色墨香浓郁,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他喜欢在花鸟画中加入一些古诗或者简单的题字,以衬托作品的意境和气韵。
郑板桥的花鸟画重在形神兼备,不拘泥于物象的写实,注重真情流露,力图传达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他以洗练的笔墨、明快的构图、深刻的意境闻名于世,成为清代画坛上的一匹独特的风景。
除了花鸟画之外,郑板桥的山水画也十分出色。
他的山水画擅于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千变万化的山水形态,富有变化和灵动,展现了大自然的悠然清雅之美。
他的人物画则以传神、明快见长,笔墨典雅,形神兼备。
他的题字也别具一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邱少一先生称他“号称平公,推托梅鹤”,正是对郑板桥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郑板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极深,尤其是在诗文和书法方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郑板桥的诗文创作虽然并不多,但每篇均写得情真意切,深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雄浑中见婉丽,流畅中见韵致。
他一生所作的书法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幅作品都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造诣,被誉为当代书法的翘楚。
中国古代与艺术有关的职官与机构研究
中国古代与艺术有关的职官与机构研究作者:袁峰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2期摘要:在我国古代,五代至两宋时期,宫廷设立了正式画院,并通过严格考试选拔画家;选上的画家入院以后都有一定的头衔,皇上欣赏的、德高望重的、绘画技术高超的画家职位就高,甚至还能主持画院的日常工作。
画院为宫廷服务,必然首先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其次要迎合皇帝的喜好。
宫廷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帝王的重视以及画院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
宫廷画院机构出现于五代,而大备于宋。
以宋徽宗时兼有“画学”职能的画院在机构、职能上最为完善,成为宫廷画院的楷模。
南宋高宗重建画院时,保持了以往的建制,通过选拔、推荐招募画家,画院内人才济济。
元代虽中止了画院制度,但设立了掌管书画活动的机构秘书监、奎章阁等,由于画院制度的建立和完备,宫廷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画科中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宫廷绘画;组织机构;政治统治;封建王朝五代时期,前蜀王建(907-925)在宫廷设立了“内廷图画库”,这可能是中国画院最早的雏形,并设有“待诏”职位。
后蜀明德二年(936),中国创立了最早的正式画院“翰林图画院”,并在画院中设立了“待诏”、“侯”等职位。
五代南唐中主李于大宝元年(943)在宫廷中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院内设有“待诏”、“供奉”、“司艺”、“内供奉”、“画院学士”等职衔。
很多画家先后投奔南唐画院,周文矩、顾闳中、卫贤、赵干这等人士和山水画名家均在画院任职。
画院外的董源、徐崇嗣这样的山水和花鸟画家也经常被皇帝诏到画院作画。
“董源……事南唐为后苑副使,善山水。
”他虽不在画院供职,却是负责园林的官员,具有一定的地位。
中主李、后主李煜皆喜好绘画并善绘画,故广泛在民间召集画家,使得画院活动十分兴盛。
北宋建朝就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完善科举,奖掖士人,并继承五代蜀国、南唐画院体制,于北宋初年即设立画院。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以后,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画家的地位也有提高。
清代中期著名宫廷画家冷枚二十九幅人物绘画赏析
法适当借⽤了焦点透视法,并⼒图在设⾊上⽤晕染的深浅表现构件的明暗关系,突出建筑的⽴体感。
从作品整体看,构图、线条、⾊彩并没有摆脱明代画家仇英的设⾊界画系统,画⾯带有较多的装饰⾊彩和平⾯感觉,在表现建筑的体积感和建筑材料的质感上尚显不⾜。
清代中期冷枚《⼗宫词图》赏析《⼗宫词图》册,清,冷枚绘,10开,绢本,设⾊,每开纵33.1cm,横29.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作者款印。
钤乾隆、嘉庆内府收藏诸印。
此套图册共10开,描绘历代贤德后妃或贵族⼥⼦的故事,和《养正图》册具有同样鲜明的教育意义。
对题有梁诗正书写的弘历承继帝位前于雍正⼗三年(1735年)所作的诗句,与图画互为辉映。
由于图册以历代宫廷⽣活为题,故每幅画⾯均有对宫廷建筑的描绘,但因为作者只是宫廷画⼯,并不具备对前代建筑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历史⼈物画“成教化,助⼈伦”的政治功⽤也淡化了这些作为⼈物故事背景的历代宫廷建筑,使其更多地带有装饰性与程式化⾊彩,并没有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
值得注意的是,册中建筑的描绘均采⽤“海西画法”,冷枚作品中体现的这种画风特性,是在中国传统界画的基础上运⽤透视法增强画⾯的空间深度感并以明暗关系区分阴阳向背,说明曾为康熙皇帝所赏识的“海西法”在雍正、乾隆朝的宫廷建筑绘画中已被⽇渐欣赏和接受。
清代中期冷枚《美⼈献寿图》赏析众所周知,宫廷画师要求绘画成就达到最⾼境界⽅能担当,⽽冷枚作为康雍⼲三代“宫廷画宗师”,其绘画作品也代表了宫廷绘画的顶尖技法。
其绘制的《康熙万寿圣典图卷》被后世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清代中期冷枚《春乐图》赏析洋画法,⽽冷枚与其师焦秉贞等⼈正是吸收了西⽅绘画技法的代表⼈物。
于是冷枚离开宫廷13年,成为了⼀名在野的画家,⽽从前画中的“⾂”字款,也变为了“⾦门画史”的朱⽂印。
清代中期冷枚《樵夫图》扇⾯赏析冷枚《樵夫图》扇⾯,不独笔精墨妙,画意亦颇饶趣味。
画⾯:⼀樵者坐于扁担之上,偷暇捧书渴读,津津有味。
清初翰林画家初探
帝正式令张英 、 高士 奇 “ 在 内供 奉 ” , 居住 房屋 均 由内务府 拨 给, 并 告诫 二人“ 当谨慎勤 劳 , 后必优 用 , 勿干预 外事 ” ( 《 康熙 起居注》 ) 。是为康熙朝“ 儒 臣入直 内廷 之始 ” ( 吴 振 械《 养吉 斋丛录》 卷 四) 。中国第 一历 史档 案馆 所藏 《 南 书房记 注》 也 有同样记载 。由此可见 , 南书房从 其建立 的 目的来 看 , 是为皇 帝讲 解经史 、 编纂书籍 、 诗赋唱和等 , 也就是 说 , 南 书房翰 林是 皇帝的文学侍从 , 即词 臣。尽管有 学者认为 , 南 书房实质 是非 制 度化的决策机构 。但是越到后期 , 南 书房越成为纯 粹的文 学侍 从机构 。因此 , 这里 聚集 了一 大批 富有 才华 的翰 林 画家
往的官员不太一样 , 他们不是兴来 挥毫 , 将绘 画作 为文人 的一 种雅兴和 消闲—— 他们 是很认真地对 待绘 画的创作 的。他们
的作品颇多①, 而且还 和院 画家合作 , 参 与一些 重要 题材作 品 的创作 。
但 是擅长绘画 , 有很多臣字款 的作品 。如顺 治朝 的戴 明说 , 康 熙 朝的王原祁 、 刘源 、 宋骏 业 , 雍 正朝 的蒋 廷锡 、 高其 佩 , 乾 隆
明珠 。内阁随 即口奏 , 建议 由翰林 院具体 办理 。十 一月 , 康熙
李 世倬 , 朱伦瀚 , 汪承 霈。其 三是 皇族 。以 皇帝 为 中心 , 包括 宗室贵族 , 比如乾隆皇帝 、 慎郡 王允禧 、 固山贝子 弘眸 、 质庄 亲
王永 珞 , 成亲王永理 等。 在这三类创作人 员 中 , 我 们关 注较 多 的是第 一 类 中的西 洋 画家。因为“ 中西融 合” 的风格是清代宫 廷绘画 出现的较 为
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
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清代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宫廷画家们在传承中国画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宫廷画家的艺术特色、形式和思想等方面来探讨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
一、艺术特色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清朝建立后,宫廷画坛逐渐崛起,绘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宫廷画家们不仅需要满足皇帝和宫廷高官的审美需求,还要借助自己的艺术手法来传达一些与时代相关的思想和理念,这也是清代宫廷画家的一个重要特点。
另外,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表现物象的真实性和细腻性清代宫廷画家擅长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和各种动植物,他们讲究表现物象的真实性和细腻性,力求将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象展现到画面上。
在手法上,他们强调用笔墨的细腻、变化来表现物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2.追求笔墨的变幻和意境的浓重清代宫廷画家注重用笔墨的变幻来表现画面的丰富性和变化,他们不仅运用渲染、轻重、干湿等技巧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分明度,还经常运用鬼斧神工的工法,以达到意境的深意和浓重。
3.讲究布局和构图在画面构图上,清代宫廷画家注重均衡、和谐和统一。
他们会以一个主体或者若干个主体来构造画面,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安置,使得画面显得井然有序、横平竖直。
二、艺术形式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几种。
这些画种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注重通过笔墨、构图、取材等方面来表现自然物象的美。
另外,清代宫廷画家还注重通过诗、书、画的联用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深意。
1.山水画山水画是清代宫廷画家的主要画种之一。
他们所画的山水,多为秀丽而自然的山水,通常以峰峦起伏、水波荡漾为主题,在取材方面也注重取材自然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云、石,都很有意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美感。
2.花鸟画花鸟画也是清代宫廷画家的一个重要画种,它描述的是各种花卉、野禽、鱼虫等自然物象,主要以描绘清新、活泼、纯净的自然风光为主。
清代画院与画派的形成及其审美特点
清代画院与画派的形成及其审美特点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
在清代,由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绘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清代的画院和画派的形成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清代画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康雍乾三朝的皇帝们对绘画艺术的支持和推崇。
清代画院最早起源于康熙朝,康熙皇帝对绘画艺术发展非常关心,亲自举办绘画比赛,提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家。
乾隆皇帝在位时,更是为绘画艺术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六部画院,并且亲自参与画院的运营和管理。
这些皇家画院为画家们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和物质保障,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发展机会。
皇家画院的存在也吸引了大量有才华的画家前往学习和创作,形成了画院的繁荣局面。
与画院相对应的是各个地方的画派。
画派是指根据地理和传统的因素,形成了一定艺术特点和流派的绘画团体。
在清代,画派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
例如,八大山人代表了江南山水画派,贾守真代表了安徽画派,石涛代表了杭州画派,石魏代表了扬州画派等等。
不同地方的画家往往因为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审美。
清代画院和画派的形成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审美特点。
首先是笔墨的讲究。
清代画家对于笔墨的运用十分注重,追求笔墨的精到和墨色的丰润。
尤其是注重用笔的功力和技巧,追求墨色的厚重和质感。
在传统的创作中,他们更加注重线条的生动和丰富性,以及墨色的渲染和层次感。
再次是兼收并蓄的特点。
清代画家们不仅继承了前代画家的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们注重取法于古而不拘泥于古,善于借鉴和融合外来的绘画元素,使绘画艺术充满了时代的活力和创新的气息。
综上所述,清代画院和画派的形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清朝宫廷画家列表
刘九德 阳升 直隶顺天 邹元斗 少微 江苏娄县 文永丰 鹿曹 江苏长洲 1687 年 1734 年 李和
康熙至雍正时期
姓名 王云 字 籍贯 生年 卒年 1735 年后 1726 年 备注
汉藻 江苏高邮 1652 年
焦秉贞 尔正 山东济宁 冷枚 沈嵛 徐玫
吉臣 山东胶州 约 1670 年 1742 年 玉峯 奉天 采若 江苏苏州
福隆安 沈源 戴恒
满洲镶黄旗
定谷 江苏江宁
乾隆时期
姓名 陈士俊 王岑 王致诚 程志道 遵路 孙祜 余省 余穉 周鲲 唐岱 曾三 南州 天池 毓东 江苏京江 江苏 江苏常熟 江苏常熟 江苏常熟 满洲正白旗 1673 年 江苏苏州 1686 年 1752 年后 1756 年 1692 年 1767 年后 余穉之兄 余省之弟 1702 年 1768 年 本名 Jean-Denis Attiret, 法兰西人,传教士 字 籍贯 生年 卒年 备注
四川
1737 年
1807 年后
江苏长洲 1735 年 1814 年 1781 年 1734 年 江苏江阴 江苏长洲 江苏江宁 江苏吴县 1682 年 江苏江阴 江苏武进 钱维城次子 1746 年 本名 Matteo Ripa, 意大利人, 传教士 房雍熙之外舅 1744 年 1812 年前 1807 年 本名 Louis Poirot,法兰西 人,传教士 本名 Joannes Damascenus Saslusti, 意大利人,传教士 本名 Giuseppe Panzi,意大 利人,传教士
金永熙 明吉 江苏苏州 佘熙璋 顾天骏 邹文玉 徐名世 李鱓 宗扬 江苏扬州 1686 年 1762 年 孙阜之子 江苏扬州
孙威凤 翔九 江苏吴县
雍正至乾隆时期
清代宫廷花鸟通景屏考辨
清代宫廷花鸟通景屏考辨作者:***来源:《收藏家》2022年第09期关键词:清代宫廷院体花鸟画通景屏宫廷画家院体风格清代宫廷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与众不同的风貌,一方面延续唐宋院体画的风格,另一方面在后期又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所以表现出写生传神的具象特点。
其画家组成中出现了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他们与大多数来自民间的本土职业画家一起构成了庞大的宫廷画家群体,同时由于皇帝的喜好,一些著名画家如王原祁、王以及他们的弟子也曾经奉敕参与绘画。
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大致可分为纪实性绘画、传统装饰性绘画、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类绘画等几种,其中传统装饰性绘画主要是中国固有的花鸟、山水和人物题材,它们或用于宫殿墙壁装饰、或用于书房案头观赏、或作为陶瓷、漆器等工艺品的蓝本,因其宫殿装饰功用,所以出现了一些大型作品。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藏有清代中期宫廷《花鸟通景屏》(图1),通景屏是以数幅笔意和构图相连的屏条组成一个整体画面的连屏,是屏条款式中的一种,多幅直式画面分裱成同一格式的多幅屏条,只有首尾有装裱绫边,这种形式盛行于清代,比如天津博物馆就藏有清代袁耀十二条屏《汾阳别墅通景屏》。
泰州市博物馆所藏《花鸟通景屏》有十二条屏,每幅高153、宽52 厘米。
整个画面整体相连,构成一幅完整图画。
绘画采用工笔设色,花卉和禽鸟绘制一丝不苟,具象传神,画面设色鲜艳明丽,富有层次感,代表了清代院体画的水平。
其中花卉部分以白玉兰和各色牡丹花为主,取玉堂富贵之意,左面玉兰树左右分枝,枝头缀满白色花朵,或微放,或盛开,翠竹、紫藤隐映其间。
右面红、白、粉各色牡丹次第争放,配以太湖洞石,石头绘青金蓝,有水墨皴法的效果。
地面有黄蔷薇、鸢尾花、金钱菊、兰叶、萱草等多种花草,点缀空间。
画面左右两端各有桃花和月桂,枝干虬劲,花团锦簇。
画面禽鸟部分以绿孔雀和仙鹤为主,它们体型硕大,占据画面的主视角。
一对绿孔雀栖息在玉兰树上,各视一方,一对仙鹤徜徉在太湖石前,一只引首前视,一只曲颈啄羽,太湖石上一对红腹锦鸡两两相向。
清代画院管窥
作者 简介: 周庆( 93一 ) 男, 江苏南京人, 17 , 汉,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在读 艺术硕 士研 究生, 南京艺术 学院人文学 院文物鉴 赏与修 复 系教
师 。研 究 方 向 : 术 学 。 美
口 庆 清 院 窥 周 代画 管
HUND RED S CHO0L N AR S I TS
文章 编 号 :0 3— 14(0 10 0 0 10 9 0 2 1 ) 8— 2 8—0 4
清 代 画 院 管 窥
周 庆
( 京艺 术 学 院 人 文学 院 , 南 江苏 南京 20 1 ) 10 3
便命赏举人 , 等到缪炳 泰来 了 , 在“ 容 ” 命 街 的时候 , 他跪 在那
儿好久都不敢下笔 , 弘历 以为他害怕 , 便叫他不 必“ 持” 矜 。原
去 阁中 , 恰好 中书盛 际思走 过 , 福临便 叫他 在前 面跪 下 , 视 熟 后, 取笔墨画一《 际斯像》 面如钱大 , 眉毕 肖, , 须 以示群 臣。从
郎等职 , 以接 待画家。而最高统治者 对 四方 画工之 罗致 , 都是
不遗余力 。据说乾隆时 , 江阴有一个 缪炳泰 的画家 , 曾为南 书 房翰林某学士 画像 , 神气如生 。后来 这位学 士 由江苏使还 京 , 把像挂在公堂 , 弘历见 到 , 被 大为惊 异 , 立命 兵部 以八 百 里排 单往取 。学士惶恐 , 认为缪炳泰 是平 民, 恐怕 不堪供 奉 。弘 历
王 的 作 品 , 院 造 成 陈 陈 相 因 的模 古 风 。 组 织 大 型 创 作 活 动 , 画 出现 了一 批 记 载 重 大 政 治 事 4- # 的 作 品 。 西 洋教 士 画 家 大 都 服 务 于 宫 廷 , 初 一 批 画 家往 往 受 其 西 洋 画 法 影 响 。 画 院 中 对 清
昙花一现的璀璨明珠——清代中期的词臣画家与词臣画
即使外放也 多是作为主考 或者 政 ,很少能 参 与到 军国大事或者具体 的国家治 理中。他们的 作用还 是更倾向于 陪伴皇帝,满足皇帝对于 诗 文、绘 画等 方面 的需求 ,所 以说他 们的官员身 份反而变得不是 那么重要了c
2.清代 中期的重要词 臣画家 清代 中期的词 臣绘画如此 繁盛,必然会产 生 一 个词 臣画 家 群 体 ,但 是 能够 常随 皇帝 身 边 的并不是很 多。这与他 们的绘画 水 f 、文学 水平,甚 至于出身地 位都 有着关 系。我 们现征 多见于 记载 的二{三要 同臣画家包括蒋廷锡、邹一 挂 、蒋 溥 、蕈 邦 达 、张 若霭 、钱 维 城 、张 若 澄 、 王承霈、黄诰等。其 中,笔者认 为又 以蒋廷锡、 邹一棒、萤邦达、钱维城四人最为重要。 蒋 延 锡 1669 1—311,字 酉 君 ,号 南 沙,义号 青桐 居十。康熙四 f 二年 0:03)进士,官 礼部 右侍郎、文华殿大学上。擅画花卉,画风在]一致 与写意之 间。蒋延锡主要 活跃 于康 熙时期,是 词臣画家的早期 代表,町以说蒋廷 锡的画风很 大程度上为之 后的词 画的发 展设定 j 基调。 邹一梓 l686—1一一 1,字元褒 ,号小山,晚号 二知,江苏无锡人。雍 正五年 (1一!_)进士.官至 礼 部侍 郎。无 锡邹氏为绘画世 家,邹一桂 秉 承 家学,长于花卉。夫 人恽兰溪为忤南 田宗族,邹 一 挂 画风亦受恽南 田的影响,风 格工稳清秀, 兼 工山水,著有 小山画谱》。 董邦达 l1699 1769 ̄,字 孚 存,号东 【LI,浙 江富 阳人。雍正十 ~ 年 (1—33)进 士,官终礼部 尚书。他擅 画山水 ,面 风 松 秀,是乾 隆 皇帝 颇 为 看 重 的一 位 词 臣画 家 。董 邦达 、董 诰 父子 经常 随侍皇帝身 边 ,画 作多为 奉敕而 作.作 品 不 但 具 何很 高的 艺术 价值 ,同时还 有 ,艮高 的 史料 价 值。 钱维城 ll一 0一 l一 1,字宗磐,号茶山,晚号 稼轩,江苏武进人 。乾 隆十 年 (1 j)状元,官至 刑部 侍郎。他擅 画山水、花卉。钱维城山水得到
清正统绘画
清代美术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文字狱以钳制舆论,设立博学鸿词科补充科举以笼络文人,造成了考据之风的盛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大批以集古人大成为归依的文人书画家与美术著述家。
他们在与独抒个性一派书画家的对立与交融中,彼此从继承与拓展两个侧重面推进了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化。
另外,金石学的兴起,也对美术产生重大影响。
清代在皇家美术机构中任用欧洲画家,则在一定范围内有益于中西美术的交流,在融合中西画法上迈开了新的一步。
清代正统派绘画与宫廷绘画四王系统的山水画清初山水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
“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
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
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时敏之孙王原祁及时敏与王鉴的学生王翬。
第一代中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其祖父王锡爵位列首辅,父王衡为万历进士。
王鉴(1598—1677年),字圆照,号湘碧,与王时敏同籍贯,其祖父为晚明著名文人王世贞。
他们都是明代文人名宦之后,在明为官,入清隐居不仕,虽属遗民但无意在作品中表露遗民意识,而且也不反对后辈与学生供事新朝。
第二代已非遗民,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入仕清廷,位至户部侍郎,并任集古代书画著作大成的书画史论汇编《佩文斋书画谱》编篡官和为康熙祝寿所画《万寿圣典》总裁官。
王翬(1632一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等,江苏常熟人。
初为职业画家,为前二王发现,声誉渐高,曾为康熙皇帝主绘《南巡图》,颇获称誉,但在艺术上仍沿着第一代的路数前进。
这一派画家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
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
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使审美趣味的表达趋于精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
清代宫廷绘画,指的是清朝的宫廷组织职业画家,专门为皇帝绘制的作品。
宫廷组织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并非始于清朝。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商周时,宫廷的墙壁上就画有图画,但是这些图画的作者都未能留下姓名;秦汉之际史料中可以见到不少宫廷画家的活动,如唐代张彦远编《历代名画记》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西汉元帝时宫中画工毛延寿,因宫女王昭君不肯向他贿赂,就故意将王昭君画得比较丑,使其最后遭到远嫁匈奴的下场;唐初时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绘制了许多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及至五代、两宋,宫廷内设立“翰林图画院”,容纳的画家更多,绘画创作的规模更大,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宫廷绘画的风格甚至影响到整个画坛的面貌;元、明、清三朝虽然在做法或名称上不尽相同,但都同样在宫廷内集中了数量众多的画家,绘制了大
量的作品。
清朝就是在继承前代宫廷绘画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
关于清朝宫廷绘画机构的设置,史籍中有两则记载。
《清史稿》载:“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样宫南。
”礼亲王昭链在《啸亭杂录》续录卷一中说:“如意馆在启样宫南,馆室数楹,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褚帖轴之匠皆在焉。
”
清代内务府的档案里也有所提及。
在“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专有“如意馆”部分,记录宫廷绘画事项。
“如意馆”三字最早见于乾隆元年(1736年)档,雍正档未见记载,而只写“画作”。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九中载:“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天纵多能,中西毕贯,一时鸿硕云蒸雾涌,往往召直蒙养斋,又仿前代画院设如意馆于启祥宫南。
”看来时间上有误。
乾隆时期的档案中还有“画院处”之称。
根据以上记载,清朝有一个类似于前代画院的专门机构“如意
馆”,其中,除去作画的画家外,还有其他从事工艺美术和装裱书画的工匠。
这是清朝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文献中称,如意馆设立于启祥宫之南。
这一带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内武英殿以北,在清朝是内务府造办处所在地。
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卷二记:“造办处在白虎殿后房。
长元按:白虎殿系明仁智殿,俗称为办机密之所,今内务府官署即其旧址。
”白虎殿今已废,仁智殿在明朝是集中了许多宫廷画家作画的地方(见穆益勤《明代的宫廷绘画》一文,载于《文物》1980年第7期),可见清朝宫廷艺术创作场所与明代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
在清朝宫廷中供职的画家没有专门的职称,开始时称作“南匠”,后改叫“画画人”。
“南匠”的称谓始于何时,不见详载,大概清人入关以后宫中的艺匠就是这样被称呼的。
因为彼时在宫中供职的技艺精湛的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大都来自江南,故以“南匠”称之。
乾隆九年(1744年),弘历下旨:“春雨舒和并如意馆画画人嗣后不可写南匠,俱写画画人。
”(见内务府
“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虽然改换了称呼,但画家的地位并无提高,仍然相当低下。
在宫廷中供职的大多数画家都是职业画师,只有个别的画家原先是士流文人,进入宫廷以后也以画画为业,但他们在宫中供职一段时间后,皇帝会批准他们参加会试,通过后便离开宫廷,脱离了“画画人”的身份,成为官员,重新加入士流画家的行列。
比如张宗苍,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入宫廷,两年后,弘历谕旨:“内廷行走之县承张宗苍、监生徐扬、杨瑞莲效力皆已数年,甚属脆勉安静,张宗苍年已及暮,着加恩赏给户部额外主事;徐扬、杨瑞莲着加恩赏给举人,一体会试。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又如徐扬,也是于乾隆十六年进入宫廷供职的,在宫中画过《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等,弘历恩赏举人,同意他参加会试,“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会试后,授内阁中书”(佚名《读画辑略》)。
属如意馆的“画画人”,分散在若干地方作画,如分在某宫作
画,就称为“某宫画画人”。
见于档案记载的有:慈宁宫画画人(雍正至乾隆初)、南熏殿画画人(乾隆时)、启祥宫画画人(乾隆时)、如意馆画画人(乾隆时)、春雨舒和画画人(乾隆时)、咸安宫画画人(乾隆时)、礼器馆画画人(乾隆时)等。
画画人在某宫内作画,又称做“行走”,如“启祥宫行走”、“如意馆行走”,意思即是在某处当差,和明朝宫廷画家“直仁智殿”、“直武英殿”是一样的。
画家除去在宫内作画外,也经常被派往宫外,清朝皇帝每年有较长时间住在圆明园,届时就有画家跟随前往,所以圆明园内也设有宫内如意馆分支机构。
此外,画家还常临时被派往香山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室园林等处作画。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
清朝宫廷绘画中有比较严密的制度,过去对此了解甚少,现根据内府的档案资料作些补充。
荐举考核
画家在进入宫廷供职之前,一般都要有朝臣或地方官的荐举
(下文还有详述)。
然后还必须进行考核,并不是所有被推荐的画家能都被录用。
清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时的肖像画家徐璋,由织造图拉荐举,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到北京,太监传弘历旨,命徐璋“试手画呈览”,徐璋画了一幅山水画交给太监转呈御览。
不久弘历传下旨谕:“着新来画画人徐璋回去罢!”过去的画史上都说徐璋曾经在宫内供职,但这段记载说明徐璋虽然经人推荐到宫中,但经过考核,未被皇帝赏识,所以没有录用。
从这个例子上可以推知,其他的宫廷画家来到宫内供职,也都要经过类似的考核。
画家分等级
清朝的宫廷画家根据个人的艺术水平高下被分为三等。
乾隆六年(1741年)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画院处画画人等次,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周鲲等六人一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昊桂、余穉、程志道、张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六。